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施里芬计划是否是一战德国唯一的作战计划

时间: 2022-08-04 23:00:4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3次

施里芬计划是否是一战德国唯一的作战计划

德国在一战初期是采取什么战略

施里芬计划-初期的闪电战

施里芬计划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德国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担任总参谋长期间(1891年至1906年)提出,德国总参谋部所制定的一套作战方法。其主要目标为应付来自德国东西两面的两个敌国—俄国与法国的夹攻。

施里芬计划就是日后的闪电战的雏形,也可以说,施里芬元帅也就是闪电战计划的初步提出者,他认为,在战场上用炮火掩护装甲部队和步兵冲锋的做法可以迅速打击敌人,这种施里芬计划的提出使得德军在一战初期迅速攻入法国。

施里芬计划是什么,有谁能把前因后果说得详细一点吗

施利芬在辅佐老毛奇与瓦德西时,便对法国与俄罗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法国,虽然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并失去了盛产铁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其陆军却雄风不减,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大的敌人。反观俄罗斯,虽有600万常规部队,但装备落后,战略思想仍旧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当德国的克虏伯大炮、毛瑟枪已经驰名世界,德国参谋本部正在着重研究马克沁机枪的价值时,俄罗斯的士兵不少还以绑了尖刀的木棍作为唯一装备。同时,俄罗斯广阔的领土、落后的铁路网和老化的战争动员机制使得俄国的战争反应速度大打了折扣。仔细研究了双方力量对比之后,施利芬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利用德国兵力动员迅速的优势,先行击败法国,而后回头集中力量对抗俄罗斯。施利芬判断,俄罗斯落后的军事动员体制使得俄国至少需要6到8周才能完成对德国的军事集结。而在这段时间内,拥有毛奇时代主持修建的密集铁路网,德国完全有能力迅速完成军事集结并打败法国。这就是“施利芬计划”的基本战略思想,以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时间差”。
1870年,路易·拿破仑皇帝的法国政府,由于对普鲁士宣战而自我毁灭。普鲁士人在他们共同边境的战斗中摧毁了法军,然后长驱直入,包围和攻陷了巴黎。为了消除任何未来的法国军事威胁,新统一的德国并吞了阿尔萨斯和包括要塞城市梅斯在内的洛林的一部分,使法国暴露于未来的入侵前面。
背景困难重重  法国军事工程师于是以沿着一百五十英里法德边界的四个城市为中心,构筑了一系列堡垒。东南从瑞士的坚不可摧的屏障阿尔卑斯山开始,坚固的混凝土堡垒从贝耳福、厄比纳尔、土尔和凡尔登伸展开来。在厄比纳尔和土尔之间设计了一个宽阔的缺口,作为准备敌人进入的巨大陷阱,然后用从掩护得很好的混凝土箱形掩体中发射的交叉火力加以歼灭。凡尔登以北约二十英里,就是卢森堡、比利时和崎岖的阿登森林。施里芬的计划  面对着这种难以克服的棱堡,从1891年到1906年任德国参谋总长的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伯爵,设计了一个通过广阔的比利时平原侵入法国的战略。这个小小工业化国家,提供了有充分铁路、公路、河流和运河的一条不费力的通路,而且它和法国的边境是不设防的。施里芬将军对于比利时在列日和那慕尔面向德国的设防据点感到愤怒,他抱怨它的军事防御旨在“……阻止德国侵入其领土,但它对法国的边境却不设防”。对于比利时担心德国而不担心法国的原因,这位将军装作不知道。   施里芬这位能干的战略家,是军事史上博览群书的人之一。他从坎尼之战中得到许多启示,汉尼拔用包围两翼和后卫击败了较强的罗马人。施里芬将军的相似的计划集中在梅斯,这是一个最靠近法国边境的德国城市,距离巴黎一百七十八英里。过程  以这个筑垒地区为枢轴,由七十九个师组成的右翼,将以闪电战经过比利时进入法国,后面马上由战时后备军之类的第二后备军跟上来。由八个师组成的较小的左翼,将留在法德边界。象一扇巨大的旋转门一样,德国人在这个绕着枢轴旋转的运动中,将一直横扫到法国沿海地区,从北面、西面和南面包围巴黎,然后转向东面。   如果法国士兵离开他们的洛林要塞,把八个德国固定师赶向莱茵河,这样就更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东进的德国人将从后面来攻打法国人。法国的要塞炮只面对德国,不能转向西面来对付从法国方面进攻的德国人。[编辑本段]结果  施里芬制订的战略,包括一支十万人的英国远征军“和法国人协同作战”在内。考虑到俄国的原始铁路系统会造成蜗牛般步伐的动员,施里芬只在东线安排十个师以推迟沙皇部队的前进,直到法国被压倒为止。1913年,80岁的史里芬临终时仍一再叮嘱:“必有一战时,切莫削弱我的右翼。”尽管这一临终嘱咐随着德国悲剧的落幕而成为军事史上的名言。[编辑本段]计划的形成背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的继任人,谨小慎微的毛奇将军改变了这个计划,以应付他认为是不同的情况。他不去加强右翼,反而减少右翼的实力三分之一,在左翼增加了八个师——此举对法国是幸运的。由于其他障碍和延误,毛奇缩短了以梅斯为枢轴而转动的德国入侵战线,以致他的部队开到巴黎的东面而没有加以包围。几个星期后,当德国人企图用正面突击攻占巴黎时,他们在马恩之战中被击退了。   曾经看过一幅施利芬的肖像画,作为德国参谋本部的著名参谋总长之一,施利芬的长相离标准的职业军人差得很远:脸色苍白,身形消瘦,略有些谢顶,恰如一个文弱书生。最令人诧异的,莫过于这位近代史上著名的战略大师的眼睛一如普通人一样灰暗无光,全不见战略家独有的灵气与智慧。自然,熟悉施利芬的人则对这一点不太会感到惊讶――他本是一个高度的近视眼。  自19世纪至二战结束前,世界陆军之强,莫过于德国,而作为德国陆军的最高指挥机构的德国参谋本部,特别是一战前的德国参谋本部,更是藏龙卧虎、人才辈出,至今仍然令无数热血男儿心向往之。在德国参谋本部的历届参谋总长之中,成就最高的当数辅佐俾斯麦先后打赢丹麦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统一德意志的毛奇(Moltke);而最为中国人所熟悉的,当数毛奇的继任者、1900年出任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元帅的瓦德西(Waldersee)。施利芬是瓦德西的后任,任参谋总长的时间是1891年至1906年,共15年时间。人物生平  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Alfred von Schlieffen)出生于1833年,早期曾学习施里芬法律,后从军。1853年作为一名服役期限一年的志愿者加入第一禁卫枪骑团。1854年12月调服正规军,并被任命为少尉。1858-1861年,在军事学院学习。1865年,施利芬进入德国总参谋部,一直工作到退休。  施利芬的仕途算得上一帆风顺,自战争学院毕业之后,他的才华便为参谋本部的高层所重视。当时的参谋本部下属有若干局,其中地位最为重要当数军事历史局,军事历史局从来被视为参谋总长的智囊,其局长也被视为未来参谋总长的候选人。1884年,在毛奇的支持下,施利芬出任参谋本部军事历史局局长,先后担任了毛奇与瓦德西的智囊角色,并于1891年出任参谋总长。因此,施利芬始终对毛奇充满敬意与崇拜,并以毛奇、克劳塞维茨的学生自居(克劳塞维茨曾任普鲁士战争学院院长,时毛奇在战争学院学习,后毛奇始终以克劳塞维茨的学生自居,实际上,战争学院院长从不授课,克劳塞维茨与毛奇并无太多瓜葛)。  俾斯麦所缔造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改变了整个欧洲的政治格局,老牌欧洲强国无不对之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同时,德国地处欧洲中心,列强环绕,战略上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在德意志统一不久,德国参谋本部便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应对未来全面的欧洲大战。  对德国威胁最大的莫过于东面的俄罗斯、西面的法国与海上的老牌强国英国。对于陆军而言,欧洲战争意味着同时与法国和俄国作战。因此,参谋本部研究的课题便是如何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瓦德西曾经于1887年提出固守西线,集中力量打击俄罗斯的战略方案,为俾斯麦所否决。计划形成  施利芬在辅佐老毛奇与瓦德西时,便对法国与俄罗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法国,虽然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并失去了盛产铁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其陆军却雄风不减,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大的敌人。反观俄罗斯,虽有600万常规部队,但装备落后,战略思想仍旧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当德国的克虏伯大炮、毛瑟枪已经驰名世界,德国参谋本部正在着重研究马克沁机枪的价值时,俄罗斯的士兵不少还以绑了尖刀的木棍作为唯一装备。同时,俄罗斯广阔的领土、落后的铁路网和老化的战争动员机制使得俄国的战争反应速度大打了折扣。仔细研究了双方力量对比之后,施利芬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利用德国兵力动员迅速的优势,先行击败法国,而后回头集中力量对抗俄罗斯。施利芬判断,俄罗斯落后的军事动员体制使得俄国至少需要6到8周才能完成对德国的军事集结。而在这段时间内,拥有毛奇时代主持修建的密集铁路网,德国完全有能力迅速完成军事集结并打败法国。这就是“施利芬计划”的基本战略思想,以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时间差”。  1891年,也就是出任德军参谋总长的第一年,施利芬便提出了一份“备忘录”,被称为第一号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施利芬采用了军事学家所罕见的“剧情排演”的方式,推演了未来欧洲大战的基本过程,提出了“时间差”的战略构想与实施方式。之后,施利芬又在1892年和1894年提出了第二、第三号备忘录,这三份备忘录,便是“施利芬计划”的基本雏形。此后,在任期内,施利芬主导进行了对未来战争的无数的演习、沙盘演练与讨论,对备忘录进行了反复的修改。1905年12月,施利芬完成了最后一份备忘录,并于1906年亲手交给了继任者,老毛奇的侄子小毛奇。至此,完整的“施利芬计划”终于成形。

施里芬计划的内容是什么?

施里芬计划假设战争爆发以后,德军在西线将要面对英、法两国军队,在东线将要面对俄军。根据德国参谋总部的估计,由于俄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事机构臃肿不灵,动员工作必然十分缓慢,因此战争初期,德国可以大部分兵力来对付法国,并采用闪击战的方法,用四至六个星期的时间迫使法国投降,然后把主力转移到东线,再用三至四个月时间击败俄国,结束战争。

1905年,德国参谋总长施里芬伯爵制定的德国东西两线作战的战争计划。
德国在不可避免的两线作战中,集中优势兵力在西线,只用少数兵力监视和牵制俄国军队,计划六个星期内取得西线战争3到4个月的时间结束整个战争。
该计划低估了俄国和法国的动员与作战能力,也没有估计到比利时军队的顽强抵抗和英国远征军能很快参战,因此,注定要失败。

一战德国《施利芬计划》!

详细介绍一下德国在一战时期制定的《施利芬计划》,最好是专业一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人所制订的著名的施里芬计划,像拿破仑一样,德国的军事观念认为:在战争中不要将目光集中在对敌国领土的占领,而是要在战争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只要消灭了敌人的军队,敌人的领土自然可以获得,因此德军的战略意图是要将法军主力一举消灭。由于在法军完成动员后必然将法军精锐兵力在法国北部一线展开,在这些部队的安排上,法军必然会将重点放在与德国接壤的法国东部,因为法国人一定要倾全力进攻来夺回东部由于普法战争战败而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铁矿区,而这里是山区,地形不利于法国人进攻,这样一来德国人只要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布置少量兵力就可以顶住法军主力的进攻,而德军主力则绕道比利时,从西边进入法国腹地,由于法国西部多平原,这样地形便于德军进攻,德军应迅速击溃西部法军的抵抗,在法军防线上打开缺口,然后德军将向东进攻,这时,法国军队必将按照他们战前制订的军事计划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前线展开兵力、装备,进攻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而临时改变军事计划来反击德军从西面的进攻对于法国军队的高级官员来说是一件最令人头疼的事,大批已经展开的的人员、装备需要集中到火车站,然后用火车从法国东边运到西边,这不但耗费时间而且会打乱整个法军对阿尔萨斯和洛林的进攻,给铁路调度造成很大负担,以此法国人不会轻易的打乱战前计划而从东边调兵来反击德军进攻。在行军中对巴黎的围攻很重要,德军只要迅速运动逼近法国首都巴黎,并像在几十年前的普法战争中一样包围并拿下巴黎,就会引起法国人对法国战时政府的不满,迫使法国战时政府由于丢失首都而威信扫地甚至垮台,因此法国战时政府必然会集中兵力保卫首都,在这里如果德军能将法军匆匆调集的军队击溃,就能使法国人在丢失首都后士气低落,然后德军应以最快的速度横穿法国,直达东边法军防线,然后南北夹击歼灭正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发动进攻的法军,将法军部署在北部的精锐兵力全部消灭,法国必将投降。因此在施里芬计划中集中德国的近80%的军队用来从比利时绕道攻击巴黎,以压倒性的兵力来完成计划。
德国军队未能达到施里芬计划的目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德国士兵由于长途跋涉而过于疲劳,他们的进攻能力不足;由于比利时、法国德占区铁路被破坏而德军自身的运输马车队由于需要大量饲料这使得马车队在长距离运输中发挥不了作用,德军的卡车很少,这使得德军补给不足;在战斗中,德军将一部兵力调到其它战线从而消弱了进攻巴黎的德军兵力,使德军未能取得压倒性的兵力优势。但从德军部队在马恩河战役前节节胜利可以看出这个计划是可行的,只是还不够完善,关键是运输不力,一方面由于运输不力德国士兵只能步行前进,从而搞得士兵筋疲力尽,另一方面由于运输不力德国士兵补给不足,同时如果运输得力的话德军可以较轻松的完成计划,饱满的精神状态进攻巴黎,而法军则正处于士气低落之时,即使在有一部分兵力被调到其它地区的情况下,仍然完全可以应对法军的反攻,在打退法军进攻后,法军士气必然更为低落,甚至崩溃,德军则士气高昂,无法阻挡,仍然有可能攻下巴黎,完成施里芬计划。为此,我认为德国陆军应利用法国西部稠密的河流网,以航运来作为运输手段,在古代战争中,用河流来运输兵力、给养是很常见的事,这虽然由于要准备船只,要沿着河流的走向运动,显得有些呆板,不够灵活,但对于大兵团作战是必要的,由于船只载重量很大,可以使部队有充足的供应,这对于拥有上百万军队的德军是必要的,至于灵活性,法国人早料到德军将取道比利时进攻,法国人拥有良好的铁路网,其兵力、物资可以方便的调到巴黎,而为围攻巴黎德军需要重炮,并要有充足的物资供应,这就更需要利用河流来运输,由于西部法军的迅速大溃退,法国西部的河流应该还是畅通的,完全可被利用,而且德军还可以依靠内河船只来运载步兵,减轻士兵的疲劳,让士兵精力充沛的发起进攻。为此德军陆军应考虑与德国海军合作,在战争爆发时夺取法国内河的出海口,布置岸炮同时部署鱼雷艇、潜艇来守卫这些地区,德国海军主力战舰如战列舰、巡洋舰等应用来牵制英国海军舰队的主力,用廉价的鱼雷艇、驱逐舰等海军轻兵力来主动出击,保卫德国内河航船从德国海口进入法国内河网,然后沿塞纳河航道为德军向巴黎进攻提供补给。这样,施里芬计划的战略目标可能会达成。
文章标题: 施里芬计划是否是一战德国唯一的作战计划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6376.html

[施里芬计划是否是一战德国唯一的作战计划]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