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6-27 17:01:2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应该是王翦、王贲,他们在王朝统一中贡献了很大的作用,甚至说是非常著名的将军父子。大家都知道秦始皇非常重视自己的军事实力,因为在前期六国交手时,秦国不仅是最弱的还是最不受重视的。但是他们却大力发展自己的军事实力,一点点吞食了其余几个国家最后成为第一个王朝。其中的功劳少不了这对父子,即使后期权利非常大也得到了善终的结局。
王翦在军事上的智谋非常高,虽然没有具体的出身描绘但是他却跟随嬴政一点点的打下天下。他将自己的谋略也都传授给儿子,让他也成为秦朝的大将。在十年计划中两人除了没有参与灭韩,其它的五国都是两人一手打下来的。首先就是赵国,当时的赵国不仅拥有强悍的实力还有拥有天才将领,王翦与他对抗了一年但是没有结果,于是用出反间计终于让他被赵国猜忌随后被杀。
魏国的战争是在修整了几年后才开始的,这时的王贲已经是青年了,并且被任命去攻打魏。虽然非常年轻但是历练却够,他认为如果硬攻非常伤害根基,于是选择利用天灾来消灭,几乎没有费力就拿下了第二个国家。
随后几国非常顺当,除了在楚国战役时这对父子没有被信任,皇帝任用其他将领导致大败,只能亲自出现道歉,然后这对父子用一年就拿下了楚国。这也让两人的威信达到了巅峰,成为神级的父子将军组合。
初唐的宰相名单里有一对父子很有名,他们不但同朝为相,而且各有所长。父亲以清廉正直闻名,儿子以干练忠直闻名,他们是苏瑰和苏颋。
苏瑰曾做过扬州的大都督府长史。那时的扬州GDP全国第一,是唐朝最富庶的城市,盛产珍珠翡翠等名贵特产。苏瑰的前几任调离时,每个人都腰缠几万贯。苏瑰和他们不一样,他拒收一切贿赂,即使是私交很好的相赠,都被他婉言拒绝。能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全身而退,苏瑰的清廉立刻声名远扬。
苏瑰做宰相时留守西京,一个叫郑普恩的官员利用邪教叛乱,被苏瑰关进监狱。郑普恩的老婆也会邪教,因为有点雕虫小技受到韦皇后的宠爱,经常住在宫里。郑妻通过韦皇后替丈夫求情,唐中宗怕老婆,就让苏瑰放了郑普恩。
苏瑰没有照办,而是向中宗说明邪教和郑普恩的恶劣行为,最后又强调,对于郑普恩这样的邪教成员和他们的邪教组织,一定要严惩不贷。唐中宗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同意了苏瑰的意见,流放郑普恩,其他党羽全部处死。
景龙四年,唐中宗去世,临终留下遗诏,让韦皇后和相王李旦共同辅政。韦皇后想效仿武则天当女皇,就对皇帝的死秘不发丧,还召集宰相前来议事,想把李旦排挤出辅政的行列。宰相班子大多以沉默默认,只有苏瑰不同意,他坚持按皇帝遗诏行事。不过,韦皇后一党还是强行执行了他们的计划。
很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政变,韦后一党下台,李旦当了皇帝,苏瑰也因此继续当他的宰相。而他的儿子苏颋也在神龙年间当了宰相。父子同朝做宰相,历史上并不多见,苏家父子成了人们羡慕的对象。
苏颋当宰相完全是靠自己的真本事,他20岁就中进士,在“30老明经,50少进士”的唐代,是最年轻的博士后。
苏颋在做监察御史时,负责重审来俊臣审过的旧案。他查资料,实地走访,为很多冤假错案昭雪。做中书舍人时,当时的诏令大多出自苏颋之手,连他的上司中书令李峤都夸他文思泉涌。
景云年间,苏颋从工部侍郎转为中书侍郎。从建设部到中央秘书处,这个转变有点大。不过,唐玄宗说,自从陆象先死后,中书侍郎这个职位只有苏颋最合适。唐玄宗甚至说,只要是苏颋写的文章,一定要复制一份交给他,他要亲自批阅、欣赏。
开元年间,苏颋和宋璟搭班子做宰相,两人配合非常默契。宋璟刚正不阿,很多时候会根据直觉进行判断。尽管他判断的没有错误,但如果让他说出理由,他做不到。这时,苏颋就会适时出现,替宋璟解围,给出合适的解释。两人一起协助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
开元八年,苏颋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前任司马皇甫恂为了表示忠心,想给皇帝进献四川的蜀锦,苏颋没有同意。有人劝苏颋,你从中央来到地方,是不是惹皇帝不高兴了?言外之意,赶紧献上地方特产,表示一下自己的忠心吧,苏颋正色回答,“明君不以私爱夺至公,岂以远近间易忠臣节也!”(《旧唐书·苏颋传》)在他看来,距离不是问题,问题是,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量。苏颋不但没有向朝廷进贡蜀锦,反而上书要求罢免了这一特贡。
苏瑰和苏颋是隋朝宰相苏威的后代。当年,苏威在隋朝两代皇帝中都显赫一时,却在李渊和李世民那里吃了闭门羹,而他的后代又以才华升任宰相,为李渊和李世民的后代服务。这一系列关系,让人不由得感慨时移世易。而苏还和苏颋也用事实告诉我们,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在历史上,有很多“老子英雄儿好汉”的事迹,最典型的莫过于岳飞和岳云、杨业和杨延昭、薛仁贵和薛讷等;不过这些父子比起战国时期的一对传奇父子来说,简直就是不值一提,这对父子到底有多牛呢?简单点来说,战国七雄,被这对父子灭了五个,这样的战绩,算不算辉煌?算不算传奇?没错,这对父子就是王翦和王贲了。
王翦是秦始皇的心腹爱将,第一战就是攻打赵国重镇阏与,就是曾经被赵奢灭掉十万大军,成就赵奢赫赫威名的阏与(在今山西省和顺县西北),此地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一个要地,所以赵国对阏与是极为重视,赵军在此地屡屡挫败秦军的进攻;而王翦担任主将后,对军队进行了精简化,率精锐轻松攻破阏与,并乘势连下赵国九座城池,王翦因此一战成名。
此后,王翦便长期活跃在秦国一统天下的战场上;除了在灭赵时期遇到对手李牧,导致进攻受阻外,其他时候都没有碰到一个像样的对手;但李牧也并非没有弱点,王翦采用反间计,除掉李牧。李牧死后,王翦势如破竹前行,大败赵军,并杀了赵军主将赵葱,攻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公元前229年,赵国被灭国,疆土尽归秦。
王翦的儿子王贲虽然年轻,但能力非凡,深受秦始皇其中;早年就曾率军进攻楚国,夺取了楚国十几座城池。在王翦灭了赵国后,王贲似乎是要和父亲比个高低,于是向秦始皇请命攻魏,秦始皇当然是答应了;魏国虽然已经没落,但底蕴犹存,王贲在进攻魏国都城大梁受阻的情况下,竟引黄河之水灌淹魏国都城大梁,大梁被淹,魏国国君魏王假请求投降,秦军杀死魏王假,灭亡魏国。
本来秦国对弱小的燕国并没有什么想法,双方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而且燕国太过遥远;但燕国的太子丹却派刺客荆轲刺杀秦始皇,虽然荆轲刺秦失败,但却让秦始皇又惊又怒,派王翦去灭燕国;此战,王翦攻取了燕都城蓟,燕王喜逃到了辽东;后来秦始皇又派王翦的儿子王贲与名将李信率军攻打燕国的辽东,王贲与李信夺取辽东,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当时齐国还沉浸在与秦国“平分天下”的美梦中,丝毫没把秦国连灭四国当一回事(韩国在最开始就被内史腾被顺手灭了),而秦始皇也是懒得去攻打“弱智”的齐国,他准备先灭了楚国;但楚国是战国时期,底蕴仅次于秦国的存在,虽然实力损失大半,但仍是不可小觑,所以秦始皇很是重视。在开军事会议的时候,秦始皇问王翦需要多少人马,王翦说要六十万,秦始皇被吓到了。
而就在此时,另一位壮年名将李信站了出来,说只要二十万人马就可以灭了楚国,秦始皇就让李信去试一试;结果是,李信被楚将项燕打败,损失惨重,但秦始皇并没有重罚李信,不然也没有之后与王贲联合灭燕的事迹了,只不过自此之后,李信地位大降。李信战败之后,秦始皇只好屁颠屁颠的去请老将军王翦出马,王翦还是那句“我要六十万人马”,秦始皇立马答应。
也不知是心里有气,还是出于别的目的,反正出征时,王翦屡屡找秦始皇要田宅财物,据不完整统计,王翦总共要了六次,而每次秦始皇都苦笑着答应了;当时王翦的部下担心会不会太过分,王翦的答案是:“秦王生性多疑,如今秦国全国士兵尽交到自己手中,此时唯有向秦王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借此消除秦王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
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多疑不知道,反正秦始皇没杀过一个功臣,所以王翦说的是不是真话就不知道了,反正即便是想出口气,也不会说:“我就是想气气秦始皇那混小子”吧。但王翦打仗是真的没的说,轻松就灭了楚国,项燕毫无抵抗之力;之后王翦又顺便南征了一下百越,因功晋封武成侯。此战之后,王翦是要名有名,要钱有钱,加上年纪也大了,就告老还乡了,秦始皇也顺水推舟,毕竟面对这么一个能力卓绝的“老顽童”,还是有点心累的,而且只剩一个“弱智”的齐国。
虽然秦始皇麾下名将不少,但秦始皇似乎想成全王氏父子的佳话,于是将灭齐的任务交给了王翦的儿子王贲。此时的齐国终于缓过神来了,齐王建派兵守卫齐国西部边界,不与秦国通使往来;但此时小小的齐国,又怎能抵挡得住秦军铁骑的冲锋?王贲与李信率军从燕国的南面攻打齐国,这齐国虽然很天真,但并不傻,知道无力抵抗,那就投降吧,说不定还能荣华富贵一生。
所以,齐国就这么不费吹灰之力的就被灭了,那齐王建的富贵梦有没有成真呢?劝齐王建投降的国相后胜结局不得而知,没有记载,但齐王建却是被秦始皇安排住在荒僻的松树、柏树之间,而且还不给食物,最终齐王建被活活饿死;估计秦始皇也不想白白养着这么个“弱智”吧,毕竟秦国虽富,但也没有闲余钱粮来养“废物”。
当年争霸天下的七大诸侯国,最终尘埃落定,由秦国完成大一统。而在大一统的过程中,除了韩国是被内史腾所灭,另外的五个诸侯国,均是由王翦父子所灭,其中王翦灭了赵国和楚国以及半个燕国;而王贲则灭了魏国、齐国和剩下的半个燕国。可能会有人问了,数据一样,为何王翦比王贲有名得多呢?也不看看,这对父子的对手实力能一样么?赵国远强于魏国,楚国更是底蕴雄厚,而齐国却是干脆投降,灭燕之战中,燕国主力都被王翦灭了,王贲也只是顺个手而已。但不论如何,这对父子都成了千古传奇,而且关键是王氏一族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发展都非常不错,在隋唐时期,甚至有问鼎天下的实力;但也不知为何,王家从未想过夺取天下。
我们常规的印象都是虎父无犬子,因为自幼接受家庭教育,孩子耳濡目染也会从父亲身上学到很多,我们历史上既有很多虎父无犬子的例子,比如说王翦和王贲父子,秦朝统一天下绝对离不开这两位骁勇善战的人才,他们功不可没。在比如说蒙骜、蒙武、蒙恬这也是在战场上杀敌屡立战功的勇武父子。其实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父子例如:李广和李敢父子、孙坚和孙策父子、薛仁贵和薛讷父子。但是历史上有哪些相反的例子的?有哪些差别很大的父子呢?
其实这样的例子还真的有不少,但是我们今天只举两个例子,汉高祖刘邦和他的儿子刘盈、秦始皇和他的儿子秦二世。提到刘邦想必大家都知道,刘邦只是一个平头老百姓,却凭借着自己的智慧胆识和魄力,开创了大汉王朝四百年的基业。刘邦在刘盈年幼的时候,就看出来这个孩子柔弱,没有一点自己的风范,所以很不喜欢他,曾经几次想要把他扔掉。立了太子之后又是屡次想要把他换掉,也是因为大臣们认准嫡长子这一原因,才没有废掉他的太子。刘盈虽然没有刘邦开创国邦的能力,但是他又仁爱之心,还是一个相对贤能的君主。
再举一个大家也比较熟悉的例子,秦始皇和他的儿子。秦始皇的能力和治国理政的方法大家都很熟悉了。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了连年的战乱,为百姓带来了没有战乱的生活。他统一了度量衡,推崇法家学说来治理国家,使得秦国统一强大,经济得到了增长。但是他的儿子秦二世为了得到王位,杀死了大哥及十二位兄妹,还谋害大臣,他的昏庸无能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所以说虎父并非没有犬子,帝王的孩子也可能是个废材。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