时间: 2022-09-23 16:01:5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有时候,不得不感慨:人算不如天算。对历史的解读,各人有各人的方式,有些事情大家心里明白,不过是不愿意说出来罢了。因为忌惮。其实,没必要为了一点可怜的民族自尊心而背弃了自己的良心。
朱元璋为什么非要把帝位传给朱标?即使朱标死了,他也要将帝位再传给孙子朱允炆?难道他的儿子们中就再也没有谁能适合继承帝位了吗?当然不是,朱元璋的算盘打得很精明。
朱元璋在夺取天下和维护其统治的过程中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虽然在历史上也有一些草根出身的帝王,但达到像朱元璋如此自私、残暴而嗜血程度的屠夫确实十分罕见。检点一下朱元璋历年来所进行过的屠杀:
屠和州、九搜湖广、三洗怀庆、水淹泰州、屠苏州、屠沔阳、屠山东、屠上元、屠江宁……数不胜数。即使在明朝建立之后,也仍然继续屠杀。如屠荆襄之流民、屠僰人、屠苗瑶壮侗等……
建立明朝,天下大定,朱元璋仍然杀人,由他制造的大案有: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郭桓案。因牵涉受被杀的官员居然高达数十万人,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们几乎一网打尽,仅余四人。活着的战友们被朱元璋杀得血流成河,那些已经死了的呢?朱元璋居然也不肯放过,看下面这份名单:
永嘉侯朱亮祖、永城侯薛显、济宁侯顾时、巩昌侯郭兴、靖海侯吴桢、临江侯陈德、淮安侯华云龙、南安侯俞通源、申国公邓镇、宜德侯金朝宁、临安侯王志、汝南侯梅思祖、营阳侯杨璟……
这些人都是在朱元璋制造冤案之前就已经死去的功臣,但朱元璋仍然没有忘记他们,追封他们为谋逆的同党,杀戳了他们的后代。
有人说朱元璋杀的只是骄兵悍将,对老百姓还是很仁慈的,胡扯!南京近郊附近的两个县城,被举报为胡党,朱元璋下令屠城,满城百姓被屠殆尽。持续十年,朱元璋几乎每天都在杀人。蒙冤官员和无辜的百姓,陆续有十几万人丧命。
现在有些人对明朝充满感情,因为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皇帝坐在龙椅上的皇朝。是啊,我也是汉族人,我也是多么的希望最后一个汉族皇朝的开国君主是一个雄才大略,纯良温厚、德泽布于四海的仁善之君。但这不是我们可以昧着良心胡说八道,百般遮掩的理由。推倒泰山也遮盖不住的血腥,倾尽江海也洗刷不掉的血痕!
史笔如铁,天下无不报之仇!造下如此的杀孽,朱元璋在选择继承人的事情上就要仔细考虑了。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朱元璋坚持要传位给朱标,即使朱标死后,还要坚持传位于朱允炆?
因为朱元璋为了江山久远,清除掉了所有可能的威胁,把所有的杀孽都集中在了自己一个人身上,然后再传位给一个仁善之君,这样的话,史书上就会记载,虽然朱元璋杀戳甚重,但他至少选择了一个仁善的继承人,朱家皇朝还是以仁德治天下。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上苍有眼,没有给他这个洗刷罪孽的机会。标确实是个心地善良的好人,但朱家没积德,死得太快。
继承人朱允炆也比较柔善,但他爷爷给他挖了大坑,朱元璋杀尽功臣勇将的后果就是:朱允炆继位后,朝廷中即没有一个头脑清醒、政治经验老到的辅佐之臣,也没有一个能征惯战的猛将。
当朱棣发起了靖难之役,朱允炆就完全抵挡不住,被推翻了。朱棣登上了龙椅。后面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朱棣和他老爹一样,也是个嗜血的屠夫,继续了朱家血淋淋的杀戳工程。明朝有个比较神奇的特点:稍微有点人性的帝王都不长寿,冥冥中这也算是冤孽的报应。
以杀人始,以杀人终,到了明朝末年,崇祯也杀,数数崇祯年间的重臣,地位最高的文为内阁首辅,武为兵部尚书,又有几个是全身而退的?
总想江山万万年,血债须用血来还。当李自成和张献忠率着起义大军横扫明境,卷起漫天烟尘之时,就到了该还债的时候了。对那些朱家子孙,那是一个都不肯放过。
李自成杀、张献忠杀、清军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计算一下,当年朱家杀了多少人,而后来朱家孙又被屠了多少。这就叫:人间自有天道,从来报应不爽。
朱标在世不会有造反情况
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长子,按照长幼尊卑的传统朱标是明帝国的合法继承人,这一点是无人可以撼动的;朱标出生在朱元璋创业的时期,一出生就深受朱元璋的喜爱,在朱元璋做皇帝后就马上封了朱标为太子,并且给了朱标很大的权力,可以监国,管理许多的政务,并且朱标掌管着官员任职升降的管理,朝中官员几乎都是朱标的势力,让朱标的势力成为了其他藩王不可比拟的,朱标继位自然不会有人可以威胁到他的皇帝之位。
朱标能力出众
朱标不仅仅是因为朱元璋对他的喜爱和栽培才有强大的势力,和朱标的个人能力也是有着很大的关系;朱标从小就勤奋好学,宅心仁厚,加上朱元璋对他的大力培养,让朱标成为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在作为太子监国的时候已经可以作为一个合格的决策者,没有出现丝毫的纰漏,朱标虽然宅心仁厚但是并不是软弱无刚,而是十分有手段的人,就算是有人敢造反也绝对不可能成功,所以几乎每个人都是十分敬重佩服朱标的,朱标的兄弟们更是不敢造次。
朱标和兄弟们关系很好
朱标不仅仅能力出众,和兄弟们的感情也是很好的,比如后来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就是从小被朱标带着长大,对朱标的感情尤为重,如果朱标继位朱棣是绝对不会有造反的野心的。并且靖难之役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手段太过激进导致的,如果仁慈的朱标继位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朱标会尽力安抚藩王的情绪,逐步进行削藩,各地藩王没有受到威胁自然不愿意冒险进行造反,所以只要是朱标能够做皇帝,就不会出现内乱情况。
朱标如果活着,朱元璋肯定会让他顺利继位。
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
俗话都是这样说的: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以往的朝代自古就是“立长不立贤”,到了朱元璋这里也不例外,在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朱标就是世子,从小朱标就被当作未来皇帝的标准在培养和教育。
还是少年时朱朱元璋就带朱标去临濠祭祖,去体察民情,并且提点他:作为君主,要知道百姓的疾苦,要像先祖一样勤俭,要知道父亲创业的不易。
朱元璋是草根皇帝,当他还是一枚士兵的时候,马皇后就嫁给了他,朱元璋对马皇后不但有爱还有感激之情,他们患难与共,在最艰难的时期,马皇后没有放弃朱元璋,朱元璋从小兵到皇帝也没有抛弃糟糠之妻。他对马皇后的爱从未改变过,朱标是马皇后所生,所以是他们爱的结晶。
古人最是讲究血脉传承,朱标既是嫡子,更是嫡长子,马皇后虽然出身并不高贵,但是在朱元璋心中,无人可及,嫡子是家族的延续,嫡长子更是被家族所看重,嫡长子因为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年龄最大,受关注更多,经历和见识也相对比其他孩子要多,在人脉经营方面比其他孩子起步早,也比其他孩子成熟得多。
朱标拜大儒宋濂为师,从小就受教儒家经典,他尊师重教,性格宽厚仁慈。举两个例子:
朱元璋时期,明朝法治严格,大儒宋濂因为自己的长孙宋慎受到胡惟庸案件牵连,若按照律法,宋濂也要被牵连处死。朝堂之上,大臣们都忌惮朱元璋的皇威,无人敢求情,只有朱标和马皇后极力劝解,正是朱标的宽厚仁慈,保住了师傅宋濂一命,也正是他的宽容得到了父皇的喜爱。
朱标不仅对老师有宽爱之情,对兄弟也同样有宽厚之心,朱标的弟弟朱樉在辖区陕西犯错不断被父皇朱元璋召回,朱标受命巡抚陕西,对弟弟进行调查,朱标归来后,在父皇和秦王之间进行调解,朱元璋才让朱樉回到西安。
因此朱标不管在兄弟还是在大臣心中都非常有威望和地位。
朱元璋靠武力打下的江山,如今天下太平,正是需要朱标这样宅心仁厚的君主去治理,所以不管是硬件还软件,朱标各方面都符合要求,朱元璋也是按照帝王的标准在栽培他,相信他在未来也是一名好的君主。只是天妒英才,朱标因病早逝,要不然朱元璋一定会护佑他顺利继位,成就一番大业。
洪武二十五年,即公元1392年,这年可能是朱元璋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精心培养的继承人朱标病死,年仅37岁。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出生于1355年,朱标出生时朱元璋正在率军攻打太平府。当朱元璋得知自己儿子出生了,他兴奋不已,着人在当地一座高山的石壁上刻字,“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对于朱标这个儿子,朱元璋报以了极大的希望,他将其作为未来的储君来培养。朱标刚学会走路不久,朱元璋就给他找了当时的学识大家给他当老师,这一切都预示着朱元璋对这个儿子寄托了自己的一切。
明朝建立之后,朱标被册立为太子,正式确定了他是皇位继承人的身份。洪武二十四年,朱标被朱元璋安排去巡视陕西,归来不久就患重病,次年四月病死。前面说了,朱标的病死让朱元璋悲痛不已,于是他把所有的爱转移到朱标长子朱允炆身上,并将其立为皇长孙。
问题来了,如果当年是朱标顺利继承了皇位,而不是朱允炆,那么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还会发动“靖难之役”吗?笔者认为朱棣不会造反,或者说朱棣根本不敢。众所周知,朱标死后朱元璋仿佛变了一个人,他开始肆无忌惮的杀戮开国功臣,原因就是让朱允炆的皇位能坐得稳,可是他忘记了自己的其他儿子也觊觎皇位。
朱标如果顺利当了皇帝,朱元璋也没有理由要杀功臣,朱标是能够镇得住这些功臣的。朱标性格仁善,而朱元璋则杀人如麻,也只有朱标平时敢劝说朱元璋仁慈一点。另外,朱标也非常善于处理兄弟之间的关系,非常有大哥的风范,并且跟朱棣的相处的也不错。
这一切都表明,朱标要顺利当了皇帝之后,他会是一位很好的皇帝,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当朱元璋正式下定决心将皇位传给朱允炆之后,一切都变了。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朱棣的能力,而朱棣也觉得大哥都去世了,父亲应该想到自己了,可是事情的发展却让他大失所望。
朱棣起兵反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朱允炆即位后的削藩政策。朱元璋即位后,把自己的儿子都分封来各地做藩王,这些藩王在就是一个个“小皇帝”。朱允炆想到自己的叔叔都有军队,这很不利于自己的统治,于是开始了削藩。
侄子竟然要收回自己手中的兵权,朱棣自然不会答应,于是“靖难之役”发生了。如果朱标真的继承了皇位,朱棣很可能就安安心心做一名藩王,或成为一代名将。
有时候,不得不感慨:人算不如天算。
对历史的解读,各人有各人的方式,有些事情大家心里明白,不过是不愿意说出来罢了。
因为忌惮。
其实,没必要为了一点可怜的民族自尊心而背弃了自己的良心。
朱元璋为什么非要把帝位传给朱标?即使朱标死了,他也要将帝位再传给孙子朱允炆?
难道他的儿子们中就再也没有谁能适合继承帝位了吗?
当然不是,朱元璋的算盘打得很精明。
朱元璋在夺取天下和维护其统治的过程中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虽然在历史上也有一些草根出身的帝王,但达到像朱元璋如此自私、残暴而嗜血程度的屠夫确实十分罕见。
检点一下朱元璋历年来所进行过的屠杀:
屠和州、九搜湖广、三洗怀庆、水淹泰州、屠苏州、屠沔阳、屠山东、屠上元、屠江宁……数不胜数。
即使在明朝建立之后,也仍然继续屠杀。如屠荆襄之流民、屠僰人、屠苗瑶壮侗等……
建立明朝,天下大定,朱元璋仍然杀人,由他制造的大案有: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郭桓案。因牵涉受被杀的官员居然高达数十万人,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们几乎一网打尽,仅余四人。
活着的战友们被朱元璋杀得血流成河,那些已经死了的呢?朱元璋居然也不肯放过,看下面这份名单:
永嘉侯朱亮祖、永城侯薛显、济宁侯顾时、巩昌侯郭兴、靖海侯吴桢、临江侯陈德、淮安侯华云龙、南安侯俞通源、申国公邓镇、宜德侯金朝宁、临安侯王志、汝南侯梅思祖、营阳侯杨璟……
这些人都是在朱元璋制造冤案之前就已经死去的功臣,但朱元璋仍然没有忘记他们,追封他们为谋逆的同党,杀戳了他们的后代。
有人说朱元璋杀的只是骄兵悍将,对老百姓还是很仁慈的,胡扯!
南京近郊附近的两个县城,被举报为胡党,朱元璋下令屠城,满城百姓被屠殆尽。
持续十年,朱元璋几乎每天都在杀人。蒙冤官员和无辜的百姓,陆续有十几万人丧命。
现在有些人对明朝充满感情,因为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皇帝坐在龙椅上的皇朝。
是啊,我也是汉族人,我也是多么的希望最后一个汉族皇朝的开国君主是一个雄才大略,纯良温厚、德泽布于四海的仁善之君。
但这不是我们可以昧着良心胡说八道,百般遮掩的理由。推倒泰山也遮盖不住的血腥,倾尽江海也洗刷不掉的血痕!
史笔如铁,天下无不报之仇!
造下如此的杀孽,朱元璋在选择继承人的事情上就要仔细考虑了。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朱元璋坚持要传位给朱标,即使朱标死后,还要坚持传位于朱允炆?
因为朱元璋为了江山久远,清除掉了所有可能的威胁,把所有的杀孽都集中在了自己一个人身上,然后再传位给一个仁善之君,这样的话,史书上就会记载,虽然朱元璋杀戳甚重,但他至少选择了一个仁善的继承人,朱家皇朝还是以仁德治天下。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上苍有眼,没有给他这个洗刷罪孽的机会。
朱标确实是个心地善良的好人,但朱家没积德,死得太快。
继承人朱允炆也比较柔善,但他爷爷给他挖了大坑,朱元璋杀尽功臣勇将的后果就是:朱允炆继位后,朝廷中即没有一个头脑清醒、政治经验老到的辅佐之臣,也没有一个能征惯战的猛将。
当朱棣发起了靖难之役,朱允炆就完全抵挡不住,被推翻了。朱棣登上了龙椅。
后面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朱棣和他老爹一样,也是个嗜血的屠夫,继续了朱家血淋淋的杀戳工程。
明朝有个比较神奇的特点:稍微有点人性的帝王都不长寿,冥冥中这也算是冤孽的报应。
以杀人始,以杀人终,到了明朝末年,崇祯也杀,数数崇祯年间的重臣,地位最高的文为内阁首辅,武为兵部尚书,又有几个是全身而退的?
总想江山万万年,血债须用血来还。
当李自成和张献忠率着起义大军横扫明境,卷起漫天烟尘之时,就到了该还债的时候了。对那些朱家子孙,那是一个都不肯放过。
李自成杀、张献忠杀、清军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计算一下,当年朱家杀了多少人,而后来朱家孙又被屠了多少。
这就叫:人间自有天道,从来报应不爽。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