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怎么评价历史学者高华

时间: 2022-07-04 18:00:0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怎么评价历史学者高华

高华-汇丰-GOLDMAN,SACHS&CO 中文名叫什么

高华-汇丰-GOLDMAN,SACHS&CO 是什么公司,可以介绍下吗??

高盛,最牛的投行之一。

香港汇丰银行(简称HSBC,全称:香港和上海银行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金融银行业的上市公司,由汤马士·修打兰于1865年3月在中国香港成立,总部位于中国香港中环汇丰总行大厦。

该行为汇丰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属于汇丰集团的创立成员以及在亚太地区的旗舰银行。该行是中国香港最大的注册银行,港币的三间发钞银行之一,在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共设有约7500个办事处。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创办时,资本额共500万港元,共2万股,每股250港元,1866年每股又1拆2,变成4万股,每股125元。

1864年成立的临时委员会,共有15人组成,主席由宝顺洋行代表乔姆利、成员有铁行轮船公司的修打兰、琼记洋行的赫德、孻乜洋行的麦克莱恩、香港巨富道格拉斯·拉泼来克、禅臣洋行的尺德、太平洋行的莱曼、费礼查洋行的史密脱、沙宣洋行的亚瑟·沙宣、公易洋行的罗伯特·布兰特、广南洋行的巴朗其、搬鸟洋行的威廉·亚当逊、毕洋行的赫兰特、顺章洋行的腊斯顿其·屯其萧。

这些人包括了英国、美国、德国、丹麦、犹太及印度帕西族,但在随后岁月各股东退出,汇丰已经由英国人所控制。

高盛高华合资公司

2002年的时dao候,汇丰成功入股了du平zhi安,拿下了平安10%的股份,一跃成为dao平内安最大的股东。而容如今平安成功逆袭.

2021年底,中国平安斥资约3.5亿元增持汇丰控股后,一跃成为汇丰控股第一大股东。现在汇丰的实际控制人第二大股东美国的贝莱德集团。汇丰的总部虽然是英国,但是它们是在香港上市,主要的营收也都是来自香港。

中国平安表示,“该等投资纯属保险资金的财务性投资,中国平安看好汇丰的发展前景,且汇丰的分红率较高,符合保险资金的风险偏好和投资收益要求。”

汇丰是HSBC
高华是券商,在国内和国际投行Goldman Sachs成立了高盛高华合资公司,是投行
具体网站你可以去看看
www.goldmansachs.com
www.hsbc.com
高盛 自己搜吧 最牛的投行之一

如何评价南京大学已故教授高华先生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学界的地位

他的书在国内买不到,就是他的地位!

高华的社会评价

南京大学教授董健:高华之死,令我悲痛,这悲痛压在内心深处,如铅似冰,既沉且冷。其实,近几年来,我年老“心硬”,加之患目疾难以读书,人已似死去一半,对“生”之留恋已大为淡漠,对“死”之悲感也已麻木,故对亲朋之死,多淡然处之。但此次高华被万恶的病魔夺去了生命,我却难以抑制一种巨大的悲痛,因为我们太需要他了——单就正在蜕变成官场和商场的中国大学来说吧,多么需要像高华那样有独立思想、自由精神的学者来为失魂的大学招魂啊!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鸣追悼高华先生:“高华是我见过的最认真,最严谨,见识非凡的史学家,是我的良师益友。英年早逝,痛哉惜哉!高华走了,一个有良知的中国学者,一个自甘贫贱的坚持学术操守的学者离开了我们。高华的成就,怎么评价都不过分。但他的为人,更令人钦敬。跟他交往,感觉他有一肚子的东西要写,一肚子的东西可写。他是一个难得的好老师,在重病期间,在病床上,还在修改学生的论文,每个听过他课的人,都会终身难忘。高华很穷,其实富有天下”。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这是岁末听到的最悲哀消息。高华兄是对中共政治有最深邃洞察的当代学者,每一次听他谈中共历史,都是知性上的享受。他得病之后的坚强、乐观,让所有的人都深受感染。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在思考和勉力写作,没有什么人比他更对得起历史学家和思想者的荣誉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杨天石:“记得他当时文章写得洋洋洒洒,很有气派,发言也显得‘高谈阔论’,让我印象深刻。”
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高华老师是中共党史以及苏联党史的‘活字典’,他的去世太可惜了。”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杨奎松:高华“是毛泽东研究的排头兵”。“高华先生肯定是近代史学界研究党史的佼佼者。在近现代史研究领域,还有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两方面,高华都领风气之先。高华的研究有很强的个性,也有很强烈的现实关怀。高华的研究表现了一个学者的诚实、正直和独立思考”。
香港卫视执行台长杨锦麟:“我与高华有数面之缘,我曾经专程到南京他家中采访过高华,很有自己坚持的一位学者,为做学问折损了自己的生命。高华不齿与谄媚逢迎者为伍的风骨令人尊敬”。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奇生:“2003年在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我们相处了大约一个月。高华先生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学者,高华在生活中是一个谦谦君子,不像他在学术著作和文章中那样锋芒毕露。那次见面之后,我们一直有电话和邮件往来。高华突然去世,我一时难以接受。按照茅海建的说法,搞历史研究,四十岁才起步,五六十岁是黄金时期,七八十岁还能继续做,因为历史学和计算机不一样,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年纪越大,对历史的感悟越透彻,越深沉。如果高华先生活到八九十岁,成就真的是不可限量”。“高华的著作,已经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成为了经典。每一年都会有各种好书的评选,有些年度好书,可能是和当年的一些历史事件和现实关怀有关。但是,能够沉淀下来的不是很多,高华先生的著作,就经受住了考验”。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真的是令人十分难过!仅57岁,比我还年轻啊。我与高华先生仅一面之缘,高华来我校,我们一起吃过一次饭。高华已患病,话不多,但还是很有精神,对今后的研究抱有信心。我对高华的现代史研究、党史研究是很佩服的。如天假以年,哪怕只给他十年时间,又该有多少精辟的论著问世”。

【#钧评#这是哪里来的“高华”优越感?】

钧正平工作室 评“高华”

钧正平:哪来的高华“优越感”

2021年12月22日晚,针对西安一女子不配合防疫还称在美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钧正平工作室官博@钧正平 发表评论称,当前西安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西安宣布全面加强管控措施。如此形势下,西安一女子拒不配合防疫工作,甚至大放厥词称“我不是平民百姓,我美国待7年了”,引发了网民们的普遍愤慨,后该女子受到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病毒面前没有“特权”,新的毒株越发狡猾,一个疏漏就可能对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中国今天之所以能在全球疫情中成为一个“避风港”,靠的就是全体民众胸怀大局、服从要求。大好的局面绝不能被少数人的矫情任性破坏。不管是谁、不管从哪里来、不管什么身份,不妨收起那些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在中国可不吃那一套!

此前报道

视频: 西安一女子不配合防疫称美国待七年不是平民,西交大:非职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955832

@西安发布 消息称,西安不配合防疫还称在美7年女子,被拘10日。另从西安交通大学相关部门获悉,经核查,该女子并非交大教职工或相关人员。

高华的优越感还不是以前被我们很多国内的政府官员,公知,文艺工作者惯出来的。

所谓的高华,其实就是自古以来的才子佳人.只是现在不方便他们在国内得瑟了,都说出国好.
现在疫情国外危险,这些本来在国外嘲弄老百姓的才子佳人就到处冒头了!

“高华”不仅仅是一种优越感,而是盎撒主导的世界种姓制度的一部分。

是奴隶,监工,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所谓“高华”充当盎撒利益的管理者和输送者,是有庞大的利益来源的,其优越来源于利益。

现在也是啊,系统性的优待外国人,甚至出国的中国人,港澳台,同工不同酬,中国人没出过国连教授都做不了。

意大利没收俄罗斯富豪9.4亿财产

热评:高华不如说是精英人士,↑政策偏袒不是没道理的,国家是靠精英发展的,早期高华投资新国家,高华回国,都是巨大帮助,你不会真以为是靠劳苦大众发展起来的吧?

国家是靠精英引领,但不包括高华,别瞎混淆,能回国的都不会认为自己是高华

既然你口中的高华那么厉害牛逼哄哄
那你念得几个出来的他们的名字?
不要说还是在资本最暴利的时代就存在的高华。。。

是英雄史观,还是人民史观,教员早就明确了。。。

“高华”是一种“自视为高”的心态,和“精英”有什么关系?    别忘了,刷盘子的“高华“不是少数。

老田:评高华的《红太.......

彭玉平怎么评价苏轼

宋初诗文为“淫巧侈丽,浮华纂组”的西昆体所笼罩。作品多作于酒筵歌席遣兴娱宾之际,内容多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君持酒对斜阳,旦向花间留晚照”等流连风月,感伤时序的闲情闲愁。苏轼的出现,真正打破了“艳科”藩篱,革新浮靡词风,突破了词必香软的侧艳藩篱,给词以新鲜的血液和生命力。他主张诗文应“有为而作”,在“文以意为主”的前提下,自由自在地表现了世间万物抒写主体情性;“冲出常言,法度去前规”,使得“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把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带到词坛,引诗入词,在词的内容、题材、风格、情趣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革新。一.凡能入诗者皆能入词

苏轼的一生升沉不定,历经艰难。他有经世济民的抱负,有独立的政治见解,耿直敢言,黑白分明,内外如一,而生活于派系倾轧严重朝政反复无常的北宋后期,仍要激流勇进,卓然自立,无可避免会受到他人的排挤。同时,也遭受了非常多的毁谤和打击。但他始终保持着对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他重视文章的社会功能,强调着文要“有意于济世之用”,反对空虚无实的形式主义之风,提倡“有意而言,有为而作”的现实文风。所谓“言必中当世之过”就是要言之有物,避免“未有甚得于中而张其外”(《李方叔书》)。他还要求文学创作要反映人民疾苦“伫立望原野,悲歌为黎元"(《十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二首》),这又使他的现实精神植根于百姓之中。在他的词中,可以看到他抒写人生之遭遇,反映社会的盛衰,历史沉浮,山川之秀美等方面的作品。

苏词的内容把他的政治生涯,人生的遭遇揉合在一起,含有广阔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的知识,形象鲜明生动。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是一首悼念之词,作者用平易质朴的语言写对逝去十年的亡妻的哀思,并揉入自己仕途坎坷的身世之感,感情极为深挚。词人在悼念她的时候,触发起自己对十年亚艰难的人生经历,宦海风波的一番回顾。这首词上阕写作者对王弗的思念,生死之隔,千里之遥,有无限凄凉无处说,纵使相逢,由于自己:“尘满面,鬓如霜”,也应不能相识了。下阕记梦中还乡,王弗还象昔日那样正在小轩窗前梳妆,二人“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结尾没想王弗在黄泉下对自己的怀念,感情深切地表现心中的悲痛。而在另一首《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作者借习武抒发了自己报国杀敌的志向,但由于朝庭内部剧烈的明争暗斗,迫使他离京外任,“书剑报国”的壮志难酬,从而在他内心兴起迟暮的苦闷和牢骚,在词中作者以魏尚自况,显示自己希望能得到朝庭的信任和重任,以效力疆场,实现自己抗击侵扰之敌的宿愿。苏轼有这首豪放词,是当时以革新政治为主要特征的时代精神的曲折反映,他以敏锐的时代感和富于开拓的创造精神,使其词在脉脉柔情的传统词风中,敲响了慷慨激越,纵横奔放的豪迈鼓乐,从而解放了词体,扩大了词中的创作意境。赋予词以新的思想和生命。

元丰五年,苏轼在黄州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从中揭示了作者无限不得志的心情,透露出欣慕古人,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全词如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作者面对长江抒发感概,喟叹人生的短暂,长江之无穷尽,无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变化象波浪所淘汰一样,已经无影无踪了。人物虽已成为过去,但他们留给后人的遗迹,他们的功业却仍然留在人间,作者以“怀古”点题。前三句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雄浑壮美的图画。作者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同时想起历史上出现的悲壮场面,古今人事的变化。更感到时不待人,而
此时自己不能成就事业,发出了人生短暂的叹息。

同时,苏词的部份作品还深入探索人生哲理。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咏月而兼怀人,抒写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出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执著态度和豁达胸怀。上片写对月饮酒,以问月发端,由现实进入幻想,又由天上回到人间,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与人生现实的矛盾和自我解脱的感情变化过程。它主要抒发作者身在地方,心系朝廷的政治感慨。认为“天上宫阙”既是朝庭,作者关心朝中的情况,想要回到朝中做官,但又深感党争倾轧激烈而难以穷身,觉得还是地方官好,给人一种进退两难的悲伤之感。下片写对月怀人,作者对苏辙手足之情甚好,由圆月联想到亲人不能团圆,抒发了对兄弟的深切怀念。作者由月到人,由古到今,将物理的变化与人事的迁移联系起来,对人生的悲欢离合,作出了具有哲理意味的解释。在为月解脱的同时以理遣情,得到自我慰解,进而发出了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表现的情感有些压抑,但境界开阔高远,基调是积极乐观的。全词在叙事,抒情与议论的结合描写中,有对现实迫害的愤慨与藐视,有对人生的执着,有对人生哲理的议论,有对弟弟的深切怀念。现实的迫害使它产生出世之想,而这种想法是暂时的,一刹那的,他的执着人生,热爱现实,对现实的热切希望战胜一切。同时在这首词中,也流露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表现了一种对人生社会的怀疑情绪。

苏轼还写了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的词。“以前的田园词作表现人物的并不多,而且大多是作为田园风光的点缀而出现的,苏轼的农村词则勾勒了众多的生气勃勃的人物形象。”⑴如苏轼在徐州写的《浣溪沙》描写了旋抹红妆的少女,娇语窃窃的络丝娘,醉里吴音的老翁,溪边换洗的村姑等农村人物,描绘了清新秀美的农村生活场景,为我们提供了几幅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而“捋青捣炒软肌肠,问言豆叶几时黄”,则反映了民间的疾苦,“此词景物鲜明,语言平易而又文采,风格近于清新。”⑵在“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晚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中,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刻画秋日农村景象,鲜明行动,历历如见。上片四句分别取四组景象,远景近景相同,听觉视觉互用,动态静态结合。宛如一幅幅变动的图画。下片写人的活动和感受,表现词人对生活的热爱。

在苏轼的众多作品中,他不但用词写前人惯写的题材,而且用词写政治情怀,报国壮志,民生疾苦,农村生活,朋辈情谊,贬居生涯……空前大了词的创作视野,词到他手中,确实做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
二 苏词风格的多样性
“形势决定于内容。苏词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意境,必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⑶苏词的风格刚柔兼具,多姿多彩,横竖烂漫。他的词同他的诗文一样,往往以意为主,任情流泻,故其风格也随着内容特点,情感基调的变化而变化。他的词具有诗的沉郁,诗的豪放,诗的淳朴。正如陈之说的:“读其词而入其境如见其人,江山气象,人物风流,高情逸耿介旷达,而绝异于传统小词的女儿情态;读其词可以感奋激昂以壮击揖中流渡江复国之雄气,
也可以宁静澹泊东篱种菊洁身自好。”苏轼革新词风,并非单纯反对婉约,而是要改变婉约风格独主词坛的局面,使词的风格由一元化朝多元化发展,形成婉约,豪放,清丽,韶秀,旷远等风格同秀共荣的局面。

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全词由中秋赏月而引起抒发,引起想象,问天,游仙,想宫阙,写玉宇,直到对月之“睛圆缺”的探索。体现出苏轼豪放词的特色,笔势超迈,格调雄键,而别有一种飘逸空灵,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使人登高望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胡寅《酒边词序》)。词上片全为写景,因景抒情,因月及人。现实的黑暗使作者要离开现实。幻想游仙天上,但又不能忘却现实,并用“起舞弄清影”来安慰自己。
下片由月及人,由人及情,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怀念亲人的深情,又为词带来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在最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至古难全”作者从自然现象中找到解答。
想到这里,他的沉郁心情因自然现象的启示而得到宽慰。词的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乐观,达的胸襟。此外,语言自然流畅,特别是词中多处化用前人诗赋中的句子,达到了浑然无迹的程度。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的起句直写景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作者以咏叹式的句法写景双写情,境界阔大,感情深,又点人物和时代,写得概括而有气势。接着写乱石,惊涛,全为古战场设色,气势雄伟,气魄宏大,渲染了古战场的自然景色的雄奇,为古代风流人物的出现构成浓厚的环境气氛。下片以“遥想”由景物转入古代英雄,行动地描绘了赤壁大战的场面,而“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的具体细致描写,十分鲜明而突出地刻画了周郎之“雄姿英发”的形象,全词意境开阔气势,其风格可用“豪放”和“高旷”亚形容,但结尾结来在“人生如梦”低沉音调上,形成豪放而沉郁的风格。这是苏轼在遭受了“乌台诗案“打击之后的抒怀之作,借赤壁的雄奇景色。历史英雄的丰功伟绩抒发其功业无成的感慨。

苏轼在写恋情,伤感的词,则委婉而细密,如悼念之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首词的情感内涵要比一般专写男女之情的词来得厚重,而文笔的萦绕回环、细腻绵密又近似之。而另一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淮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影。惊起却回来,有恨无省。拣尽寒技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全词塑造了一只孤独寂寞的鸿雁形象,
寄托作者在遭受政治挫折之后孤独,迷惘的心境和孤高不屈的态度。写得幽深清绝,每个意象都凸现幽寒的气氛,全词笼罩了一层浓厚的孤独和感伤。再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将春日思妇的形象与飘舞的扬花相互映衬,层层渲染一种哀怨的情绪,又写得特别轻柔、细巧。还有一些写日常琐事杂感或田园风情,生活习俗的小词,则清新、淳朴、风趣轻松,像《浣溪沙》第一首:“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蓠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炒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上片三句,每句看出一初夏乡村的特征性事物,写作者一路行来的所见所闻的景象。首句以层层叠叠的茂叶,构成初夏世界的基本色调。热烈而又沉静,以作物的茂盛衬托出农村的生机,而二三句则写乡村的气息人情。下片则写作者以太守的身份寻访农家,垂询田叟,亲切如话家常。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而在组词二首中,写村女相拥观使君,有“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蓠门,相排踏破倩罗裙”亦写尽农家女子的情态,尽现给我们一种淳朴天然之美,以历来词中绮罗脂粉的女性世界增添另一种色彩。
三、苏词“以诗为词”

苏轼词的突出特点是“以诗为词”,他“以词的躯壳而赋予诗的神气”。

“以诗入词”是苏轼对词体解放的巨大贡献,在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诗为词”,简单说来,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词,把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方法尽情入词,使词“诗”化成为新的独立词体。

历来,人们对诗与词的区别,有所谓“诗庄词媚”:诗言志,词寄情,诗为“正道”,词为“艳科”的说法。词只是表现男女恋情,离愁别恨或充当歌舞宴席上娱宾工具的艺术形式而已,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久而久之,这种观点自晚唐五代的“花间派”词作流行以来,数百年间逐渐演化成一种程式化的专写艳情的绮靡陈腐的格套。此即所谓“艳科”词。到了北宋初年,词体便由于题材、内容的雷同和狭窄而走向了衰落。此时,苏轼毅然举起了“有为而作”的大旗,把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推进到词的领域中去,提出了“以诗为词”的主张,从而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王灼《碧鸡漫志》)。苏轼对旧词体的改造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他对诗词的关系有一个十分精辟而符合艺术规律的看法,即认为诗、词原是共源而分派,同工异曲的;词不过是“长短句诗”而已。苏轼从理论上提倡词在表现深厚的情感内容,要有高远的立意和阔大的境界。他的词学理想是推赏唐诗的气象和境界。苏轼用唐诗之审美标准以衡词,其用意自然是希望宋之小词能具有唐诗高华浑厚之美,正是他一贯的“以诗为词”观念的体现。

他还明确指出:“清诗绝俗,甚典而丽,搜研物情,刮发幽翳,微词宛转,盖诗之裔。”(《祭张子野文》)这就是说,词只是诗的“后裔”,词即是诗。在他看来,词之于诗,既是相对诗的不同文艺体裁,又是诗的产物,更是诗人不同创造形态的创造物。即:词来源于诗,与诗同质异体。“以诗为词”是苏轼的词学本体论。在苏轼看来,词在本质上可以同诗一样
,表现了主体的情性襟袍,可以抒写人生之遭遇,反映社会的盛衰和历史的浮沉;可以像诗一样有山光水色般的清丽,又可以如唐诗般的高华悲怆,气象恢宏可以有铁马金戈、鼓角齐鸣的壮观,更可以有天风海涛浩浩荡荡的气势。可见,苏轼“以诗为词”的理论,旨在呼应自己为词拓境千里的创作实践,为词注入强烈的主体生命意识,突出表现了抒情主题的个性风貌,扩
大词的文学的抒情功能,把小词的艳科小道的品质地位提到诗的地位上来。

苏轼注重以词陶写情性,是其倡导词的诗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他把士大夫的情性志趣与市民喜好的通俗文艺形式结合到一起,注入词中,改变了五代以来词所缘之情多的相思眷恋的狭隘性,开拓了词的抒情功能,予词以诗的清高,提高了词的品位,也增强了词的生命力。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熔铸了磅礴的诗的意境和诗的气韵,令人耳目一新,心胸振奋,全词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朗。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谴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在词的上阕写围猎场面,渲染出词人的外在“狂”态,特别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朗”。词人与孙权相比,同典自然。这里更含蓄显现出他勇武胆壮和有所作为的品格,从而使词充满了诗的豪情,诗的韵致。词的下阕则写作者内在“狂”态,结语表现作者要求保卫边疆,为国效命的决心。

苏轼的词在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扩大词境,改变词风,开创了词作的新阶段,特别是他开创了豪放词有别于传统的婉约词而自成一家,使宋词展现出全新的面貌,而影响了以后许多词人的创作。他的词反映了北宋时期一个包罗万象、内涵丰富的文化现象。读他的词我们可以领略一个时代的风貌。所以,苏词堪称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块丰碑。
文章标题: 怎么评价历史学者高华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3074.html

[怎么评价历史学者高华]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