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唐叔虞所封之“唐国”具体在哪

时间: 2022-09-04 12:01:2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唐叔虞所封之“唐国”具体在哪

在商朝基础上进行的西周分封,都有哪些考量?

西周推行的分封制,把许多诸侯分封到四方,是在商代已经开发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已发现的商代文化遗址来看,现今辽宁的大凌河流域(喀左、朝阳等地),北京周围(平谷、房山等地),河北中部和西南部(蔚县、涿州、保定、曲阳、石家庄、平山、藁城、邢台、邯郸等地),山西西部黄河沿岸(保德、忻州、石楼、永和、灵石等地)和东南部(长子等地),山东中部(滨州、济南、长清、青州、淄博、寿光等地)和西南部(曲阜、邹城、滕州、苍山等地)都已经开发,有较高的文化。

西周初期分封许多诸侯,主要就是分布在上述商代已经开发的地区。

周初分封的几种形式

周武王克殷以后,因为殷贵族势力在商代原有王畿内还很强大,为了安抚他们,继续分封商王后裔武庚,“俾守商祀”,又分封姬姓诸侯作为“三监”,“俾监股臣”。武王去世,管叔、蔡叔联合武庚反叛,并发动东方夷族参加叛乱。

等到周公东征胜利,平定叛乱,接受这个教训,就对殷贵族改用分散迁移的办法,并推行分封制,在新征服的商代原有王畿,东方夷族地区和北方戎狄地区,分别分封了大大小小很多的诸侯,以便加强控制,并图谋进一步对东、北两方开拓和开发。

西周分封示意图

周公除了把一部分殷贵族迁到洛邑加以监督利用以外,还把殷贵族和某些方国的贵族分批配给一些大的姬姓诸侯,使带往封国成为“国人”,既可以作为封君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支柱,同时又可以消除这些旧贵族原住地区潜在的叛乱威胁,可以说,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所有这些被分配给大诸侯的旧贵族,不但有宗族组织,而且有附属的奴隶。例如分配给鲁国的殷民六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类丑”即是奴隶。这样旧贵族整族带同奴隶从中原迁移到四方封国去,无疑会传播中原比较先进的农业技术,有利于这些地区进一步的开发。

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既有大小之别,又有姬姓和异姓的不同,姬姓之中又有嫡系和旁支之分。大国主要分封在重要的统治地区,用来控制原来殷贵族和夷狄势力强大的地方,占有战略要地,并谋求进一步的开拓和发展。嫡系姬姓的大国,或者封在商代原有王畿,或者封在中原靠近夷狄的地方。如文王之子康叔封于卫(国都朝歌在今河南淇县),就是商代国都周围地区;武王之子唐叔虞封于唐(即晋,国都在今山西翼城西),就是“夏虚”,靠近戎狄地区;周公之子伯禽封于鲁(国都在今山东曲阜),就是新征服的东夷“奄”的所在。

而旁系姬姓的大国则分封到较远的四方去,如召公之子封于燕(国都在今北京市西南),太伯仲雍之后封于吴。宜侯矢所封的(今江苏丹徒)可能就是吴的始封地。异姓的大国更分封到较远的东方夷族地区,如吕尚封于齐(国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东临淄)。

分封的待遇,姬姓诸侯和异姓诸侯也有不同。姬姓诸侯中的大国,在分给一定范围的封疆和土著人民的同时,分得有殷贵族和某些方国的贵族以及世袭官职的贵族。如鲁国分得“殷民六族”,卫国分得“殷民七族”,唐国(晋国)分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燕国也至少分得了两支殷贵族。这两支殷贵族中,都有人服事燕侯成为燕的大臣。

周初形势图

但是,同时所封的姜姓齐国,虽是大国,却是“有分土,亡分民”,没有分得旧贵族。

分封诸侯的位置

嫡系姬姓诸侯多数分封在中原已开发的优越地区和重要的战略要地。以周公七个儿子的分封地点为例:四个儿子分封在凡(今河南辉县西南)、祭(今河南荥阳西北)、胙(今河南延津北)、茅(今山东金乡西北),都在中原心脏地区。另外三个儿子就分封到东、北、南三个战略要地、靠近夷戎的地方,长子伯禽代表周公封于鲁,成为嫡系姬姓诸侯封得最东的大国,用来控制东夷和淮夷;另一儿子封于蒋(今河南淮滨南),在淮水上游,成为嫡系姬姓诸侯封得最南的一国,用来控制淮水以南的群舒及淮夷;另一儿子封于邢(今河北邢台),原为商的旧都所在(祖乙迁都于邢),成为姬姓诸侯中正北方向中封得最北的一国,用来控制戎狄。

此外封于战略要地的,还有武王之子封于韩(今山西河津、万泉间),正当另一个武王之子唐叔所封唐国(即晋国)之西,与唐同样担负有控制戎狄和向北开发的责任。又有文王之子封于郕(今山东宁阳东北)和滕(今山东滕州东南),郕在鲁的西北,滕在鲁的南方,和鲁国同样负有控制东夷、淮夷和向东开发的责任。

至于异姓诸侯的分封,除了特殊原因封在中原的以外,多数就分封到更远的四方去。分封到今山东中部、东部、南部的特别多。如姜姓的齐、纪(今寿光南)、州(今安丘东北)、向(今莒南的东北);任姓的薛(今滕州东南)、铸(今肥城南)、鄣(今东平以东,一说姜姓);妘姓的夷(今即墨西)、鄅(今临沂北);己姓的莒(今胶州西南,一说曹姓),嬴姓的谭(今章丘西,一说子姓),姒姓的郸(今兰陵西北),曹姓的邾(今曲阜东),妫姓的遂(今肥城南)等。

此外封在今山东的还有风姓诸侯如任(今济宁东南)、宿(今东平以东)等。嬴姓诸侯如郯(今郯城北)等,该是土著部族因顺从周朝而受封的。

周朝把这样多的异姓诸侯集中分封到山东半岛,把不少姜姓诸侯分封到山东的中部、东部,并且把姜姓的齐国作为一个大国分封在那里,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个地区是东夷集中的地方。

东夷的战斗力很强,曾经随从管叔、蔡叔、武庚一起叛乱,周公用三年时间才平定叛乱。而且这个地区经济落后,多数东夷还从事游牧渔猎,如果不加开发,就不可能巩固周朝在这个新征服地区的统治。

分封大国的定位

周朝把吕尚(太公望)封到山东中部的齐国,因为他原是统率大军指挥作战的大师(大师原为统帅的官名),所统率的一支姜姓贵族勇敢善战,建有赫赫战功。这时分封到东方,用来控制和继续征伐这个东夷势力强大的地区,是最合适的。

吕尚

周朝原来封给齐国的封土不大,主要就是东夷蒲姑氏居住地区,但是划给吕尚征伐的范围很是广大。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齐伐楚,管仲提出伐楚的理由说:“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史记·齐世家》有相同的记载,而且说:“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所谓“五侯九伯”,就是指广大区域内不服从周室的方国。十分清楚,当齐国受封之时,周朝就给了它征服和开拓这个原来东夷集居地区的使命。

当周朝分封许多异姓诸侯到今山东半岛、图谋开拓东夷集居之地的同时,又分封许多姬姓诸侯到今河北的西南部和山西西南部,作为北方的屏障,并图谋开拓戎狄集居地区。

西周分封到今河北西南部的姬姓诸侯就是邢国(周公之子,今邢台)。分封到今山西西南部的姬姓诸侯,主要有唐(即晋,武王之子,国都在今翼城东南)、韩(武王之子,今河津、万泉间)、霍(霍叔之后,今霍县西)、杨(今洪洞东南)、贾(今襄汾西南)、荀(今新绛西)、耿(今河津南)、虞(仲雍后,今平陆东北)、魏(今芮城北)等。跨过黄河,还有焦(今河南三门峡西)和虢(北虢,文王弟,国都上阳在今三门峡东南,下阳在黄河北岸)。

邢国确实具有抵御和征讨北方戎狄的作用。防止戎狄侵扰的重要据点。这时“戎大出于扺”,就是说戎族大举进犯该地。邢侯因此出兵搏战,下令臣谏统率亚旅(官名)出居于扺防守。《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周平王东迁“后二年,邢侯大破北戎”。说明当时邢国相当强大,力量足以抵御和征伐戎狄中的大族。

等到春秋前期,周朝统治势力衰落,戎狄大量东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邢国先被狄所攻破,接着卫国又被狄打得大败,邢、卫两国迁到了黄河以南,于是狄族势力就深入到中原了。

西周分封诸侯图

韩国正当唐(即晋)的西面,同样负有控制北方戎狄的责任。《诗经•大雅•韩奕》记载:“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这六句诗,当是概括周王授给韩国诰命的内容。就是说,周天子命令韩侯,赏给追、貊等“百蛮”因而成为“北国”之“伯”。追和貊是“百蛮”中主要的两族。

武王少子唐叔封于唐,即是后来的晋国。“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原来封土不大。但是唐叔受封时,分得了“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因而实力比较强大。周朝配备给晋国较强的实力,为的是要它担负抵御戎狄和开拓戎族地区的使命,如同齐国负有征服和开拓东夷地区的使命一样。唐叔受封时,成王分给他密须的大路(战车)和鼓以及阙巩的皮甲,就有授给这个使命的用意。

商朝就是因为中央集权才导致民生混乱,很多人不满而发起起义,社稷崩塌。
主要考量奖励功臣,加强统治,推广王道之治。商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奖赏有功之臣,且让他们代为治理国家。
西周的分封制,把宗族、功勋们分到全国各地,有着替皇帝镇守疆土,缴纳贡赋,巩固帝国统治等方面的考量!

百家姓中的“唐”姓发源地在哪里啊??

详细介绍一下啊???
4.唐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二 1、出自祁姓和姬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姓伊祁,名放郧,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尧做了100年天子后禅位给舜,尧死后,舜封他的儿子丹朱为唐(今河北省唐县)侯。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就被改封给成王之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的,称唐氏。另外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后来就姓了唐。同时周昭王时,曾封丹朱之后在鲁县为唐侯,被楚灭后,其子孙也姓唐。春秋时,又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昭王灭后,其后人也称为唐氏。以上这4支唐氏,均源自轩辕氏。 2、东汉时唐姓始有他族加入。如南方白狼王中有唐姓;陇西(今属甘肃)羌亦有唐姓。 二、迁徙分布 早期的唐氏,主要分布于魏、楚、晋、秦,如战国时魏有唐雎;楚有唐昧。西汉时,唐雎之孙唐厉徙居沛国(今江苏沛县);东汉时唐翔在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定居;晋代唐熙定居凉州(今甘肃武威),其子唐辉又徙居晋昌(今山西定襄县西北);南朝齐时有三吴地区农民起义首领唐寓之曾攻占钱塘(今浙江杭州),称帝,国号吴。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唐氏已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唐朝时有河南固始唐氏移居福建。宋代有晋昌唐氏随宋室南渡,定居江西宁都,后迁福建永定、广东潮阳、大埔,又有迁梅州及广西者。清代,闽、粤唐氏有的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海外,如当代有"航运业大王"之称的印尼华人唐裕等。 三、郡望堂号 【堂号】 "移风堂":汉朝时候,费汛为萧县令,爱民如子,先教后罚,在官9年,连地方的坏风俗都转变了,全县3年都没有打官司的。邻县沛县发生蝗灾,蝗虫到了萧界,不入萧境。皇帝封费汛为梁相。 唐姓又有以"晋阳"、"晋昌"、"北海"为其堂号的。 【郡望】 晋昌郡:晋永和中置郡,治所在长乐(今陕西石泉县)。此支唐氏,其开基始祖为十六国前凉凌江将军唐郓。 北海郡:汉时分齐郡置郡,治所在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 鲁 国:西汉初改薛郡置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晋改为郡。 晋阳县:秦置,治故晋阳城。秦汉为太原郡治所,东汉后又为并州治所。 四、家乘谱牒 上海:唐氏族谱八卷、云间唐氏支谱不分卷、唐氏本支谱不分卷 江苏:延令唐氏宗谱四卷、开沙唐氏族谱十卷、丹徒开沙唐氏宗谱十二卷、昆陵唐氏宗谱不分卷 浙江:姚江唐氏家谱八卷首一卷、晋昌唐氏世谱九卷、东鲁唐氏族谱兰江东鲁唐氏族谱二十卷剡东唐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安徽:潜山崇本堂唐氏宗谱十九卷首三卷末一卷、皖桐唐氏七修宗谱 湖南:中湘唐氏朝支六修谱十四卷、衡山唐氏七修族谱二十六卷、湘潭唐氏敦本堂七修谱三十二卷、锦石唐氏四修族谱三十九卷 五、历史名人 唐 寅:明朝文学家、书画家,字伯虎,号六如居士。自放名山大川,筑桃花坞以居,毕生致力于绘画,且能诗文,与祝允、徐祯卿、文征明并称"伍中四才子",与沈周、仇英、文征明合称"明四家"。有《六如居士全集》、《画谱》等。 唐 蒙:西汉官吏。武帝时,他出使夜郎国(现在的贵州省),以厚礼,说服夜郎侯多同归属汉邦,设犍为郡,从此贵州不再是夷地了。 唐赛儿:明初农民起义军女首领,白莲教首领,自称"佛母"。 唐廷枢:清朝买办。1880年,主持修筑我国第一条铁路唐胥线(唐山至胥各庄)。并在英国支持下开办开平煤矿,为李鸿章办洋务的得力助手。 唐慎微:宋代著名医药学家,编有《经史证类备本草》,总结了宋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流传很广。
一、来源有二
1、出自祁姓和姬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姓伊祁,名放郧,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尧做了100年天子后禅位给舜,尧死后,舜封他的儿子丹朱为唐(今河北省唐县)侯。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就被改封给成王之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的,称唐氏。另外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后来就姓了唐。同时周昭王时,曾封丹朱之后在鲁县为唐侯,被楚灭后,其子孙也姓唐。春秋时,又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昭王灭后,其后人也称为唐氏。以上这4支唐氏,均源自轩辕氏。
2、东汉时唐姓始有他族加入。如南方白狼王中有唐姓;陇西(今属甘肃)羌亦有唐姓。
二、迁徙分布 早期的唐氏,主要分布于魏、楚、晋、秦,如战国时魏有唐雎;楚有唐昧。西汉时,唐雎之孙唐厉徙居沛国(今江苏沛县);东汉时唐翔在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定居;晋代唐熙定居凉州(今甘肃武威),其子唐辉又徙居晋昌(今山西定襄县西北);南朝齐时有三吴地区农民起义首领唐寓之曾攻占钱塘(今浙江杭州),称帝,国号吴。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唐氏已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唐朝时有河南固始唐氏移居福建。宋代有晋昌唐氏随宋室南渡,定居江西宁都,后迁广东潮阳、大埔,又有迁梅州及广西者。清代,闽、粤唐氏有的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海外,如当代有"航运业大王"之称的印尼华人唐裕。
三、郡望堂号
【堂号】 "移风堂":汉朝时候,费汛为萧县令,爱民如子,先教后罚,在官9年,连地方的坏风俗都转变了,全县3年都没有打官司的。邻县沛县发生蝗灾,蝗虫到了萧界,不入萧境。皇帝封费汛为梁相。 唐姓又有以"晋阳"、"晋昌"、"北海"为其堂号的。
【郡望】
晋昌郡:晋永和中置郡,治所在长乐(今陕西石泉县)。此支唐氏,其开基始祖为十六国前凉凌江将军唐郓。
北海郡:汉时分齐郡置郡,治所在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
鲁 国:西汉初改薛郡置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晋改为郡。
晋阳县:秦置,治故晋阳城。秦汉为太原郡治所,东汉后又为并州治所。
四、家乘谱牒 上海:唐氏族谱八卷、云间唐氏支谱不分卷、唐氏本支谱不分卷 江苏:延令唐氏宗谱四卷、开沙唐氏族谱十卷、丹徒开沙唐氏宗谱十二卷、昆陵唐氏宗谱不分卷 浙江:姚江唐氏家谱八卷首一卷、晋昌唐氏世谱九卷、东鲁唐氏族谱兰江东鲁唐氏族谱二十卷剡东唐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安徽:潜山崇本堂唐氏宗谱十九卷首三卷末一卷、皖桐唐氏七修宗谱 湖南:中湘唐氏朝支六修谱十四卷、衡山唐氏七修族谱二十六卷、湘潭唐氏敦本堂七修谱三十二卷、锦石唐氏四修族谱三十九卷 五、历史名人 唐 寅:明朝文学家、书画家,字伯虎,号六如居士。自放名山大川,筑桃花坞以居,毕生致力于绘画,且能诗文,与祝允、徐祯卿、文征明并称"伍中四才子",与沈周、仇英、文征明合称"明四家"。有《六如居士全集》、《画谱》等。 唐 蒙:西汉官吏。武帝时,他出使夜郎国(现在的贵州省),以厚礼,说服夜郎侯多同归属汉邦,设犍为郡,从此贵州不再是夷地了。 唐赛儿:明初农民起义军女首领,白莲教首领,自称"佛母"。 唐廷枢:清朝买办。1880年,主持修筑我国第一条铁路唐胥线(唐山至胥各庄)。并在英国支持下开办开平煤矿,为李鸿章办洋务的得力助手。 唐慎微:宋代著名医药学家,编有《经史证类备本草》,总结了宋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流传很广。
桂林全州县才湾镇岩泉村的唐氏家族,是760年前来到全州为县令,其真实原因不知2005年7月13日
山西

叔虞封唐名词解释

唐叔虞,亦称叔虞、太叔,姬姓,名虞,字子于[1]
,因封在唐国,史称唐叔虞。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同母弟[2]
,母王后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3]
),周朝诸侯国晋国始祖。
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继位,由叔虞的叔父周公旦摄政。周公旦灭亡唐国后,把唐地封给叔虞,唐叔虞死后,其子燮(燮父)继位。燮继位后迁居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是为晋侯燮。

唐国为什么后来就变成了晋国,这又跟大唐王朝的国号“唐”有什么关系?

《史记》第57讲。

说到晋国,就不得不说另外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叫唐国,是中国上古时期到西周初年的一个诸侯国。按照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来分,唐国是侯爵。唐国国君祁姓,是传说中尧的后裔。

周朝初年,唐国的末代君主作乱,被周公和王子虞统率的周军攻灭。王子虞是周成王姬诵的同母弟弟,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他的母亲王后邑姜,正是周王室所册封的第一功臣开国功臣吕尚(又名姜子牙)的女儿。

周成王灭古唐国后,把王子虞分封唐国故土(今山西翼城、襄汾县一带)。王子虞成了唐国国君,唐国也变成了姬姓诸侯国。因此王子虞也被称为唐叔虞。

晋祠中唐叔虞像

由于唐国是夏朝统治的旧地,四面都是戎狄部落,经常会发生军事冲突。唐叔虞继任唐国之后,因势利导,继承了唐国原有的“夏朝”执政经验,在与戎狄相处的过程中,尊重他们的习惯,用戎狄之法统治戎狄,很快就收到了成效。唐国自此安定了下来。

周成王十一年(前1032年),唐叔虞得到了“嘉禾”。所谓“嘉禾”其实就是两株不同根茎的庄稼却长了一个穗子。这被当做是上天降下来的“祥瑞”,送到了周王室那里。周成王得到这个祥瑞之后,又让弟弟唐叔虞把这个象征祥瑞的“嘉禾”送给了叔叔周公旦,写了《馈禾》。周公旦接受了这个大礼之后,赶紧回礼,写下了赞美周成王的《嘉禾》。

而原来唐国那些唐尧的后裔,则全部被迁到了周朝的统治中心附近的杜国(在今陕西西安东),以便监视。杜国一直延续到春秋初年,伴随着秦国的崛起,最终被秦宁公所灭。

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姬燮(亦称姬燮父)继位。姬燮继位后,将唐国迁移到晋水(在晋阳县西悬瓮山,此处有纪念唐叔虞的晋祠)之傍,因而将国号改为“晋”。自此,唐国就变成了晋国,姬燮也就成了晋侯燮。

晋祠

晋侯燮后代中的一支,迁徙到今天湖北随州市、枣阳市一带,仍称为“唐国”。前506年,唐国与吴国、蔡国一起参加“柏举之战”(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一说湖北汉川北),联军击败楚国,遭到楚国记恨,次年唐国被楚国所灭。

柏举之战

说到“柏举之战”,可能没有几个人听说过,但说到“伍子胥报仇鞭尸楚平王”估计很多人就恍然大悟。在吴国伐楚的战斗中,吴国以3万兵力出击,在伍子胥、孙武的率领下,屡出奇兵,五战五捷,攻破楚军20万大军,重创了楚国。

关于“唐叔虞受封”,还有两个传说。第一个说,唐叔虞的母亲做梦,梦见上天对周武王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名叫虞,我把唐赐给他。”等到生下来一看,果然婴儿的手掌心上写着“虞”字,所以就给他取名为虞。

第二个说,周成王和王子虞作游戏,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削成?(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的形状送给他,说:“用这个分封你。”史官佚看到之后,就请求择吉日良辰给王子虞册封。周成王说:“我跟他闹着玩呢!”史官佚说:“天子无戏言。只要您说了,史官会如实记下来,遵照礼节办事,完成了之后,还要奏乐歌颂。”于是周成王把唐国的方圆一百里土地封给王子虞。

前一个明显有牵强附会的成分,母亲为自己的孩子讨要封赏,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离谱到刚生下的孩子手上就写得有字,实在是无法相信。但第二个,就比较有意思了,它强调了史官的作用,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强调封赏的动机可能不纯,但目的却很明确: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王室的统治是建立在宗法制、礼乐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之上的,必须维护。

唐高祖李渊像

在这里,要说一些题外话,比如唐朝为什么定国号为“唐”,还要说到上面提到的这个古老的“唐国”。唐高祖李渊是世袭的唐国公,封地正在今天的山西太原,唐国的故地。他起兵之前,还特意到晋祠去祈祷,希望唐叔虞能够保佑自己起兵顺利。所以夺得天下之后,定国号为“唐”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历史切片,每天聊一点,感谢您的关注,我们明天见。

参考资料:

1.《史记?晋世家》

并没有关系,只能说古人取名不管是人名地名还是国名都是很有寓意的,所以后面朝代的乱世小国的名在春秋基本都有出现过,一般是建国的地方估计是春秋时国家的地方,二来给自己的政权找个正统关系,就像建国后要找个好老子一样
文章标题: 唐叔虞所封之“唐国”具体在哪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9200.html
文章标签:唐叔虞 唐国

[唐叔虞所封之“唐国”具体在哪]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