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平民是否应当感谢朝廷不杀之恩

时间: 2022-07-28 13:00:4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平民是否应当感谢朝廷不杀之恩

为何贵族出身的皇帝一般不杀功臣,为何平民出身的天子往往大开杀戒?

在古代的历史上,如何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总能成为困扰君臣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尤其是开国皇帝和功臣之间,很难有善始善终的组合,而追溯历史规律,却也不难发现,往往是贵族出身的皇帝,一般不杀功臣,态度更加温婉,但是平民出身的天子,却往往大开杀戒,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出身低微的开国皇帝,包括刘邦、朱元璋甚至是太平天国洪秀全等人,这里先不谈朱元璋,他和功臣之间的故事显然无需再提,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上上下下牵连了数万人,相比较于生性多疑的朱元璋,汉高祖刘邦,梁武帝朱温、南陈皇帝陈霸先,都算得上是市井之徒,上台之后,也都发起了对内部的清洗运动。

值得一提的,陈霸先在杀害大臣王僧辩的时候,没有来得及斩草除根,最终数十年过后,他的儿子王颁率领数百人作为隋的先头部队,攻入南陈,还将已经死去的陈霸先坟墓挖掘出来,挫骨扬灰。

反观宗族以及贵族出身的皇帝,相对要友善得多,比如宋朝的赵匡胤,面对那些有着威胁的将领,只是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并没有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再比如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后,对臣子的态度也成为了民间的佳话。

实际上,两者之间差距之所以如此明显,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通常来说,出身低微的皇帝,夺取天下往往更加的不容易,基本上不经历一番血腥艰苦的斗争,都坐不上皇位。然而正是在平定天下后,也更加容易导致势力不稳的弱点,在世的皇帝,算得上是能征善战的霸主,尚且还能够压得住昔日的这帮臣子,但是新君上台,却很难保证这样的局面能够继续出现,很容易造成“老臣欺主”的现象。

有着贵族出身的皇帝,地位则要更加稳固,李唐皇室,便是来自于关陇集团,比较其他的隋末农民军,李唐得到了大量贵族。以及隋朝旧城的支持,到了唐朝开国以后,集团内部的独孤家族、李氏家族都起到了很大的助力,因此唐朝哪怕经过了武周颠覆,却依然能够散发出巨大的活力,缺乏士族门阀的支持,这也是平民皇帝和新生朝廷所欠缺的,对于他们来说,将势力重新洗牌,是一个更加不错的做法。

至于第二点,就是正统性的问题,平民出身的队伍,很容易因此而爆发内乱,这就好比开公司,平民起义的队伍,手下各个都是大股东,皇帝反而不好做,大家谁也不服谁,一起打的天下,凭什么只有你称了帝位?

实际上,这种内乱,在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军中最常出现,陈胜吴广、洪秀全杨秀清,几乎都是因此诞生的裂痕,而在明朝末年,李自成和张献忠更是因此发生矛盾,那该怎么办?只好用杀戮在震慑人心。

但是这样的方法,也容易导致危机的爆发,期间如何取舍,还是要考验一个君王是否能够狠辣的决心了。

平衡,贵族出身的皇帝需要寒门平衡贵族,寒门出身的皇帝是推翻贵族建立的,身边的人无法做饭平衡
因为出身卑微的皇帝更难夺取天下。基本上他们不经过血战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坐不上王座。但恰恰是在平定天下之后,才更容易导致权力不稳定的弱势。
这是因为贵族出身的皇帝,他认为自己的臣子不会背叛自己,而平民出身的皇帝,有被迫害妄想症,害怕下面的人会反自己。
因为贵族出身的皇帝,他们懂得如何笼络人心。而平民出身的天子,往往会害怕身边的人背叛自己。

求刘墉《谢不杀之恩》

哪为帮忙找找刘墉《你不可不知的人性》第七章《谢不杀之恩》,我急需相关内容!!(有书,没带)打字快的可以帮我摘要打下来(议论部分吧,故事略讲或者给个提纲即可)rn再三恳请!谢谢!
  人性的弱点:谢不杀之恩

  刘 墉

  “谢不杀之恩”的妙,就妙在“没事找事,没茬找茬”上

  皇上最近有些心神不宁,倒不是为了蒙古人经常犯边,而是不知该派哪个大将前去镇守。
  其实皇上心里早有中意的人选,只是……只是兵部尚书王翦,当年打江山时,一块出生入死,还救过自己一命,如今正是该好好享清福的时候,听说他家里前不久才挖了荷花池呢!
  当然派他去,就算他心里不愿意,也不敢不认,只是同一辈的那些老袍泽,难免要说话。何必呢?老了老了,还要派他去戍边,草木不生的大漠,根本就是放逐嘛!
  不过提到放逐,倒真触动了皇上的灵感。
  早朝才过,皇上就把王翦宣了进去,茗茶珍果棋盘一如往日,但是一局棋未完,皇上却悄悄地从袖里掏出个纸条,递了过去:“我这两天心神不宁,全为了这个,其实没什么,你看看也好!”王翦打开纸条,面色大变,浑身颤抖,扑倒在地:“这是冤枉啊!臣斗胆也不敢有二心!圣上明鉴!圣上明鉴!”
  “我也不信!可是举报得倒也真详细。”皇上拍拍王翦,把滚落一边的帽子递过去,“既然有人忌讳你在京畿,出去避避也好!”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不愧是一代忠臣、一员勇将!”
  兵部尚书王大人,自请镇边的消息,一下子传遍京师。“据说皇上还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劝王大人不要去呢!又比喻王大人是今之廉颇,满门忠烈,必有余庆!”
  王大人确实是满门忠烈,连他死在任上的时候,都握着妻儿的手:记住啊!皇恩浩荡!要不是皇上顾念旧情,我们早灭九族了!所以这九族的人,都该感谢皇恩哪!
  九族的人不但感谢皇恩,更感谢王大人的死,毕竟大家可以“半夜敲门心不惊”了!
  什么叫做“谢不杀之恩”?
  王翦功在国家,半辈子跟皇上出生入死,皇上的天下可以说是王翦帮他打下来的。王翦只有功,没有过,只想平平安安地颐养天年,皇上凭什么杀他?他本来就不该被杀,又何须“谢不杀之恩”呢?
  如果你这么想,你一点没错。问题是“谢不杀之恩”的妙,就妙在“没事找事,没茬找茬”上。
  “谢不杀之恩”是人性。
  想想,如果你把小娃娃高高举起,突然松手,让他掉下来,再及时把他抱住,他是不是会由惊呼转为兴奋地笑。
  想想,如果你去坐云霄飞车,车子嗒嗒地开到“最高点”,再突然往下冲,你看着下面那惊心动魄的景象时,是不是会闪过一念———我这是干什么啊?自己找罪受。
  还没想完呢,飞车已经冲下去,你张大嘴惊叫,一路忽上忽下、左转右弯,差点魂飞魄散,突然,车速减慢,到达了终点。
  那时候,你又怎么想?
  你想:“哇!到站了,我活着回来了!没想到,不怎么样嘛!我根本不怎么怕嘛!”然后,你转头,问朋友:
  “要不要再坐一次?”
  没事找事、没事找罪受,都是人性。
  “谢不杀之恩”的道理也一样———
  你过得好好的,突然公司办员工体检,照完X光,医生神色凝重地把你叫去:“我看到个阴影,怕不是什么好东西,为了确定,你最好把以前的X光片全调来给我看看。”
  你担心地问:“会不会是癌呀?”
  医生沉吟了一下,拍拍你:“别急,就算是,那位置在最上面,动手术也容易……”
  你急了,把曾经去过的医院全跑遍了,一家家借调出自己的X光片,有些医院还刁难,要你花一把银子“翻片拷贝”。
  你开始想后事,开始到书店找资料,查癌的症状和痊愈的几率。
  越看,你越是浑身冒冷汗;越冒冷汗,你越觉得自己近来确实虚弱了。
  终于把X光片收齐交给了医生,看他慢条斯理地挂上“光箱”,左看看,右看看,你的心一下子落到谷底,好像一条腿已跨进棺材里。
  医生这时抬起头,说:
  “你可以回去了,没事了!只是老的钙化点,二十多年来,都没有变化,不是癌!”
  你会怎么样?会不会赶快谢谢医生,鞠躬再鞠躬地离去?
  你太感激他了。在你的感觉中,他好像是再造父母,他好像代上帝宣判,他使你一下子脱离了死亡的阴影,他太伟大了!
  问题是,他真的那么伟大吗?
  你过得好好的,只怕是他的经验不够,硬把钙化点看成癌的可疑点(当然也可能是他比较慎重),然后把你吓得半死,连着几夜失眠,人都瘦了一圈。
  幸亏你没有忧郁症,否则只怕没等他“宣判”,你先想不开,寻了短。他岂不是害了你吗?你为什么还要感激他呢?
  甚至经过这个“打击”,你的人生观都变了,以前你为事业拼命,难得顾家。可是经过几个失眠夜,你起身看看太太,再打开房门,看看熟睡中的孩子,突然发觉自己没能好好陪陪妻儿。于是,从此,你放慢脚步,天天回家吃晚饭了。
  现在,让我们回头想想,这个改变,不是因为“没事找事”造成的吗?
  当你知道自己没得肺癌,不是有“谢不杀之恩”的感觉吗?
  所以我说———这是人性!
  人很妙!

  “人在福中不知福”,只有某一天把你拉出福去,你才懂得

  一盏一直亮着的灯,你不会去注意,但是如果它一亮一灭,你就会注意到。
  每天吃饭、睡觉、上学、上班,你不会觉得自己幸福,但是当有一天你遭遇了大病、失业、失学、失亲,然后,事情过了,你突然对眼前的一切特别珍视。你觉得太感谢老天,觉得老天太厚待自己,觉得自己太幸福了。
  这就叫“人在福中不知福”,只有当某一天,把你拉出福去,你才懂得。
  有一首流行老歌《思念总在分手后》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两个人天天在一起,越来越觉得平淡,直到厌了、分了,才突然发觉“过去的深情”。
  工作也一样。你会发现许多人有着令大家羡慕的工作,但是某一天,他居然辞了职。
  最后,他另找工作,却再也找不到像过去那么好的。
  你可以猜:那时候,他一定会偷偷后悔。
  问题是———这是人性。
  人天生就喜欢冒险、喜欢新奇、喜欢云霄飞车的感觉,也可以说人天生就不喜欢“过度的平静”。
  所以,你处在一个隔音室里,四周一点点声音都没有,你不见得感觉宁静,你反而会听到一种近乎耳鸣的喧哗声从你身体里面发出。相反,如果你置身在森林,有竹韵、松涛、鸟啭、虫鸣、水流,你却觉得宁静极了。
  人不能长处在平静之中,太平静、太没变化,会使人不安,甚至发疯。
  于是聪明的医生,当你没病找病,去找他诉苦的时候,即使他一眼就看出你没毛病,也会细细地听听、打打、敲敲、压压,再神情严肃地开几味药(天知道!可能只是维生素、镇静剂),又叮嘱你“过两个星期再来”。
  两个星期之后,你又去了,他再细细检查,笑说有进步,又开药,又要你隔周再来。
  你又去了,他检查、再检查,拍拍你的肩:“恭喜你,病全好了。”你岂不是感激涕零,要谢谢他这位神医吗?
  你从头至尾完全不清楚自己得了什么病、吃了什么药。天知道你根本没病,不必吃药。可是,你真该谢谢他,因为他使你“谢不杀之恩”,使你觉得“失而复得”,甚至使你知道“惜福”。
  所以,你要知道那些没病找病、总往医院跑的人,其实也是去看病,只是他们可能挂“肠胃科”的号,看“精神科”的病。
  话说回来,他们如果碰到个不懂病人心理的医生,摸两下,说“你根本没病”,他们反而要不高兴,怨这医生不听他“倾诉病情”,说这医生不认真。接着,他们可能换去找别的医生。
  道理很简单———那位好医生,没能治他们的心病。

  如果他有十块,你拿走八块,再还他五块,你明明还是拿走了三块,他反而会谢你

  《老子》说得好———
  “欲取之,先予之。”你也可以讲“欲予之,先取之”。甚至可以说“先取之,即或不予之,对方也会觉得你予之了”。
  懂得对付小孩的父母,看见孩子们玩得正高兴,明明心里想,再让他们玩十分钟,就得回家,可是嘴里会先喊:
  “收拾你们的东西,晚了,该回家了!”
  小孩装出哭的声音,开始过来求情。
  “好吧!好吧!让你们再玩十分钟。”你说。
  “谢谢!谢谢!妈妈好好哟!”
  你很高明!对不对?
  懂得领导艺术的人,会隔一段时间就来个变动,再不然变动工作,再不然换换位子。
  明明员工表现平平,无功无过,也要有小小的奖惩,于是惩了,他们会伤心;跟着奖了,他们又高兴。他们会猜你换工作的目的;他们会猜位子是否代表尊卑。
  最起码,工作换了,心情换了,他们变得更谨慎、更认真。
  长久待在一个职位容易出的弊端,因为换手,而使“毛病”显现。那些要搞鬼的人,心想随时可能换手,也多些顾忌。
  你很高明!对不对?
  懂得经营大企业的老板,绝不提早发布“今年会发多少年终奖金”的消息,因为当你这么一说,就变成了“当然”,你当然得信守诺言,当然得“如数发给”。
  于是,从你这么一说,你就欠员工的。
  反而是,你可以先放空气,说今年的景气不好,怕发不出来,甚至有可能裁员。于是人心惶惶,员工非但不再指望发多少年终奖金,而是生怕自己被裁。
  结果,当你不但不裁员,反而说“亏损由我吃下,员工福利不可少”,而再多多少少发了些奖金时。你得到的是掌声,是感谢,是坐云霄飞车,吓得半死之后终于到站的笑容。你很高明!对不对?
  “谢不杀之恩”就是这样,明明该是他的,你非但不给,而且先拿走。如果他有十块,你拿走八块,再还他五块,你明明还是拿走了三块,他反而会谢你。如果他有十块,你拿走了两块,不再还他,他一定会恨你。
  这就是人性!人性多么可悲啊,人居然像猴子,由“朝三暮四”,换成“朝四暮三”,换汤不换药,猴子就会高兴。
  对,多数人也可能像猴子!懂得这人性的官员,总知道隔一阵“来一下子”。
  于是,你觉得他总在注意你!关心你、垂怜你、拯救你。
  于是,你感恩戴德、高呼万岁。
  你岂会想到,那本来就该是你的,是他“该你的”,是你“该得的”,是他“该做的”。
  问题是,搞政治的人,如果不懂人性,他还搞什么?
  问题是,作为人,如果没点合理与不合理的变化,生活还有什么意思?

  (摘自《你不可不知的人性》,接力出版社出版)
  文章引用自:

《太平广记第一百八十九》翻译 急需啊!!

原文+翻译

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

关羽 简文 李密 刘文静 李金才 李靖 郭齐宗 唐休璟 李尽忠 封常清
李光弼

关 羽
蜀将关羽善抚士卒而轻士大夫;张飞敬礼士大夫而轻卒伍。二将俱不得其中,亦不得其
死。(出《独异志》)
西蜀大将关羽善抚慰士卒而轻视士大夫,张飞则尊重士大夫而轻视士兵,他俩的作法都
有些偏颇。他俩的死,就是因为他俩的偏颇作法而促成的。

简文
晋简文道光武云:“汉世祖雄豪之中,最有俊令之体,贤达之风。高祖则倜傥疏达,魏
武则猜忌狭吝。”(出《简文谈疏》)
东晋简文帝司马昱评论汉光武刘秀说,汉朝历代皇帝之中,他才智出众。具有贤能通达
之风。汉高祖刘邦也卓越不俗,通明畅达。魏武帝曹操则多疑嫉妒,心胸狭窄而且吝啬。

李密
唐高祖报李密书曰:“天生蒸人,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余知命,愿
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鳞附翼。唯冀早膺图箓,以宁兆庶。宗盟之长,属籍见容。复封于
唐,斯荣足矣。殪商辛於牧野,所不忍言;执子婴于咸阳,非敢闻命。”密得书甚悦,示其
部下曰:“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可定。”后密兵败,王伯当保河阳,密以轻骑归之,谓伯当
曰:“兵败矣,久苦诸君。我今自刎,请以谢众。”伯当抱密号叫。密复曰:“诸公幸不相
弃,当共归关中。密身虽愧无功,诸君必保富贵。”伯当赞其计。从入关者尚二万人。高祖
遣使迎劳,相望于道。密大喜,谓其徒曰:“吾虽举事不成,而恩结百姓。山东连城数百,
知吾至,尽当归唐。比于窦融,勋亦不细。岂不以一台司见处乎?”及至京,礼数益薄,执
政者又来求财,意甚不平。寻拜光禄卿,封邢国公。未几,闻其所部将帅,皆不附世充。高
祖复使密领本兵往黎阳,招其将士敌时者。以经略王充,王伯当为左武卫,亦令副密。行至
桃林,高祖复征之。密惧,谋叛。伯当止密,不从。密据桃林县城,驱掠畜产,直趋南山,
乘险而东。遣人使告张善相,令应接,时史万宝留镇熊州,遣盛彦师率步骑数十追蹑。至陆
浑县南七十里,彦师伏兵山谷。密军半度,横出击之,遂斩密。年三十七。时徐勣在黎阳,
为密坚守。高祖遣使将密首以招之,勣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大具威仪。三军
皆缟素,葬于黎阳山南五里。故人哭之,多有呕血者。(出《谭宾录》)
李渊复李密书中说:“天生众民,必须有人治理他们,这治理人,不是你是谁!我已年
过五十,想也做不到了。我高兴地依附你,唯一希望你早日接受上天的安排,以使万民安
宁。当年由于弟兄们的拥戴,我作了宗盟之长。你受封于唐,也是很荣耀的。推翻隋朝,象
过去周与殷战于牧野,一仗便决定了殷纣王的命运,现在还不能肯定;象抓秦朝的孺子婴在
咸阳那样,现在还不能想。”李密得书很高兴。把李渊给他的信让大家看说,唐公推举我。
天下不愁不安定。后来李密兵败,当时王伯当正保卫河阳。李密领几个随从归了王伯当。他
对王说,我失败了,这几年连累了你们,我今天自刎,感谢你们,向众位谢罪!王伯当抱着
李密痛苦号叫。李密又说,感谢你们没有嫌弃我,我们还应该同归关中,重建大业。李密虽
然无功,感觉很惭愧,但众人保他富贵。王伯当很赞许他的计谋。重入关中的人马还有两万
多。李渊派使者前去迎接慰劳,在大道上相见,李密很高兴,对手下人说,我虽然举事不
成,兵败了,但百姓还是拥护我的。山东几百个城镇,知道我来了,也都能归顺唐朝。我与
东汉的窦融相比,功劳也不小,岂能给我一个台司小官当呢。等李密到京后,待遇逐渐差
了,有权势的官,又向他勒索财物,他很不服气。不久,授他为光禄卿,封为邢国公。不
久,听说他的旧部将帅,都不听王世充的指挥。李渊又派李密领兵去黎阳,招蓦他旧部的将
士,来限制管辖王世充。王伯当任左武卫,辅佐李密。走到了桃林,李渊又令李密回去。李
密心怀恐惧,想谋叛,王伯当劝止,李密拒绝了。李密占据了桃林县城,抢掠牲畜粮食,驱
赶马匹,直奔南山,而后又东去,派人告诉张善相让他接应。当时,史万宝镇守熊州,派盛
彦师率数十名步骑追赶。在陆浑县南七十里,彦师在山谷中设有伏兵,李密的军队走过一
半,彦师拦腰出击,斩杀了李密,李密时年三十七岁。当时,徐勣为李密坚守黎阳。李渊派
使者持李密首级。去招降徐勣。徐勣为李密发丧,用君臣大礼,上表请求李渊答应收葬李
密,丧仪规模很大,军士都穿白衣戴孝,将李密葬在黎阳山南五里处。李密的旧部都大哭,
有很多人哭得呕了血。

刘文静
刘文静者为晋阳令,坐与李密连姻,隋炀帝系于郡狱。太宗以文静可与谋议,入禁所视
之。文静大喜曰:“天下大乱,非汤、武、高、光之才,不能定也。”太宗曰:“卿安知无
人?禁所非儿女之情相忧而已。故来与君图举大计。”文静曰:“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
盈半岁,帝业可成。”太宗笑曰:“尹言正合人意。”后使于突厥,文静谓曰:“愿与可汗
兵马同入京师,人众土地入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即遣骑二千,随文静而至。高祖每引
重臣同座共食。文静奏曰:“宸极位尊,帝座严重,乃使太阳俯同万物,臣下震恐,无以措
身。”(出《谭宾录》)
晋阳县令刘文静因与李密连姻获罪,被隋炀帝囚禁在郡狱中。李世民认为可以和刘文静
计议大事,便到狱中看他。刘文静非常高兴地说:“现在天下大乱,没有成汤(商)、武王
(周)、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东汉)那样的人才,是不能安定的。李世民说:
“你怎么知道无人?监狱不是谈儿女情长的地方。我是来和你商议大事的。”刘文静说:
“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用半年,帝业可成。”李世民笑着说:“你说的正合乎大家的意
见。”后来,让刘文静出使突厥,对突厥人说,我愿和可汗的兵马一同去京城,土地百姓归
入唐朝,金银财宝突厥可以随便去拿。突厥立刻派二千骑兵随刘文静进京。高祖李渊每次和
大臣们同座共饮时,刘文静便上奏说,皇帝的尊位,是至高无上的,您就象太阳一样,哪能
屈尊混同于一般事物?臣下感到震恐,都无法措手足了。

李金才
太宗尝进白高祖曰:“代传李氏姓膺图箓,李金才位望崇贵,一朝族灭,大人受命讨
捕,其可得乎?诚能平贼,即又功当不赏。以此求免,其可得乎?”高祖曰:“我一夜思
量,汝言大有理。今日破家灭身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出《谭宾录》)
李唐掌权之前,李世民曾对李渊说:“相传李氏上应天命。当年李金才地位显赫,声望
很高,却受到灭族之祸。大人你现在奉命征讨追捕,能得到什么呢?就是你能平定了叛贼,
有功也不一定赏你。用此来免除灾祸,能得到么?”李渊说:“我思量了一个晚上,你说的
很有道理,从今天起,家破人亡由你,国家兴旺也靠你。”

李靖
贞观十四年,侯君集、薛万钧等破高昌,降其王曲智盛,执之,献捷于观德殿。以其地
为西州,置交河、柳中等县。其界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汉戊巳校尉之地。初突厥屯兵
浮图城,与高昌为影响。至是惧而来降,其地为延(明抄本“延”作“庭”)州。突厥颉利
可汗使执失思力入朝谢罪,请为蕃臣。太宗遣唐俭等持节出塞安抚之。李靖、张公谨于定襄
谋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宽。选精骑,赍二十日粮,乘间掩袭,遇其斥候,皆以俘随,奄到
纵击。遂灭其国。获义城公主,虏男女十万,颉利乘千里马奔于西偏。灵州行军张宝相,擒
之以献。(出《谭宾录》)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侯君集、薛万钧等破高昌,虏高昌王曲智盛,绑送至京,在观德殿
献俘。改高昌为西州,设交河、柳中等县。其面积为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汉时此地即
为戊巳校尉之地。最初,突厥在浮图城屯兵,与高昌城相呼应,后来,由于惧怕才投降了。
其地为延州,突厥人颉利可汗派执失思力入朝谢罪,请求做唐朝的蕃臣。唐太宗派遣唐俭等
人持使者印信出塞安抚。李靖、张公谨在定襄核计,说,朝庭的使者到了那里,突厥的戒备
必然松驰,我们选精良的骑兵,带二十天的给养,乘机出击。在路上遇到一个侦察兵,被俘
虏了。接近延州突然发起进攻。灭了突厥国,抓获了义城公主。虏男女十万人。可汉颉利乘
日行千里的好马跑到西偏,被灵州行军张宝相抓获后,献给了朝庭。

郭齐宗
高宗问:“兵书所云,天阵、地阵、人阵,各何谓也?”员半千越次对曰:“臣睹载
籍,此事多矣。或谓天阵、星宿孤虚也;地阵、山川向背也;人阵、编伍弥缝也。”郭齐宗
对曰:“以臣愚见则不然。夫师出以义,有若时雨,得天阵也;兵在足食足兵,且耕且战,
得地之利,此地阵也;卒乘轻利,将帅和睦,此人阵也。若用兵,使三者去一,其何以
战?”高宗嗟赏之,擢拜左卫胄曹也。(出《卢氏杂说》)
唐高宗问群臣:“兵书上说的天阵、地阵、人阵是指什么说的?”员半千超越顺序回答
说:“臣看典籍上所载,这方面事很多。有的说天阵,指星宿是否合宜;地阵,指山川向
背;人阵,指军伍布置是否严密。”郭齐宗回答说:“以臣的愚见,不是这样。出师要正
义,象天上降下的及时雨,才能得天阵;队伍中要有足够的粮食和士兵,能耕能战,得地之
利,这是地阵;士卒轻利,将师和睦,这就是人阵。若是用兵,三者缺一,就没法作战。”
高宗听后很有感触,奖赏了郭齐宗,提升郭齐宗为左卫胄曹。

唐休璟
西突厥诸蕃不和,举兵相攻。安西道绝,表奏相继。天后命唐休璟与宰相商度事势。俄
顷间草奏,使施行。后十余日,安西诸州表奏兵马应接程期,一如休璟所画。天后谓休璟
曰:“恨用卿晚。”因任之为相。(出《谭宾录》)
西突厥少数民族各个部落不和,经常用兵互相攻击,使安西的交通中断,奏章上表的很
多。武则天命令唐休璟和宰相计议此事。唐休璟顷刻之间写完了有关西突厥问题的奏章。武
则天派他按计划施行。十几天后,安西各州上奏说,兵马应接按期而到。正象唐休璟计划的
那样。武则天对休璟说,恨我重用你晚了。因此,唐休璟被任为宰相。

李尽忠
唐天后中,契丹李尽忠,万荣之破营府也,以地牢囚汉俘数百人。闻麻仁节等诸军欲
至,乃令守囚璟等绐之曰:“家口饥寒,不能存活。求待国家兵到,吾等即降。”其囚日别
与一顿粥,引出安慰曰:“吾此无饮食养汝,又不忍杀汝,总放归若何?”众皆拜伏乞命。
乃绐放去。至幽州,具说饥冻逗留。兵士闻之,争欲先入。至黄獐峪,贼又令老者投官军,
送遗老牛瘦马于道侧。麻仁节等三军,弃步卒,将马先争入,被贼设伏横截。军将被索搨
之,生擒节等。死者填山谷,罕有一遗。(出《朝野佥载》)
唐则天皇后中期,契丹人李尽忠、万荣是这样攻破荣府的。先是在地牢里囚禁了汉族的
俘虏数百人,听说麻仁节等人要来此地,李尽忠便命令看守囚犯的狱卒欺骗囚犯们说:“我
们家里人忍饥挨饿,很难活命,等到大唐的兵一到,我们就投降。”每天给囚犯加了一顿
粥,又放出来安慰说,我们这里没有粮食养活你们,又不忍心杀了你们,现在把你们都放回
去。众囚犯跪拜感谢不杀之恩,便把他们假意释放了。到了幽州,囚犯们纷纷述说忍饥挨饿
的情形。兵士们听到后,很同情他们,让他们进去了。他们也就争先恐后地蜂拥而入。麻仁
节率军至黄獐峪。李尽忠又命令老年人投官军,并把老牛瘦马放在道旁。麻仁节等率军来到
这里,不步行都争骑道旁老马,被贼预设的埋伏截击,军将被绳索套住,活捉了麻仁节等
人。死者都填进山谷中,很少有一个遗漏的。

封常清
封常清细瘦目颣,脚短而跛。高仙芝为夫蒙灵察都知兵马使,常清为仙芝傔。会达览部
落皆叛,自黑山北向,西趋碎叶。使仙芝以骑二千邀截之。常清于幕中潜作捷书,仙芝所欲
言,无不周悉。仙芝异之。军回,仙芝见判官刘眺、独孤峻等,遂问曰:“前者捷书,何人
所作?副大使何得有此人?”仙芝曰:即傔人封常清也,见在门外马边。”眺等揖仙芝,命
常清进坐与语,如旧相识。后仙芝为安西节度使,奏常清为节度判官。仙芝每出征讨,常令
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决。仙芝乳母子郑德铨已为郎将,威望动三军。德铨见常清
出其门,素易之,走马突常清而去。常清至使院,命左右密引至厅,经数重门,皆随后闭
之。常清案后起谓之曰:常清起自细微,预中丞傔,中丞再不纳,郎将岂不知乎?今中丞过
听,以常清为留后使,郎将何得无礼,对中使相凌。因叱之,命勒回,即杖六十,面仆地曳
出。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后仙芝见常清,遂无一言,常清亦不之谢。后
充安西节度使。天宝十四载,朝于华清宫。玄宗问以凶逆之事,计将安出?常清乃大言以慰
玄宗之意曰:“臣请挑马棰渡河,计日取逆胡首,悬于阙下。”玄宗忧而壮其言。至东都,
旬朔,召募六万。频战不利,遂与高仙芝退守潼关。仙芝副荣王琬领五万人进击。十二月十
日至陕州,十一日常清败于东京,十三日禄山入东京。常清奔至陕州。以贼锋不可当,乃烧
太原仓,引兵退趋潼关,缮修守具。贼寻至关,不能入,仙芝之力。乃削常清官爵,令白衣
于仙芝军效力。监军边令诚每事干之,仙芝多不从。令诚入奏事,具言奔败之状。玄宗怒,
遣令诚斩之。常清临刑上表。既刑,陈其尸于蘧蒢之上。令诚谓仙芝曰:“大夫亦有恩
命。”仙芝遽下至常请所刑处。仙芝曰:“我退罪他,死不敢辞。然以我为减截兵粮及赐
物,则诬我也。”谓令诚曰:“上是天,下是地,兵士皆在,岂不知乎?”兵士齐呼曰:
“枉”,其声殷地。仙芝目常清尸曰:“封二,子从微至著,我引拔子,代我为节度。今日
又与子同死于此,岂命也乎?”遂斩之。(出《谭宾录》)
封常清,细瘦、斜眼、脚短,而且有些瘸。高仙芝任夫蒙灵察都知兵马使。封常清为他
的副将。这时正赶上达览部落叛乱,从黑山以北,直到碎叶,派高仙芝率二千骑兵截击。封
常清在军幕中作报捷书。高仙芝想说的,他在报捷书中都写出来了。高仙芝很惊异。军队回
来后,仙芝见到判官刘眺、独孤峻等人,他们问高仙芝先前那报捷书,是谁作的?副手中哪
有这样的人才?高仙芝说,是我的副手封常清,他现在门外马旁。刘眺等人求仙芝,命封常
清进来坐,并互相谈话,谈得很投机,好象旧相识似的。后来,高仙芝当了安西节度使,奏
请封常清为节度使判官。仙芝每次出去征讨,常令常清留守管事。常清有才学,办事果断。
高仙芝的乳母之子郑德铨已当了郎将,军中威望很高,德铨经常见常清从仙芝门下出出进
进,郑就很轻视常清。有一次郑骑马从常清身旁走过去。常清到了使院,命令手下人秘密把
郑德铨引进大厅,经过好几道门。每过一道门,就把门关上。封常清从案后站起来对他说,
我封常清出身贫贱,我想当中丞的副手,中丞再三不采纳,郎将你怎么会不知道呢?现在中
丞不听谄言,任我为留后使,郎将你怎能无礼,对我进行凌辱。因此,斥责了德铨,并命绑
起来,打了六十板子,爬在地上拽出去。仙芝的妻子和乳母在门外号哭求情,也没行。后
来,仙芝见到常清,一句话也不说,常清也不请求谢罪。后来,封常清充任安西节度使。唐
玄宗天宝十四年,在华清宫朝见皇帝。玄宗问起安禄山谋叛之事,让封常清出个主意。封常
清为安慰玄宗,大言不惭地说:“臣请策马渡河,按计算的时间,取来安禄山的首级,悬于
朝门。”玄宗李隆基尽管很忧心。但是还夸奖了他。封常清到了东都洛阳,半月后召募了六
万士兵。多次交战不利遂与高仙芝退守潼关。仙芝给荣王李琬做副手领五万人进击。十二月
十日到陕州,十一日常清在东京失败,十三日安禄山入东京。常清奔至陕州,叛贼的锋芒锐
不可挡,烧掉了太原仓,领兵退入潼关,修缮了防守工事。叛贼又很快地追到潼关,由于高
仙芝率众奋力抵抗,叛贼没能攻入。后来,因封常清多次败兵被削掉了官职,以普通百姓的
身份在高仙芝军中效力。监军边令诚对军中之事每每干涉介入,仙芝多不服从。边令诚便把
高仙芝、封常清兵败的情况向皇上奏了一本。唐玄宗大怒,派令诚斩高、封二人。封常清临
刑上过奏表,但被斩了,将其尸体放在芦席上。边令诚又对高仙芝说:“皇上对你也有恩
命。”仙芝很快走到常清受刑的地方。仙芝说:“我退兵有罪,死不敢辞,说我截扣军饷和
恩赐之物,则是诬陷我。”他又对边令诚说:“上有天。下有地,兵士都在,他们能不知道
吗?”兵士齐呼冤枉,喊声震地。仙芝看着常清尸体说:“封二,你从贫贱到显赫,是我提
拔你的,代我为节度使,我今天又和你同死在这里,这是命中注定的么?”说完,他也被斩
了。

李光弼
李光弼讨史思明,师于野水渡,既夕还军,留其卒一千人。谓雍颢曰:“贼将高晖、李
日越、喻文景,皆万人敌也。思明必使一人劫我。我且去之,子领卒待贼于此。至勿与战,
降则俱来。其日,思明召日越曰:李君引兵至野水,此成擒也。汝以铁骑宵济,为我取之。
命曰:必获李君,不然无归!日越引骑五百,晨压颢军。颢阻濠休卒,吟啸相视。日越怪
之,问曰:“太尉在乎?”曰:“夜去矣。”兵几何?曰:“千人,将谓谁?曰雍颢也。”
日越沉吟久,谓其下曰:我受命必得李君,今获颢,不塞此望,必见害,不如降之。遂请
降。颢与之俱至。光弼悉又尝伏军守河阳,与史思明相持经年。思明有战马千匹,每日洗马
于河南,以示其多。光弼乃于诸营检获牝马五百匹,待思明马至水际,尽驱出之。有驹絷于
城中,群牝嘶鸣,无复间断,思明战马,悉浮渡河,光弼尽驱入营。光弼又尝在河阳,闻史
思明已过河,远回趋东京。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我军之败,难与争锋。洛城无粮,又
不可守。公计若何?”陟曰:“加兵陕州,退守潼关。”光弼曰:“此盖兵家常势,非用奇
之策也。不若移军河阳,北阻泽潞,据三城以抗之。胜即擒之,败即自守。表里相应,使贼
不敢西侵,此则猿臂之势也。思明至偃师,光弼令将士赴河阳,独以麾下五百余骑为殿军,
当石桥路,秉烛徐行,贼不敢逼。乙夜达城。迟明,思明悉众来攻,诸将决死而战,杀贼万
余众,生擒八十人,器械粮储万计。擒其大将徐璜、王李秦(按《新唐书》一三六李光弼传
作“徐璜玉、李秦授”)思明大惧,退筑城以相拒。光弼将战,谓左右曰:“凡战危事,胜
负击之。光弼位为三公,不可死于贼手。事之不捷,誓投于河。”适城上见河稍远,恐或急
事难至,遂置剑于靴中,有必死之志。及是战胜,于城西西望拜舞,三军感动。移镇临淮,
舁疾而行,径赴泗州。光弼之未至河南也,田神功平刘展后,逗留于杨府,尚衡、殷仲卿相
攻于兖郓,来瑱旅拒而还襄阳。朝廷患之。及光弼至徐州,史朝义退走,田神功遽归河南。
尚衡、殷仲卿、来瑱皆惧其威名,相继赴关。吐蕃将犯上都,手诏追光弼率众赴长安。光弼
与程元振不协,观天下之变,迁延不至。初光弼用师严整,天下服其威名。凡所号令,诸将
不敢仰视。及其有田神功等诸军,皆不受其制。因此不得志,愧耻成疾,薨于徐州,年五十
七。其母衰老,庄宅使鱼朝恩吊问。(出《谭宾录》)
李光弼在野水渡地方征讨史思明,到了晚上,军队撤回,只留了一千多人。李光弼对雍
颢说:“贼将高晖、李日越、喻文景,都是万人才能抵挡的人,史思明必然派一人来劫我。
我先走了,你领士兵在这等他们,不准和他们交战;他们若是投降,就和他们一起来。”这
天,史思明召李日越说:“你领兵去野水渡,这次一定能抓住他,你派铁骑(披甲的战马)
晚上渡过去,为我抓来。又下命令,必须抓到李光弼,否则,你就别回来。”李日越率领五
百骑兵,早晨接近了雍颢的军队。雍颢的士兵在护城河边,只是互相看着喊叫。李日越感觉
很奇怪,问太尉(指李光弼)在吗?回答说,夜间走了。又问,你们有多少兵?回答说,一
千人。又问,将领是谁,答,是雍颢。李日越沉思良久,对他部下说,我接受的命令是必须
抓到李光弼,现在抓到雍颢不能满足史思明的愿望,回去我必死,不如投降。于是李日越便
投降了,和雍颢一起到了唐营。李光弼曾经领兵守河阳,与史思明对持了一年。史思明有一
千多匹战马,每天在河南边洗马,用来显示他的马多兵强。李光弼便在诸营中选出母马五百
匹,等史思明的马下河时,他把母马赶下河,因为母马都有马驹在城内,所以母马不间断地
嘶鸣。思明的战马听着母马嘶叫,便渡过河束,李光弼都赶进了军营。又,李光弼在河阳
时,听说史思明已过了黄河,便从远道迂回赶到了东能守,你怎么想的?”韦陟说:“增兵
陕州,退守潼关。李光弼说,你这是用兵的常规,不是奇妙之策。不如移军河阳北边在泽潞
阻击,据守三城与他对抗,胜了就可抓住他;败了,则可据城自守,内外呼应,使贼不敢西
侵,这就叫“猿臂之势”。史思明到了偃师。李光弼命令将士赴河阳,以他的五百多骑兵殿
后。用石头挡住路和桥,只能打着灯笼慢慢走。贼不敢逼近,晚间到达城内。第二天黎明,
史思明率众来攻城,诸将拼死而战,杀贼一万多。活捉了八十人,缴获的器械粮食上万,并
抓住了大将徐璜、王李秦。史思明很惊慌,只好退回去筑城对抗。李光弼又要出战,对他的
部下说:“凡是战争到了最后的时候,都关系到胜利与失败的问题,我李光弼身为三公,决
不能死在敌人之手,若是失败了,我决心投河。”可是城与河离的稍远,怕到时候难到河
边,他便把短剑放在靴中,他下定了必死的决心。这一仗打胜了。他在城西向西方拜舞。军
中将士大为感动。后来军队转移到临淮镇守,李光弼带病而行,兵士们抬着他直接到了泗
州,李光弼没有到达河南。田神功打败刘展后,逗留在杨府;尚衡、殷仲卿二人攻打兖、
郓;来瑱军拒贼回到襄阳。朝廷深患叛贼未除,令光弼到徐州,史朝义退走了。田神功也很
快地归回河南,尚衡、殷仲卿、来瑱都惧怕光弼,相继赴关。吐蕃进犯京都,皇上下手诏催
李光弼速率兵赴长安。李光弼与程元振二人不和睦,观察局势的变化,迟迟不到京城。起
初,光弼治军很严,威名震天下,凡是他下的命令,诸将不敢不服。后来,有田神功等诸
军,都不受他的控制,因此,光弼很不得志,感到很耻辱,很惭愧,忧郁成疾,死于徐州,
时年五十七岁。他的母亲很衰老了。朝廷派庄宅使(唐宫内官名,管理两京地区官府,掌握
庄田、磨坊、店铺、菜园、车坊等产业,皆由宦官领职。)鱼朝恩去吊唁。

感恩的事例 (每篇200字左右)

一定是事例。不要说明。(例如:感恩是.....,我们应该感谢父母不应该.....)如同此类滚开!!!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舜有个弟弟叫象,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后人有诗赞曰:
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亲至孝,名遍四方。他奉侍双亲,温顺孝敬,从来不让父母心中有忧虑之念。偶遇父母有病,则衣不解带,日夜陪床服侍,亲自做汤熬药。二老逝去后,陈侃悲痛欲绝,真正做到了“事生尽力,事死尽思”的圣人垂训。他的孝行被整个家族引为典范。所以后代子孙人人效法,尊老爱幼,兄弟团结,夫妇和睦,妯娌相亲。以后陈氏家族五代同堂传为佳话.宋皇树坊旌表,赐额曰:“孝门陈君”,百姓则称其为“陈孝门”。
后人有诗赞曰;
至孝事亲世颂扬,子孙代代仰遗芳;
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动枫宸诏表彰。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
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
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清朝人李应麟,居云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便劝父亲再娶。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丝毫没有抗拒之意。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了家门。应麟仍无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不久应麟听说继母病了,急忙回家进行护理,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继母病愈。同时应麟对待继母所生孩子格外亲和,终使继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关系改善,胜过亲生。后人赞曰;
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侍药汤; 将弟视同亲手足,母终悔恨变慈祥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张菊花。七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父亲续娶。菊花没有因此而分辨生养之别,对待继母恭敬。她的继母却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继母乘机将她卖给人家作婢女。事有凑巧,菊花的父亲在回归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当父亲问她为何落此地步时,菊花含泪不语,生怕连累继母,在父亲追问下,不得已才告之。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当即将菊花赎了回来。三日后父女回到家。其父见到后妻,十分恼怒,欲将其休掉。菊花见状,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父亲终被其孝心感动,方才罢休。继母没有生子。其父去世后,菊花对待继母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因此世人有诗颂曰:
一片奉心如石坚,一身被鬻亦依然;
情深跪动恕宽母,纯孝并齐闵子骞。.

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有诗颂曰:
体念母亲情至忱,母棰轻重甚关心;
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

周朝,有个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里很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于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有诗颂曰:
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元代,有个叫孙抑的人,家住山西洪洞县。武宗年间,考上了进士,官为刑部郎中。但因对朝廷不满,所以辞去官,回去尽力孝奉父母。这时家乡兵荒马乱,强盗四起,就想带双亲往南阳逃避。途中遇贼兵拦路。因势单力弱,很难保护二亲,于是就毅然决定先护送母亲脱险。父亲在后面被擒。孙抑誓死要救出父亲,安顿好母亲后,不顾艰难险阻,只身进入土匪巢中,但终因寡不敌众,反被捉拿。孙抑涕泣哀求,释放他的父亲。匪首看他是个孝子,很受感动,于是就把他的父亲释放了。
有诗赞曰:
文人遇贼似临渊,求释老亲泣涕连。 贼感孝诚遂许放,全家安返乐团圆。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
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赛用芦花絮。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后来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知道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亲若在仅儿一人稍受单寒;若驱出母亲,三个孩儿均受寒。”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舜有个弟弟叫象,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后人有诗赞曰:
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亲至孝,名遍四方。他奉侍双亲,温顺孝敬,从来不让父母心中有忧虑之念。偶遇父母有病,则衣不解带,日夜陪床服侍,亲自做汤熬药。二老逝去后,陈侃悲痛欲绝,真正做到了“事生尽力,事死尽思”的圣人垂训。他的孝行被整个家族引为典范。所以后代子孙人人效法,尊老爱幼,兄弟团结,夫妇和睦,妯娌相亲。以后陈氏家族五代同堂传为佳话.宋皇树坊旌表,赐额曰:“孝门陈君”,百姓则称其为“陈孝门”。
后人有诗赞曰;
至孝事亲世颂扬,子孙代代仰遗芳;
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动枫宸诏表彰。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
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
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清朝人李应麟,居云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便劝父亲再娶。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丝毫没有抗拒之意。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了家门。应麟仍无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不久应麟听说继母病了,急忙回家进行护理,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继母病愈。同时应麟对待继母所生孩子格外亲和,终使继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关系改善,胜过亲生。后人赞曰;
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侍药汤; 将弟视同亲手足,母终悔恨变慈祥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张菊花。七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父亲续娶。菊花没有因此而分辨生养之别,对待继母恭敬。她的继母却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继母乘机将她卖给人家作婢女。事有凑巧,菊花的父亲在回归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当父亲问她为何落此地步时,菊花含泪不语,生怕连累继母,在父亲追问下,不得已才告之。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当即将菊花赎了回来。三日后父女回到家。其父见到后妻,十分恼怒,欲将其休掉。菊花见状,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父亲终被其孝心感动,方才罢休。继母没有生子。其父去世后,菊花对待继母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因此世人有诗颂曰:
一片奉心如石坚,一身被鬻亦依然;
情深跪动恕宽母,纯孝并齐闵子骞。.

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有诗颂曰:
体念母亲情至忱,母棰轻重甚关心;
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

周朝,有个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里很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于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有诗颂曰:
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元代,有个叫孙抑的人,家住山西洪洞县。武宗年间,考上了进士,官为刑部郎中。但因对朝廷不满,所以辞去官,回去尽力孝奉父母。这时家乡兵荒马乱,强盗四起,就想带双亲往南阳逃避。途中遇贼兵拦路。因势单力弱,很难保护二亲,于是就毅然决定先护送母亲脱险。父亲在后面被擒。孙抑誓死要救出父亲,安顿好母亲后,不顾艰难险阻,只身进入土匪巢中,但终因寡不敌众,反被捉拿。孙抑涕泣哀求,释放他的父亲。匪首看他是个孝子,很受感动,于是就把他的父亲释放了。
有诗赞曰:
文人遇贼似临渊,求释老亲泣涕连。 贼感孝诚遂许放,全家安返乐团圆。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
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赛用芦花絮。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后来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知道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亲若在仅儿一人稍受单寒;若驱出母亲,三个孩儿均受寒。”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回答者: ywq032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5-23 11:28
花开了就感谢

女儿睡觉前,除了要我给她讲故事外,她自己也有个任务,即要回忆自己一天来所经历的事,并要在心中默默感激3个人和3件事。

这个任务是我安排的,我想让她从小学会看到人生美好的一面,并真心地感恩。一个常常感恩的人,才会惜福,才会快乐,心灵才会圆满温润。

这天晚上,女儿在钢琴边发呆许久。我以为她困了,便叫她上床睡觉。可她似乎没什么反应,显然在深思什么,我便提醒她:“今天感谢过了吗?”

女儿为难地告诉我,今天,她谢过了为自己剪指甲的奶奶,为她上钢琴课的老师,为她们班做卫生的钟点工以及老天没下雨……可是,还少一件事需要感谢,想来想去,她不知还要谢什么,正伤脑筋呢。

我建议说,只要让你快乐的事,都值得去感激。这时,女儿歪着头说,妈妈在阳台上种的茉莉花开花了,这事令她最开心了。那么香,那么美,她要谢谢花开了!

想不到,女儿如此有心,而且诗意盎然。

我也被她感动了,而最初,是花感动了她。

6岁的女儿,已开始会感谢花开;等到秋天,她就会感激硕果;到了冬天,她一定会觉得富饶满足。
回答者: 快乐小呆呆 - 魔法师 四级 5-23 11:31
12年前,南京发生了7·31空难,在清理现场时,人们发现有位叫贡红梅的年轻妈妈双手还紧紧抱着一个九个月的婴儿,在二十多个幸存者中,婴儿的伤势最轻。

当年唐山大地震,人们在清理废墟时,发现一位母亲割破自己的血管用热血哺育怀抱中的婴儿。

1999年贵州曾发生缆车事故,缆车以疯狂的速度坠落,在撞击地面的一瞬间,潘天淇、贺艳文夫妇同时举起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夫妻双双遇难,而儿子却安然无恙。

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的心为之一动,在危急关头,母亲惟一的念头就是保护孩子,用热血,甚至用生命,由此,我想我们都有母亲,一个疼我们,爱我们的母亲,我们都想过要回报母亲吗?

同学们,我们虽然都没有经历过母子生离死别的痛楚,但我们又何时离开过母亲殷切的关怀。下雨了,母亲会气喘嘘嘘的赶来为你送伞,而雨水却早已淋湿了她的肩膀。天冷了,母亲在灯下为你赶织毛衣,而她自己,薄薄的衣裳难以抵御萧杀的寒风,当你失意之时,母亲会用温暖的言语安慰你,帮你走出阴暗的日子。帮你升起已经落下的风帆,鼓励你重新开始那艰难但更有希望的旅程,但白发却早忆爬上她的髻端,皱纹已映满她的脸颊。

我妈妈是一个很普通的纺织工人,长年出门在外,所以我们聚少离多,更别说培养感情,每当我看到同学的妈妈为他们购置生活用品时,我的眼泪会不知不觉的流下,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的母亲呢?每当我看到其他同学的妈妈?为他们送菜时,我会产生一种无名的沮丧,为什么这里永远不会有我妈妈。每当我看到其他同学穿着妈妈新织的毛衣,我会在心中千遍万遍地呼喊:妈妈,你不要我这个女儿了吗?可是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一种默默的爱,那也是母爱,饥寒时的问候,沮丧时的安慰,开心时的分享,我还有何求!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手是粗糙的,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脸都是惨白的,可母亲的心却都是暖的。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我又何以为报呢?惟有读书求上进,为求娘亲一笑颜!

母亲用勤劳的双手为我们开辟了不竭的生命之源,用她朴素的人生教会了我们怎样去爱。

参考资料:无
花开了就感谢

女儿睡觉前,除了要我给她讲故事外,她自己也有个任务,即要回忆自己一天来所经历的事,并要在心中默默感激3个人和3件事。

这个任务是我安排的,我想让她从小学会看到人生美好的一面,并真心地感恩。一个常常感恩的人,才会惜福,才会快乐,心灵才会圆满温润。

这天晚上,女儿在钢琴边发呆许久。我以为她困了,便叫她上床睡觉。可她似乎没什么反应,显然在深思什么,我便提醒她:“今天感谢过了吗?”

女儿为难地告诉我,今天,她谢过了为自己剪指甲的奶奶,为她上钢琴课的老师,为她们班做卫生的钟点工以及老天没下雨……可是,还少一件事需要感谢,想来想去,她不知还要谢什么,正伤脑筋呢。

我建议说,只要让你快乐的事,都值得去感激。这时,女儿歪着头说,妈妈在阳台上种的茉莉花开花了,这事令她最开心了。那么香,那么美,她要谢谢花开了!

想不到,女儿如此有心,而且诗意盎然。

我也被她感动了,而最初,是花感动了她。

6岁的女儿,已开始会感谢花开;等到秋天,她就会感激硕果;到了冬天,她一定会觉得富饶满足。
故事一:

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从小和妈妈相依为命。在她们贫穷的家里,妈妈每天辛苦工作回来后给她带一块小小的年 糕,是她最大的快乐。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 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当她看见妈妈的时候,妈妈手里拿一块小小的年糕倒在路旁,已经永远的离 开了她。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 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她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当流着泪听完这个故事,又反反复复的听着这首歌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天下有多少这样的父母,在默默的为儿 女付出一切。而天下又有多少这样的儿女,能够感恩于亲人这样一颗爱心!而做为一个人,生活给予我们的又不仅仅是来自于亲人的爱,那我们是否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这一刻起,我们便拥有了太多!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健康!兄弟姐妹给了我们欢乐和亲情!老师给了我们知识和关爱!朋友给了我们友谊和信任!
当我们感受一缕晨风,听见一声鸟鸣,触摸一滴露珠,那是来自于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愉悦!当我们迎来新一 轮朝阳,目送夕阳西下,那是时光丰富了我们的生命!甚至,当我们承受了一次风雨,走过了一段泥泞,那是生活给了我们战胜的勇气……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微笑面对!学会了感恩,我们便拥有了快乐,拥有了幸福,也拥有了力量!我们才不会在生活中轻言放弃,勇往直前!

故事二: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就常怀感恩之心。据说有一次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故事三:

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他的推销进行得很不顺利,傍晚时他疲惫万分,饥饿难耐,绝望地想放弃一切。 走投无路的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 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 男孩和着眼泪把它喝了下去,从此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许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
一天,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大夫顺利地为妇女做完手术,救了她的命。 无意中,大夫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给过他那杯热牛奶的年轻女子!他决定悄悄地为她做点什么。一直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的那位妇女硬着头皮办理出院手续时,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的是这样七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12年前,南京发生了7·31空难,在清理现场时,人们发现有位叫贡红梅的年轻妈妈双手还紧紧抱着一个九个月的婴儿,在二十多个幸存者中,婴儿的伤势最轻。

当年唐山大地震,人们在清理废墟时,发现一位母亲割破自己的血管用热血哺育怀抱中的婴儿。

1999年贵州曾发生缆车事故,缆车以疯狂的速度坠落,在撞击地面的一瞬间,潘天淇、贺艳文夫妇同时举起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夫妻双双遇难,而儿子却安然无恙。

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的心为之一动,在危急关头,母亲惟一的念头就是保护孩子,用热血,甚至用生命,由此,我想我们都有母亲,一个疼我们,爱我们的母亲,我们都想过要回报母亲吗?

同学们,我们虽然都没有经历过母子生离死别的痛楚,但我们又何时离开过母亲殷切的关怀。下雨了,母亲会气喘嘘嘘的赶来为你送伞,而雨水却早已淋湿了她的肩膀。天冷了,母亲在灯下为你赶织毛衣,而她自己,薄薄的衣裳难以抵御萧杀的寒风,当你失意之时,母亲会用温暖的言语安慰你,帮你走出阴暗的日子。帮你升起已经落下的风帆,鼓励你重新开始那艰难但更有希望的旅程,但白发却早忆爬上她的髻端,皱纹已映满她的脸颊。

我妈妈是一个很普通的纺织工人,长年出门在外,所以我们聚少离多,更别说培养感情,每当我看到同学的妈妈为他们购置生活用品时,我的眼泪会不知不觉的流下,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的母亲呢?每当我看到其他同学的妈妈?为他们送菜时,我会产生一种无名的沮丧,为什么这里永远不会有我妈妈。每当我看到其他同学穿着妈妈新织的毛衣,我会在心中千遍万遍地呼喊:妈妈,你不要我这个女儿了吗?可是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一种默默的爱,那也是母爱,饥寒时的问候,沮丧时的安慰,开心时的分享,我还有何求!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手是粗糙的,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脸都是惨白的,可母亲的心却都是暖的。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我又何以为报呢?惟有读书求上进,为求娘亲一笑颜!

母亲用勤劳的双手为我们开辟了不竭的生命之源,用她朴素的人生教会了我们怎样去爱。

如何理解"谢舍友不杀之恩"这句话?

“谢舍友不杀之恩”一说确实有点夸张和滑稽,但当结合近期接连发生在高校校园里的一起起命案,却又感觉“似乎真的应该向曾经的舍友道声‘谢谢’,因为遇到你,我才得以免去一死,才有幸活下来”。活着不易,毕业后还能看着曾朝夕共处过的同学们好好活着,这更为不易。

“感谢舍友不杀之恩”,显然是带有几丝取乐色彩的,但嬉笑过后,内心深处却着实能感觉到一股阵痛。舍友亦或同学,大学校园里一位最亲密的伙伴,吃、睡在一块,学习、生活在一块,真的不敢想象,他(她),竟然会成为夺去你生命的一把“利刃”,将你推向灰飞烟灭,让你幻化为一个泡影。

无风吹就不会有草动,由此可见,近期火爆于网络的“学生见面互谢舍友不杀之恩贴”,或多或少都表露出了人们对死亡的畏惧以及对人性的担忧。

文章标题: 平民是否应当感谢朝廷不杀之恩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5668.html

[平民是否应当感谢朝廷不杀之恩]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