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有文献和学术成果是关于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对古希腊和罗马的雕塑进行年代考证的吗

时间: 2022-09-17 10:01:1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0次

有文献和学术成果是关于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对古希腊和罗马的雕塑进行年代考证的吗

跪求分析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的艺术特点,简析三者对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以及现状的影响。

谢谢急用
“希腊”一词意为典雅、优美。与这典雅、优美之名相称,希腊是个名副其实的艺术王国。
苏格拉底曾说:
“宁愿被误判死刑,也不逃离开自己的家乡.”正是这片美丽的水域哺育了一个智慧和强健的民族,有持续迁徙和混合所产生的希腊人以朝气蓬勃的活力,创造了令使人无限倾慕的文明.
神话与希腊艺术——神的世界是人类社会的写照

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希腊神话包含着人们对自然奥秘的理性思索,它蕴育着历史和哲学观念的萌芽。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使神只具有人的面貌和情感,成为促使艺术与生活息息相通的有利因素。

人体与希腊艺术——人的自我意识的伟大觉醒

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城邦国家要求公民具有健壮的体格和完美的心灵,这也成为艺术创造的理想形象温和的希腊气候使希腊人有广阔的露天活动和运动的场所。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裸体竞技为艺术家提供了塑造健美人体的条件,使他们对于人体美有较早的领悟和表现。希腊艺术家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创造出古代世界最杰出的艺术,给人类宝库留下了最珍贵的遗产。

古希腊艺术的辉煌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爱琴文化时期是古希腊文化产生的前奏和序曲,除此外可分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
首先是爱琴文化时期
(约公元前3000—公元前2000间)在创造希腊古典文明的主要民族多利安和伊奥尼亚人到达本土之前,在地中海东北部的爱琴海地区就曾经存在过相当发达的文化,包括从氏族社会到奴隶制社会初期的国家。在艺术史上这一文化被称为“爱琴文化”或“克里特-
迈锡尼文化”。.

克里特这一地区的美术主要集中于米诺斯宫。宫殿墙壁上有壁画装饰,壁画以流畅的曲线、鲜明的色彩描绘出富有装饰性的人物和图案,手法上与埃及艺术有联系。其中以《巴黎女郎》、《交谈的妇女》、《侍女图》等最为有名。在克里特还出土了一些小型雕像,具有写实与装饰技巧相结合的特点。其中较典型的有《玩蛇女郎》。

迈锡尼文化繁荣于公元前1500--前1200年间。迈锡尼人建造的城市已显示出军事防御的目的。迈锡尼卫城的《狮子之门》在一块三角形的大石板上刻着一根柱子,两旁有一对狮子相对而立,造型粗壮有力,是西方最早的纪念碑式装饰雕刻。在迈锡尼出土的金器皿上的浮雕典雅精美,尤其是描写猎人捕野牛等画面十分生动。

然后是荷马时期(公元前12—前8世纪)
荷马时期是根据荷马史诗的作者名字来命名的,也就是氏族社会末期。这一时期为希腊神话形成期,也是造型艺术的萌芽时期。
荷马时期最早的造型艺术作期是几何纹风格的陶期,造型简朴,大小不一,用于敬神和陪葬。这一时期的陪葬用小雕像也是几何形的,没有细节刻画。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几何风格时期”
古风时期(公元前7—前6世纪)
古风时期是造型艺术的形成期。在这一时期,东方文化通过贸易交往对希腊艺术产生了影响,而希腊艺术又通过吸收东方文化之长和逐渐摆脱东方影响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主要是绘画、建筑和雕刻。

绘画:陶器是希腊人主要的日常期皿和出口商品,雅典和科林斯是陶器的重要生产中心。在古风时期,情节性绘画的类型就已确立,先后出现了三种风格:东方风格、黑绘风格、红绘风格。

公元前7世纪的绘画主要为东方风格,出现了受埃及、两河地区影响的兽首人身像、植物纹样等等。黑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初,它是把主体人物涂成黑色,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使形象轮廓突出,有如剪影,细部稍用勾线表现。期代表作有《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等。红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末,它恰好与黑绘风格相反,是在背景上涂以黑色,留下主体部分的赭色,人物细部用线来描绘。这种风格主要流行于古典时期。绘画表现的多为情节性场面,以神话题材和日常生活题材为主。流畅秀丽的线条表现了各种人物、戏剧性的动人场面以及细腻的感情。

建筑:希腊的建筑主要是神庙。古风时期,希腊神庙建筑形成了它的典型形式——围柱式,即建筑周围用柱廊环绕。两种基本的建筑柱式已经形成,即多利亚式和伊奥尼亚式。后来,在古典后期的小亚细亚地区又流行一种科林斯柱式。科林斯柱式在伊奥尼亚柱式的基础上发展到更为华丽的装饰,柱头为繁密的花蓝。古风时期的有名建筑是埃吉娜的雅典娜神殿、以弗所的阿尔忒密斯神殿。

雕刻:古风时期的雕刻受埃及影响,人物处于正面直立的僵硬状态。无论男女像,在表情上都带有千篇一律的微笑,通称为“古风的微笑”。人物通常着色,衣纹和头发刻画常具有装饰性的特点。后期雕刻开始出现新的因素,产生了一些较为生动自然的男人体,这种男人体雕像被统称为“阿波罗”。创作于公元6世纪的《荷犊的男子》便是古风时期的杰作.
其后是古典时期(公元前5—前4世纪)
这一时期是希腊艺术的繁荣期,艺术的各门类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以建筑和雕刻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

建筑:古典时期的围柱式建筑的各部分开始形成固定的格式和比例,总的趋向是简练合理。这一时期建筑的成就相当可观,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雅典卫城建筑群。雅典卫城重建于古典初期。它包括山门、巴底农神庙、尼开神庙、伊克瑞翁神庙等建筑,其主要建筑是献给雅典娜女神的巴底农神庙。巴底农神庙长70米,宽31米,列柱的比例为17∶8,柱高10.5米,采用多利亚柱式,檐壁又采用伊奥尼亚式的浮雕饰带,东西三角楣装饰着高浮雕。它结构匀称、比例合理,有丰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建筑结构和装饰因素、纪念性与装饰性、内容与形式取得了高度统一、是世界艺术史上最完美的建筑典范之一。伊克瑞翁神庙有苗条秀丽的伊奥尼亚柱式,它的南侧有一组女像柱,姿态轻盈,形象端庄,完全没有负重的紧张感。

雕刻:古典时期的雕刻已完全摆脱了古风时期的拘束和装饰性,产生了写实而理想的人体,达到了希腊雕刻艺术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雕刻家。

米隆是古典初期雕刻家。他的作期造型准确,对人物内在的骨胳和肌肉运动有较深的理解和传达。他的代表作《掷铁饼者》在一个固定的动作上表现出运动的连续性,出色地解决了人体重量落在一只脚上的重心问题,改变了雕刻中直立的程式。

古典盛期最伟大的雕刻家是菲狄亚斯。他设计了雅典卫城建筑,创作了卫城内大量雕刻和装饰浮雕。他的作品创造了典雅、静穆的形象,是古典雕刻的理想美的典范。他为巴底农神庙创作的雅典娜女神像高达12米,用木胎包以黄金、象牙刻成,表现了女神一手托小胜利女神、一手执盾的姿态,受到同时代人及后人的崇拜。此外他还为雅典卫城广场创作了一座雅典娜持矛的雕像,高达9米,据说在海上便可见到镀金矛尖的闪光。他为巴底农神庙的东西三角楣所创作的高浮雕被当作古典雕刻最完美的标本,期中《命运三女神》姿势优美,衣纹主动,既衬托出女神丰腴的体形,又具有流动柔美的运动感。

古典后期,雕刻开始侧重个性的刻画,表现人的个性和感情,人物充满着生活的情趣和内在的激情。这种性格化的描写标志着希腊雕刻的进一步成熟。

普拉克西特列斯以柔美、抒情为特征,他的人物总是处在恬静、愉悦的期氛中,但又充满青春活力,给人以亲切、诗意的感受。他喜欢描写神话人物,如快乐而潇洒的萨提尔,含蓄而优雅的赫尔麦斯。他也塑造了最早的全裸女人体《尼多斯的阿芙洛底德》,他那优美而流畅的人体表现很快就征服了观众。

与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宁静、抒情相反,史珂珀斯的雕刻却传达出一种内在的骚动和悲剧性的冲突。他的人物头部往往处在强烈的扭动中,眼睛深凹,眉骨突出,嘴张开,嘴唇饱满而弯曲,通过面部大的起伏造成强烈的明暗对比,表现出强烈的不安、激奋、痛苦、渴望的感情。《尼奥贝》群像可能是他的作品,雕像的面部表情和动作表达出人物的绝望、悲愤而又不甘屈服的复杂表情。

留西波斯继承和发展了波留克列特斯的理论,他提出了人的头部与身体的比例为1∶8的标准。与波留克列特斯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人物既有运动员一样健壮的体期、又有复杂的感情和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他塑造的神话人物《赫拉克列斯》表现了处在休息中的英雄,肌肉发达的身体与沉思的面部表情形成对比。

最后便是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1世纪)这一时期,马期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征服希腊各城邦,建立亚历山大帝国。随着帝国的不断征服与扩张,产生了希腊文化向东方的传播以及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这一时期又称之为“泛希腊时期”。
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主要是雕刻,雕刻艺术形成了以不同的地区为中心的各种风格。
本土地区仍然保持着希腊古典传统,技巧更为成熟。《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以舒展旋转的动作、生动自然的体态、迎风飘动的衣纹表现出胜利者喜悦的心情。人物面向海洋,伫立于船首形底座上,安放在悬崖峭壁,与环境交相辉映,构成有机的整体。
在埃及地区,风俗化雕刻流行。雕刻家表现了大量下层人物形象,如流浪汉、渔夫、乞丐、醉汉等,也着重于生活细节描写,如《小孩与鹅》表现了儿童与动物嬉戏的生动情节。

小亚细亚地区的柏加摩斯是希腊化时期的艺术中心之一,在这里史珂珀斯的悲怆风格得到了继续发展。《柏加摩斯宙斯祭坛》是其代表作。这一祭坛是为了纪念对高卢地区的征服而建的,期中祭坛浮雕表现了众神与巨人之战的情节,战斗的场面十分激烈。还有一组高卢人的圆雕,表现了强悍的异族人被打败后的倔强、痛苦,如《垂死的高卢人》、《杀妻后自杀的高卢人》。罗德岛的《拉奥孔》在风格上接近柏加摩斯风格,表现了悲剧性情节中人物的痛苦扭动和挣扎。

希腊化时期,肖像雕刻得到了发展,出现了歌颂帝王和独裁者的肖像。这些肖像的最大特点是强调非凡的个性,出现了理想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倾向,如《亚历山大肖像》。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哲学家、诗人、作家的肖像。
纵观各个时期的作品,可以总结出古希腊艺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希腊的奴隶制不同于埃及,带有较多的民主和自由的色彩,故在美术作品中不仅反映奴隶主贵族的审美观,同时也反映广大自由民族阶层的理想和要求。第二、古希腊美术和古希腊神话传说有密切关系。古希腊美术家是照生活中的人来描绘塑造神的,所以他们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颇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神人同性同体。第三、希腊重视表现现世生活的乐观,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多是欢乐的.

第四、希腊是个航海国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艺术风格,较开阔,不保守。第五、古希腊的艺术家把肉体的万没看作是神明的特征,对裸体的崇尚是人本主义的产物,表现完美的人体当作最高的理想。第六、古希腊的建筑强调明快节奏,讲究匀称的构图。
然而,当罗马征服希腊,希腊的世界文化中心地位就被罗马所取代。这是否意味希腊艺术的消逝?不! 古希腊艺术永不消逝!
在军事上,罗马人是胜利者,然而,在艺术上,他们却是希腊人的
“俘虏”.古希腊艺术一直影响着罗马艺术,也一直影响着整个人类艺术的发展,马克思曾说:
“……他们还能继续供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在某些方面还作为一种标准和不可企及的规范.”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书中提到:
“没有希腊和罗马奠定的基础,就不可能有现代的欧洲,”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因此在西方文化界,存在 “
言必称希腊”的现象.可见,古希腊艺术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由其是对欧洲.

文艺复兴末期,希腊题材和风格的诠释,中世纪的神话故事就是以罗马诠释为蓝本的.最早的土耳其人统治下的雅典生活的西方人还以为现在叫希罗德.阿提库斯剧院的地方是苏格拉底学院呢.著名画家拉菲尔曾画过不朽的作品《雅典学院》.柏拉弟奥修建的别墅平面图象一个希腊十字,它的主廊选用了爱奥尼亚柱式,整个结构都按照规矩核准确计算的尺寸行事的.此外,仔细分析这个建筑之后,人们还发现了在罗马建筑中潜藏着希腊要素.
希腊在现代艺术中的影响是巨大的,多种形式的.在芭蕾艺术中,新古典主义是一种早熟的时尚.尼任斯基在它的《法乌努斯》中,采用了一种希腊味道非常浓的风格,内中希腊要素令人感受强烈.

古罗马文学指纪元前后繁荣于古罗马政权(包括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治下的文学。其主要语言是拉丁语。尽管古罗马共和国诞生于公元前510年(摆脱伊特鲁利亚王朝的统治),但按照惯例,真正意义上的古罗马文学则从公元前240年算起
古罗马的文化主要是继承希腊文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希腊化时期,罗马就输入了许多希腊作品,加以翻译和摹仿。在公元前146年罗马灭亡希腊之后,更是将全部希腊神话、诗歌和戏剧据为己有,找了许多从希腊俘虏来的奴隶来做家庭教师,让他们编剧作诗,并研究各种科学,这使得古罗马文学染上了浓厚的希腊色彩。以神话为例,同希腊文化接触后,许多罗马的神祗便同希腊的神祗结合起来。如罗马人信奉的主神朱庇特便等同于希腊的宙斯,他的妻子朱诺则等同于赫拉。至于太阳神阿波罗和文艺女神缪斯等则直接进入罗马神话,连名字都没有变。
质朴务实的传统美德 、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 、虔诚敬神的宗教态度 、遵纪守法的习惯风气 、求实致用——罗马文化最重要的特征
建筑艺术方面则以圆为主。
当然,古罗马文学也并非全是古希腊文学的仿造品,因为它毕竟是罗马社会的产物,其采用的语言是拉丁语。在西方学术界,古罗马文学被认为是广义的拉丁文学的一部分。与古希腊海洋民族不同,古罗马属于内陆民族,主要以耕牧方式生存,具有上古农民和牧民粗鄙、蒙昧、淳朴的特点。建国之后的古罗马崇尚武力,追求社会与国家、法律与集权的强盛与完美,其文学具有更强的理性精神和集体意识,具有庄严崇高的气质,却也缺少希腊文学生动活泼的灵气和无拘无束的儿童式的天真烂漫。古罗马文学在艺术上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与句法,技巧上偏于雕琢与矫饰。
诗歌

早期的古罗马诗人中颇多全能型作家。诗人埃纽斯(前239-前168)不仅改写和创作过悲剧,而且还写过戏剧和4至6卷讽刺诗。他的史诗《编年史》追溯罗马的历史,始于埃涅阿斯的经历,止于作者生活年代的战争,洋洋18卷篇幅,不过已基本散佚,仅剩不到600行传世。从文学史角度看,《编年史》摈弃了古老的神农格,采纳了荷马史诗所用的六步音长短短格。但在风格上,有明显的模仿荷马的痕迹。埃纽斯对古罗马文学影响深远,西塞罗、卢克莱修和维吉尔都表示自己曾受其影响,他被尊为“古罗马文学之父”。

喜剧

普劳图斯(约前254年-前184年)精通古希腊文,是共和时代最著名的剧作家。相传普劳图斯著有戏剧130部,但据考证仅有21部出自他的手笔,其他均系后人伪作。他的喜剧主要以希腊新喜剧作家米南德的风俗喜剧为蓝本改作,讽刺罗马社会的腐化风习。其主要作品包括《孪生兄弟》、《俘虏》、《商人》、《驴》、《蝗虫》等。

泰伦提乌斯(前190年-前159年)生于迦太基,本是奴隶,后来获释。他一生共写过六部喜剧,包括《婆母》、《两兄弟》等代表作品都是从古希腊新喜剧改编或翻译过来的。其喜剧结构严谨、语言文雅但欠生动,人物内心矛盾刻画细腻,人物形象自然。他的喜剧不如普劳图斯的滑稽有趣,在当时仅受到有教养的观众喜爱。泰伦斯对后世的喜剧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法国的莫里哀、英国的斯梯尔和谢里丹都曾模仿过他的作品。
罗马的雕刻

罗马的雕刻艺术是师承希腊的,但与希腊相比又有其特点。

一、罗马雕刻艺术带有贵族气息,人物雕像大多以贵族、帝王为主。

二、人物形象不及希腊生动、秀丽、而更多严竣、矜持的神情,但强调真实和个性。

三、缺乏希腊雕刻中那种丰富的想象力,对力量和动态美的刻划,人物大多陷于凝神沉思中。

代表性作品:屋大维像、《马克·奥里略骑马铜像》 、佛拉维贵夫人像等。还有和平祭坛、纪功柱和凯旋门上的浮雕等。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古罗马的建筑不仅借助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了古希腊艺术的辉煌成就,而且也将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的和谐、完美、崇高的特点,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从“神殿”转入世俗,赋予这种风格以崭新的美学趣味和相应的形式特点。建筑的基本原则应当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这可以说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及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总结。在这些特点中,显然仍有着古希腊建筑的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内容,但是“合宜以及经济”的杠杆,又显然将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神”意,转变为了世俗的人意。这一点,可以直接地从建筑类型、建筑外观的设计方面看出。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
古埃及艺术的特点:风格稳定、等级分明,在写实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的表现,其风格壮丽、宏伟、明确。有着严格的规范,如正面律: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第一节 古代埃及艺术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足以为古老的文明之一,唯一可以与之匹敌的是发端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古埃及文明以尼罗河为中心,正是尼罗河在红海和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之间滋润出狭长的绿洲地带,这成为古埃及文明的基础。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社会已经出现阶级的萌芽,公元前4000年前后埃及出现奴隶制国家。埃及古代史通常被划分为六个时期:
古朴时期(3100BC-2770BC);
古王国时期(2770BC-2200BC),第一王朝至第六王朝;
第一中间期(2200BC-2050BC);
中王国时期(2050BC-1786BC),第十一王朝至第十二王朝;
第二中间期(1786BC-1560BC);
新王国时期(1560BC-1087BC),第十八王朝至第二十王朝。
古埃及的统一始于古朴时期的开端(公元前3100年左右),根据传统的说法,是来自南方的武士纳尔迈完成了这项事业,因此他也是第一位法老。而真正的专制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应该是从第三王朝的第一位国王左塞开始,整个国家有着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和浓厚的宗教背景,政治生活与宗教生活之间没有区分。法老是太阳神的后代,也是祭司之长。王国经济以相当发达的农业为基础,农产品种类繁多。公元前两千年左右以后,商贸成为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此外制造业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埃及人在天文、医学、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们还是虔诚的宗教信徒,相信神灵的保佑和“灵魂永生”,进行各种宗教活动敬拜神祗,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修建庙宇、陵墓之上,创造了惊人的作品,而其创作的目的不局限于“现世”,而是在于“永恒”。

1.古王国艺术
这一时期的艺术以建筑和雕塑最为突出,绘画还处于初期阶段。
建筑:
金字塔——法老的陵墓。王朝初期,国王和贵族的陵墓是长方形的石质建筑,石棺就放在建筑内部,这称为“马斯塔巴”。随着陵墓的扩大,一层的马斯塔巴演化成从大到小几层相叠的阶梯式金字塔,最早的金字塔是法老左塞的阶梯金字塔,兴建于公元前2770年左右。到了古王国盛期,又演变出方锥形金字塔,最为著名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6米,基座四边长233米,正对东西南北四方,坡面呈52度角,致使塔高与塔底周长比等于圆周率,由230万块2.5吨重的石灰岩垒成,没有使用任何粘合物却非常紧密。金字塔内部有走廊、通气管道以及存放法老木乃伊的石室。金字塔有着惊人的体量感和对称、稳定的外形,足以使站立在它面前的人们感到自己的渺小,这庞大的建筑物是“升入天堂”观念的物化。但是这种建筑方式在中王国时期被放弃,不仅仅因为它的修建是劳民伤财,也因为当时对个人得救的关心成为主要的宗教倾向,因此神庙取代了金字塔成为修建的主要对象。
古埃及艺术的特点:风格稳定、等级分明,在写实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的表现,其风格壮丽、宏伟、明确。有着严格的规范,如正面律: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雕塑:
古埃及雕塑主要作为建筑附属物存在,其程式在古王国就已经形成并沿袭下去,主要表现为:直立姿势,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着重刻画人物头部,其它部位刻画得较为简略;面部轮廓写实,表情庄严;根据人物地位的高低确定比例的大小;雕像着色,眼睛中往往镶嵌水晶、石英等物。
著名的作品有:《狮身人面像》(哈夫拉金字塔),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之一,身长约57米,面部长达5米,为法老的面像。《拉霍特普王子与其妻》(坐像),线条柔和舒展,表现了王子的性格特征以及王子妃的端庄美丽。雕像保持了原来的着色,人物眼珠由黑檀木做成。其他著名的作品还有《门考拉及其妻》、《书吏凯伊》、《村长像》(实际上是王子卡帕尔雕像)等等。
浮雕、绘画:
古埃及的浮雕与绘画有着共同的程式:正面律(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横带状排列结构,以水平线划分画面;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画面充实,不留空白;有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为褐色、女子为浅褐色或淡黄色、头发为蓝黑色、眼圈黑色。
古王国时期的浮雕代表作是:《纳米尔石板》、《猎河马》。
古王国起的墓室壁画:遗存数量不多,代表作是《群雁图》,以写实手法绘制,形象生动,色彩和谐动人。

古希腊美术与古罗马美术的区别

1、含义不同

古罗马艺术是指从公元前2世纪后期到公元4世纪末古罗马及其殖民地的艺术。与整个古罗马文明一样,其艺术来源于异族,大部分应归功于希腊人、埃特鲁斯坎人(the Etruscans)和埃及人。

在早期爱琴文明结束后的荷马时代,古希腊的陶器上经常用各式各样的几何图形进行装饰,因此这个时期又被称为“几何风格时期”。

2、特点不同

虽然随着公元前1世纪后期古罗马帝国的建立,那种认为统治者是神圣的观念在古罗马各个皇帝的肖像描绘中带来一定程度的理想化和风格化,但古罗马的半身肖像和全身肖像均具强烈的个性、写实性和表现性。

当时的陶器上经常有多管笔描绘的平行线纹、波浪纹和同心圆形状的种种图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渐渐在其中加上了鸟兽和人物图像。

扩展资料:

古罗马浮雕在对历史事件的具体描绘上极富革新精神;叙事性浮雕出现在半圆形凯旋门上和有纪念意义的柱子、祭坛上。这些浮雕表现出各种人物形象的高度的空间对比;另一方面,某些浮雕版画经绘画处理,带有写实的风景或其他描绘得像前景般细致的背景。

古罗马壁画从一种颇为单调的风格发展到一种特殊风格:建筑透视法和各种建筑形式被用来产生一深度错觉(见ILLUSIONISM)。

光也被用来制造这种错觉,但人们甚至在单幅画中似乎也没有对光进行系统地研究或应用。板面画也已出现。像许多古罗马的雕塑一样,许多古罗马绘画可能是古希腊艺术作品的临摹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希腊艺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罗马艺术

  古希腊美术与古罗马美术的区别主要在于:
  1、希腊艺术是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强调个性的、典雅精致的;
  2、罗马艺术是实用主义的、享乐的、强调个性的、宏伟壮丽的。
  一、古希腊美术简介:
  古希腊美术通常分为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1、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主要艺术作品为几何纹风格的陶瓶,用于敬神和陪葬;陪葬用的小雕像也是几何形的。故又被称为“几何风格时期”。
  2、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主要是瓶画和神庙建筑。瓶画有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建筑已确定下两种主要的柱式:多利亚式和伊奥尼亚式。雕刻,受埃及艺术程式化的影响,其千篇一律的笑容被称为“古风的微笑”。浮雕也很发达。
  3、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繁荣期。建筑,雅典卫城。雕刻,产生了写实而理想的人体,达到鼎盛。
  4、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1世纪)希腊文化随亚历山大的扩张而向东方传播、交融。
  二、古罗马美术简介:
  古罗马人是古希腊艺术的崇拜者和摹仿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条件的制约,古罗马美术也逐渐显出其自身的独特之处。相比之下,古罗马美术倾向于实用主义,在内容上多为享乐性世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宏伟与壮丽,在人物表现上强调罗马人果断、勇敢的气质。古罗马美术主要有雕刻、建筑、绘画等几个方面。
希腊美术的主要特点是无所不包的和谐与规律性,还有庄严与静穆。它主要标志是人体美,希腊人为人类贡献了高不可及的艺术典范之作。
罗马艺术风格不像希腊那样单纯,它的渊源复杂,既受了伊达拉里亚美术的影响,又吸收了希腊、埃及、两河地区文化教育的影响,是实用主义的、享乐的、强调个性的、宏伟壮丽的。
具体如下:美术作品《三女神》 (帕特农神庙正面山墙上的浮雕,大理石,高112厘米,公元前449年—前400年,现藏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这是希腊古典时期著名的雕刻杰作之一。旧称“命运三女神”。它原是帕特农神庙正面山墙上右角末端的高浮雕。题材来自希腊神话。现存的这三个女神的雕像,头部和四肢都已失去,但那健美的身躯,恬静而潇洒的姿态,仍给人以极其优美的形象。尤其是三女神的衣服的处理,希腊式薄衫穿在三女神的身上,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得这些雕像不像是由冰冷的大理石雕凿而成,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米隆《掷铁饼者》 (大理石,罗马复制品,公元前5世纪,罗马国立博物馆藏)米隆是公元前5世纪上半期古希腊著名的雕刻家。他善于运用写实手法创造性地刻画人物在剧烈运动中的动态。《掷铁饼者》便是他在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作。米隆在这一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出色的充满活力的运动员形象。尤见作者匠心的是,他出色地概括了掷铁饼这一运动的整个连续过程,表现了一种动态的美。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使人产生一种发射的联想。铁饼和人头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紧贴地面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整个雕像给人的印象是:健美、庄重、和谐,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运动员之所以呈现出裸体的形态,是由古希腊人的社会风俗所决定的。因为,古希腊人在从事体育运动和宗教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时,男子往往赤身裸体。他们认为完美健康的人体乃是人的骄傲,是神性的体现。这种社会风俗反过来也促进了希腊人体雕像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西方美术中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统。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 (大理石,高328厘米,公元前200年左右,巴黎卢浮宫藏)这一作品因1863年在爱琴海北部的萨莫德拉克小岛上发现而得名。雕像出土时已成碎块,经过四年的精心修复,才重新站立起来,但仍然缺头无臂。以后又发现了这一雕像的底座及女神的左手和部分手指的残片。对于女神原来的姿态是什么模样,人们有种种猜测,都不足为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是小亚细亚的统治者德梅特里奥斯一世为纪念他在一次海战中大败托勒密王国的舰队而创作的。它原安放在萨莫德拉克岛海边的悬崖上,面对着茫茫大海。胜利女神虽是古希腊雕塑常用的题材,但与其他胜利女神雕像有重要的区别。首先,这尊雕像的构思非常新颖,作者将底座制成一艘战舰的船头,胜利女神从天而降,飞立船头,引导着舰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它既符合纪念一场海战胜利的需要,又形象地表达了战斗胜利的主题。其次,作品充分发挥了雕塑立体造型的特点。尽管雕像已失去头与双臂,但不论从哪个角度都能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雕像上身呈前倾姿势,静中见动;从侧面看,女神的乳峰为最高点,脸和双翼的波状线构成一钝三角形,从而加强了前进的态势。
罗马艺术与希腊艺术的区别:
1. 罗马艺术没有希腊艺术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幻想成分,而是具有写实和叙事性的特征;
2. 罗马艺术不象希腊艺术那样单纯。受伊特鲁里亚、希腊、埃及、两河影响;除帝国正统艺术外,还存在地方风格;
3. 希腊艺术主要用于敬神,带有理性化的色彩;罗马艺术大多数是以给帝王歌功颂德、满足罗马贵族奢侈的生活需要为目的;
4. 希腊人创造了古代世界最伟大的雕塑艺术;罗马人在肖像雕刻方面有独特成就。希腊雕刻强调的是共性和民族精神,罗马要求的是个性特征鲜明的肖像,不仅满足于外形的逼真,而且注重人物个性的刻画;
5. 罗马人在建筑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技术上首先开始运用三合土,结构上广泛采用拱券,类型上更丰富:希腊主要是神庙和剧院建筑,罗马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类型的实用性和纪念性建筑。
总之,希腊艺术是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强调共性的、典雅精致的;
罗马艺术是实用主义的、享乐的、强调个性的、宏伟壮丽的。

希腊雕塑: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胜利女神。
希腊建筑:巴底农神庙。

罗马雕塑:奥古斯都像、卡拉卡拉像、马尔克.奥利略雕像。
罗马建筑:科洛西姆竞技场、君士坦丁凯旋门。
《三女神》

帕特农神庙
正面山墙上的
浮雕

大理石


112
厘米,
公元前
449



400
年,现藏伦敦
不列颠
博物馆)

这是希腊古典时期著名的雕刻杰作之一。旧称

命运三女神

。它原是帕特农神庙正面山墙上
右角末端的
高浮雕
。题材来自希腊神话。现存的这三个女神的雕像,头部和四肢都已失去,
但那健美的身躯,
恬静而潇洒的姿态,
仍给人以极其优美的形象。
尤其是三女神的衣服的处
理,希腊式薄衫穿在三女神的身上,
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
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
女性
人体的优美轮廓,
生动地展现出来。
使得这些雕像不像是由冰冷的大理石雕凿而成,
而是有
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米隆

掷铁饼者
》(大理石,罗马复制品,公元前
5
世纪,罗马国立博物馆藏)

米隆是公元前
5
世纪上半期古希腊著名的雕刻家。他善于运用写实手法创造性地刻
画人

在剧烈运动中的动态。
《掷铁饼者》
便是他在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作。
米隆在这一作品中创
造了一个出色的充满活力的运动员形象。
尤见作者
匠心
的是,
他出色地概括了
掷铁饼
这一运
动的整个连续过程,
表现了一种动态的美。
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
使人产生一种
发射的联想。
铁饼
和人头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
紧贴地面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
使曲折的
身体保持稳定。整个雕像给人的印象是:健美、庄重、和谐,洋溢着
青春的活力
。运动员之
所以呈现出裸体的形态,
是由古希腊人的社会风俗所决定的。
因为,
古希腊人在从事体育运
动和宗教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时,
男子往往赤身裸体。
他们认为
完美健康
的人体乃是人的骄傲,
是神性的体现。
这种社会风俗反过来也促进了希腊人体雕像的发展,
并且形成了西方美术中
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统。


莫德拉克

胜利女神

(大理石,高
328
厘米,公元前
200
年左右,
巴黎卢浮宫
藏)

这一作品因
1863
年在
爱琴海
北部的萨莫德拉克小岛上发现而得名。雕像出土时已成碎块,
经过四年的精心修复,
才重新站立起来,
但仍然缺头无臂。
以后又发现了这一雕像的底座及
女神的左手和部分手指的残片。
对于女神原来的姿态是什么模样,
人们有种种猜测,
都不足
为据。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那就是它是
小亚细亚
的统治者德梅特里奥斯一世为纪念他在
一次海战中大败托勒密王国的舰队而创作的。
它原安放在萨莫德拉克岛海边的悬崖上,
面对
着茫茫大海。胜利女神虽是
古希腊雕塑
常用的题材,但与其他胜利女神雕像有重要的区别。
首先,
这尊雕像的构思非常新颖,作者将底座制成一艘战舰的船头,胜利女神从天而降,飞
立船头,
引导着舰队
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它既符合纪念一场海战胜利的需要,
又形象地表达
了战斗胜利的主题。
其次,
作品充分发挥了雕塑立体造型的特点。
尽管雕像已失去头与双臂,
但不论从哪个角度都能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雕像上身呈前倾姿势,静中见动;
从侧面看,
女神的乳峰为最高点,
脸和双翼的波状线构成一钝三角形,
从而加强了前进的态
势。像这样杰出的作品,无怪乎巴黎卢浮宫要将它和该馆收藏的《
米洛斯

阿芙
罗狄特》、

·
芬奇

《蒙娜丽莎》
并称为
卢浮宫三宝


波利
克利
托斯
《持矛者》(大理石,罗马复制品,公元前
5
世纪后半期)

波利克利托斯是公元前
5
世纪古希腊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擅长表现青年运动员的形象,
所用材料都是青铜。据说他还写了一本论述人体比例的论文:
《规则》。可惜他的原作均已
不存,只留下《持矛者》和《
束发
带的青年》等几件罗马时期复制品。其中《持矛者》尤为
重要。
它塑造了一个体格健壮、
充满朝气的青年战士的形象,
体现了古希腊人在
希波战争

利后对英勇
保卫国家
的战士们的崇敬心情。
同时,
它也是作者长期研究人体比例的验证,

他认为最理想的人体比例,是头与全身的比例为
7

1
。按照这样的比例塑造的人体,显得
比较粗壮,
但它是以均衡自然的体态和严格的比例表现出来的,
符合当时希腊人审美趣味的
标准的人体美。以至当时的雕刻家们就把这座雕像称作

规则

,即把它看作是人体美的规则
和典范。

普拉克西特列斯《
赫尔墨斯
与幼年的
狄奥尼索斯
》(大理石,高
213
厘米,公元前
350



330
年,奥林匹亚博物馆藏)

普拉克西特列斯是希腊古典时期后期最著名的雕刻家。
《赫尔墨斯与幼年的狄奥尼索斯》

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
1877
年在奥林匹亚
赫拉
神庙内殿旧址发掘出土的,故又称此像为
《奥林匹亚的赫尔墨斯》

它表现希腊神话中的传信使者赫尔墨斯抱着
宙斯
的私生子、
希腊
神话中的酒神、
幼年的狄奥尼索斯去山中神女那里,在途中稍事休息片刻的情景。
现在,赫
尔墨斯的右手已损坏,
据考证,
原来的右手是拿着一串葡萄在逗孩子。
这一雕像的主要特点
是:赫尔墨斯的人体追求一种女性的美,
即整个人体自上而下形成三个自然的转折
(头、躯
干和下肢)

使整个身姿构成一个
S
形,
接近于后来在女性人体上所追求的曲线美。
同时,
作者还充分发挥了大理石质地的特点,
努力追求人体肌肉的细腻变化和美妙含蓄的线条,
使
整个人体更接近于女性肌肤的丰润。这与古典时期前期男性雕像所表现的刚劲有力的风格,
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一般都将普拉克西特列斯看作是开一代雕塑新风的雕塑家。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希腊)(大理石雕刻,高
202
厘米,约作于公元前
150
年,巴
黎卢浮宫藏)

古希腊雕刻的美名,莫过于这座《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这一作品因为
1820
年发现于爱
琴海中的米洛斯岛而得名。
它是用两块大理石合雕而成的,
接缝处在裸露的躯干与衣服的交
界处。端庄的身体,丰腴的肌肤,典雅的脸庞,娟美的笑容,微微扭转的站势,这一切构成
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姿态。
尽管雕像的双臂残缺,
但由于年代久远,
人们欣赏的心理已产
生积淀,
断臂反而诱发出人们美好的想象,
从而增强了人们的欣赏趣味,
使人们愈加觉得它
非同凡响

从艺术风格上看,
它融合了希腊雕刻中的崇高与优美的两种风格。
它那阔大而简
洁的手法,
使人联想起菲狄亚斯在帕特农神庙上创造的庄严崇高的雕刻;
它那端庄优美的身
姿和容貌,又使人联想起普拉克西特列斯塑造的优美而抒情的女性人体雕刻。无怪乎
19

纪法国的雕塑大师
罗丹
要称这一雕像为

古代的神品





古希腊

区别:
1.
对宗教的信仰,
富于想象力的希腊神话。

(P186)
举例:
《青铜鼎局部》
宗教对罗马的工艺美术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P205)

2.

P192

P196

3.P204
一举例:
玻璃工艺、
银器

p194
三举例:
《四
马盖罐》《青铜马》

4.
充满古典主义色彩的装饰举例:
黑纹式陶器充满了享乐主义的气质

P204
三)
举例:石玉工艺

联系:
1.
对人智慧的赞美
P188

P203

2.
乐观积极的态度
P

3.P194
四举
例:《双耳陶壶》

P205
五《玛瑙瓶》
203

4.P195

5.p202
罗马继承了希腊的瓷器文化
P188\P19

6.
强调立
体性的表现(
p205
六)《玛瑙瓶》
p184
《青铜鼎局部》

首先,希腊文化主要体现在文学
,
建筑和雕塑。

希腊人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不仅发现、
孕育和创造了美,
而且也创造
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
,
把人提高到神
的高度加以肯定,
神和人是同形同性,
希腊人把强健的身体看成是一切善与美的
本原,而把希腊神话视为艺术的精神本源,正如马克斯所指出的:

希腊神话不
仅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所以希腊艺术主要成就表现在神与人
合一的雕刻和神庙建筑。希腊美术的主要特点是无所不包的。

古希腊艺术与意大利艺术的异同

有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古希腊美术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根基, 以后所有的艺术、美学都几乎是以希腊罗马为基础的。
意大利文艺复兴是在中世纪之后,由于资产阶级的需要,在14世纪到16世纪之间
在罗马的废墟上重振人文、理性的大旗!
从艺术的传承来看,被禁锢多年的古典文化又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对理性人文的第一次复兴,而后还有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的再生。
古希腊建筑 以神庙建筑最为发达。它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它的非常完美的建筑形式。即用石制的梁柱围绕长方形的建筑主体,形成一圈连续的围廊,柱子、梁枋和两坡顶的山墙共同构成建筑的主要立面。经过几百年不断演进,这种建筑形式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境地,基座、柱子和屋檐等各部分之间的组合都具有一定的格式,称作“柱式”。柱式的出现对欧洲后来的建筑有很大影响。
布鲁涅列斯齐
创造性地把古罗马建筑形式与哥特式结构融汇在一起。架在鼓形座上的教堂窜窿清晰地突出在空中,庄重、轻快、优美,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布鲁涅列斯齐希望使建筑设计建立在数学这门科学的基础上,把比例和谐视为古典建筑的本质。他利用古典建筑语汇获得了明快、单纯、优美、和谐的效果,使建筑具有一种理性的美。

古希腊雕刻 特别是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雕刻,其特点是追求一种和谐的理想美。它的突出成就集中体现在人像(包括神像)雕刻,特别是人体雕刻上。古希腊雕刻特别发达,
意大利多纳泰罗对古典美术的推崇和借鉴,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意大利美术家的共同特点。
代表作品: 《大卫》是第一件复兴了古代裸体雕像传统的作品。多纳泰罗运用古希腊人创立的对应构图方式,向人们展现一位形体比例和结构都十分准确的少年形象。这位圣经人物不再是概念性的象征,而是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生命
西方最伟大的雕刻家米开朗琪罗在致力于领悟古人成就时,也致力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的结构和运动,这使他成为量充分发挥人体.表现力的美术家之一。

区别在于两者的社会基础不同,古希腊美术是由于希腊时期的地理、人文、政治的巧合造就了那么一个好思考的民族,而产生了那种艺术,而后者则是由租资产阶级的产生要求有意识形态上的辩解,来和教会的实力抗衡,于是找到了希腊罗马这个重视人文的支派。
古希腊、古罗马 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它们当时的势力范围,远远超出现在希腊和意大利的地理范围,影响到欧、亚、非三洲。古希腊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爱琴文化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约公元前1100年),但它最繁荣的时期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期,史称“古典时期”。古希腊最著名的雕刻与建筑,就产生在“古典时期”及其以后的“希腊化时期”。公元前146年,古希腊被罗马所灭亡。

古罗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伊达拉里亚时期”。以后经历了“共和时期”(公元前509年—公元前30年)、“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以“帝国时期”最为强盛。古罗马的雕刻、建筑名作多产生于“帝国时期”。

古希腊、古罗马雕刻 特别是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雕刻,其共同特点是追求一种和谐的理想美。它的突出成就集中体现在人像(包括神像)雕刻,特别是人体雕刻上。古罗马的雕刻,其成就集中体现在肖像雕刻上,其特点是既写实而又个性化。

古希腊雕刻特别发达,以及流行人体雕刻的主要原因:

首先,古希腊的奴隶制,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有了更大规模的分工,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也有了明确的分工。这样就有相当一部分人专门从事与美术有关的手工业劳动和艺术创作活动。同时希腊奴隶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奴隶制民主政治,它比之其他国家的奴隶制专制制度,人的创造力较少受到压制,艺术匠师的劳动较多地受到重视。

其次,古希腊的文化艺术不仅是一种创作活动,而且是它的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古希腊最发达的戏剧,最早起源于祭祀酒神的活动,后来发展成全民的庆祝节日。不仅每个公民每年演戏时至少有一天看戏的机会,而且政府还发放观剧津贴。同样的,希腊人为了适应对外掠夺战争或防御战争的需要,也为了他们赖以谋生的海上贸易,迫切需要体魄健全、尚武善战的斗士,为此从很早起就非常重视体育运动。公元前776年,他们就在奥林匹亚举行了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这就是现在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是全希腊的一次重大的节日。在体育比赛中得奖的运动员,人们要为他们制作雕像以资鼓励和纪念。雕塑创作成了古希腊人生活的一部分。何况,笃信神灵的古希腊人还要为他们崇敬的各个神灵造像,而希腊神话又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为神造像也是为他们理想化了的人造像,神像也是人像。同时,由于古希腊人重视体育锻炼,以锻炼出健美的身体为一种无上的光荣。这些随处可见的健美的人体,为人像雕刻的发展创造了无比优越的条件。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古希腊男子在体育锻炼时是赤身裸体的。这既有利于锻炼出健美有力的身体,又自然而然地培养出一种能够以坦荡无邪的态度去看待裸体形象,并且自觉地、热烈地追求人体美的风气。以至一些全民性的盛大庆祝活动,成为炫耀与展示人体美的场合。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风尚和由此产生的特殊的审美观念,决定了古希腊的人像雕刻往往采取裸体的形式,并且在表现人体美上达到了一个难以比拟的高度。正如19世纪俄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所说的:“希腊人的雕像用了裸体刻画的形式:在他人看来,这或许是厚颜无耻、有碍观瞻的事,在古代世界,这却曾经是纯洁无瑕的诗章和对人的尊严的赏识。”(见《希腊艺术的一般特征》)

此外,古希腊人是一个美学观念特别发达的民族。伯里克利就曾自豪地说过:“我们是爱美的人。”他们在人像雕刻和神庙建筑上一再探讨正确的比例关系,就是这种爱美观念的突出反映。这一切都为古希腊美术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比同时代其他国家更优越的条件。古希腊美术能结出如此丰硕的成果,以至我们今天还常常从中汲取营养,决不是偶然的。

古希腊建筑 以神庙建筑最为发达。它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它的非常完美的建筑形式。即用石制的梁柱围绕长方形的建筑主体,形成一圈连续的围廊,柱子、梁枋和两坡顶的山墙共同构成建筑的主要立面。经过几百年不断演进,这种建筑形式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境地,基座、柱子和屋檐等各部分之间的组合都具有一定的格式,称作“柱式”。柱式的出现对欧洲后来的建筑有很大影响。

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人由于发明了由天然的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凝土,在券拱结构的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建筑艺术方面,罗马继承了希腊的柱式艺术,并把它和券拱结构结合创造了券柱式。使罗马的建筑物在艺术风格上显得更为华丽。同时,为了适应庞大的罗马帝国的多方面的需要,古罗马人创造了一系列新的建筑类型。罗马的建筑师维特鲁威,总结了前人的实践经验,写出了系统的建筑学理论著作:《建筑十书》,首先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建筑三要素:实用、坚固、美观。

柱式 欧洲古代石质梁柱结构的几种规范化的艺术形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基础。它包括柱身的粗细、高低,柱上檐部和柱下基座的艺术形式。成熟的柱式,如希腊建筑的柱式,各部分的比例有一个大致的规定,特点十分鲜明。不同的柱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建筑物的艺术风格。

多立克柱式 古希腊建筑最基本的两种柱式之一。公元前5世纪中叶达到成熟程度。它的主要特征是没有柱础,柱子直接安置在台基上,柱高为柱径的4—6倍,柱身刻有一条条垂直平行的凹槽(一般是16—20条),柱头由方块和圆盘组成,没有任何装饰。它的造型粗壮有力,给人以深厚刚毅的感觉,近乎男性人体的美。

爱奥尼柱式 也译作“伊奥尼亚柱式”。古希腊建筑最基本的两种柱式之一,成熟时期与多立克柱式大体相同。它的主要特征是有柱础,柱头的正面和背面各有一对涡卷,柱高与柱径的比例增大,柱身凹槽也增多,给人以柔美的感觉,近乎女性人体的美。

科林斯柱式 古希腊建筑的第三种柱式,是在爱奥尼柱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的柱头上雕刻着毛茛叶,显得十分华丽,其他部分则与爱奥尼柱式相同。这种柱式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

2.美术作品

《三女神》 (帕特农神庙正面山墙上的浮雕,大理石,高112厘米,公元前449年—前400年,现藏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这是希腊古典时期著名的雕刻杰作之一。旧称“命运三女神”。它原是帕特农神庙正面山墙上右角末端的高浮雕。题材来自希腊神话。现存的这三个女神的雕像,头部和四肢都已失去,但那健美的身躯,恬静而潇洒的姿态,仍给人以极其优美的形象。尤其是三女神的衣服的处理,希腊式薄衫穿在三女神的身上,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得这些雕像不像是由冰冷的大理石雕凿而成,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米隆《掷铁饼者》 (大理石,罗马复制品,公元前5世纪,罗马国立博物馆藏)

米隆是公元前5世纪上半期古希腊著名的雕刻家。他善于运用写实手法创造性地刻画人物在剧烈运动中的动态。《掷铁饼者》便是他在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作。米隆在这一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出色的充满活力的运动员形象。尤见作者匠心的是,他出色地概括了掷铁饼这一运动的整个连续过程,表现了一种动态的美。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使人产生一种发射的联想。铁饼和人头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紧贴地面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整个雕像给人的印象是:健美、庄重、和谐,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运动员之所以呈现出裸体的形态,是由古希腊人的社会风俗所决定的。因为,古希腊人在从事体育运动和宗教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时,男子往往赤身裸体。他们认为完美健康的人体乃是人的骄傲,是神性的体现。这种社会风俗反过来也促进了希腊人体雕像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西方美术中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统。

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 (大理石,高328厘米,公元前200年左右,巴黎卢浮宫藏)

这一作品因1863年在爱琴海北部的萨莫德拉克小岛上发现而得名。雕像出土时已成碎块,经过四年的精心修复,才重新站立起来,但仍然缺头无臂。以后又发现了这一雕像的底座及女神的左手和部分手指的残片。对于女神原来的姿态是什么模样,人们有种种猜测,都不足为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是小亚细亚的统治者德梅特里奥斯一世为纪念他在一次海战中大败托勒密王国的舰队而创作的。它原安放在萨莫德拉克岛海边的悬崖上,面对着茫茫大海。胜利女神虽是古希腊雕塑常用的题材,但与其他胜利女神雕像有重要的区别。首先,这尊雕像的构思非常新颖,作者将底座制成一艘战舰的船头,胜利女神从天而降,飞立船头,引导着舰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它既符合纪念一场海战胜利的需要,又形象地表达了战斗胜利的主题。其次,作品充分发挥了雕塑立体造型的特点。尽管雕像已失去头与双臂,但不论从哪个角度都能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雕像上身呈前倾姿势,静中见动;从侧面看,女神的乳峰为最高点,脸和双翼的波状线构成一钝三角形,从而加强了前进的态势。像这样杰出的作品,无怪乎巴黎卢浮宫要将它和该馆收藏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并称为卢浮宫三宝。

波利克利托斯《持矛者》 (大理石,罗马复制品,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波利克利托斯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擅长表现青年运动员的形象,所用材料都是青铜。据说他还写了一本论述人体比例的论文:《规则》。可惜他的原作均已不存,只留下《持矛者》和《束发带的青年》等几件罗马时期复制品。其中《持矛者》尤为重要。它塑造了一个体格健壮、充满朝气的青年战士的形象,体现了古希腊人在希波战争胜利后对英勇保卫国家的战士们的崇敬心情。同时,它也是作者长期研究人体比例的验证,即他认为最理想的人体比例,是头与全身的比例为7∶1。按照这样的比例塑造的人体,显得比较粗壮,但它是以均衡自然的体态和严格的比例表现出来的,符合当时希腊人审美趣味的标准的人体美。以至当时的雕刻家们就把这座雕像称作“规则”,即把它看作是人体美的规则和典范。

普拉克西特列斯《赫尔墨斯与幼年的狄奥尼索斯》 (大理石,高213厘米,公元前350年—前330年,奥林匹亚博物馆藏)

普拉克西特列斯是希腊古典时期后期最著名的雕刻家。《赫尔墨斯与幼年的狄奥尼索斯》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877年在奥林匹亚赫拉神庙内殿旧址发掘出土的,故又称此像为《奥林匹亚的赫尔墨斯》。它表现希腊神话中的传信使者赫尔墨斯抱着宙斯的私生子、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幼年的狄奥尼索斯去山中神女那里,在途中稍事休息片刻的情景。现在,赫尔墨斯的右手已损坏,据考证,原来的右手是拿着一串葡萄在逗孩子。这一雕像的主要特点是:赫尔墨斯的人体追求一种女性的美,即整个人体自上而下形成三个自然的转折(头、躯干和下肢),使整个身姿构成一个S形,接近于后来在女性人体上所追求的曲线美。同时,作者还充分发挥了大理石质地的特点,努力追求人体肌肉的细腻变化和美妙含蓄的线条,使整个人体更接近于女性肌肤的丰润。这与古典时期前期男性雕像所表现的刚劲有力的风格,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一般都将普拉克西特列斯看作是开一代雕塑新风的雕塑家。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希腊) (大理石雕刻,高202厘米,约作于公元前150年,巴黎卢浮宫藏)

古希腊雕刻的美名,莫过于这座《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这一作品因为1820年发现于爱琴海中的米洛斯岛而得名。它是用两块大理石合雕而成的,接缝处在裸露的躯干与衣服的交界处。端庄的身体,丰腴的肌肤,典雅的脸庞,娟美的笑容,微微扭转的站势,这一切构成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姿态。尽管雕像的双臂残缺,但由于年代久远,人们欣赏的心理已产生积淀,断臂反而诱发出人们美好的想象,从而增强了人们的欣赏趣味,使人们愈加觉得它非同凡响。从艺术风格上看,它融合了希腊雕刻中的崇高与优美的两种风格。它那阔大而简洁的手法,使人联想起菲狄亚斯在帕特农神庙上创造的庄严崇高的雕刻;它那端庄优美的身姿和容貌,又使人联想起普拉克西特列斯塑造的优美而抒情的女性人体雕刻。无怪乎19世纪法国的雕塑大师罗丹要称这一雕像为“古代的神品”。
意大利罗马的艺术和希腊艺术有直接的血亲关系。罗马征服了希腊,却被希腊的文化所征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以雕塑为例,都继承了希腊艺术的精华。

古希腊与古罗马雕塑艺术的关系的异同点?

急着``用``高手进来~~~
古希腊、古罗马 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它们当时的势力范围,远远超出现在希腊和意大利的地理范围,影响到欧、亚、非三洲。古希腊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爱琴文化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约公元前1100年),但它最繁荣的时期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期,史称“古典时期”。古希腊最著名的雕刻与建筑,就产生在“古典时期”及其以后的“希腊化时期”。公元前146年,古希腊被罗马所灭亡。

古罗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伊达拉里亚时期”。以后经历了“共和时期”(公元前509年—公元前30年)、“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以“帝国时期”最为强盛。古罗马的雕刻、建筑名作多产生于“帝国时期”。

古希腊、古罗马雕刻 特别是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雕刻,其共同特点是追求一种和谐的理想美。它的突出成就集中体现在人像(包括神像)雕刻,特别是人体雕刻上。古罗马的雕刻,其成就集中体现在肖像雕刻上,其特点是既写实而又个性化。

古希腊雕刻特别发达,以及流行人体雕刻的主要原因:

首先,古希腊的奴隶制,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有了更大规模的分工,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也有了明确的分工。这样就有相当一部分人专门从事与美术有关的手工业劳动和艺术创作活动。同时希腊奴隶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奴隶制民主政治,它比之其他国家的奴隶制专制制度,人的创造力较少受到压制,艺术匠师的劳动较多地受到重视。

其次,古希腊的文化艺术不仅是一种创作活动,而且是它的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古希腊最发达的戏剧,最早起源于祭祀酒神的活动,后来发展成全民的庆祝节日。不仅每个公民每年演戏时至少有一天看戏的机会,而且政府还发放观剧津贴。同样的,希腊人为了适应对外掠夺战争或防御战争的需要,也为了他们赖以谋生的海上贸易,迫切需要体魄健全、尚武善战的斗士,为此从很早起就非常重视体育运动。公元前776年,他们就在奥林匹亚举行了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这就是现在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是全希腊的一次重大的节日。在体育比赛中得奖的运动员,人们要为他们制作雕像以资鼓励和纪念。雕塑创作成了古希腊人生活的一部分。何况,笃信神灵的古希腊人还要为他们崇敬的各个神灵造像,而希腊神话又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为神造像也是为他们理想化了的人造像,神像也是人像。同时,由于古希腊人重视体育锻炼,以锻炼出健美的身体为一种无上的光荣。这些随处可见的健美的人体,为人像雕刻的发展创造了无比优越的条件。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古希腊男子在体育锻炼时是赤身裸体的。这既有利于锻炼出健美有力的身体,又自然而然地培养出一种能够以坦荡无邪的态度去看待裸体形象,并且自觉地、热烈地追求人体美的风气。以至一些全民性的盛大庆祝活动,成为炫耀与展示人体美的场合。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风尚和由此产生的特殊的审美观念,决定了古希腊的人像雕刻往往采取裸体的形式,并且在表现人体美上达到了一个难以比拟的高度。正如19世纪俄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所说的:“希腊人的雕像用了裸体刻画的形式:在他人看来,这或许是厚颜无耻、有碍观瞻的事,在古代世界,这却曾经是纯洁无瑕的诗章和对人的尊严的赏识。”(见《希腊艺术的一般特征》)

此外,古希腊人是一个美学观念特别发达的民族。伯里克利就曾自豪地说过:“我们是爱美的人。”他们在人像雕刻和神庙建筑上一再探讨正确的比例关系,就是这种爱美观念的突出反映。这一切都为古希腊美术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比同时代其他国家更优越的条件。古希腊美术能结出如此丰硕的成果,以至我们今天还常常从中汲取营养,决不是偶然的。

古希腊建筑 以神庙建筑最为发达。它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它的非常完美的建筑形式。即用石制的梁柱围绕长方形的建筑主体,形成一圈连续的围廊,柱子、梁枋和两坡顶的山墙共同构成建筑的主要立面。经过几百年不断演进,这种建筑形式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境地,基座、柱子和屋檐等各部分之间的组合都具有一定的格式,称作“柱式”。柱式的出现对欧洲后来的建筑有很大影响。

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人由于发明了由天然的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凝土,在券拱结构的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建筑艺术方面,罗马继承了希腊的柱式艺术,并把它和券拱结构结合创造了券柱式。使罗马的建筑物在艺术风格上显得更为华丽。同时,为了适应庞大的罗马帝国的多方面的需要,古罗马人创造了一系列新的建筑类型。罗马的建筑师维特鲁威,总结了前人的实践经验,写出了系统的建筑学理论著作:《建筑十书》,首先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建筑三要素:实用、坚固、美观。

柱式 欧洲古代石质梁柱结构的几种规范化的艺术形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基础。它包括柱身的粗细、高低,柱上檐部和柱下基座的艺术形式。成熟的柱式,如希腊建筑的柱式,各部分的比例有一个大致的规定,特点十分鲜明。不同的柱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建筑物的艺术风格。

多立克柱式 古希腊建筑最基本的两种柱式之一。公元前5世纪中叶达到成熟程度。它的主要特征是没有柱础,柱子直接安置在台基上,柱高为柱径的4—6倍,柱身刻有一条条垂直平行的凹槽(一般是16—20条),柱头由方块和圆盘组成,没有任何装饰。它的造型粗壮有力,给人以深厚刚毅的感觉,近乎男性人体的美。

爱奥尼柱式 也译作“伊奥尼亚柱式”。古希腊建筑最基本的两种柱式之一,成熟时期与多立克柱式大体相同。它的主要特征是有柱础,柱头的正面和背面各有一对涡卷,柱高与柱径的比例增大,柱身凹槽也增多,给人以柔美的感觉,近乎女性人体的美。

科林斯柱式 古希腊建筑的第三种柱式,是在爱奥尼柱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的柱头上雕刻着毛茛叶,显得十分华丽,其他部分则与爱奥尼柱式相同。这种柱式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

2.美术作品

《三女神》 (帕特农神庙正面山墙上的浮雕,大理石,高112厘米,公元前449年—前400年,现藏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这是希腊古典时期著名的雕刻杰作之一。旧称“命运三女神”。它原是帕特农神庙正面山墙上右角末端的高浮雕。题材来自希腊神话。现存的这三个女神的雕像,头部和四肢都已失去,但那健美的身躯,恬静而潇洒的姿态,仍给人以极其优美的形象。尤其是三女神的衣服的处理,希腊式薄衫穿在三女神的身上,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得这些雕像不像是由冰冷的大理石雕凿而成,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米隆《掷铁饼者》 (大理石,罗马复制品,公元前5世纪,罗马国立博物馆藏)

米隆是公元前5世纪上半期古希腊著名的雕刻家。他善于运用写实手法创造性地刻画人物在剧烈运动中的动态。《掷铁饼者》便是他在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作。米隆在这一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出色的充满活力的运动员形象。尤见作者匠心的是,他出色地概括了掷铁饼这一运动的整个连续过程,表现了一种动态的美。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使人产生一种发射的联想。铁饼和人头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紧贴地面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整个雕像给人的印象是:健美、庄重、和谐,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运动员之所以呈现出裸体的形态,是由古希腊人的社会风俗所决定的。因为,古希腊人在从事体育运动和宗教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时,男子往往赤身裸体。他们认为完美健康的人体乃是人的骄傲,是神性的体现。这种社会风俗反过来也促进了希腊人体雕像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西方美术中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统。

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 (大理石,高328厘米,公元前200年左右,巴黎卢浮宫藏)

这一作品因1863年在爱琴海北部的萨莫德拉克小岛上发现而得名。雕像出土时已成碎块,经过四年的精心修复,才重新站立起来,但仍然缺头无臂。以后又发现了这一雕像的底座及女神的左手和部分手指的残片。对于女神原来的姿态是什么模样,人们有种种猜测,都不足为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是小亚细亚的统治者德梅特里奥斯一世为纪念他在一次海战中大败托勒密王国的舰队而创作的。它原安放在萨莫德拉克岛海边的悬崖上,面对着茫茫大海。胜利女神虽是古希腊雕塑常用的题材,但与其他胜利女神雕像有重要的区别。首先,这尊雕像的构思非常新颖,作者将底座制成一艘战舰的船头,胜利女神从天而降,飞立船头,引导着舰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它既符合纪念一场海战胜利的需要,又形象地表达了战斗胜利的主题。其次,作品充分发挥了雕塑立体造型的特点。尽管雕像已失去头与双臂,但不论从哪个角度都能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雕像上身呈前倾姿势,静中见动;从侧面看,女神的乳峰为最高点,脸和双翼的波状线构成一钝三角形,从而加强了前进的态势。像这样杰出的作品,无怪乎巴黎卢浮宫要将它和该馆收藏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并称为卢浮宫三宝。

波利克利托斯《持矛者》 (大理石,罗马复制品,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波利克利托斯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擅长表现青年运动员的形象,所用材料都是青铜。据说他还写了一本论述人体比例的论文:《规则》。可惜他的原作均已不存,只留下《持矛者》和《束发带的青年》等几件罗马时期复制品。其中《持矛者》尤为重要。它塑造了一个体格健壮、充满朝气的青年战士的形象,体现了古希腊人在希波战争胜利后对英勇保卫国家的战士们的崇敬心情。同时,它也是作者长期研究人体比例的验证,即他认为最理想的人体比例,是头与全身的比例为7∶1。按照这样的比例塑造的人体,显得比较粗壮,但它是以均衡自然的体态和严格的比例表现出来的,符合当时希腊人审美趣味的标准的人体美。以至当时的雕刻家们就把这座雕像称作“规则”,即把它看作是人体美的规则和典范。

普拉克西特列斯《赫尔墨斯与幼年的狄奥尼索斯》 (大理石,高213厘米,公元前350年—前330年,奥林匹亚博物馆藏)

普拉克西特列斯是希腊古典时期后期最著名的雕刻家。《赫尔墨斯与幼年的狄奥尼索斯》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877年在奥林匹亚赫拉神庙内殿旧址发掘出土的,故又称此像为《奥林匹亚的赫尔墨斯》。它表现希腊神话中的传信使者赫尔墨斯抱着宙斯的私生子、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幼年的狄奥尼索斯去山中神女那里,在途中稍事休息片刻的情景。现在,赫尔墨斯的右手已损坏,据考证,原来的右手是拿着一串葡萄在逗孩子。这一雕像的主要特点是:赫尔墨斯的人体追求一种女性的美,即整个人体自上而下形成三个自然的转折(头、躯干和下肢),使整个身姿构成一个S形,接近于后来在女性人体上所追求的曲线美。同时,作者还充分发挥了大理石质地的特点,努力追求人体肌肉的细腻变化和美妙含蓄的线条,使整个人体更接近于女性肌肤的丰润。这与古典时期前期男性雕像所表现的刚劲有力的风格,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一般都将普拉克西特列斯看作是开一代雕塑新风的雕塑家。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希腊) (大理石雕刻,高202厘米,约作于公元前150年,巴黎卢浮宫藏)

古希腊雕刻的美名,莫过于这座《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这一作品因为1820年发现于爱琴海中的米洛斯岛而得名。它是用两块大理石合雕而成的,接缝处在裸露的躯干与衣服的交界处。端庄的身体,丰腴的肌肤,典雅的脸庞,娟美的笑容,微微扭转的站势,这一切构成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姿态。尽管雕像的双臂残缺,但由于年代久远,人们欣赏的心理已产生积淀,断臂反而诱发出人们美好的想象,从而增强了人们的欣赏趣味,使人们愈加觉得它非同凡响。从艺术风格上看,它融合了希腊雕刻中的崇高与优美的两种风格。它那阔大而简洁的手法,使人联想起菲狄亚斯在帕特农神庙上创造的庄严崇高的雕刻;它那端庄优美的身姿和容貌,又使人联想起普拉克西特列斯塑造的优美而抒情的女性人体雕刻。无怪乎19世纪法国的雕塑大师罗丹要称这一雕像为“古代的神品”。

谢谢!
西方雕塑的传统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但古希腊雕塑却又曾经被古埃及雕塑深深的影响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原始公社的瓦解,世界上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古埃及就是其中之一。埃及的雕塑艺术大约始于公元前4000年,建筑业的诞生,孕育了艺术装饰的萌芽。它长期保存了原始社会的残余,埃及的神话与宗教信仰支配了雕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神话、宗教信仰的保守性是决定埃及雕刻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

埃及雕刻是为法老政权和少数奴隶主贵族服务的。由于受宗教思想意识支配,严格服从上层社会的审美观点和需要。古埃及雕刻除陵墓中一部分作品外,最有影响的还是陵前和神庙的装饰雕刻及纪念性雕刻。金字塔就是最著名的雕塑。其中最高的是胡夫金字塔,金字塔前的巨大狮身人面像采用一整块巨大岩石雕成,是古代最庞大、最著名的雕刻。

埃及雕刻达到如此卓越的成就,是埃及雕刻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得来的。它的雕塑艺术在古代世界美术史留下了灿烂的一页。
古埃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永恒,而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真实的美。

希腊雕刻的题材大部分取自神话或体育竞技。当时,一些开明的统治者除致力于内政武力外,还提倡发展美术和文艺,在公元前6世纪以后的几百年中,古希腊科学、文学、艺术的名家辈出成就辉煌,雕塑艺术是这个时期灿烂的文化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爱琴海上有许多小岛屿,其中巴罗斯岛盛产大理石,为雕刻提供了最好的材料。希腊雕刻就艺术风格的变化、发展而言,可分为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古风时期是雕刻家的训练阶段。这个时期经过雕刻家的长期探索,为后来的雕刻家开辟了道路。其中最著名雕刻家是米隆。《掷铁饼者》是他的代表作品。古典时期,希腊人的社会思想和宗教观念起了很大的变化,雕刻艺术逐渐趋向强调人物性格情感的刻画。希腊化时期,雕刻家继承了传统的技法,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力和新的特色。

古希腊的雕刻家们对人体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度的写实技巧。处理衣纹线条生动流畅而有变化,不仅表现出衣服的质感,而且通过衣服表现人体的优美。希腊雕刻创造了崇高、典雅、完美的人物形象。

古罗马雕刻很大程度上是在继承了希腊雕刻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在肖像雕刻方面却有独特的贡献,这与罗马人崇拜祖先遗容的传统风俗是分不开的。

由于僧侣风俗和祭祀礼节的流行,古罗马雕刻家较多刻画着衣人物形象。罗马早期雕刻被少数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当时的雕刻家们雕刻的不少罗马皇帝的形象,是把罗马皇帝当做英雄的统帅来表现的。如梵蒂冈博物馆收藏的一尊《奥古斯都》,表现了罗马皇帝手执权杖,正在向部下训话传令的瞬间动作。

这段时间的肖像雕塑以写实的风格见长。雕刻家们善于运用夸张、概括的艺术手法,细致地刻画人物,舍去繁琐的东西,加强运动感。除此之外,古罗马雕刻家还在罗马的建筑、广场、纪念柱等上面装饰了许多圆雕和浮雕。三世纪较有名的建筑为塞普提米乌斯、谢维路斯凯旋门和卡拉卡拉的公共浴室。

古罗马雕塑是西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西方现实主义雕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参考资料:http://www.landscapecn.com/paper/detail.asp?id=1285
文章标题: 有文献和学术成果是关于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对古希腊和罗马的雕塑进行年代考证的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0362.html

[有文献和学术成果是关于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对古希腊和罗马的雕塑进行年代考证的吗]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