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一战时英国在中国的驻军很忙吗

时间: 2022-08-09 00:01:2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一战时英国在中国的驻军很忙吗

二战前英国在中国有驻军吗?

在租界有少量的守军很少很少, 但是在印度有大量的仆从军!!!
二战前夕,英国在中国是有驻军的。汤日战争以及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战争结束后,除了英国租界所残留的英国驻军以外,所有地区的英国驻军都已经撤离。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军真的落后于英军很大吗

落后非常多。
首先英国是一个处于鼎盛时期的现代化的君主立宪制工业国家,而大清帝国是一个腐朽的奴隶制中央集权帝国。在社会文明水平上就不是一个历史发展阶段。(整个中国是大清国家的,是爱新觉罗家的,而不能说清朝就是中国,清朝是统治中国的奴隶制帝国政府。)
英国和欧洲的工业能力、科技发展能力、制造能力、文化教育水平、思想高度、等等等全方位超越中国数百年,也就是说中国是一个古代国家。英国是一个现代化国家。
英国军队有完整的训练体系,战略战术思想,正规的训练,现代化的募兵制度,现代化(当时)的装备。以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科技发明对于大清国最高尖端的知识人士来说是一魔法、幻术、妖术,甚至要用大粪来攻击英军破除“妖术”。
英国对外扩张和贸易是有其完整的国家意志和方略的。而中国一直就是闭关锁国,根本不知道世界发展的额进程,而又盲目自大。英军都打来了还不知道英国在哪。而英国对中国一战是经过精心准备策划和有战略目的的一战。
大清帝国腐朽、堕落、昏聩、无能,政治体制的落后、整个官僚体系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满族贵胄玩鸟遛狗,中层官僚搜刮贪污行贿受贿。在乾隆时期和珅的腐败甚至是在乾隆的纵容下的,国家抑制服从于帝王好恶。昏聩的统治者忙于大婚、纳妃等等与国家发展无关的家庭琐事上。无能的统治阶层加上无为的中层官僚管辖下的是90%以上的文盲百姓,根本没有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事业的体系,完全是地主奴隶主贵族阶层的奴隶。
英军对于大清国是一种威胁,对于大清国统治下的百姓却是一种希望。
武器装备和训练的确有差距,另外还有军费也是不足的,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打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在干什么?

中国的情况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什么联系?

1、1916年以前,主要是袁世凯这哥们在一步一步地控制国家,直到1915年底登基,于是有了1916年的护国战争。袁世凯悲恨交加,不久就归西了。

2、1916年6月袁世凯嗝屁以后,变成了黎元洪与段祺瑞这两个家伙的争权,即所谓“府院之争”。直到1917年7月,张勋复辟,黎元洪弃职,府院之争才最终了结。谁想到7月还没过一半,复辟就失败了,段祺瑞赶走了张勋,重掌大权。

3、早在张勋复辟之时,失势已久的孙中山就已经不甘寂寞了,开始着手组织讨逆军。谁料张勋这家伙太不经搞,没几天就玩完了。那好吧,倒不成张勋只好倒段祺瑞了。于是1917年8月下旬,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9月出任大元帅。10月,护法战争拉开序幕。

4、孙中山手中无兵,明显玩不过这些军阀头头。到1918年5月,他被迫辞职。第一次护法战争宣告失败。

扩展资料:

中国工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兵工厂工作。

中国早在1915年就准备参加战后和平会议。当战争终于在1918年11月结束时,中国计划派出代表团参加巴黎和平会议,希望最终完全控制大陆领土。

但在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只获得两个席位,而日本有五个席位,因为日本派出了作战部队。事情只能从那里转移。朱利安塞希拉在《全球历史》中写道,一些欧洲代表不熟悉21条要求,西方列强最终将山东割让给了日本;西方外交官认为,他们应该遵守日本占领山东后迫使中国签署的条约。

中国将此举视为拒绝承认自己在全球政治中扮演平等角色的要求,也是对其主权的侮辱。中国对凡尔赛条约深感愤怒,是战后和平会议上唯一一个拒绝签署条约的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14年,简称“一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过渡时所产生的那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引起的。受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欧洲和其他一些通过工业发展壮大起来的国家,直接瓜分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那些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新殖民主义国家不满于现状,毕竟好多老帝国主义经济发展慢慢处于下降状态,这些新发展起来的殖民主义国家对于当初那种势力划分自然不满意,为了能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只好通过战争来决定这场格局。

这场战争主要是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为主的同盟国阵营跟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美利坚合众国等国家组成的协约国阵营展开较量。这场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的战争,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造成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的局面。

由于中国当时才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没几年,虽然已经建立民国,但是各地军阀为了争权夺地闹得不可开交。欧洲列强当时因为战争的缘故,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给了中国很长一段喘息的时间。就在中国考虑是否式正式参战时,制订出了一个“劳工以代替士兵”的方式加入到协约国当中去。

毕竟跟西方人并肩工作的劳工,是以平等身份加入国际社会中来的。通过招募华工来解决同盟国中没有足够男士工作的情况,就是帮助士兵履行劳动性工作使其可以去战斗和协助服务性机构和部门执行其任务,有效地解决了不少同盟国的燃眉之急。除此之外,修筑公路、兴建铁路、清理营房和机场、装卸补给品,以及军火工厂中都有中国劳工的身影。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其内外政策。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罗斯福政府的新政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的学习,培养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对美、德、日三国资产阶级应付危机采取不同对策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全面、客现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方式异同的分析,培养对比、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知识点拨

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②主要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金融市场不稳定
③直接原因:纽约股票市场崩溃

(2)时间:1929年~1933年

(3)特点:来势猛、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4)影响:①加深了各国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各国采取不同对策走上不同道路。
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2.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
②人民不满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口号赢得广泛支持。

(2)目的:①直接目的:尽快摆脱困难,实现经济复兴。
②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采取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的办法。

(4)内容:整顿金融;调整农业;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以工代赈。

(5)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6)影响:①减轻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缓和社会矛盾,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②不能从根本解决经济危机。

3.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战争策源地

(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原因:①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动荡,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权。②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欺骗宣传。

建立: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总理,欧洲社会策源地形成。

内外政策:

政治上:实行一党独裁专政,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迫害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经济上:国民经济军事化

文化上:控制文化教育,钳制思想

军事上:废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

外交上: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不设防区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府。

直接原因:军部中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建立: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

内外政策:

内政:①独裁,如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言论、结社自由。
②扩军,如军费开支扩大。

外交:制定了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二)重点难点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影响

(1)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2)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它在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①直接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

②间接影响: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③深远影响:新政采用的国家出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它不仅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纯粹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2.20年代~30年代关国经济繁荣、危机的原因分析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逐步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其原因应包括:国内的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的推动;国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在经济繁荣的背后,美国长期盲目投资,经济比例失调,农业不景气,失业人员增加。日益膨胀的供应量大大超过国内外的支付能力,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到2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出现危机、萧条,1929年~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3.各国反危机的措施及启示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危机的措施一般分四类:

(1)美国一类:采用罗斯福新政(1933-1939)强化国家干预,同时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2)英法一类:英国实行保护关税,协调帝国内部关系,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实行帝国特惠制;法国调整劳资关系,改革税收制度等。

(3)北欧国家一类:普遍出现社会民主党、工党掌权的政府,实行被称为中间道路的福利国家政策,实行保障就业,调整扩大社会保险,多种合作。

(4)德意日一类:强化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实施法西斯管理,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30年代大危机得出的启示:

(1)危机与繁荣相关,居安思危。

(2)国际经济关系协调极为重要,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

(3)危机具有两重性:一是表明资本主义末日加速来临;二是迫使政府改革调整的信号。

4.“大萧条”下的美、德、日走向简评

选择: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原因:美国:①没有封建社会的历史,具有典型的资产阶级的民主传统。②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实力强,国家干预经济可行。③美国虽有阶级矛盾,但左右两翼的力量不足以危及到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④罗斯福的个人作用体现了当时时势的需要。

德国:①德国具有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历史。②德国经济危机后,垄断资产阶级唯一的办法依靠军事化复苏。③德国整个社会不满一战后的失败,对《凡尔赛和约》不满,希特勒借助了“民族主义”和复仇心理。④德国阶级矛盾尖锐,革命迫在眉睫,纳粹党正好充当垄断资本家镇压革命、发动战争的工具。⑤希特勒的个人作用适应德国当时社会的“土壤”。

日本:①日本具有浓厚封建军国主义历史,标榜“武士道精神”。②日本早已对中国、朝鲜、东南亚实施过侵略扩张,为转嫁国内危机,借经济危机之机,在更大范围内扩大战争。③日本的阶级矛盾尖锐,利用法西斯力量镇压革命是日本垄断资产阶级的愿望。④以军部为首的法西斯势力左右了日本社会。

影响:美国缓和了经济危机,保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5.罗斯福新政问题的分析

A.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

(1)新的理论和政策

自由主义到凯思斯主义,罗斯福新政就是对凯思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2)新的特点

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

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这种模式被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B.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罗斯福新政不是法西斯主义。“新政”不仅不是法西斯主义,而且还起到了避免走向法西斯道路的作用。

罗斯福新政也不是社会主义。因为它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最多也只能说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C.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1)罗斯福新政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基本上是一个进步现象,起着积极的、肯定的作用。它为垄断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美国和其他许多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府所效法;它的实施是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某些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2)新政所起的作用只是暂时地、略微地缓和了一些经济危机在美国经济中所造成的严重的局面,它没有也不可能克服危机。新政实施的结果是,巩固和加强垄断资产阶级在国家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它所包含的一部分对工人阶级让步的措施,不过是资产阶级对付工人运动的一种手段而已。新政实行后美国工业生产指数逐年回升的现象,并不是新政药方的功效,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自发规律作用的结果。而所包含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策,则对工人阶级和革命事业有巨大的危害。

(3)对罗斯福新政既不能过分赞誉,也不能过分贬低。它将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地、大规模地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斗争,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它的结果又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造成新的、更深刻的危机。然而,不能说新政的主要目的是阻止农民及工人参加革命行动,因为当时美国并不具备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客观条件。

6.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相同点:①历史原因相同。两国长期以来是君主专制的国家,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缺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传统;一战后,两国的海外市场都受到制约,德国丧失了全部海外殖民地,日本在东亚的市场亦受到压制。

②利用时机相同。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为两国法西斯势力扩张提供了条件。两国法西斯都利用经济、政治危机,乘机扩张势力,进而夺取政权。

③法西斯专政的本质相同。都是帝国主义极端反动的公开恐怖独裁,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使世界大战的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把世界引向战争。

不同点:①法西斯政权建立方式不同。德国是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纳粹党通过欺骗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的支持,并讨好军队,与垄断资产阶级勾结,使势力大增。然后通过合法的形式,竞选为国会第一大党,进而夺取政权。日本不是依靠法西斯党自下而上地掌握政权后,立即建立法西斯专政,而是依靠现有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军部法西斯分子通过制造一连串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以及对外策动侵华战争来扩大势力和影响,进而自上而下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②日本法西斯势力军部内部存在着派系斗争,故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较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长。

日本法西斯从一开始就暴露出赤裸裸的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如1927年田中义一上台,即制造“皇姑屯事件”,妄图占领中国东北。接着,制定《对华政策纲领》,确定了日本分离满蒙、侵略中国、称霸东亚的方针。而广田宏毅内阁通过的《基本国策纲要》则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进而称霸亚太地区的侵略方案。

7.20世纪不同类型的改革模式

问题:“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有关史实回答: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是指什么?

(2)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结果或影响如何?

(3)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回答(1)俄国: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1932年实施新政;中国:l978年实行改革开放。

(2)特点:俄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业的市场交流。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用一定的计划经济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中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结局:俄国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到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建立起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进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

(3)认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8.世界经济危机对第二次大战的影响

关于世界经济危机对二战的影响,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诺夫里阿诺斯在名著《全球通史》里指出“大萧条是两次大战之间的分界线”,并以“走向战争”四个字概括1929年~1939年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
在干什么:
1、1916年以前,主要是袁世凯这哥们在一步一步地控制国家,直到1915年底登基,于是有了1916年的护国战争。袁世凯悲恨交加,不久就归西了。
2、1916年6月袁世凯嗝屁以后,变成了黎元洪与段祺瑞这两个家伙的争权,即所谓“府院之争”。直到1917年7月,张勋复辟,黎元洪弃职,府院之争才最终了结。谁想到7月还没过一半,复辟就失败了,段祺瑞赶走了张勋,重掌大权。
3、早在张勋复辟之时,失势已久的孙中山就已经不甘寂寞了,开始着手组织讨逆军。谁料张勋这家伙太不经搞,没几天就玩完了。那好吧,倒不成张勋只好倒段祺瑞了。于是1917年8月下旬,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9月出任大元帅。10月,护法战争拉开序幕。
4、当然,孙中山手中无兵,明显玩不过这些军阀头头。到1918年5月,他被迫辞职。第一次护法战争宣告失败。
5、恩,5月之后,直到11月一战停战,好像没什么重大的事情了。

联系:
中国参战了。
额,是1917年段祺瑞重掌大权之后,对德、奥宣战了,所以中国是协约国。
最后中国就成了战胜国,然后参加了巴黎和会,结果被盟国涮了一把,于是引发了五四运动……
1914-1916袁世凯搞复辟,孙中山反袁
1916-1918军阀混战,孙中山护法运动

中国参加了一战,但是是北洋军阀政府在日本的带领下,向德国宣战。只是跟日本把青岛打下来而已。

一战时英国的战备特点?

一战时英国的战备特点,是海军比较发达陆君不太行。
一战时候的英国的战备特点的话就是呃很大程度上的扩充了海军和陆军。
建议你和历史老师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文章标题: 一战时英国在中国的驻军很忙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6754.html

[一战时英国在中国的驻军很忙吗]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