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睿宗李旦不以太上皇帝的身份禅位给武则天呢

时间: 2022-09-16 13:00:4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为什么睿宗李旦不以太上皇帝的身份禅位给武则天呢

唐睿宗李旦为何三让天下?

李旦第一次登基是在皇兄李显被武则天废黜后,成为大唐第五任帝王,只不过是个傀儡皇帝。当时武则天因称帝时机不成熟,就立了年幼的李旦为帝。李旦不但不能在正宫临朝,而且只能住在别殿,武则天则是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

后来徐敬业因不满武氏擅政,拉拢了一批人要为李显复辟,被武则天镇压粉碎。不久,越王李贞也起兵造反,在武后的镇压下失败。经过此番血洗,武则天的势力更加壮大,其要做女皇帝的欲望已昭然若揭,李旦便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让位之举。

李旦本就无实权,这种让位只是让武则天从幕后走到台前而已。但刚开始武则天还不肯接受,后来见李旦退位之心已决,武则天也就不再掩饰。天授元年,武则天在李旦等臣子的拥戴下即位,改元为周。而此时的李旦深知自己处境不好,只有取得母亲信任才能苟活,于是恳求武则天赐自己姓武,以表忠心。于是李旦被降为皇嗣,赐姓武,徙居东宫,实际是个候补皇位继承人的身份。

李旦第二次让位不同于第一次,因为此时的李旦被贬成了皇嗣,让出的只能是太子的位子。圣历元年三月,武则天将被废为庐陵王的李显召回,显然有让李显成为接班人的意思。在让位给皇后武则天之后,李旦退居太子之位,为了避免与皇兄的骨肉相争,他便故意称病不朝,恳请把太子之位让给李显。

武则天同意了李旦的请求,李显被封太子,李旦被封相王。这次让位李旦再次聪明地躲开了皇室内斗,保全自己,并且一定程度上赢得了李显的信任。

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发动政变,逼武氏退位,拥立李显。李显即位后,李旦被封安国相王,拜太尉,以宰相身份辅国。可是李旦不愿意做,坚决请辞了。后来,李显又想封李旦为皇太弟,李旦依然推辞。正是由于李旦的谦让,在李显复辟后的政治漩涡里,虽也难免遭猜忌,但仍顺利保得平安让天下于儿子李隆基

景龙四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杀了李显,立了少帝李重茂,按李显遗诏,李旦本应辅政治国,但李旦深知韦后想效仿武则天之路,故严词拒绝,不愿涉险。

后来韦后被李隆基(李旦的第三子)和太平公主等人诛杀,李重茂被废除,李旦又被拥立登基。这距离他第一次登基有27年之久。

可是即位后的第二个月,李旦就把李隆基立为太子,在当了二十六个月的皇帝后,李旦再次让位给李隆基。

这次让位使得唐朝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开元盛世。睿宗李旦虽没怎么操持过国事,但他却让位给了一位英主,也算是功劳一件。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又名李旭轮,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三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690年让位于母后武则天,被封为皇嗣。公元710年再度即位。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岁,葬于桥陵。庙号睿宗,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相距长达27年。在这27年中,唐王朝的中央政局波诡云谲,令后人眼接不暇。睿宗一生,称得上富有传奇色彩,这不仅是由于他的两次登基,更主要的是由于他的“三让天下”。 然而,睿宗是不是真的“好让”,倒也未必,只是他这最后一让,竟让出了一个新君玄宗,唐朝在玄宗时期步入了一代太平盛世,开元盛世的来临,是在睿宗之后的历史延续。

武则天为什么把皇位留给李家呢?

据史载这个问题主要归功于狄仁杰的劝谏。但多数人是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认为是母子的血缘胜过了姑侄的亲情,武则天还是想死后进宗庙受世代祭奠,才还政于李唐的,这个因素有不有,绝对有。但是不是仅此一个原因,绝对不是。读司马光的东西一定要注意他自负的个性和他那抱残守缺的呆板,这使他在史料的取舍上有太多的偏执。看狄仁杰劝谏武则天的话,《新唐书》较为全面,也切中要害。

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饥荒,武周边官不恤而谩之,大贺氏部落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反,史称营州之乱。初,武则天?┐汗偕惺榱和跷淙?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负责平乱。但,朝廷军队轻率冒进,遭伏击全军覆灭,造成兵源紧张,后幸亏突厥人从背后偷袭孙万荣契丹军,孙万荣被部将所杀,这场动乱才得以平息(因这场胜利武则天把年号改为神功元年,有人考订李白家族从碎叶城返四川应在这一年,而误记为神龙元年)。这场战争,武则天本来想让武氏子弟建功立业,所以委以重???幌氲绞实闷浞矗?涫献拥懿唤鑫藿ㄊ鳎??移接固袄泛颓尤醵急淮蠡锟丛谘劾铩?/p>

狄仁杰抓住这一点把武三思和李显在营州之乱中招兵上的号召力作一比较,武三思一个多月招不到一千人,李显不到十天,就招到五万多人,民心向背一目了然,政治上精明透达的武则天怎能不心头一震。第二个理由才提到母子之情和庙不?姑。我以为并不必拘于谁说,在武周后期恢复李唐的势力暗流汹涌,持此说法劝谏则天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狄仁杰只不过因位高权重,深为则天信任,所以影响更大而巳)。

虽然她为了上位镇压了许多李姓藩王,但她不可能为了她那些无能的武姓侄儿而对自己言听计从的亲儿子下手,她不下手,那些武氏子弟就根本不是对手,为了避免她死后武姓一族遭到毁灭性杀戮,她主动还政李唐才有一线可能,因此,公元699年重立巳做过皇帝后贬为庐陵王的长子李显为太子,这一举措巳表明武则天的态度,断了武三思的念想,此时她精力尚可,极力想协调李武两姓的关系,但公元705年当她病危之际,宰相张柬之发动政变,那个深谙韬光养晦之道也做过皇帝的次子唐睿宗李旦发挥了急先锋的作用,控制了朝廷的权利,逼武则天下诏禅位于太子李显,唐中宗是在武则天活着的时候完成权利交接的。中宗复辟,史称神龙革命。半年后武则天才病逝,亨年八十二岁。

李旦为什么会三让天下?他是什么下场?

李旦作为武则天的小儿子,有机会登基称帝,本身就说明他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的环境。当时的政治强人武则天,正在酝酿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而且目前为止也后无来者。在李旦荣登九五之前,李旦的哥哥李显是当时的皇帝,因为一句气话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因此虽然李旦当上了皇帝,但是他自己心里清楚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自己距离权利中心越近就越危险。李旦登基之后,并没有实权,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

当时的武则天已经开始筹备称帝,在平定了徐敬业的叛乱之后。武则天及其称帝的支持者感觉到时机成熟,于是一次次大规模的请愿活动隆重登场。先是官员请愿,再后来老百姓开始请愿。数万人集结起来,要求武则天顺天应民、登基称帝。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旦怎么可能继续安安稳稳的当这个皇帝呢?再不表态,那就是不识时务了。李旦可能软弱,但并不迟钝。他及时的做出了反应,加入了请愿的队伍。于是武则天终于创造了历史,登基称帝,改唐为周。

圣历元年(698),武则天将废黜为庐陵王的唐中宗李显召回。睿宗“数称病不朝,请让位于中宗”,李旦称病只是给自己躲避政治风云找的借口,他认为自己年幼,不愿意陷入和皇兄中宗李显争帝位的政治较量之中。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使武则天退位,并扶立太子李显为帝。李显复辟后,感激于弟弟李旦当年让位的“义举”,便加封他为安国相王,又想立他为皇太弟。然而李旦深知韦皇后、安乐公主权力欲极重,根本容不得自己占据高位,于是便婉拒中宗好意,躲在家中静观时局。

李旦晚年退居百福殿,颐养天年。开元四年六月二十日(716年7月13日),病逝于百福殿,享年五十五岁。同年十月,葬于桥陵。一代传奇就此谢幕。

唐睿宗李旦当了几年皇帝为什么两次退位

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初名李旭轮、李轮,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第八子,唐中宗同母弟。那么唐睿宗李旦当了几年皇帝?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好好讲讲唐睿宗李旦当了几年皇帝与及为什么两次退位,供大家阅读!

唐睿宗李旦当了几年皇帝
李旦前后两次登基,共在位八年余,但真正掌权仅有两年,称太上皇四年。开元四年(716年)病逝,庙号睿宗,谥号为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
唐睿宗李旦为什么两次退位
唐睿宗李旦是唐高宗李治最小的儿子,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于龙朔二年六月一日出生于长安城含凉殿,当年十一月封为殷王。后来依次被封为豫王,冀王,相王等。睿宗开始名字叫做“旭轮”,之后去旭叫做“轮”。仪凤三年,徙居洛阳,改名旦。
弘道元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于洛阳去世,遗诏命太子灵柩前即位。因此,唐中宗李显即位。李显就是李旦的哥哥。李显继承皇位之前,哥哥李忠被废。接着,相继被立为太子的同母长兄李弘和二哥李贤先后被废死。他亲眼目睹两个哥哥的下场,因此在执政的母后武则天面前恭敬小心,从不多说一句话。因此,初期他的太子位较稳。开耀二年正月,他的长子李重润出生,高宗十分欢喜,在重润满月时改年号为永淳,还将他立为皇太孙。李显极力避免与母后冲突,因此成为武则天儿子中第一个顺利即位的太子。
唐中宗李显即位后,忘记了母亲还是极有权力欲的,先皇遗诏也明确说:“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处分。”一天,中宗想要任命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坚决不同意,唐中宗发怒说:“我就是把天下交给韦玄贞,又有什么不可以呢?难道还吝惜一个侍中的职务?”裴炎惧怕,就报告给了武后,于是密谋废立皇帝。
武后把朝臣召集至乾元殿,命令军队入宫,下令废中宗为庐陵王。中宗问:“我有什么罪?”武太后说:“你想把天下交给韦玄贞,怎么说无罪呢?”于是将中宗囚禁于别处。然后立豫王李旦为皇帝,王妃刘氏为皇后,永平王李成器为太子。废皇太孙李重照为庶民,改年号为文明。睿宗李旦住在偏殿,朝政大事都由武太后决定。
不久,被废的中宗被安置在房州。五天后,又转到均州。来年三月,又迁到房州。一住就是十五年。期间,发生了许多变故。他被囚禁不久,弟弟李旦上表逊位,武则天登上皇位,李唐宗室子弟大多被杀戮。又发生了扬州徐敬业等人的兵变。不久,宗室琅琊王冲、越王贞等相继起兵。他们都打出反对武则天,匡复庐陵王的口号。这样让李显担忧被母后所害,于是惶恐不安。听说朝廷有使节到房州来,就想自裁,幸亏与之共患难的韦氏加以安慰,才安然无恙。
圣历元年三月,武则天突然把庐陵王从房州接回来。称庐陵王有病,需来洛阳休养,实际上是让李显重任太子。中宗为搞好与母后的关系,决定与武氏联姻。于是将女儿永泰公主嫁予武则天的侄子武延基(魏王武承嗣的儿子),幼女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
长安元年九月,皇太孙李重润和永泰公主夫妇对武后宠信的张易之、张宗昌兄弟表示不满,结果二张反而告他们诽谤朝廷。重润与永泰夫妇被迫自杀。面对二张的威胁,太子李显与弟弟李旦和妹妹太平公主经常往来,暗中计议对策。
长安四年,武则天病居迎仙宫,除了二张,外人不得入内。神龙元年正月,张柬之等人起兵发动政变,占领玄武门,斩关而入,进入迎仙宫,杀死二张。相王李旦也率南衙禁兵加强警戒,配合这一行动。武则天于是先传令太子李显监国,次日传位,隔天中宗复位,并大赦天下。于是论功行赏,李旦加为安国相王,拜太傅,同中书门下三品;妹妹太平公主加镇国太平公主称号,表彰拥立之功。张柬之等人也加官晋爵。
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懦弱无能,结果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重俊被杀。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
景龙四年(710)六月,中宗被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起初,宰相十几人集体商议并由上官婉儿执笔的中宗遗诏是由韦后以皇太后临朝称制,而以时为安国相王的睿宗加太尉参谋辅政。后来,韦后的党羽认为不应该用相王辅政,实际上是韦后想仿效武则天把持朝政,把睿宗当作了一大障碍,是对曾经做过大唐皇帝和皇嗣的睿宗心怀疑忌。睿宗在先有中宗顾托遗志,而韦后自怀私心剥夺其辅政权力的时候,他也从没有正面争锋,一如既往地恭俭退让,避免遭到已经把持了朝政的韦后的陷害。这说明睿宗在躲避政治斗争漩涡的冲击时,具有寻常人不曾具备的高超本领。
由于倒行逆施,韦后最终走上了末路穷途。睿宗的三子李隆基、妹妹太平公主等联络禁军将领拥兵入宫,将韦后诛杀,废黜少帝李重茂,拥立睿宗重新登基,史称“唐隆政变”。根据史书记载,在这场宫廷政变成功后,王公百官上表,认为国家多难,应立长君,认为睿宗李旦众望所归,推举他即位。在少帝下诏让位的时候,睿宗依旧上表推让。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他才勉强同意。唐隆(710)元年六月二十四日,睿宗即位于承天门楼,大赦天下,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但由于唐睿宗李旦优柔寡断,不愿和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总是忍让。而太平公主则认为是自己给了他做皇帝的机会,功劳巨大,所以她掌握了朝政大权。随着自己势力的强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胀起来,想像母亲那样也做做女皇。
太平公主的主要对手便是太子李隆基,开始她没把他放在眼里,觉得他还年轻,但后来了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断之后,就开始防范他。她制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做太子,更不能继承皇位。太平公主的目的是要废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为自己以后做女皇帝开路。
到公元712年,睿宗李旦怕在这样下去,李唐江山又大乱,于是毅然把帝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只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睿宗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
在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果断地先下了手,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几十人,将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全部罢官废黜。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当年,唐玄宗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李世民为什么把皇位传给武则天?

首先我要说的是,李世民从来没有把皇位传给过武则天,他传皇位是传给了李治。
《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的原话是这样的:“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则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

这段话至少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李治不争皇位,品德比李承乾、李泰好。二是李治会保护兄弟们的生命安全,而且也有能力保护。

这显然是在表扬李治,认为他不只是是品德最好,而且能力也不差。传位给李治,并非无奈之举,而是最佳选择。

李治比李泰和李承乾品德好在哪里呢?

第一,李治不争夺皇位,没有私心杂念。李承乾争夺过皇位,而且李承乾争位还是在当太子的时候,而且李承乾还是想发动政变把李世民赶下台。



李泰也争位。他仗着受李世民的宠爱,在李承乾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拉拢朝臣,形成自己的势力,对李承乾构成威胁。在李承乾被废黜太子之位后,他除了让自己集团的朝臣帮自己说好话外,还极力讨李世民的欢心。对李世民说,如果他得到皇位,将来一定会杀掉自己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李泰这样说,既是表明自己对兄弟很和善,又避免李世民把皇位直接传给李治。可以说,李泰的机心十分深重。

第二,李治对父母很孝道。李承乾想把李世民赶下台,自然是不孝至极。李泰对李世民阳奉阴违,自然也是不孝的表现。而李治做了很多孝道的事,比如李世民出征时,他就担心得哭。比如李世民生了大毒疮,李治亲口去吸脓血。比如他母亲长孙皇后去世后,他哭得控制不住。在忠孝立国的古代社会,这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李治对兄弟们很友善。与之相反的是,李承乾和李泰互相之间冷酷无情。在很早的时候,李世民就问过李治这个问题,李治就表明了他的态度。李世民最后高兴地表扬他说:“行此,足以事父兄,为臣子矣。”为臣子,就是说他能处理好兄弟关系。

第四,李治没有恶习。李承乾养小白脸,李泰培养自己势力,都是恶习,李治没有。



再说能力。很多人觉得李治的能力很弱,但其实,李治的能力并不比李泰和李承乾差。在三个儿子中,李承乾小时候行事很正,长大后就偏了。李泰的能力无疑是最强的。不过李泰心术不正,能力强,反而成了他的弱点。而李治,李世民在立他为太子后,不管是让他参与国政,还是独立处理国政,都发现他非常出色,这也让李世民从此再没有犹豫过。所以,不能说李治的能力差。

事实上,李世民也没有看走眼。李治在上台当皇帝后,做了好几件漂亮的事情:一是萧规曹随,继续沿袭“贞观之治”好的政策,开创了“永徽之治”。二是调整了李世民一些不恰当的政策。比如“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三是处理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控制朝政的问题。四是扫除边患,把唐朝疆域变成整个唐朝时期的最大。五是实现了李世民的愿望,确实对兄弟们非常好。

所以,李世民选择李治,并非是无奈,而是最恰当的选择。

至于最后李治把朝政交给武则天来处理,其实也并没有错。因为武则天原本就是一个能力卓著的人。至于最后武则天因此夺了李治的江山,那是后话,而且也不是李世民和李治能够预料到的。
一、李世民不知道有武则天篡夺唐朝政权这回事,所以他是不会考虑这件事情的。(有点废话的意思啦) 二、如果李世民知道武则天日后会篡权当皇帝,他所想到的第一个字,也是唯一的一个字就是“杀”字。他会毫不犹豫的杀掉武则天,以绝后患。 第一,武则天篡夺皇位,改唐朝为周朝,这是“谋大逆”之罪,在隋朝的《开皇律》里就被列为“十恶不赦”之罪。李世民不能不杀掉武则天。 第二,武则天大肆杀虐李世民的子孙和宗亲,李世民也会忍不住要杀掉她。 第三,如果李世民知道李治娶了武则天,不仅立为皇后,还当上了什么“天后”,并称“二圣”,那李世民肯定连唐高宗李治也一起杀掉。 三、李世民绝对不会把皇位传给一位外姓女子。
李世民没传位给武则天,他传给了第九子晋王李治。至于原来的太子李承乾在贞观十七年造反被废掉了。
武则天是称帝之路是这样的:
唐高宗李治死后,太子李显继位也就是唐中宗。武则天作为唐中宗的生母被尊为皇太后,后来与唐中宗意见不合就废了中宗,改立四子李旦做皇帝也就是唐睿宗。(啧啧 这女人手腕真厉害)
684年,柳州司马以被废掉的唐中宗为号召,在扬州起兵十万,然后两个月就被平掉了。兵败后投靠高丽。
688年,琅琊王李冲 越王李贞也起兵造反,都很快被武则天击败。武则天趁机会利用酷吏诛杀李唐宗室子孙和旧臣。自号“圣母神皇”,又借用佛教《大云经》大造 女主当主天下的舆论。
690年,武则天登上应天门,废掉了唐睿宗李旦,自己登基,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从小就被李世民给予厚望,希望他长大之后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在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被李世民册封为太子,到后面14岁的时候,李世民不断的外出平定叛乱,而留守在京城之中监督国家大事的也总是这个少年,看着自己太子政务能力的不断进步,李世民在心中也是十分的欣慰,一直有将自己太子就这样培养下去,直到自己老死或者驾崩的那一天将皇帝之位顺利的传给他也算是完成了自己作为大唐皇帝的使命了。

为何要快速确立新太子

很多人一直疑惑为何李世民要在那么早就开始确立太子且后面十多年坚持不定的支持李承乾,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原因就是太子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传承下去的一个关键因素,很多朝代虽然出了顶天立地的伟大君主,但就是因为在自己继承人问题上处置不当导致了国家过早衰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像秦代秦始皇功业非凡,可是到长子扶苏二十多岁的时候都没有确立下来太子的名号,最后导致了胡亥篡位,使得大秦二世而亡。

李世民和前朝皇帝经验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李世民和前朝皇帝的经验都是指导李世民这样去做的一个原因,过早的确立太子可以使得李世民生育出来的那十多个儿子断绝了争夺储君之位的念头。也可以让朝廷之中的大臣不用为了支持谁去做这个太子而站队,因为一旦这些朝臣选择了站队也就标志着这个国家开始了分裂,无论是谁做上皇帝对于朝廷都会有所削弱,这些事情都是必须要精通帝王之道和当上了皇帝之后才懂的经验。
690年七月,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说武后是弥勒菩萨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后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提升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是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武后准所请,改唐为周。在神都则天门登基即位,改元天授,加尊号圣神皇帝,以睿宗为皇嗣,赐姓武氏,以皇太子为皇孙。立武氏祖宗七庙于神都洛阳,追尊周文王庙号曰始祖,谥号文皇帝。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余武氏多人为王及长公主。
文章标题: 为什么睿宗李旦不以太上皇帝的身份禅位给武则天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0275.html

[为什么睿宗李旦不以太上皇帝的身份禅位给武则天呢]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