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有哪些地方史料记载了康乾盛世的内容

时间: 2022-07-26 14:00:4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5次

有哪些地方史料记载了康乾盛世的内容

历史上的“康乾盛世”是怎样形成的?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我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在此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但因制度僵化,闭关锁国,使得这一局面昙花一现。
http://wenku.baidu.com/view/8300fcfd04a1b0717fd5ddf5.html
吹出来的。以后细说

为什么说康乾盛世只是一个谎言,有什么历史依据记载吗?

我记得小时候学历史的时候,有这么一段内容记忆犹新——康乾盛世。

之所以说它记忆犹新呢,其实不是因为有多向往,而是对于这段内容的描述,实在是少得可怜,除了“康熙”、“乾隆”、“盛世”这么几个关键词以外,其他几乎就是一笔带过。

当初觉得并没有啥,但是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觉得弄清楚真相是非常有必要的!

到底什么是盛世?

《辞海》中将 “盛世”定义为 “安定兴盛的时代”。

就咱们目前的认知来说,最直观的解答就是:

你只要看看咱们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盛世也就差不多是这样!

但古代毕竟是古代,咱也不可能要求古人达到我们今天的水平,但尽管如此,古代的盛世也是有一定的评判标准的:

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昌盛

其中,最最重要的当属经济繁荣,毕竟经济是决定上层建筑的基础,只有强悍的经济实力才足以支撑起一个盛世!

康乾时期能否被称为盛世?

就拿康乾时期来说,那个时候的中国尚处于小农经济时代,人口和粮食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

【人口数量】

在康熙、雍正时期,全国人口的数量统计主要是16——60岁的人;而从1741年开始,就是统计全国的人口了,所以,从1741年以后的人口统计是比较全面的。

目前,想要知道当时的人口数量,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倒顺结合”:

首先根据1662—1734年平均每年增加的人口数推算出1735—1741年的人口数量,然后将1741年推算出来的数据和官方数据进行比对,得出的结果是:

“康乾盛世”时期中国人口大约从1亿增加至3亿!其中乾隆年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加280万左右,是康熙、雍正时期的5倍左右。

【粮食产量】

清朝初期,受天灾人祸的影响,粮食生产处于停滞状态,据《清世祖实录》记载:

“百姓流亡十之六七,十亩之田只种一二”

到了康熙时期,政治逐渐稳定下来,社会的生产能力也开始逐渐提高。同时,由于政府的政策激励,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因此,康乾时期的粮食总产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从1665年的1163. 7亿市斤增加至1795年的2576亿市斤!

其中乾隆时期的增速尤为明显,粮食总产量实现了翻番。

当然,光看总产量并不能说明问题,还得看人均的用量:

1665年人均粮食:1183斤/人1700年人均粮食:1245斤/人1795年人均粮食:867斤/人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门道:康乾时期的人均粮食水平呈现的是一个“倒U型”,并且这个“倒U型”的回落点相当低,甚至到最后都低于初期的水平。

【财政收入】

如果说前两点还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那么财政收入这一项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1682年清政府的农业财政收入为3110万两,到1791年达到4359万两;而国库存银也从1673年的2136万两达到1791年的4037万两!

从表面上来看,这种增长是极为迅速的,但如果从财政收入的结构来看呢?

1700年,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70%1750年,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67%1800年,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64%

整整一百年的时间,清政府的收入结构竟然只有6%的变化!

要知道在古代,农业收入是很容易遭到天灾人祸的袭击的,一旦发生战争或者天灾,国民的经济势必会遭到严重的打击,更何况康熙乾隆年间,对外用兵也很频繁。

所以,这一时期的财政收入有很大一部分是还没进账就要支出的!

真实的康乾盛世是什么样的?

康乾盛世,这是清王朝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在很多人的知识中,康乾盛世应当是国富民安的一百年,百姓生活非常富裕,然而通过种种史料的重新发掘,我们却发现:康乾盛世的确是清王朝最为发达的阶段,但对于民间来说,尤其是乾隆年间,这一切幻想不过只是幻想!

1、抢夺腐肉,弃婴横尸,康乾盛世的真实面目.

18世纪末,英国派来大量使团前往中国交流,彼时正是乾隆盛世。一路上,英国使团得到了慷慨的礼遇,让英国意识到这个东方神秘大国的确正处于最辉煌的阶段。

然而,带着敬畏的心踏上中国徒弟的英国代表团,却很快发现了中国的民间,与自己想象中的大为不同。他们以为,中国民众也可以和达官贵人一般轻易地吃肉,结果却发现:民间老百姓能吃得起肉的人少之又少!更有甚者,为了充饥,只要是肉,哪怕已经腐烂,也会有人捡来去吃!

更让英国代表团感到恐怖的,则是随处可见的弃婴。无论是街道边还是河道上,都可以看到小小的身体在毫无生机地飘荡。这样的场面,给英国使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回到英国后,一名使团成员巴罗就曾说过:“毫不夸张地说,单单京城,恐怕每年都会有9000弃婴!但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正常事,没有人在意……”

一系列的发现,让西方人意识到:隐藏在巨大的盛世之下,却是骇人听闻的贫困!

2、民众精神世界的空虚;物质的严重匮乏,给英国使团带来了很大的刺激;然而更让英国人想不到的,则是中国民众更为贫瘠的精神世界。

彼时,有英国使团成员说过,在当时的中国,绝大多数民众都是贫寒之家,巨大的财富都积累在了极少的大家族之中。生存都除了问题,所以几乎所有的中国民众都没有精神追求,他们每天就是下地干活、吃饭,没有丝毫的娱乐生活活动。唯一的追求,就是努力去当官。

面对官员时,英国使团见到的是一团和气,官员富态;而独自面对民众时,看到的却是一张张空洞的脸。这是英国使团对于康乾盛世留下的最深印象。甚至,为了得到英国使团的一些小东西,他们所配备的中国出示甚至还多次欺骗,这让西方人意识到:当时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道德观,已经彻底崩溃。

半野蛮人,这是康熙年间民间生活对于英国使团留下的唯一印象,不可否认,康乾盛世的确是清王朝的一个巅峰,但对于民间来说,这却是最为疾苦的一段时期。再加上文字狱等大兴,文化陷入凋零,所以,“虚假的繁荣”也许才是最准确的评价。

历史上所谓的康乾盛世真的存在吗?

提出置疑
满清三百年统治期间,坚持八旗制度,强调满汉不通婚;筑起种族隔离墙,不准汉族去东北、蒙古,不准蒙古平民入汉地。 种种举措又如何?从入关开始的“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到变法时候的“汉人兴,满人亡”、“宁与友邦,不予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直到“保大清不保中国”和“保中国不保大清”的冲突总爆发,由始至终,就没有看到“清朝政权的利益就代表了包括汉族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满目看去,多的竟然是原先对中原中央政权更迭不感兴趣的苗瑶壮诸民族纷纷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 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歧视最少的当数唐朝。最严重的是明朝?唐朝好到国防军领兵大将都是胡人。那为明奋战的满桂,秦良玉,李如松是汉族吗? 明在存在的几百年里,只在灭亡前,因由对满鞑对倭寇的战争以及大规模的疫病, 使得北方和西北出现大规模的饥荒,也因此产生大规模流民起义。最终导致文明国家的沦陷。但中国的北方在五代的破坏后,其实就已经养不活那么大量的人口,一直需要漕运和灾年的中央财政拯济。 而中国的富庶的四川和南方以及西南民族地区都始终支持这文明国家。 而满清人头滚滚,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洗城、昆山、平湖、乍浦、海盐、海宁、金华、江西全境、还有广州,全部遭受屠城之灾,竟将四川全部屠净。 1712年4月4日康熙五十一年清廷下诏的“永不加赋”是在经历近百年的屠杀、投充、圈地等野蛮政策后的所谓仁政。 康熙一朝征收税款的基础是按人头收税,人口愈多,则地方上缴的税愈多。这种设计造成的后果,是地方官吏不愿意(同时统计技术上也有限制)据实上报人口,因为报得愈多,税就得缴得愈多。康熙永不加赋的政策就是把各地方按耕地面积上缴固定的税金,与人口数无关,借以鼓励地方据实上报人口──因为人丁兴旺是所谓太平盛世的表征。 以这种方式来彰显盛世不过是满鞑稳定民族奴役的手段。造成的是土地赋税不均,富者勾结营私,虽坐拥千亩田产而不需缴税,贫者无立锥之地,却有劳动之责。 雍正即位后对西北镇压,财政上的困窘就算是靠抄家所得,也无法完全因应。也就不顾什么所谓的永不加赋的虚妄手段,于是就祭起类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改革,将田赋和徭役合并,统一折银征收,把丁役摊入地亩的改革。 可八旗体制万万不可动,要知道光是每年的旗禄就足几千万两。尽管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战斗中,八旗兵军纪已散,军力已大不如前。此后,八旗子弟和八旗兵更加骄怠,他们凭借权势,横行无忌,无恶不作;不仅军纪败坏,训练荒疏,而且生活腐化,吸毒聚赌,包伶嫖娼,甚至敲诈勒索,蹂躏百姓。原来剽悍英武的八旗兵变成不能打仗、只会扰民的老爷兵,八旗子弟成了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和坐吃山空的败家子。后来,朝廷一有战事,便主要依靠绿营兵。但绿营兵在腐败的社会大环境下也很快腐化,克扣军饷,兵匪勾结,贪污中饱,弊端丛丛,也沦为徒有其表,只能吓唬平民老百姓的花架子军队。嘉庆皇帝还是皇太子时,曾经随乾隆阅兵,所见到的却是“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的闹剧(《嘉庆朝东华录》,卷7,嘉庆4年正月)。 所谓的改革都是在这民族压迫毫不动摇的基础上的。所以后来到鸦片战争时,八旗、绿营、乡勇、团练都不中用,数十万清军被万余名英国远征军打败。中国从此陷入三重压迫的亡国灭种深渊。 (顺治8年)全国人口锐减为1400万,而明代全国人口的最高数字是6330余万 (据王世贞所说)。随着人口的锐减土地也在大量的荒芜。据史料记载,清代顺治末年(1661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是5亿多亩,而明末(万历8年,1580年)是7 亿亩。 也许有人要说,在“除旧布新”的战争期间人口减少,土地荒芜而导致生产暂时的停滞是在所难免的。不错,可是中国历史上有哪一次改朝换代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劫难?他们的那些令人发指的暴行恐怕只有20世纪的日本侵略者才可与之“媲美”。而且,清朝在取得了全国政权之后的很长时间内,并没有把全国人民都平等地作为自己的臣民,而是把其他民族的人民当作异类,作为奴隶,实行野蛮的民族高压政策。故而,从清初的“反清复明”到清末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中华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满清王朝的反抗斗争。 从大中华的角度来说,所谓清朝所开拓的疆土大部分在汉唐时代不就是我们的匈奴、突厥、回鹘、吐蕃等少数民族的居住地吗?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因下江南而闻名于世的酒肉皇帝,即隋炀帝杨广、明武宗朱厚照和“康乾盛世”的“圣主”之一的乾隆皇帝弘历。康熙下江南虽然较为节约,但其浩大的费用也不知挥霍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而到乾隆下江南时,豪侈远远超过他的祖父和历史上的另两位前辈。其声势之大、糜费之甚是真正的史无前例。而且据史书记载,南巡集团“象一群初登岸的饥饿海盗一样,所到之处几乎都要洗劫一空”,巡幸所到各地,“酒无虚日,城开不夜”(戴逸《简明清史》第二册第363面)。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不体恤人民疾苦的酒肉皇帝能治出什么“盛世”来。 “康乾盛世”的三个皇帝都喜欢大兴土木来劳民伤财。康熙在热河建避暑山庄36景,乾隆扩充为72景。当时有民谚云:“皇帝之庄真避暑,百姓仍是热河也。” 雍正修圆明园28景,乾隆扩建成40景。皇帝生活如此豪华奢侈,王公贵族、文武百官以及大地主、大商人当然是纷纷仿效,无不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官吏的贪污已成为合理、合法的了,敲诈、勒索来的银子美其名曰“养廉银”。“三年清 知府,十万雪花银”在清代是十分普遍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污犯和坤就出在乾隆末年。 官贪吏虐,广大的劳动人民只能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在“盛世”的表面现象之下隐藏着的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沉闷和黑暗,朝鲜使臣赵显命于乾隆8年 (1743年)出使中国后回到朝鲜就报告说:“外似升平,内实蛊坏。以臣所见,不出数十年,天下必有大乱”(《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果然,其后不到30年即相继爆发了山东王伦起义、川楚白莲教起义、闽粤天地会起义等。实际上,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世,各族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康熙末年有朱一贵起义,雍正时有谢禄正起义,乾隆时有李梅和李开化起义,较大的群众斗争则举不胜举。中华民族向来以坚韧的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而著称,而这些生活在“盛世”之下的人民却被迫铤而走险,纷纷起来反抗,可见是一个何等的“盛世”!
其实我对于历史也是报怀疑的态度! 正史的公信力! 如果一个王朝不想把他们认为低级的错误载入历史! 我认为他们绝对有能力可以改写历史! 也就是我们现在看见的历史(当然只是怀疑)
文章标题: 有哪些地方史料记载了康乾盛世的内容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5469.html

[有哪些地方史料记载了康乾盛世的内容]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