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中医(中国传统医学)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时间: 2022-06-15 07:01:2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中医(中国传统医学)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中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表现出中国古代对医学怎样的认识规矩

(1)先秦时期: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2)两汉时期:①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②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③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④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3)隋唐时期:①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③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要点。

(4)明清时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本草纲目》对药物的分类反映了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

中药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中药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中药的产生源远流长,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远古时期,先民们在采摘野果、采集种子和挖取植物根茎的过程中,开始对接触到的植物药性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一些中药在文字记载之前就可能已经在先民中广为流传和使用。

《神农本草经》收录药物(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多达365种,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记载的药物达1892种。

这些中药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是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对世界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奖,这一抗疟药物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超过六成的欧洲人在用中医药治病,瑞士早在1999年将中医、中药、针灸纳入国民医疗保险;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火罐烙印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印”……

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截至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中医不断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展。

中医史上有趣的冷知识

孙思邈80多岁的时候回顾自己的生涯感慨万千,想到自己看了一辈子病周围同龄人死的都差不多了,得留点东西给后人,写了《千金要方》。

又过了三十多年,他没料到自己能活这么久,觉得《千金要方》写的有点早,并且有一些不足,就又写了《千金翼方》……

史上第一个解剖尸体的中医

《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同解剖尸体:“翟义党王孙庆捕得,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藏,以竹筵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治病。”

王莽的确命令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的唯一一次人体解剖,现在的很多医学名词比如十二指肠之类的就是那次的命名。

最早记录被皇上赐死的医生不是华佗

在我们的印象中,华佗可能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个

被皇上赐死的医生。但其实,文献中最早记录被皇上赐死的医生,应该是文挚。

文挚,战国时期名医,宋国商丘人,洞明医术,他治好齐闵王的病却被其所杀。

奇葩的中药名

“没药”是一种药,这名字起得也太有个性了,真不知道是哪位古代的中医大佬起的名字。实际上,它是多音字,应该读[mò yào],是一种进口的中药材,具有散瘀定痛,消肿生肌之功效。

夜明砂,第一眼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你是否在脑海中勾勒出一颗闪闪发光的夜明珠呢?不过,它的真身可就不那么小清新了,而且称得上是非常重口味,它就是蝙蝠的···粪便。辛、寒。消积,活血,明目。主治目生翳障、夜盲、小儿疳积、惊风等症。

“世界中医药日”是中医人的节日

更是世界上热爱中医的人的节日

中医还有许多未发现的宝藏

需要每一个中医人去挖掘

中医文化亟待我们去传播

这是一种情怀

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中医学的历史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神农尝百草,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的发展出现了一片繁荣,以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金元四大家为代表的河间学派、易水学派等中医流派出现,极大的补充了中医学的理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和新思路。明清以后,随着瘟疫的大范围流行,医学家们有感于用治疗狭义伤寒的方法来治疗温病的不足,经过数代医学家的努力,终于形成了一整套治疗温病的理论方法,温病学派诞生。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又一次的总结,对医学和自然科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来,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中国共产党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发展。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在国际上,针灸引起了医学界极大兴趣,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认为,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怀孕期反胃、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牙齿疼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非常低,然而,对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头痛,数据显示出模棱两可或者争议性。。WHO认为很多针灸和一些草药的有效性得到了科学双盲研究的较强支持,但是对于其它的传统疗法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而且不能忽视未经研究的传统疗法存在的安全性及危险性等问题。WHO在2002年5月26日发表“2002-2005年传统医药研究全球策略”,邀请全球180馀国将替代医学纳入该国的医疗政策。 1996年,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和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信息-能量-物质’的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
还包括近代针灸经络的发展史,近代中医气的进展简史,中西医结合史,中医中药史等。

文章标题: 中医(中国传统医学)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1093.html

[中医(中国传统医学)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