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东汉在黄巾之乱后迅速瓦解进而走向灭亡是历史的必然吗

时间: 2022-08-25 10:00:1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东汉在黄巾之乱后迅速瓦解进而走向灭亡是历史的必然吗

阶级固化不变,是导致东汉灭亡的原因吗?

东汉的政权是刘秀建立的,也就是世祖光武皇帝,史书描述他的性格直柔且平易近人,所以招揽了包括冯异、耿龛、邓禹在内的一些才智之士。这也是他能够坐上龙椅治理天下的原因。就是这样一位有为的君主建立的王朝,最终也免不了被灭亡的命运,真是应了那句古话:富不过三代。东汉灭亡的原因包括许多方面,其中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最主要的原因。
其一皇帝太小——东汉自光武帝之后,除明、章二帝活的年纪“比较”大外,其他皇帝未成年就即位了,即位年龄最小的殇帝才几个月大就即位了。小皇帝即位开始于汉和帝,他十岁即位,由于未成年,朝政就由窦太后把持,窦太后趁机提拔窦氏宗族,她让窦固、窦宪等掌握军权又让窦氏的人做高官。

后来和帝成年无法亲政,非常恨这位窦太后,但苦于朝中无人帮助只能依靠身边的宦官,最后和帝和宦官密谋共同除掉了窦氏家族,窦景、窦宪等掌权的窦氏高官全部被逼自杀,汉和帝在成功后大封参与密谋的宦官,然后自己去花天酒地去了,把朝政托于宦官。和帝由于放任于声色犬马,结果年纪不大也死了,下一个即位皇帝还是小皇帝,小皇帝的母族势力又夺取宦官的权力,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也就是东汉灭亡的又一大原因,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在这期间士族阶级起来反对宦官专权,遭到宦官势力的严酷镇压,造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东汉政权就在这种情况下一天天地走向终结。

184年,黄巾之乱爆发,东汉政府被迫解除了党锢。但是此举并未挽救东汉王朝,相反,地方的豪强势力纷纷逐渐自己的武装,割据以自保。于是,黄巾之乱过后,东汉全国上下已经出现大大小小的数十个武装军阀,他们相互混战,一直到三国的形成。三国两晋,也就是门阀士族掌权的时代,例如东吴主要是在朱、张、顾、陆四大家族的支持下建立的政权,蜀汉主要是巴蜀士族和刘备集团共同建立的政权,东晋主要是在王、谢、桓、庾等家族支持下建立。

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开始,汉朝就陷入了“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皇帝亲政——>任用宦官——>扫除外戚——>皇帝早亡——>新帝年幼……”这样一个怪圈当中。一大半时间都是傀儡状态,要么是外戚专权,要么是宦官专权,皇帝本人根本没有话语权
是的,因为各个阶级都想要获得更多的利益,彼此之间会有更多的摩擦,所以最终导致了东汉灭亡
就是最终灭亡的原因,正是因为阶级的固化,导致普通百姓和皇家贵族之间有着很大的矛盾。

黄巾起义代表着东汉王朝的覆灭吗?

不是,是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才代表这东汉王朝的覆灭
对,差不多。之后朝廷有名无实先十常侍后董卓再后郭李二人最后曹操胁天子以令诸候至曹丕代汉
不是,从严格的历史角度不是的,但实质上是对于东汉王朝的覆灭推波助澜,且起了极大的作用。
不是
绝对不是

为什么说黄巾起义,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偶尔?

由人而为雄,最后由雄而为贼,很多时候都是因缘巧合,无心成事,有心插柳。

这寻山采药的书生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张角,即是教宗也是巫医最后更成了雄寇贼首。

一切起点,从遇见一个仙风鹤骨的道人开始,山洞之中的一次相遇,还有传授的天书三卷,成了一切的起点!

(张角的无奈求生路)

其实道人的心是好的

由话语可见,当用之济世救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

但是事情从不由初衷开始。

获得天书的张角,也随着自己的名望一步步增加野心一步步扩大,而变成了引动异心之人,最后也获得了自己的恶报!

只是,这代价有点大, 因为黄巾起义,最终搅动三国,成了乱世的开端!

而这开端,却和历史经验有关!

所谓的历史经验是什么?不过前车之鉴,这前车既有翻车的,也有到站的。

那么对于黄巾之乱这样一个借助于宗教,进而引发的农民战争。

汉朝和张角有经验吗?

答案是,其实他们都没有。

原因很简单。

汉朝从未见过用宗教鼓动百姓,进而成事的起义。

而张角作为用宗教鼓动百姓造反的第一人,他们也没有经验可以学习。

何以见得?

(汉朝没经验)

我们看看这黄巾道和汉朝的步步过招之路就可知。

“太平道”据说是因张角接受仙人“天书三卷”进而将天书内容还有天书宗旨包装后,在不断游走治病后,形成的!

至于能给人治病,其实也很简单,这张角应该是明白不少医学道理的读书人。

他给病人喝下的符水里面,肯定有药草成分。

这也让张角在忽悠的时候,偶尔有了被他治好的人出现。被治好的人,不明所以,以为是神明救命,至于没有被治好的人,也有不少借口可以说!

比如命不好,心不诚,诸如此类!

随后,被治好的人在教宗刻意引导下,开始了一场造神运动。

一而再再而三,谎言重复一千次就成了真理,而凡人被颂扬一千次,也就成了神!

当神被制造出来之后,就必然有跟随者。

这跟随者为谁?

不过是愚昧而又生活过不下去,看不到希望的芸芸众生!

只有愚昧的土地,才有蛊惑人心的邪魔外道,在乱世崛起进而成长的土壤,也因此中国后续无数宗教起义,都有着这样的时代背景。

然后就是十余年间太平道事业的突飞猛进,从一人传道到徒弟和自己一起传道,从信徒数百到成千上万,数十万!

终于,东汉十三州开始遍布太平教信徒。

更有甚者,还有不少徒子徒孙为了孝敬神明变卖家产,纷纷投效。

道路一时为之拥挤,进而引发阻塞,这可是古典时代啊,居然也会堵车,不得不说是咄咄怪事!

(动静越来越大的太平道)

一般而言,咄咄怪事动静大了难免会惊动官府!

这放在现在叫做舆论事件和非法集会。

一有这样的消息,政府当会如临大敌!

先是明察暗访,以探虚实,然后就是打入内部以求瓦解,如还不行,则会行暴力镇压!

如此三步走,在后续的历史,往往成面对此事件的惯用手段。

可是,汉朝政府在当时来看,并没有处理此类事件的经验。

不仅不阻止社团运动的发展,反而充分的肯定了宗教头目张角!

按史料载:郡县州府在给中央政府汇报太平道的时候,是这样写的,说张角其人,是好人啊,大大的好人,他鼓励人民向善,推广教化,因此受到人民的敬爱。

这样的报告,出自于地方政府的正式报告中。

看上去荒唐非常,可却是用今日的眼光看问题的产物!

历史的荒唐,皆源自于无知!

如果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如此报告就有其必然性。

想想也是,在瘟疫流行的时代,在饿殍遍野的时代,一个能治病,还分文不取的人出现,还用教义引人向善,这左看右看都不是坏人吧。

于是,为张角表功的奏疏出现了。

不仅如此,中央政府居然都出现了张角太平道的信徒。

中常侍封谞和徐奉,都是张角的铁杆支持者,这还没开始起义,就收买了高层和基层。

除了汉朝面对宗教和群体事件的无经验和无力之外,也反应了张角的群众工作做的好啊。

上可通天,下抵庶民,一般天地通达野心都不会小。

何以见得,从他建立的管理机构,就可以看出!

在全国设:

又是划分战区,又是授予官职,说他不想造反,肯定没人信。

不仅如此,他还在教众中制造舆论

这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首次政治纲领。

东汉十三州,有八个州域内,不说家家户户,几乎每个城市州府乡村都有在大门上涂石灰写“甲子”二字的呼应者。

天下动乱之势隐隐已经形成。

而那个时候的汉朝政府在干什么?

他们面对家家户户门口的“甲子”字样,毫无察觉,面对蠢蠢欲动的反叛毫无察觉!

(造反了造反了)

不仅不镇压,反而毫无作为!

这样的事情,要是换在后世的唐宋元明清时代,估计早就被镇压的不要不要了。

可是汉朝没经验啊。

而有心成事的张角,其实经验也不算充足!

这从他的一系列作为都可以看出。

何曾见过,在起义之前,就将口号公之于众的起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何曾见过,在起义之前,就用门口的“甲子”二字将自己势力暴露于外的?

何曾见过,在起义之前,如此大张旗鼓,公告日期的起义?

三个何曾见过之后,其实张角也是个粗哥。

汉朝没经验,张角也没经验,两个历史粗哥碰撞在一起,就引发了一场必然又偶然的起义!

安奈不住的张角,派弟子唐周去往洛阳,联系自己在朝廷中的下线中常侍封谞,说道!

哥想做事了你们配合配合!

谁知这唐周却是个二五仔,一出门,二话不说就报官说张角要谋反,估计也是看张角行事不密,必定失败!

东汉政府终于,终于明白了!

这披着宗教外衣行善的人,居然是包藏祸心的恐怖分子!

随着唐周的高密,张角的洛阳分区司令员马元义倒霉了,被抓捕进而被五马分尸。

随后京畿的太平道也倒霉了,看见门口有“甲子”字样就破门而入,一时间无数人被杀!

太平道在京畿地区的势力被连根瓦解。

想想也是啊,你都在门口写了自己是太平道了,入门准没错,这不又反应了张角的没经验吗。

眼见事情泄露,张角只得仓促举兵,联动36方同时发动叛乱!

自称天公将军,弟弟张宝张宝分别称地公将军,人公将军!

用现在的流行语形容,可说是“我要代表月亮消灭你的翻版,我要代表天地人消灭你。”

天地人被代表了,黄巾军出现了,从十几万到数十万,一时间大汉无数州府面对黄巾军,望风而逃,不到一个月,天下震动!

毫无准备毫无经验的东汉政府,面对这几乎动摇国本的动乱,也不得不做出反应。

只不过这反应,依然透着厚重的政治斗争气象。

汉灵帝擢升自己的大舅子屠夫何进为大将军坐镇京师,自己亲戚保护自己靠谱。

之后又派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儁,带三路大军,分兵讨伐。

这第一步,走的还行,虽然何进是个草包,可是卢植、皇甫嵩、朱儁各个是人才。

(黄巾起义形式图)

只不过,这第二步就有点让人无语了。

面对不可收拾的民兵,朝廷也开始了内斗!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为何以失败而告终?

基本上被东汉朝廷几招就给消灭了。然后迅速镇压黄巾起义军,黄巾起义军迅速瓦解。

因为黄巾军自身的实力不够,组织方式也有很大的问题,而且遭到了各路军阀和朝廷的积极镇压。

东汉末年,社稷倾颓,朝纲混乱,普天之下民不聊生。当此乱世,张角,张宝等人拉虎皮,扯大旗,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聚众起义,拉开了三国时代的第一篇章。不过黄巾起义看似轰轰烈烈,实际上,仅仅维持了数月而已。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张梁,张宝先后被杀;半年之后,号称“大贤良师”的张角也死于汉军之手。这场席卷中原,让朝廷引起了格外重视,在史书中也浓墨重彩的起义,居然如此迅速的以失败告终。这背后,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呢?

首先,黄巾起义的组织形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虽然是以底层民众为基础召集部众,但是他们的做法却严重败坏了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好感。据《后汉书》所说,当时黄巾军所过一地,必然是“多所残戮”,更是屡屡“杀人祭天”,完全是一副暴恐分子的做派。

百姓只求在乱世中能有一口饭吃,能有好日子过,结果走了一个大汉,又来了一个比大汉更加残忍的黄巾,试想一下,黄巾起义能得到百姓的爱戴吗?其次,黄巾军自身的军事力量也不够,不论是武器,装备,兵员素质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在他们起义之初,还曾经有一位高层人员向官府“高密”,试想一下,这样的起义可能成功吗?

最后,当然也是因为黄巾军遭到了汉朝官方史无前例的重视,被倾全国之力镇压。当时朝廷的名将皇甫嵩,在洛阳附近甚至以十万黄巾道士的人头铸了一座京观,想想就觉得恐怖。

下面这段文字引自姚雪垠的《李自成》:

当牛金星发完了议论之后,这一次讲《通鉴》应该结束了,李闯王突然望着他同宋献策问:
“黄巾起事,声势很大,可是只有几个月就完全败了。以后几年虽然还有陆续起义的,但因张角兄弟已死,不能有大的作为。据你们两位看,黄巾何以失败得如此之快?”
牛金星平日读书很留心历代兴衰治乱以及帝王将相的功业和成败,却从来没有仔细思考过这样问题,乍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好说:
“黄巾虽有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但毕竟是乌合之众,而东汉也还没有到立即亡国时候,皇甫嵩和朱儁都是难得的将才,所以几个月之内便被各个击破。”
宋献策虽然较留心古代战争胜败的历史,但对于黄巾军的迅速失败从来没有作为一个问题用心想过。他同意牛金星的看法,补充说:
“黄巾在许多地方起事,各自为战,人数虽多,却不能统一指挥,齐心协力,加上张角早死,所以就很快政亡。”想一想,他接着说:“因为有人到洛阳告密,张角兄弟不得不仓猝起事。准备不周,自然也是他们失败的一个原因。”
牛金星因见闯王并不点头,若有所思,赶快问道:“我同军师所言,都甚泛泛,未必说中要害。敢请闯王明教。”
闯王说:
“张角的一个徒弟名叫唐周,上书告密,使大方马元义在洛阳被杀,洛阳做内应的人也被捕杀,这确实是个挫折。自古及今,最可恨的就是内里叛变。可是就张角起义说,并没有受到致命损失。这书上写得很清楚,张角起义之后,一时声势很大,‘所在焚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月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你们看,这局势多么好啊!可惜,只过半年,竟然败亡!”
金星问:“请问,其故安在?”
“我看,失败这么快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汉朝有皇甫嵩和朱儁做大将,倒是黄巾的首领们不懂得怎样打仗,十分可惜。”
“啊?”宋献策探着身子说:“愿闻其详。”
闯王笑着说:“仗要活打,不要死打。历来百姓起义之初,纵然声势浩大,人数众多,终不像官军训练有素。能够打硬仗就打,不能打硬仗就避开。避开就是兵法上说的‘以走致敌’,是为的不给消灭,回手来狠打敌人。为将帅的,要时时记着‘制敌而不制于敌’。自己力量弱,死守一座城池,最为失策。守得越顽强,越会全军覆灭。兵法上说:‘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拿南阳这一支黄巾军说,起初以张曼成为帅;曼成阵亡,众推赵弘为帅,死守个南阳城;赵弘阵亡,又推韩忠为帅;韩忠突围未成,被杀,众推孙夏为帅,还军再守南阳,直到完全战败,被朱儁消灭。这是极大错误。张角和他的兄弟张梁起事后死守一个广宗城,起初被卢植围困,随后又被皇甫嵩围困,直到覆灭。天宽地广,进退在我,何苦死守孤城?死守一城,等着挨打,又无可靠外援,岂有不败之理!”
文章标题: 东汉在黄巾之乱后迅速瓦解进而走向灭亡是历史的必然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8279.html

[东汉在黄巾之乱后迅速瓦解进而走向灭亡是历史的必然吗]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