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8-08 04:01:1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曹参接替萧何做了丞相后,所有政体制度都没有改变,全部遵照萧何制定的规章法度。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
刚即位的汉惠帝看到曹丞相一天到晚都请人喝酒聊天,好像根本就不用心为他治理国家似的。惠帝感到很纳闷,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以为是曹相国嫌他太年轻了,看不起他,所以就不愿意尽心尽力来辅佐他。惠帝左想右想总感到心里没底,有些着急。
平阳侯曹参,沛县人。秦朝时曹参做沛县的狱掾,萧何做主吏,他们在县里已是有名望的官吏了。曹参起初卑贱的时候,跟萧何关系很好;等到各自做了将军、相国,便有了隔阂。到萧何临终时,萧何向孝惠皇帝刘盈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曹参接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做事情没有任何变更,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曹参从各郡和诸侯国中挑选一些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立即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可是现在您身为丞相,却整天与人喝酒闲聊,一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政务;二不过问朝廷大事,要是这样长此下去,您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和安抚百姓呢?’你问完后,看你父亲怎么回答,回来后你告诉我一声。不过你千万别说是我让你去问他的。”
相国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参的随从官员们很厌恶这件事,但对此也无可奈何,于是就请曾参到后园中游玩,一起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止。曹参反而叫人取酒布设座席痛饮起来,并且也高歌呼叫,与那些官吏们相应和。曹参见别人有细小的过失,总是隐瞒遮盖,因此相府中平安无事。
太史公说:曹相国曹参的战功之所以如此之多,是因为他跟淮阴侯韩信一起共事的缘故。等到韩信被消灭,列侯成就的战功,惟独曹参据有其名。曹参作为汉朝相国,极力主张清净无为,这完全合于道家的学说。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统治以后,曹参给予他们休养生息的时机,所以天下的人都称颂他的美德。
汉惠帝听了曹参的解释后说:“我明白了,你不必再说了!”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史称“萧规曹随”。
曹参为刘邦攻打下二个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战功赫赫,在刘邦称帝后,被认为是西汉开国的第二功臣,任命丞相。从第一功狗到萧规曹随,曹参之所以能始终能被刘邦信任,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低调,从不争功
英勇善战的曹参跟随刘邦的时间较早,立下很多功劳,每一次胜仗都是有目共睹的。但在论功排名时,刘邦却说萧何才是第一功臣。说萧何是功人,而曹参等武将是功狗,曹参是功狗第一。对此,很多武将都不服,但曹参没有意见,对自己的功名排位表示不在乎。曹参的这种态度反而让他一直得到刘邦信任,而萧何虽为第一功臣,最后却需要通过自污保自己。
二、务实、踏实
曹参被排名功臣第二后,被任命为齐国国相。从武将转变为文官。在战场上所向无敌的曹参,照样把国相的工作干得非常出色。齐国是刘邦儿子刘肥的地方,曹参到齐国后,拜访齐国地方父老,请教齐国儒生了解当地情况,最后在盖公的指导下,对刘肥说,齐国还是刘肥说了算,他协助。俩人相处和谐,曹参在齐国当九年的国相,期间齐国很是太平,被百姓称之为贤相
三、不图名利
萧何去世后,曹参接任了萧何的位置,但是上任后却有意不作为,一般新官上任三把火,都会推行自己的新政策,但是曹参却不是,什么都不做,很多大臣乃至皇帝都看不下去了,有大臣好意提醒,曹参也假装不领会。这样最后逼得汉惠帝说了这句“何以忧天下乎”。其实曹参就是故意为之的,他就是想让所有人觉得他不如萧何,不想因为名利,而招来更多的危险。
曹参虽是武将出身,但是在治理政事、如何与刘邦以及皇室相处,自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也使得曹参始终被刘邦信任。
看起来萧何与曹参共为刘邦的智囊团,然其实萧何占主导。而后曹参逐渐成将领,前线杀敌,从史书可知,曹参记载最多的是战功卓越,但却未提过有锦囊妙计。
开始曹参为刘邦的副将,后随韩信南征北战,充当监视韩信的棋子。自始至终,都是战将的存在,从刘邦评论的“狗功”二字,就可知他战功卓越,却无谋略。
曹参的出现,不如有大谋略的萧何,也不如既有谋略,又有天生将才的韩信,却是能够让刘邦毫无保留的信任的存在,因为他是一个没有任何威胁力的存在。于刘邦而言,韩信的才能太过强悍,易让人猜忌,而萧何的大才华,更易让人觊觎。所以,他的维持中庸便是最好的发展。
萧何去世之前,汉惠帝向萧何征询下任丞相人选,萧何推荐曹参。曹参也没让萧何失望,萧何去世后,曹参原封不动继续执行他的种种,这就是萧规曹随。到了刘邦执政后期的多疑,刘邦众多的部下被斩杀,而他依然安然无忧,且无躲避刘邦猜忌的行为,足以说明他的忠心,得到了天子的信任。
曹参就有点类似于我们所奉行的中庸之道,既不会太耀眼,又不至于被人忽视,能让领导放心,又能让身边朋友看重,也着实是一个有趣之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既不会引来别人的嫉妒,也能在老板心中保持一个有能力的印象。
中国历史上搞分封的封建朝代,只有西汉,西晋,明朝。西晋这个朝代仅仅存在了半个世纪,统治黑暗让人提不起来。西汉跟明朝的开国皇帝都是布衣出身,他们分封诸侯的时候,往往会慎重一点。刘邦前期封了许多异姓王,但没过多久被他一一剪除。在这些功臣当中,也曾有被封侯拜相的,刘邦时代曾经有过。
第一:第一次封侯的功臣当中,排列第一的就是曹参
1:反抗秦朝过程中,曹参立下赫赫战功
我们看刘邦参加反秦大起义的这三年中,曹参可是立下不少功劳。因为曹参跟刘邦的关系可不一样,首先他是沛县人,本来就跟刘邦是老乡。其次是老同事,在反秦大起义之前,刘邦不过是个小小的泗水亭亭长,曹参则是主管监狱的小官,比刘邦的泗水亭亭长大的多。最后还是老战友,起初县令反悔想要杀死这二人,于是他们给刘邦通风报信,一起斩杀了县令。正因为这样,在反秦起义当中,他是很大的功臣。
2:消灭项羽,他自己本人也是大功一件
曹参还有一个功劳,就是参与了消灭项羽。在消灭和参与打败项羽的过程中间,他立下很多战功。当年曹参一度反击项羽,从荥阳保卫战开始一直跟随大将军韩信。韩信打到哪里曹参就打到哪里,韩信立什么功他就立什么功。我们都知道韩信的功劳非常大,基本上横扫黄河以北,曹参就一直跟着。在消灭项羽的过程中间功劳最大,因此是第一个被封侯的人,得到刘邦高度赞赏。
3:刘邦改韩信齐王为楚王,让长子刘肥管理齐地,曹参则担任国相
我们都知道起初韩信本来是齐王,考虑他功劳太大,于是改封其为楚王,迁徙到了楚地。那么齐地位置空着,他想让自己的儿子就任藩王。长子刘肥自然是不二人选,可他的儿子还小没有任何政治经验,于是委派曹参担任齐国的国相,帮助齐王治理齐地。他在担任国相期间,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去讨论。由于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曹参没听明白。曹参担任了九年齐国国相,在这期间他什么事都没干,让老百姓自己折腾,不扰民,这就是曹参的治国之道。
第二:夏侯婴本来是一个刘邦车夫,却能够被刘邦封为侯爵
1:夏侯婴历经三朝,三代人都非常信任他
夏侯婴一共经历了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三朝,他一生所做的官就是太仆。之所以能够得到两代三皇帝的重用,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首先夏侯婴本来是一个专门赶马车的马夫,每次都喜欢把车开到泗水亭亭长刘邦那里。坐下来一聊天,关系非常亲密。有一次切磋武功,担任亭长的刘邦把夏侯婴给打了一顿。这当时秦朝属于犯法,于是就有人举报了。但夏侯婴一口咬定不是刘邦打的,朝廷就要惩罚那个告假状的人,可其说的是事实。重审之后受伤的还是夏侯婴,但他能坚持诺言。
2:刘邦败仗逃跑想要抛弃儿女,夏侯婴拼死把他们带上
我们都知道项羽和刘邦之间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楚汉战争,彭城之战一度把刘邦打的落荒而逃。这个时候替他赶车的就是夏侯婴,结果在逃跑的路上碰上了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刘邦用脚把他们踹下去,都是夏侯婴拼死把他们带上,最后让他们得以安全归来。等到刘邦死后,吕后等人都非常感激他的大恩大德。在一个荥阳大战的时候,刘邦就带着夏侯婴一个人逃了出来。虽然不过萧何韩信那么有才能,但是对刘邦忠诚,这一点就足够了。
3:夏侯婴慧眼识人才,这是他最大的本事
除了忠诚之外,他还有一个很大的本事,那就是慧眼识人才。之前韩信曾经有人要杀他,只因为他喊了两句话,夏侯婴听出来不简单,于是把他给放了;再一个就是季布,他原本是项羽帐下的一员大将,一度逃到了朱家。朱家于是跟夏侯婴这么一番说辞,夏侯婴听完之后跟刘邦一番汇报,最后季布得以安全无事,还封了大官。
我们看刘邦这个人其实很不简单,他深谙帝王之道。所以能在楚汉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他用自己的能力证明了他所建立的朝代是伟大王朝!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