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国和大理国,在历史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南诏和大理国是两个政权。
南诏是哀牢人建立的政权。唐初洱海地区部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有六个较大部落,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南诏"。其他五诏与河蛮部落,受吐蕃威胁,常弃唐归附吐蕃。南诏始终附唐,因而得到唐的支持。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封南诏皮逻阁为台登郡王。737年,皮逻阁战胜河蛮,取太和城。次年,唐玄宗赐皮逻阁名为蒙归义,进爵为云南王。738年,皮逻阁谋乘胜出兵,唐派遣中使(宦官)王承训、御史严正诲参与军事,先灭越析,次灭三浪,又灭蒙嶲,很快统一六诏,南诏算正式立国。739年,皮逻阁迁都太和城。902年亡于权臣郑买嗣。
大理国是白族人建立的政权。公元937年,晋天福二年,通海节度段思平建国,定都羊苴咩城,国号大理,因举国尊崇佛教,又称妙香国。公元1095年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国,1096年高升泰在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国。公元1253年,忽必烈“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大理世袭总管。
为什么彝族人要豪夺白族的南诏历史
很简单!彝族人说南诏是彝族先民建立的,但无论是中原、周边民族和彝族自己的史书中,都没有南诏王室是彝族先民的记载,但关于南诏王室蒙氏是白族先民的记载却很多,而且彝族典籍《西南彝志》中都记载南诏第一代王细奴罗是白人酋长。因为建国前国内对南诏的研究不重视,再加上那个历史时期的史了匮乏,所以南诏历史在中国始终不是史学界研究的主流。后来英国人H.R.Davis在1909年在英国剑桥出版的《云南——印度扬子江之间的链环》(Yunnan The Link beteen India and Yangzi)一书,首次提出南诏是泰人建立的,而且被西方世界和泰国接受。由于涉及中国西南领土危胁,担心泰国提出领土要求。当时时国内混乱,无暇顾及。等建国后,我党立马派费孝通去调查,费又派他的学生彝族人刘尧汉去弄。刘深入哀牢山区搞了一份族谱,后发了一文。我党立马啪盖了章。由此,“南诏王室彝族论”宣告诞生。这个草率的结论把此前记载蒙氏是白人的史志全否定了。不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都不相信彝族说了,因为南诏崇佛、崇汉儒化、稻作农耕的文化特点没有一样能和彝族相对应。官方的表述也逐渐改变:南诏为彝族所建——>南诏为彝白共建——>南诏为乌白共建,下一种说法应该是“白族先民所建”。官方之所以循序渐进的改变表述,一则考虑到自己的权威性;二则照顾彝族人的感受,怕你们承受不了。现在但凡对南诏历史文化稍有研究者,都摒弃彝族说了。
研究南诏历史一定要和缅族历史联系起来,南诏西开寻传,灭骠国,形成缅彝语支的缅族,有几件事不能否认,缅甸史上南诏段宗榜救缅,蒲甘王父子连名,902年南诏灭亡,945年蒲甘王朝立国,说明大量的南诏彝民移居缅甸,后期的缅王莽(蒙)应龙和南诏蒙氏同姓。也只有强大的南诏才可能征服伊江,形成缅族,而不是什么白狼姜。现在去到蒲甘看看8O0年前的壁画和云南彝族的衣绣何其相同,和云南彝族同样的跨包,同样的黄连茶树(黄连木),历史现在还是够触摸到的,比如云南人去缅甸叫走(夷)彝方,历史会过去,但不会消失,南诏之所以没有复国,是因为找到更好的家园,缅王阿努力托曾率兵至大理,故国已不存,要求取走佛指舍利,后只取走了玉佛,今天云南省博还存有来自大理三塔的五层宝盒,这正是装佛指舍利的。再读读白居易的骠国乐,当时的南诏王简称骠信(骠国之王),南诏前期与唐朝关系较好,才会有骠国乐。大理国段氏也是在滇东三十七部盟(彝)的帮助下才取得政权,因为其舅家是彝族。云南史那么混乱,沐英"功不可没",平坟焚书,600年浩浩典籍,南诏十三王,大理二十二帝踪迹皆无。只有大理三塔,南诏刻字瓦为我们留下一些踪迹。只有把历史资料一点点汇聚,才能找到真相。比如骠民族曾随南诏证服河内,缅甸史上骠苴底大败唐朝军队等等,事实是那时的骠已是南诏的统治区域,参加西耳河之战是必然的,说明那时上缅甸早已是南诏的蓄兵牧马之地。南诏王曾迁三千骠民于滇中,今天楚雄市边上还有骠川这一地名。在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向南挤压是万年不变的趋势,每次地球小冰期就会发生,最近的一次是30万满人打败2亿汉人,建立清朝,那时正是小冰期。传说南诏失国后,留下的王族分散成茶,查,字,毕,阿等姓氏,散居开去,这些都是大理的彝族。
1、南诏国名源自蒙舍诏,因其地处诸诏之南,故称南诏。
2、很多人把南诏国和大理国混为一谈,其实不是的。南诏国都在今巍山县,留有古城,大理国国都在今大理市。
3、古时南诏指今巍山县和南涧县,如今两地都是彝族自治县。
你觉得是谁在抢南诏国历史?
南诏国本来就是彝族建立的,白族连文字都没有,但大理国确实是白族建立的使用的文字是彝文。
你是不是不知道宋朝时期还有一个国家叫大理国,国土疆域百分之九十以上和南诏国疆域一样……
从南诏国到大理国,那段惊心的历史!
在中国,云南以文旅大省的光环而闪耀世界。而在云南文旅江湖,大理却是最闪亮的那一束光。
早在4世纪的时候,白族的祖先,就在大理苍洱大地上繁衍生息,各氏族部落,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
大理的来源,悠久而绵长。在绵绵的山脉里,它是一座奇峰,在滔滔的历史长河中,它是一朵浪花。
中原王朝对大理的统治,起始于公元前221年。很显然,秦始皇嬴政先生一统一中国,就把目光射向大理,在大理设立行政机构。据说,嬴政先生很向往大理的苍山和洱海,但奈何一生都没有成行。
秦末,天下大乱,大理地区沦为滇王势力范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先生兵临昆滇,滇王降汉,大理再次回到中央怀抱。
在长安的皇宫里,刘彻先生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地方彩云南现,宛若仙境。刘彻的梦境,就是今天的大理州祥云县。
因为汉武大帝刘彻梦云南,所以大理的祥云县,成为了云南的源起。如今的云南驿,依然散发着强大文化原力。
东汉末年,三国分汉,中原王朝无力统治大理,蛮王孟获乘势而起,征服洱海流域。三国时期,西蜀王国军师诸葛亮西征云南,七擒孟获,大理暂归蜀汉。后来,因为后主刘禅降晋,大理终归于西晋版图。
从西晋到中唐,虽然战乱不断,但中原王朝对大理的统治,一直强而有力。公元7世纪中叶,洱海地区出现了六个较大的民族部落,史称“六诏”-----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南诏”。当时的南诏,就是今天的巍山一带。
公元8世纪30时代,南诏首领皮逻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统一六诏,成为南诏王。南诏王皮逻阁文治武功,威加苍洱大地,逐渐形成与唐王朝抗衡的势力-----强大的南诏国。到了皮逻阁的儿子阁逻凤时代,南诏国与大唐王朝之间的关系,变得很微妙。
公元745年,大唐剑南节度使仇兼琼派人出使大理,使者言语傲慢,激怒阁逻凤。在使者的眼里,南诏是大唐的属国,应该依附大唐而生存。而作为一代英主,南诏王阁逻凤却不是这么认为。他说,虽然南诏建国与大唐有关,但大唐也不能时时凌驾于南诏之上呀。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友谊之舟”,最终因为一个美女而翻了。
公元750年,阁逻凤出访姚州,会晤大唐云南太守张虔陀。当时的姚州,就是现在的楚雄姚安县,是大唐王朝在云南的行政中枢。
与阁逻凤同行的,除了南诏国的几个重要人物外,还有美丽的南诏王妃。张虔陀一见南诏王妃,魂魄早已飞到几天外。他向阁逻凤提出-----王妃貌美,送我如何?
张虔陀的行为,彻底激怒了阁逻凤。但作为一个有教养的国君,阁逻凤隐忍不发,推说王妃岂能轻易送人。此后张虔陀又向阁逻凤索贿,阁逻凤又是不应,一场会晤不欢而散。在美女和财务皆不可得的情况下,张虔陀向大唐皇帝李隆基密告阁逻凤的种种“罪状”。
张虔陀恶人先告状,让阁阁逻凤忍无可忍。公元750年6月,阁逻凤出兵姚州,杀死张虔陀。一个恶毒的小人,因为好色,因为贪财,引发了血光之灾,引爆了著名的“天宝战争”。
公元751年,张虔陀的上司剑南节度使鲜于仲率兵8万,进军西洱河,兵临南诏首都羊苴咩城。鲜于仲虽是张虔陀的顶头上司,但寡谋少断,能力较弱。鲜于仲兵团和阁逻凤兵团激战于洱海之上,结果-----鲜于仲6万精兵,魂断苍洱大地。而没过多久,鲜于仲因战败忧郁而死。
公元754年,鲜于仲的继任者剑南节度使李宓,率7万大军,进击南诏,结果全军覆没。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混乱的大唐王朝,再也无力西征南诏。
从公元750年至754年,历时4年的“天宝战争”,让云南所有疆土,四川和贵州的部分疆土,成为南诏国的国土。如今大理的将军庙和德化碑,依然残留着这场战争的惨烈痕迹。
“天宝战争”刚一大胜,阁逻凤就派他的儿子凤伽异,到昆明的滇池之畔筑拓东城。拓东,拓东,记录着南诏国向东扩张的光荣与梦想。而当年凤伽异建造的拓东城,就是今天昆明城的最初雏形。
事实上,南诏国不仅拓东,而且还拓西、拓南、拓北,建立了东至四川和贵州、南至西双版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西抵缅甸北部、北接丽江和迪庆的多民族集合体国家。
很多人都认为,南诏国之后,紧接着就是大理国。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因为南诏国时期和大理国时期,还连接着三个并不起眼的国家----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
南诏后期,权臣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杀死南诏王隆舜及其子孙,建立了大长和国。
大长和国建立后不久,唐王朝就灭亡了,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郑买嗣这个家伙,狂妄自大,他也想像阁逻凤一样,开疆拓土,乱世称雄。可他并不具备阁逻凤那样的能力,出师四川,连连不利,大败而归,国势渐弱。
从公元902年到公元927年,大长和国残存了25年。公元927年,大长和国剑川节度使杨干贞起兵灭掉大长和国,扶持清平官赵善政为王,号称“大天兴国”。10个月后,杨干贞废掉赵善政,自立为王,建立大义宁国。
翻开中国正史我们可以看到,大义宁国存在了10年。公元937年,一个名叫段思平的人,结束了大义宁国在苍洱大地的统治。
段思平,大理剑川白族人。段思平家族,世代为南诏武将。他的祖先段俭魏,是南诏国阁逻凤时代的大将军,在“天宝战争”立下赫赫战功。鲜于仲和李宓,都见识过段俭魏的厉害。
到了段思平的父亲段保隆这一代,段氏其实风光已经不再。而段思平的出生,将彻底地改变这一现状。少小时,段思平就聪颖过人,武艺超群,名动彩云之南。
然而,巨大的名气,却为段思平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他遭到了大义宁国国君杨干贞的嫉恨。同为剑川人的杨干贞和段思平,老乡见老乡,目露凶光。
为了躲避杨干贞的追杀,段思平出走洱海流域,到滇南的通海一带韬光养晦。段思平的母亲,本是滇南的乌蛮贵族,母系家族的势力,庇佑了势单力薄的他。
在滇南,段思平星火燎原,羽翼逐渐丰满。最终,他凭借出众的才华和武功,成为了后晋的通海节度使。在此期间,他与洱海地区的贵族高方和董伽罗暗通信息,密谋一旦时机成熟,就兵发大义宁国。
公元936年,段思平与滇东37部会盟于曲靖,以董伽罗为军师,以高方为大将,开启了针对大义宁国的战争。段思平一路向西,势如破竹,兵临洱海之畔。
当时,段思平的中军大帐,设立于洱海东岸黄龙山上。站在黄龙山上,隐隐可以看到大义宁国的国都羊苴咩城。宽阔的洱海,成为了段思平消灭大义宁国的最后一道屏障。
然而,要横渡洱海,并非易事。就在段思平为此犯愁的时候,来自洱海江尾的一个浣纱美女,上门献计说:“人从我江尾,马从三沙矣,尔国名大理!”。
按照浣纱美女的指引,段思平大军途经罗荃寺、挖色、双廊,从江尾渡海,兵锋直指羊苴咩城。短兵相接中,杨干贞的弟弟杨诏兵败自杀,杨干贞在弃城逃亡的过程中,被段思平所擒。自此,大义宁国灭亡。
公元937年,段思平继位,按照浣纱美女的话,改国号为“大理”。这就是大理这个名字的来源。古往今来,很少有人知道,大理这个名字,出自一个浣纱美女之口。据有关传说,这个美丽动人的浣纱美女,后来成为了段思平的王妃。但这只是野史传闻,无可稽考,按下不表。
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和经济。大理国在他的治理下,逐渐走向强盛。而此时,赵匡胤还没有“陈桥兵变”,宋朝还没有建立。
公元944年,段思平在邓川视察农业时,因病去世。毫无疑问,他是大理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他是一个英雄,同时也是一个好人。英雄和好人的叠加,让大理享国300余年。
段思平去世后,其子段思英继位。遗憾的是,段思英的帝位,并不稳定。公元946年,段思平的弟弟段思良联合宰相董伽罗发动宫廷政变,逼段思英退位出家,自立为帝,成为大理国的第三代皇帝。
段思良在位6年,传位于儿子段思聪。段思聪时代,大理国开国功臣高方家族,逐渐强势,取代董伽罗家族,跃升为大理国朝政的实际控制者。
段思聪在位17年,传位儿子段素顺。公元969年,大理东部发生边乱。段素顺派兵平乱,恰逢宋太祖赵匡胤南征,差点发生战火。鉴于唐朝的失败,赵匡胤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说“此外非吾有也”,大理国才得以保全。
这就是《大观楼长联》中“宋挥玉斧”的来源。如果不是赵匡胤及时收手,以玉斧划界,想来大理国早已被大宋吞灭。但是历史没有假如,幸运的大理国,在赵匡胤善良的心体下存活下来。
段素顺的继任者,名叫段素英。段素英笃信佛教,朝政官员多为佛家和儒家两系人员。段素英在位24年,其子段素廉继位。段素廉在位13年,其侄子段素隆继位。执政一段时间后,段素隆不乐为帝,出家为僧,开启大理国禅位为僧的先河。之后的继位者段素真,是段素隆的侄儿,他也仿效伯父段素隆,禅位为僧。
段素真的继位者,是其孙子段素兴。与多位前任不同的是,段素兴是个荒淫无道的皇帝。史载,段素兴好色贪杯,又好大喜功。他在大理国的东京昆明,建造豪华宫殿,整天玩美女,喝美酒,不理国事,民怨沸腾。
大理国权臣高欢为民请命,废黜段素兴,拥立段思平玄孙段思廉为帝。至此,段氏皇位,又回到段思平一系。因有拥立之功,高氏权倾朝野,凌驾于诸姓之上。
段思廉做了一段时间的皇帝后,也禅位为僧,他的儿子段廉义继位为帝。公元1080年,权臣杨义贞叛乱,杀死段廉义,自立为帝,号称“广安皇帝”。杨义贞的行为,激怒了高氏家族的高智升。高智升派儿子高升泰带兵讨逆,诛杀杨义贞,拥立段廉义的侄子段寿辉为帝。两次拥立之功,让高氏的权力,在大理国达到巅峰境界。
段寿辉继位后,因惧怕高氏,常常心神恍惚,忐忑不安。因此,仅在位一年,他就把皇位禅让给堂弟段正明。这个段正明,是为大理国的保定帝,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多有描述。
历史上的段正明,并不具备武侠小说中的那些武功。公元1095年,大理国宰相高升泰篡夺段正明皇位,改国号“大中”。然而就在第二年,高升泰就死了,死前归政于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
公元1108年,段正淳出家为僧,传位于其子段誉。在金庸的《天龙八部》中,段正淳以风流称著,段誉以多情而闻名。而历史上的段正淳和段誉,都是很有作为的皇帝。特别是段誉,在位39年,长期与大宋修好,让大理国政局稳定,国泰民安。
段誉之后,高氏复出,把持朝政。这段时期的大理国皇帝,名叫段正兴。因为高氏强悍,段正兴在位24年,几乎是个傀儡皇帝,最终也是落得个禅位为僧的结局。
段正兴的儿子段智兴,就是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一灯大师。段智兴极其崇佛,在大理国范围内修建了60多所寺庙,耗资巨大,一定程度上损伤了国力。不过,作为皇帝,他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加修龙首关和龙尾关,巩固了首都羊苴咩城。此外,他还遏制了高氏家族势力的发展。
公元1180年,段智兴旗下的傣族首领帕雅真征服西双版纳及澜湄流域各大小部落,在今天的景洪一带建立了景陇金殿国。起初的时候,景陇金殿国尊大理国为“父国”,但后来随着国力的强大,逐渐独立,与大理国分庭抗礼。对于大理国来说,这是一次裂变,国土形成一分为二的局面。
段智兴死后,其子段智廉继位。段智廉也是佛教的信仰者,他派人到宋朝求得大藏经1465部,典藏于都城的五华楼内,为大理文献,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段智廉在位4年,因病去世,其弟段智祥继位。
段智祥,是大理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他广纳贤才,发展农业,治国有方,创造了大理国的“中兴时代”。他笃信佛法,出家为僧,位传于其子段祥兴。
段祥兴并不是一个幸运的皇帝,他刚一继位,就遇上蒙古帝国烧起的战火。公元1244年,蒙古大军攻占四川而不克,便挥师大理。大理国大将高禾战死,遭遇有史以来最大的失败。然而,就在大理国即将灭亡的时刻,蒙古大军因大汗窝阔台的死而退兵,大理国得以暂存。
因为失败,段祥兴忧郁而死,他的儿子段兴智继位为帝。公元1253年,蒙古新任大汗蒙哥派其弟忽必烈,亲率东中西三路大军,发起了对大理国的大规模征伐。当年10月,忽必烈大军横渡大渡河,抵达金沙江,沿岸酋长纷纷归附。
公元1253年11月,蒙古军用皮筏渡过金沙江,到达大理国的屏障丽江。《大观楼长联》中的“元跨革囊”,讲述的正是忽必烈渡江的故事。
公元1253年12月初,忽必烈大军兵临洱海,洗马于苍山绝顶,围困大理城。段兴智和大将高泰祥领兵出战,惨遭失败,弃城而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攻占大理都城的过程中,忽必烈裂帛为旗,上书止杀,让大理国军民,免遭了屠城之灾。
大理虽然遭遇亡国,但大理人并不记恨忽必烈。相反,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不但是一个帝王,也是一个英雄。直到今天,苍山绝顶的洗马潭,还记录着他在大理的故事。
公元1274年,忽必烈委任赛典赤为云南平章政事,在大理建立云南行省。之后,云南行政中心迁往昆明,而大理,成为了云南的一个地区。
杨周伟的人物经历
中国著名80后历史学者 中国新生代(80、90)历史文化传承人 “中华大古都”、“东南亚大古都”、大理古都学、“中国——环印度洋古都经济战略圈”理论创建者
云南省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80后电视文化讲坛第一人
1981年11月生,云南省大理市人,籍贯云南云龙县,祖籍云南大理喜洲,白族。著名80后民族学、史学、古都学、方志学、易学学者,中国80后史学怪才,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传承人,云南省“云岭大讲坛”、“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云南省情(必修课)”主讲嘉宾。著有80后第一本民族史学著作《朝圣 回归——南诏 大理国》(云南人民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全球首部上溯6亿年前,下延公元2050年,纵述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横跨东西半球四大洋全球视角的古都(古城)城市研究专著《百二山河——南诏大理六朝古都探秘》(云南人民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
近十年来,先后在学术期刊、各类学术科普讲坛、电视媒体上率先提出:“洱海文明层次区域论”、“大理国六大佛教中心”、“南诏建极盛世“、”佛牙舍利与大理佛教文化圈”、“南诏海军与欧亚海陆贸易之路”及“中华大古都”和“东南亚大古都”新定义等观点。15岁起开始研究洱海文明、南诏和大理国历史文化、家谱宗牒与姓氏文化,并涉及印度学、西夏学、敦煌学、西南民族学、古都学、易学研究等。
2008年5月 受大理电视台邀请主讲中国第一个区域民族文化电视版“百家讲坛”——《大理讲坛》栏目。主讲《南诏大理国名家大姓与人物》系列 共十三集。首次提出“大理: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千年国际陆港”、“9世纪以南诏国都大理为中心的海洋战略及对外贸易交通网路和城市群”。
2009年5月收到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界世界大会组委会邀请函,将参加在昆明举行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IUAES)联合会第十六界世界大会,其论文《论大理国神州古镇佛教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将被大会收录到《IUAES2009人类学与民族学论文集》(中英文版)出版,成为大会正式代表中最年轻的学者。
2021年元月——3月起 再次受邀大理电视台《大理讲坛》栏目。主讲《洱海文明与对外交流》系列共十一讲。
2021年5月15日被特邀座客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社科联主办的全省最高规格的文化科普讲坛云岭大讲坛”主讲《西南六朝六朝古都大理与南诏大理国》,并在国内首次论证提出“大理为中华第九大古都、8-12世纪东南亚第一大古都、中国建都时间第四长的古都、中国持续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以及在传统的“中国大古都“学术概念基础上创新并延伸内涵,本着中华一体原则精神,在国内学术界首次提出“中华古都系统论”及“中华大古都”其定义构成的六个必备条件,丰富和发展了中华古都文化及“中国大古都”内涵。
2021年6月在第十三回世界易经大会上,首次(在国际学术会议)运用易学理论系统的论证阐述大理古都的都城建设和规划布局,大会学术发言论文《论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都城建设规划中的易学运用》提出了“大理古都的都城风水体系”和“阳苴哶城内外中轴、对称布局的易学模式系统”。
2021年9月21日,在山西省大同市召开的中国古都学会2021学术年会暨换届选举中被当选为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其关于“大中华古都”学术观点及其论证得到了国内外古都学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同时杨周伟成为被国内权威学术社团公认的最年轻的古都学专家。
2021年10~11月,提出建立“大理古都”国际战略品牌体系的构想和模式、“南诏大理古都城市体系”、“大理古都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等。
2021年大理古都学专题讲座《西南六朝古都大理与南诏大理国》被选录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南干部在线网.云南省情”必修课件,2021年云南省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达13000多人次。
2021年12月在国内学术界正式宣布“大理古都学”正式创立。同月,在河北临漳举办的2021中国古都学大会(年会)闭幕式上正式宣布了这一跨学科、跨领域、跨地理人文区域的理论成果。并同时论证提出“大理:中华六朝名都、千年国际陆港”,代表大理成功申报2021中国古都学大会(年会)暨(举办)国际南诏大理古都文化发展论坛。
2021年4~5月,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将“大理古都(古国)”、“巍山南诏文化”列入云南省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
2021年8月 首部南诏大理古都研究专著、大理古都学奠基之作全球第一部从6亿年前开始阐述古都城市地理与人文的过去、现在、未来战略发展的专著《百二山河——南诏大理六朝古都探秘》一书正式出版。书中首次提出“9世纪下半叶世界八大古都(大理位居第四)”、大理古都“五环绕京”区域层次论、“中国(大理)——环印度洋古都经济战略圈”、“中国(昆明)——环南海古城(名城)文化经济战略圈”
2021年8月21日 2021中国古都学大会(年会)暨(国际)南诏大理古都文化发展论坛在大理举办,同日下午在大理古城南门举行“中华六朝名都 千年国际陆港”、“8~12世纪东南亚第一大古都”的命名和揭碑仪式。(云南日报)
杨周伟是现今中国唯一一位非院校系、“自学成才”、自成理论体系的80后历史学者,也是中国史学界尤其是地方民族史80后的第一人,是目前中国史学界在公共媒体和场所发表研究成果和观点的最年轻的学者(2008.04止)。
现为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界世界大会正式代表、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首席专家)
杨周伟,江苏南通人,就读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1-2021学年,在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江苏工院校宿管会)担任主席团主席。
文章标题: 现在世界史学界对南诏大理的研究到了什么程度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9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