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养成提问的习惯

时间: 2022-09-20 21:00:3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如何养成提问的习惯

怎样使孩子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先看看一位“代理家长”是怎么做的吧!当孩子在学习、生活中提出问题时,他总是给予鼓励,并耐心地回答,绝不欺骗孩子。在教育上,“代理家长”觉得再没有比教给孩子错误的东西更为可恶的了,所以他开动脑筋给孩子作出正确解答。在给孩子解答问题时,“代理家长”的说明还充分考虑到孩子在现有知识下,是否能完全加以接受。更难能可贵的是,当问到连自己也不懂的问题时,“代理家长”就干脆老实地回答说:“这个我也不懂”。于是他就和孩子一起翻书,或者去图书室查阅资料;实在没法弄懂了,他就建议孩子问老师。他说:“千万不要不经意就扼杀了孩子好问的天性,作为家长应该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虚心好问的习惯。”
这位“代理家长”的做法是很有见地的。
俗话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问是学之师,知之母。”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通,许多问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无所知,即便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一定什么事都比别人知道得多。有问题并不可怕,怕的是不问。
美籍华人李政道教授有一次在同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座谈时就深刻指出:“为什么理论物理领域作出贡献的大都是年轻人呢?就是因为他们敢于怀疑,敢问。”他还强调说:“一定要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要敢于提出问题。”
在现代农村许多家庭的教育中,我们发现,当孩子长到三四岁时,他们向大人提出的问题也开始越来越多,而且千奇百怪。但是大多数父母不仅不为孩子们的提问感到兴奋,相反倒觉得厌烦不已。他们对孩子所提出的问题大都是随便敷衍一下,并不给予耐心的说明和解释。到孩子上学了,成绩落后了,他们又大惊小怪地叫嚷:“为什么我的孩子成绩这样差呢!”但他们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他们忽略的,是在学习中生活中要使孩子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结果孩子不懂不问,时间一长,不懂得的东西就越来越多了,孩子的学习也落后了。
要使孩子学习进步,健康成长,家长就要注意使孩子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多向老师质疑、发问。没有弄懂问题时,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发问。如果孩子平时有不敢问、不善问的缺点,家长要鼓励他去问;一旦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教师、同学,从而得到解答,作出答案,家长要给予鼓励。
(2)可以找一些有错误的书刊,鼓励孩子找出错误。比如一些名人的书中有不少文字、语法、典故、常识方面的错误,引导孩子把它们找出来,给名人写封信,指出他们的错误。还可以给孩子讲一些著名人物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的生动故事,启发孩子大胆质疑、发问。
(3)一段时间后,提醒孩子,不要滥问一气,要深思熟虑,胸有成竹。

如何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可以这样做:
一、鼓励质疑 
质疑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质疑导学首先就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将采取如下两个方面的措施:
1、让学生建立一种意识——权威和现成的答案并不总是正确的,通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我们可以创立自己的思想。在课堂上,我们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观点、看法、见解和意见,甚至鼓励学生“反对”教师,“打倒”教师。
2、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还必须创设一种气氛——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要让学生明白:
首先,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为什么”,都值得去问。大量的事实证明,所有的事物都有“为什么”。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其次,不要怕问题过于简单而丢了面子。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间民主、自由、和谐,学生间互相协作的和谐的教学气氛,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成为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王国。在学生热烈讨论并指出问题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发言,养成静静地听别人说完再举手的良好习惯,创设“问”的空间,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其三,让学生“问”有保障,使有效的自主学习得到积极评价。
创造力人人都有,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当一个人的才能为他人所承认时,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教师激励、评价学生的质疑,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要真诚。只有发自内心的热情地赞扬和期望,热情地鼓励,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并造成一种表扬的效应,使其他同学向受表扬者看齐,增强大家的竞争意识,从而更积极地参与质疑提问。
二要及时。及时地表扬认真质疑的学生,让学生获到了荣誉和成功的喜悦,更有信心,更有劲头。
三要恰当。使用肯定性的语言要恰当,要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说切实的、得当的、鼓励的话语,不要说过头话,不要有拔高,不要热情有余,不能滥用。
四要多样化。教师可以口头表扬,也可以投去一个赞许的目光,还可以引用学生独到的见解来作总结,强化大胆质疑的可贵精神和学生的内驱力。
第二阶段:引导质疑
1、让学生“问”有机会,培养参与有效自主学习的习惯
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训练的主人。教师不能把自己等同于节目主持人,学生更不是“观众”。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动手、动脑,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2、让学生“问”有方法,教会有效自主学习的质疑方式。
国外有关研究表明:学生提问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方式。如果教师倾向于问能增强高水平思考能力的问题,学生同样会以教师为榜样。如果教师在引问过程中能经常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问题的范例,学生就会在教师引问的潜移默化中学会这些问题的发现以及思考的范式,从而缩短自己产生有创造性问题的时间。
第三阶段:引导解疑
在引导质疑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了质疑能力,然而只停留在这一步还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必须强调的是:“质疑导学”的引导解疑阶段并不是研究教师如何的暗示、点拨、讲解、分析使学生疑云顿消的策略,而是研究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并体验到成功的策略。
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激发主动探究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实施主体教育。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需要经过反复训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起初,学生提问大多是习题的解法,随着学生心理习惯的稳定性和知识程度的提高,教师应有区别地对某些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从习题解答型,转到概念理解型,再深入到方法讨论型,最终学会由一个主题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问题。开放师生关系,改善课堂气氛,创设有效自主学习的氛围。
在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过程中还应注意:
1、不要怕学生瞎提问题,钻牛角尖而浪费课时。
2、教师决不掩饰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失察,甚至无知。
3、不因似是而非的回答遏止了学生的思考。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学生的问题,不要让“问题”止于自己。
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学法指导,使后进生逐步知道提问题的方法。主要做法有:
⑴寻找法——教会后进生认识知识的“来龙”、“去脉”、“怎么样”、“为什么”及知识的“归纳或分类”上寻找问题。
⑵引导法——引导后进生从与新知密切相关的、自己不懂或似懂非懂的、自己认为值得怀疑的或自己的独到见解等等来提出问题。
⑶激励法——对能提出独立见解的后进生,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并启发其他学生思考:他提出的问题你想到了吗?你为什么没想到?
⑷留有余地法——教师要巧妙地把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讲课中,老师有意留下一些问题不讲,让后进生通过自学、讨论、小组交流等自主探索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⑸追问法——当后进生回答问题犹豫不决、没有把握时,可采取追问的形式。如:你回答的准确吗?理由是什么?还有没有补充?等等。
⑹反问法——当老师提出的问题得不到学生的正确回答时,并不急于去纠正其中的错误,而是抓住错误的症结进行反问,引起学生自我反省,及时发现错误,找出错误。

如何培养孩子爱提问的习惯

1)告诉孩子:我喜欢你的与众不同。

孩子在吸收和判断的时候,都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干扰,都会有偏见,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我们必须让孩子了解到这一点,能够接纳和包容别人的意见,能够尊重自己的内心做到与众不同。

2)鼓励孩子跳出框框来思考问题。

要发挥孩子的创造力,最关键是让孩子有新点子,新想法。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要想先判定一个问题究竟是不是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孩子重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想象出来的,还是真实存在的?”发挥想象,重新定义问题,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在国际学校读书的孩子,经常做一种练习,叫:Facts and Opinions ,给孩子一句话,一段文字,甚至一篇文章,让他们区分,这是一个事实,还是一个观点?举个例子:

A : 我喜欢吃草莓。(观点) B : 草莓是一种水果。(事实)

在英美教育体系里,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从这些超级简单的例子里去学会分辨,什么是事实陈述,什么是观点陈述。为什么要区分呢?因为很多时候,观点和事实很容易被混淆。国外学校在教学生阅读理解和论文写作的时候,特别要求学生能清楚区分文章中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实。

3)和孩子一起做头脑风暴

创造力的核心是碰撞出“新奇而合理的点子”,《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作者建议做头脑风暴中要注意:

量比质重要 多鼓励孩子提问,数量越多越好,可以用比赛的方式开展家庭头脑风暴,看谁的问题多,这个侧重点就是让孩子多思考。

越古怪越好 尽管有些问题听起来稀奇古怪,但是没准以后成为趋势也说不定。

所有人说完再评估或总结 不要着急打断孩子,也不要被孩子打断。说话又不是有奖竞赛,比赛看谁说的快。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要求孩子尊重他人,对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是一种提升。这样别人和你家娃相处,才会感觉如沐春风。

鼓励搭顺风车 鼓励孩子可以在我们的想法上做进一步延伸,提出更进一步的想法,这样会拓宽孩子的视角,因为孩子的体验跟我们相比毕竟有限,但是想象力是无限的。

微信公众号:Cissy育儿思考

我当年在上学前,问过我父亲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天是蓝的,而到了晚上就变黑了。
他当时大加赞赏,简直就有点崇拜的味道了,因为他不能回答,他的同事和所有他问过的人都答不出,那时还没有互联网呢。
他就觉得小孩子能提出深奥的问题很了不起,事实证明我并没有变成了不起的人,但他引我为自豪的赞叹却让我对学习很有自信心,这也是我想给你的建议。
对于任何不明白的问题,孩子都会提问的,你每一次都要诚心地仔细地对他解释,回答他,并对他敢于提问表示赞赏,这样,他对提问就不会恐惧和厌恶.
你自己对于不懂的问题也要敢于提问,甚至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的答案,给他一个榜样,使孩子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首先要激发他的兴趣,有兴趣自然就想知道里面的澳妙,自然而然就爱提出问题了!

怎样培养学生主动提问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也就不会深入地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的形式。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再把课堂提问看成是教师的专利,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去想、去疑、去问,使他们在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有价值的问题,让新的问题又激发学生不断去探索、发现。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学生可以构建知识、形成能力,不断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下面,笔者针对教学中学生很少提问或提不出问题的现象,就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交流氛围,让学生敢提问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师生关系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教师不能走出师道尊严的传统角色,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就势必会使课堂气氛紧张,这样,学生即使有问题也没有机会提问,或怕引来老师的责难和嘲讽而不敢提问、不愿提问。相反,如果教师能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零距离地和他们互动交流,学生就会消除紧张、恐惧的负重心理,为教师和同学们打开心扉、畅所欲言,说出他们的所感、所思、所惑、所疑。听名师上示范课时,笔者常常感叹:他们所面对的都是当地的学生,教师和学生互不相识,为什么能通过短短的课前几分钟时间,他们就和学生融洽地相处,并使他们踊跃发言、大胆提问呢?笔者认为,除了这些老师具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外,还在于他们能尊重每一位学生,能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并真心地和学生平等交流。这样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会感染每一个学生,使他们体验到了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即使说错了也不会引来老师的责难和嘲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才会调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勇敢地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
二、为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想提问
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提问。
首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如果有了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来越想学、越爱问。这就要求教师要整合课程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和创造,把静态的课程内容变为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动态资源,创设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例如,在学习代数式时,一位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猜数游戏,他先让学生在心里想一个数,然后说出用这个数的6倍加上12的和再除以3的商,最后,教师说出学生在心里想的数是多少。几个回合下来,学生感到很神奇,学习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不禁要问老师:“真的就这么神吗?老师到底是怎样猜到的?心里想的数是不是和结果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由此,自然地进入代数式的学习,在学习中,学生会对用代数式表示数量间关系的意义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教师要预设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对学习内容难以理解或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要放慢教学节奏,为学生适当地预留出思考的时间和提问的机会,让学生相互提问、共同讨论交流,使他们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提高认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会提问
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创造性思维的发生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对培养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营造质疑问难的氛围。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说出一个不完全正确的命题,引导学生去分析、去质疑,或抓住课堂上生成的有讨论价值的信息,让学生去分析、质疑、提问、讨论。使学生敢于向老师或同学质疑,把学生质疑问难当作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手段,使之逐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养成习惯,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
四、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乐于提问
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低年级的课堂往往比高年级的课堂生动活泼、富有朝气。低年级的学生总有提不完的问题,而越到高年级,学生的问题就越少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待学生提问的态度有关。当学生提问不当而受到老师的讥讽时,学生就会关闭自己的心扉,不愿在课堂上发言或提出问题。如果老师注意不到这一点,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就会渐渐丧失,学生就会变得不爱思考也不会思考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一是在学生应答或提出较高质量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二是在学
文章标题: 如何养成提问的习惯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0660.html
文章标签:养成 提问 习惯

[如何养成提问的习惯]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