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7-07 14:01:1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马其顿方阵是马其顿王国创建的一种强大的旷野战术。这种战术最大的特点,是攻击强劲,防守严密,无坚不摧,无人可破。马其顿王国也依靠这套马其顿方阵,征服希腊,攻陷巴比伦,横扫欧亚,成为历史上疆域广阔的大帝国之一。
(马其顿方阵)
那么什么是马其顿方阵?这个方阵有多强大?为什么马其顿王国依靠它能够打遍天下无敌手?最终又是被谁被破掉的呢?
马其顿方阵是一种把步兵和骑兵结合起来协同作战的方阵。步兵居于中间,骑兵分居两侧。步兵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杆6.3米长的长矛,所有的长矛错落有致地向前挺进,同时也可以立刻倒转过来对着后面,整个方阵就像一个刺猬一样。除此外,两边的骑兵则灵活推进,协同配合。在步兵方阵冲散对方队形之后,骑兵来回冲杀,对敌人进行各个击破。
为什么马其顿方阵一兴盛起来后,就显得无坚不摧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看看当时战争的总体面貌。
当时,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是从原始部落时代往奴隶制时代推进。在原始部落时代,部落之间打仗没有什么章法,都是一窝蜂地往前冲,打败了又都四散奔逃。后来进入奴隶制时代以后,奴隶主贵族们把征战作为贵族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他们在战争中展现他们的形象,展现他们的派头、气质。通过打仗获得尊严感。因此华丽的风格、齐整的形式,便在军队中被特别强调起来。
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也是一样的。我们看原始部落时期的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史料记载中,当时在战争中,有很多野兽都参与进来了,自然现象中的风沙雨雪也参与了进来,神仙鬼怪也参与了进来。为什么会这么热闹呢?其实不过是无章法的想象罢了。
(阪泉之战)
但是,到了奴隶制时代,尤其是成熟的奴隶制时代,战争的打法就不一样了。
比如周朝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他们都是利用战车打仗。在旷野上,把战车排列好阵型,两边车辚辚马萧萧往中间冲杀。这样做,就是要打的一种气势。
欧洲战场打仗也是一样的,古希腊城邦战争,都是这样展现派头的作战方式。
不过这种打仗,虽然气势可以追求到,但明显缺乏战术素养。大家唯一依靠的,只有战士们身体的强壮和武器的锋利。谁的部队强壮,谁的武器锋利,就能够打赢。斯巴达当时为什么打起来很厉害,就是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进行严格军事训练,锻炼出了良好的身体条件。
马其顿王国的开创者腓力,通过深入的研究,明白在战场上打仗,不能光靠力量。力量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战术配合。也就是因为这样,他创造了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方阵非常厉害,但是最终被罗马人给破了,马其顿王国最终也被罗马帝国给消灭掉了。那么,罗马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中国奴隶制时代战术的变化情况。
(马其顿方阵)
前面说了,中国奴隶制时代最正规的战争,是两支军队用战车排成方阵,往中间冲杀,依照力量来硬拼。
但是,后来很多战术逐渐摆脱了这样一种形式。比如长勺之战中,曹刿就不按套路出牌,等敌人三次击鼓,军队注意力松懈,力量减弱以后,再发动冲击。以此打败齐军。再比如晋楚之战,晋国也是利用“避退三舍”,把楚国诱进他们的埋伏圈,给予了楚国极大的杀伤。到了后来,孙武、吴起、孙膑这样的谋略家出现后,奴隶制时代的那种方阵形式,就全部给瓦解了。
罗马人之所以能够打败马其顿王国的强大无比的马其顿方阵,靠的也是灵活与谋略。
马其顿方阵虽然强大无比,无坚不摧。但是这种方阵也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它必须在平整的地方上打仗,而且阵型必须保持齐整不乱。如果遇到的地方不是那么平整,或者对方先采用冲乱其阵型的方式。那么,他们6.3米长的长矛,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实际上,罗马人正是采用这种方式,破了马其顿方阵的。他们首先是把马其顿军队引到不平的地方去,接着从侧翼往马其顿方阵里面钻洞。马其顿的步兵方阵前方和后方都坚不可摧,但是侧翼却是他们的盲区。罗马人的短剑和盾牌,正好可以从侧翼打进去,搅乱马其顿方阵的阵型,然后再实行各个击破。
毕竟这个阵型是由人组成的,并非是铁板一块。当它不是铁板一块的时候,它笨拙不灵活就显露出来了。而马其顿王国灭亡后,这种方阵就再也没有人使用过了。
亚历山大大帝将马其顿方阵运用得炉火纯青,打造出了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马其顿帝国。马其顿方阵,主要有4个军种构成,排在最前面的是手握长矛和圆盾的重装兵,他们的任务就是组成盾牌阵和枪阵阻击敌人骑兵冲击,手握的长枪长度可以达到18英寸,相当于6米多长,长枪末端也是设置了固定装置,可以插在地面上,这样当对方骑兵冲过来的时候,可以增强长枪硬度,强大其攻击力。排在重装步兵之后的是轻装步兵,轻装步兵有的拿着长枪和盾牌。
这个长枪要稍微短一点,有的拿的短剑和盾牌,他们的灵活性要比最前列的重装步兵要灵活得多,主要负责击杀冲入马其顿方阵的敌人。排在轻装步兵之后的是散装步兵,他们最主要的武器就是标枪和弓箭。排在最后的是辅助兵,辅助兵的任务是为其他步兵提供武器和进行后勤供应。马其顿方阵通常被称之为刺猬阵。如果地形比较平坦的话,可以稳步向前,就像一辆装甲车一样所向披靡。但马其顿方阵有其难以克服的弱点。其重装步兵要拿长6米多的长枪,又要拿圆形盾牌,这个负担是非常重的,其灵活性是非常差的,单兵作战能力受到极大限制。
灵活性差导致整个马其顿方阵的侧部和背部是最大的弱点,如果敌方的骑兵突袭其侧部和背部,该方阵难以及时做出调整,很容易被敌人的骑兵给冲垮。再者,当马其顿最前排的重装步兵被敌人冲垮之后,由于其队形很密集,纵身又不是很深,纵深大概只有16个人,轻装步兵的战斗空间受限,整个阵营很快就会被冲散。马其顿方阵只适合在平原地带作战,如何遇到了山林、峡谷,高低不平的地形,马其顿方阵很容易被别人攻破。而罗马方阵就不一样了,罗马方阵士兵与士兵之间的间隔最少在两米左右,并且士兵拿的都是盾牌和短剑,近距离搏斗更有优势。罗马方阵变阵是非常灵活的。所以最终马其顿方阵被罗马方阵淘汰了。
公元前264年,罗马与地中海老牌强国迦太基展开了第一次对决,是为第一次布匿战争。迦太基的军事实力虽然较弱,但经济实力却一直凌驾在罗马之上。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想要强化军事力量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可惜的是,迦太基人似乎对军事并不感冒,以至于一直都未能形成一支具有高战斗力的武装力量。
建立起迦太基的腓尼基人
公元前241年,罗马人获得了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最终胜利,迦太基的本土也遭到了致命打击。不过迦太基凭借着经营多年的经济基础,很快就又恢复了元气,并于公元前218年又一次和罗马展开了霸权争夺战。在双方激战的同时,罗马还分兵别处,通过进攻地中海东部地区来获得更大的领土面积。
在意识到罗马有意开辟第二战场后,利益受到损害的马其顿王国当即决定与迦太基结成同盟。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迦太基也很快同意并与马其顿签订了同盟条约。不过,时任马其顿王国国王的腓力五世并不只是单纯为了守护国家安全,他还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夺取罗马的领土,进而振兴马其顿王国。因此,罗马和马其顿之间便爆发了连续三次的马其顿战争。
第二次布匿战争和第一次马其顿战争为同步进行的战争
马其顿王国联合迦太基发动第一次马其顿战争
公元前215年,马其顿王国对罗马正式宣战。此时的迦太基军队在名将汉尼拔的率领下连战连捷,很快腓力五世也投入到了对罗马的作战行动之中。两面受敌的罗马人连战连败,不得不向后退却。很快,战争就迎来了转折点。
游戏中布匿战争的景象
腓力五世依靠着强大的马其顿方阵,在陆地战场上横扫所遇到的罗马军团。当他准备进一步深入意大利半岛时,却被罗马海军所围困。马其顿的军事力量虽然颇为强大,但海军一直是其软肋,仅有区区少量的战舰可供驱使。在罗马海军的威慑下,马其顿军无法深入意大利半岛,战争也因此陷入了对峙阶段。
罗马战舰
公元前212年,罗马设计离间了希腊半岛各城邦之间的关系,使其组建了反马其顿同盟。腓力五世为了脱离不利局面,故而选择与罗马言和。此时的罗马也已经失去了与马其顿决战的机会,所以很快就同意与其进行停战谈判,第一次马其顿战争就这样草草结束了。对此,《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大英百科全书)一书中曾经提到:
"The Romans countered his moves by an alliance with the Greek cities of the Aetolian League, but Philip effectively aided his allies. When the Romans withdrew in 207, he forced an independent settlement upon Aetolia and concluded the war with Rome on favourable terms."
(译文:罗马人通过与希腊城市埃托利亚联盟结盟来反击腓力五世入侵的行动,不过腓力五世依旧策应了他的盟友迦太基。当罗马人于公元前207年撤退时,他强迫罗马让自己独立解决埃托利亚问题,并以有利条件结束了与罗马的战争。)
早期希腊城邦分布图
在笔者看来,罗马人之所以会选择双线出击,即与迦太基交战的同时又进攻地中海东部地区,应当是罗马人认为自己必然会获得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胜利。因此,罗马人才会轻视迦太基的军事力量,进而开辟第二战场。身为罗马第二目标的马其顿王国和塞琉古王国等国都已经处于衰败趋势中,这大大降低了罗马征服前者的难度,或许这也是罗马人对自己太过自信的一种体现。
双线出击无疑增加了罗马获胜的难度,再加上马其顿王国在受到侵犯后立刻与迦太基缔结了同盟,这就让罗马的处境变得被动了起来。与此同时,更多的小国或城邦加入到了对罗马的作战行动中来。如果这场战争长时间僵持下去,罗马失败的可能性将会成倍增加,所以笔者认为这是罗马的一次严重的失误。
罗马士兵形象
罗马人并不甘心第一次马其顿战争的无果而终,于是在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后不久就在谋划如何反击马其顿。同时因腓力五世在第一次马其顿战争结束后,曾与塞琉古王国国王安条克三世结为利益同盟,这让罗马人感到十分不安。所以在第二次战争打响之前,罗马人先是通过了诸多外交手段来孤立腓力五世,随后再向其正式宣战。
公元前200年,腓力五世和安条克三世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双方缔结的利益同盟名存实亡。在这种情况下,腓力五世还是执意对外发动征服战争。罗马故技重施,又一次鼓动希腊各城邦组建起了反马其顿同盟,马其顿的处境顿时又危险了起来。借助有利时机,罗马正式对马其顿宣战。
马其顿战争其实是古罗马和马其顿双方发生的四次战争的统称,从罗马向东发展势力开始,腓力就一直策划着要和罗马对抗,于是和汉尼拔组成了联盟军,希望通过这次战争可以将罗马赶出东方,方便他之后扩张势力。这次战争前后经历了四次,持续时间非常的长,而马其顿战争的结果也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局势,那么马其顿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马其顿战争的结果在开始的时候还是有很大悬念的,因为在战争初期罗马和马其顿都是各自有胜负的,在前168奶娘的时候,罗马军依靠着灵活的军队给予了马其顿的军队狠狠地一击马其顿方面只好宣布投降。之后罗马作为胜利者开始在他占领的所有地方进行非常残酷的大清洗,抢夺破坏了许多的财物和设施。并且将所有有嫌疑反对罗马的人全部放逐出去,就连罗马的同盟军都没有幸免,一千多名著名人士被送到了意大利作为人质。
而马其顿作为失败的一方更是受到了残忍的对待,当地人民进行了强烈的反抗。在前149年的时候马其顿地区再次发起抵抗罗马的起义战争,但是却因为出现了叛徒而被无情的镇压,从此之后马其顿只能作为罗马的省市存在了。马其顿战争的结果并没有让战争结束,很快希腊地区再次和罗马对抗,希腊军为了能够抵抗住罗马,开始对富人征讨了税款,并且组织上万名奴隶都成为了士兵,这次战争经过了一年的时间才被镇压,希腊也成为了罗马的省区。
马其顿战争的影响可以说是多个方面的,首先从罗马这方面来说,罗马自从胜利之后,军队便开始在占领后的各个地区进行掠夺,并且大肆的破坏建筑物抢夺财物,一路上可谓是让人们吃尽了苦头,这种残暴的手段也用在了无辜的人们身上,纠集了一千多名著名的人士作为人质送到了意大利,并且将有嫌疑反对罗马的人都放逐出去。罗马的残酷统治让当地的人们受尽了苦楚,于是他们也联合起来进行了反抗斗争,这次起义波及范围非常大,影响巨大,在战争结束后居民们全被卖做了奴隶。
作为一次规模大时间长的事件马其顿战争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在这次战争中马其顿为了将罗马赶出东方,于是和汉尼拔组成了联盟军,开始向罗马发动战争,然而那个时期罗马已经在东方有了几个根据点,而且实力也比较强悍,虽然在战争初期的时候彼此都是有输有赢的,但是到了后期罗马实力一经发挥马其顿方面根本无力抵抗,持续时间非常的长,而马其顿战争的结果也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局势,马其顿战争的影响已经让双方以及同盟军队的局势都发生了变化。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