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的顺序及原因
如题秦灭六国的顺序为: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 。
原因: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力大大增强,综合国力一举超过其他六国,具备了灭六国的实力。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由近及远,一个一个灭掉。采取先易后难的战略,在距离都比较近的情况下,先挑选国立弱小的国家下手比如,韩赵魏三国里面先挑实力相对弱小的韩国。
进攻时随机应变,相机而行,在灭国的过程中,也会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而动,比如赵国国内法伤灾害,比如荆轲刺杀秦王导致的燕国优先进入灭国序列。
扩展资料:
秦国统一中国后,并没有效仿西周那样分封诸王来保卫皇帝,而是全国范围推行商鞅变法留下来的郡县制,使得中国封建化,这是政治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加强了中央集权。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这一点使得原本属于其他国家的地区之间的经济来往更加方便;车同轨使得全国之间的交通得到很大的便捷,有利于对新征服国家的吸收。
书同文,这点可以说是秦始皇的一个很成功的政策,改变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化交流的弊端,这一举措拿现代来看,欧洲之所以那么多国家,而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各国语言文字都不一样,导致了人们交流的障碍,阻碍同化的进程。
中国之所以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就是因为文化认同感,还有都使用汉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和西方的拼音文字不同,一个汉字虽然方言读起来读音不同,但字面意思都是一样的,这一点是西方字母文字所不能及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灭六国
秦国是我国第一个一统天下的国家,这一过程持续了百年时间,其中的艰辛常人无法想象。
当时秦国面对的强敌有六个国家,这些国家每一个都是相当有实力的,不然也不会被称为战国七雄。那么在吞并国家的过程中,哪个国家是秦国最棘手的对手呢?答案就是楚国,为什么呢?
一:从两国名声上看
在这七个国家中,楚国是名副其实的东方强国,和秦国是不相上下的。它善于练兵,强调以兵治国,提倡武力争天下。有实力的将领到楚国,往往都可以得到重用,所以它的军事力量可以说是比秦国还厉害的。
二:从时间跨度上看
根据历史记载:秦于前230年,派内史腾领兵攻韩,俘虏韩王;前229年,秦派将军王翦领兵攻赵;前225年,秦派王贲领兵攻魏,魏亡。
韩赵魏三国在短短五年之内连续被吞并,可是到了楚国这里,秦国似乎就没那么顺利,与楚国斗智斗勇,两国开战僵持了4年,最后才被灭。楚被灭,就只剩齐国了,而最后一个被灭的齐国,没损失一兵不战而降。
二:从秦国准备程度上看
为了啃下楚国这块硬骨头,秦国自然不会毫无准备的了。在攻打楚国的消息传出之前,秦国的内部经过商议制定了许多策略。一个策略失败了,就换另一个上,这在攻打前三国中是没有的。
四:从战争状况上讲
一开始,秦国派李信和蒙恬带二十万军马对战楚国战神项燕的八千大军,李信是少年英将,有些不把对手放在眼里。他和蒙恬兵分两路,蒙恬那进行顺利,他却因为轻视敌人,经验不足而中了项燕诱敌深入的计策,二十万大军被消灭了一大半,秦军惨败而归。
军事悬殊如此大,秦国当时灭楚被看作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那么秦国最后是怎么成功地消灭楚国的呢?
当时秦国并没有什么多得力的干将可以对战项燕这个战神,于是秦王决定将已经解甲归田的王翦召回朝廷。王翦早就有关注秦楚之战,提出若没有60万大军,难以进攻楚国。秦始皇就开始犹豫了,这么多的士兵可是要把家底给掏空了,万一楚国分兵攻打秦国首都,那后果不堪设想。但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秦始皇的一狠心最终同意了提议。
由于当时的秦国吃下了其他五国,实力强大无比,在王翦和项燕僵持不下一年后,王翦打破楚军,项燕战败自尽。从此秦始皇统一大业,大功告成!
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 。原因:根本原因: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力大大增强,综合国力一举超过其他六国,具备了灭六国的实力。具体原因来说的话,一:远交近攻的策略,由近及远,一个一个灭掉。二;先易后难,在距离都比较近的情况下,先挑选国立弱小的国家下手比如,韩赵魏三国里面先挑实力相对弱小的韩国。三;随机应变,相机而行,在灭国的过程中,也会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而动,比如赵国国内法伤灾害,比如荆轲刺杀秦王导致的燕国优先进入灭国序列。
1、挥师灭韩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长驱直入,俘虏了韩王安,在韩国故地设置了颖川郡(郡治在今河南禹县),韩国宣告灭亡。韩国的灭亡是秦统一战争全面展开的标志。
2、破赵逼燕。秦灭韩之后,第二个目标就是赵国。公元前229年,赵国接连发生大地震和大饥荒,秦始皇再次命王翦、杨端向赵国发动全面进攻。王翦施行反间之计,用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大肆诽谤李牧等人,说他们要谋反,促使赵王将李牧杀害。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攻克邯郸,俘获赵王迁,占领赵国本土。接着挥师北上,屯于中山(河北定县),逼近燕国。
3、攻破燕国。秦军逼近燕国,引起燕、代一片恐慌。燕国的太子丹收容秦国叛将樊于期,并通过燕国勇士田光结识了刺客荆轲,企图刺杀秦始皇,但荆轲未能杀掉秦始皇,反而激起了秦始皇对燕国的愤怒。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都蓟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辽东。
4、占领魏地。秦军攻克燕都蓟城后,把打击的矛头指向了魏国。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去攻打魏国。王贲看到大梁城地势较为低下,又离黄河、鸿沟不远,遂令秦军开渠,将黄河、鸿沟之水引至大梁城下。三个月后,城垣崩塌,秦军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杀,魏国灭亡。
5、大举伐楚。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李信率军攻楚。李信轻敌冒进,先胜后败。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亲请老将王翦,令率60万大军伐楚。大破楚军于蕲南,杀楚将项燕,占领楚国大片领土。公元前223年,王翦与蒙武合攻楚都寿春,俘获楚王负刍。次年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区,降服百越之君。楚国宣告灭亡。
6、吞灭齐国。楚国灭亡后,秦始皇派王贲率军深入东北,扫除燕、赵残余势力。公元前222年,王贲攻占辽东,俘虏了燕王喜。接着攻下代城,俘虏了代王嘉。燕、赵两国彻底灭亡。至此,东方六国中就只剩下齐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王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的情况下,猝然攻入齐都临淄(山东淄博)。齐王建入秦投降,齐国也被纳入秦国的版图。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罢黜吕不韦,亲自执政,开始谋划吞并六国的战争.其作战的总谋略是由近及远,先取赵国、魏国、韩国,再取燕国、楚国、齐国.公元前236年派王翦、桓率军攻赵,公元前229年灭赵.在秦国攻打赵国时,邻近的韩国惧怕秦军声威,于公元前231年向秦军请降.秦国受降后,把韩地划为川郡,韩国亡.公元前225年,秦国任用李信为将率军20万伐楚,结果被楚军打败.第二年又派王翦率军六十万进攻楚国,终于在公元前222年灭楚.公元前225年,秦王任王贲为将率兵攻魏,三个月后魏国亡.公元前222年,王贲又率军攻燕,将燕国灭掉.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又率军灭齐.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秦国最终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
秦灭六国的顺序为什么是韩起齐终,这是偶然的吗?
秦国统一六国,从而让中原成为了大一统的国家,是有很多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特别关注的一个历史事实,因为正是从秦朝开始,我们才进入到了封建社会制度国家,而在这个制度的影响下,中国也是过了几千年的时间,但是在这个时候有很多朋友都会好奇一个问题,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秦朝灭六国的顺序是从韩国开始,这件事情到底是有着背后的原因,还是只是一个巧合呢?
如果我们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那么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这几个国家所存在的地理位置是什么样的?如果秦国想要讨伐其他的6个国家,当然有很多的路线可以选择,但是在这些路线当中有很多比较重要的通道是永远没有办法绕过去的,而只有再聚了这些比较重要的通道才能够更快的统一中原,虽然有不少国家都有比较重要的通道,但是实力最弱的国家则是韩国,所以在这个时候写我先消灭韩国是符合秦国的利益的。
在韩国灭亡了之后,秦国有两个选择就是赵国和魏国,当时秦国的实力又提升了非常多,所以在这个时候无论怎样选择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整体来说首先消灭赵国对于我来说更为有利,因为当时赵国有河套地区太原本地的比较好的地方,这些地方能够生产出大量的生活资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对付赵国,对于秦国来说更有优势。
在赵国灭亡之后,对秦国威胁最大的就是楚国了,而在这个时候有两条路线也是可以选择的,第1个方向就是从江汉平原出兵,另外就是从中原出兵,总体来说后者距离楚国的国度更近一些,所以选择这条路线就必须先灭掉魏国。通过以上的了解,大家就可以发现秦国在讨伐6个国家时候的顺序和地缘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不得不通过这样的顺序进行讨伐。
为什么现在说的秦灭六国顺序与史书上的不符?
现在说的秦灭六国顺序与史书上的不符,因此才会引起人们对秦灭六国顺序有很大的兴趣。
秦灭六国顺序时间久远,人们心中的标准不同,因此说的也不同,造成误差。
秦灭六国的顺序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心里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有些版本里,是以君王被俘或者投降秦国作为灭国的标准,土地已经被没收但是君王还扛着的,就不算。有些版本里,不管你君王愿意不愿意,只要国都打下来了,就算灭国完成。还有些版本,是以六国的残余势力都被消灭了才算灭国的标准。当时的百姓都可能以为自己优先被攻打,除了秦国的君王,史官估计也搞不清楚标准和顺序。
但总体思路还是远交近攻、先弱后强。有些强国是需要多次攻打的,才能做到灭国。不像弱小的韩国。因为韩国的实力比较弱,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攻打,韩国没点抵抗就被灭掉了。
秦灭六国顺序就算有出入,结果都是一样的。
秦国也喜欢先向邻国动手。邻国赵国正好在非常惨的一年,地震、饥荒等自然灾害严重的时候,秦国派王翦、杨端进行攻击,打得赵国措手不及,直接能力被削弱了大半。打完后秦国又使用反间计来杀掉赵国英勇的主将。最后直接杀过去,灭掉了赵国,珍整个流程非常流畅。
用各种计谋和手段,专挑弱的下手,真是“老太太吃柿子--专挑软的捏”。不管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还是齐、楚、燕、韩、赵、魏、秦等等,在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加。本身发展也是硬实力,这时候就算顺序稍有变化也并不影响,毕竟后期的国直接选择投降
秦灭六国的顺序在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秦国地处西域,在当今的西安、咸阳位置附近,考虑到军事作战的特点,不可能穿越异国而攻打他国,这样战争供给和兵力调配都会存在很大问题。所以必先取其最近的赵国,且赵国地处中原(今河南),拿下赵国后,把赵国地盘作为其作战指挥中心,先后攻破三晋中的另外两个国家魏和韩;东进占领楚国;北上攻取齐国并最后灭掉弱小的燕国,完成其统一大业。
嬴政的总原则是远交近攻 先弱后强 由近及远 因此顺序是 韩赵魏楚燕齐 由西向东的灭, 韩赵魏本来是强大的晋国,长期抑制秦国发展,就在秦国东侧,因此秦朝想吞并天下必须灭韩,打通向东的通道,楚国最大,实力较强,牵制秦国,所以排在三国之后动手,太子丹派荆轲刺秦失败加速灭亡齐国是“盟友”,而且最远,所以最后灭
秦先灭韩(前230年)、赵(前228年)、魏(前226年)三国,次灭楚(前225)和燕(前222),最后是齐国。
前三国和秦国接壤,交通便利,扼秦军东出通道,且实力较弱(除了昏庸的赵王“洎牧以谗诛”),故先被灭。楚国远在东南(其时楚都已迁至寿春),燕国远至辽东,且分别在韩魏和赵国背后,此二国第次被灭。齐国最远,也最后被灭。
由近及远,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先北取赵,中去魏,南取韩,然后再进取燕、楚、齐。
先近后远
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主要是受到的政策影响?????急求~~~
是远交近攻还是李斯呢~~~三种答法,随便选。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罢黜吕不韦,亲自执政,开始谋划吞并六国的战争。其作战的总谋略是由近及远,先取赵国、魏国、韩国,再取燕国、楚国、齐国。公元前236年派王翦、桓率军攻赵,公元前229年灭赵。在秦国攻打赵国时,邻近的韩国惧怕秦军声威,于公元前231年向秦军请降。秦国受降后,把韩地划为川郡,韩国亡。公元前225年,秦国任用李信为将率军20万伐楚,结果被楚军打败。第二年又派王翦率军六十万进攻楚国,终于在公元前222年灭楚。公元前225年,秦王任王贲为将率兵攻魏,三个月后魏国亡。公元前222年,王贲又率军攻燕,将燕国灭掉。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又率军灭齐。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秦国最终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 秦王政一十五年(前230年),内史腾率兵灭韩国,俘韩王安,所得韩地置颍川郡,韩亡。 秦王政一十七年(前228年),秦军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破。 秦王政一十八年(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领兵攻燕。 秦王政一十九年(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蓟,燕王杀太子丹求和,燕破。 秦王政二十年(前225年),王贲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三个月后 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4年),王翦率领十万大军攻打楚国,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一年后,楚军斗志涣散、粮草不足,遂从前线撤军。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江南,灭越国置会稽郡。楚亡。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打下辽东,俘燕王喜;接着打下代城,俘代王嘉。燕、赵彻底灭亡。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投降,齐亡。 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嬴政统一中国后,遂自称“功高三皇,德高五帝”,创建皇帝尊号,自称始皇帝。嬴政认为谥号乃是“子论父,臣论君”,大为不妥而废除之,而改用计数方式的世数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命改为制,令改为诏。“皇帝”尊号,“朕”御用自称等皆源自秦朝开始。 秦灭六国的经过 1、挥师灭韩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长驱直入,俘虏了韩王安,在韩国故地设置了颖川郡(郡治在今河南禹县),韩国宣告灭亡。韩国的灭亡是秦统一战争全面展开的标志。 2、破赵逼燕。秦灭韩之后,第二个目标就是赵国。公元前229年,赵国接连发生大地震和大饥荒,秦始皇再次命王翦、杨端向赵国发动全面进攻。王翦施行反间之计,用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大肆诽谤李牧等人,说他们要谋反,促使赵王将李牧杀害。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攻克邯郸,俘获赵王迁,占领赵国本土。接着挥师北上,屯于中山(河北定县),逼近燕国。 3、攻破燕国。秦军逼近燕国,引起燕、代一片恐慌。燕国的太子丹收容秦国叛将樊于期,并通过燕国勇士田光结识了刺客荆轲,企图刺杀秦始皇,但荆轲未能杀掉秦始皇,反而激起了秦始皇对燕国的愤怒。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都蓟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辽东。 4、占领魏地。秦军攻克燕都蓟城后,把打击的矛头指向了魏国。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去攻打魏国。王贲看到大梁城地势较为低下,又离黄河、鸿沟不远,遂令秦军开渠,将黄河、鸿沟之水引至大梁城下。三个月后,城垣崩塌,秦军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杀,魏国灭亡。 5、大举伐楚。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李信率军攻楚。李信轻敌冒进,先胜后败。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亲请老将王翦,令率60万大军伐楚。大破楚军于蕲南,杀楚将项燕,占领楚国大片领土。公元前223年,王翦与蒙武合攻楚都寿春,俘获楚王负刍。次年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区,降服百越之君。楚国宣告灭亡。 6、吞灭齐国。楚国灭亡后,秦始皇派王贲率军深入东北,扫除燕、赵残余势力。公元前222年,王贲攻占辽东,俘虏了燕王喜。接着攻下代城,俘虏了代王嘉。燕、赵两国彻底灭亡。至此,东方六国中就只剩下齐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王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的情况下,猝然攻入齐都临淄(山东淄博)。齐王建入秦投降,齐国也被纳入秦国的版图。 秦始皇高兴地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服其辜,天下大定。”.
这个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先灭韩是因为韩是当时最弱的国家,而且贴近秦国本土。
再灭赵主要也是赵国近,而且国力衰弱。
魏国理由同上。
燕国应该是被先于楚国灭的,之所以史书记载楚先亡于燕是因为燕国国君逃亡北方,秦国花了几年才找到并杀死。之所以灭掉三晋之后立即灭燕是因为荆轲刺秦,触怒了秦始皇。
楚国幅员辽阔,秦国在平定北方局势后立刻南下灭掉楚国。灭楚要延长战线,对补给不利,所以等到大局已定才开始。
最后灭齐是因为当时齐国妇人当政,没有实力威胁秦的统一大业。另一方面地理位置遥远也是一个原因。
一是地域,其次才是远交近攻的策略,第三在实行时根据强弱来操作,首先被灭的是韩国,其次是魏国,第三是赵国,第四是燕国,第五是齐国,第六是楚国
远交近攻!最初由张仪制定的!
但是在灭六国的过程中,具体为秦始皇出谋划策,制定政策的是尉缭!
应该是地理位置的距离和国家强弱的关系吧
文章标题: 秦国灭六国的顺序是否符合地缘政治原理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4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