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7-25 11:00:4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虎符就是古代军权的象征,皇帝不可能每一场战斗都亲临前线指挥。那么如何授权给军队将领,虎符就是作为一重要信物,代表皇帝的命令已经下达,可以调动军队。并且不同的军队,都有不同的虎符,便于军队的管理。
最早有神授皇权的传统,通过信仰,加强对整个朝廷与国家的掌控力。虎符就有这样的一种意味在里面,能够让军权变得更加神圣,强化中央集权,不只是易于管理将领,对于士兵,也能强化他们对于命令任务的忠诚程度。
历史上叛乱,反贼多是武将,掌控着兵权,非常容易被皇帝忌惮。通常虎符一分为二,一半由朝廷管理,用于调兵,另一半则交给军队的将领和地方长官。只认兵符不认人能够有效遏制将领暗地里私自调兵,并且能够弱化将领在军中威望,防止军队不受控制,导致叛乱的产生。
但是拿到虎符就能调兵么?皇帝可没有这么傻。虎符的制式,形状都是最高机密,常见的都会有子母扣,在虎符表面还会有一些文字,有效的防止被仿制的可能。但如果虎符被偷了怎么办?首先虎符样式多种多样,不同军队对应的虎符也是机密。在调兵遣将的时候,不只是拿着虎符,还有钦差大臣拿着皇帝的诏书,确保虎符使用的准确,类似于对暗号。
古代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而虎符的使用就是最常见的一种。
在在古代军队里,所有将士只认虎符不认人,估计大家都在想,小小的虎符真的那么厉害吗?那咱们接着往下看!
古代的士兵都是听命与国家的,士兵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所有的军队都听命于皇帝,因为军队众多,古代的交通什么的都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就算有要来调遣军队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所以所有的军队只有靠虎符调遣,在加上军队从来都是被灌输了一定要听从于虎符的思想,每只军队的必修课就是要先认识虎符。
守护虎符和发放虎符的人,也是由皇帝亲自挑选的,大家估计都会想,这些人会不会带着虎符就跑路了啊,然后调遣军队,随意挥霍,其实这个古代的皇帝早已经想到了,这些守护虎符和发放虎符的人,他们的家人,都被皇上安排人照看着,如果说他们带着虎符跑路了,必定被灭九族。
所以这些管虎符的都是有被挟持的,他们也不敢乱来,这个过程很严密也很合理,这些军队见到虎符就是等于见到了皇上,使得军队很听从有虎符的人!
古代为什么只认虎符不认人?任何人拿着虎符都可以调兵吗?古代时,很多军人没见过皇帝,都是一级服从一级,所以调动军队只认上级,如果越级则需看到授印。虎符是两片合并的一枚高等级军印,分两个领导一人一半,如遇大的军事调动,需两个人一致通过都盖上大印才能有效。这样有效的避免了一个人独断专行,也能有效的防止因某一个人想造反而调兵。
古代为什么只认虎符不认人?
在有虎符之前呢,各地诸侯王都有自己的兵。并且自己能随意调动。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基本是被架空的。秦国就很吸取这个教训。用虎符调兵也是中央集权的一种象征。但是也并不是任何人拿虎符去就能调兵,因为和虎符配套同行的还有盖了御玺的诏书。诏书里要写明用多少兵,由谁统领,去干什么,用到什么时候。光有虎符是调不到兵的。
再说,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调了兵去前线,兵士是要吃饭的,要有加强装备,要有战马,可能还要发点补助。所以还配有竹使,竹使也有符和诏书,竹使带着符和诏书去找管理粮食、冬衣、马匹、草料的官员,带上管理后勤补给的官员,带上军需。军队才能正常出行。
而且国家宝藏里都说了,虎符引申出来的是我们今天的密码学。杜虎符的背面是有不规则凸起的,就算你见过虎符长什么样子,也是不可能仿造的。你不可能凭肉眼的记忆,纯手工仿制出来。那时候又没有三维扫描、3D打印什么的。要仿制的话必须得到其中的一个翻模,但是你都有得到一个去翻模的时间,就不用仿造了。
再说,我国历来都有造假传统,古人也不笨,宋代人就仿制了很多商周青铜器。兵符要是能仿制肯定会有很多记载。但是历史上几乎没有靠伪造兵符调动军队成功的故事。信陵君就偷了个兵符,这事基本上是家喻户晓。要是有人仿造兵符能成功,一定是热门历史故事。
任何人拿着虎符都可以调兵吗?
能调动军队的,并不是虎符,是皇帝,它只是皇帝调兵的信物,连传国玉玺都可以随意造假,何况区区虎符?
所以,你要看谁去调兵了,如果是皇帝的使者去调兵,拿着虎符去自然可以调兵了。
而如果地方将领调兵,理论上也是需要虎符才能调动的,但如果一个地方将领长期拥有军队,或者这只军队本身就是他的私兵,有没有虎符,又有什么关系?就是你拿着皇帝的虎符,都调不动军队。
虎符跟玉玺一样,有没有权力,取决于皇帝有没有权力,皇帝对军队有没有拥有权,而不在于玉玺和虎符。
比如,汉初异性诸侯王,理论上也需要刘邦的虎符才能调兵,但实际呢?那都是诸侯王的私兵。
再比如,西汉吕太后死后齐王刘襄的起兵叛乱,汉文帝时济北王刘兴居的起兵叛乱,以及汉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养兵练兵者皆为藩王,故藩王们都能轻松发兵。
虎符要和圣旨一起才有效。你拿着虎符去兵营,先验真伪,然后在请出圣旨,一般上面都会写明何日何时提多少兵,谁带领,领多少,去干么等一系列的话。单凭一个物件是不能够调动军队的,信陵君虽有虎符在手,却没调兵手札,所以只能杀主将,用自己的威望调动军队。
虎符是调兵遣将所用信物,天下兵马万千,统帅者依然还是皇帝,没有虎符调兵就是无令出兵,师出无名,有令出兵才是代天子征伐。
在古代,兵权依然和现代一样必须是掌握在国家领导人手上的,古代的领导人自然就是皇帝了,而虎符就是象征皇帝的军权,见虎符则如见皇帝的军令。所有将领想要调集兵马,或者颁布军令如果不出示虎符是没有人响应的,如果底下士兵响应则视为叛乱,而见虎符不响应也视为叛乱,不服军令的下场就不用多说了吧,在古代唯一的惩罚就是死。
唐朝的军制也是中央集权式的,尤其是唐太宗时代虽然部下将领都是与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将,可以说李世民能够登基全靠麾下将领的鼎力支持,所以李世民对麾下将领的信任是从古到今都未曾有过的。而这种制度直到唐玄宗才有所改变,一代奸相李林甫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大力打压同朝官员,想用分散权利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他的办法就是将中央军权分放到边军胡人将领手中,而此时的唐玄宗为了与杨贵妃的浓情蜜意,而下放了所有的权利,甚至是兵权,导致了后来的安史之乱。
而宋朝的军制就是个笑话,为了不重蹈唐朝的覆辙,宋朝变成了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自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以后,与他一同打天下的老将就被架空了,朝堂之上说的算的全是文官集团,武将想发表言论都得看文官与言官的颜色,宋朝名将狄青就是被文官集团吓死的。而这种对武将的压迫与不重视导致一旦发生战争军队主要话语权都会在监军手中,而监军一般都是文官,也正是这种重文轻武导致宋朝的军力衰弱,最后走向灭亡。
一朝“符合”天下惊
战国时期,风云天下,纷争不休,纵有“合纵连横”,也不免总有破局之人,搅动天下这盘棋局。战到酣处,总会生出一些故事,令人玩味:
话说秦赵长平之战之后,秦国继续进军赵国,公元前257年,秦军兵临邯郸城下,赵国求救于魏楚两国,魏国派大将晋鄙率10万大军救赵,却只驻军观望。
赵国平原君紧急传书妻弟魏国相国信陵君。信陵君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公子”魏无忌,魏王妃子如姬是信陵君的铁杆粉丝,为报答信陵君之恩,冒死盗出魏王亲自掌握的半个虎符,假传王命,击杀晋鄙,夺得兵权,以虎符调动军队,击退秦军,遂解邯郸之围。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 “窃符救赵”的故事。
金庸大侠曾说“这些白云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信陵君虽盗得虎符,暂解了赵魏之急,但全家被杀,母亲和崇拜者如姬自杀,魏国也终输掉了棋局,还是秦国的虎符号令了天下。
虎符,一件小小的物件,如何能指挥动千军万马;
从前山高水远,如何实现账户与密码的有效对接;
经常看到古装电视剧里经常提到“虎符”,调动虎符只认虎符不认人,这是个什么东西?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帝王授予兵权调动军队的信物,又称兵符。
多为铜质,虎形,象征军队威猛,其上刻字,标明虎符的用途。
虎符剖为左右两半,古代以右为尊,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统兵将领之手。
右符与左符有子母口,若能相合,方能调兵。这便是“符合”一词的来历。
因为涉及军事,贵在谨慎严密,虎符多造型小巧,长度一般在10厘米以内,易于藏匿。
虎符专符专用,一地一符,一个兵符绝不能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就像一把钥匙不能开两把锁。作为发兵信物,虎符同时还需要诏书配合,来明确统兵长官的职权和任务。
虎符多盛行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目前见到最晚的是隋代虎符。唐代,因避李渊祖李虎之讳,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以后,以令牌替代。
现存的虎符多属秦国,最早的一枚,为秦杜虎符,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其长9.5厘米,符身上有铭文9行40字,错金而成。铭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地名)。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殹。”
意思是,用兵时,50人以上,必须与君主之符相合;但如遇烽火,不用合符,也可以用兵。
杜虎符是所有出土虎符中铭文最长的一件,且保存完好,特别是40个错金字,做工精致,笔画优美,反映了中国古代错金工艺的高超水平。
因为中国古代是封建君主集权制,主张君权至上,士兵是皇帝的,必须绝对的服从皇帝的领导。而普通士兵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见到皇帝。虎符得到了皇帝的授权,就是皇帝的象征,见到它就如同见到皇帝。士兵进入军队的第一件事就是被灌输只认虎符的思想,军队只服从持有虎符的人的命令。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