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有什么书是开创一个时代的

时间: 2022-07-31 10:01:2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有什么书是开创一个时代的

以新时代为主题的书籍有哪些。

周国平 《人生哲思录 》

内容是周国平的文字的一个摘录,形式是像辞典那样按照主题和关键词加以详细分类。全书分为四编,即: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

村上春树 《天黑以后》

在冬天的东京,时间跨度只有晚上12点到早晨6点七个小时,采用两条平行线结构,分别叙述一对年轻的姐妹,一个在黑夜中昏睡,一个在思考和行动。

曹文轩 《青铜葵花》

"五七干校"时期的江南水乡农村,城市女孩葵花因为一个意外,失去了自己的爸爸,被男孩青铜家收养,成了他的妹妹。聪明的心地善良的哑巴青铜,因这个突然出现的小妹意识到自己作为小男子汉的责任:家里只能供一个人上学,他把机会让给了葵花;为葵花能照相,他冒风雪站街头卖芦花鞋 ;而懂事的葵花不扎新头绳、不照相,省下钱来买纸笔教青铜识字。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牛虻》

该书描写了意大利革命党人牛虻的一生。小说涉及了斗争、信仰、牺牲这些色彩浓重的主题。

斯蒂芬·威廉·霍金 《时间简史》

在该书里,霍金探究了已有宇宙理论中存在的未解决的冲突,并指出了把量子力学、热动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统一起来存在的问题,该书的定位是让那些对宇宙学有兴趣的普通读者了解他的理论和其中的数学原理。

东野圭吾 《白夜行》

影响世界的十本书是什么?

以前看到过,现在忘记了,似乎有《论语》,《资本论》……
回忆往往和新的开始相伴相生,尤其在我们刚刚过去的一百
年里,人类的历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回顾的冲
动也强烈得让人难以拒绝。今天,我们按照不同的年代,回首20
世纪的部分有影响的著作,它们或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意义,或切
中了当年的时代脉搏。也许,同时代的巨作我们无法一一论及,
好在我们的回眸重在展示而非比较,毕竟,在每一个读者心中,
都有自己难以忘怀的经典。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选择仅限于国
外作品,而对于中国人而言,许多国内的著作同样影响了我们的
一生。
  1900年至1909年

  闯入神秘的世界

  “我若不能让天上的神低头,也要使地下的魔鬼让路。”

  --《梦的解析》中引用维吉尔的名言

  20世纪是人类生活变幻最为剧烈的时代,然而,在最初的时
刻,刚刚进入新世纪的世界依旧沉浸在一种舒缓、宁静的生活中
。天空中没有飞机的轰鸣,都市里也没有汽车的喧嚣,没有任何
迹象表明,20世纪人类的生活会有多大改变。在辚辚的马车声中
,人类享受着最后的宁静。

  然而,这种宁静很快就被打破。1900年,一本书遭到了人们
最为猛烈的批评,人们带着鄙夷的神情、用近乎刻薄的语言谈论
着它和它的作者,尽管该书在出版后的最初几年里只售出了几百
本。这就是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和他的《梦的解析》面临的最初命
运。弗洛伊德公开承认,他的思想“肯定使人们厌恶”,但他仍
然自信地坚持:该书有“精神分析和每个研究者必须接受的观点
并从中寻求其训练手段的最可靠的基础”。

  这本书原本计划于1899年出版,但是,一位颇富眼光的出版
商看出了此书的价值,将它的出版定在具有纪念意义的1900年。
《梦的解析》之所以广受非议,是因为当时的人们更多地将目光
集中于书中关于“性”的论述上。《梦的解析》着重探讨了“性
”对人的行为和思想的影响,无疑触及到了社会最敏感的神经,
“俄狄浦斯情结”这样的结论,显然为当时的社会道德所无法容
忍。

  然而,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梦的解析》作为一本具有划时
代意义之作,其伟大之处并不在于对“性”的惊世骇俗的探讨,
而恰恰是那些关于梦的独特、新颖的见解,引导人们推开“梦”
这扇大门,第一次真正走进人类深藏的内心世界,发现无法被意
识所控制的潜意识,竟然蕴含了如此丰富的心理内容和巨大的创
造力。弗洛伊德用一种最理性的声音诉说了人类的无理性,从更
深的层次上阐述了人类的生存状况。

  有人评价说,尽管在弗洛伊德之前,潜意识问题就已若隐若
现地在一些作品中流露,但就像利夫和布伦丹曾触及到美洲海岸
一样,只有弗洛伊德证明了潜意识确实存在,并对其丰富多彩和
惊恐可怖加以揭示,是这个领域的哥伦布。

  弗洛伊德对20世纪人类的焦虑和梦魇从人性上进行了探讨,
他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成为20世纪最流行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是哲学上法兰克福学派“批评理论”的重要渊源,今天,在超
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抽象主义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我们都可以
感受到它的巨大影响。

  1910年至1919年

  靠推论创造奇迹

  “E=mc2”--爱因斯坦

  1905年,一位供职于瑞士国家专利局、名叫爱因斯坦的26岁
德国人,在德国科学杂志《物理年报》上连续发表了三篇论文。
其中《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提出了根本有别于传统观念的
空间、时间理论,而在当时,它只在德国引起了一些反响,并没
有得到其他绝大多数物理学家的注意。今天,人们评价说,这3篇
论文代表了世界理论物理学方面最重要的成就,即使作者此前从
未写过一个字,仅凭这三篇文章也足以成为伟人。爱因斯坦成了
“天才”的代名词。

  在《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中,爱因斯坦一改以往人们头
脑中的观念,论证了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只有独立于观察者之
外的光速是个常数。爱因斯坦证明,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
其长度就会减小,质量就会增加,时间就会放慢。由此推论,假
如物体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时,其长度为0,质量不会再增加,
而且时间也就停止了。爱因斯坦根据这种不可能性得出了一个结
论:任何物体都不会以光速和超过光速运动。这项被称为“相对
论”的理论弥补了牛顿物理学长达两个世纪的不足,爱因斯坦将
时间与空间相结合,创立了新的四维宇宙空间的学说。

  1916年,阿尔贝特.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完成了他对牛顿物理学的修正。这一次,爱因斯坦把“物质”的
概念引入了他的相对论中,他认为,物质也是空间的一种属性,
同样与时间密不可分。

  广义相对论在全球科学界引起了震动,质疑也接踵而来。爱
因斯坦的相对论,完全是靠个人的非凡智慧完成的纯理论探索,
他所有的假说都不是源于观察,而是来自推测,能够验证它的实
验非常之少。为此,有人甚至感慨:“广义相对论是何等美丽的
理论,可是实验却少到令人羞愧”。有人则说,广义相对论是理
论物理学家的天堂,实验物理学家的地狱。

  相对于那些终其一生而不被承认的伟大天才而言,爱因斯坦
是幸运的。依据相对论,爱因斯坦预言,当一束光线通过太阳表
面时,它的弯曲程度将是牛顿力学及其所解释的弯曲程度的两倍
。在相对论提出后仅3年,在1919年出现的一次日食中,他的假说
便得到验证,这使广义相对论顷刻间闻名于世。

  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时空观的认知,带来了整个物理学
的革命。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相对论显然
是一个艰深的理论,但爱因斯坦却一直没有放弃将它介绍给普通
大众的努力。从1916年开始,爱因斯坦就不断对一本浅说相对论
的小册子进行修订、再版,直至其去世前3年。在这本小册子中,
很少涉及到数学和科学引证。文章的逻辑性自然而完美,“好像
有谁已经给作者看过宇宙的运行过程,而他只是把所看到的记录
下来而已”,人们不由得这样惊叹。

  相对论被认为是“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其中
人们最熟悉的著名公式,E=mc2,为人类掌握核技术打下了理论
基础。在爱因斯坦的一生中,他一直被公认为本世纪最伟大的思
想家。

  1920年至1929年

  因思考而更迷惘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
就是打不败他。”--欧内斯特.海明威

  20年代的世界,刚刚经历了战争的磨难。人类有史以来最为
残酷的战争,使世界变得满目疮痍,留在人类心中的创伤更是久
久不能平复。仿佛是一个不变的规律:战争能使人意识到和平年
代不被珍惜的东西,而战后留给人们的则往往是精神的幻灭。

  尽管,20年代的世界经济并没有很快从战争中恢复过来,但
参加过这场战争的青年人却沉溺在享乐之中。战争的恐怖和对自
己理想的背叛,使整整一代人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因此,当1926
年,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出版后,“迷惘的
一代”这一称呼迅速被人们接受,这部小说被奉为青年人的《圣
经》。使用海明威式的简短而厌世的语言成了人们交谈的时尚,
而那种粗犷而敏感的叙事风格,同样为人们所喜爱。

  “迷惘的一代”缘自小说的前言,是作者从著名女作家格特
鲁德.施泰因那里借用来的。客观地评价,是《太阳照样升起》,
使海明威成为国际文坛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但它绝不是作者
最好的小说。但是,它却是作者最敏锐地捕捉到社会脉搏的作品
。作为一位自传性很强的作家,海明威本身就是那些在战争严重
摧残的道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中的一员。他参加过那场令人
刻骨铭心的战争,他目睹了军功章在战后市场上被廉价出售,他
身边的年轻人整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这使海明威更加迷惘痛
心。

  《太阳照样升起》的原型是作者所处的包括作家、艺术家和
需求刺激的社会名流的圈子。但它却写出了普通大众的真实的生
存状态。他笔下的人物,无法投身于任何伟大的事业,而只能在
英勇的、壮美的、有时甚至是残酷的场景中寻求生存的意义。

  “迷惘的一代”并非浑沌的一代,正因为思考,才会迷惘。
纵观海明威一生作品中创造的主人公,也经历了一个由迷惘空虚
到勇敢抗争的过程。事实上,“迷惘的一代”中的绝大多数人在
十几年后,又投身到了为正义和生存而战的反法西斯斗争中。《
太阳照样升起》敏锐而准确地捕捉到了时代精神,其意义已经远
远超出了文学的范畴。时至今日,读者仍然会被其中蕴含的苍凉
所打动。

  1930年至1939年

  挣脱漩涡的方舟

  “有一个基本心理法则,我们可以确信不疑。一般而论,当
所得增加时,人们将增加其消费,但消费的增加,没有其所得增
加得那么多。”

  --J.M.凯恩斯

  1929年,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席卷西方,使资本主义世界陷
入了严重的萧条和失业的漩涡之中,股市的崩溃,使人们终生的
积蓄在顷刻间化为乌有。但是,经济学家们仍然认为,资本主义
制度是一个自我调节的系统,任何干预都是有害的。因此,在最
初的几年,西方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一种袖手旁观的态度,甚至坚
信“繁荣近在咫尺”。危机一发而不可收,19 33年,西方国家的
失业人口已达3千万,是1929年的5倍多。对于普通人而言,30年
代初,找到一份工作,是最为迫切的一件事。人们在问:这场大
萧条何时能够终结,怎样才能制止经济衰退?

  在苦苦的期待之中,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在其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终于为挽救资本主义经济开出了
“药方”。在书中,凯恩斯对各国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进行
了猛烈的攻击。凯恩斯断言,市场不是万能的。在对大萧条进行
了细致的研究后,凯恩斯提出了一国总产量和就业量取决于“有
效需求”的理论。他认为,增加资本的关键是增加需求,而这需
要依靠大量、稳定的就业。失业的直接原因是社会对企业生产产
品的需求不断减少,导致资本家不再增加投资,而引发就业减少
,造成工人失业。消除失业的办法,在于实行国家干预。当货币
政策刺激投资增长的力度不足以完全实现市场调节时,国家必须
使用财政政策,把资金直接投资于“公共工程”,以便扩大内需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西方经济学一部里程碑式的著
作,在西方国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迅速被各国广泛采纳。凯恩
斯甚至被誉为“经济学领域的哥白尼”。有人说:“如果不读凯
恩斯的著作,就没有资格谈论经济学。”事实证明,凯恩斯的经
济学观点不但避免了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所遭受灭顶之灾,
而且在高经济增长、低失业率的五六十年代,凯恩斯主义及其衍
生的宏观经济理论,被惊人地证明富有成效。

  作为现代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通论》在西方同
《物种起源》和《资本论》相提并论,直至今天,它仍在为西方
经济学提供着学术源泉。

  1940年至1949年

  存在着并自由着

  “我的位置将不是一个聚焦点,而是一个出发点。”

  --让-保罗.萨特

  战争,再度降临世界。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灾难,远
非前一次世界大战所能比拟。人类再度面对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
,目睹一个个人为的惨剧。同时,本世纪科技发展带来的种种矛
盾也开始显现出来。信仰危机和科学危机同时降临在世界。人类
的出路在哪里?曾经历过“一战”洗礼的人们不再迷惘,在各种
幻想破灭的信仰废墟上,他们渴望找到人存在的真谛。

  1943年,法国思想家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一书,
树立起存在主义的大旗,号召人们在危机中寻求自由和光明。从
30年代起,萨特就被认为是一个社会的反抗者,一个“不断地以
个人的名义和人们自由的名义向现代世界提出抗议,想恢复人的
价值”的哲学家。

  萨特的思想一生都在变化,但“人”和“自由”一直是他理
论的出发点。在萨特看来,人之所以比物高贵,就是因为人可以
自由决定自己的存在,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本质。萨特说出了那个
时代许多人的心理感受:世界令人失望,人生充满荒谬。但萨特
并不因此绝望。他告诉人们,人类的希望在于,用自己的行动反
抗荒诞的世界。因为人是自由的,人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没有
上帝,没有任何超人的力量,更没有任何他人能改变你的命运。
人是成为英雄还是成为懦夫,全靠你自己去选择。每个人都应该
自由地选择自己的道路,为自己的生活创造独特的价值。

  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以人为中心,号召人们在无法改
变的情境下,通过自由选择不断创造自己的存在,承担自由的重
负,对自己、对整个世界承担责任。这种哲学引起了饱受战争创
伤、目睹人性惨遭践踏的迷惘的一代的强烈共鸣。成千上万的青
年人自封为“存在主义者”,身穿“存在主义服装”,过“存在
主义人生”。人们在咖啡馆里谈论存在主义、在剧院里观看存在
主义。此前,还没有一种哲学思潮能够如此深入人心,存在主义
运动从哲学和文学运动,扩展成了一场群众运动。

  1950年至1959年

  迷狂中寻求解脱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在衣阿华,小伙子们总是不停地骚动
喧哗,因为是那片土地使他们无法平静。”--杰克.凯鲁亚克

  50年代,无论是二战中的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在忙于医治
战争的创伤,经过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繁荣的
阶段,但是,与生活的安定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们精神状态的
极度紧张。战争的阴影依旧没有消失,冷战的恐怖气氛更是让人
透不过气来,麦卡锡主义疯狂的反共闹剧,使许多人无辜受害,
也使人无法表达自己对公共生活的看法。整个社会笼罩在一种个
性压抑的气氛中。循规蹈矩但近乎麻木的生活与战后整个西方世
界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尖锐对立。

  50年代后期,以小说《在路上》的出版及其作者杰克.凯鲁亚
克为代表,一群号称“垮掉的一代”率先向这种麻痹状态发起了
挑战。他们自认为是被压抑的社会所打垮,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很
简单,就是“与社会所公认的一切背道而驰”。《在路上》集中
描写了一群生活在社会边缘、不务正业的流浪汉疯狂而自得其乐
的生活。他们鄙视那些依靠循规蹈矩而获得社会承认的人,他们
对政治不闻不问,摒弃一切传统的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只追求
无拘无束的自我表达。这无疑是对社会的一种反抗,然而,他们
毕竟走得太远了,性、毒品、疯狂的爵士乐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而他们最终也沦为这种迷狂生活的牺牲者。

  “垮掉的一代”是一种悲剧,今天,仍然有人在为其当年的
荒唐举止所懊悔;然而,正是当时社会造就了这场悲剧。对全人
类而言,都应该从中汲取教训。

  1960年至1969年

  关注生命与环境

  “如果说《权利法案》中没有保证每个公民享有不受致死毒
药危害的权利,那绝对是因为我们的先父,尽管足智多谋、深谋
远虑,也想象不出这种问题。”

  --蕾切尔.卡森

  现代社会的发展,往往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而在所谓文明进
步的背后,人类对自我生存环境造成的破坏,往往容易被有意无
意地“忽略”。

  60年代,杀虫剂被世界各国的农场和家庭广泛应用,而在是
否需要控制杀虫剂使用的问题上,人们还在进行着利弊之间的争
论,更不用说全面禁止这些有毒产品的使用了。

  1962年,原本是海洋生物学家的蕾切尔.卡森已经意识到了问
题的严重性,在当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卡森大声疾
呼,请关注生命与环境,制止那些因为使用有毒化学品而导致毁
灭生命的种种计划。否则,“寂静”将不再代表 “安祥”,而成
为“肃杀”的代名词。她让读者想象一个没有鸟鸣、鸡蛋不能孵
化、苹果树不能结果的地方,牛倒毙在田野里,孩子们死在操场
上。而后,她告诉大家,“这个地方”确实存在,所有这一切都
是正在发生的真实故事。

  “有史以来第一次,每个生命从有思想时开始一直到死,注
定要与危险的化学物品打交道。无论老少,这些化学物质现在正
贮存在绝大多数人的身体当中。它们出现在母乳中,有可能会出
现在未出生孩子的血管中。”《寂静的春天》用振聋发聩的声音
,呼唤人类的环保意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力图改变着人类
的命运。

  尽管受到了来自各种利益集团的压力和诋毁,卡森却从未屈
服。她积极协助创办环境保护组织。在卡森和众多环保主义者的
共同奋斗下,经过了近10年的努力,在70年代,环保的重要性逐
渐被各国政府所认同,环保日益成为世界性的主题。而这一切,
也许正是始于卡森和她的那本《寂静的春天》,难怪有评论者说
:“她只用了几千个词就使这个世界走向了新的方向。”

  正因为如此,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这位现代环保运动的先驱


  1970年至1979年

  揭示危机的本源

  “人们十分自然地欢迎和采纳那些能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
的新技术,但是,人们却拒绝接受新技术所必需的社会变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

  世界文明是全人类的共有财富,然而,世界史研究,作为一
门独立的学科,却始终没有摆脱以西方为中心的研究角度。因此
,1970年,当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出版时,格外引人
注目。这部通史被认为是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
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

  《全球通史》分为《1500年前的世界》和《1500年后的世界
》两部分。作者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
他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历史事件
,着重分析了各种历史事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作者在
记录西方文明发展的同时,同样对在儒家文化、阿拉伯文明等影
响下的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作了全面的分析,充分肯定了各民
族对世界文明进程所作出的贡献。作者认为,1500年以前,各种
文明是相对平行发展的,而在这之后,随着“发现新大陆”,各
地区文明才真正走上了相互交流之路。

  《全球通史》并不是简单地对人类文明的进程加以总结,它
的精华在于,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历史的发展提出了自己
创造性的见解。作者对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至70
年代的这段历史给予了格外的关注。对于人类所面临的越来越多
的社会问题,作者认为,其根源在于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突飞
猛进地发展,而社会革命却相对沉寂。正是这两种革命之间的时
间滞差,使整个世界陷入了空前的危机。由于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和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全球通史》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被誉为
当今社会的“救世箴言”。

  1980年至1989年

  破解时间的咒语

  “时间-空间在大爆炸奇点处开始,并会在大挤压奇点处或黑
洞的一个奇点处结束。任何抛进黑洞的东西都会在奇点处被毁灭
。”

  --斯蒂芬.霍金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1988年出版的一本科普读物《时间简史
》,使他们开始知道斯蒂芬.霍金,这位英国物理学家和宇宙论学
者的名字。其实,早在1974年,霍金就曾使人为之侧目。当时他
提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结论。他断言,黑洞能够释放放射线
。而根据科学界的“常识”,黑洞是一种假设的衰弱星体,其吸
引力极强,甚至连光都无法摆脱其作用,怎么可能释放放射线呢
?据说,霍金在牛津大学附近举行的一次天文学会议上所做的这
番讲话曾把他的一位同行气得暴跳如雷。

  事实上,霍金一直试图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同量子理论综合
起来,这也是爱因斯坦和其他科学家一直未能获得成功的领域。
霍金提出的方程式有助于揭示,为什么宇宙在150亿年的时间里由
一点扩展成无限,以及为什么它又以一种被称为“ 宇宙险境”的
方式对其本身进行收缩。因为他的研究,霍金被誉为本世纪继爱
因斯坦后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学者和宇宙哲学家。

  《时间简史》是一部讲述宇宙奥秘的科普读物,试图解答人
类最古老的命题:时间是有始有终的吗?宇宙是无限的吗?在霍
金展示给人们的新的宇宙图景中,他在经典物理学的框架内,证
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点的不可避免性;而在量子物理学的框架内
,他研究的黑洞辐射理论证明,大爆炸的奇点不但被量子效应所
抹平,而且宇宙正是起始于此。

  同爱因斯坦一样,霍金在他的《时间简史》中,尽量避免使
用晦涩的学术用语,甚至将所有的理论公式都弃之不用。他开玩
笑说,别人告诫他,书中每增加一个方程式,书的销售量就会减
少一半。无论如何,霍金取得了成功,《时间简史》在全球已经
售出了几千万册。

  人们对于霍金的景仰,还来自于霍金对科学的执著精神和对
生活的勇气。霍金20岁时被诊断出患有肌萎缩性侧索硬化,该病
将导致瘫痪,医生甚至预言他还只有两年的寿命,然而霍金却创
造了奇迹。尽管如今他只能坐在装有马达的轮椅里,依靠一个电
脑发声合成器,以正常人十分之一的速度与人“交谈”,但他却
同其他科学家一样,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世人:执著的探索精神是
生命的最大动力。

  1990年至1999年

  聆听未来的召唤

  “这是一个绝妙的生存时代,从来也没有过这么多的机会,
让人

  去完成从前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比尔.盖茨

  20世纪90年代,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实在是太近了,近到
来不及仔细地回味,近到看不清我们昨天所亲历的一切,会对未
来产生怎样的影响。因此,选择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更主
要的原因不是因为其非同凡响,而是它代表了对人类必将跨入信
息时代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提起盖茨,有人会带着复杂的表情说:“哦,那个没有读完
大学的家伙。”但是没有人会否认,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
字。45岁的盖茨已经在世界首富的宝座上坐了很长的时间。在短
短20年内,从白手起家到拥有150亿美元的个人财产,与其说这是
盖茨创造的奇迹,不如说是信息技术创造的奇迹。

  简单的生产工具的运用,使人的手足得以延长;蒸汽、电力
的使用,增强了人的体力;而信息技术的革命,拓展了人的视野
,使个人的智力得以延伸。与工业时代相比,在信息时代,社会
的生产和财富的积累方式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世纪之
交,人类也正在完成这两个时代的跨越。

  在《未来之路》中,这位微软公司的总裁希望把他“对技术
前景的展望,以及时不时冒出来的想法与这个时代共享” 。盖茨
详尽的阐述了“信息高速公路”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影响。“更重
要的是,我们可以对技术进步的优缺点都加以广泛的探讨,以便
让社会成为一个整体……”。

  未来会怎样,我们期待着。

关于工业革命这段历史有什么好书?

‍‍

自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 从此传统的手工艺逐渐被机器替代,人类的一直以来的手耕生活开始得已转变。 

‍‍
‍‍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为枢纽,以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的标志。17世纪时,英国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的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生产所必需的劳动力,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因此以技术革新为目标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发生。

‍‍
‍‍

《剑桥欧洲经济史》六,七,八卷;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工业与帝国:英国的现代化历程》;Paul Langford《日不落帝国兴衰史:18世纪英国》+《19世纪英国》;起源: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视》;罗杰·奥斯本《钢铁、蒸汽与资本》;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约翰·德斯蒙德·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科学革命与工业革命》;人文: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罗伊斯顿·派克《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纪实》舒小昀《分化与整合:1688-1783年间英国社会结构分析》彼得·索尔谢姆《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以上这些我许多也停留在想看但还没看的状态,不过应该都还不错。钱程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1689-1815年的英国》E·P·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小艾尔雷德·D·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罗伯特·海尔布罗纳 / 威廉·米尔博格《经济社会的起源》最早李靖想把长安建在海边上莱州一带,理由是海边上风大,有取之不尽的能源。假如这个方案被批准了,长安城就会是一片重重叠叠的石头高塔,塔顶上是无数的风车。使在里面的人靠风力来提水,磨粉,就连出门也要坐在带帆的小车里,在石头铺砌的道路上前进。李卫公还设计了风力灯,那是一对风力带动的火石轮,靠磨擦打出火星来照明。有风的时候大家出来工作、没风时躺倒了睡觉。这一点和我们这里是一样的:来电时工作,没电时睡觉。除了能源方面的考虑之外,李卫公还特别喜欢海,想要夏天和红拂一道到海里去游泳,把身上晒得黑油油。

‍‍

一本书就是一个时代,中国的四大名书是什么?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著。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作品名称
四大名著
外文名称
Four Great Classical Novels
作品别名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创作年代
元末明初,明朝,清朝
作品出处
中国
文学体裁
小说
作者
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曹雪芹
类型
长篇小说
叙述体式
章回体
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各朝皆以《四书》列为科举考试范围,因而造就《四书》独特的地位。甚至宋朝以后《四书》已凌驾《五经》的地位。《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原来并不是一本书,而是由《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合辑在一起的统称,由南宋大儒朱熹汇辑刊刻,从此广为流传,名声鹊起。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
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著。
我只听说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那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
文章标题: 有什么书是开创一个时代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5940.html

[有什么书是开创一个时代的]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