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戚继光未有爵位

时间: 2022-08-30 20:01:0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3次

为什么戚继光未有爵位

抗倭名将戚继光,为明朝征战41年,死前穷的连抓药钱都没有,最后死怎么死的?

戚继光是是病死的。

万历十年(1582年),朝廷里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给事中张鼎思趁机上言戚继光不应该放在北方,于是戚继光被朝廷调往广东。万历十三年(1585年),给事中张希皋再次弹劾戚继光,戚继光因此遭到罢免,回乡后病死。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

扩展资料

军事上,戚继光撰写了两部重要兵书,即《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部书是他练兵打仗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军队的教本,在军事学上有很高的地位,被收录《四库全书》,占军事著作的十分之一。

戚继光初到山东备战倭寇时,发现明军格骄兵惰、纪律松弛、兵不习战,跟熟练使用倭刀、重箭的倭寇相比,战斗力实在太弱。于是戚继光到金华、义乌等地招募了3000农民,并亲自训练他们,这便是早期的”戚家军“。

戚继光镇守蓟门时期,根据北方游牧民族擅长骑兵作战的特点,建立了车营来克制骑兵,每四人推一辆战车,战车里放置拒马器和火器。战斗时,将战车结成方阵,马步军以战车为掩护,先用火器进行远距离攻击,敌人的骑兵靠近后步兵使用拒马器列于阵前,用长枪刺杀,敌人败北后,派骑兵对其进行追击。戚继光又在阵后置辎重营,选南兵为先锋,入卫兵主策应,本镇兵专门负责防守,戚继光一军节制精明,器械犀利,使得蓟门成为当时边境第一军。

戚继光在修建长城过程中,依据“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建筑思想,山势低矮处,加高城墙;山势高峻处,修建敌楼,个别地方加修了障墙、支墙、挡马墙,全部为砖石结构或砖石木结构,使这段长城设施完备、构筑牢固、布局严谨、可攻可守。经专家鉴定,金山岭长城是我国万里长城的精华之所在。障墙、文字砖、挡马墙,被誉为金山岭长城的“三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戚继光 (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1588年1月5日卒于登州(山东蓬莱)。晚景很凄凉,病死。
戚继光是战死的
戚继光的军事生涯从抗击倭寇开始,在担任浙江都司时,戚继光发现明朝官军不习战事,于是招募了三千人,熟读史籍兵法的戚继光开始训练自己的军团,演习“鸳鸯阵”,最终组建了一支精兵,这就是闻名天下的“戚家军”的由来。从此戚继光率领着“戚家军”转战东南沿海地带,在浙江地区九战九胜;福建之战,戚继光直接端了倭寇的巢穴,斩首无数倭寇首级。到了嘉靖四十四年,滋扰明朝数十年的倭寇已经被戚继光等人彻底剿灭肃清,戚继光成为了民族英雄。

南方倭寇被平之后,北方蒙古又不断入侵,于是戚继光被调往北方,担任神机营副将,负责训练军队!隆庆二年,戚继光被任命为蓟镇总兵,自此开始训练士兵、修建长城,采取一系列的军事措施。至今河北秦皇岛、唐山、承德一代的长城都是戚继光当年主持修建的。蓟镇固若金汤,北蛮子无法攻入,于是转而进犯辽东,戚继光率兵增援,协助辽东击退了北蛮。朝廷因此封戚继光为太子太保,又进封为少保!

但很快戚继光就遭到了朝廷的罢用!当时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非常赏识戚继光,一直不遗余力的支持戚继光,两人走的非常近,导致戚继光被认为是张居正的党羽,于是万历皇帝对张居正清算时,波及到了戚继光。张居正死后半年,戚继光被罢官孑然一身的回到自己老家蓬莱,身无分文。“四提将印,佩玉三十余年,野无成田,囊无宿族,惟集数千卷而已”。

16岁走出家门抗倭的戚继光,为大明整整征战了41年,终其一生为大明平定海疆,却没有获得一个爵位!两鬓苍苍重回故里,却身无分文,贫寒交迫。晚年穷得连抓药钱都没有,最终在贫病中离世!让人不禁叹息!
 戚继光,(1527~1587) 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渚。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原籍河南卫辉。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于闽、浙、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少时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二十三年(1544)依例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二年,任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三十四年,调任浙江都司佥事。旋进参将。分守宁波、绍兴、台州(今临海)三府。三十六年以劾免官,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州、金华、严州(今浙江建德东北)三府。时浙江多被倭患,而旧军素质不良。戚继光招募农民和矿徒,组成新军。严明纪律,赏罚必信,并配以精良战船和兵械,精心训练;他还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审情度势,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二人为一队,配以盾、枪、叉、钯、棍、刀等长短兵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作战。每战多捷,世人誉为“戚家军”。
  明神宗万历十年,即公元1582年,内阁首府张居正去世,明神宗定张居正罪,戚继光受牵连。明神宗万历十三年,即公元1585年,戚继光被朝廷罢免官职,回到家乡登州。明神宗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8年,戚继光病逝。

历史上,戚继光为什么不让狼筅兵割取首级呢?

戚继光抗倭的光辉战绩,已经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但是有一件事大家可能不知道,那就是戚家军是可以通过斩杀倭寇来改善生活的:倭寇首级价值白银三十两,一个鸳鸯阵战队定员十一名,大家差额分配,火枪手和炊事员分的银子,能买多少猪肉?是三十斤还是五十斤?


古代行军打仗,讲究的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所以每次开战之前,大家都会定一个小目标,比如秦朝的士兵琢磨着斩首一名敌军“甲士(精锐方有甲)”,自己就能从平民乃至奴隶变成“公士(二十级爵位最低一级)”,还能得到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所以秦人都喜欢打仗,而且打起仗来就像过年一样高兴。

在唐朝,有策勋转数的说法,有吏部的司勋郎中负责统计,策勋一转授予从七品武骑尉,十一转为从二品柱国,十二转封顶,为正二品上柱国,唐朝开国名将秦琼李勣薛万钧,都因为策勋十二转而受封上柱国,这个上柱国除了丰厚的赏赐和薪水之外,还有三十顷不交税不纳粮并可以传给子孙的“永业田”。如果秦琼等人愿意卖,也可以随意出售——五品以上勋官的永业田可听其买卖。


到了明朝,人口激增,土地越来越珍贵,有时候还不够朱家皇族分的呢,于是就开始赏银,比如戚家军抗倭,每个倭寇的首级价值三十两白银,而且还特别注明:必须是真倭,海盗和汉奸不算。

读者诸君不要以为三十两白银是一个小数目,按照朱元璋制定的薪金制度,从丞相到县令,一年到头也看不到一两银子——朱元璋只管饭不发钱,一个七品县令一个月的工资就是七点五石粮食。明朝的一石一百二十斤,县官一个月也就能拿到九百斤粮食,想要买衣服买肉菜,得先到市场上卖粮食,或者直接拿粮食去换。


按照明朝万历年间顺天府宛平县知县沈榜所著《宛署杂记》记载,当时一两银子一般能买到五斤重的大鲤鱼十条,或者是猪肉六十斤。也就是说,一个倭寇的脑袋能换一千五百斤大鲤鱼,也能买一千八百斤上好猪肉。

装备着坦克(战车,每车有两门炮)大炮(佛郎机)三眼铳鸟铳(火绳枪)的戚家军,先用大炮轰,再用火枪射,最后用狼筅抵住后枪刺刀砍,经常是零伤亡而歼灭大量倭寇——倭寇的武士刀虽然锋利,但往往连施展的机会的都没有。


于是问题出来了:虽然其他明军上千人会被几十个倭寇撵着跑,但是训练好的戚家军打倭寇,那就是狩猎。既然是狩猎,那么争抢猎物的事情就时有发生了。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卷三·临阵连坐军法篇》开篇第一句话就指出了这个问题:

“凡临阵的好汉,只有数人,每斩获首级,常是数十百人丛来报功,再不想你一起人退来报功,使众兵相望误认是败走,大家都走了。况一个贼首,数十人报功,若斩数十贼首,就该数百人来报,不知这一阵上能有几个数百人,反是自误了性命。”

所以戚继光下了严令(此临阵第一禁约):

“今后其长牌、长枪、狼筅,凡该当先,长兵之数决不许带解首刀,只管当先杀去,不许立定顾恋首级。”


敌人金灿灿银闪闪的首级放在那里,不砍岂不是吃了大亏?戚继光有办法:你们每个鸳鸯战队不是还有短刀手吗?本队撂倒的倭寇,由他们负责砍脑袋,突击手继续冲杀,短刀手负责打扫战场。等到我发布“验货命令(有令催验)”,你们再统一拿倭寇的脑袋来换钱!

为了公平起见,戚继光还给出了详细的分配办法:

“每颗首级以三十两论之,当先牌枪筅分二十两,砍首兵二两,余兵无分者分一两,火兵(

鸳鸯阵中的火兵是指火头军,也就是炊事员,不是其他兵书上说的放火的兵

)虽不上阵,本队有功,亦分五钱;每颗本队鸟铳手亦分二两。”

为了剿灭倭寇,明朝是肯下血本的:

“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仅仅《明史·卷二百十二 》这一小段,戚继光就斩获了四千颗倭寇首级,张居正不小气,按照赏格划拨银两,那就是至少十二万两雪花白银流进了戚家军口袋。

按照《明史》记载,抗倭的戚家军(镇守蓟辽是后来的事情)只有四千人,总共斩首倭寇十万之多,每一位戚家军勇士能分多少白银,读者诸君可以细算一下。

关于戚继光

我知道戚继光是明朝的抗倭英雄,在东南沿海抗倭,杀得倭寇闻风丧胆,不敢前来侵犯我国沿海。rn但是我曾在书上看到,说他是个很会敛财的将军,不知道是真还是假?rn如果是真的,我们该怎么评价他?
这么说是有一定道理的,戚继光能够在朝廷中几十年不倒,尤其在张居正时代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方面是他出众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是他的人际很好,凡是路过他那得官员无论官职大小,戚继光都以礼相待,并赠送礼物,朝中高官与兵部官员都没少受他的好处。
所以戚继光才能干出那么一番事业,因为他的才能还因为没有小人牵制他。
给那么多人送礼当然靠工资是不够的,所以说戚继光会敛财甚至贪污是有道理的,但是戚继光的功勋是不可抹杀的,荡平倭寇,镇守边关使蒙古人不敢入侵,戚继光很了不起。
而且明史之中有这么一段话值得注意。戚继光死后家无余财,很清贫。所以说戚继光即使敛财贪污过,但他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贪污,而是为了堵住贪官污吏的嘴,使得自己可以大展拳脚
假的啦
如果是真的话,那么他应该是功大于过

生平简介
戚继光(1528-11-12-1588-01-05) 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戚继光生于山东济宁。父戚景通,世代为官,嘉靖17年,戚继光10岁继承其父爵,官居四品。嘉靖28年(1549)参加武举,在考试时庚戍之变发生,于是戚继光被分配到蓟门。与鞑靼军战斗后写下了《备俺答册》。于闽、浙、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少时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二十三年(1544)依例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二年,任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三十四年,调任浙江都司佥事。旋进参将。分守宁波、绍兴、台州(今浙江临海)三府。三十六年以劾免官,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州、金华、严州(今浙江建德东北)三府。时浙江多被倭患,而旧军素质不良。戚继光招募农民和矿徒,组成新军。严明纪律,赏罚必信,并配以精良战船和兵械,精心训练;他还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审情度势,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一人为一队,配以盾、矛、枪、狼筅、刀等长短兵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作战。每战多捷,世人称为“戚家军”。戚继光与俞大猷齐名

戚继光 17 岁那年,父亲戚景通去世。当时戚继光赴京办理袭职事宜未还,丧事是由戚景通原配张氏一手操办的,“其襚敛之需一皆出于称贷”,完全靠举债办的丧事。后来戚继光“追庭训,考《保定志》,据《莱山序·孝廉轶事》纪之”,写下《孝廉将军传》一文。
戚继光 21 岁时,率山东六郡良家子更番戍蓟,长年在外。其弟继美未婚,戚继光夫人王氏卖掉部分首饰为其纳室李氏,希望在家中有个伴。李氏过门后,因年幼不懂事,与王氏不和。戚继光遂拟《黄台吟》喻之:“四瓜犹畏摘,两瓜更何如?一摘瓜分半,再摘蔓且除。家家有南亩,毋使妇人锄。”
戚继光 27 岁时,因戚景通与夫人张氏仍未按祖制合葬,“于是起王母之柩,卜吉合葬于祖兆芝山之阳”。
戚继光 28 岁奉诏赴浙时,其弟继美还是一介儒生,“且贫,无以为产,……遂举世俸授之,俾佐饘粥之资”。戚继光 39 岁时,“仲叔柳塘公,郡文学也,欲舍于国庠,乃举俸金五百,俾之为资”。戚继光 41 岁于蓟州任上时,其弟“领沂州总备,以清苦为言,复以二品及一品俸以佐其官”,听其“支用十年”,其弟“任偏裨”乃罢。
戚继光在其 60 岁时作的《孝思祠祝文》中说:“所幸先后以绩进,至今官赠及四代”。
“赠”,是指因子孙之功,而授予过世的长辈荣誉称号或爵位,也叫“封赠”。据清道光版《重修蓬莱县志·恩纶·武荫》,因戚继光之功,赠曾祖戚谏“特进荣禄大夫右都督”、祖父戚宣“荣禄大夫右都督”、祖父戚宁“荣禄大夫右都督”、父戚景通“特进荣禄大夫右都督”——只赠及三代,与戚继光说法并不相符。
我没听说过,楼主从什么书上看的
戚继光怎么说也是民族英雄啊
父皇BABA

如果给我悬赏100分我就回答伱..

O(∩_∩)O哈哈~..

有关戚继光

谁那里有戚继光的信息,具体一些
  (1528-11-12-1588-01-05) 汉族,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渚。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原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于闽、浙、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少时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二十三年(1544)依例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二年,任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三十四年,调任浙江都司佥事。旋进参将。分守宁波、绍兴、台州(今浙江临海)三府。三十六年以劾免官,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州、金华、严州(今浙江建德东北)三府。时浙江多被倭患,而旧军素质不良。戚继光招募农民和矿徒,组成新军。严明纪律,赏罚必信,并配以精良战船和兵械,精心训练;他还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审情度势,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一人为一队,配以盾、矛、枪、狼筅、刀等长短兵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作战。每战多捷,世人誉为“戚家军”。
  [编辑本段]戚家军
  戚家军成军于治世(相对明末),所面对的敌人以倭寇中的萨摩隼人和兀良哈蒙古的骑兵为主.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
  戚家军嘉靖三十八年(1559)成军于浙江义乌,总兵力四千人,主力是义乌农民和矿工.自成军起,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比较有名的大战有:嘉靖四十年台州之役,经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战斗,十三战十三捷,斩杀真倭3000余级,烧杀溺毙无算;福建之役,总兵力六千,经横屿,牛田,林墩三战,斩真倭5000余级,其中横屿之战是一场精彩的步炮协同作战,先以火炮击沉倭寇战船并轰击倭寇大营,再以突击队强行登陆突破倭寇本阵,斩杀倭寇头领.嘉靖四十二年平海卫,仙游,王仓坪,蔡丕岭四战,斩真倭20000余,另于广东剿灭勾结倭寇的海盗吴平,斩从倭30000,吴平逃亡海上.
  隆庆元年,戚继光及其老部下3000人调往京师,督阵蓟辽,编练车步骑营三万.隆庆二年,朵颜部酋长董狐狸帅蒙古铁骑30000入寇,戚继光以车营抵挡,自己率8000铳骑突袭董狐狸牙帐,全歼朵颜30000铁骑,俘董狐狸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关请罪;万历三年,长秃帅兀良哈铁骑50000入寇,戚继光又率8000铳骑出塞包抄,全歼50000蒙古军,活捉长秃.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军成军到万历十一年戚继光去职,戚家军共斩级十五万余级,如果完全论功行赏,戚继光的爵位可以升到侯爵级.这在日久承平的万历中兴时期是很恐怖的战绩.
  戚家军的威名并没有因为戚继光的去职而低落,以戚家军为种子的浙兵一直是明后期国防力量的主力,万历朝鲜之役,浙兵首登平壤,立下头功,其中许多人还是戚继光的老部下,如攻克牡丹峰的老将吴惟忠,袁崇焕的关宁铁骑最初也是由两万浙兵构成。
  戚家军百战不败的原因在于戚继光的治军思想极为先进,以东亚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部队,后膛的神威将军炮,佛郎机炮,大口径的加农炮发熕,鸟铳,倭刀,铁甲,戚家军的装备绝对是东亚第一,世界前列.要知道三十年之后的日本最强悍的萨摩兵团,全军有两万只火枪,却只有两门轻炮,全日本到了江户时代才开始有大型的火炮出现.而戚家军作为一支地方军队,其火器的先进程度甚至直逼京都神机营.
  戚家军的胜利还建立在严格甚至是严酷的军法上:如果作战不力而战败,主将战死,所有偏将斩首;偏将战死,手下所有千总斩首千总战死,手下所有百总斩首;百总战死,手下所有旗总斩首;旗总战死,手下队长斩首,队长战死,而手下士兵没有斩获,十名士兵全部斩首.斩级的赏赐也颇丰,每一级赏银40两!这样每个士兵都会全力作战,一直战斗到获胜或是战死.
  戚家军的纪律严明也是闻名天下,但凡出征时有扰民行为的一律斩首示众,所以戚家军无论在哪里作战都能够获得当地百姓的支持,就连少数民族都愿意为之誓死效命,这样的军队无论哪个封建王朝都是没有的.
  [编辑本段]肃清倭寇
  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继光大败倭寇于台州,以功进都指挥使。四十一年,奉命率师增援福建,捣毁倭寇巢穴横屿(今福建宁德东)、牛田(今福建福清南),直至兴化(今福建莆田南)等地,进都督佥事。四十二年。他再次领兵入福建,在福建巡抚谭纶的指挥下,与刘显、俞大猷联合攻克平海(今莆田东南)。进为都督同知,又升为总兵官,镇守福建和浙江金华、温州二府,都督水陆诸戎务。四十四年,俞大猷率水兵,戚继光将陆兵,于南澳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四十五年,进职兼管潮、惠二府并伸威等营戎务。
  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今河北蓟县)、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务,后又为总兵官,兼镇守蓟州、永平、山海诸处,并督帅十二路军戎事,因屡立战功,万历二年(1574年)升左都督,七年加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为当国大臣高拱、张居正等倚重。戚继光在蓟州十六年。加固长城,筑建炖台,整顿屯田,训练军队,制订车、步、骑配合作战的战术,形成墙、台、堑密切联络的防御体系,多次击退侵扰之敌,军威大振,蓟门平静。时人誉为“足称振古之名将,无愧万里之长城”。
  戚继光在张居正死后受到排挤。万历十一年被调任广东总兵官。十三年以年老多病,谢职归家,十五年病逝,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部军事名著和《止止堂集》等。
  *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
  * 1555年秋调往浙江抗倭,任参将,镇守宁、绍、台(今临海)三府。戚继光鉴于明军纪律松弛,素质不良,战斗力低下,至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工3000余名,编组训练成戚家军,成为抗倭主力。
  * 嘉靖四十年(1561年),在台州、仙居、桃渚等处大胜倭寇,九战皆捷。次年奉调援闽,连破倭寇巢穴横屿、牛田、兴化,闽境倭寇主力被消灭殆尽。因功升署都督佥事。
  * 四十二年再援福建,破倭寇巢穴平海卫(今莆田东南),进官都督同知,升福建总兵。
  * 此后转战闽粤沿海各地,终于解除东南沿海倭患。
  * 隆庆二年(1568年),明廷特召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16年间他整饬防务,加强战备,修筑御敌台,设立武学,训练将士,编成一支车、骑、步三者皆备的精锐部队,使防御巩固,京师(今北京)安全。后被排挤,南调镇守广东。再后被诬陷夺职。
  * 1588年1月5日卒于登州。
  著作还有《莅戎要略》、《武备新书》等。因其抗倭伟绩,历来被视为民族英雄。
戚继光
qī jì guāng
(1528-11-12-1588-01-05) 汉族,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渚。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原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于闽、浙、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少时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二十三年(1544)依例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二年,任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三十四年,调任浙江都司佥事。旋进参将。分守宁波、绍兴、台州(今浙江临海)三府。三十六年以劾免官,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州、金华、严州(今浙江建德东北)三府。时浙江多被倭患,而旧军素质不良。戚继光招募农民和矿徒,组成新军。严明纪律,赏罚必信,并配以精良战船和兵械,精心训练;他还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审情度势,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一人为一队,配以盾、矛、枪、狼筅、刀等长短兵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作战。每战多捷,世人誉为“戚家军”。
文章标题: 为什么戚继光未有爵位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8769.html

[为什么戚继光未有爵位]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