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高开道本名是什么

时间: 2022-08-20 21:00:4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高开道本名是什么

隋唐演义里 13条好汉各自的下场都是什么

1、韩擒虎:名将风流,温柔病死。
韩擒虎在演义里,武功排名比较靠后了,但是人家也不是靠拼力气吃饭的,那么奇葩的书里都没有去调侃这位隋朝开国大将,在真实的历史上,韩擒虎更是隋朝柱石般的存在,后来下场也比较好,病死了。
2、新文礼:惹众怒,群殴致死。
新文礼个人本领还是不错的,而且还有懂得战场用计,不单靠蛮力拼杀,所以武艺不顶尖却能干掉排名第三的裴元庆,新文礼着实了得。本领虽好,不过招惹了瓦岗之后,新文礼也被瓦岗诸将围殴致死。好虎架不住狼多啊!
3、尚师徒:战败自杀而死。
武将能够战死沙场,这也是很高的礼遇了,尚师徒很拼,忠肝义胆,文武双全,被称作隋朝第一儒将。可是天塌了,他和靠山王杨林一样,撑不住,牵连老师邱瑞死于厮杀,自己的盔、甲、枪、马四件宝贝都被秦琼搜刮走了,很多人说他是送宝将军,在生命的最后,他选择了有尊严的死法,终于自己心中的信念,瓦岗虽好却不是我的归处,拔剑一抹,名将就此陨落。
4、魏文通:被枪挑,被射死,被打死!

一个人只能死一次,为什么这里有这么多死法,那是因为这个人在不同版本的演义里,死的都不一样。这个人就是花刀将魏文通,此人是靠山王杨林手下大太保,武功高强,精通兵法,所以瓦岗在对付他的时候也是很费了一些功夫,也因此在不同版本的演义里,为他设计了各种死法。《说唐》里,他被神箭王伯当射死,武功好也挡不住远程武器。在电视剧《隋唐英雄》魏文通被罗成一枪挑死,在评书里,魏文通又是被罗士信活活打死,一个人有这么多死法,他也真是不负花刀将之名,死出了新花样。
5、杨林:靠山已倒,天下不保。
在隋唐里,杨林绝对是一个悲剧人物,一心想保大隋江山稳固,他也肩负靠山王之名,可是山可以靠,却奈何要变天,隋炀帝玩的太猛,杨林是真扛不住了。在演义里杨林被罗成枪挑致死,纯粹的实力碾压,不过相比较这个结局我更喜欢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中,杨林被秦琼打死的结局,江山既然守不住,那就了解一段个人恩怨吧。
6、罗成:冷面寒枪终逝去。
在演义中有一个很有个性的人物,冷面寒枪俏罗成。家世好,却又遭逢灭门之祸,武功高,却又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被牵连到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皇位争夺之中,被李建成设计借刀杀人,罗成被苏定方所包围,惨遭乱箭射死。
7、伍云召:一匹马的逆袭。
伍云召和罗成一样也是世家子弟,可是也是蒙难破家,武功高绝,却始终报不了国仇家很,在武状元比武的时候,凭伍云召的身手,如果不遇上李元霸和宇文成都,武状元是轮不到罗成的,可是命运就是这样,眼看唾手可得,却又失之交臂。伍云召的对手左雄武功不怎么样,却有一匹好马,唤作没尾驹。结果伍云召被这匹马藏起来的尾巴给打死了,这让人去哪说理去。
8、李元霸:用镗杀俩人
这个死法比较惨烈,而且演义中就有一个人特别愿意这么玩,他就是李元霸。在李元霸下山的时候,他师父跟他说过,遇到使用镗的高手,切不可伤了性命,不过李元霸一疯起来,谁也拦不住啊,手撕活人的游戏玩了两次,第一次干掉了排名第五的伍天锡,第二次干掉了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而这二位还都是使用镗的。
9、熊阔海:万斤重担挑不起,惨死门下。
要说手撕人肉在这死法就已经够惨了,不过还有一种死法能与之比肩,那就是被碾压成肉饼。熊阔海隋唐第四位好汉,排名很靠前了,不过他的人生却是很悲剧,武功高却没什么表现机会,好不容易机会来了,要选武状元,结果还中了杨林的计,差点被人家关门打狗,好在熊阔海同志很有觉悟,万斤大门一肩挑,硬是顶着让其他好汉跑了出去,然后自己化作了肉饼,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没人帮着他顶一回呢,那么多人伸伸手,熊阔海也许就不用死。
10、裴元庆:尚未绽放就已凋零。
裴元庆很厉害,虽然排在第三,不过很多人都认为他收拾宇文成都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年龄小嘛。后来裴元庆上了瓦岗,成为瓦岗第一猛将,不过猛则猛矣,却还是因为年龄小不够稳重,打仗冲太猛,结果中了新文礼的计,被火烧死。在电视剧《隋唐英雄传》里,裴元庆是被李元霸三锤砸死的,可是还是因为年轻任性,结果遇到了比他更任性的李元霸,都是眼泪啊!
11、李元霸、秦琼:自己作死。
十三条好汉,基本走的差不多了,还剩李元霸和秦琼了。李元霸武功已经是无敌存在,宇文成都能接他几招,裴元庆能挡他三锤,罗士信能和他拼拼力气,除此以外对其他人就是秒杀。这真是要多任性就有多任性,武功高也架不住自己作死啊,他师父不让他杀用镗的,他偏要杀。他的死法也有几种,一种举锤骂天,被雷劈死,一种扔锤打天,反而给自己砸死。
相比李元霸自己作,排在十三好汉最后一名的秦琼也是挺拼的,历经隋末唐初,看着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按理说老秦琼应该稳重一些了,他偏不。非要搞什么殿前举重,举个金狮子要玩三回九转,结果活活累吐血,哪还有什么名将的样子,看看韩擒虎,有力用力,无力用智,人老了就该服老。秦琼是内伤加郁闷,一病不起,去了。
12、宇文成都、伍天锡:被镗打死。
伍天锡,胯下青龙马,掌中一对短把凤翅镏金镗,英勇无比,结果不幸遇到了李元霸。在比武中被李元霸砸死。天宝大将宇文成都,胯下赛龙五斑驹,掌中凤翅镏金镗,勇贯三军。同样遇到了狠角色李元霸,被砸死。要不说人品不好到哪都不行。
  1、秦琼字叔宝
  《隋唐演义》中的主人公,仗义疏财的山东好汉,先为瓦岗寨大元帅,后投奔李唐,成为李世民手下的数一数二的大将。

  历史原型:
  初随隋将来护儿、张须陀镇压起义军,以勇悍闻名。张须陀被瓦岗寨击杀,秦琼转投隋将裴仁基,后随裴仁基降瓦岗寨。及瓦岗寨李密兵败,秦琼又为王世充将,但他不齿王世充为人,公然反叛投唐,从此成为李世民的部将。
  秦琼先后随同李世民征讨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屡立大功,逐渐成为秦王最为器重的部将,被封为翼国公(死后改封胡国公)。玄武门之变,秦琼参与诛杀建成、元吉,但此后多病,盖因征战时老伤所致。贞观十二年(638年)病死,陪葬昭陵,其画像绘于凌烟阁。

  评论:秦二哥实乃一勇夫尔。

  2、程咬金字知节
  《隋唐演艺》中又一位主人公,外号“混世魔王”,人如其名,干的混事数不胜数,曾为瓦岗寨大魔国国王,后投降李唐,凭小聪明和运气也立了不少大功。一生运气极好,活到一百多岁,历经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六朝,可以说是隋唐英雄中第一福将。

  历史原型:
  自幼就以勇武闻名乡里,尤其善于马上使枪,后投李密,统率李密最精锐的近卫军。李密兵败,程咬金成为王世充部将。但程不愿为王世充部下,遂说动秦琼等多员勇将一起叛逃,投入秦王李世民帐下。程咬金在李世民对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的战争立下不少战功,被封为宿国公(后改封卢国公)。后遭到太子一党陷害,遂劝秦王先下手为强。玄武门之变后,历任高官。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统率大军征讨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但因屠杀降军,丧失人心,最终无功而返,因此被免官。但不久又被唐廷起用,此时咬金年事已高,遂向朝廷告老还乡。麟德二年(665年)病死(活得确实比较长),陪葬昭陵。

  评论:除了活的长,其他没什么特别的。

  3、李元霸

  隋唐第一条好汉,手持两把大锤,纵横天下,但因违反师训,先后杀死了使用镏金镗的伍天锡、宇文成都,遭到天谴,被雷电劈死。

  历史原型:
  名李玄霸,李渊第三子,早死,无后,后追封为卫王。
  评论:反正死的早,就任由演义作者发挥了。

  4、罗艺

  原北齐将领,秦琼的姑父,后被杨林招降,被封为“北平王”,以“罗家枪”闻名天下,最后被窦建德部将苏定方射死。

  历史原型:
  又名李艺,出身将门,善射,勇于攻战,为隋虎贲郎将,守北平,屡破四方贼寇。适逢天下大乱,罗艺趁乱起事,占据北平,自称幽州总管。宇文化及、窦建德、高开道等反王先后谴使劝降,罗艺都不准,独降于李唐(有眼光)。被唐皇封为燕王,赐姓李。在征讨刘黑闼的战斗中,罗艺立功不小,但他自恃功高,狂傲无礼,曾一度被免职。后因突厥屡屡南犯,罗艺又被重新启用,镇守泾州。太宗继位,罗艺因是太子建成一党,恐遭迫害,遂发动叛乱,占据幽州,但不久为部将所杀。

  评论:罗艺原来是太子建成一党,谁能想到?

  5、罗成

  隋唐第七条好汉,罗艺之子,秦琼的表弟。英俊貌美,武艺高强,自视甚高。曾夺得天下第一武状元,后投唐,为唐军第一勇将,立下赫赫战功,曾一人独擒八大反王。此后遭到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陷害,中苏定方之计,被乱箭射死。

  历史原型:
  罗艺有子,但史书并未记载其事迹。

  评论:又是一个使作者得以充分幻想的角色。

  6、柴绍

  李渊的女婿,演义中是一个白面书生的形象。

  历史原型:
  柴绍祖、父俱为高官,其幼年即以矫健勇猛闻于关中,李渊因此以女妻之。李渊起兵,柴绍为马军总管。下临汾,平绛郡,败隋将宋老生、桑显和,屡立战功,一直到唐军攻下长安。之后柴绍又随秦王平定薛举、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诸反王,被封为霍国公。吐谷浑、党项来犯,柴绍统军大败之。贞观二年,又破梁师都于夏州。贞观十二年(638年)病死。

  评论:唐军中的猛将摇身一变成为手无缚鸡之力的奶油小生,演义中对柴绍的艺术加工也太夸张了。

  7、尉迟敬德

  隋唐演义后期的主人公,原刘武周部将,后降唐,成为李世民手下与秦琼齐名的勇将,多次救秦王于危难之中,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 最后为救薛仁贵撞死在朝门。

  历史原型:
  原为刘武周手下骁将,善避枪夺枪,武周败亡后,降唐,参与了征王世充之役,曾枪挑敌勇将单雄信。后又随军征讨刘黑闼、徐元朗,救秦王于重围之中,立下大功。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扮演了重要角色。先是力劝秦王先下手为强,后于玄武门射杀齐王元吉,立下头功,事后李世民将齐王府邸赏于敬德.太宗继位后,封敬德为吴国公(后改封鄂国公),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同掌朝政。但敬德自以为功高,经常侮辱群臣,最终被外放。后太宗征高丽,敬德随军出征。敬德晚年迷信方术,曾闭门不出达16年之久。高宗显庆三年(658年),敬德年74而亡,陪葬昭陵。
  敬德有一子名尉迟宝琳,这与演义中相符。

  评价:尉迟老黑的道德水准实在不怎么样。

  8、江夏王李道宗

  《薛家将》中的反面人物,多次陷害薛仁贵,最终恶有恶报。

  历史原型:
  李道宗论辈份是李渊的叔父,但年纪却与李世民相仿。17岁即经战阵,向李世民献计大破刘武周军,之后在与窦建德、王世充的战争中也屡立奇功。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李道宗任灵州总管,屡败梁师都叛军与突厥军,扩地千里。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与李靖共破东突厥,擒颉利可汗。之后又与李靖大败吐谷浑,立有大功。但在贞观十二年(638年),李道宗因贪污罪被罢官。一年后,道宗重被朝廷启用。征高丽之役,与李绩同为唐军先锋,立下很多战功,曾向太宗献计奇袭高丽后方,可惜未被采纳。贞观21年(647年),李道宗告老退休。高宗永徽四年,素与李道宗不合的长孙无忌、褚遂良利用房遗爱叛乱之事陷害李道宗,致使他被流放象州,死于路上。后长孙无忌、褚遂良倒台,道宗被平反。李道宗晚年颇好学,敬慕贤士,不以地势欺人,在宗室之中与李孝恭齐名,最为当世所重。

  评论:李道宗真乃一代名将也,可在演义中却被描写的龌龊不堪,实在让人为他感到惋
  惜。
  9、徐茂公

  瓦岗寨的军师,诸葛亮一类的半仙级人物。

  历史原型:
  原名徐世绩,子茂公,后赐姓李,高宗朝为避太宗讳改“世绩”为“绩”,遂以李绩之名闻名于世。
  李绩在隋末的乱世中曾称霸一方,后投瓦岗寨李密。向李密献计攻克黎阳粮仓,开仓放粮,使瓦岗寨十日内增兵二十万。及李密被王世充所败,李绩拒有瓦岗旧地,不久降唐,被封为舒国公(后改封英国公)。李密叛唐被杀,李绩为其发丧。窦建德攻黎阳,李绩一度被迫投降,但不久反正,投于秦王旗下。之后在唐对窦建德、王世充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唐军中地位仅次于秦王。后又平定徐圆朗叛乱,擒斩徐圆朗。武德七年(624年),李绩与李孝恭征讨南方反王辅公袥,大败其部将陈正通、冯惠亮,追斩辅公袥。次年又于并州败突厥军。太宗继位,李绩与李靖计划奇袭东突厥,李绩作为李靖的后援,截断了颉利可汗的退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贞观十五年(641年),又大败薛延陀部。李绩曾患急病,太宗亲自剪须为其做药引.太宗征高丽,李绩随军出征,立有战功。贞观二十年(646年),再破薛延陀。太宗临死时,恐李绩作乱,故意贬其出京加以试探,李绩毫不停留,立即离京,高宗继位后 ,又对其委以重任。李绩善于察言观色,适时投入武则天一边,得以维持其在朝中的地 位。
  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李绩统唐军征高丽,开始其人生中最后一战。最终唐军大 获全胜,终于平定高丽。次年病死(也是一个寿星),配享高宗庙庭,并在其坟前筑起 象征阴山、铁山的土丘,以纪念他征讨突厥、薛延陀的功绩。 李绩的孙子徐敬业后起兵反武则天,兵败被杀,徐家被剥夺赐姓,李绩坟被刨,其 在世时所作的努力全部白费。

  评论:李绩在政治上的所作所为真不负“智多星”之名。

  10、苏定方

  原窦建德部将,文武全才,曾设计杀死罗艺、罗成父子,从此与罗家结下不解之仇,后降唐,但最终为罗家后人所杀。

  历史原型:
  原为窦建德、刘黑闼部将,骁勇善战,及窦、刘败亡,定方归乡里。贞观初年,苏定方被唐廷重新启用,随同李靖奇袭东突厥颉利可汗。高宗初年,苏定方随程咬金征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屡献良策,但不为咬金采纳,唐军终无功而反。次年,朝廷以苏定方为统帅,再征贺鲁。唐军大破西突厥,生擒阿史那贺鲁,定方被封为邢国公。后西域三国反,定方又率军平定。高宗显庆五年(660年),苏定方以六十九岁高龄统军征百济,连败百济、日本军,擒百济王及其太子。定方前后免三国(东突厥、西突厥、百济),皆生擒其主,为唐长胜将军。乾封二年(667年)病死,寿七十六。

  评论:又是一个被演义歪曲的伟大人物。

  11、靠山王杨林

  隋炀帝的叔叔,隋唐第八条好汉,总管隋朝兵权,为人正直无私,虽然很赏识秦琼等英雄,但对隋朝忠心耿耿,一心想挽回天下大势,最后被罗成用回马枪刺死。

  历史原型:
  名杨爽,隋文帝杨坚异母弟,受封卫王。自幼被杨坚之妻独孤氏收养,因此倍受文帝宠爱。曾三次率隋军北伐,大败突厥沙钵略可汗,威震塞北。杨爽仪容俊美,举止有度,名声甚好。文帝开皇七年(587年),杨爽病,文帝派巫师为其驱鬼,不料鬼没赶走,巫师倒被
  吓死,当夜杨爽病死,年二十五。

  评论:如果杨爽不被庸医所害,他是否真能成为隋的柱石呢?

  12、杨义臣

  杨林的弟弟,曾摆下一个八面金锁阵,后被李元霸、裴元庆、秦用、梁士泰四猛八 大锤所破,他自己自杀身亡。

  历史原型:
  本姓尉迟,因父亲与突厥力战阵亡,赐姓杨,养于宫中。年长后,善骑射,有将才,曾数次大破突厥军。炀帝继位,汉王杨谅叛乱,杨义臣以少胜多,败叛将乔钟葵。后炀帝三次征高丽,义臣均随军出征,多立战功,曾一日七捷。适逢天下大乱,杨义臣四处征战,先后平定向海公、高士达等反王。但其赫赫威名为炀帝所忌惮,被招回朝中,不久病死。

  评论:他倒和杨林有几分相似。

  13、裴元庆

  隋唐第三条好汉,其姐嫁于程咬金。手使两把大锤,勇猛异常,四明山一战,十八路反王无数兵将,只有他能接李元霸三锤。后中隋将新文礼之计,于山谷中被烧死。

  历史原型:
  名裴行俨,隋将裴仁基之子,骁勇善战。裴仁基讨伐瓦岗寨,虽累有胜利,但屡遭监军陷害。于是裴仁基父子杀隋监军,率众归瓦岗寨。后李密与王世充决战,裴仁基献计分兵偷袭洛阳,但不被李密所纳。后李密战败,裴氏父子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以侄女嫁于裴行俨,待其父子甚厚。裴行俨每有征战,所向披靡,号“万人敌”,王世充惮其威名,颇加防范。裴仁基知其意,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密谋行刺王世充。事泄,裴氏父子俱被王世充所杀。

  评价:确为一员猛将,可惜未逢明主。

  14、单雄信

  山东二贤庄庄主,先为瓦岗寨大将,后归顺王世充,为其驸马。因兄长被李渊误杀,誓死不降唐,最终被唐军处死。

  历史原型:
  瓦岗寨前寨主翟让的好友,善马上用枪,瓦岗寨军中号为“飞将”。后翟让被李密所杀,单雄信以大局为重,归顺了李密。后李密兵败,单雄信降王世充,为其大将。秦王兵进东都,双方大战,秦王曾一度被洛阳军所围,单雄信举枪刺秦王,幸得唐将尉迟恭所救。及王世充覆灭,虽然李绩等瓦岗寨旧将为其求情,但单雄信仍被处斩。

  评价:看来历史上不是单雄信记仇,而是李世民记仇。

  15、王伯当

  外号“勇三郎”,瓦岗寨的神箭手,曾一箭射死隋唐第九条好汉魏文通。对李密忠心耿耿,一直陪伴其左右,最后和李密一起被唐军射死于断密涧。

  历史原型:
  李密的学生,随李密一起投奔瓦岗寨,为李密心腹。李密与王世充在偃师决战,命王伯当守后方基地金墉城。不久李密兵败,王伯当亦弃金墉城,与李密相会。李密决定降唐,害怕王伯当离他而去,王伯当表示愿意誓死相随。李密降唐后,因不被李渊重用,决定造反。王伯当苦劝不成,于是决定与李密共存亡。李密袭取桃林县后,欲投部将张善相,途中被唐将盛彦师伏击,李密、王伯当俱死。

  评价:王伯当真乃忠义之士也。

  16、薛仁贵

  “薛家将”的第一任主人公,是太宗朝后期的主要军事统帅,留下“白衣破高丽”、“三箭定天山”等传奇故事。最后在征西凉之时,中敌将杨凡之计被围,被其子薛丁山误射而死。

  历史原型:
  出身穷苦农民,太宗征高丽时从军。在辽东战场上屡立奇功,曾身着白盔白甲横扫敌阵,引起太宗注意,将其调入禁卫军。高宗继位后,宫中曾发洪水,幸得薛仁贵所救。后又多次出征高丽,多有斩获。薛仁贵武艺高强,曾一箭射穿五层甲。铁勒叛乱,仁贵率军平叛,对方派骁骑数十前来挑战,仁贵连发三箭,射死三人,吓得其余人全部投降,薛仁贵将其全部活埋。不久即平定叛乱,此即为“三箭定天山”。高宗乾封元年(666年),与李绩等同征高丽,连败高丽军于新城、扶余,经两年奋战,终于平定高丽。薛仁贵在胜利后被派镇守平壤,指挥高丽境内的常驻唐军。咸亨元年(670年),薛仁贵率唐军十万征讨吐蕃,但由于副将郭待封私自行事,仁贵部被吐蕃军四十万所围,唐军大败,战后薛仁贵被撤职。不久高丽叛乱,薛仁贵再次被启用,但不久后又因罪被流放。直到开耀元年(681年),六十八岁的薛仁贵才因大赦回朝,率军抗击突厥。突厥听说领军的是薛仁贵,吓得四散而逃,唐军大获全胜。永淳二年(683年)病死,年七十。

  评论:薛仁贵的一生为什么是“传奇人物”做了很好的注释。

  17、薛丁山

  薛仁贵之子,娶樊梨花为妻,曾率军平定西凉,后被武则天杀害。
  历史原型:
  名薛讷,薛仁贵之子。在担任蓝田县令之时,就敢拒绝当朝酷吏来俊臣的不义之举。后突厥犯边,武则天因薛讷为将门之后,将他调往幽州前线。薛讷久驻边关,立有战功。玄宗曾于新丰操练唐军,独薛讷和解琬部进退有序。突厥、契丹、奚联合寇边,薛讷力主出击,得到玄宗许可,但因其余诸将逡巡不前,唐军大败,薛讷被撤职。不久吐蕃军十万犯境,薛讷被重新启用,担任陇右节度使。他连败吐蕃于武阶驿、长城堡,斩获无数。之后薛讷一直镇守青凉,年七十二而亡。
  评论:历史上的薛丁山确实在西面达到了他事业的高峰。

  18、宇文成都

  隋唐第二条好汉,虽为奸臣宇文化及之子,但行事光明磊落,从不耍奸诈计量,算得上一条好汉。但其家世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最后在与宿敌李元霸的决战中被杀。

  历史原型:
  宇文化及有二子,名承基、承趾,但与其父一样无用。窦建德击败宇文化及军后,宇文父子一起被杀。

  评论:李元霸、罗成、宇文成都,为什么隋唐演义中最厉害的几个都是虚构的?

  19、罗士信

  隋唐演义中“三猛”之首,力大无穷,是唯一能与李元霸匹敌的人。秦琼的干弟弟,为人头脑简单,浑浑噩噩,但极重情意。

  历史原型:
  隋末,贼寇王薄等犯山东,隋将张须陀率军击之,罗士信时年十四岁,投军,为须陀所轻。罗士信遂披重甲上马操练,这才得以从军。在随后的战斗中,罗士信一马当先,所向披靡,贼军大败。之后罗士信每杀一敌,必割其鼻,以环穿之,代替首级。张须陀 被罗士信的武勇折服,将自己的马奖给了他。之后张须陀、罗士信互相合作,连战连捷。
  后张须陀中李密之计,兵败战死,罗士信归顺瓦岗寨。在与王世充的战斗中重伤被俘,被王世充收为部下。王世充初待士信极厚,但后来稍有减少,罗士信不满,于是率部转投李唐,被任命为绛州总管,封郯国公,率军对抗王世充。罗士信不仅作战勇猛,而且赏罚分明,治军极严,在谋略方面也并不是一窍不通,曾设计智取洛阳的外围据点千金堡。洛阳平定后,罗士信为当初提拔自己的老上级裴仁基发丧,葬于邙山以北,并说:“我死后,愿葬于裴将军之旁。”后随秦王攻刘黑闼,得一城,先是唐将王君廓守,刘黑闼军猛攻,王君廓不敌,罗 士信自请入城代替王君廓。入城后,敌军攻打更急,四面围困,断绝了唐援军。最终城破,罗士信被俘,刘黑闼欲说降罗士信,士信不从,遂被杀,年二十八。秦王闻罗士信死,很是伤感,重金购得其尸,葬于裴仁基墓之侧。

  评论:历史上的罗士信决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蛮汉,只可惜死的太早,否则很有可能成为一代名将。

  20、史大奈

  原为北平王罗艺的部将,曾在北平摆擂,引起秦琼打擂。后投奔瓦岗寨,武艺平平,有几分蛮力,在《隋唐演义》中是不太重要的小人物。

  历史原型:
  本突厥人,随处罗可汗入朝,为隋将。李渊起兵太原后,史大奈率部归顺。在与隋将桑显和的战斗中,史大奈率骑兵袭击敌军背部,对战斗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之后在唐军攻取长安的过程中也立功不少,被赐姓史。之后随同秦王征讨薛举、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太宗继位后,他成为禁卫军将领,受封窦国公。后病死。

  评论:史大奈原来是“国际友人”。

  21、王君廓

  瓦岗寨的先锋官,长着一把大胡子,手使大关刀,外号“赛关公”。

  历史原型:
  出身贫寒,善盗,为祸乡里。隋末天下大乱,王君廓趁机聚众占山为王。他先是设计打败了隋河东丞丁荣,之后隋将宋老生来攻,王君廓不敌,于是利用诈降逃脱。
  李渊起兵后,招降王君廓,君廓不应,反投李密。但李密待其不厚,于是王君廓又转投李唐。他随同李世民攻洛阳,曾以十三人破敌军万人,并截断洛阳军粮道(估计王君廓是在王世充后方搞游击战),立功不小,被封为彭国公。据说他在与窦建德军的战斗中发愤大呼,鼻耳皆流血,其勇猛可见一斑。后王君廓镇守幽州,防御突厥。庐江王李瑗谋反,派部下王先接管其军。王君廓不慌不忙设计杀死王先,生擒李瑗,平定了叛乱。王君廓不守法度,屡被长史玄道以法绳督,于是心生疑虑。不久他被招回朝中,王君廓恐惧不安,于路上杀死驿站官员,逃亡突厥,但中途被乡民所杀。李世民念其旧功
  ,不予追究,引起朝官不满,最终贬王君廓为庶人。

  评论:王君廓应该算我介绍的所有好汉中最奸诈的一个了,但出身大盗的他恐怕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最后会死于乡民之手。

  22、薛刚

  《薛刚反唐》的主人公,薛丁山的第三子。率领各路人马反抗武则天,最终恢复李 唐王朝。

  历史原型:
  名薛嵩,薛仁贵之孙。为人豪迈,以臂力骑射闻名。后投安禄山叛军,累战有功,被封为邺郡节度使。后史朝义兵败,薛嵩以相、卫、洺、邢四州降唐,被封为昭义节度 使。在大乱之后的重建工作上,薛嵩作出了很大贡献,使昭义镇很快恢复了生气。薛嵩 好蹴鞠,后被隐士劝,遂止,并图其形于座右,以时时提醒自己(这是不是座右铭的来历呀)。唐代宗永泰八年(773年)病死。

  评论:历史上的“薛刚”才算真正反过“唐”。

  唐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刻功臣二十四人画像于凌烟阁,以纪念其功绩。

  这二十四人为: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
  萧禹,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
  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秦叔宝。
不仅仅是13条吧?都给你找出!

赵公长孙无忌第一。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高宗。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

赵郡王李孝恭第二。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得李靖之助,灭萧铣、辅公佑,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几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李世民登基后,退出权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

莱公杜如晦第三。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渊攻克长安时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但于贞观四年病故,年仅四十六岁。其死深为李世民痛惜,死后极尽哀荣。

郑公魏征第四。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招降李世绩。窦建德进攻河北时被俘,窦灭亡后重回唐朝,隶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终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以魏征第一。贞观十六年病故。

梁公房玄龄第五。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谋略。李渊起兵后派李世民进攻渭北,受温彦博推荐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被比为汉之萧何。贞观年间负责行政,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丽时被委以留守重任。贞观二十三年病故。

申公高士廉第六。李世民长孙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至主动将长孙后许配给李世民。因得罪杨广,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南巡时才得以回归。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鄂公尉迟敬德第七。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世民坚持起用他。唐郑决战时有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亲手杀死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拥立之功第一。突厥倾国进犯时以骑兵迎击取胜,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础。天下安定后无用武之地,晚年闭门不出,最终得享天年。

卫公李靖第八。是“使功不如使过”的典型,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幸而为李世民所救。后来戴罪立功,协助李孝恭经营巴蜀、灭萧铣、辅公佑,被李渊评价为“萧、辅之膏肓”。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负责抵御突厥,成功地消灭突厥政权,战功无人可及。后来又挂帅出征,消灭吐谷浑势力。因军事能力过高遭人疑忌,屡次被诬告谋反,为免嫌疑,主动退休闭门不出,直到老死。

宋公萧禹第九。隋炀帝萧后之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因反对出征高丽,被贬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举进攻,奋力抵御。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善行政,终生为李渊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从不“改过自新”。后来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褒公段志玄第十。李渊在太原时的旧部,首义功臣。参加李唐历次重要战役,以勇武著名。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拒绝建成、元吉的拉拢,忠于李世民,并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其人治军严谨,李世民评价为“周亚夫无以加焉”。贞观十六年病故。

夔公刘弘基第十一。游侠,隋炀帝征高丽时,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太原起兵时,与长孙顺德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途中于霍邑之战阵斩隋主将宋老生,攻克长安后被评为战功第一。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力尽被擒,李世民灭薛氏后获救。又在刘武周进攻太原时战败被俘,侥幸自己逃回,随后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歼灭宋金刚。因唐朝与突厥关系恶化,常年驻守北边抵御突厥。贞观年间曾随李世民征高丽。唐高宗时病故。

蒋公屈突通第十二。原为隋朝大将,历仕杨坚、杨广,战功赫赫。杨广南巡江都,委以镇守都城长安的重任。李渊起兵后进攻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自杀未遂,最终投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后参与唐朝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尤其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第一。后被委派镇守洛阳,于贞观元年病故

发表时间: 2003-3-30 12:16:00 | FLOOR 14 |
作者:lenine

郧公殷开山第十三。李渊旧部,太原起兵时投奔李渊,参与进攻长安。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与刘文静一同被追究责任,贬为庶民。后随李世民灭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在进攻刘黑达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

谯公柴绍第十四。李渊之婿,娶平阳公主。李渊起兵时身在长安,侥幸逃脱追捕前往太原。参与攻克长安、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重要战役。贞观年间作为主将消灭最后一位反王梁师都。贞观十二年病故。

邳公长孙顺德第十五。李世民长孙后之叔,外戚。隋炀帝出兵高丽时,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与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时,与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此后功劳不显。玄武门之变充当打手角色。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贬官而已,病故。

郧公张亮第十六。原为李密部下,隶属李世绩,随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龄、李世绩推荐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派其到洛阳招募私党,被元吉告发而下狱,张拒不招供掩护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贞观年间,因善于行政而颇得信任,又揭发侯君集谋反、随征高丽而立功。但其后因好巫术而逐渐名声败坏,贞观二十年被告谋反,受诛。

陈公侯君集第十七。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贞观年间,担任李靖副将击败吐谷浑,又任主将击灭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为此怀恨在心。李世民诸子争当太子的斗争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李世民拥立承乾,事泻被杀。

郯公张公谨第十八。原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荐进入李世民幕府。因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谋划而得到赏识,又在事变时充当主要打手,功劳很大。李世民登基后,以其为李靖副将抵御突厥,协助李靖灭亡突厥。次年病故,仅三十九岁。

卢公程知节第十九。本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屠杀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

永兴公虞世南第二十。隋朝奸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病故。

渝公刘政会第二十一。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此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曾担任刑部尚书,贞观九年病故。

莒公唐俭第二十二。唐家与李家均为北齐大臣,有世交之谊,唐俭亦与李渊为友。参与李渊太原起兵的策划,为首义功臣。最大功劳是揭发独孤怀恩谋反,被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负责与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谋害”,竟奇迹般逃生。后来任民部尚书,因怠于政事贬官。唐高宗年间病故。

英公李世绩第二十三。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达,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佑。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灭高丽后次年病势。

胡公秦叔宝第二十四。本为张须陀部下勇将,张死后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为瓦岗军大将。在李密与宇文化及童山之战中立下大功。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程知节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每战必冲锋在先。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后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贞观十二年病故。
闲话隋唐十八条好汉的下场

1、李元霸
   他是因为不听师傅的警告,叫他不得杀死使镗者,结果连杀宇文成都和伍天锡两人,动了天怒,被雷劈死;又一说,因为他想和雷公比谁厉害,所以在雷雨天将大锤扔上天去想砸雷公,结果锤掉下来反被砸死。
  
   2、宇文成都
   善使凤翅锍金镗,后来被李元霸抓住双脚撕成两半。又及:宇文成都虽然名列第二条好汉,但每次碰到第三条好汉裴元庆却都被打败,主要是前面已经与劲敌战得力竭之故,也真够霉的。
  
   3、裴元庆
   十八好汉中第一美男,被四宝将尚师徒诱入葫芦谷火雷阵,被炸得粉身碎骨,连老婆都没娶上,相当亏。
  
   4、雄阔海
   金顶太行山总寨主,为救天下英雄,力抗千斤闸,最后因臂上中箭,被压成肉泥。
  
   5、伍云召
   死于隋将的无尾驹下,这无尾驹挺有趣的,并不是真的没尾巴,只是平时都夹在屁股里,上面系着一个铅锤,只要主人发出暗号,就会突然撒出来砸人,把伍云召的头都砸烂了。
  
   6、伍天锡
   善使一对短把镗,被李元霸的大锤活活震死。
  
   7、罗成
   因为欺骗义父丁彦平获取破双枪和一字长蛇阵的秘法,犯了天怒,以致中苏定芳之计,马陷淤泥河,万箭穿心。又一说,他与秦琼互教武功时,瞒了一招回马枪,因为之前曾发过誓,如有隐瞒就被万箭射死,结果应了谶言。
  
   8、杨林
   中罗成回马枪而死。
  
   9、魏文通
   被第一猛今世孟贲罗士信拧掉了脑袋
  
   10、尚师徒
   四宝大将,拥有马、枪、甲(还有一样是什么记不起来了)四样重宝,其中那匹“呼雷豹”是所有评书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神驹,嘶声如虎啸,其它的战马一听就肝胆俱裂、骨软筋酸,将马上战将颠覆在地,尚师徒只需要上前捅一下就行了。所以尚老板的武功是隋唐演义最大的疑案之一。要问他武艺有多深,只有月亮才能说得清。下场忘了。
  
   11、辛文礼
   有的版本将他排在四猛里面,被王伯当暗箭射中左眼,死在手术台上
  
   12、秦用
   秦琼义子,隋唐八大锤之一,纯粹是为了破铜旗阵而设的人物,下场忘了
  
   13、上半杰:秦琼/下半杰:尉迟恭
   秦琼是因为与罗成互传武艺时,偷藏了一招杀手锏,违背誓言而吐血暴亡。
   尉迟恭忘了
  
   14、王伯当
   忠心扶保魏王李密(他俩是磕头把兄弟),不愿投降李唐,两人一起被乱箭射死
  
   15、谢映登
   隋唐第一神射手,但这一绝技想不起来派过什么大用场(反倒是王伯当射死过辛文礼),是个被浪费的人物,下场忘了
  
   16、王君可
   人称关公转世,造型极其逼真,就是武功差点,下场忘了
  
   17、梁世泰
   挂锤庄庄主,和秦用一样,纯粹是为了破铜旗阵而设的人物,下场忘了,可能连单田芳都忘了
  
   18、单雄信
   天下绿林总瓢把子,因为李渊误射死其兄,所以终生不肯降李唐,投王世充后,马踏唐营,作拉登式自杀袭击,被擒犹怒骂三天三夜不止,瓦岗众将为其求情而不得,枭首示众。十八条好汉中,其实只有他和雄阔海才能真正称得上英雄二字,巧的是两人都是绿林人物,这样的巧合真是意味深长。
  
  
   其它:
   其实隋唐中还有不少牛人,要论本事不在上述十八人之下,像风杰三侠、李淳风、袁天纲这种已经被神话成半人半仙的爷就不谈了,单小白猿侯君集就大有可观之处,瓦网寨少了他还真玩不转,破一字长蛇阵、破铜旗阵他都是关键人物。又像罗成的同父异母兄长姜松姜永年,武功远在罗成之上,罗家枪姜家传嘛,占了四绝中的头一绝,想当年四明山一杰一猛会一绝,是何等的威风,在隋唐中可算上上人物。至于为什么单选出上面的那十八人当好汉,这就要问编书人了。但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国的民间传统文学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弱智,单只以武功论高低,人家也是很讲究各种值数的平衡的,战斗力强但生命值低力气大但小宇宙弱也是没用滴。
第一杰:西府赵王李元霸
第二杰:天宝大将宇文成都,胯下赛龙五斑驹,掌中凤翅镏金镗,勇贯三军
第三杰:银锤太保裴元庆裴三公子,胯下一字没角癞麒麟,掌中一对八棱梅花亮银锤
第四杰:紫面天王雄阔海,一根熟铜棍,压盖武林
第五杰:双镗无敌伍天锡,胯下青龙马,掌中一对短把凤翅镏金镗,英勇无比
第六杰:南阳太守伍云召,跨下踏乌白雪马,掌中凤翅镏金镗
第七杰:少保罗成,胯下一匹西方小白龙,掌中五钩神飞亮银枪
第八杰:花刀大将魏文通,跨下花斑马,一把花刀是隋营数一数二的大将
第九杰:靠山王杨林,胯下金睛兽,掌中一对囚龙双棒
第十杰:银面韦托秦用,秦琼的干儿子,胯下赤炭火龙驹,掌中八棱紫金降魔杵
第十一杰:呼罗国王,胯下青鬃马,掌中单锤,乃突厥第一战将
第十二杰:四宝大将尚师徒,胯下宝马呼雷豹,掌中乌龙提泸枪,山马关大帅
第十三杰:神拳太保秦琼秦叔宝
第十四杰:皂袍大将尉迟恭
第十五杰:赤发灵官单雄信,单二员外,江湖总瓢把子,胯下枣红马,掌中一把金钉枣阳槊
第十六杰:银枪将苏定芳,胯下银龙马,掌中亮银枪
第十七杰:勇三郎王伯当,胯下黄斑马,掌中花枪
第十八杰:大刀王君可,胯下一匹赤兔马
四猛: 1.罗士信 2.来护儿 3.新文礼 4.王伯超
四绝: 1.罗成 2.尚师徒 3.侯君集 4.程咬金

李元霸

演义:
隋唐第一条好汉,手持两把大锤,纵横天下,但因违反师训,先后杀死了使用镏金
镗的伍天锡、宇文成都,遭到天谴,被雷电劈死。

历史原型:
名李玄霸,李渊第三子,早死,无后,后追封为卫王。

评论:反正死的早,就任由演义作者发挥了。

裴元庆

演义:
隋唐第三条好汉,其姐嫁于程咬金。手使两把大锤,勇猛异常,四明山一战,十八
路反王无数兵将,只有他能接李元霸三锤。后中隋将新文礼之计,于山谷中被烧死。

历史原型:
名裴行俨,隋将裴仁基之子,骁勇善战。裴仁基讨伐瓦岗寨,虽累有胜利,但屡遭
监军陷害。于是裴仁基父子杀隋监军,率众归瓦岗寨。后李密与王世充决战,裴仁基献
计分兵偷袭洛阳,但不被李密所纳。后李密战败,裴氏父子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以侄
女嫁于裴行俨,待其父子甚厚。
宇文成都

演义:
隋唐第二条好汉,虽为奸臣宇文化及之子,但行事光明磊落,从不耍奸诈计量,算
得上一条好汉。但其家世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最后在与宿敌李元霸的决战中被杀。

历史原型:
宇文化及有二子,名承基、承趾,但与其父一样无用。窦建德击败宇文化及军后,
宇文父子一起被杀。

评论:李元霸、罗成、宇文成都,为什么隋唐演义中最厉害的几个都是虚构的?

罗成

演义:
隋唐第七条好汉,罗艺之子,秦琼的表弟。英俊貌美,武艺高强,自视甚高。曾夺
得天下第一武状元,后投唐,为唐军第一勇将,立下赫赫战功,曾一人独擒八大反王。
此后遭到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陷害,中苏定方之计,被乱箭射死。

历史原型:
罗艺有子,但史书并未记载其事迹。

评论:又是一个使作者得以充分幻想的角色。

秦琼字叔宝
演义:
《隋唐演义》中的主人公,仗义疏财的山东好汉,先为瓦岗寨大元帅,后投奔李唐
,成为李世民手下的数一数二的大将。

历史原型:
初随隋将来护儿、张须陀镇压起义军,以勇悍闻名。张须陀被瓦岗寨击杀,秦琼转
投隋将裴仁基,后随裴仁基降瓦岗寨。及瓦岗寨李密兵败,秦琼又为王世充将,但他不
齿王世充为人,公然反叛投唐,从此成为李世民的部将。
秦琼先后随同李世民征讨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屡立大功,逐渐成为秦王最为
器重的部将,被封为翼国公(死后改封胡国公)。玄武门之变,秦琼参与诛杀建成、元
吉,但此后多病,盖因征战时老伤所致。贞观十二年(638年)病死,陪葬昭陵,其画像
绘于凌烟阁。

苏定方

演义:
原窦建德部将,文武全才,曾设计杀死罗艺、罗成父子,从此与罗家结下不解之仇
,后降唐,但最终为罗家后人所杀。

历史原型:
原为窦建德、刘黑闼部将,骁勇善战,及窦、刘败亡,定方归乡里。贞观初年,苏
定方被唐廷重新启用,随同李靖奇袭东突厥颉利可汗。高宗初年,苏定方随程咬金征西
突厥阿史那贺鲁,屡献良策,但不为咬金采纳,唐军终无功而反。次年,朝廷以苏定方
为统帅,再征贺鲁。唐军大破西突厥,生擒阿史那贺鲁,定方被封为邢国公。后西域三
国反,定方又率军平定。
高宗显庆五年(660年),苏定方以六十九岁高龄统军征百济,连败百济、日本军,
擒百济王及其太子。定方前后免三国(东突厥、西突厥、百济),皆生擒其主,为唐长
胜将军。乾封二年(667年)病死,寿七十六。

评论:又是一个被演义歪曲的伟大人物。

、王伯当

演义:
外号“勇三郎”,瓦岗寨的神箭手,曾一箭射死隋唐第九条好汉魏文通。对李密忠
心耿耿,一直陪伴其左右,最后和李密一起被唐军射死于断密涧。

历史原型:
李密的学生,随李密一起投奔瓦岗寨,为李密心腹。李密与王世充在偃师决战,命
王伯当守后方基地金墉城。不久李密兵败,王伯当亦弃金墉城,与李密相会。李密决定
降唐,害怕王伯当离他而去,王伯当表示愿意誓死相随。
李密降唐后,因不被李渊重用,决定造反。王伯当苦劝不成,于是决定与李密共存
亡。李密袭取桃林县后,欲投部将张善相,途中被唐将盛彦师伏击,李密、王伯当俱死

靠山王杨林

演义:
隋炀帝的叔叔,隋唐第八条好汉,总管隋朝兵权,为人正直无私,虽然很赏识秦琼
等英雄,但对隋朝忠心耿耿,一心想挽回天下大势,最后被罗成用回马枪刺死。

历史原型:
名杨爽,隋文帝杨坚异母弟,受封卫王。自幼被杨坚之妻独孤氏收养,因此倍受文
帝宠爱。曾三次率隋军北伐,大败突厥沙钵略可汗,威震塞北。杨爽仪容俊美,举止有
度,名声甚好。
文帝开皇七年(587年),杨爽病,文帝派巫师为其驱鬼,不料鬼没赶走,巫师倒被
吓死,当夜杨爽病死,年二十五。

百家姓里有没有人姓高?

如图,《百家姓》里有《高》姓,加了《冇》字将可能有问题的字词隔开——

高姓最早出现在上古黄帝时期,中国最早系冇统记载姓氏来源的典冇籍《世本》载“黄帝臣高元作宫室。”《竹书纪年》说黄帝“居有熊”。有熊,今河冇南冇省郑冇州冇市新冇郑冇县。春冇秋时期,齐太公吕尚(姜子牙)的六世冇孙齐文公吕赤有个后冇代即以先人封邑为姓,姓高。

高氏是一个多冇民冇族、多冇源冇流的古冇老姓氏群冇体,源流众多,在《百家姓》中排第153位,在中冇国冇大冇陆的姓氏排冇行冇榜上名列百家姓第十九位,在台冇湾冇省则名列第三十位,人冇口约一千四百七十六万九千余,占冇中冇国冇人冇口总数的0.92%左右,多以渔冇阳、辽冇东、广冇陵、河冇南为郡冇望。高氏主冇流发冇源冇于今河冇南冇省境内,但在春冇秋以后,却以齐鲁之地分布居多。


姓氏渊源

源于姜姓

1、出自西周时期的齐文公吕赤之子公子高。姜姓,原是炎帝的后冇裔,高氏则是炎帝的后冇裔,高氏的血冇缘初祖是炎帝,得姓始祖为高一。因炎帝神农氏生于姜冇水,以姜为姓。炎帝17世冇孙伯夷辅佐大冇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冇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吕侯伯夷第37代冇孙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8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冇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冇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冇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冇海高氏的始冇祖。高傒7世冇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趸排冇挤,出齐奔燕。高止9世冇孙高量为宋国司徒,高量10世冇孙高洪为东冇汉冇渤冇海郡守。高洪的一支后冇裔高隐、高瞻叔侄创冇立了渔冇阳高氏、辽冇东高氏, 另一支后冇裔高悝创冇立了广冇陵高氏。渤冇海高氏的后冇人高伯祥又创冇立了京冇兆高氏。姜姓高氏族冇人冇大冇多尊奉高傒为得冇姓冇始冇祖,亦有尊奉高渠弥(姜渠弥)、高克为得冇姓冇始冇祖者。

2、出自春冇秋时期齐惠公之子公子祁,属于以先冇祖名字为氏。以王父字为氏。齐惠公元是齐桓公小冇白与姬妾少卫姬所生的儿冇子,当了10年齐国国君。齐惠公的儿冇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冇代也以高为姓,为山冇东高氏。

源于鲜冇卑冇族

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熙元493~496年)大力实行政冇治冇改冇革,推冇行文冇化上冇汉冇化冇政冇策,在这个过程中,改北冇方胡冇人多音节复姓为汉字单姓,鲜冇卑冇族拓拔部寔娄氏部冇落改为高氏,后融合于汉族,是为河冇南高氏之一,江冇苏冇省徐冇州冇市丰冇县冇城西有单高楼村和双高楼村,猜冇测为鲜冇卑冇族楼氏一脉,并在单高楼村存有高氏祠冇堂。

在南冇北冇朝时期的东魏政冇权末期,鲜冇卑冇族冇人元景安因在邙冇山之役中力战有功,被东魏大丞相高欢赐爵西冇华冇县都冇乡冇男,在其子高洋于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武定八年(公元550年)废黜东魏孝静帝,建立北冇齐冇政冇权后,于同年即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元年(公元550年)赐他贵族姓氏为高氏。另外,鲜冇卑冇族冇人元文遥在北冇齐时期也先后得到国王高洋、高演的重用,因迎立国王高湛继位有功,北齐天统二年(公元566年)后主高纬下诏特赐他姓高。他们的后冇代就以高为姓氏,亦为河冇南高氏之一。

十六国时,后燕国王鲜冇卑冇族冇人慕容云改称为高阳氏后冇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冇裔在这个历冇史冇背冇景下,多有改复姓慕容氏为单姓高氏者,后文冇化冇上汉冇化,是为河冇北高氏的主冇流。其后冇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 南冇北冇朝时,先后有鲜冇卑冇族元氏和徐氏改姓为高氏。北齐文宣帝姓高名祥,当时有元景安、元文遥本鲜冇卑冇族,改汉字姓元,因有功于北冇齐,高洋赐他们“高”姓;又北冇齐时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当高氏建冇立北冇齐冇政冇权后,其姓氏就贵为北冇齐冇政冇权的国姓,于是北冇齐冇皇冇帝便赐他姓为高氏以示恩宠之举,徐子远从此改姓为高氏,其后冇代后来在今河冇南冇杞冇县一带发冇展起来,成为当地的望冇族,是为河冇南高氏之一。唐朝宦冇官高力士,是冯盎的曾冇孙,本姓冯,后被高延福收冇养,所以改高氏。以“高”字开头的两个字的复姓,后有改单姓“高”为氏。譬如: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当高氏建冇立北冇齐冇政冇权后,高姓就贵为北冇齐的国姓,于是北齐皇帝便赐他姓为高姓以示恩宠之举。

源于满冇族

属于汉冇化改姓为氏。清冇朝冇光冇绪年间到民冇国冇初冇年,满冇族姓氏出现了大量改用汉冇姓的变化,有的以满冇姓字头音译为汉冇姓,高佳氏就改为高氏。

满冇族多啰氏,亦称刁落氏、啁噜噜氏,满语为Dolo Hala,汉义“内”,世居叶赫(今吉冇林冇梨冇树)、东冇海(今俄冇罗冇斯滨冇海冇地冇区),后多冠汉姓为高氏、赵氏等。

满冇族高佳氏,满冇语为Gaogiya Hala,祖冇先原为汉冇族,东冇汉末期被辽冇东鲜冇卑乌冇桓冇部冇虏冇携,融入鲜冇卑,后逐渐演化为辽冇东冇女冇真,世居盖冇州(今辽冇宁冇盖冇州)等地。后有锡冇伯冇族引为姓氏者。清冇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冇姓为高氏。

满冇族高尔吉氏,亦称格尔齐氏,满冇语为Gerci Hala,世居尼冇马冇察(今黑冇龙冇江穆冇棱冇兴冇凯冇湖彼岸俄冇罗冇斯乌冇苏冇里冇斯冇克一带),后多冠汉冇姓为高氏。

满冇族萨克达氏,原为巴雅拉氏,后以地为氏,满冇语为Sakda Hala,汉义“悠久、苍老”,世居萨克达(今辽冇宁冇抚冇顺冇峡冇河流域)等地,清冇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字姓为多为高氏、苍氏、仓氏、麻氏、骆氏、李氏、祖氏、海氏、萨氏、里氏、陈氏、罗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礼氏、佟氏、陀氏、翁氏等。

满冇族郭啰啰氏,亦称郭尔罗氏、郭络罗氏、郭博罗氏,满冇语为Gorolo Hala,世居讷殷(今吉冇林冇抚冇松冇松冇花冇江上游流域)等地,后有锡冇伯冇族引为姓氏者。清冇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冇姓为高氏、郭氏、国氏等。

满冇族郭尔佳氏,亦称郭罗佳氏、固尔佳氏,满冇语为Gorgiya Hala,世居安巴德普特布占台等地,后有锡冇伯冇族引为姓氏者。清冇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冇姓为高氏、郭氏、顾氏等。

源于羽真氏

出自汉、冇唐时期辽、朝冇鲜半岛高句骊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羽真氏族部冇落原为中冇国冇东冇北冇浑冇江流域的一个古老部冇族,是古燕国扶冇余氏冇族的一个分支,本姓扶余氏,西冇汉朝时属玄冇菟冇郡管辖。西冇汉元帝刘奭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汉王朝积弱没落,其羽真氏冇族部冇落首冇领高朱蒙(高邹牟)乘机在纥升骨城(今辽冇宁冇桓冇仁)定都称王,建冇立了高冇句冇骊冇国,朱冇蒙自称是高阳氏之苗冇裔,所以改为单姓高氏。高氏一族在高冇句冇骊冇国的统冇治维持了六百多年的时间,这一历冇史冇时冇期,有汉冇史称其为“夫余族”。西冇汉平帝刘衎元始三年(高冇句冇丽瑠璃明王高类利二十三年,公元3年),高冇句冇丽瑠璃明王迁都城至国内城(今吉冇林冇集冇安)。西秦建弘八年(高冇句冇丽长寿王高巨链十四年,公元427年),高冇句冇丽长寿王又将都城迁至王险城(今朝冇鲜冇平冇壤)。由于高冇句冇骊的国王世为高氏,所以在古冇代冇辽冇东冇半冇岛、朝冇鲜冇半冇岛高冇句冇骊国存在期间,高氏家冇族一直有着较高的政冇治冇地冇位。北周时期,曾被封王为巨野县侯的大将军高琳,其祖冇先高冇句冇骊冇人,在其五世祖高宗时期归附北冇魏王朝,世冇代冇相冇传至今。高冇丽羽真氏,后有改高氏的。到了唐冇高冇宗李治总章元年(高冇句冇丽宝冇臧冇王高宝冇藏二十六年,公元668年),高冇句冇骊冇国被唐冇朝军大总管徐世勣(李勣)和安东都护薛仁贵联军所灭,唐军生擒高冇句冇丽冇王及其权相,屠数万,收户口六十九万户,之后唐冇王冇朝在王险城设立安东都护府。其后,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高氏族冇人迁居中冇原冇内冇地,世冇代沿称高氏相冇传。

源于冒姓

出自唐朝中叶大时期宦冇官高力士(本名冯元一),属于冒姓为氏。

由于高力士是个太冇监,无子冇嗣,因此曾收冇养了一冇大冇批巴结他的官冇宦冇贵冇族之子为养冇子,皆私冇赐其姓氏为高氏,世冇代冇相冇传。

源于官位

出自汉冇朝时期官冇吏冇高冇庙冇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高庙令的后冇裔冇子冇孙冇中,到三冇国冇时冇期天冇下冇大冇乱之际,有以先冇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高令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高氏、庙氏,世冇代冇相冇传。

出自晋冇朝时期官冇吏高力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高力督的后冇裔冇子冇孙冇中,有以先冇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高力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高氏、力氏、督氏,世冇代冇相冇传。

其他源流说

汉冇朝的匈冇奴冇句(音勾)王宜冠侯高不识后冇裔;金时女冇真冇人纥石烈氏、纳兰氏改高姓;清冇朝冇满冇洲八旗高佳氏、赫舍里氏、佟佳氏、郭洛罗氏等氏族很多命姓高。

回冇族冇中则有西冇域冇穆冇斯冇林入关后改姓高,如元冇代学者西冇亚冇人高亨及子高克恭,其先世为西域回冇回,随蒙冇古征冇服冇者入冇关,落籍山冇西,以高为姓。

这些外冇族与汉冇族长期混冇居,逐渐同化为北冇方的高姓。

在南冇方,则有其他少冇数冇民冇族,如白冇族、哈冇尼冇族、京冇族、黎冇族、苗冇族、仡冇佬冇族、锡冇伯冇族、回冇族、东冇乡冇族、裕冇固冇族、门冇巴冇族等少冇数冇民冇族冇中的高姓。这些民冇族的高姓,或是其先冇祖由汉冇文冇化汉冇化而来,或是按少冇数冇民冇族译音确定,或是接受官方赐姓而得。再有一种或因需依附大冇族冇权冇贵等政冇治原因而改。比如:魏时鲜冇卑冇族有楼氏改高氏,高冇丽羽真氏改高氏,南冇北冇朝冇鲜冇卑冇族元氏、徐氏改高氏等。北冇齐皇帝高洋,则给当时鲜冇卑冇族的元景安、元文遥等功臣,赐予了“高”姓。再就是“高”字开头的复姓如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改为单姓“高”,则是历史使然。此外,还有民间过继外冇姓冇子冇女为嗣而改高的,也较普遍。

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源流众多,在《百家姓》中排第153位,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十九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三十位,人口约一千四百七十六万九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92%左右,多以渔阳、辽东、广陵、河南为郡望。高氏主流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但在春秋以后,却以齐鲁之地分布居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高姓历代名人476名,占名人总数的1%,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六位;高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95%,排在第十九位;高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61%,排在并列第三十六位。
在中国历史上,高姓称帝称王者14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政权。东魏时,渤海蓚人高洋(高欢次子),于550年代魏自立,建立北齐,历6帝28年。隋末,沧州阳信(今山东阳信南)人高开道于618年称燕王,建都渔阳(今河北蓟县),历时4年。五代时,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高季兴,924年受后唐为南平王,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史称荆南国,历5主40年。北宋元符年间,云南高升大,有功于段氏大理国,被国人立为大理国王,传子高太明,又按照其遗嘱将王位归还段氏。
高姓除称王者外,历代都有一些著名名人。
春秋有高渠弥,郑庄公时官大夫。
战国有高固,官楚威王相。
西汉有高不识,官宜冠侯;高贺,官丞相;高色,官祝阿侯。
东汉有高斡,官井州刺史;高朕,官蜀郡太守。
三国有高柔,官司空、司徒、太尉,封安国侯;高堂隆,官陈留太守、驸马都尉。
西晋有高光,官尚书左仆射。十六国有高云,北燕建立者。
东晋有高悝,官光禄大夫,封建伯。
南北朝东魏有高欢,执政十六年(太丞相);高琛,官六州大都督,封南赵郡公;高聪,官辅国将军;高澄,官相国、封齐王;高市贵,官骠骑大将军;高道庆,官骁骑将军;高昂,官西南道大都督,封京兆郡公。
北魏有高风,官镇东大将军、进爵威阳公;高闾,官昭武将军、中书令;高忱,官绥远将军,长乐太守;高谠,官丰、青二州中正,进爵蓨县侯;高济,高欢第十二子,封博陵王;高皇后,宣武帝之后;高履行,官户部尚书兼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北齐有高浟,官尚书令、太保;高涣,官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封上党王;高润,官太师、太宰;高浚,高欢第三子,封永安王;高阇,高欢第四子,官尚书左仆射,封平阳郡公;高清,高欢第八子,封襄阳郡王;高湜,高欢第十四子,官尚书令;高长恭,官太尉,封兰陵王;高长弼,官南营州剌史,封广武王;高归彦,官尚书左仆射,封平秦王;高孝琬,官尚书令;高孝瑜,官中书令,封河南王;高季式,官骠骑大将军;高绍信,官青州刺史,封渔阳王;高绍廉,文宣帝第五子,封陇西王;高绍德,文宜帝第二子,封太原王;高思好,官尚书令,封南安王;高淹,官尚书左仆射、进爵为王;高德政,官尚书右仆射兼侍中,封蓝田公。
隋代有高劢,官尚书右仆射;高颖,官尚书左仆射、左领大将军;高元,高丽国国王。
唐代有高郢,官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高固,官检校工部尚书;高铢,官礼部尚书;高瑀,官刑部尚书、太子少傅;高璩,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高藏,官安东都护,封朝鲜王;高安公主,下嫁颍州刺史王勗;高士廉,官吏部尚书,封许国公;高开道,官封北平郡王;高元裕,官刑部尚书,封渤海郡公;高少逸,官工部尚书;高季岩,官户部尚书;高承简,官金吾大将军;高崇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封南平郡王;高霞寓,官金吾大将军。
五代有高万兴,官延州刺史、封北平工;高允权,官检枝太师;高汉筠,官左金吾大将军、左骁卫大将军;高行周,官中书令、振武军节度使,封齐王;高审思,官寿州刺史、中书令。
宋代有高琼,官检校太尉;高继勋,高琼子,在蜀有威名,号神将,追封为康王;高继宣,高琼子,官眉州防御史;高遵裕,高琼孙,官岷州刺史;高遵惠,高遵裕从弟,官龙图阁学士;高皇后,英宗治平立为皇后;高怀德,官殿前副都点检,尚燕国长公主、加驸马都尉;高得全,官黄州知州;高渐,官广州录事参军;高达,官湖北制置使;高桂,官高邮知府;高元亨,画家;高怀节,官翰林待诏;高怀宝,官图画院祗侯;高化,官右屯卫上将军。
辽国有高勋,官枢密使,封秦王;高士谈,官翰林直学士;高霖,官兵部尚书,权参知政事。
金国有高宣,官都总管;高桢,官司空,封代王;高彪,官枢密副使,封舒国公;高锡,官河北东路按察转运使;高松,官崇义军节度使;高竑,官河北西路按察转运使;高衎,官吏部尚书;高汝砺,官户部尚书;高守约,官观州刺史;高怀贞,官礼部侍郎;高昌福,官振武军节度副使;高闾山,官宁昌军节度使;高德基。官户部尚书;高德裔,官西京路转运使。
元代有高兴,官左丞相;高鸣,官礼部尚书;高克恭,官刑部尚书。
明代有高拱,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高倬,官刑部尚书;高铨,官南京户部尚书;高第,官兵部尚书;高教,官工部尚书;高燿。官南京户部尚书;高一功,挂龙虎将军印,封列侯;高金,官江苏兵备副使;高举,官兵科给事中;高进库,官广东高雷总兵;高迎祥,农民起义军首领,称闯王;高尚贤,官山东提要佥事;高胤先,官四川参议;高承,藏书家;高友玑,官南京刑部尚书;高尔俨,官弘文院大学士;高弘图,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高仪,官礼部尚书。
清代有高晋,官文华殿大学士;高其倬,官工部尚书;高承爵,官安徽巡抚;高继珩,官广东盐场大使;高尔位,官工部尚书;高塞,封辅国公,进镇国公。
有的,高姓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期的齐文公吕赤之子公子高。 在《百家姓》中排第153位,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十九位, 高 柴:今山东省人,春秋时齐国人。孔子品学兼优的七十二弟子之一。
高 洋:今河北景县人,执掌东魏政权多年的高欢之子,代东魏建北齐。北齐共历六帝,执政二十八年。
高适:唐朝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为“高岑”。其“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士兵生活、人民疾苦为内容。代表作有《燕歌行》。
高 琼:宋代亳州蒙城人,通晓军政,勇猛仗义,其后人许多成为军事将领,高琼一族被一度赞为“高家将”。
高 兴:元蔡州(今河南省汝南)人。出身农家,元武宗时官至河南行省左丞相。
高 启:元末明初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学识渊博,擅长诗赋,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士”,其著作被后人汇编为《高太史全集》。
高 武:明嘉靖年间人,所传针灸之术在我国医学上占重要地位。
高翔:今江苏扬州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擅长山水,画梅风格疏秀,亦能画像。
高鹗:清代文学家,汉军镶黄旗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写者
有,排名15.中国人口最多的前100名姓氏:前十名总人口约为5.5亿人。

  01李 02王 03张 04刘 05陈 06杨 07赵 08黄 0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漕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源流众多,在《百家姓》中排第153位,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十九位

古代女英雄的故事及其简介

除了花木兰
风光绮丽的江南水乡——浙江山阴(今绍兴),是清末爱国女杰秋瑾的
故乡。
秋瑾的家庭封建气味很浓。她的爷爷、爸爸都做过官,张嘴闭嘴离不开
封建礼教的陈词滥调。
秋瑾长到十四五岁时,就已有志有才,很喜欢看有关梁红玉、穆桂英等
女英雄的故事书,决心像她们那样为女子争光。
有一天,秋瑾的表姐妹随大人来玩,交谈起来,姐妹们都恨自己是个女
孩子,没地位,没自由,好像笼子里的小鸟。秋瑾越听越觉不平,愤愤地说:
“女子的聪明才智不一定比男子差,只是因为女子没有机会读书,缺乏独立
谋生的本领,依靠男人吃饭,才受欺侮。我们应该立志图强。”
这话不知怎的被秋瑾的父亲知道了。他面带愠色,把秋瑾叫到面前:“《女
诫》看了没有?记住了吗?”
“不但看了《女诫》,还看了《史记》、《汉书》。”秋瑾从容回答。
“嗯,看这么多书?‘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你忘了么?”
“可写《女诫》、编《汉书》的班昭就是女的啊!还有蔡文姬、谢道韫、
李清照,都是才女。如果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汉书》就编不成了。”
父亲没料到女儿竟敢当面顶他,正要大发脾气,一个女佣人进来说:“舅
老爷来了。”他起身一甩袖子,就急忙迎客去了。
秋瑾看着父亲的背影,不服气地小声嘀咕着:“不对就是不对,发脾气
能让人服吗?”

隋,唐

平阳公主

南北朝统一,但是乱世还没有结束,不久中国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状态。这次分裂的时间很短,隋文帝的外甥李渊只用了7年时间就击败群雄,再一次统一了天下。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统天下,历史上只有汉高祖刘邦胜过李渊。但是汉高祖击败项羽,当上皇帝后,全国仍然动荡不休。汉高祖直到死前不久还在亲自镇压叛乱。而唐朝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因为唐高祖李渊有一群杰出的儿女。这群儿女中功绩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当然姓李。可是她的芳名叫什么,正史上却没有记载。中国的史书对待女子的态度至五代为之一变。五代以前,不论何种女子,史书上多半会留下她们的名字。除非像前秦的毛皇后那样由于前秦存在的时间极短,历史纪录未必完整而没有留下姓名的。但是到了宋朝以后,女子的姓名就不再公开纪录在史册中了。越是尊贵的女子越是如此。反而是所谓的“女贼”往往在史书上被直呼其名。纪录平阳公主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一作于后晋,一作于北宋,但无一记载平阳公主的名字和年龄。所以弄得后世写武侠小说的如黄易者只好给她胡乱起个名字叫李秀宁。

唐高祖李渊共有19个女儿,平阳公主排行老三。这19个女儿当然不可能都是一母所生。平阳公主的母亲是李渊的原配窦氏。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母亲。说起这位窦氏,倒也是一位奇女子。

窦氏是京兆平陵(今陕西兴平)人,父亲窦毅是北周的八大元帅之一(窦毅官封上柱国。这个官名没有对应的现代官名。北周设八个柱国大将军统领全国官兵。勉强翻译可译为方面军司令。但是实际上这个官衔的荣誉性大于实际权力。所以和本朝开国时所封的元帅相仿。)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从小就很聪明,深受武帝喜爱,把她留在宫中当自己的女儿抚养。当时天下三分,北周是最弱小的一个。为了取得外援,武帝娶了一名突厥公主当皇后。但是武帝对这个政治婚姻很不满意,经常让突厥公主守空房。窦氏就经常劝说舅舅多忍耐,搞好和突厥的婚姻可以消除北方的威胁,全力对付南方的陈和东面的北齐。

不久,隋文帝杨坚篡夺北周皇位。窦氏恨恨地说:“我恨自己不是男子,无法为舅舅家扫除祸患。”吓得父亲赶紧捂住她的嘴:“不要胡说!这是灭门之罪!”不过窦毅由此认为自己的女儿不是等闲之辈,当然不能随便嫁人。于是到了女儿谈婚论嫁的年纪,就搞了个比武招亲的办法。当然,这个比武招亲可不是象武侠小说里那样摆个擂台让大家上去和窦氏对打。窦毅让人在大门上画了两只孔雀,有意招亲的必须在百步外射两箭。凡是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根据现在的正史记载,李渊是相当平庸的一个人。但是他别的好处没有,箭法倒是相当高超的。几十人来应试,只有李渊两箭都射中了。

窦氏嫁给李渊后成了他的贤内助。李渊的脸上皱纹多,隋炀帝便戏称李渊“阿婆”李渊回到家很不高兴。窦氏问清原因,马上安慰他:“这是吉兆啊,你做的是唐国公,唐和堂谐音,阿婆是一家之主也就是堂主啊。”当时,天子的金銮宝殿也叫做明堂。窦氏指的是李渊将来要做皇帝,取代隋炀帝。

由于长在宫廷,窦氏对宫廷政治颇多心得。李渊养了不少骏马,窦氏就劝他献给爱马的隋炀帝:“皇上喜欢鹰和马,您是知道的,现在应该把骏马献给皇上,不该自己留著,否则会招人诬陷。”李渊开始还舍不得他的骏马,后来真的被隋炀帝责问,才赶紧献了上去。窦氏在四十五岁时去世,李渊这才细细琢磨亡妻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经常给隋炀帝送骏马鹰犬,隋炀帝果然异常高兴,很快升李渊为将军。李渊流著泪对儿女说:“我如果早点听你们母亲的话,早就做上这种官了。”

扯了这许多题外话,只是想说明李渊如此平庸的一个人,为何会有杰出的儿女。

隋炀帝其实并不能算是个标准的亡国之君。其文才武略决不输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名君,至少不输于李世民。这两个人上台以前都不是太子,都有极好的名声,都立下了盖世无双的功劳,都是靠了血腥的政变才上了台。上台之后初期的文治武功都差不多。问题是,隋炀帝比李世民少了一些纳谏的虚心又多了一些好大喜功。这遂导致他不顾国力开凿大运河,又远征高丽。结果弄得天下大乱。自己也在江都掉了脑袋。

在这乱纷纷的时局中,李渊的胜出机会起初并没有那么大。他的地盘在遥远的山西边境,远离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手下兵力也不足,不过万把人。而且天天要面对突厥的进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家眷全都在长安,身边只有一个次子李世民跟着。如果他起兵造反,家眷立刻不保。但是皇位的诱惑力超过任何一种亲情,在周围包括李世民在内的众人的怂恿下,李渊于隋大业13年(公元617年)5月起兵。

由于家人都在长安作人质,李渊不敢明目张胆的称王称帝,对外他宣称领兵离开自己的防地是为了到江都去接应被困在那里的隋炀帝。可是他的进军路线不是东南面的江都恰恰是西面的首都长安。这么干连李渊自己都说是“掩耳盗铃”。当然更瞒不过在长安留守的隋朝官员。长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渊的家人。逮捕名单中就包括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

这位柴绍先生在唐朝的凌烟阁24功臣中排名第14,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贺有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不过大业13年时,柴绍可没有诗中的这股英雄气概。听到捉拿他的命令,他立刻撒腿就跑。跑之前还对老婆说:“你爸爸造反,我想去和他会合。我们一起跑肯定跑不掉,把你留下我又怕你会有危险,你说怎么办?”他的意思是老婆是李家的人,怕带着目标太大,自己一个人逃跑胜算就大一点。平阳公主何等聪明,当然看的出这里面的潜台词。但是她的胆量比老公大多了,立刻说:“你尽管一个人走,我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到时候自有办法。”于是柴绍就心安理得独自逃走了。

平阳公主说她是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不过是为了宽柴绍的心,但是她的确有自己的计划。柴绍离开后,平阳公主立刻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产业变卖,招兵买马,公开与朝廷对抗。当时天下大乱,长安虽然还掌握在隋室手中,但周围的州县到处都是土匪。其中最大的一股的首领是西域来的胡商何潘仁,手下有几万人。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不知道马三宝使了什么手段,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阳公主的手下。这倒是和本朝太祖初上井冈山时收编王佐,袁文才颇为相似。本朝太祖熟知史实,不知道当时是否想起过这段历史。

言归正传,平阳公主收编了何潘仁后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土匪,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趁机扩大战果,连续夺取了鄠县,武功,周至,始平等县。队伍也扩张到了7万多人。平阳公主收编的这帮手下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如果没有几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镇不住他们。何况兵源来自原来不相统属的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收编的乌合之众变为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取得如此大的战绩,平阳公主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实在是出类拔萃的。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很高兴的发现平阳公主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他派柴绍去迎接平阳公主。夫妻二人见面,看到妻子如此风光,不知柴绍是否会脸红。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指挥部(幕府)。平阳公主的这一万多精兵就称为“娘子军”。11月9日,攻克长安。

平阳公主在关中行动的意义对建立李唐王朝来说是怎样评价都不过分的。前面说过,李渊是个很平庸的人。虽然很有野心,却是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人。起兵之后稍稍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曾经想打退堂鼓,退回太原老巢。幸亏李世民苦劝,才勉强前进。他在渡黄河以前一直在与隋将屈突通缠斗。后来采取李世民的计策,用少量兵力牵制屈突通,主力直攻关中。如果没有平阳公主在关中接应,这一招就成了孤军深入,是极为冒险的。要是进攻长安不利,则后路势必让屈突通切断,那时就真成了瓮中之鳖了。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6年之后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2月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为什么会这样,前面已经分析过,中国的史籍一贯看不起女人,尤其看不惯带兵的女人。古籍都是历代一再删削过的。平阳公主的事迹大概就是这样湮没的。不过根据种种史籍中的蛛丝马迹,对这六年的情况,我们还是可以勾勒出一个大概来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攻克长安之后,平阳公主继续领兵作战为大唐打江山。李渊虽然攻克了长安,但是他不过大致控制了半个关中。他的四周都是敌人。攻克长安后,李渊立刻面对据有陇西之地的薛举和凉州(今甘肃武威)李轨。从唐武德元年七月薛举派兵大败唐军于浅水原开始至二年二月擒李轨占河西五郡为止,李渊好不容易才安定了关中和西方。才喘了口气,刘武周就抄了李渊的后路,攻占了李渊的老巢山西。李渊命李世民征讨。李世民用了差不多两年时间才打败刘武周夺回山西。奠定李唐天下的一仗是灭王世充。这一役唐军围城打援,把前来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一起干掉了。这几仗柴绍都有份参加。如果说平阳公主这时在长安享清福是不符合她的性格的。作为杰出的将领,她当然是要参加这些决定大唐命运的决战的。窦建德覆灭后,余部推刘黑闼为主,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在漳南(今河北故城)起兵反唐,徐圆朗、高开道亦举兵响应。他们北联突厥,不到半年尽复窦建德旧地。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

娘子关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井陉”西口,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与河北省交界,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井陉”是晋中和冀中地区之间最近捷的通道,秦末韩信灭赵就是走的这条路线。山西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井陉”进入山西。

由于没有打败刘武周夺回山西前平阳公主不可能驻守在此,所以平阳公主最早也要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才进驻娘子关。那么她之前都在做什么呢?当然是在打仗。在没有一天不打仗的情况下,李渊怎么可能让平阳公主这样一员良将闲置3年多后又突然启用呢?

平阳公主最后死于何种原因,史书上没有说。李世民生于公元599年。公元617年李渊起兵时他18岁,李建成大李世民10岁左右为28岁,李元吉比李世民小2岁左右为16岁。如果平阳公主是李世民的妹妹,她应该是至少16岁了。再小就不可能为老爹在关中抢地盘了。但是16岁又不太可能。因为除非她和李元吉是双胞胎,否则很少有人能够连续三年每年生一胎的。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她是李建成的妹妹,李世民的姐姐。李渊起兵时她的年龄应该是20到26岁之间。这样,到公元623年,她的年龄应该介于26至32岁之间,万一她是李世民的妹妹,那么去世时不过22岁而已。古人的寿命虽然不长。但以这样的年龄去世,对于身体强壮的武将来说,生病的可能性好像不大。结合她死时以军礼下葬,大胆推测一下,应该是战死或负了重伤回到长安后创发而死的。

她战死的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性是在与突厥作战时身亡。当时中国内乱,北方军阀包括李渊在内都和突厥结盟。利用突厥攻击自己的敌人。突厥也不把结盟当一回事,经常入侵。山西正是突厥经常侵犯的地区。另一种可能性则是在实行消灭刘黑闼作战时身亡。622年11月,李渊派李建成统兵讨伐刘黑闼,开始双方互有胜负。直到12月25日才将其彻底击溃。平阳公主驻守的娘子关就在前线,当然会率部参战。所以死在此一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死于此时,则其尸体运回长安差不多要半个月。由于是公主,下葬的准备工作也差不多半个月。则时间上也吻合。

唐朝的女强人很多,公主女强人尤其多。平阳公主开风气之先,之后又有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等。但是论才能和功绩都比不上平阳公主。

穆桂英,佘太君,杨门女将,在丈夫,儿子死后仍然能够挂帅出征,抵抗外敌,受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尊敬。

秋瑾,女,原名秋闺瑾,字璿卿(璇卿),又字竞雄;号旦吾,又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清光绪二十年(1894),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双峰县荷叶乡神冲王廷钧为妻。光绪二十二年,秋与王结婚。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大部分时间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这年秋天,秋瑾第一次回到神冲,当着许多道喜的亲友朗诵自作的《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以表忧民忧国之心,受到当地人们的敬重。
“当大街上只剩下最后一个革命者,这个革命者必定是女性。”这是共产国际女领导人卢森堡的名言。说明巾帼不让须眉,女人对自己的信仰,也许更坚贞,更执著。
我们熟知的女烈士,如赵一曼、投江八女、江姐、刘胡兰等,都是女中之豪杰。但作为中国近代女革命家,首先要数秋瑾。秋瑾比卢森堡小4岁,却比她早牺牲12年。
平阳公主

南北朝统一,但是乱世还没有结束,不久中国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状态。这次分裂的时间很短,隋文
文帝的外甥李渊只用了7年时间就击败群雄,再一次统一了天下。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统天下,历史上只有汉高祖刘邦胜过李渊。但是汉高祖击败项羽,当上皇帝后,全国仍然动荡不休。汉高祖直到死前不久还在亲自镇压叛乱。而唐朝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因为唐高祖李渊有一群杰出的儿女。这群儿女中功绩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当然姓李。可是她的芳名叫什么,正史上却没有记载。中国的史书对待女子的态度至五代为之一变。五代以前,不论何种女子,史书上多半会留下她们的名字。除非像前秦的毛皇后那样由于前秦存在的时间极短,历史纪录未必完整而没有留下姓名的。但是到了宋朝以后,女子的姓名就不再公开纪录在史册中了。越是尊贵的女子越是如此。反而是所谓的“女贼”往往在史书上被直呼其名。纪录平阳公主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一作于后晋,一作于北宋,但无一记载平阳公主的名字和年龄。所以弄得后世写武侠小说的如黄易者只好给她胡乱起个名字叫李秀宁。

唐高祖李渊共有19个女儿,平阳公主排行老三。这19个女儿当然不可能都是一母所生。平阳公主的母亲是李渊的原配窦氏。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母亲。说起这位窦氏,倒也是一位奇女子。

窦氏是京兆平陵(今陕西兴平)人,父亲窦毅是北周的八大元帅之一(窦毅官封上柱国。这个官名没有对应的现代官名。北周设八个柱国大将军统领全国官兵。勉强翻译可译为方面军司令。但是实际上这个官衔的荣誉性大于实际权力。所以和本朝开国时所封的元帅相仿。)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从小就很聪明,深受武帝喜爱,把她留在宫中当自己的女儿抚养。当时天下三分,北周是最弱小的一个。为了取得外援,武帝娶了一名突厥公主当皇后。但是武帝对这个政治婚姻很不满意,经常让突厥公主守空房。窦氏就经常劝说舅舅多忍耐,搞好和突厥的婚姻可以消除北方的威胁,全力对付南方的陈和东面的北齐。

不久,隋文帝杨坚篡夺北周皇位。窦氏恨恨地说:“我恨自己不是男子,无法为舅舅家扫除祸患。”吓得父亲赶紧捂住她的嘴:“不要胡说!这是灭门之罪!”不过窦毅由此认为自己的女儿不是等闲之辈,当然不能随便嫁人。于是到了女儿谈婚论嫁的年纪,就搞了个比武招亲的办法。当然,这个比武招亲可不是象武侠小说里那样摆个擂台让大家上去和窦氏对打。窦毅让人在大门上画了两只孔雀,有意招亲的必须在百步外射两箭。凡是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根据现在的正史记载,李渊是相当平庸的一个人。但是他别的好处没有,箭法倒是相当高超的。几十人来应试,只有李渊两箭都射中了。

窦氏嫁给李渊后成了他的贤内助。李渊的脸上皱纹多,隋炀帝便戏称李渊“阿婆”李渊回到家很不高兴。窦氏问清原因,马上安慰他:“这是吉兆啊,你做的是唐国公,唐和堂谐音,阿婆是一家之主也就是堂主啊。”当时,天子的金銮宝殿也叫做明堂。窦氏指的是李渊将来要做皇帝,取代隋炀帝。

由于长在宫廷,窦氏对宫廷政治颇多心得。李渊养了不少骏马,窦氏就劝他献给爱马的隋炀帝:“皇上喜欢鹰和马,您是知道的,现在应该把骏马献给皇上,不该自己留著,否则会招人诬陷。”李渊开始还舍不得他的骏马,后来真的被隋炀帝责问,才赶紧献了上去。窦氏在四十五岁时去世,李渊这才细细琢磨亡妻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经常给隋炀帝送骏马鹰犬,隋炀帝果然异常高兴,很快升李渊为将军。李渊流著泪对儿女说:“我如果早点听你们母亲的话,早就做上这种官了。”

扯了这许多题外话,只是想说明李渊如此平庸的一个人,为何会有杰出的儿女。

隋炀帝其实并不能算是个标准的亡国之君。其文才武略决不输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名君,至少不输于李世民。这两个人上台以前都不是太子,都有极好的名声,都立下了盖世无双的功劳,都是靠了血腥的政变才上了台。上台之后初期的文治武功都差不多。问题是,隋炀帝比李世民少了一些纳谏的虚心又多了一些好大喜功。这遂导致他不顾国力开凿大运河,又远征高丽。结果弄得天下大乱。自己也在江都掉了脑袋。

在这乱纷纷的时局中,李渊的胜出机会起初并没有那么大。他的地盘在遥远的山西边境,远离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手下兵力也不足,不过万把人。而且天天要面对突厥的进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家眷全都在长安,身边只有一个次子李世民跟着。如果他起兵造反,家眷立刻不保。但是皇位的诱惑力超过任何一种亲情,在周围包括李世民在内的众人的怂恿下,李渊于隋大业13年(公元617年)5月起兵。

由于家人都在长安作人质,李渊不敢明目张胆的称王称帝,对外他宣称领兵离开自己的防地是为了到江都去接应被困在那里的隋炀帝。可是他的进军路线不是东南面的江都恰恰是西面的首都长安。这么干连李渊自己都说是“掩耳盗铃”。当然更瞒不过在长安留守的隋朝官员。长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渊的家人。逮捕名单中就包括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

这位柴绍先生在唐朝的凌烟阁24功臣中排名第14,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贺有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不过大业13年时,柴绍可没有诗中的这股英雄气概。听到捉拿他的命令,他立刻撒腿就跑。跑之前还对老婆说:“你爸爸造反,我想去和他会合。我们一起跑肯定跑不掉,把你留下我又怕你会有危险,你说怎么办?”他的意思是老婆是李家的人,怕带着目标太大,自己一个人逃跑胜算就大一点。平阳公主何等聪明,当然看的出这里面的潜台词。但是她的胆量比老公大多了,立刻说:“你尽管一个人走,我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到时候自有办法。”于是柴绍就心安理得独自逃走了。

平阳公主说她是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不过是为了宽柴绍的心,但是她的确有自己的计划。柴绍离开后,平阳公主立刻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产业变卖,招兵买马,公开与朝廷对抗。当时天下大乱,长安虽然还掌握在隋室手中,但周围的州县到处都是土匪。其中最大的一股的首领是西域来的胡商何潘仁,手下有几万人。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不知道马三宝使了什么手段,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阳公主的手下。这倒是和本朝太祖初上井冈山时收编王佐,袁文才颇为相似。本朝太祖熟知史实,不知道当时是否想起过这段历史。

言归正传,平阳公主收编了何潘仁后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土匪,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趁机扩大战果,连续夺取了鄠县,武功,周至,始平等县。队伍也扩张到了7万多人。平阳公主收编的这帮手下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如果没有几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镇不住他们。何况兵源来自原来不相统属的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收编的乌合之众变为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取得如此大的战绩,平阳公主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实在是出类拔萃的。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很高兴的发现平阳公主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他派柴绍去迎接平阳公主。夫妻二人见面,看到妻子如此风光,不知柴绍是否会脸红。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指挥部(幕府)。平阳公主的这一万多精兵就称为“娘子军”。11月9日,攻克长安。

平阳公主在关中行动的意义对建立李唐王朝来说是怎样评价都不过分的。前面说过,李渊是个很平庸的人。虽然很有野心,却是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人。起兵之后稍稍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曾经想打退堂鼓,退回太原老巢。幸亏李世民苦劝,才勉强前进。他在渡黄河以前一直在与隋将屈突通缠斗。后来采取李世民的计策,用少量兵力牵制屈突通,主力直攻关中。如果没有平阳公主在关中接应,这一招就成了孤军深入,是极为冒险的。要是进攻长安不利,则后路势必让屈突通切断,那时就真成了瓮中之鳖了。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6年之后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2月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为什么会这样,前面已经分析过,中国的史籍一贯看不起女人,尤其看不惯带兵的女人。古籍都是历代一再删削过的。平阳公主的事迹大概就是这样湮没的。不过根据种种史籍中的蛛丝马迹,对这六年的情况,我们还是可以勾勒出一个大概来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攻克长安之后,平阳公主继续领兵作战为大唐打江山。李渊虽然攻克了长安,但是他不过大致控制了半个关中。他的四周都是敌人。攻克长安后,李渊立刻面对据有陇西之地的薛举和凉州(今甘肃武威)李轨。从唐武德元年七月薛举派兵大败唐军于浅水原开始至二年二月擒李轨占河西五郡为止,李渊好不容易才安定了关中和西方。才喘了口气,刘武周就抄了李渊的后路,攻占了李渊的老巢山西。李渊命李世民征讨。李世民用了差不多两年时间才打败刘武周夺回山西。奠定李唐天下的一仗是灭王世充。这一役唐军围城打援,把前来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一起干掉了。这几仗柴绍都有份参加。如果说平阳公主这时在长安享清福是不符合她的性格的。作为杰出的将领,她当然是要参加这些决定大唐命运的决战的。窦建德覆灭后,余部推刘黑闼为主,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在漳南(今河北故城)起兵反唐,徐圆朗、高开道亦举兵响应。他们北联突厥,不到半年尽复窦建德旧地。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

娘子关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井陉”西口,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与河北省交界,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井陉”是晋中和冀中地区之间最近捷的通道,秦末韩信灭赵就是走的这条路线。山西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井陉”进入山西。

由于没有打败刘武周夺回山西前平阳公主不可能驻守在此,所以平阳公主最早也要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才进驻娘子关。那么她之前都在做什么呢?当然是在打仗。在没有一天不打仗的情况下,李渊怎么可能让平阳公主这样一员良将闲置3年多后又突然启用呢?

平阳公主最后死于何种原因,史书上没有说。李世民生于公元599年。公元617年李渊起兵时他18岁,李建成大李世民10岁左右为28岁,李元吉比李世民小2岁左右为16岁。如果平阳公主是李世民的妹妹,她应该是至少16岁了。再小就不可能为老爹在关中抢地盘了。但是16岁又不太可能。因为除非她和李元吉是双胞胎,否则很少有人能够连续三年每年生一胎的。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她是李建成的妹妹,李世民的姐姐。李渊起兵时她的年龄应该是20到26岁之间。这样,到公元623年,她的年龄应该介于26至32岁之间,万一她是李世民的妹妹,那么去世时不过22岁而已。古人的寿命虽然不长。但以这样的年龄去世,对于身体强壮的武将来说,生病的可能性好像不大。结合她死时以军礼下葬,大胆推测一下,应该是战死或负了重伤回到长安后创发而死的。

她战死的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性是在与突厥作战时身亡。当时中国内乱,北方军阀包括李渊在内都和突厥结盟。利用突厥攻击自己的敌人。突厥也不把结盟当一回事,经常入侵。山西正是突厥经常侵犯的地区。另一种可能性则是在实行消灭刘黑闼作战时身亡。622年11月,李渊派李建成统兵讨伐刘黑闼,开始双方互有胜负。直到12月25日才将其彻底击溃。平阳公主驻守的娘子关就在前线,当然会率部参战。所以死在此一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死于此时,则其尸体运回长安差不多要半个月。由于是公主,下葬的准备工作也差不多半个月。则时间上也吻合。

唐朝的女强人很多,公主女强人尤其多。平阳公主开风气之先,之后又有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等。但是论才能和功绩都比不上平阳公主。
唐朝最有个性的女子: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和李世民是一母同胞的姐弟,只是她的故事却不像是真实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儿呀!

当年,她父亲李渊和弟弟李世民在太原起兵了,消息传到长安,她和丈夫柴绍都成了叛臣的家属,危在旦夕。李渊来密函,让他们夫妇速来太原,柴绍就和公主商量怎么个走法。两人一起上路,显然目标太大,分开走又不能保障公主安全,这让柴绍左右为难、委决不下。岂知公主却镇定地一笑,说父亲起兵了,正是用人之际,你速速前去帮忙,我一个女子,很好隐慝,不会成为重点通辑对象,走吧、走吧。柴绍心中不舍,无奈公主坚持如此,他一时也想不出更周全之策,只好自己一个人上路了。

丈夫走了,兵荒马乱、风声鹤唳之际,孤身一人的平阳公主真能把自己藏得好好的,等待自己的父兄、丈夫打到长安再露面,作为一个女孩儿,也算是本领不小了。但她却悄然回到自己乡下的庄园,在男仆马三宝的协助下,散财聚众、收降盗匪、自树旗帜。等到李世民攻打渭北时,平阳公主帅七万部众和他胜利会师。李渊把她和柴绍都划归李世民节度,众所周知,李世民所帅部队是大唐精锐中的精锐,从此,平阳公主随弟弟南征北战,她和柴绍都自建幕府——就是自己有一个军事参谋团,她的仆人马三宝后来也成了一名将军,李世民把他比做自己姐姐的卫青。公主的部队又称“娘子军”,从此这个名号传扬千古。

武德年间,平阳公主不幸去世,李渊破例下令用军乐为她送葬,俨然把她当做一个能征惯战的将军。

李世民和姐姐平阳公主是一对英雄儿女,他们吹起了刚毅智慧的大唐雄风,他们在风云际会的时代相映生辉,是人间真实的传奇。李建成、李元吉,甚至李渊,似乎缺少的就是他们这种超乎凡俗之上的气概。

秦良玉
中国明朝女将。秦良玉,字贞素,四川忠州(今忠县)人。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嫁与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为妻,随夫攻打播州(今贵州遵义一带)土司杨应龙。夫死,代领其职,统兵严峻,所部号白杆兵。泰昌元年(1620),为抗击后金军,她遣兄邦屏、弟民屏率兵救援沈阳。次年,邦屏战殁,她出家财为军资,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不久,回蜀攻打土司奢崇明等人,解成都之围,并乘胜收复重庆,因功升都督佥事,充总兵官。崇祯三年(1630),她再次出家财济饷,率兵驰援京师(今北京)。后金军退去,崇祯帝召见赐诗,以褒其功。她回蜀后11年间,曾多次与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交战。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后人赞她为摧锋陷阵、崎岖转斗的女中豪杰。
今天北京还有“四川营”这个地名,就是秦良玉留下的。当时全国各地勤王军队中,只有四川的是女将领兵,让各地大开眼界。崇祯皇帝亲自为她写了诗: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古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蜀锦征袍手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胡虏饥餐誓不辞,饮将鲜血带胭脂。
凯歌马上清吟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凭将箕帚扫虏胡,一派欢声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北京至今有地名叫四川营,是秦良玉驻扎营房的地方。
后人凭吊四川营址时曾留下“金印夙传三世将。绣旗争认四川营。至今秋雨秋风夜,隐约笳声杂纺声”的诗句。直到今天北京宣武门外当年秦良玉驻兵之处,仍保留有“四川营胡同”、“棉花胡同”一类的地名,

詹西女王与反英大起义
拉克西米·芭伊(1835—1858)亦称詹西女王,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主要领袖之一。原为印度詹西邦土王甘加达尔·拉奥的王后。

在反抗英国殖民者的大起义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詹西女王就是一位。

詹西原是一个小王国,后与英国人签约,成为东印度公司的附属国。1853年王公去世无子,由收养的一个幼儿继承,但东印度公司不承认,将该王国兼并。詹西女王的本名叫拉克希米·拜依,幼年进宫,被封为皇后,詹西王公死时她才19岁,便成为该国的实际统治者。王后多次吁请东印度公司归还国土,均遭拒绝。大起义爆发后,詹西在女王的率领下也宣布起义。后受英军攻打,詹西陷落。女王身着男装,背负养子,率部突出重围,辗转来到爪廖尔,与另一位起义军领袖丹地耶会合,准备利用爪廖尔的有利地形迎击英军。詹西女王在守城的战斗中打得很英勇,最后壮烈牺牲,死时年仅23岁。詹西女王的壮举为印度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她的英勇事迹一直为印度人民所传颂。

起义虽然被残酷镇压下去了,但大起义大大打击了英国殖民主义者,英国人不得不从大起义中吸取教训,调整了对印度的政策。1858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印度政府的统治权直接由英国政府承担,向印度派遗了第一任总督,1877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成为印度女王,印度完全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统治地区,称“英属印度”,面积约占印度的三分之二;另一部分是受英国保护的几百个土邦,称“土邦印度”,占印度的三分之一。英国人的殖民统治给次大陆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它对印度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北宋时期,辽东安王兴兵造反,边关紧急。宋王命令王强汇集京师武将,在校场比武点帅。但奸臣王强嘱他的儿子王伦夺帅,以便将来共掌兵权,篡夺朝政。杨家将自破了天门阵,保住宋王以后,只剩下了佘太君、杨宗保、穆桂英、杨思乡、文广和金花等人。佘太君因宋王无道,携子孙辞官回河东,已经二十余年。一天,杨宗保将安王造反、边关紧急事禀报佘太君。余太君惦记国事,不知由谁带兵抵抗,遂派文广前往京城打探。文广、金花在京城看到王伦在比武场上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心中不忿,与王伦校场比武。他们先是以箭穿金钱眼取胜,后又刀劈王伦。宋王问明杨家情况,命穆桂英挂帅,文广、金花为马前先锋。文广、金花归来,将帅印交给穆桂英。穆桂英因对宋王昏庸、听信谗言不满,不愿意挂帅出征,用绳索捆了文广,准备进京辞官请罪。佘太君以国事为重,劝说穆桂英回心转意,打消了她的重重顾虑。穆桂英终于同意挂帅出征,去保大宋江山。出征之日,穆桂英全身披挂,威风凛凛,余太君亲自前来送行,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前往平定安王之乱。时年,穆桂英53岁。
如穆桂英挂帅破天门等英雄事迹千古流传
穆桂英 - 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原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以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帅时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此人:穆桂英
参考资料:http://www.greatchinese.com/famous/lady/muguiying.htm

妇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

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樊梨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巾帼英雄。和花木兰、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话色彩似乎还要浓厚一些。《说唐》、《薛家将》在讲到薛仁贵征西的故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

梁红玉(1102年—1153年),宋朝着名抗金女英雄,丈夫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淮安北辰坊人,原籍池州,也就是现在安徽省贵池县。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府演义》中的人物,后来杨家将相关小说被改编成戏剧和电视剧,穆桂英也因此变得家喻户晓

文章标题: 高开道本名是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7894.html
文章标签:开道 本名

[高开道本名是什么]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