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9-07 11:00:2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名句,它的作者就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范仲淹后世家族,却兴旺了八百多年。这一切皆因他临终前做了一件事。
范仲淹,,江苏吴县人,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63岁时病逝于徐州,后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封楚国公、魏国公。
范仲淹的童年是不幸的,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生活无依的母亲,只好带着他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的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在朱家长大成人。范仲淹懂事后,不想过这样寄人篱下的生活,朱家虽是富户,但他仍含泪告别母亲,找到老家附近的一处寺庙,安心苦读。
范仲淹少年在寺院读书时,他不依靠家里资助,而是勤俭自立。史载,每天他只煮一锅粥,等粥冷却凝固了,分为4块,早晚各吃两块。就着几根咸菜,稀饭里拌一点盐,这样整整吃了3年。
从小养成的节俭习惯,即使到了他功成成就后,依然保持清苦俭约的生活习惯。即使是身为宰相后,早餐也都是咸菜就粥。
范仲淹有四个儿子。宰相之子,绝对是官二代了啊,可是他一直要求子女不要借他之名搞特殊。他的子女个个都很争气。老范儿子的品行比普通人家的孩子还要好,从来不说“我爸李纲”之类的狂话。他有个儿子在城外读书,距城有二十里地,夏天就用破扇子遮阳,每天往返步行四十里地上学,没搞一点特殊化,直到他毕业,也没人知道他老爸就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
在这种严厉的教育下,老范的子女都品德高洁,为世人所夸赞。
不久范仲淹四个儿子长大成人后,均聪颖非凡德才兼备,分别官至宰相、公卿、侍郎,范家的曾孙都贤显贵,绵延不绝,传至今已超过八百多年了,苏州一带范氏后人依然兴旺。
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僚,为什么能让福祈惠及近千年的子孙后代呢?有许多人都将这些归功于范仲淹临终前留给子孙的一则长仅百字的家训:
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
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
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
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
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
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
诚然,范公在家训里对后世子孙提出了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但仅靠这则百字短文就能庇佑子孙千年?非也。家训只是范公对其一生为人处世的简要总结,对于子孙后代的影响,还是源于他真实的处世生活。
在此,特摘两则范仲淹以身“说法”的小故事。
范仲淹的母亲去世后,按当时风俗,他曾请风水先生来看看他给母亲选择的墓地,风水先生说,他母亲的葬处是“绝地”,他家会断子绝孙,劝他迁移。范公说:“既然是绝地,就不应让别人来承受这样的坏运气,我宁愿我自己承受;如果我该绝后,就是迁坟又有什么用呢?”
结果没有迁坟。范公不仅没绝后,而且后世子孙却人丁兴旺。
范仲淹还据相位时,有人告诉他苏州有一个著名的风水宝地——南园,许多人都劝他把南园买下来做住宅,以利后代出人才、做大官。
范仲淹说,一家人发达,富贵范围太小,大家都发达了,才是大富贵。于是他花钱买下南园,创办了“苏州书院”,培养出不少人才。将近一千年来,这里出现了将近四百个进士,八十几个状元。
范仲淹善心为他人谋福利,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其功德是无法估量的,而上天所回报给范氏子子孙孙的福禄,是范仲淹当时所付出的几十倍、几百倍,是范仲淹毫无利己之心,播下了意想不到的善种,八百多年来不断地开花结果,无意之中为子孙万代谋福利,成为舍己为公的典范,受世人的敬仰赞颂。
大事上,他一心为国先天下,私事上,他福祉先他后为家,这才惠及子孙,福祉不绝!
世人若想后代子孙昌绵久远,当学范公积善造福之方。
这个问题,其实一两句是无法说清楚的。因为范仲淹的家庭情况很复杂,可以说他的一生是不幸的,但也可以说是幸运的。像他这样的人算得上是一个楷模,也算是很多人的骄傲,在我看来他有常人所不能及的地方,所以范仲淹家族为何能够兴旺800年。
其实范仲淹的家庭是很复杂的。他早年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后来只能跟着母亲,一起去了朱家。虽然说朱家的家庭情况很好,但是范仲淹毕竟是外面来的孩子,在朱家生活难免要被冷落和排挤。他在这个家中的地位是很微小的,然而正是因为这种种原因才成就了后来的他。
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范仲淹他就立志要考中状元,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为国家效力。他每天起得很早,睡得很晚。三更就起床了,每天煮一点小粥,只吃一小点点,他忍着饥饿,刻苦努力的学习,最后他终于考中了状元。
他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多次被贬。其实并不是他做得不好,而是因为他在官场里面喜欢认真踏实的做事,不喜欢勾心斗角,不喜欢用尽心机去算计别人,不喜欢趋炎附势,所以被很多人欺负。
他有自己的人格追求,做事讲究问心无愧。所以呢,就和官场里面的一些人不和。因此最终遭遇多次被贬。可是他有那一股劲,他的骨子里有傲气,最后他又恢复了官职。
综上所述,我觉得范仲淹家族能够兴旺800多,跟范仲淹是脱不了干系的。因为有范仲淹这样优秀的人,他的行为举止都让人十分的称赞。他的家族里面的人以他为榜样,如果每个人都能像范仲淹那样做事,那么我觉得世上很多事情都是有可能的。可以说范仲淹是他整个家族的骄傲,是范氏家族能够兴旺800多年的原因,因此我觉得做人的节操和人格的追求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范仲淹的这八个字就是自立,自立、读书、清俭、行善,而范仲淹的家族确实因为这八个字而800年兴盛不衰。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在范仲淹死后,他的家族中其实还有很多勤奋好学的后代存在,而范仲淹的四个儿子在长大以后也都分别成为了宰相、公卿、侍郎。
说起范仲淹其实我们都不陌生,特别是他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过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范仲淹的出身其实是特别低的,不过也恰恰是因为如此,范仲淹对于贫苦人民的生活十分了解,于是在他上位以后便处处为民着想。
在他为官的这些年里,可以说是清正廉明,用八个字来形容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恰恰是因为这样高尚的品格,让他成为了当时最为出名的一位官员,不过范仲淹虽说身居高位,但是却没有因此放纵自己的家人,反而是更加的约束他们,不让他们成为纨绔子弟。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通过相关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范仲淹的家族可以说是历经了800年还一直兴盛不衰,这主要还是因为范仲淹对自己后代的严格要求,在范仲淹去世的时候,他更是没有给自己的家中留下过一点财富,唯一留下的就是那八个字,自立,自立、读书、清俭、行善。
也恰恰是因为这八个字,让范仲淹的家族从此走上了巅峰,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在范仲淹死后,他的四个儿子严格遵循他的家规,而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更是都考上了进士,从此一个个开始平步青云,最后更是官至宰相。
综上其实我们不难看出,范仲淹之所以能够凭借8个字就让自己的家族振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后代恪守家规。
当然他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取功名,而是通过读书提高见识或待考取功名后为国分忧。另外他遵从传统的宗法制度,超越家,重视族,坚持将光宗耀祖、赡宗睦族视为己任。其子范纯仁曰:“臣父仲淹,先任资政殿学士日,于苏州吴、长两县置田十余顷。其所得租米,自远祖而下诸房宗族计其口数;供给衣食及婚嫁丧葬之用,谓之‘义庄’。一直以来范仲淹致力于修家谱,创义田,兴义庄,通过多种手段为范氏家族建立了一个多重架构的宗族福利保障体系。
其次,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若没有范氏子孙们的自觉认同,也很难造就这般荣耀。明末范凤翼在《复宗侄孙石夫孝廉书》中曰:“质老同宗同道,生平知己,何异同胞。”范景文亦有赠诗:“水木自吴天衍派,玺书专尚月为卿。同人应语偕忧乐,独往宁堪滞钓耕。”他们都是范仲淹的后世,从他们的字里行间能很明显地看出他们强烈的精神归属感。他们往往是通过家谱了解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轨迹和世系脉络,并以史为鉴——择其善者发扬光大,其不善者摒弃修正。
除此,不忘出身,重教守业也是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范仲淹生于贫寒之家,即使通过自身努力成为朝廷贵族,但人们常说“攻城容易,守城难”,家道中落的戏码时常发生,就连朝代都会更替,更何况是家族?范氏家族历代子孙严于律己,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并对前人的事情铭记于心。
范文正公家训不过百字: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
虽然只有区区百字,其中蕴含的真谛是无穷的,总的来说,它是在告诫后世要不断学习,不忘出身,完善自我,积善行德。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