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八昌星洞庭出自哪里

时间: 2022-07-27 23:00:2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八昌星洞庭出自哪里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

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原诗:

《望洞庭》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释义: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4、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5、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扩展资料: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洞庭

意思是: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出自唐代刘禹锡《望洞庭》,全诗如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如下: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扩展资料: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洞庭

意思是: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出处:唐代诗人刘禹锡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望洞庭》。

原诗节选: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译文: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扩展资料

诗题为《望洞庭》,应是登上岳阳楼远眺洞庭湖(岳阳楼原为巴陵城楼,自李白赋诗以后,始称岳阳楼)。全诗都是写“望”中所见。

写远望洞庭湖好诗不少,如孟浩然《望洞庭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都侧重表现洞庭湖的壮阔气象。

刘禹锡的《望洞庭》没有去表现洞庭湖的壮阔,而是表现洞庭湖的妩媚,这就有了新的视角,写出了洞庭湖的另一面貌。

写洞庭湖与君山的也不少,前有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五:“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后有雍陶《题君山》“风波不动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它们都写了洞庭湖的静态,而且都运用了比喻手法。

《望洞庭》也写了洞庭湖与湖心的君山,也写波平浪静,也用了比喻,但也因为视角不同而具有了不同的面貌。刘禹锡选择的是月夜眺望,描写的是月光笼罩下的洞庭湖与君山,表现的是一种朦胧美与宁静美。

《望洞庭》的前两句实写月色湖光。“湖光秋月两相和”,月是秋月,带有清凉的感觉。在月光的照耀下,湖面闪着粼粼的波光,使人感到静谧而安宁。月光照在湖上,湖面跳动着月光,月与湖和谐地相拥在一起,奏起了令人心神宁静的月光曲。

这种幽美的意境,是前引四诗所没有的。“潭面无风镜未磨”,“潭”即洞庭湖。潭是指深而静止的水,舍“湖”而用“潭”,固然是为了避免重字,更重要的是更能表现月光下无风的湖面朦胧而幽深的色调,更加传神。因为无风,水波不兴,所以潭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因为是在夜间月下,所以镜面并不清晰明亮,看不见镜中之象,就像没有磨过的铜镜镜面。这个比喻可谓传神写照,写出了此情此景下湖面的独特面貌。

后两句诗人把目光集中到湖心的君山。先概写山与水,“遥望洞庭山水翠”,这是遥望所见朦朦胧胧的山水,山是翠的,水也是翠的,山水浑然一体。

诗写到第三句,已写了月光、湖面、君山,月下洞庭遥望要写的内容已经写完,似乎已经无话可说,不料诗人出奇制胜,用“白银盘里一青螺”把八百里洞庭往小处写,把月下平静如镜波光闪烁的湖面比喻成一个白银盘,把翠色的君山比喻成盘中盛着的一枚青螺。

这真是神来之笔,是一种奇妙的想象,贴切的比喻。古诗常常用青螺来比喻妇女的一种发式,初唐时盛行于宫廷,称为“螺髻”,青螺之喻会自然使人产生这种联想,这就更增加了这个比喻的美感。这首诗之所以传诵主要就在于这个美丽的晶莹的比喻。

这首诗表现了大自然的和谐,色彩淡雅,意境幽静,可使心境不宁者读后宁静下来。诗人写作此诗固然表现了自然美,恐怕也是在表现历经贬谪之后的一种心境。

意思: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出自唐代刘禹锡《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释义: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赏析: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望天门山》【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望洞庭的全文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出自:《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原文:

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

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

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

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禹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洞庭




意思是: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出处】《望洞庭》——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扩展资料

1、《望洞庭》创作背景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被贬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2、《望洞庭》鉴赏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原文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扩展资料: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作品鉴赏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出来。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

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望洞庭

满意请采纳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当没有一丝风的时候,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迷蒙的铜镜。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盛放着的一枚小小的青色的螺。

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是说中国的哪个地方

这两句话分别说的是中国的湖北和湖南两个地方。

第一句话的洞庭湖和岳阳楼都在湖南省。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以南。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

第二句话的赤壁和黄鹤楼都在湖北省。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部。“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悬岩,南距市区38公里。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扩展资料

1、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汨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

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20世纪90年代末,据水利部门测算,有面积2579.2平方公里(一说2740平方公里);但它还有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四口”1300多平方公里洪道面积(一说1.878万平方公里  )。

两者合计,仍有3879.2平方公里。湖盆周长为803.2公里,总容积220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积178亿立方米,河道容积42亿立方米。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

2、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

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洞庭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岳阳楼

这两句话分别说的是中国的湖北和湖南两个地方。

第一句话的洞庭湖和岳阳楼都在湖南省。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以南。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

第二句话的赤壁和黄鹤楼都在湖北省。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部。“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悬岩,南距市区38公里。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扩展资料: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汨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在《史记》、《周礼》、《尔雅》等古书上都有"云梦"的记载。梦,是当时楚国方言"湖泽"的意思,与"漭"字相通。"《汉阳志》说:"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合起来统称云梦。当时的云梦泽面积曾达4万平方公里。

这两句话分别说的是中国的湖北和湖南两个地方。

第一句话的洞庭湖和岳阳楼都在湖南省。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以南。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

第二句话的赤壁和黄鹤楼都在湖北省。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部。“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悬岩,南距市区38公里。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扩展资料
1、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汨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

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20世纪90年代末,据水利部门测算,有面积2579.2平方公里(一说2740平方公里);但它还有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四口”1300多平方公里洪道面积(一说1.878万平方公里 )。

两者合计,仍有3879.2平方公里。湖盆周长为803.2公里,总容积220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积178亿立方米,河道容积42亿立方米。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

2、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

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岳阳市位于洞庭湖的东北部,临湖建有岳阳楼;
赤壁和黄鹤楼都在湖北省,前者在江南,后者在江北。
第一句是湖南,第二句是湖北。

洞庭湖为什么称之为“八百里洞庭”

洞庭湖在湖南省的北部。所谓“湖南”就是洞庭湖之南的意思。它北面通向长江,南面接通湘江、资江、沅江、澧江四条大河,面积二千八百二十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所以号称“八百里洞庭”。

洞庭湖上最古老的故事,是帝舜和他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的故事。相传在四千多年以前,帝尧看中了大舜的治国能力,就把他的两个娥皇和女英嫁给了大舜,后来又把皇位传给了他。娥皇、女英和大舜成婚以后,非常恩爱,而且还以自己的智慧帮助大舜度过了许多难关。大舜的父亲瞽叟和他的小儿子象好几次要谋害大舜,都被娥皇、女英所败。有一次,他们先让大舜上屋顶去修补粮仓,然后取走梯子,让他下不来,接着放火焚烧仓库。但是娥皇、女英事先给大舜穿上了带有飞鸟翅膀的衣服,使他在危急之时,能从屋顶上飞下来。又有一次,瞽叟和象又叫大舜去淘井,趁机舜在井下时,把井口的通道堵塞,娥皇和女英事先给大舜穿上龙形的衣服,可以潜出井底,免于这次灾难。大舜即位之后,非常忙碌,每天在四方巡视,难得回家。有一次,娥皇、女英太想念丈夫,就到南方来寻找,乘船经过洞庭湖,被大风阻隔在湖中小岛君山之上。她们忽然听到大舜已经去世的消息,顿时泪如雨下,这些泪珠滴在君山的竹子上,就形成了一点一点泪斑,形成斑竹。这就是“湘妃竹”的来历。直到现在,娥皇、女英的坟墓还在君山上,君山上也还盛产着这种“湘妃竹”,有人拿它来做折扇的扇骨。
在洞庭湖上的君山上,还有一个更动人的故事,就是柳毅传书的故事。这个故事被唐朝文人李朝威记载下来,就是《唐人小说》中的《柳毅传》。
说是唐朝仪凤年间,有个书生叫柳毅到京城长安去赶考,但是没有考取,落魄归来,路过陕西经阳,看见有个牧羊姑娘正在痛哭流涕。柳毅问她为什么悲伤,她说自己是洞庭湖龙王的女儿,远嫁到洛阳,受到夫家的种种虐待,命她在此牧羊。龙女委托柳毅带一封信回洞庭湖娘家,柳嫁答应了。他步行千里,来到洞庭湖中的君山,找到龙女所说的那株橘树,解下自己的衣带,在树上敲了三下,果然有龙宫的武将出来,带他分开水面,进入龙宫。龙王看到女儿的信,勃然大怒,她十分悲伤。龙王的弟弟钱塘君的性格十分暴烈,马上化作百丈赤龙,飞到泾阳,化为一场暴雨,灭掉了泾阳君一族,然后救出龙女,返回洞庭湖。龙王为了报答柳毅传书的恩德,就提出要把龙女嫁给他。但柳毅说自己是为了救人,并不是出于私心,而且家中还有妻子,就婉言拒绝了。柳毅回到家里之后,妻子不久病死。龙女就化名姓卢,请人作谋,嫁给柳毅。柳毅在新婚的洞房里,一看,原来就是自己搭救过的龙女,于是夫妻恩爱,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君山上还有一座小山峰,叫酒香山。据说,从前有一群大鹏鸟,从山东蓬莱仙岛飞来,带来几千颗珍珠似的种子,不久就长出满山的酒香藤、散发出一股浓烈的酒香。山上一个老头子用它为原料,酿制出一坛坛好酒,邀请几位好友来共饮,想不到这些人喝了这酒,都返老还童了。这消息传到长安城,汉武帝正想长生不老,就命人到君山去酿酒,酿成两坛,送到皇宫。汉武帝正欲举杯饮酒,不料被他身边的文学侍臣东方朔夺过去,先饮了下去。汉武帝大怒,要杀掉东方朔。东方朔从容镇静地对皇帝说:“假使你把我杀死了,就证明这酒是假的;如果这酒是真的,你就杀也杀不死我。”汉武帝被他说得无可奈何,只好把他放了。
洞庭湖在湖南省的北部。所谓“湖南”就是洞庭湖之南的意思。它北面通向长江,南面接通湘江、资江、沅江、澧江四条大河,面积二千八百二十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号称“八百里洞庭”。
洞庭湖上最古老的故事,是帝舜和他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的故事。相传在四千多年以前,帝尧看中了大舜的治国能力,就把他的两个娥皇和女英嫁给了大舜,后来又把皇位传给了他。娥皇、女英和大舜成婚以后,非常恩爱,而且还以自己的智慧帮助大舜度过了许多难关。大舜的父亲瞽叟和他的小儿子象好几次要谋害大舜,都被娥皇、女英所败。有一次,他们先让大舜上屋顶去修补粮仓,然后取走梯子,让他下不来,接着放火焚烧仓库。但是娥皇、女英事先给大舜穿上了带有飞鸟翅膀的衣服,使他在危急之时,能从屋顶上飞下来。又有一次,瞽叟和象又叫大舜去淘井,趁机舜在井下时,把井口的通道堵塞,娥皇和女英事先给大舜穿上龙形的衣服,可以潜出井底,免于这次灾难。大舜即位之后,非常忙碌,每天在四方巡视,难得回家。有一次,娥皇、女英太想念丈夫,就到南方来寻找,乘船经过洞庭湖,被大风阻隔在湖中小岛君山之上。她们忽然听到大舜已经去世的消息,顿时泪如雨下,这些泪珠滴在君山的竹子上,就形成了一点一点泪斑,形成斑竹。这就是“湘妃竹”的来历。直到现在,娥皇、女英的坟墓还在君山上,君山上也还盛产着这种“湘妃竹”,有人拿它来做折扇的扇骨。
在洞庭湖上的君山上,还有一个更动人的故事,就是柳毅传书的故事。这个故事被唐朝文人李朝威记载下来,就是《唐人小说》中的《柳毅传》。
说是唐朝仪凤年间,有个书生叫柳毅到京城长安去赶考,但是没有考取,落魄归来,路过陕西经阳,看见有个牧羊姑娘正在痛哭流涕。柳毅问她为什么悲伤,她说自己是洞庭湖龙王的女儿,远嫁到洛阳,受到夫家的种种虐待,命她在此牧羊。龙女委托柳毅带一封信回洞庭湖娘家,柳嫁答应了。他步行千里,来到洞庭湖中的君山,找到龙女所说的那株橘树,解下自己的衣带,在树上敲了三下,果然有龙宫的武将出来,带他分开水面,进入龙宫。龙王看到女儿的信,勃然大怒,她十分悲伤。龙王的弟弟钱塘君的性格十分暴烈,马上化作百丈赤龙,飞到泾阳,化为一场暴雨,灭掉了泾阳君一族,然后救出龙女,返回洞庭湖。龙王为了报答柳毅传书的恩德,就提出要把龙女嫁给他。但柳毅说自己是为了救人,并不是出于私心,而且家中还有妻子,就婉言拒绝了。柳毅回到家里之后,妻子不久病死。龙女就化名姓卢,请人作谋,嫁给柳毅。柳毅在新婚的洞房里,一看,原来就是自己搭救过的龙女,于是夫妻恩爱,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君山上还有一座小山峰,叫酒香山。据说,从前有一群大鹏鸟,从山东蓬莱仙岛飞来,带来几千颗珍珠似的种子,不久就长出满山的酒香藤、散发出一股浓烈的酒香。山上一个老头子用它为原料,酿制出一坛坛好酒,邀请几位好友来共饮,想不到这些人喝了这酒,都返老还童了。这消息传到长安城,汉武帝正想长生不老,就命人到君山去酿酒,酿成两坛,送到皇宫。汉武帝正欲举杯饮酒,不料被他身边的文学侍臣东方朔夺过去,先饮了下去。汉武帝大怒,要杀掉东方朔。东方朔从容镇静地对皇帝说:“假使你把我杀死了,就证明这酒是假的;如果这酒是真的,你就杀也杀不死我。”汉武帝被他说得无可奈何,只好把他放了。
确实没找到这样的记载,但根据我的分析所谓“八百里”应该是古人对长度的一种描述,因为当时的测量精度和技术没有这么高,可能没人知道洞庭湖有多长,所以以八百里来形容,类似于李白对庐山瀑布所描述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只是诗人对长度的一种形容。

附洞庭湖面积资料:

清代中叶时,洞庭湖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著名的"八百里洞庭"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而时至今日,由于受到泥沙的侵犯,现天然湖泊面积只剩下2625平方公里,成为国内第二大淡水湖。。。
因洞庭湖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所以号称“八百里洞庭湖”。
800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只是言其宽广而已。就像“白发三千丈”中的三千并不是说头发有那么长一样。
文章标题: 八昌星洞庭出自哪里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5619.html
文章标签:出自 洞庭 昌星

[八昌星洞庭出自哪里]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