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东汉末年如果幽州牧刘虞想以“匡扶汉室”的名义重新夺回汉朝江山,重点要如何去进行策划

时间: 2022-09-22 01:01:3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5次

东汉末年如果幽州牧刘虞想以“匡扶汉室”的名义重新夺回汉朝江山,重点要如何去进行策划

东汉末期内政高手——刘虞的成名败亡之路

刘虞,东汉东海恭王的六世孙,祖父任职光禄勋,即宫城门卫司令,正部级官员,父亲为丹阳太守,厅级干部。

汉朝的皇族,后裔太多,其实并不好混。但是,刘虞的出身好,又会读书,熟悉五经,很符合当时“名士”之标准,所以很早就举孝廉,出任博平令。

做个对比,刘备同为皇族后裔,师从大儒卢植,但读书能力差,平时更爱舞刀弄棒,最后织席贩履去了,与刘虞、刘表等人时运大都不同。

当时的东汉,处在大难前夕,并不太平,博平地数远方,更加难过。

可是,青年刘虞愣是将此治理得井井有条, “境内无盗贼,灾害不生”,据说,当时蝗虫灾害路径州郡,却绕开了博平,这无非是外界对博平人民丰衣足食的羡慕、嫉妒和无奈而已。

因刘虞祖父在朝廷人脉(和曹嵩等内官一派称兄道弟),刘虞政绩又好,年纪轻轻的刘虞,被直线提拔为幽州刺史。

再看幽州之地,当时所辖包括代郡、上谷郡、涿郡、广阳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乐浪郡等。懂历史的,对这些地名不陌生,汉人王朝,最难啃的民族、最具决定生死的大战,多数在此地,长城也以此段最为关键。

匈奴经常出没代谷,卫青、霍去病从代出兵,败匈奴;此外,鲜卑建国也是从代开始。

涿是黄帝大战异族的地方。

广阳是几代燕国都城。

渔阳是杜甫所说的豪侠之地,安禄山在此舞动渔阳鼙鼓,几乎灭了唐朝。

辽东、辽西孕育了历史赫赫有名的契丹、女真、满清,历史不用多说。

乐浪是北燕等国之都;汉人政权,曾几度以此为屯兵之所,征伐半岛。

综上,幽州人居成分十分复杂,资源又十分不均,汉人朝廷中枢又几乎都远离此地,所以,历史上这个地方的灾难,就如同一除以三,循环不尽。

但是,幽州少有的和谐,却由年纪轻轻的刘虞制造出来。

刘虞掌管幽州,“民夷怀其恩信”,即刘虞把汉政府和匈奴、扶余、鲜卑、乌丸等部族的关系搞得十分融洽,犯罪率明显呈下降,人民生活趋于安稳。

不得不提的是,此时刘虞,威望已很高,从哪里看出来呢?

一是刘虞有名望。按照规矩,新任刺史,往往要给天子送钱,聊表修殿的心意,但是刘虞清廉如水,皇帝虽然滑稽,但也对刘虞予以特赦,因此,刘虞名声很好,在士大夫中广为标榜。

二是,刘虞有资源。刘虞之所以能和各族部落关系搞好,无非就是刘虞的关系硬,很多优惠政策可以直接由刘虞落实到地方,这与那些天天喊口号的官员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刘虞和地方相处的“恩信”体现。

后来,因政局动荡,刘虞暂离其位,赋闲在县,不过,风采没变,据说,当地很多诉讼案件都不用官府,直接报告刘员外调解,效率更高。

京城内乱,刘虞紧急调用,从甘陵国相为铺垫,又直调宗正,意图以他去和谐外戚、宦官的关系。

黄巾之乱爆发后,冀州为甚,冀州吏民上书,要刘虞去治理,刘虞复为甘陵相,朱骏击破黄巾军,刘虞做好后勤,恢复生产,州郡大治。

中平四年,本不富裕的幽州终于恢复历史的常态—乱态。

原因是朝廷张温有意提拔地方名望、涿县令公孙瓒,欲其击破乌桓立功,这让主动请缨受阻的军阀张纯很是不满。

于是,张纯巧妙利用当地少数部族和公孙瓒之间的矛盾,挑起了辽西郡乌桓大人丘力居、上谷郡乌桓大人难楼、辽东属国乌丸大人苏仆延、右北平郡乌桓大人乌延等人发动大乱,巅峰时候聚众十万,张纯自命为天子,其他皆是大王,布告天下,摧破四州,要求改朝换代,而在太尉张温面前吹了的大牛皮的公孙瓒,反倒是被打得灰头土脸,龟缩不出。

刘焉推荐,刘虞有德义,若去幽州镇抚,必不劳而定。

朝廷同意。刘虞也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这次去后,将是刘虞一生的分水岭,因为他将结识到他人生最难缠的下属和唯一的仇人。

刘虞前去之前,公孙瓒已在地方密集屯兵,想挽回颜面,点将、阅兵都齐全了,就差出征。

但刘虞一到,就对涿县令公孙瓒说,你先等等,本官去看看。

然后,刘虞出帐篷,晓谕乌桓各大人,说,我又来了,大家放心吧,我保证会将幽州的屯兵解散,带领大家一起过有尊严的生活。

果然,作用显现,乌桓部队撤离,张纯成为寡人,很快身首异处。

不过,公孙瓒却憋屈,一是,我正想以优势兵力进行决战,一雪前耻,你刘虞一来,二话不说,就像大尾巴狼一样,以自减兵马换取和平,你自然是会升官了,但我的功勋去拿捞?二是,这些兵马都是我好不容易召集来的老本,也将是今后在此制敌取胜的关键,你现在解散他们,我对兄弟们的承诺咋算?他们的未来在哪里?

和平实现,朝廷封刘虞为太尉,而且是就地封,把全国兵权直接送到幽州府上,这个待遇可是历史首次,不过,后面以不便为由,以黄婉代之。

董卓掌朝,升刘虞为大司马,其也是忌惮刘虞的威望,明升暗降。不过,因路途遥远,刘虞并没有得到任命消息,继续留在幽州。

也许刘虞能接到任命,说不定会有更好结局,可命运就是凑巧。

既然朝廷无消息,那刘虞便矢志于此,做一番事业。他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大力发展商业、制造业,补生产之不足,户均年达三十石,将一个以前还需要靠周边大州周济的贫困省份治理得自给自足绰绰有余。

不仅如此,因幽州的生活水平高、治安较好,所谓“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救活了百万流民,功德可很了不得。

难得的是,“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俊夙僣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就是说,刘虞很节约,远近的富人们都相继也被感动,操守渐渐一致。

以上这样一个情况,公孙瓒是看得心里面焦急,公孙瓒知道,刘虞是真的把幽州当家了,他也大概只能永远是他的下属了;公孙瓒也已看清刘虞,他是想赌一州的性命在他的和谈之上,至于下面征战的弟兄,刘虞是看不到他们的作用的,他要求他们,就算有人打你,你也只能乖乖忍受,以此要维持稳定的大局。

所谓仆人眼里无英雄,经常在前线的公孙瓒,对刘虞的惺惺作态很不满。同样,刘虞眼里,对公孙瓒抵御敌雠,保护幽州边藩的作用也看得不重。

但对刘虞,袁绍是心里喜欢,他刚在在虎牢关败仗而回,急需要支持一面汉室旗帜,来表达自己爱国的心意,所以,袁绍怂恿韩馥,劝幽州的刘虞担任君主,以便对抗天下人都打不过的董卓。

韩馥是个无主见的人,他果然三番两次派人怂恿刘虞登皇位。这时候的刘虞方知,长安竟已乱到如此地步,之前朝廷所派遣的信使,敢情都是被冀州所劫,如今,西有董卓,眼下有韩馥,天子危矣。

刘虞冠冕堂皇地斥责来使说,“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并斩杀来使,亲自制订救援天子的计划。

说大话是容易,做小事却难。刘虞的计划是,从幽州选几千骑兵劲旅,绕过冀州,借道小路,去约同袁术,共同救援,远在长安的天子,这用兵之术,简直就是三岁小孩过家家。

公孙瓒坚决不同意。

刘虞此次派军,也是急于表达自己忠君的立场,向天下普告,他是忠臣,向天子发誓,自己是汉臣,口说无凭,发兵为证。

公孙瓒的不同意是有道理的。一,你杀了冀州特使,惹怒了袁绍,相当于是宣告势不两立了,现在你还要抽调劲旅前去空无之地,岂不让袁绍有机可乘?二,袁术是何等杂碎人物,天下都知道,他能忠诚?三、所谓远交近攻才是王道,现在幽州跋涉千里打超级远攻,能不能现实点?

这个时候的公孙瓒已是奋武将军,爵位和刘虞相当,具体带兵。他可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但却经常和上司刘虞意见相左,他们在战争还是和平,杀人还是救人等根本命题上,都要吵个底朝天。

知道战机不可贻误的公孙瓒,多数时候也疲于争吵,刘虞却凭借幽州牧身份,高谈阔论,不依不饶,自作主张,在决策上压制公孙瓒,公孙瓒有苦难言。

刘虞对外广施恩惠,许下千金诺言,有十分好的美名,但却经常让手下第一斗战胜佛公孙瓒吃瘪。几番下来,公孙瓒愤怒了。

公孙瓒劝诫不成,刘虞悍然派儿子刘和领兵和财产,前去劝袁术共同派兵,救援天子。

愤怒的公孙瓒,为了讨好实力强劲的袁术,扣押刘和,并“使从弟越将千余骑诣术自结”。袁术内心不想去救援天子,此时又白得了兵马,无限欢喜。

袁绍拥有冀州,准备欺负兵力较弱的幽州。

但是袁绍是有谋略的,他先是跟从公孙瓒处逃命回来的刘和谈感情,无意向其说起公孙瓒如何和袁术勾结,如何想颠覆刘虞的“内幕”,还说,公孙瓒经常侵略边界,欲挑起战争,扩充手下军力,当时,只听命于公孙瓒的“白马义从”确实存在。袁绍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愿意和幽州签订匡扶汉室的条约,奈何公孙瓒苦苦相逼。

刘虞信儿子刘和、信四世三公袁绍,就是不信眼前天天搏命的公孙瓒,他急冲冲地找来公孙瓒对质。

公孙瓒常在军营,这种诡道还是明白,他对袁绍幼稚的把戏看得清楚,他对刘虞说,如今的天下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你不要被迷惑了,自砍臂膀。

可刘虞就是固执,他呵斥了一顿公孙瓒,下令,不准再攻打袁绍。

公孙瓒愤怒终于爆发。

公孙瓒离开刘虞府,擅自带兵开往前线,进击使诡计的袁绍,这次公孙瓒带着仇恨,很是给力,一路扫到了平原,几次大战之后,草定大局。

刘虞呢,听到公孙瓒如此不听君命,毅然决定将公孙瓒法办。识时务的人都劝他说,“瓒文武才力足恃,虽有小恶,固宜容忍”,可要,老实人要打心底认真起来,什么道理都是假的了,刘虞是将“不好的心情留给了最亲近的人”的典型。

公孙瓒也知道自己性质恶劣,所以,他也决定,不再听刘虞的谩骂。

刘虞自信在公孙瓒处受挫,度日如年,最终,刘虞忍受不住,被迫举兵,拿起他以前用过但并不擅长的兵器,讨伐公孙瓒。但又要求说,只抓公孙瓒,其他人不伤;不准损坏百姓房屋,不准烧略城池。

刘虞撕破脸皮,公孙瓒也不再忍让。

刘虞兵锋一出,举手抬足,公孙瓒微微一笑,羽扇纶巾,刘虞兵败如山倒,全家老小都被公孙瓒抓了。

最后,刘虞被以“僭越”的罪名,被公孙瓒假借朝廷之手开斩,顺便骗到了假节督幽、并、青、冀四州的权力。

至此,刘虞这个曾经可以当上皇帝的人物,就这么结束了。不知道刘虞在最后看到,那些战场上反复被摧残而归的兵士尚未褪红而亟待复仇的发红双眼的时候,可否有悔意?

刘虞为官,有理想,有信念,从容自信,有独到的怀柔手段,不愧为高干中难得的政治人才。

但是,刘虞始终高高在上,过于理想和自信,甚至刚愎,处理上下级关系直来直去,不懂刚柔并济,不懂和谐包容,军事能力更是低人无数等。

公孙瓒,是土豪名望,熟悉东北地形风俗,办事利索,具有资深的战场经验,他们要是翻脸,强硬对干,刘虞自然不是他的对手。

刘虞和公孙瓒的最大区别是理念上的区别:刘虞高大全,他以尚方宝剑执行地方事务而不知,以为权力即是能力,孰不知,天下太平的穷途末路,大战将启,现实信奉强盗逻辑。

公孙瓒深信弱肉强食,靠打服人,是这个地方,这个时代,这是真理。

不过,公孙瓒懂时事,却不懂民心,他夺幽州之后,袁绍几步就将其消灭。

刘虞灯芯一灭,幽州烽火聊天。

不久之后,靠雄主曹操,才靠武力让幽州边境安定下来,乌桓这一长期盘踞东北的势力,最后还是靠武力,被程昱、曹彰等一举歼灭,这才真正实现幽州乱世中的真正和平。

东汉末年刘表、刘璋、公孙瓒陶谦张绣等都名噪一时,哪个势力印象深刻?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较量,并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对于东汉末年的诸侯来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是汉室后裔,或者可以说是刘姓诸侯,比如刘备、刘表、刘焉、刘璋等。二是非汉室后裔,比如曹操、袁绍、袁术、吕布、马超、韩遂、张绣、公孙瓒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汉室衰微,但是,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汉朝是刘姓的鼎盛和发展时期,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分封同姓于各地,西汉初期累计皇子封王30余人,封侯者达400余人。他们各据一方,成为各地的世家大族。既然如此,在东汉末年,理应有更多的汉室后裔崛起。那么,问题来了,除了刘备、刘表、刘璋,东汉末年还出现了哪些刘姓诸侯?

兖州刺史:刘岱

刘岱(?-192年),字公山,东莱牟平(今山东福山西北)人,汉室宗亲,刘舆之子,刘繇之兄。刘岱的伯父刘宠曾经担任过东汉的太尉,在汉末三国时期,太尉是三公之一,地位十分显赫。在此基础上,刘岱本人则在汉朝历任侍中、兖州刺史。公元190年(初平元年)正月,各地群雄起兵,打出了讨伐董卓的旗号,其中就包含了兖州刺史刘岱。

在此之后,刘岱又与袁绍、公孙瓒和亲,袁绍让自己的家眷居住在刘岱的居所,公孙瓒也派部下的从事范方率军协助刘岱。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黄巾军攻打兖州,兖州刺史刘岱亲自率军迎战,结果兵败被杀。值得注意的是,在兖州牧刘岱战死沙场之后,他的手下鲍信等人迎接曹操入主兖州。对于曹操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终于获得了立足之地,拥有了争夺天下的重要地盘。

扬州牧:刘繇

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牟平(今山东牟平)人。刘繇是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因此,在笔者看来,扬州牧刘繇和兖州刺史刘岱,是堂兄弟的关系。如果两人都能在东汉末年发展壮大的话,无疑会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当然,最终的结果是,刘繇和刘岱都在群雄逐鹿中原的过程中早早出局。

刘繇最初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在担任县令时,刘繇因拒郡守请托而弃官,也即此人正直不阿。后来,刘繇被东汉朝廷征辟为司空掾属,除授侍御史,因战乱而不到任,避居淮浦。兴平元年(194年),被任命为扬州刺史。成为扬州刺史后,刘繇先后与袁术、孙策交战,一度被朝廷加授为扬州牧、振武将军,但最终还是败归丹徒。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扬州牧刘繇兵败,才为袁术、孙策的登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刘繇一直占据扬州的话,袁术和孙策自然没有立足之地了。此后,扬州牧刘繇又击破反叛的笮融,旋即病逝,年四十二。而扬州牧刘繇的病逝,促使扬州先后被袁术、孙策、孙权占据。对于东吴来说,扬州可以说是自己的核心区域了。

幽州牧:刘虞

刘虞(?-193年),字伯安。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人。汉室宗亲,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作为汉室后裔,刘虞曾任幽州刺史、甘陵国相、宗正等职,尤其是在治理幽州期间,刘虞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乃至于百姓之中获得了较高的名望。中平五年(188年),刘虞出任幽州牧。累加至大司马,封襄贲侯。在汉末三国时期,大司马的地位甚至在大将军之上,也即从官职上来看,幽州牧刘虞因为被加封为大司马,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下。

当然,因为镇守幽州,刘虞自然无法到东汉朝廷赴任。面对北方的游牧民族,比如乌桓等势力时,幽州牧刘虞主张采取怀柔的手段,可是,他的手下公孙瓒却比较强硬,这让二者产生了矛盾。在交战的过程中,公孙瓒击败了幽州牧刘虞,并杀害了这位刘姓诸侯。在除掉刘虞之后,公孙瓒夺取幽州,并和冀州牧袁绍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曹操部将:刘岱

对于曹操来说,拥有一位名为刘岱的手下,这和兖州刺史刘岱重名。对于曹操部将刘岱来说,生卒年不详,字公山,沛国(治今安徽濉溪西北)人。曹操为司空时,刘岱为司空长史。从出生地上来看,刘岱很可能也是汉室后裔,只是和刘备一样,出身之后已经是家道中落了。因此,刘岱选择跟随曹操,而不是自己起兵割据一方。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十二月,曹操派遣刘岱与王忠一起前往袭击徐州的刘备,但被击败。

刘晔

刘晔(?-234年),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对于刘晔来说,也是汉室后裔。不过,和刘备、刘表、刘焉、刘璋等人不同,刘晔选择辅佐曹操。刘晔一生在曹操时代担任过司空仓曹掾,主簿,行军长史兼领军,在魏文帝曹丕时代担任散骑常侍,侍中等职务。虽然刘晔职务不高,却长期是曹操、曹丕的心腹谋士之一。

太和元年(227年),魏文帝曹丕去世后,魏明帝曹叡继位,进封刘晔东亭侯,食邑三百户。刘晔在太和六年(232年)因病改任太中大夫,不久出任大鸿胪。两年后,刘晔再任太中大夫,不久之后病逝,谥景侯。对此,在笔者看来,这说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无疑可以笼络各地的汉室后裔,以此增强自己的实力。与此相对应的是,刘备虽然打出了匡扶汉室的旗号,却因为实力相对较弱等原因,没能获得多少汉室后裔的支持。

张绣这个势力的印象最深刻,因为他是让曹操吃亏得很的人,让曹操损失了大将典韦和儿子曹昂。
刘表占领了用武之国
《隆中对》中说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从诸葛亮的话中,可见荆州的重要性。
都有各自的特点,首先刘表占领的荆州是战略重地,然后刘璋的益州是大后方,公孙瓒是北方的势力,最后张绣是最出名的,因为他差点杀死了曹操

袁术做了一个什么举动造成了满盘皆输的结局呢?

袁术称帝后,先是被吕布打败,后又被曹操打败。建安四年,袁术烧毁宫殿,前去投奔部下陈简、雷薄,却被陈简等拒绝,又想去青州投靠侄子袁谭,却被曹操派刘备拦截,袁术只好退到江亭。此时正值盛夏,袁术想喝蜂蜜而不得,坐在床上叹息良久,突然大叫一声说:“袁术至于此乎!”吐血而死。

袁术是东汉末年豪门望族子弟,其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他自己也先后被封为虎贲中郎将、后将军、左将军,割据江淮地区多年,可谓家大业大。那么,袁术何以“至于此乎”?

1、目光短浅、兄弟反目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董卓曾对人说:“但杀二袁儿,则天下自服矣。”这里的“二袁”,指的就是袁绍、袁术这对堂兄弟。

诚如董卓所言,汉末乱世,如果袁绍、袁术兄弟俩能够精诚团结,加之其家族在当时的声望和影响力,他们进可以取汉而代之,退可以成为匡扶汉室的功臣。

然而,袁绍、袁术兄弟为了各自的利益,不仅没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反而还可着劲儿窝里斗,互相给对方背后捅刀子。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袁绍被推举为盟主,袁术心有不服。袁绍想立幽州牧刘虞为帝,袁术便趁机抬杠,表示反对。


袁绍、袁术因此产生隔阂,袁术联合公孙瓒,袁绍联合刘表,二人各自结交党羽,伺机打对方的主意。袁术派孙坚攻打董卓,袁绍就派部将周昕夺取了孙坚的根据地豫州。袁术大怒,命公孙瓒之弟公孙越协助孙坚还击周昕。

初平三年,袁术派孙坚攻打刘表,公孙瓒出兵攻打袁绍。袁绍于是又和曹操联合,击退公孙瓒的进攻,而孙坚则被黄祖的伏兵射杀。

也就是说,在这一轮兄弟相残的闹剧中,袁术输给了袁绍,在诸侯争雄中落了下方。

2、纨绔子弟、心无士民

袁术年轻时就以“侠气”(所谓侠气,其实就是流氓气)闻名,经常与相熟的公子哥们一起飞鹰走狗,田猎游玩,后来虽然有所改变,但仍然骄傲放纵,自尊自大,瞧不起他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纨绔子弟。

十常侍之乱时,袁术让士兵放火烧皇宫,可谓胆大妄为。董卓之乱时,袁术惧怕董卓,便撂挑子逃路,欺软怕硬的个性一览无

三国时期心系汉室的忠臣们,都做到了哪些事?

自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后,掌握朝廷大权的大将军何进决定召地方诸侯进京以图合力对付宦官势力后,本来就风雨飘摇的东汉朝廷从此陷入了万劫不复之中,大汉天子逐渐成为傀儡,先是董卓后是曹操,朝廷大权再也回不到天子手中一直到220年曹丕废汉自立为止。然而即便汉室衰微,天子的尊严荡然无存,但是两汉四百多年江山,汉末三国天下心向汉室的人还是不在少数,今天就说一说其中心系汉室的六大忠臣:关羽榜上有名,其中一人是吕布铁哥们。

杨彪和孔融

曹操之所以杀了孔融和杨彪之子杨修,原因其实不少,孔融再触怒曹操,杨修再恃才傲物,但是无论如何也罪不至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杨彪和孔融都是心向汉室的大汉忠臣,或者说都是曹操野心膨胀之下再进一步的绊脚石。如果说200年官渡之战前的曹操可能还是一心想做大汉忠臣的话,但是到官渡之战击败袁绍以及207年彻底平定北方后,曹操已经不满足于做大汉的忠臣了;208年六月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丞相,九月杀孔融,在此之前孔融旗帜鲜明的反对曹操南下荆州,结合这些来看曹操杀了孔融这位汉室忠臣震慑反对自己的朝中大臣意味相当浓厚。

杨彪出自弘农杨氏,这是一个显赫的家族,杨彪对汉室的忠心犹在孔融之上:董卓迁都时他据理力争;汉献帝东迁时杨彪尽节护主,曹操对杨彪有点忌惮所以在迁都许昌后以杨彪和袁术是亲戚为由将其下狱(当时袁术在淮南称帝),杨彪出狱后闭门谢客,曹丕登基之时想以太尉之职请杨彪出山被他坚决拒绝。

刘虞

汉末几位汉室宗亲中,就属刘虞和汉献帝关系比较近,其他比如刘焉刘表刘备等人都是汉景帝后代隔得比较远,只有刘虞和汉献帝一样是光武帝之后。汉献帝被胁迫迁都长安后,袁绍和韩馥等人想拥立刘虞为帝对抗远在长安的董卓被刘虞拒绝;董卓死后汉献帝“增虞封邑,督六州事”一度成为名义上最有实力的地方诸侯(刘虞当时是幽州牧)。可惜刘虞在和部下公孙瓒的争斗中兵败被杀,汉室也失去了一位肱骨之臣。

张杨

张杨和吕布的关系相当好,当初他和吕布张辽三人一起在并州刺史丁原麾下效力,吕布被赶出长安之后又被袁术拒绝,被袁绍追杀时收留他的正是河内太守张扬,即便是日后吕布在徐州被曹操围困时,天下诸侯也只有张扬一人选择出兵救援,堪称是吕布的铁哥们。不过比较不为人所知的是张杨其实是一位心向汉室的忠臣:汉献帝东归驻跸安邑时,张杨率兵前往救援;在献帝还都洛阳时张扬又携带粮食路上迎接并护送汉献帝回洛阳。

荀彧

曹操五大谋士之一的荀彧有王佐之才,曹操称其为“吾之子房”,在曹操平定北方的过程中两人配合默契,但是两人之间始终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那就是荀彧心系汉室,当初之所以弃袁绍奔曹操就是认为曹操可以担负起振兴汉室的重责,所以荀彧是尽心尽力辅佐曹操;然而当曹操足够强大时他的野心也日益膨胀,这是荀彧所不能容忍的。终于在212年曹操意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之时,荀彧表示明确反对:“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但是曹操早已羽翼已丰荀彧无力阻止于是郁郁而终,不过《魏氏春秋》有不同说法:“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关羽

关羽心系汉室?恐怕真是如此,关羽熟读春秋,他对汉室的忠心也许还在刘备之上,有一点可以很好证明,关羽投降曹操期间被汉献帝赐封为汉寿亭侯,关羽一直引以为荣;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张飞马超黄忠等人纷纷加官进爵,关羽虽然被刘备封为前将军但是他的爵位始终是汉寿亭侯,一直到关羽死后仍然如此(至于壮缪侯那是刘禅追封的),这当中有刘备是以继承汉室大统自居所以承认汉献帝封的汉寿亭侯的原因在内,但是也有可能是关羽不愿接受刘备对他的加封;演义里甚至还有许田围猎时关羽因为曹操对汉献帝不敬想要斩杀曹操的情节,这些无一不说明关羽对汉室的忠心。

至于其他人比如袁绍袁术兄弟,刘表刘璋包括刘备在内要么就是怀有异心,要么就是开始可能有匡扶汉室之心,等到实力强大起来却是未必了。

文章标题: 东汉末年如果幽州牧刘虞想以“匡扶汉室”的名义重新夺回汉朝江山,重点要如何去进行策划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0770.html

[东汉末年如果幽州牧刘虞想以“匡扶汉室”的名义重新夺回汉朝江山,重点要如何去进行策划]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