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避免文学造谣的发生,并且如何根据人类居住区的陆生捕食者的特点,制定符合它们的应对计划,对此怎么看

时间: 2022-06-11 11:01:5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如何避免文学造谣的发生,并且如何根据人类居住区的陆生捕食者的特点,制定符合它们的应对计划,对此怎么看

人类的起源是什么?人怎么来得啊?

请帮个忙!人类的起源是什么?人怎么来得啊? 谢谢啊!!!!!!!!!!!!!!!!!!!!!!!!!!!!!!!!!!!!!!!!!!!!!!!!!!!!!!!!!!!!!!!!!!!只要告诉就行啊!!!
人类的起源

作者:吴新智

今天跟大家讲一下《人类的起源》,讲到人类起源,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呢?可能一个是最早的人什么时候在地球上出现,哪位同学能够给一个答案吗?随便说说没关系的。

学生答:我觉得应该是大概三、四百万年之间,最早在非洲就出现的。

专家:三百万年,在非洲,还有呢?

学生答:我觉得应该是元谋人,中国的元谋人,时间不太记得了。

专家:还有一个元谋人,

学生答:大约是在四百万年以前吧,地点应该也是在非洲。

专家:四百万年,又多一百万年。好的。到底是多少万年,实际上刚才几位同学都有一定的道理,那就是看在什么时候说这个话了,在今天说呢,好像都不太对,因为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认识有一个过程,所以我就从头说起。

在上个世纪前半叶,那个时候最早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是爪哇猿人,还有北京猿人,所以在当时,北京猿人的年代是根据伴随他的动物化石来定的,大家是生物系的同学都知道,生物是进化的,一个时期跟另一个时期的生物不太一样,在形态上不一样,所以根据生物形态变化,可以造出来一个时间表,就知道在什么时期,比如说五十万年前,这个动物是什么样,有哪些动物在世界上,一百万年以前又是怎么样的。和北京猿人在一起的动物化石,当时定的是五十万年,所以北京猿人就是五十万年以前,所以那个时候人类的历史记录也就只有五十万年。在此以前,那就更短了,就是说在19世纪的时候,最早的人化石是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最早的年代不超过十万年,所以就说人类的历史记录最早就是十万年。

所以出了北京猿人以后,人类历史记录大概就是五十万年,所以北京猿人那时候是最早的人了,这样的宝座,他坐了二十几年。从20世纪20年代末,一直到 1959年,在非洲坦桑尼亚,发现了一个人的头骨,就是这位老太太,她叫做玛利·利基,她夫妇俩在坦桑尼亚的荒野山谷里头寻找人的化石,寻找了二十多年,将近三十年,到1959年就发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头骨了,就是中间的这个,这是她夫妇俩跟这个头骨一起,还发现一些石器。大家知道石器是人制造的,天然没有的,就是石头的工具,这个石器跟这个头骨所在的地层,用放射性同位素钾、氩的方法来测定是距今175万年,因此这就把人类的历史记录就延长了175万年,这是1959年,所以当年被选为世界十大新闻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有个英国的一个女孩子,中学毕业生,叫做珍妮·古道尔,前几年到北京来过,现在搞动物保护,她当时很有志于研究古人类,她到了非洲,就请刚才那位先生,就是路易斯·利基,给她找钱资助,她就住到密林当中,观察黑猩猩的生活,她观察很长时间,结果发现,黑猩猩能够制造工具,可以把草棍的枝杈给去掉,去掉以后用那个草棍插到蚂蚁窝里头,因为非洲的蚂蚁很大,它的窝就像坟一样,所以我们叫蚁冢,插到那个蚁冢里头去把这蚂蚁钓上来吃,就是说能够改变自然界物体的形状,为自己所用,这就是制造工具的开始。因此她发现了这样一种制造工具,这种的发现有什么意义呢?这意义就很大了,在此之前,关于人的定义是什么呢?是能够制造工具的动物,所以发现了最早的工具,刚才讲的175万年的工具,那么就可以知道,这时候有人了。在1891年发现了爪哇猿人,但是一直有争论,争论很长时间,好几十年,定不下来他是人是猿,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工具跟他一起发现,他的脑子介于现代人跟现代猿之间大小,所以定不下来。所以在那个时候1959年,根据那样的人的定义,人的历史就到了175万年,因为最早的工具是175万年。那么现在珍妮·古道尔发现了黑猩猩也能制造工具,就是说用制造工具来作为人跟猿分界的历史标志就行不通了,就不合适了,所以人们就得讨论,是不是用另外一个标志区分人跟猿,大家知道古猿变成人,但是变到什么状态下就是人呢?没有到这个状态就不是人,这个标志就比较难定。

那么这时候人们就回想到,在古希腊的时候,有一个柏拉图,他当时曾经给人下个定义,他说人是什么呢?是两个脚行走的,没有毛的这种动物。有一天,他的学生就把一个鹅拔了毛拿来,就问老师,这是人吗?当然不是人了,所以后来在书上就叫做柏拉图的鹅,说人是柏拉图的鹅。因此这个定义就被废弃了,就没有人采用了,那么到现在珍妮·古道尔发现了黑猩猩也能制造工具,而人作为制造工具的动物的,这个定义也不能用了,那人们就回想到那个时候柏拉图的定义,有没有可用的地方,就觉得还是有些道理,那么再修改一下,就是两个脚行走。另外身体要直的,就是两个脚直立行走,这样才算是人,只要是能达到这样就算是人了,于是大家都同意采用这样一个标志,这个标志一采用还有个好处。就是在当初那个时候,用石器作为人跟猿分界标志的时候,那毕竟是身外之物,你不可能发现一个人化石手里头抓一个石器,不可能的,是吧,它是身外之物,现在用人本身的身体结构,来定义人跟猿的界线,这样也更好一点,所以这样人的定义一改,把人的历史记录又延长了,就延长到三百多万年,因为在此之前呢,在南非已经发现了一些叫做南方古猿的化石,但是他不能够制造工具,就是说没有发现工具跟他在一起,而他的年代达到二百万年。后来到了20世纪70年代,在埃塞俄比亚,又发现了一些也是南方古猿的化石,三百多万年以前的,也是根据放射性同位素钾、氩法来定的,当时给他起的名字叫做南方古猿阿法种。因为在阿法那个地方发现的,后来挖着挖着就挖出一个比较完整的骨架,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占全身的身体骨骼的 40%,发现的那一天,他们晚上在营地就庆祝了,因为是三百万年前那么完整的骨架,大家联欢,联欢就放唱片,就叫做《露西在钻石的天空》,所以这样以后,他们干脆就叫这个骨架叫露西。所以我讲露西,可能有些同学就知道了。就是指的这个东西,所以露西的发现呢,就使得人类的历史记录延长到了三百多万年。

那么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刚才讲的那个玛利·利基发现东非人的那位老太太,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她的丈夫已经去世了,她一个人带了一个英国的中学毕业生,在坦桑尼亚的另外一个地方发现了这些脚印,从脚印的研究可以知道,他是两个脚直立行走的,而且每一步之间的幅度也可以量出来,可以算出来,你看这个脚印的大小,跟现代人的脚比较还是比较小的,所以在那个时候的人,比现在的人矮小,这是个复原图,是想像的
,是两个人在走路,在火山灰上踩出来的脚印,以后再堆上新的堆积,所以这个岩性不一样,成了化石以后,就能剔出来,那么在这个时候人类历史有三百多万年,所以刚才那位同学讲的,三百多万年,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这个答案是对的。

那么到二十世纪90年代,到1994年在埃塞俄比亚,一组美国科学家,他们又发现一些化石,四百四十万年前的,这就是那个南方古猿始祖种了,这是四百四十万年,所以刚才有个同学讲,四百多万年,在这个时候就对了,这是1994年,所以把人类历史延长到四百多万年。到2000年,千禧年了,法国科学家在非洲也发现了一些化石,报纸上登的叫千禧人,化石有大腿骨,从大腿骨上可以研究出来,他能够两条腿直立行走的,当时叫做千禧人,以后经过研究给了个正式名称,属名叫做原初人,他的种名,按照他发现的地方,叫土根山,所以我们翻译叫土根种,就是原初人土根种,后来接着又发现了新的化石,就是去年报纸上给他名字叫做乍得撒海尔人,都是大概六百万年,或者六
七百万年前,所以到现在为止,人类的历史记录达到六
七百万年以前,但是这是讲两条腿直立行走的这样的人。那么至于制造工具呢?最早的工具到现在为止只有250万年,没有更早的了。这样看的话这所有化石都是在非洲,所以刚才同学讲人类起源地在非洲,现在一般的认识都是这样,但是是不是就肯定在非洲呢?恐怕还不能做最后的论断,为什么呢?因为从历史上可以看出来,就是哪里发现最早的化石,人们就倾向于认为人类起源地在什么地方,当初在1891年在爪哇发现的爪哇猿人,1921年发现了北京猿人,1929年发现了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所以这个时候,人们都倾向于人类的摇篮是在亚洲,而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人类学理论认为人类起源是因为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使得印度洋湿润的海风吹不到山以北的地方,所以喜马拉雅山北的地区就变得干旱,这个时候在那个地方森林就越来越稀,那么原来在森林里生活的古猿,古代的猿类就不得不下了地,下到了地面上这样就变成人了,当时理论是这样的,因此北京猿人的发现,更证实了这样一种理论,所以当时大家相当多的都相信人类起源是在亚洲。

刚才讲到了1959年非洲发现了东非人,有170多万年以前的化石,这个时候风向就转到了非洲,但是毕竟在中国的西南部特别是云南,当人类起源的时间,也就是说在中新世的时候,它的气候环境条件适于古猿变人,适于人类的产生,因此现在还不能够完全排除在云南找到人类祖先的可能性,所以还是值得去找的,但没有找到以前,只是可能性存在,但是我们不能说这可能性就代表说人类起源在亚洲,所以目前我们还是说在非洲。所以关于人类起源的地方,这几年随着化石的发现,认识也是逐渐在变化的。

好,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人类演化的几个阶段,最早的就是乍得人、原初人,接下来就是南方古猿跟地猿,这是四百四十万年前开始,目前只发现于非洲,南方古猿一直延续到一百四十万年以前,以后才没有了,但是在两百多万年前的时候,在南方古猿当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种,那就是能人,这个能人化石发现越来越多呢,就有人主张他分成两个部分,分成两个物种,一个就叫能人,一个就叫做鲁道夫人,那么再接下来呢,到180万年前开始,又出现一种新的物种,叫做直立人,直立人他延续到二十多万年前,也就大约在这个时候地球上出现另外一种人,叫做智人,智人一直延续到我们现在,我们本身都是智人,因为智人,他文化上更复杂了,从他的体质形态,从他的文化上就分得更细一点,虽然年代只有二十多万年,但又分两段,一段叫早期智人,一段叫晚期智人。

那么刚才讲的,人类演化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包括乍得人、原初人,还有地猿,还有南方古猿,南方古猿一共有好多个种,到现在为止的,七个种,是不是上面每一个种他将来都变成我们呢?不是的。可能只有其中的一种,甚至于这几种里头的都不是,我们的直系祖先到现在还没有发现,有可能的。
那么这个现象就说明什么呢?就是说人类的进化过程当中,它的模式是树丛状的。在此之前,人们发现一个化石,说是十万年前,以后又发现了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于是说这个五十万年前的人变成十万年前的人,变成了现在的人,以后再发现一个四十万年前的,五十万年前这个人变成四十万年前的人,再变成二十万年前的人,再变成现在的人,就是说一条线呈阶梯状,一步一步往上升,所以这种模式叫做阶梯状的模式,所以在早期对人类的进化认识是这样的,是阶梯状的,由简单到复杂。那么发现了这么多种南方古猿以后,人们就改变了认识,就认识到,人类进化过程当中,不是阶梯状,而是树丛状,它分很多个枝,这些枝在不同的时间走向绝灭,没有后代,而其中只有一枝独秀,以后才变成我们这样的,是不是这些枝里头互相的融合,在理论上讲不会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是不同的种,大家知道,不同的种不能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所以他们不会交配的。所以对人类演化的认识,由阶梯状变成树丛状。

这里就给看一些标本,这都是南方古猿的标本,这也是南方古猿的,刚才那种南方古猿,你看头比较圆一点,现在这两个猿人脑袋上头有一条脊,这个脊就表示咀嚼肌特别大,咀嚼肌的地方不够了,长到头顶上去了,像大猩猩的,这一类就叫做粗壮类型,刚才那一类就是叫做纤巧类型,一般认为,可能我们人类的祖先是在纤巧类型里头,而粗壮类型都是绝灭了。
这个图是想像的,当时南方古猿生活的图。这个是能人的头骨,你看脑袋就比较大一些,更接近于我们现代的人了,所以根据现有化石,人类最可能起源于非洲,古猿在非洲,可能在东非,长期的直立行走开阔了视野,使用工具,大脑越来越发达了,于是转变成人,到距今大约250万年前,人类开始制造最简陋的工具,这个与人类发展的第二阶段“能人阶段”的开始大约是同时了。

现在讲到第三阶段,第三阶段就是直立人,直立人在东南亚有爪哇的直立人,中国有很多地方,比如说周口店,刚才那位同学讲的云南的元谋人。他就是直立人,时间是大概在170万年前,这是现在我们中国发现的,最早直立人的化石,比元谋人晚一些的直立人,中国有陕西蓝田的公主岭那个头骨,湖北郧县有两个头骨,安徽的和县和南京的汤山,以后陆续都发现了直立人的化石,当然最重要的直立人的地点,那就是北京的周口店,发现了有代表四十个人的身体的骨头,石器也号称有十万件,这是现在世界上,在这样阶段的人类材料当中最丰富的一个地点。

这个是非洲直立人骨架子,这是一百六十万年前,一百六十万年前有这么完整的骨架可真不容易,有了这个骨架子,就可以量出他的身长了,量的结果他大概有一米六这么长,这个骨架是个小孩子,因为根据他的骨头可以鉴定出他的年龄,这个小孩子也就十岁左右,所以如果这个孩子长大,他至少能达到一米八,所以在一百六十万年前,就有身高一米八的这么一个人。刚才我也讲到,我们看到一个脚印就很小,就是说那个时候的人,三百多万年前,人是比现在矮得多的,就是一米多,所以从那个时候到一百六十万年前,人的身材是不断地长高,从一百六十万年到现在,现在看来人的身材基本上没有很大的变化,上上下下而已。所以有的人曾经根据古代的战袍,大家看博物馆古代的战袍很高大,就以为是过去的人非常非常高,现在的人变矮了,有的人讲早期的南方古猿,三百万年前的人很矮,所以说人是慢慢地越来越高了,所以两种说法都不太全面,全面地讲,就是在两百万年再早,人类在逐渐变高,从一百多万年以前到现在,人的身材随着环境条件各方面,稍稍有所变化。

这是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中国的化石,这是我们中国的直立人,刚才看到的是非洲的直立人,这是元谋人的两颗牙齿,这四颗是因为两面,不同的面。这是蓝田猿人的头盖骨,这是零碎的化石,但是可以把他拼凑起来。这是北京猿人,这是一个复原的像,北京猿人的化石,大家知道是在解放以前,就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的时候就丢失了。所以这些年来一直在寻找,有些线索一出现,再一追最后又不行了,一直是悬念。但是解放以后,我们在周口店又发现一些化石,都很少,这五颗牙,解放初期发现的,这两段骨头,是肢骨,一段是胳膊,一段是小腿,这也是在解放初期发现的。后来在1959年又发现了一个下颌骨,在1966年又发现了两块头骨,这样也可以拼凑成一个头盖骨,1966年还发现一个牙齿,所有这些都是现在在国内仅存的北京猿人的化石,其他的到现在为止一直在寻找,但还是没寻找到,此外在瑞典还有三颗牙齿,那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北京发掘的时候,当时运到瑞典去修理,所以后来存在那里的,一直到现在没有追回来,这就是世界上仅存的北京猿人的化石。

好,那么直立人以后呢,我们现在就介绍早期智人。早期智人在中国也叫做古老型智人,这个好多地方都发现了,像陕西大荔、辽宁的金牛山这些地方都有头骨的,在印度也有,也是头骨,欧洲主要是尼安德特人,这是中国的早期智人,这是陕西大荔的头骨,比较完整的。这是在辽宁营口发现的,这个也是比较完整的头骨都是早期智人,都是二十多万年前的。

那么人类进化到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晚期智人,我们本身就是晚期智人的一部分,这个时候人类的本事更大了,所以他的分布范围更广了,不只是在欧洲、亚洲跟非洲了,分布到大洋洲,分布到美洲,还有很多的岛屿。
在人类进化的同时,人类的工具也在进化,最早的人类工具很简单,就是一块石头,打另外一块石头,打出来有边缘,很锐利,可以用,后者有边缘很尖,这样可以挖东西,就行了,就用了,所以这种打制的技术叫做第一模式。以后到170万年前出现了第二模式,第二模式这个石器就比较规矩了,做得很规矩,按照一定的规矩做成很规矩的形状。到二十万年前,在非洲又出现了第三模式,你看这个做得更规矩了,从专业上讲,就是打的方法它有一套规程,非常讲究了,这叫第三模式。以后到了三万五千万年前,除了石器以外,人们还会用骨头做很精致的骨器,包括鱼叉,有倒钩的叉,可以叉鱼的,可以把这个骨头磨成针,就可以缝衣服的,还会画画,画壁画,还会雕塑,这个叫做第四模式。

在人类进化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脑子是越来越大,右边是黑猩猩大猩猩的脑子,左边是三四百万年前的人类的脑子,所以这个大小差不多,比黑猩猩高明不了多少,以后逐渐地发达越来越大,因为人类的进化过程当中,脑子越来越大,人的聪明程度是越来越聪明。所以这样人们就容易想到,脑子的进化跟聪明才智的增长是成正比例的,这个也是不无道理的。

最后有一点时间介绍一下现代人起源的学说。就是说我们是现代人,像我们现在这样的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这也是最近这几年媒体上表现的争论很红火的一个课题了,
一种是说出自非洲,就是说在大约二十万年以前,在非洲就出现了像我们现在这样长相的人,这种人大概在十万年以前,他的后代就走出非洲,到欧洲、到亚洲,以后大概到六万年以前到中国,就把中国以前的比六万年更早的那些人的后代都取代了,那些后代都没有后代,都绝种了。所以我们就是六万年前由非洲来的移民的后代,这是这种学说,出自非洲。你看这就是出自非洲了,就是说从非洲出来以后,他到各个地方,那些地方原来都有化石人,比如我们北京猿人也是其中的,刚才讲的大荔人也是其中的,但是这些人的后代呢,后来都绝灭了,被从非洲来的这些人取代了,这是这样的一个模式。另外还有一种模式就是多地区进化,就是我们的祖先最先是从非洲来的,比如说以中国为例,一百多万年以前从非洲来一批人到中国,这些人繁衍产生后代,这些人的后代,后来一直生长就成北京猿人,大荔人,一直到我们现在,当然了,在欧洲也是,它有一条进化线,在东南亚也有,在非洲也有,但是这几条进化线之间互相有交叉,就是说有基因的交流,越早期越少,越到晚期越频繁,这是这一种学说。我们中国的古人类学工作者,包括我自己,比较相信后者,这个学说的证据,就是我们中国发现的很多化石,这些化石里头有门牙,就是上门牙,这个上门牙都是呈铲形的,什么叫铲形的,你看这个门牙从后面看,牙齿的两边鼓出来,中间凹进去像煤球铲子一样,而这种铲形的门齿,到我们现在中国人,现在黄种人还有80%的都是这样,而现在欧洲的人只有不到5%是这样的铲形门齿,在非洲的黑人里头大概有10%左右,澳洲土人就百分之二十几,而欧洲的化石人也有铲形门齿,但是出现的频率比在中国就少得多了,中国不一定说是百分之百吧,至少到现在没有发现一例不是的,是这样的。那么同样的门齿一直延续下来那么多年,那就是证明了在中国的人类进化是延续下来的。

另外就是说中国的化石人头骨,在比一万年更早的人,我们发现了好多个头骨,这些头骨都有一系列共同的特征,一个是脸面是扁的,一个是鼻子是比较塌的,眼眶基本上是长方形的,如果说中间换了人种的话,那么有些特点就应该变了,但是这些特色不变,所以可能是连续进化的,在连续进化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到,有少数的头骨,有少数的特征跟中国的大多数头骨不一样,这里头就可以看到,这个南京一号他的鼻梁特别高,你看下头这个大荔鼻梁就比较低,那就是说中国有少数化石头骨鼻梁是高的,所以这个就说明什么呢,这些性状它是由基因决定的,像马坝这个圆眼眶,肯定是决定他的眼眶的基因跟中国其他的大多数人不一样,而跟欧洲的一样的,所以这个基因很可能就是从欧洲过来的,从西方过来的,所以刚才那个翘鼻子也是这样的,就是说在中国的人类进化当中,有少量的从外来的基因反映进来的,所以这样就形成一个假说了,那就是说中国的人类进化,它主要的是连续的进化,附带的跟其他地区有杂交,就是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这么一个假说,当然这是个假说了,根据现有的材料有这种归纳,那么将来随着新的化石发现,可以加强,可以丰富,甚至可以推翻,那么这种假说有古文化的证据,刚才给大家看了一下,在世界范围里头,石器的发展是由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模式四这么过来的,这是在非洲,在欧洲也是这样。而在中国不是这样,中国很长时间一直是模式一,模式三,模式二很少,很个别的地方有这种模式,中国到现在差不多接近一千个地方发现了旧石器,但是绝大部分九百多个地方都是模式一的,而模式三、模式二很少很少,所以看来中国的古文化的发展也是连续为主,跟西方的交流为辅。那么刚才开头讲的另外一个假说,就是说夏娃假说,出自非洲的,它主要根据是什么呢,主要根据1987年有三个科学家,他们把人类的胎盘中的mtDNA提取出来,结果发现,非洲人的DNA变异特别大,而亚洲、欧洲的变异都很小,变异怎么会产生的,就是因为在遗传过程当中产生突变,遗传过程时间经过越长,突变积累的就越多,变异越多,所以非洲变异多意味着它的历史比较长,而亚洲、欧洲呢,历史比较短,因此认为现代人最早出现在非洲,逐渐走出非洲,而什么时间现代人在非洲出现呢,根据变异的速度,突变产生的速率,多少万年产生一个突变,这样的计算,计算出二十万年。

这是一个模式图,就是说现代人从非洲走向这些地方,所以如果说这样一种模式是对的话,那么你们可以看到,走出非洲的要道就是现在近东这个地方,就是以色列这个地方,在以色列这个地区已经发现一些石器,这些石器是十万年前的,而这些石器是第三模式的石器,如果说进化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些掌握了第三模式技术的人的后代,六万年前到中国,取代了中国原来利用第一模式的那些人的后代,也就是说在五万年前,四万年前中国的旧石器应该是普遍变成第三模式,甚至于更进一步,而不再是第一模式了,因为第三模式比第一模式进步,
但是实际上情况不是这样的,刚才讲中国真正到第五模式、到第四模式很晚,三万年,两万年前才出现,所以从这方面来看,现代人出自非洲的学说看样子跟中国石器的发现材料也不符合的,前几年又做了许多工作结果也是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细讲了。
生命--人类的起源

自古以来,人类起源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人们。神话传说和宗教理论使人们一直认为是神造了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断认识和了解了更多的自然知识,达尔文的“进化论”逐渐被人们了解和接受,并已成为主流学说。但是,长期以来关于生命以及人的起源问题从未停止过争论。
下面摘录了几篇关于生命演化及生物多样性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丹麦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丹麦哥本哈根地质博物馆米尼.罗森在格陵兰西部发现了37亿年前由浮游生物留下的痕迹。这一发现表明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可能起源于37亿年以前,从而使生命的起源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罗森研究了37亿年前岩石中碳的两种同位素,他们发现,远古岩石中两种碳的同位素的含量与现代岩石相似。这说明岩石里含有浮游生物排泄的废物和它本身的遗骸。《北京经济报》99.2.4
科学家分析格陵兰岩石发现 38.5亿年前地球上就有生命法新社洛杉矾11月4日电 在格陵兰发现的岩石表明,至少38.5亿年以前地球上就存在生命,这比以前人们认为的早4亿年。
l1月号《自然》杂志说,在格陵兰西南的阿基利亚岛发现的岩石在洛杉矾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了上述结论。
参加分析研究的科学家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斯克里普斯海洋学院、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球和太空系、国立澳大利亚大学和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
斯克里普斯海洋学院的斯蒂芬•莫伊日什说:“我们的证据雄辩地证明,至少在38.5亿年以前地球上就存在生命,而这还不是最后的结论.我们很可能发现生命存在的时间还要早。”
岩石中的碳化物在洛杉矾加利福尼亚大学用离子微探针进行了分析,这种仪器使科学家能知道样品确切的成份。
莫伊日什说.发现的生命的形式也许是一种简单的微组织,但是,由于高温和压力的破坏,它实际的形状和性质不能确定。
在此以前有关生命存在的证据是洛杉矾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威廉•舍普夫提供的,那种像细菌一样的化石表明在34.6亿年前地球上存在生物。参考消息 96.11.9
地球生命可能来自外星瑞典的科学家前天公布,宇航员从地球带到火星去的两种细菌,在回到地球后仍然生存,这意味火星生命可以来到地球。
斯德哥尔摩皇家科技研究中心的米列伊科夫斯基及其他科学家在美国亚特兰大的一个会议上解释,由于这两种顽强的细菌能抵受高速、辐射及高温,因此经历“全程”后仍能生存。
一些科学家还表示,由于火星先于地球冷却,可能会比地球早一步形成生命。如果火星上真有微生物,当火星受到冲击后,依附在脱落的火星表层上的微生物,便能避开火星的引力,运行到地球或其他行星上。如果微生物能抵受太空上的辐射,便有可能安全降落地球上繁衍发展。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谜
中国新闻社昆明4月17日消息:最近,根据在贵州瓮安发现的数以万计的动物胚胎和成体化石,我国科学家提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前四千万年——5. 8亿年前动物就已分化,出现了许多“长不大的动物”,从而初步破解了长期困惑世界古生物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谜。
专家指出,这一发现使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起源和动物多样性历史前推到5.8亿年前,当时的瓮安动物群犹如寒武纪大爆发的一支序曲,奏响了动物多样性之歌。
距今5.4到5.3亿年的寒武纪,由于许多动物爆发式地出现,地球骤然热闹起来,这就是寒武纪大爆发。寒武纪前的动物化石则少之又少。由于化石记录缺乏,生命大爆发的原因至今是个谜。大爆发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一系列疑惑牵动着无数古生物学家的心。
据新华社报道,1998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陈均远研究员等人在贵州瓮安发现了5. 8亿年前、迄今已知最早的多细胞海绵及其胚胎化石,震惊了世界。
除海绵化石外,科学家还首次发现大量两胚层动物胚胎化石。两侧对称是生命进化史上的一次跳跃。从原始的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动物才有头尾和神经,也因此向复杂化方向发展,才可能演化出人等高级动物。这些瓮安两侧对称动物,成为迄今世界最早的两侧对称动物。(完)
温泉里喷出了生命吗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开始的?它是一下子从洋流中波浪起伏的浅潮中产生的还是由沸腾的深海火山喷泉带来的?这个大问题一直使科学家们困惑不解。
最近,在一艘名为“朱的斯的抉择”的钻探船上进行考察的来自9个国家的25位科学家已经偶然发现了能够揭开这一大谜团的重要线索。这次活动对加拿大温哥华岛以西240公里处的海底进行了探测,他们在海底通过钻探取出岩心,对矿物和生物资源的贮藏进行了分析。但这次钻探重新碰开了地下热液的裂口。高达290摄氏度的热水一下于就从里面喷了出来。
海底的天然温泉引赵了科学家们的兴趣,因为通过这个渠道可以研究在新的洋底表面层发现的铁、铜、锌、锰等金属矿藏的形成。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矿藏似乎与地质构造的形成甚至可能与生命本身的起源有关。在地质构造形成的过程中,大陆扳块在极长的时期内漂移碰撞。
这些板块的运动使地壳产生了裂缝。如果这些裂缝出现在海底,海水就会渗透进去。当海水遇到炙热的火山岩石后,它会变得非常热、然后再携带—些矿物质通过热液口返回到海洋中。经过亿万年的地质构造和沉积的过程,这些矿藏最终被理在了下面。
如果是这样的话,新发现的裂口就可以为揭开那一古老的谜团提供一些线索。由于热液存在的时间有限,那么生物有机体如何能有足够的时间在这种热量中进行演变呢?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它们会从一个裂口换到另一个裂口吗?
华盛顿大学的微生物学家梅拉妮•萨米特认为,温哥华的那些裂口可能会提供一些答案。她说:“我们现在可以从头开始,看看这些地方是如何被生物占领的,这是第一次能有机会观察—个新的热液裂口和在这种环境下迅速生长的动物群落是如何随着时间发展变化的。”
一些科学小组将利用一部水下机器人对裂口处的地质、化学和生物情况进行研究,他们还在附近安装了一些设备对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进行监测。这些数据将存在水下计算机里,等几年之后进行下一次探索时再把它打开。 《中国海洋报》97.1.1O文/英杉
为什么地球上的生物只有两性英国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之所以只有雄雌两性,是因为大约20亿年前我们的祖先曾经遭受到细菌的感染。
地球上存在无数种生命形式,为什么多数物种只有雄雌两性?多少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蘑菇育多达36OOO种性别,—种被称做粘菌的奇异生物大约有13种性别,但是这些生物只是地球生物分为雄雌两性这个几乎普遍适用的规律罕见的例外。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个进化方面的神秘的问题,如果地球生物有10O种性别,并且可以与其中任何一种物种交配,那么地球生物在其周围的环境中找到伴侣的几率将达到99%。
如果说看起来生物只有两性使物种的生存变得困难而不是更容易的话,那么为什么地球上的生物只有两性呢?赫斯特认为,这完全要归因于地球生物是如何通过遗传获得—组特定的,被称为线粒体的基因。
与细胞核或细胞中心部分携带的基因(不同,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DNA)可以迅速进行自我复制。
看起来以前好像有过某种细菌,线粒体就源于这些细菌。线粒体进行自由复制的能力是它们的细菌祖先遗留下来的。
因为线粒体DNA可以快速复制,如果99%的地球生物可以与任何同种生物交配的话,线粒体出现的任何突变都可能迅速扩散开来。如果这种突变是有害的,那么突变引起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对于地球上其他的物种来说。寻找一个配偶可能有些困难,但是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种生殖也有益处,可以减少突变。《大众科技报》2OOO.2.17文/方留民
在南极冰湖底寻找生命英国、美国和俄罗斯等国正准备对南极洲最大的冰下湖泊—— “东湖”进行联合探测。科学家计划用两年时间凿透“东湖”表面原达4000米的冰层,以研究冰封数百万年的湖水中是否有不为人知的生命形式存在。
据报道,探测“东湖”所用的冰层钻探机由美国航空航天局研制,类似的装置将来很可能用于在木星卫星上寻找生命。
科学家们已经在木卫二上发现下厚厚的冰层,并猜测冰层下可能有生命存在,美国航空航天局表示,“东湖”探测计划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测试未来木卫二冰层钻探考察设备的机会。
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表示,“东湖”湖水中很可能存在活的低级牛命形式。目前,考察小组在覆盖“东湖”表面的巨大冰层上进行了几十米的试钻探,结果发现了一些未曾见过的微生物。科学家们指出,“东湖”湖底是地球上最为封闭的水生环境,形成时间至少在200万年之前,其中可能存存的原始生命形式与地球上其他生命的演化是完全割裂的,这将为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提供新线索。
另外,如果能够在“东湖”中找到生物,就证明了生命可能在完全新闭的环境中历经数百万年而不灭,这也将成为科学家们判断木卫二等其他星球的冰层下是否可能有生命存在的重要依据. 《中国科协报》98.4.26
进化论不值得相信吕应钟教授我在 1977 年 12 就发表过〈为何要相信进化论?〉一文,坚决相信进化论是错的。廿多年来仍然如此观点,在我出版的《宇宙科学与生命哲学》一书中,也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极科学的批判。
1998 年 6 月 6 日《民生报》编译赖慧芸报导法国生物学家雷米夏文最近发表了〈达尔文主义:一个神话的破灭〉,提出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已经 100 多年了,科学家非但无法继续发扬这个理论,还开始怀疑这个理论的真实性。让我这位长久以来反对进化论的人大为振奋。夏文说〈创世纪〉理论告诉我们,一切都是上帝所造的,但是上帝从此不再创造,我们也无从得知这个理论是否正确,达尔文理论最大的功劳是启动了科学对生命起源的研究,一百多年来,我们对生命、对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却无法证实达尔文理论的真伪。
譬如生活在深海中的章鱼和乌贼。其生活环境中一片漆黑,这里大部份的鱼类也都盲目,却生活得很自如;但是章鱼和乌贼的眼部构造,为何又和人类的眼睛雷同?启人疑窦的是,在漆黑的环境里,拥有一双亮眼有什麼作用?而且生活环境相同,为什麼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适应法呢?可见为了顺应环境所强调的「适者生存」理论,并不一定成立。
又如寄生在羊肝中的肝吸虫,母虫每次产 1500 万个卵左右,卵会随著粪便排出,这时必须有一种蜗牛爬过,卵附著上蜗牛,经由蜗牛移生於植物上,再由羊只吃下植物,回到羊肝中繁殖。在此过程中,1500 万个卵大约有十多个卵能存活,这种繁殖过程简直太荒谬,早该在物竞天择中被淘汰,但是肝吸虫几百万年来.都是用相同的方法繁殖。
生活在澳洲树上的树獭,行动非常缓慢,排泄时必须爬到地上来,这个举动非常可笑,虽然它在土地上的排泄有助於增加树木的养份,但是由於它行动缓慢,地面上的捕食者很容易得逞。为了排泄,冒生命危险,也太不合理了。还有很多动、植物的繁殖、生存过程,很类似这样不合理的情况,按照物竞天择的说法,早就灭迹了,但是它们比人类在世间的时间还久远,而且许多动、植物的结构在百万年间都没有重大改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就如同上帝造物一样,也只是一个我们无法证明的神话。
此外,依据达尔文的演化理论,生物由简单演化到复杂的过程中,中间应还有许多阶段,但是根据化石的研究,这一演变过程的脉络至今仍无法建立起来。现在有很多的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开始认为,宇宙有一个目的、有一个方向。他并没有提出上帝的说法,他说的是电脑中使用的「程式」,一个简单的程式,常会有出人意料的发展。尤其是当电脑有了内部的逻辑之后,常会出现设计人意想之外的反应,我们的世界可能也早已有这样的「程式」。
我相信到下个世纪,就会证明进化论的谬误的,不过目前我说此话,会有不少自认为科学的学界人士会反对我,但我要说「时间会证明我是对的」!
生命科学新发现地球诞生时己有生命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地球在27亿年前已有原始生命形式的证据,研究人员说,他们这次研究所发现的分子化石,是被保存下来的世界上最早的生物分子。这一发现把生命证据前推到地球刚诞生之时。
世界上最早的花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孙革等中国科学家最近在辽宁北票地区发现1.45亿年前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它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有确切证据的世界上最早的花。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繁盛的类群,人类吃的米麦,穿的棉麻,赏的梅兰都属此类。
植物有共同祖先 12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联合科研小组研究认为,所有陆生植物的共同祖先是4.5亿年前在淡水中的一种针尖大小的原始植物,正是这种植物的进化和演变才有了如今地球上约50万种的绿色植物。研究还指出,蘑菇从植物演化角度看与其是植物,还不如说更接近动物。
疲劳是一种病毒 莫斯科儿科医学研究所生物学博士瓦莲京娜•瓦西里耶夫娜通过长期研究发现,人体疲劳综合症是一种类似信息病毒所导致的疾病,这种病毒载有破坏人体组织的负面信息,对人体具有侵略性,能破坏体内的化学反应,损害细胞壁。
好胆固醇基因 经过40年的研究,科学家终于发现了控制人体里“好胆固醇”即高密度胆固醇的基因ABC1。没有“好胆固醇”,攻击人体心脏和阻塞血管的“胆固醇”及其他脂肪的含量就会无限制地增加。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找到治疗一些最常见心脏病的方法。
四种人类新基因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王红阳等人在国际上首次克隆鉴定了四种人类新基因PCP—1、DBP —1、SIRP家族和FL6,还初步阐明了部分基因特性、信号传导途径及基本生物学功能,确定了上述基因与肿瘤、特别是肝癌的相关性。(摘自《上海科技报》)
科学家在深海发现第三类生物
(这种原始生物可能是早期生命形式)[美联社华盛顿8月23日电] 解开了生活在洋底近沸点水中的微生物密码的科学家说, 这种微生物是生物第三大分支的一员——这类生物包括生活在其它任何生物都无法生存的地方的微生物。在今天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中,一批研究人员说, 他们解开了一种被称之为扬氏甲烷球菌(Methanococcus Jannaschii)的微生物的1700 个基因密码,并确定,它是被称之为原始生物类的一员。
基因组研究所的J.克雷格.文特尔说, “这是一种与我们知道的生物非常不同的生物形式。这种微生物中三分之二的基因是科学和生物界所不熟悉的。 ”文特尔是撰写这份报告的高级科学家。他说,报告表明, 这种微生物是同生命的其它两个基本分支——细菌和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类在内的真核细胞类——不同的一类中的一员。
细胞结构是这些生物形式之间的主要区别。真核细胞类的细胞有核结构,而细菌没有。
文特而说,原始生物有另外两种生命形式的某些特征, 但是它在功能和生活方式上有根本的区别。
作为生命第三分支而存在的原始生物,首先是设在厄巴纳的伊利诺伊大学的卡尔. 沃伊斯和拉尔夫.S.沃尔夫于1977年提出的。
他们的结论受到了人们的怀疑,只是到最近随着人们在任何一类生命都无法生存的地方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奇异的新生命的形式,他们的结论才为人们所接受。
有些科学家曾认为,这种原始生物可能是生命最早的形式,他们还说,它可能是其它星球最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文特尔说,它在进化树上的确切位置现在仍无法肯定。
扬氏产甲烷球菌生活在太平洋底2623 米水深的一座火山口的边沿上, 它要求的温度为85摄氏度——稍底于沸点。而且要求的压力必须是每平方厘米260公斤。
这种微生物和大多数细菌及全部植物、动物和人类不同,它的生活不受阳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且不以有机碳作为食物源。这种微生物靠火山口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氮和氢为生,释放甲烷(天然气)。
为了研究这种微生物,沃伊斯和他在伊利偌伊大学的同事建造了一个钢瓮, 给这种微生物保持高压和高温,并把具有爆炸性的甲烷排放掉。
文特尔说,“单单是使这种微生物在实验室中活着就是相当大的难题。”伊利偌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从这些微生物中抽取了脱氧核糖核酸(DNA), 接着文特尔小组解开了1700个基因结构的密码。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参加了这些研究工作。
约有五百种原始生物现在已被确认,文特尔说,另外还可能有一百万种。 这种生命形式被认为在地球上产生大约30%的生物量,其中大部分在南极。(参考消息96.8.28)
地下3000米处有活细菌美科学家新发现 新华社今日上午专电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在弗吉尼亚州和科罗拉州地下3000多米深处发现活的细菌,这些活的细菌被命名为“地狱杆菌”。
据美科研人员提供的消息,这些活的生物体是在90摄氏度高温、巨大的压力和缺氧的条件下得以生存的.它们以铁为食,生命活动的废物是极微小的磁体。它们大约是从恐龙灭绝时就生活在地球深处,几乎从未繁殖和未遇到其他任何生命形式,其生命过程非常缓慢。
新的活的生物体的发现将在更大的程度上吸引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寻找地外文明,这是因为:既然在地下3000米深处的极端条件下有生物存在,那么在火星、木星、土星等星球上的极端条件下也就不排除有某种生命形式存在的可能。 (摘自杨子晚报97.9.8)
科学家发现世界上最耐热的蠕虫新华社伦敦2月8日电科学家在太平洋底最新发现的一种庞培虫,终日生活在温度高达80摄氏度的环境中而无恙。它因此成为迄今发现的蠕虫中新的耐热“冠军”。
美国特拉华大学的卡里博士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介绍说,庞培虫通常长6、7厘米,生活在与洋底泉口相连的管形通道中。这些泉口受海底火山影响一直处于高温状态。
卡里及其同事们乘坐潜水装置深入洋底,将温度计放人庞培虫居住的通道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庞培虫身体所处的管形通道内温度为80摄氏度,而其头部伸出通道之外,其周围温度为20摄氏度。
研究人员对庞培虫何以能承受如此高温而感到迷惑不解。他们发现,庞培虫身体被一种活的细菌包围,他们猜测这种细菌可能发挥了某种隔热作用。细菌中存在很多耐热品种,一些细菌可忍受 l13镊氏度的高温。 淮阴日报 98.2.10
发现地层深处生命现象湖北省留美学者刘实博士在黑暗、幽深的地底下,是否存在着生命现象?湖北省留美学者刘文博士刚刚取得的一项新发现,对这个科学问题作出了肯定回答。他与研究小组的伙伴们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从来自地层深处几千米的岩石样本中发现了一种不为人知的“嗜高温铁还原菌”。刘实认为,这种细菌可能在地球生命起源初期就巳出现。
美国专家认为刘的这一发现将为人类探测火星生命现象提供帮助。
(摘自3月3O口《湖北日报》)
科学家解释深海底部细菌生存之谜按传统的论断,深海底部热泉中不大可能存在生命现象,但近十几年科学家却在那里发现了大量微生物。英国和挪威科学家最近作出解释,认为它们是靠死亡的海洋生物生存的。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挪威卑尔根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海洋生物死亡后会沉向海底,在海底形成富含有机物的沉积物,这些有机物会分解形成乙酸盐,而乙酸盐能为微生物提供碳等必要元素,以供细菌维持生存。
科学家解释说,生物生存需要形成生命的物质和维持其生存的能量。对于深海微生物来说,其物质基础是由死亡的海洋生物残骸提供的,其能量来源则是热泉等提供的热量和蕴含在海洋生物残骸中的能量。研究人员说.这种生存形式与通常的生命现象迥异,生命现象远比人们原先想象的顽强,生存方式也丰富得多,因而他们推测火星等星球上的环境可能会产生命命现象。
淮海日报 97.8.10
美科学家发现新的海底生物美国科学家最近在墨西哥湾发现一种寄生在海底固体天然气上的海洋蠕虫类生物。据认为,这一发现对研究如何开发海底天然气资源很有帮助。
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查理斯.菲舍尔等4人7月份驾驶潜艇对墨西哥湾海底进行探测,他们在离新奥尔良南150海里、600米深的海底处发现了这种生物。由于这种生物寄生在冻结的天然气积冰丘上,他们称之为“冰虫”。“冰虫”呈扁平状,粉红色,长2.5厘米到5厘米,身体两边有12条长1毫米左右的腿,腿上长满了细须。
天然气积冰丘表面与冰差不多,是由水和天然气在海底高压和低温的环境下形成的透明固体,主要由甲烷组成。这种透明固体易燃、易爆、毒性很大。科学家们旱就认为积冰丘上可能有人类尚未发现的微生物,但并没有想到,这种剧毒的环境中竟然还生存着“冰虫”这种动物。
“冰虫”的发现对于研究海底水合物的形成和开发利用将产生一定影响。《中国专利报》97.9.15
地球上新发现的生命1980年,探险科学家在大海深处的热泉喷口发现了大量的微生物,其显著的特点是:依靠洋底裂隙中不断上升的热液携带的化学能维持生命。以后,发现这些微生物的分布还较为广泛。因此,科学家把它们定为地球上的第三大生命域。
人们又惊异地发现,离陆地的数百米至千米深处也存在着生命,且数量巨大,从而构成了地球上的第四天生命域。1992年,瑞典在寻找深部油气时,于3900一4200米地下深处的流体样品中,发现并培养出好几种厌氧、喜温的发酵型细菌。之后,又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许多地方都证实了地下深部微生物的存在。
专家们证实,这些微生物具有丰富多样和新陈代谢的特征,其中有些是无法在地表培养出来的。这类生命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生活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据实际观测,其最高温度高达110C,它们厌氧,不依赖于太阳光和地表能源,而主要靠深部流体携带的化学能生活。
美国一些宇宙学专家认为,此种生命形态可能在宇宙中许多星体中都存在,而地球上的这些中命形态只不过是整个生命形态的一个分支。因此,人们可以想象在其它星球中寻找 “外星生命”是完全可以成为现实的。 《湖北科技报》99.1.1文/侯俭

人类是由古猿人演变而来的,人类真正的出现实际上是从800万年前到400万年前开始的。

是猿人进化成的
记得在哪篇报道上见过,最早的猿人应该该是发源在亚洲的。

如何用canoco进行物种与环境因子的分析

canoco5 RDA分析步骤
生物多样性概念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我们目前已经知道大约有200万种生物,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就构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点。 有人问根据对自然界的研究可以推断造物主的工作有何特点,据说英国科学家约翰·波顿·桑德森·霍尔丹(J.B.S. Haldane)回答:“过于喜爱甲虫。”因为甲虫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群。美国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特里·欧文(Terry Erwin)推断,多数未知的甲虫种类可能生存于我们无法靠近的30米高的热带森林树冠层。
[编辑本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其意义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1)直接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还有美学价值,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如果大千世界里没有色彩纷呈的植物和神态各异的动物,人们的旅游和休憩也就索然寡味了。正是雄伟秀丽的名山大川与五颜六色的花鸟鱼虫相配合,才构成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美景。另外,生物多样性还能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2)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无论哪一种生态系统,野生生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野生生物一旦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3)潜在使用价值:就药用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的80%依赖植物或动物提供的传统药物,以保证基本的健康,西方医药中使用的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发现的物质。例如,据近期的调查,中医使用的植物药材达1万种以上。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使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对于目前尚不清楚其潜在使用价值的野生生物,同样应当珍惜和保护。
[编辑本段]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目前,大家公认的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或称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这是组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基本层次。物种多样性常用物种丰富度来表示。所谓物种丰富度是指一定面积内种的总数目。到目前为止,已被描述和命名的生物种有200万种左右,但科学家对地球上实际存在的生物种的总数估计出入很大,由500万到1亿种。其中以昆虫和微生物所占的比例最大。基因多样性代表生物种群之内和种群之间的遗传结构的变异。每一个物种包括由若干个体组成的若干种群。各个种群由于突变、自然选择或其他原因,往往在遗传上不同。因此,某些种群具有在另一些种群中没有的基因突变(等位基因),或者在一个种群中很稀少的等位基因可能在另一个种群中出现很多。这些遗传差别使得有机体能在局部环境中的特定条件下更加成功地繁殖和适应。不仅同一个种的不同种群遗传特征有所不同,即存在种群之间的基因多样性;在同一个种群之内也有基因多样性——在一个种群中某些个体常常具有基因突变。这种种群之内的基因多样性就是进化材料。具有较高基因多样性的种群,可能有某些个体能忍受环境的不利改变,并把它们的基因传递给后代。环境的加速改变,使得基因多样性的保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基因多样性提供了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育种材料,使人们能够选育具有符合人们要求的性状的个体和种群。生态系统多样性既存在于生态系统之间,也存在于一个生态系统之内。在前一种情况下,在各地区不同背景中形成多样的生境,分布着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后一种情况下,一个生态系统其群落由不同的种组成,它们的结构关系(包括垂直和水平的空间结构,营养结构中的关系,如捕食者与被捕者、草食动物与植物、寄生物与寄主等)多样,执行的功能不同,因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不一样。总之,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可以说每一个物种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载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有效的形式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编辑本段]生物多样性与健康
生物多样性同样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这个星球的健康。实际上,你的健康和这个星球的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依赖自然环境去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多少年以来,人们从自然世界中寻找对于伤病的治疗方法。植物为现代医药提供了有效的成分,比如制作阿斯匹林的成分。顺势疗法的医药也是大量利用植物成分的。从金钱的角度看,入药的植物的价值是无法算清的。世界上这些以植物作为基础的药物的总价值大约是6千亿。
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是多数人并不了解的,但在医药公司的科学家们正在忙着从植物中寻找治疗一些特定疾病的特定药物成分。就在不久以前,专家们在太平洋紫杉树和马达加斯加长春花中发现了用于治疗癌症的植物成分。也许,某一天我们能够从一株植物上发现杀艾滋病病毒的植物成分。
传统医学的医生依赖植物和药草治疗疾病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在现代,人们也十分欣赏传统医学的疗效。比如说,东部非洲的Maasai人以他们的传统方式做肉、牛奶或血制品时,他们会加入一些树皮,这样的方法做出来可以减少胆固醇。
然而,对入药植物和动物的收获也并不都是好事。实际上,对这些植物、动物的需求导致这些物种濒危。传统药物用乌龟入药导致这个物种的极度衰落。
我们反复地从地球的药柜中搜寻药物。我们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以便大自然的药柜能够储有现存医药的成分,和未来我们需要抵制新的疾病时制造新药的所需成分。
[编辑本段]生物多样性与你呼吸的空气
在一些城市中,尤其是在夏天,呼吸外面的空气是不健康的。我们知道我们必须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工厂废气污染、发电厂的空气污染来保证现代生活。是的,我们都知道这些,但是你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环境的自动清洁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吗?你知道生物多样性帮助清洁空气吗?
树和其他绿色植物吸入二氧化碳--这种主要由汽车尾气和工厂排放的产生的温室气体,然后还给自然纯净的氧气。生物多样性是这个世界的空气净化器。
然而,我们持续不断的砍伐树木,把它们切开运往各地。世界上,492种树木物种已经有濒临灭种的危险。我们已经砍伐掉曾经装点着地球的大约一半的树木。我们砍伐但不修复,如此已经伤害了地球的肺。就像一个一天要抽10包烟的瘾君子,一直吸烟,而损坏的肺一块块地被切掉。我们的肺还剩多大一块?
另外,在许多地方,我们引入外来入侵物种。在过去的200年里,我们将一些树种从世界的这一头运到那一头。这种行为有的已经发展到一种产业的规模,像桉树和藤条。也有一些退休人员或旅行者从他们的家乡将土产的植物或是树木带上,随他们旅游。
问题是,这些植物完全适应它们原本的生长地,它们却并不适应新的地点生长。它们也许比当地物种需要更多的水,或者需要杀虫剂来帮助它们不被当地的虫子蛀食。
我们必须尊重自然的安排,不要强迫某些特性的改变。顺其自然。这样,地球的肺能呼吸得更舒服些。
[编辑本段]生物多样性与我们喝的水
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水,所以,生物多样性也与水资源有关。
因为我们只有有限的水--不是说我们将来什么时候都能从火星上运一船下来--生物多样性、特殊的不同生态系统净化我们的水:森林、土壤和细菌、小溪与云彩一起运作--实际上是过滤,才使我们重新喝到水。没有生物多样性,这个世界就会变得贫瘠与中毒--更像火星--然后我们就不能再生存在地球上了。
所以,问题是,你已经准备好搬到另一个星球上去生活了吗?
生物多样性、气候和灾难
你意识到最近我们一直在遭遇奇怪的气候吗?
科学证据是无法驳斥的:地球的气候正在变化。整个地球上一直发生着奇奇怪怪的事情--珊瑚礁亡、大型泥石流、不寻常的倾天大雨、一些地区的持续干旱。不管是因为工业排放原因还是自然因素的原因,世界对这些现象的应付机制依旧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从生态系统方面到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生命间。
例如,在地球上的许多地方,人们发现当他们砍伐森林后,它们的乡村和城镇就容易遭遇洪水。当这种洪水来时,就比以往的洪水要更凶猛、更快速。为什么?不是火箭的推力让它们变得更快,而是因为树可以用它们的根保持水土。根在湿潮季节里吸水并在夏天放出水分来。这是一种自然调节方法。
现在你有两个选择:
1, 帮助保护生物多样性
2, 什么都不作只是去承受
我们希望你选择第一项。我们正是那样做的!
同样的,人们一点也不考虑生物多样性,甚至很少考虑风暴可能造成的危险就把珊瑚红树林全部清除。红树林是自然暴雨的良好缓冲区,同时也是富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当它们被砍伐,这个缓冲区就不复存在了,无论是对于人类还是其它的物种。
当我们忽视我们应该得到的教训的时候,这个世界上人们的做法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山坡坍塌,整个群落全部被冲走,造成生命的丧失。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正在用极度悲痛的方式伤害着我们人类。也许现在是我们拾起我们早就该得到的教训的时候了。
[编辑本段]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一般特点
我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1990年生物多样性专家把我国生物多样性排在12个全球最丰富国家的第8位。在北半球国家中,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如下。
1.物种高度丰富 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仅次于世界高等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
2.特有属、种繁多 我国高等植物中特有种最多,约17 300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的57%以上。581种哺乳动物中,特有种约110种,约占19%。尤为人们所注意的是有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白鳍豚、水杉、银杏、银杉和攀枝花苏铁,等等。
3.区系起源古老 由于中生代末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在第四纪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影响,所以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保存着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成分。如松杉类植物,世界现存7个科中,我国有6个科。动物中的大熊猫、白鳍豚、羚羊、扬子鳄、大鲵等都是古老孑遗物种。
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种的种质资源异常丰富 我国有数千年的农业开垦历史,很早就对自然环境中所蕴藏的丰富多彩的遗传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培植繁育,因而我国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丰富度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例如,我国有经济树种1 000种以上。我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有地方品种50 000个;是大豆的故乡,有地方品种20 000个;有药用植物11 000多种等等。
5.生态系统的类型丰富 我国具有陆生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又进一步分为各种亚类型约600种。如我国的森林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草甸有典型草甸、盐生草甸、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等。除此之外,我国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6.空间格局繁复多样 我国地域辽阔,地势起伏多山,气候复杂多变,从北到南,气候跨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物群落包括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从东到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在北方,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向西依次更替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典型荒漠和极旱荒漠;在南方,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江南丘陵)和西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云贵高原)在性质上有明显的不同,发生不少同属不同种的物种替代。
生物多样性同样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这个星球的健康。实际上,你的健康和这个星球的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依赖自然环境去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多少年以来,人们从自然世界中寻找对于伤病的治疗方法。植物为现代医药提供了有效的成分,比如制作阿斯匹林的成分。顺势疗法的医药也是大量利用植物成分的。从金钱的角度看,入药的植物的价值是无法算清的。世界上这些以植物作为基础的药物的总价值大约是6千亿。 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是多数人并不了解的,但在医药公司的科学家们正在忙着从植物中寻找治疗一些特定疾病的特定药物成分。就在不久以前,专家们在太平洋紫杉树和马达加斯加长春花中发现了用于治疗癌症的植物成分。也许,某一天我们能够从一株植物上发现杀艾滋病病毒的植物成分。
[编辑本段]生物多样性受危害的原因
一、 生物多样性受危害原因分析
原因1:人口迅猛增加

-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口的数量就在增长。在生产力落后的时候,人口的数量受到自然因素如旱灾、虫灾、火灾、水灾、地震等的控制; 另外,人类自身制造的灾难如战争、贫困也使得人口数量得以控制.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的数量与寿命都提高了

- 19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的增加就成了全球的主流,在经济发展中国家最为明显。1830年全球人口只有10亿,1930年达到20亿,2000年达到了60亿

- 中国1790年人口约3亿,1860年约4亿, 1970年8亿人口, 2000年就超过13亿人口了

- 人口增加后,必须扩大耕地面积,满足吃饭的需求,这样就对自然生态系统及生存其中的生物物种产生了最直接的威胁

-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加上大跃进等政策错误,我国形成了大量的退化生态系统。目前,我国境内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9%,其中黄土高原地区约80%地方水土流失

- 北方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 1987年已沙漠化土地20万平方公里,潜在沙漠化土地13万平方公里

- 目前有5900万亩农田和7400万亩草场受到沙漠化威胁。草原退缩面积13亿亩, 每年以2000万亩增加。每年使用农药防治面积23亿亩次,劣质化肥污染农田2500万亩。
原因2: 生境的破碎化
- 生物多样性减少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偏离自然状态,生境破碎,生物失去家园

- 与自然系统相比,一般地,退化的生态系统种类组成变化、群落或系统结构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生产力降低,土壤和微环境恶化,生物间相互关系改变

- Daily(1995)对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人类活动进行了排序: 过度开发(含直接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占35%,毁林占30%,农业活动占28%,过度收获薪材占6%,生物工业占1%。其中前三项人类活动占93%,而这些破坏最直观的结果是造成了物种生境的破碎化,栖息地环境的岛屿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程度取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或过程受干扰的程度,例如人类对植物获取资源过程的干扰(如过度灌溉影响植物的水分循环,超量施肥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要比对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直接干扰(如砍伐或猎取)产生的负效应要大

- 一般地,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尚未完全破坏前排除干扰,生态系统的退化会停止并开始恢复(例如少量砍伐后森林的恢复),生物多样性可能会增加;但在生态系统的功能过程被破坏后排除干扰,生态系统的退化很难停止,而且有可能会加剧(例如火烧山地后的林地恢复)。
原因3: 环境污染
- 随着人类的发展,环境污染也加剧。环境污染会影响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进而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目前有两个基本观点: 一是由于生物对突然发生的污染在适应上可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故生物多样性会丧失; 二是污染会改变生物原有的进化和适应模式,生物多样性可能会向着污染主导的条件下发展,从而偏离其自然或常规轨道。环境污染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在遗传、种群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降低

- 在遗传层次上的影响。虽然污染会导致生物的抵抗相适应,但最终会导致遗传多样性减少。这是因为在污染条件下,种群的敏感性个体消失,这些个体具有特质性的遗传变异因此而消失,进而导致整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污染引起种群的规模减小,由于随机的遗传漂变的增加,可能降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污染引起种群数量减小,以至于达到了种群的遗传学阀值,即使种群最后恢复到原来的种群大小时,遗传变异的来源也大大降低

- 在种群水平上的影响。物种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的,最近研究表明,当种群以复合种群的形式存在时,由于某处的污染会导致该亚种群消失,而且由于生境的污染,该地方明显不再适合另一亚种群入侵和定居。此外,由于各物种种群对污染的抵抗力不同,有些种群会消失,而有些种群会存活,但最终的结果是当地物种丰富度会减少

- 在生态系统层次上的影响。污染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严重的污染可能具有趋同性,即将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最终变成基本没有生物的亡区。一般的污染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导致功能的改变。值得指出的是,重金属或有机物污染在生态系统中经食物链作用,会有放大效应,最终会影响到人类健康。
原因4: 外来物种入侵
- 外来种的入侵从字面上理解是增加了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事实上,历史上那些无害的生物也是通过人的努力而扩大了分布范围的,一些驯化的作物或动物已经成了人类的朋友,如我们食物中的马铃薯、西红柿、芝麻、南瓜、白薯、芹菜等;树木中的洋槐、英国梧桐、火炬树;动物饲料中的苜蓿;动物中的红鳟鱼、海湾扇贝等,这些物种进入到异国他乡带来的利益是大于危害的

- 然而,对于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来讲,生物的入侵毕竟是个扰乱生态平衡的过程,因为,任何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是经过了几十亿年演化的结果,这种平衡一旦打乱,就会失去控制而造成危害

- 人们最初引进物种时,仅是进入了原产地生态系统的一个组分,食物网中的一些天敌或者它所控制的物种是没有办法引进的,这样,控制不好成灾就不可避免,而成灾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对于当地的生态多样性造成危害,甚至是灭顶之灾
动物细胞培养

人类的起源是什么?

生命--人类的起源

自古以来,人类起源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人们。神话传说和宗教理论使人们一直认为是神造了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断认识和了解了更多的自然知识,达尔文的“进化论”逐渐被人们了解和接受,并已成为主流学说。但是,长期以来关于生命以及人的起源问题从未停止过争论。
下面摘录了几篇关于生命演化及生物多样性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丹麦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丹麦哥本哈根地质博物馆米尼.罗森在格陵兰西部发现了37亿年前由浮游生物留下的痕迹。这一发现表明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可能起源于37亿年以前,从而使生命的起源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罗森研究了37亿年前岩石中碳的两种同位素,他们发现,远古岩石中两种碳的同位素的含量与现代岩石相似。这说明岩石里含有浮游生物排泄的废物和它本身的遗骸。《北京经济报》99.2.4
科学家分析格陵兰岩石发现 38.5亿年前地球上就有生命法新社洛杉矾11月4日电 在格陵兰发现的岩石表明,至少38.5亿年以前地球上就存在生命,这比以前人们认为的早4亿年。
l1月号《自然》杂志说,在格陵兰西南的阿基利亚岛发现的岩石在洛杉矾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了上述结论。
参加分析研究的科学家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斯克里普斯海洋学院、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球和太空系、国立澳大利亚大学和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
斯克里普斯海洋学院的斯蒂芬•莫伊日什说:“我们的证据雄辩地证明,至少在38.5亿年以前地球上就存在生命,而这还不是最后的结论.我们很可能发现生命存在的时间还要早。”
岩石中的碳化物在洛杉矾加利福尼亚大学用离子微探针进行了分析,这种仪器使科学家能知道样品确切的成份。
莫伊日什说.发现的生命的形式也许是一种简单的微组织,但是,由于高温和压力的破坏,它实际的形状和性质不能确定。
在此以前有关生命存在的证据是洛杉矾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威廉•舍普夫提供的,那种像细菌一样的化石表明在34.6亿年前地球上存在生物。参考消息 96.11.9
地球生命可能来自外星瑞典的科学家前天公布,宇航员从地球带到火星去的两种细菌,在回到地球后仍然生存,这意味火星生命可以来到地球。
斯德哥尔摩皇家科技研究中心的米列伊科夫斯基及其他科学家在美国亚特兰大的一个会议上解释,由于这两种顽强的细菌能抵受高速、辐射及高温,因此经历“全程”后仍能生存。
一些科学家还表示,由于火星先于地球冷却,可能会比地球早一步形成生命。如果火星上真有微生物,当火星受到冲击后,依附在脱落的火星表层上的微生物,便能避开火星的引力,运行到地球或其他行星上。如果微生物能抵受太空上的辐射,便有可能安全降落地球上繁衍发展。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谜
中国新闻社昆明4月17日消息:最近,根据在贵州瓮安发现的数以万计的动物胚胎和成体化石,我国科学家提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前四千万年——5. 8亿年前动物就已分化,出现了许多“长不大的动物”,从而初步破解了长期困惑世界古生物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谜。
专家指出,这一发现使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起源和动物多样性历史前推到5.8亿年前,当时的瓮安动物群犹如寒武纪大爆发的一支序曲,奏响了动物多样性之歌。
距今5.4到5.3亿年的寒武纪,由于许多动物爆发式地出现,地球骤然热闹起来,这就是寒武纪大爆发。寒武纪前的动物化石则少之又少。由于化石记录缺乏,生命大爆发的原因至今是个谜。大爆发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一系列疑惑牵动着无数古生物学家的心。
据新华社报道,1998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陈均远研究员等人在贵州瓮安发现了5. 8亿年前、迄今已知最早的多细胞海绵及其胚胎化石,震惊了世界。
除海绵化石外,科学家还首次发现大量两胚层动物胚胎化石。两侧对称是生命进化史上的一次跳跃。从原始的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动物才有头尾和神经,也因此向复杂化方向发展,才可能演化出人等高级动物。这些瓮安两侧对称动物,成为迄今世界最早的两侧对称动物。(完)
温泉里喷出了生命吗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开始的?它是一下子从洋流中波浪起伏的浅潮中产生的还是由沸腾的深海火山喷泉带来的?这个大问题一直使科学家们困惑不解。
最近,在一艘名为“朱的斯的抉择”的钻探船上进行考察的来自9个国家的25位科学家已经偶然发现了能够揭开这一大谜团的重要线索。这次活动对加拿大温哥华岛以西240公里处的海底进行了探测,他们在海底通过钻探取出岩心,对矿物和生物资源的贮藏进行了分析。但这次钻探重新碰开了地下热液的裂口。高达290摄氏度的热水一下于就从里面喷了出来。
海底的天然温泉引赵了科学家们的兴趣,因为通过这个渠道可以研究在新的洋底表面层发现的铁、铜、锌、锰等金属矿藏的形成。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矿藏似乎与地质构造的形成甚至可能与生命本身的起源有关。在地质构造形成的过程中,大陆扳块在极长的时期内漂移碰撞。
这些板块的运动使地壳产生了裂缝。如果这些裂缝出现在海底,海水就会渗透进去。当海水遇到炙热的火山岩石后,它会变得非常热、然后再携带—些矿物质通过热液口返回到海洋中。经过亿万年的地质构造和沉积的过程,这些矿藏最终被理在了下面。
如果是这样的话,新发现的裂口就可以为揭开那一古老的谜团提供一些线索。由于热液存在的时间有限,那么生物有机体如何能有足够的时间在这种热量中进行演变呢?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它们会从一个裂口换到另一个裂口吗?
华盛顿大学的微生物学家梅拉妮•萨米特认为,温哥华的那些裂口可能会提供一些答案。她说:“我们现在可以从头开始,看看这些地方是如何被生物占领的,这是第一次能有机会观察—个新的热液裂口和在这种环境下迅速生长的动物群落是如何随着时间发展变化的。”
一些科学小组将利用一部水下机器人对裂口处的地质、化学和生物情况进行研究,他们还在附近安装了一些设备对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进行监测。这些数据将存在水下计算机里,等几年之后进行下一次探索时再把它打开。 《中国海洋报》97.1.1O文/英杉
为什么地球上的生物只有两性英国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之所以只有雄雌两性,是因为大约20亿年前我们的祖先曾经遭受到细菌的感染。
地球上存在无数种生命形式,为什么多数物种只有雄雌两性?多少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蘑菇育多达36OOO种性别,—种被称做粘菌的奇异生物大约有13种性别,但是这些生物只是地球生物分为雄雌两性这个几乎普遍适用的规律罕见的例外。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个进化方面的神秘的问题,如果地球生物有10O种性别,并且可以与其中任何一种物种交配,那么地球生物在其周围的环境中找到伴侣的几率将达到99%。
如果说看起来生物只有两性使物种的生存变得困难而不是更容易的话,那么为什么地球上的生物只有两性呢?赫斯特认为,这完全要归因于地球生物是如何通过遗传获得—组特定的,被称为线粒体的基因。
与细胞核或细胞中心部分携带的基因(不同,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DNA)可以迅速进行自我复制。
看起来以前好像有过某种细菌,线粒体就源于这些细菌。线粒体进行自由复制的能力是它们的细菌祖先遗留下来的。
因为线粒体DNA可以快速复制,如果99%的地球生物可以与任何同种生物交配的话,线粒体出现的任何突变都可能迅速扩散开来。如果这种突变是有害的,那么突变引起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对于地球上其他的物种来说。寻找一个配偶可能有些困难,但是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种生殖也有益处,可以减少突变。《大众科技报》2OOO.2.17文/方留民
在南极冰湖底寻找生命英国、美国和俄罗斯等国正准备对南极洲最大的冰下湖泊—— “东湖”进行联合探测。科学家计划用两年时间凿透“东湖”表面原达4000米的冰层,以研究冰封数百万年的湖水中是否有不为人知的生命形式存在。
据报道,探测“东湖”所用的冰层钻探机由美国航空航天局研制,类似的装置将来很可能用于在木星卫星上寻找生命。
科学家们已经在木卫二上发现下厚厚的冰层,并猜测冰层下可能有生命存在,美国航空航天局表示,“东湖”探测计划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测试未来木卫二冰层钻探考察设备的机会。
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表示,“东湖”湖水中很可能存在活的低级牛命形式。目前,考察小组在覆盖“东湖”表面的巨大冰层上进行了几十米的试钻探,结果发现了一些未曾见过的微生物。科学家们指出,“东湖”湖底是地球上最为封闭的水生环境,形成时间至少在200万年之前,其中可能存存的原始生命形式与地球上其他生命的演化是完全割裂的,这将为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提供新线索。
另外,如果能够在“东湖”中找到生物,就证明了生命可能在完全新闭的环境中历经数百万年而不灭,这也将成为科学家们判断木卫二等其他星球的冰层下是否可能有生命存在的重要依据. 《中国科协报》98.4.26
进化论不值得相信吕应钟教授我在 1977 年 12 就发表过〈为何要相信进化论?〉一文,坚决相信进化论是错的。廿多年来仍然如此观点,在我出版的《宇宙科学与生命哲学》一书中,也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极科学的批判。
1998 年 6 月 6 日《民生报》编译赖慧芸报导法国生物学家雷米夏文最近发表了〈达尔文主义:一个神话的破灭〉,提出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已经 100 多年了,科学家非但无法继续发扬这个理论,还开始怀疑这个理论的真实性。让我这位长久以来反对进化论的人大为振奋。夏文说〈创世纪〉理论告诉我们,一切都是上帝所造的,但是上帝从此不再创造,我们也无从得知这个理论是否正确,达尔文理论最大的功劳是启动了科学对生命起源的研究,一百多年来,我们对生命、对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却无法证实达尔文理论的真伪。
譬如生活在深海中的章鱼和乌贼。其生活环境中一片漆黑,这里大部份的鱼类也都盲目,却生活得很自如;但是章鱼和乌贼的眼部构造,为何又和人类的眼睛雷同?启人疑窦的是,在漆黑的环境里,拥有一双亮眼有什麼作用?而且生活环境相同,为什麼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适应法呢?可见为了顺应环境所强调的「适者生存」理论,并不一定成立。
又如寄生在羊肝中的肝吸虫,母虫每次产 1500 万个卵左右,卵会随著粪便排出,这时必须有一种蜗牛爬过,卵附著上蜗牛,经由蜗牛移生於植物上,再由羊只吃下植物,回到羊肝中繁殖。在此过程中,1500 万个卵大约有十多个卵能存活,这种繁殖过程简直太荒谬,早该在物竞天择中被淘汰,但是肝吸虫几百万年来.都是用相同的方法繁殖。
生活在澳洲树上的树獭,行动非常缓慢,排泄时必须爬到地上来,这个举动非常可笑,虽然它在土地上的排泄有助於增加树木的养份,但是由於它行动缓慢,地面上的捕食者很容易得逞。为了排泄,冒生命危险,也太不合理了。还有很多动、植物的繁殖、生存过程,很类似这样不合理的情况,按照物竞天择的说法,早就灭迹了,但是它们比人类在世间的时间还久远,而且许多动、植物的结构在百万年间都没有重大改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就如同上帝造物一样,也只是一个我们无法证明的神话。
此外,依据达尔文的演化理论,生物由简单演化到复杂的过程中,中间应还有许多阶段,但是根据化石的研究,这一演变过程的脉络至今仍无法建立起来。现在有很多的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开始认为,宇宙有一个目的、有一个方向。他并没有提出上帝的说法,他说的是电脑中使用的「程式」,一个简单的程式,常会有出人意料的发展。尤其是当电脑有了内部的逻辑之后,常会出现设计人意想之外的反应,我们的世界可能也早已有这样的「程式」。
我相信到下个世纪,就会证明进化论的谬误的,不过目前我说此话,会有不少自认为科学的学界人士会反对我,但我要说「时间会证明我是对的」!
生命科学新发现地球诞生时己有生命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地球在27亿年前已有原始生命形式的证据,研究人员说,他们这次研究所发现的分子化石,是被保存下来的世界上最早的生物分子。这一发现把生命证据前推到地球刚诞生之时。
世界上最早的花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孙革等中国科学家最近在辽宁北票地区发现1.45亿年前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它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有确切证据的世界上最早的花。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繁盛的类群,人类吃的米麦,穿的棉麻,赏的梅兰都属此类。
植物有共同祖先 12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联合科研小组研究认为,所有陆生植物的共同祖先是4.5亿年前在淡水中的一种针尖大小的原始植物,正是这种植物的进化和演变才有了如今地球上约50万种的绿色植物。研究还指出,蘑菇从植物演化角度看与其是植物,还不如说更接近动物。
疲劳是一种病毒 莫斯科儿科医学研究所生物学博士瓦莲京娜•瓦西里耶夫娜通过长期研究发现,人体疲劳综合症是一种类似信息病毒所导致的疾病,这种病毒载有破坏人体组织的负面信息,对人体具有侵略性,能破坏体内的化学反应,损害细胞壁。
好胆固醇基因 经过40年的研究,科学家终于发现了控制人体里“好胆固醇”即高密度胆固醇的基因ABC1。没有“好胆固醇”,攻击人体心脏和阻塞血管的“胆固醇”及其他脂肪的含量就会无限制地增加。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找到治疗一些最常见心脏病的方法。
四种人类新基因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王红阳等人在国际上首次克隆鉴定了四种人类新基因PCP—1、DBP —1、SIRP家族和FL6,还初步阐明了部分基因特性、信号传导途径及基本生物学功能,确定了上述基因与肿瘤、特别是肝癌的相关性。(摘自《上海科技报》)
科学家在深海发现第三类生物
(这种原始生物可能是早期生命形式)[美联社华盛顿8月23日电] 解开了生活在洋底近沸点水中的微生物密码的科学家说, 这种微生物是生物第三大分支的一员——这类生物包括生活在其它任何生物都无法生存的地方的微生物。在今天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中,一批研究人员说, 他们解开了一种被称之为扬氏甲烷球菌(Methanococcus Jannaschii)的微生物的1700 个基因密码,并确定,它是被称之为原始生物类的一员。
基因组研究所的J.克雷格.文特尔说, “这是一种与我们知道的生物非常不同的生物形式。这种微生物中三分之二的基因是科学和生物界所不熟悉的。 ”文特尔是撰写这份报告的高级科学家。他说,报告表明, 这种微生物是同生命的其它两个基本分支——细菌和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类在内的真核细胞类——不同的一类中的一员。
细胞结构是这些生物形式之间的主要区别。真核细胞类的细胞有核结构,而细菌没有。
文特而说,原始生物有另外两种生命形式的某些特征, 但是它在功能和生活方式上有根本的区别。
作为生命第三分支而存在的原始生物,首先是设在厄巴纳的伊利诺伊大学的卡尔. 沃伊斯和拉尔夫.S.沃尔夫于1977年提出的。
他们的结论受到了人们的怀疑,只是到最近随着人们在任何一类生命都无法生存的地方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奇异的新生命的形式,他们的结论才为人们所接受。
有些科学家曾认为,这种原始生物可能是生命最早的形式,他们还说,它可能是其它星球最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文特尔说,它在进化树上的确切位置现在仍无法肯定。
扬氏产甲烷球菌生活在太平洋底2623 米水深的一座火山口的边沿上, 它要求的温度为85摄氏度——稍底于沸点。而且要求的压力必须是每平方厘米260公斤。
这种微生物和大多数细菌及全部植物、动物和人类不同,它的生活不受阳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且不以有机碳作为食物源。这种微生物靠火山口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氮和氢为生,释放甲烷(天然气)。
为了研究这种微生物,沃伊斯和他在伊利偌伊大学的同事建造了一个钢瓮, 给这种微生物保持高压和高温,并把具有爆炸性的甲烷排放掉。
文特尔说,“单单是使这种微生物在实验室中活着就是相当大的难题。”伊利偌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从这些微生物中抽取了脱氧核糖核酸(DNA), 接着文特尔小组解开了1700个基因结构的密码。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参加了这些研究工作。
约有五百种原始生物现在已被确认,文特尔说,另外还可能有一百万种。 这种生命形式被认为在地球上产生大约30%的生物量,其中大部分在南极。(参考消息96.8.28)
地下3000米处有活细菌美科学家新发现 新华社今日上午专电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在弗吉尼亚州和科罗拉州地下3000多米深处发现活的细菌,这些活的细菌被命名为“地狱杆菌”。
据美科研人员提供的消息,这些活的生物体是在90摄氏度高温、巨大的压力和缺氧的条件下得以生存的.它们以铁为食,生命活动的废物是极微小的磁体。它们大约是从恐龙灭绝时就生活在地球深处,几乎从未繁殖和未遇到其他任何生命形式,其生命过程非常缓慢。
新的活的生物体的发现将在更大的程度上吸引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寻找地外文明,这是因为:既然在地下3000米深处的极端条件下有生物存在,那么在火星、木星、土星等星球上的极端条件下也就不排除有某种生命形式存在的可能。 (摘自杨子晚报97.9.8)
科学家发现世界上最耐热的蠕虫新华社伦敦2月8日电科学家在太平洋底最新发现的一种庞培虫,终日生活在温度高达80摄氏度的环境中而无恙。它因此成为迄今发现的蠕虫中新的耐热“冠军”。
美国特拉华大学的卡里博士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介绍说,庞培虫通常长6、7厘米,生活在与洋底泉口相连的管形通道中。这些泉口受海底火山影响一直处于高温状态。
卡里及其同事们乘坐潜水装置深入洋底,将温度计放人庞培虫居住的通道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庞培虫身体所处的管形通道内温度为80摄氏度,而其头部伸出通道之外,其周围温度为20摄氏度。
研究人员对庞培虫何以能承受如此高温而感到迷惑不解。他们发现,庞培虫身体被一种活的细菌包围,他们猜测这种细菌可能发挥了某种隔热作用。细菌中存在很多耐热品种,一些细菌可忍受 l13镊氏度的高温。 淮阴日报 98.2.10
发现地层深处生命现象湖北省留美学者刘实博士在黑暗、幽深的地底下,是否存在着生命现象?湖北省留美学者刘文博士刚刚取得的一项新发现,对这个科学问题作出了肯定回答。他与研究小组的伙伴们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从来自地层深处几千米的岩石样本中发现了一种不为人知的“嗜高温铁还原菌”。刘实认为,这种细菌可能在地球生命起源初期就巳出现。
美国专家认为刘的这一发现将为人类探测火星生命现象提供帮助。
(摘自3月3O口《湖北日报》)
科学家解释深海底部细菌生存之谜按传统的论断,深海底部热泉中不大可能存在生命现象,但近十几年科学家却在那里发现了大量微生物。英国和挪威科学家最近作出解释,认为它们是靠死亡的海洋生物生存的。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挪威卑尔根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海洋生物死亡后会沉向海底,在海底形成富含有机物的沉积物,这些有机物会分解形成乙酸盐,而乙酸盐能为微生物提供碳等必要元素,以供细菌维持生存。
科学家解释说,生物生存需要形成生命的物质和维持其生存的能量。对于深海微生物来说,其物质基础是由死亡的海洋生物残骸提供的,其能量来源则是热泉等提供的热量和蕴含在海洋生物残骸中的能量。研究人员说.这种生存形式与通常的生命现象迥异,生命现象远比人们原先想象的顽强,生存方式也丰富得多,因而他们推测火星等星球上的环境可能会产生命命现象。
淮海日报 97.8.10
美科学家发现新的海底生物美国科学家最近在墨西哥湾发现一种寄生在海底固体天然气上的海洋蠕虫类生物。据认为,这一发现对研究如何开发海底天然气资源很有帮助。
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查理斯.菲舍尔等4人7月份驾驶潜艇对墨西哥湾海底进行探测,他们在离新奥尔良南150海里、600米深的海底处发现了这种生物。由于这种生物寄生在冻结的天然气积冰丘上,他们称之为“冰虫”。“冰虫”呈扁平状,粉红色,长2.5厘米到5厘米,身体两边有12条长1毫米左右的腿,腿上长满了细须。
天然气积冰丘表面与冰差不多,是由水和天然气在海底高压和低温的环境下形成的透明固体,主要由甲烷组成。这种透明固体易燃、易爆、毒性很大。科学家们旱就认为积冰丘上可能有人类尚未发现的微生物,但并没有想到,这种剧毒的环境中竟然还生存着“冰虫”这种动物。
“冰虫”的发现对于研究海底水合物的形成和开发利用将产生一定影响。《中国专利报》97.9.15
地球上新发现的生命1980年,探险科学家在大海深处的热泉喷口发现了大量的微生物,其显著的特点是:依靠洋底裂隙中不断上升的热液携带的化学能维持生命。以后,发现这些微生物的分布还较为广泛。因此,科学家把它们定为地球上的第三大生命域。
人们又惊异地发现,离陆地的数百米至千米深处也存在着生命,且数量巨大,从而构成了地球上的第四天生命域。1992年,瑞典在寻找深部油气时,于3900一4200米地下深处的流体样品中,发现并培养出好几种厌氧、喜温的发酵型细菌。之后,又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许多地方都证实了地下深部微生物的存在。
专家们证实,这些微生物具有丰富多样和新陈代谢的特征,其中有些是无法在地表培养出来的。这类生命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生活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据实际观测,其最高温度高达110C,它们厌氧,不依赖于太阳光和地表能源,而主要靠深部流体携带的化学能生活。
美国一些宇宙学专家认为,此种生命形态可能在宇宙中许多星体中都存在,而地球上的这些中命形态只不过是整个生命形态的一个分支。因此,人们可以想象在其它星球中寻找 “外星生命”是完全可以成为现实的。 《湖北科技报》99.1.1文/侯俭

智人,是人属下的唯一现存物种。形态特征比直立人更为进步。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早期智人过去曾叫古人,生活在距今25万-4万年前,主要特征是脑容量大,在1300毫升以上;眉嵴发达,前额较倾斜,枕部突出。

哲学鼎端
LV.4 3 分钟前

哲学鼎端
LV.4 6 分钟前
LV.4 2021-03-06
★我们人类起源至今有多少年了?
答曰:““——————“地球约50亿年之其人的有机生物基因的细胞组织基构的形成概约上溯在於30亿年至45亿年之间的时空阶段过程之中的时限之内。
★人类阴阳观理念意识的时限的初蒙认知的时间大约有多少年?
答曰:“——————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世界上26种人文文化文明的迹象中排列筛选后的结论是中国的阴阳理念观念的痕迹概约有两万年之久。”耿阁考略试测预想的结果可谓是:中国的阴阳观或阴阳思维意识态的观感意念之其蒙初的时限大约要沿上追本溯源推置於10万年或之至15万年的时空阶段之久的时限过程阶段之间。” 附:《人类起源的终极答案》一文而标然之:
人类起源的终极答案:
答曰:““——————“人类与其其它动植生物一样在其无极无机和有机所本然所固然就具有着的阴阳本质属性的物质的之其物质的结合大化的境态下的时空阶段逐渐不断的过程中所衍生延演沿化而才成其为人的【——→之其起源的之其原因——→之其起源的之其因果】丝毫都没有“上帝上神造人”造物主所造人”的认何因素”。——耿阁:著

关于人类的起源!!

“关于人类的起源”的有关的资料与评论。。。多多的,,,好好。。。。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在东非还出现了长达八千公里的断裂谷。由于这样大规模的地壳运动,致使世界气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发展进化的呢?这些问题历来就是人们十分感兴趣的。目前,人们对这些问题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对古人类、各种猿类的化石(包括遗体、遗迹和遗物)的研究,以及对现在世界各地的人和猿猴类的各个方面进行的比较研究。

一 人类的起源

在分类学上,现代人属于脊椎动物亚门的哺乳纲、灵长目。在灵长目动物中,人类与类人猿(包括黑猩猩、猩猩、大猩猩和长臂猿)最相似。但是,人类也具有类人猿所没有的特征:如直立行走;能够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有发达的大脑,可以思考问题,解决困难;还有复杂的语言,可以进行交流;等等。那么,人类与类人猿具有怎样的关系?人类是怎样起源的呢?

从古猿到人的过渡

古人类学家认为在距今七八百万年以前,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古猿才开始向不同的方向进化,这个过程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在新生代的第三纪①,世界范围的造山运动很活跃,是到了新生代的第四纪②,气候变化加剧,出现了一系列的冰川期。在地形和气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原先一些连绵不断的森林逐渐变得稀疏,林中空地不断扩大,最终被稀树草原所取代(如图)。这时,生活在这里的一些古猿逐渐由树栖生活转到地面上生活,最终进化成人类;而留在森林中的那部分古猿则进化成了类人猿。

人类的祖先由树上下到空旷的地面上生活后,逐渐能够使用树枝和石块等来防御猛兽,或挖掘根茎等来食用。在这个过程中,古猿的身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由四肢行走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这一转变不仅增强了人类祖先的生存能力,也使他们的身体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如身体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骨盆变短增宽、脊柱从弓状变为S形等。因此,可以说人体的基本结构特征都与两足直立行走有关。此外,两足直立行走还使人类祖先的前肢从用来行走和支持身体中完全解放出来,为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脑的进一步发展和增大创造了条件。两足直立行走的重要意义,使人类学家把是否具备这一条件作为人和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人类的祖先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早期人类制造的工具都是石器(如图)。这些石器常常与动物的遗骸和人为弄碎的骨头一起被发现,由此古人类学家推断,石器的出现与早期人类的狩猎和肉食行为密切相关。在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人类祖先的大脑越来越发达,并逐渐产生了语言,形成了人类社会。
生命--人类的起源

自古以来,人类起源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人们。神话传说和宗教理论使人们一直认为是神造了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断认识和了解了更多的自然知识,达尔文的“进化论”逐渐被人们了解和接受,并已成为主流学说。但是,长期以来关于生命以及人的起源问题从未停止过争论。
下面摘录了几篇关于生命演化及生物多样性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丹麦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丹麦哥本哈根地质博物馆米尼.罗森在格陵兰西部发现了37亿年前由浮游生物留下的痕迹。这一发现表明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可能起源于37亿年以前,从而使生命的起源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罗森研究了37亿年前岩石中碳的两种同位素,他们发现,远古岩石中两种碳的同位素的含量与现代岩石相似。这说明岩石里含有浮游生物排泄的废物和它本身的遗骸。《北京经济报》99.2.4
科学家分析格陵兰岩石发现 38.5亿年前地球上就有生命法新社洛杉矾11月4日电 在格陵兰发现的岩石表明,至少38.5亿年以前地球上就存在生命,这比以前人们认为的早4亿年。
l1月号《自然》杂志说,在格陵兰西南的阿基利亚岛发现的岩石在洛杉矾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了上述结论。
参加分析研究的科学家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斯克里普斯海洋学院、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球和太空系、国立澳大利亚大学和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
斯克里普斯海洋学院的斯蒂芬•莫伊日什说:“我们的证据雄辩地证明,至少在38.5亿年以前地球上就存在生命,而这还不是最后的结论.我们很可能发现生命存在的时间还要早。”
岩石中的碳化物在洛杉矾加利福尼亚大学用离子微探针进行了分析,这种仪器使科学家能知道样品确切的成份。
莫伊日什说.发现的生命的形式也许是一种简单的微组织,但是,由于高温和压力的破坏,它实际的形状和性质不能确定。
在此以前有关生命存在的证据是洛杉矾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威廉•舍普夫提供的,那种像细菌一样的化石表明在34.6亿年前地球上存在生物。参考消息 96.11.9
地球生命可能来自外星瑞典的科学家前天公布,宇航员从地球带到火星去的两种细菌,在回到地球后仍然生存,这意味火星生命可以来到地球。
斯德哥尔摩皇家科技研究中心的米列伊科夫斯基及其他科学家在美国亚特兰大的一个会议上解释,由于这两种顽强的细菌能抵受高速、辐射及高温,因此经历“全程”后仍能生存。
一些科学家还表示,由于火星先于地球冷却,可能会比地球早一步形成生命。如果火星上真有微生物,当火星受到冲击后,依附在脱落的火星表层上的微生物,便能避开火星的引力,运行到地球或其他行星上。如果微生物能抵受太空上的辐射,便有可能安全降落地球上繁衍发展。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谜
中国新闻社昆明4月17日消息:最近,根据在贵州瓮安发现的数以万计的动物胚胎和成体化石,我国科学家提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前四千万年——5. 8亿年前动物就已分化,出现了许多“长不大的动物”,从而初步破解了长期困惑世界古生物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谜。
专家指出,这一发现使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起源和动物多样性历史前推到5.8亿年前,当时的瓮安动物群犹如寒武纪大爆发的一支序曲,奏响了动物多样性之歌。
距今5.4到5.3亿年的寒武纪,由于许多动物爆发式地出现,地球骤然热闹起来,这就是寒武纪大爆发。寒武纪前的动物化石则少之又少。由于化石记录缺乏,生命大爆发的原因至今是个谜。大爆发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一系列疑惑牵动着无数古生物学家的心。
据新华社报道,1998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陈均远研究员等人在贵州瓮安发现了5. 8亿年前、迄今已知最早的多细胞海绵及其胚胎化石,震惊了世界。
除海绵化石外,科学家还首次发现大量两胚层动物胚胎化石。两侧对称是生命进化史上的一次跳跃。从原始的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动物才有头尾和神经,也因此向复杂化方向发展,才可能演化出人等高级动物。这些瓮安两侧对称动物,成为迄今世界最早的两侧对称动物。(完)
温泉里喷出了生命吗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开始的?它是一下子从洋流中波浪起伏的浅潮中产生的还是由沸腾的深海火山喷泉带来的?这个大问题一直使科学家们困惑不解。
最近,在一艘名为“朱的斯的抉择”的钻探船上进行考察的来自9个国家的25位科学家已经偶然发现了能够揭开这一大谜团的重要线索。这次活动对加拿大温哥华岛以西240公里处的海底进行了探测,他们在海底通过钻探取出岩心,对矿物和生物资源的贮藏进行了分析。但这次钻探重新碰开了地下热液的裂口。高达290摄氏度的热水一下于就从里面喷了出来。
海底的天然温泉引赵了科学家们的兴趣,因为通过这个渠道可以研究在新的洋底表面层发现的铁、铜、锌、锰等金属矿藏的形成。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矿藏似乎与地质构造的形成甚至可能与生命本身的起源有关。在地质构造形成的过程中,大陆扳块在极长的时期内漂移碰撞。
这些板块的运动使地壳产生了裂缝。如果这些裂缝出现在海底,海水就会渗透进去。当海水遇到炙热的火山岩石后,它会变得非常热、然后再携带—些矿物质通过热液口返回到海洋中。经过亿万年的地质构造和沉积的过程,这些矿藏最终被理在了下面。
如果是这样的话,新发现的裂口就可以为揭开那一古老的谜团提供一些线索。由于热液存在的时间有限,那么生物有机体如何能有足够的时间在这种热量中进行演变呢?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它们会从一个裂口换到另一个裂口吗?
华盛顿大学的微生物学家梅拉妮•萨米特认为,温哥华的那些裂口可能会提供一些答案。她说:“我们现在可以从头开始,看看这些地方是如何被生物占领的,这是第一次能有机会观察—个新的热液裂口和在这种环境下迅速生长的动物群落是如何随着时间发展变化的。”
一些科学小组将利用一部水下机器人对裂口处的地质、化学和生物情况进行研究,他们还在附近安装了一些设备对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进行监测。这些数据将存在水下计算机里,等几年之后进行下一次探索时再把它打开。 《中国海洋报》97.1.1O文/英杉
为什么地球上的生物只有两性英国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之所以只有雄雌两性,是因为大约20亿年前我们的祖先曾经遭受到细菌的感染。
地球上存在无数种生命形式,为什么多数物种只有雄雌两性?多少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蘑菇育多达36OOO种性别,—种被称做粘菌的奇异生物大约有13种性别,但是这些生物只是地球生物分为雄雌两性这个几乎普遍适用的规律罕见的例外。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个进化方面的神秘的问题,如果地球生物有10O种性别,并且可以与其中任何一种物种交配,那么地球生物在其周围的环境中找到伴侣的几率将达到99%。
如果说看起来生物只有两性使物种的生存变得困难而不是更容易的话,那么为什么地球上的生物只有两性呢?赫斯特认为,这完全要归因于地球生物是如何通过遗传获得—组特定的,被称为线粒体的基因。
与细胞核或细胞中心部分携带的基因(不同,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DNA)可以迅速进行自我复制。
看起来以前好像有过某种细菌,线粒体就源于这些细菌。线粒体进行自由复制的能力是它们的细菌祖先遗留下来的。
因为线粒体DNA可以快速复制,如果99%的地球生物可以与任何同种生物交配的话,线粒体出现的任何突变都可能迅速扩散开来。如果这种突变是有害的,那么突变引起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对于地球上其他的物种来说。寻找一个配偶可能有些困难,但是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种生殖也有益处,可以减少突变。《大众科技报》2OOO.2.17文/方留民
在南极冰湖底寻找生命英国、美国和俄罗斯等国正准备对南极洲最大的冰下湖泊—— “东湖”进行联合探测。科学家计划用两年时间凿透“东湖”表面原达4000米的冰层,以研究冰封数百万年的湖水中是否有不为人知的生命形式存在。
据报道,探测“东湖”所用的冰层钻探机由美国航空航天局研制,类似的装置将来很可能用于在木星卫星上寻找生命。
科学家们已经在木卫二上发现下厚厚的冰层,并猜测冰层下可能有生命存在,美国航空航天局表示,“东湖”探测计划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测试未来木卫二冰层钻探考察设备的机会。
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表示,“东湖”湖水中很可能存在活的低级牛命形式。目前,考察小组在覆盖“东湖”表面的巨大冰层上进行了几十米的试钻探,结果发现了一些未曾见过的微生物。科学家们指出,“东湖”湖底是地球上最为封闭的水生环境,形成时间至少在200万年之前,其中可能存存的原始生命形式与地球上其他生命的演化是完全割裂的,这将为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提供新线索。
另外,如果能够在“东湖”中找到生物,就证明了生命可能在完全新闭的环境中历经数百万年而不灭,这也将成为科学家们判断木卫二等其他星球的冰层下是否可能有生命存在的重要依据. 《中国科协报》98.4.26
进化论不值得相信吕应钟教授我在 1977 年 12 就发表过〈为何要相信进化论?〉一文,坚决相信进化论是错的。廿多年来仍然如此观点,在我出版的《宇宙科学与生命哲学》一书中,也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极科学的批判。
1998 年 6 月 6 日《民生报》编译赖慧芸报导法国生物学家雷米夏文最近发表了〈达尔文主义:一个神话的破灭〉,提出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已经 100 多年了,科学家非但无法继续发扬这个理论,还开始怀疑这个理论的真实性。让我这位长久以来反对进化论的人大为振奋。夏文说〈创世纪〉理论告诉我们,一切都是上帝所造的,但是上帝从此不再创造,我们也无从得知这个理论是否正确,达尔文理论最大的功劳是启动了科学对生命起源的研究,一百多年来,我们对生命、对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却无法证实达尔文理论的真伪。
譬如生活在深海中的章鱼和乌贼。其生活环境中一片漆黑,这里大部份的鱼类也都盲目,却生活得很自如;但是章鱼和乌贼的眼部构造,为何又和人类的眼睛雷同?启人疑窦的是,在漆黑的环境里,拥有一双亮眼有什麼作用?而且生活环境相同,为什麼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适应法呢?可见为了顺应环境所强调的「适者生存」理论,并不一定成立。
又如寄生在羊肝中的肝吸虫,母虫每次产 1500 万个卵左右,卵会随著粪便排出,这时必须有一种蜗牛爬过,卵附著上蜗牛,经由蜗牛移生於植物上,再由羊只吃下植物,回到羊肝中繁殖。在此过程中,1500 万个卵大约有十多个卵能存活,这种繁殖过程简直太荒谬,早该在物竞天择中被淘汰,但是肝吸虫几百万年来.都是用相同的方法繁殖。
生活在澳洲树上的树獭,行动非常缓慢,排泄时必须爬到地上来,这个举动非常可笑,虽然它在土地上的排泄有助於增加树木的养份,但是由於它行动缓慢,地面上的捕食者很容易得逞。为了排泄,冒生命危险,也太不合理了。还有很多动、植物的繁殖、生存过程,很类似这样不合理的情况,按照物竞天择的说法,早就灭迹了,但是它们比人类在世间的时间还久远,而且许多动、植物的结构在百万年间都没有重大改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就如同上帝造物一样,也只是一个我们无法证明的神话。
此外,依据达尔文的演化理论,生物由简单演化到复杂的过程中,中间应还有许多阶段,但是根据化石的研究,这一演变过程的脉络至今仍无法建立起来。现在有很多的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开始认为,宇宙有一个目的、有一个方向。他并没有提出上帝的说法,他说的是电脑中使用的「程式」,一个简单的程式,常会有出人意料的发展。尤其是当电脑有了内部的逻辑之后,常会出现设计人意想之外的反应,我们的世界可能也早已有这样的「程式」。
我相信到下个世纪,就会证明进化论的谬误的,不过目前我说此话,会有不少自认为科学的学界人士会反对我,但我要说「时间会证明我是对的」!
生命科学新发现地球诞生时己有生命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地球在27亿年前已有原始生命形式的证据,研究人员说,他们这次研究所发现的分子化石,是被保存下来的世界上最早的生物分子。这一发现把生命证据前推到地球刚诞生之时。
世界上最早的花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孙革等中国科学家最近在辽宁北票地区发现1.45亿年前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它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有确切证据的世界上最早的花。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繁盛的类群,人类吃的米麦,穿的棉麻,赏的梅兰都属此类。
植物有共同祖先 12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联合科研小组研究认为,所有陆生植物的共同祖先是4.5亿年前在淡水中的一种针尖大小的原始植物,正是这种植物的进化和演变才有了如今地球上约50万种的绿色植物。研究还指出,蘑菇从植物演化角度看与其是植物,还不如说更接近动物。
疲劳是一种病毒 莫斯科儿科医学研究所生物学博士瓦莲京娜•瓦西里耶夫娜通过长期研究发现,人体疲劳综合症是一种类似信息病毒所导致的疾病,这种病毒载有破坏人体组织的负面信息,对人体具有侵略性,能破坏体内的化学反应,损害细胞壁。
好胆固醇基因 经过40年的研究,科学家终于发现了控制人体里“好胆固醇”即高密度胆固醇的基因ABC1。没有“好胆固醇”,攻击人体心脏和阻塞血管的“胆固醇”及其他脂肪的含量就会无限制地增加。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找到治疗一些最常见心脏病的方法。
四种人类新基因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王红阳等人在国际上首次克隆鉴定了四种人类新基因PCP—1、DBP —1、SIRP家族和FL6,还初步阐明了部分基因特性、信号传导途径及基本生物学功能,确定了上述基因与肿瘤、特别是肝癌的相关性。(摘自《上海科技报》)
科学家在深海发现第三类生物
(这种原始生物可能是早期生命形式)[美联社华盛顿8月23日电] 解开了生活在洋底近沸点水中的微生物密码的科学家说, 这种微生物是生物第三大分支的一员——这类生物包括生活在其它任何生物都无法生存的地方的微生物。在今天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中,一批研究人员说, 他们解开了一种被称之为扬氏甲烷球菌(Methanococcus Jannaschii)的微生物的1700 个基因密码,并确定,它是被称之为原始生物类的一员。
基因组研究所的J.克雷格.文特尔说, “这是一种与我们知道的生物非常不同的生物形式。这种微生物中三分之二的基因是科学和生物界所不熟悉的。 ”文特尔是撰写这份报告的高级科学家。他说,报告表明, 这种微生物是同生命的其它两个基本分支——细菌和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类在内的真核细胞类——不同的一类中的一员。
细胞结构是这些生物形式之间的主要区别。真核细胞类的细胞有核结构,而细菌没有。
文特而说,原始生物有另外两种生命形式的某些特征, 但是它在功能和生活方式上有根本的区别。
作为生命第三分支而存在的原始生物,首先是设在厄巴纳的伊利诺伊大学的卡尔. 沃伊斯和拉尔夫.S.沃尔夫于1977年提出的。
他们的结论受到了人们的怀疑,只是到最近随着人们在任何一类生命都无法生存的地方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奇异的新生命的形式,他们的结论才为人们所接受。
有些科学家曾认为,这种原始生物可能是生命最早的形式,他们还说,它可能是其它星球最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文特尔说,它在进化树上的确切位置现在仍无法肯定。
扬氏产甲烷球菌生活在太平洋底2623 米水深的一座火山口的边沿上, 它要求的温度为85摄氏度——稍底于沸点。而且要求的压力必须是每平方厘米260公斤。
这种微生物和大多数细菌及全部植物、动物和人类不同,它的生活不受阳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且不以有机碳作为食物源。这种微生物靠火山口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氮和氢为生,释放甲烷(天然气)。
为了研究这种微生物,沃伊斯和他在伊利偌伊大学的同事建造了一个钢瓮, 给这种微生物保持高压和高温,并把具有爆炸性的甲烷排放掉。
文特尔说,“单单是使这种微生物在实验室中活着就是相当大的难题。”伊利偌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从这些微生物中抽取了脱氧核糖核酸(DNA), 接着文特尔小组解开了1700个基因结构的密码。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参加了这些研究工作。
约有五百种原始生物现在已被确认,文特尔说,另外还可能有一百万种。 这种生命形式被认为在地球上产生大约30%的生物量,其中大部分在南极。(参考消息96.8.28)
地下3000米处有活细菌美科学家新发现 新华社今日上午专电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在弗吉尼亚州和科罗拉州地下3000多米深处发现活的细菌,这些活的细菌被命名为“地狱杆菌”。
据美科研人员提供的消息,这些活的生物体是在90摄氏度高温、巨大的压力和缺氧的条件下得以生存的.它们以铁为食,生命活动的废物是极微小的磁体。它们大约是从恐龙灭绝时就生活在地球深处,几乎从未繁殖和未遇到其他任何生命形式,其生命过程非常缓慢。
新的活的生物体的发现将在更大的程度上吸引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寻找地外文明,这是因为:既然在地下3000米深处的极端条件下有生物存在,那么在火星、木星、土星等星球上的极端条件下也就不排除有某种生命形式存在的可能。 (摘自杨子晚报97.9.8)
科学家发现世界上最耐热的蠕虫新华社伦敦2月8日电科学家在太平洋底最新发现的一种庞培虫,终日生活在温度高达80摄氏度的环境中而无恙。它因此成为迄今发现的蠕虫中新的耐热“冠军”。
美国特拉华大学的卡里博士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介绍说,庞培虫通常长6、7厘米,生活在与洋底泉口相连的管形通道中。这些泉口受海底火山影响一直处于高温状态。
卡里及其同事们乘坐潜水装置深入洋底,将温度计放人庞培虫居住的通道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庞培虫身体所处的管形通道内温度为80摄氏度,而其头部伸出通道之外,其周围温度为20摄氏度。
研究人员对庞培虫何以能承受如此高温而感到迷惑不解。他们发现,庞培虫身体被一种活的细菌包围,他们猜测这种细菌可能发挥了某种隔热作用。细菌中存在很多耐热品种,一些细菌可忍受 l13镊氏度的高温。 淮阴日报 98.2.10
发现地层深处生命现象湖北省留美学者刘实博士在黑暗、幽深的地底下,是否存在着生命现象?湖北省留美学者刘文博士刚刚取得的一项新发现,对这个科学问题作出了肯定回答。他与研究小组的伙伴们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从来自地层深处几千米的岩石样本中发现了一种不为人知的“嗜高温铁还原菌”。刘实认为,这种细菌可能在地球生命起源初期就巳出现。
美国专家认为刘的这一发现将为人类探测火星生命现象提供帮助。
(摘自3月3O口《湖北日报》)
科学家解释深海底部细菌生存之谜按传统的论断,深海底部热泉中不大可能存在生命现象,但近十几年科学家却在那里发现了大量微生物。英国和挪威科学家最近作出解释,认为它们是靠死亡的海洋生物生存的。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挪威卑尔根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海洋生物死亡后会沉向海底,在海底形成富含有机物的沉积物,这些有机物会分解形成乙酸盐,而乙酸盐能为微生物提供碳等必要元素,以供细菌维持生存。
科学家解释说,生物生存需要形成生命的物质和维持其生存的能量。对于深海微生物来说,其物质基础是由死亡的海洋生物残骸提供的,其能量来源则是热泉等提供的热量和蕴含在海洋生物残骸中的能量。研究人员说.这种生存形式与通常的生命现象迥异,生命现象远比人们原先想象的顽强,生存方式也丰富得多,因而他们推测火星等星球上的环境可能会产生命命现象。
淮海日报 97.8.10
美科学家发现新的海底生物美国科学家最近在墨西哥湾发现一种寄生在海底固体天然气上的海洋蠕虫类生物。据认为,这一发现对研究如何开发海底天然气资源很有帮助。
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查理斯.菲舍尔等4人7月份驾驶潜艇对墨西哥湾海底进行探测,他们在离新奥尔良南150海里、600米深的海底处发现了这种生物。由于这种生物寄生在冻结的天然气积冰丘上,他们称之为“冰虫”。“冰虫”呈扁平状,粉红色,长2.5厘米到5厘米,身体两边有12条长1毫米左右的腿,腿上长满了细须。
天然气积冰丘表面与冰差不多,是由水和天然气在海底高压和低温的环境下形成的透明固体,主要由甲烷组成。这种透明固体易燃、易爆、毒性很大。科学家们旱就认为积冰丘上可能有人类尚未发现的微生物,但并没有想到,这种剧毒的环境中竟然还生存着“冰虫”这种动物。
“冰虫”的发现对于研究海底水合物的形成和开发利用将产生一定影响。《中国专利报》97.9.15
地球上新发现的生命1980年,探险科学家在大海深处的热泉喷口发现了大量的微生物,其显著的特点是:依靠洋底裂隙中不断上升的热液携带的化学能维持生命。以后,发现这些微生物的分布还较为广泛。因此,科学家把它们定为地球上的第三大生命域。
人们又惊异地发现,离陆地的数百米至千米深处也存在着生命,且数量巨大,从而构成了地球上的第四天生命域。1992年,瑞典在寻找深部油气时,于3900一4200米地下深处的流体样品中,发现并培养出好几种厌氧、喜温的发酵型细菌。之后,又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许多地方都证实了地下深部微生物的存在。
专家们证实,这些微生物具有丰富多样和新陈代谢的特征,其中有些是无法在地表培养出来的。这类生命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生活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据实际观测,其最高温度高达110C,它们厌氧,不依赖于太阳光和地表能源,而主要靠深部流体携带的化学能生活。
美国一些宇宙学专家认为,此种生命形态可能在宇宙中许多星体中都存在,而地球上的这些中命形态只不过是整个生命形态的一个分支。因此,人们可以想象在其它星球中寻找 “外星生命”是完全可以成为现实的。 《湖北科技报》99.1.1文/侯俭
人类起源神话

关於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不论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甚至於哲学家、宗教家,都曾对人类起源做过各种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没有最令人信服的说法。

关於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各民族都相当丰富,其中有些说法颇为相似,当然不同的也不少,在这些神话里头,很有趣的,我们可以发现有和进化论不谋而合之处。

归纳各种神话,人类的起源可以分为『呼唤而出』、『原本存在』、『植物变的』、『动物变的』和『泥土造的』五种,现就分别叙述。

《埃及神话》说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自古以来,埃及一直是个神秘之地,她是所有古老国家中最自我封闭的,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的文明很难对她发生影响,因此她的人类起源的说法也和别的民众不同。

埃及人认为远在埃及於世界上出现之前,全能的神『努 (NU) 』就已存在,他创造了天地的一切,他呼唤『苏比』,就有了风;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埃及,他一次次呼唤,万物一件件出现,最后,他道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满许多人。

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将自己变成男人外形,成为第一位法老王,统治大地人类,开创安和繁荣景象。

人类原本就存在着的神话,散见於北美印第安人和纽西兰毛利人。印第安人神话中说到神创造天地,然后从地下带领人类上来,生活在大地上。毛利人的神话说『兰奇』和『巴巴』是天和地,是万物源头,当时天和地未分开,四下漆黑,其儿子渴望得到光明,便用力将天地推开,光明於是出现,一向藏在黑暗中的人类便被发现,原来他们也是天地所生。

认为人类是植物所变的为日耳曼神话,它说天神欧丁 (ODIN) 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绰约,於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首先赋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成为日耳曼的祖先。

人类是由动物变的之神话相当常见。在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某族人是牛变的。

我们由这种『动物变人』的神话中,可以发现很接近进化论的说法,尤其是美洲神话中说人是猿猴变的,就完全与进化论相吻合,这种巧合,很耐人寻味。

我国神话论及人类起源的有数种,比较早的说法是《淮南子精神篇》:『有二神(阴、阳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类气为虫(混浊的气体变成虫鱼鸟兽),精气为人(清纯的气体变成人)。』这种说法并未受多大重视。

晚一点的说法则指盘古垂死化为万物之时,身上的寄生虫变为人类。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盘古)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人)。 』此种说法也没有流传开来。

另一种说法是指人类由黄帝所造,然后由其他的神上骈和桑林赋予四肢五官,见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这种说法很有趣,和日耳曼所述的很相似,可惜上骈和桑林是什麽样的神,在其他古籍中并无叙述,徒留一个谜。

在所有神话中,『泥土造人』的说法最多,也最为流传,如纽西兰神话说人是天神滴奇 (TIKI) 用红土和自己的血制成;美拉尼西亚人也这样说;希腊神话说神从地球内部取出土与火,派普罗米修斯和埃皮米修斯兄弟二神,分别创造动物与人类,并赋予人类种种个性和智慧。

北美洲西部的迈都族印第安人认为当初『大地开创者』创造树木鸟兽之后,说『我要造人了。』便取些暗红色泥土搀水,做成一男一女。

在所有神话里,最引人入胜的泥土造人故事,要数我国的女娲和犹太神话(圣经)的上帝。

话说盘古开辟天地之后,不知经过多少年,忽然在天地间出现女娲。女娲在这荒凉天地中感到寂寞,有一天,她对着水,照见了自己,心里想要是天地间有几个像自己的,彼此说说话,该有多好,便不自觉的抓泥土,和上了水;照自己的形体捏出泥偶,放在地上,迎风一吹,便成为活跳跳的东西,於是给他起名为『人』。

原先女娲一个接一个继续不停的造人,但进度缓慢,终於感到吃力,心想要如何快速造人,以填补辽阔的大地时,他背靠山崖,顺手摘下藤条,懒懒地在和了水的泥浆里搅着,然后一甩藤条,洒落许多泥点,这些泥点落在地上,经风一吹,都变成了人,於是不停地挥动藤条,大地上的人也不断的增多了。

圣经里的上帝造人故事记载在旧约的创世纪之中。话说上帝花了五日时间创造了大地万物,到第六日他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於是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进人的鼻孔后,就成为活生生的男人,取名亚当。

不久便取下亚当的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亚当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他为女人。』

在女娲和上帝造人的神话里,可以发现共同之处是都按着他们的形像造人,由此可见女娲和上帝的长相和人相似。不同之处在於圣经描述女人是男人肋骨造的,而不是泥土造的。
可笑~这个问题根据中国元谋、北京猿人的解释绝对可以,由猿演变而来,绝对正确!地球的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那时侯只是简单的单细胞生命。后来陆地逐渐出现,灵长类动物猿猴在陆地上有一席之地,它们的部落在森林和草原之间发生了分歧。一派去了森林,一派去了草原。草原上的猿猴为了生存,他们开始磨制石器去猎杀食物,环境所迫它们逐渐直立地行走。他们就是最初的类人猿了。所以可以断定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人类从古猿系统中经过和自然的斗争,逐步分化、演变到人的过程。
首先是从树上下到地面,开始从事地面生活,渐渐直立行走。在此过程中原来在猿类中已经存在的前肢和后肢的某种分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四肢发生明显的分化,前肢不再作为支持和行动的器官,而专门用作抓握的器官,变成了臂和手,后肢丧失了抓握的功能,发展了支持和行动的功能,变成了腿和脚。这种四肢的明显分化意味着在直立行走的过程中,前肢已经担负了与后肢完全不同的职能。在这种长期使用天然工具的劳动过程中,产生了具有初级意识和初级语言的“正在形成的人”。社会也随着在形成之中。
人类是由类人猿转变来的,随着古时科学技术的进步,慢慢有了北京人,山顶洞人等.

马是如何被人类驯化的,它又是如何进化的呢?

马的脸看起来很长。其实,马的头不长,只是嘴又长又大。马以植物为食。他们有一个简单的胃和一个特别发达的盲肠。它们不能像反刍动物那样通过反刍来咀嚼食物。它们不能吞下没咀嚼过的草料吞入到胃中先贮存起来,因此,马只能依靠这张很大的嘴。马的长脸在进食时观察敌人也特别有用。因为它的眼睛长在脸的上部两侧,耳朵长在脸的顶部,这样当它的嘴伸进茂密的草丛里吃东西时,它不需要抬头,可以从四面八方看到和听到。除了有一张大嘴和一张长脸之外,马还有许多特点。它们的起源和驯化有着非常丰富多彩的发展历史。



马儿站着睡觉不累吗?

马的一个特点是它们喜欢晚上站着睡觉。但是马站着睡觉会感到累吗?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马可以锁定膝盖和肘部,这样它在站立(或睡觉)时不需要依靠肌肉支撑。因为肌腱钩在骨头的顶部,所以马腿上的肌肉可以放松。



站着睡觉的家马是继承了野马的生活习惯所遗传下来的。野马生活在一望无际的沙漠草原上。在古代,它们不仅是人类的狩猎对象,也是豺狼等食肉动物的佳肴。不像牛羊,能用角与敌人搏斗。野马防御的唯一方法就是逃跑。为了迅速及时逃离敌人,在夜间不敢高枕无忧地卧地而睡。即使在白天,它们也是站着打盹,保持着高度警惕。虽然家养马不像野马那样容易遭遇天敌和人为伤害,但它们都是被野马驯养的,所以站立睡觉的习惯得以保留。

马是被捕食的动物,草原上最好的防御就是跑得比捕食者快。对于马来说,跑步耐力比初始速度更重要,因此马的腿会变得更长更强壮。马跑到极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距离。如果比赛距离只有50米左右,大多数人都能比马先冲过终点。

马在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热量。过热会烧坏它的大脑吗?当然不是,因为马头有天然的“空调”。马高速奔跑时,血液温度可达到45℃~46℃,但头部温度恒定在40℃左右。在马的头下有一对气囊,起到空调散热器的作用,在血液进入大脑之前冷却血液,进行降温。

老马为何能识途?

马的嗅觉极其敏感,有时通过识别空气中的微量水分,找到几千米外的水源。马也有很强的嗅觉记忆,在曲折的旅程后可以回到原来的地方。在我国历史上,有“老马识途”的记载,它是以景物、色、声、味等外界环境对其大脑的刺激为基础的。

马在走路时有一个用鼻子呜咽的习惯。鼻腔分为呼吸区和嗅觉区。呼吸区位于鼻腔前部,可分泌粘液,防止灰尘和异物进入鼻腔。嗅区位于鼻腔上部和后部,嗅神经细胞分布于鼻腔的上部和后部。马走路时鼻子吹口哨的原因是不断清除鼻腔内的异物,使呼吸区畅通;而如果呼吸区通畅,则能充分发挥嗅觉神经细胞的作用,从而准确识别道路。



马的眼睛是所有陆地哺乳动物中最大的,它们的视野几乎可以达到360度。它的眼睛很特别,瞳孔上下平坦,左右宽,这与它们的祖先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有关。宽而平的瞳孔使它们能够从很远的距离看到两边的猎物或敌人。

除了用耳朵作为听觉器官,马也可以用耳朵来表达“喜怒哀乐”。



从马身的姿势、面部各部位肌肉的运动、尾巴和四肢的运动、嘶嘶声等都可以观察到“情绪”的变化。例如,马饿了,如果不能及时喂饱它,它就会急着用前蹄犁地。当它受到惊吓时,它会伸出后腿,用后蹄踢它。然而,马的表情最明显的部分是它的脸,尤其是耳朵、鼻子和眼睛的表情。在这些部位中,耳朵的表达最为丰富。

马心情好的时候,耳朵竖直竖立,耳根很有力,但经常会轻微晃动;心情不好时,它会不停地来回摇晃;紧张时,它会昂首挺胸,耳朵两侧竖立;兴奋时,耳朵一般向后;当它累了,当它困了,需要休息的时候,它的耳根就显得虚弱了,它会把耳朵“挂”在两边;当它害怕的时候,它会紧张地颤抖,并通过鼻孔发出声音,这就是所谓的“打鼾”。

观察马的耳朵,我们才能知道许多不同的“情绪”。如果我们在观察它的鼻子和眼睛的表情,以及它尾巴的摆动,我们就可以了解更多关于马的“情绪”。



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在马和其他动物身上,有一种叫做BMAL1的蛋白质,可以促进脂肪的积累。奇怪的是,这种蛋白质具有白天减少,晚上增加的特点,这就是为什么晚上吃东西更容易发胖的原因。BMAL1蛋白在脂肪组织中含量丰富。它与DNA(脱氧核糖核酸)结合,具有调节生物钟和使其正常工作的功能。

马的祖先只有狐狸一样大

马是奇蹄类动物,起源于古代有蹄类动物。它们自始新世以来就出现在地球上,距今已有5800万年的历史。在各种各样的有蹄动物中,有曾经昙花一现、渐新世从历史舞台上消失的雷兽,有和马相似但脚上带爪的爪兽;各种犀牛;还有一类被称为貘的动物,今天在美国和东南亚都能看到它们的孑遗。简而言之,现在只剩下马、貘和犀牛了。

1838年,英国人科尔切斯特发现了一些哺乳动物的牙齿和下颌骨碎片。这些化石引起了英国著名博物学家欧文的注意,但当时他并未认识到这些化石属于马,而把它们归类为灵长类。到了1840年,他又将其归类为“蹄兔兽”。虽然它有现代狐狸那么大,但它是当今世界上所有高大马的祖先。



马的主要进化主干是从始祖马到现代马。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的发展趋势是:体型由小到大,腿脚越来越长,侧趾逐渐退化,中趾加强,牙冠越来越高,前磨牙由简单变复杂,并且逐渐臼齿化。这种发展趋势也反映了从适应森林生活到逐渐适应草原生活的过程,即从跳跃到奔跑,从吃嫩叶到吃粗草。

最早的马出现在始新世早期。它的个体比现代马小得多,只有大约30厘米高。那时气候温暖,植物茂盛。因此,欧祖马身体轻盈柔韧,可以躲藏在茂密的森林和灌木丛中,吃到多汁的嫩叶。当时,它在北美、亚洲和欧洲都有始祖马的分布。随着始新世早期的结束,始新世的马在北美大陆之外灭绝。后来,马的进化从北美大陆传播到其他大陆。



在4000万年前的渐新世,北美出现了渐新马。渐新马,又名中马,高约40厘米。它比祖先的马大,看起来像一只现代的羔羊。它也生活在潮湿温暖的森林地区,以新鲜多汁的叶子和嫩草为食。

1800万年前的中新世,出现了中原马,又称草原古马,是马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过渡类型之一。这一时期气候干旱,森林稀少,草原辽阔。古代草原马的身体只有现代小马那么大。由于食物的变化,它的牙齿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适合咀嚼干草。另外,草原上的生命非常容易受到食肉动物的攻击,因此逐渐形成了快速奔跑的习惯。虽然前脚和后脚有三个脚趾,但只有中间那只脚趾头触地支撑身体,行走和奔跑,两旁的已经退化。始祖马和中马都住在森林里。从草原上的古代马,马演变成草原生活的类型。然而,草原上的古马只是马进化的一个分支。



在第三纪的最后一个时期,即500万年前的上新世时期,开始出现了单趾马,这是一种比古代草原马更先进的尚新马。它的体形已经长得像一匹现代的中型马。它的高度约为200厘米。它的牙齿更进化。它的前脚和后脚变成了真正的单脚趾。它只利用粗大的中脚趾走路,蹄子发达,而侧趾退化成只有一点树枝状的痕迹,隐藏在脚部上部的皮肤里。

在距今约400万年前的第四纪时期,上新马演化成一种身形较大的真马,是一种完全现代的马。真马最大的特点是前后脚只有中趾,单趾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脚趾末端形成硬蹄,适合在辽阔的草原上驰骋。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头骨长73厘米,可以说是马中“最长的脸”。此外,埃氏马的头在所有马身上所占比例最大。埃氏马主要生活在甘肃等地。它比家养马和野马大,但不笨重。



最早的真马出现在北美洲,大约250万年前通过白令陆桥进入亚洲,并在东亚逐渐演变为埃斯内尔马。第四纪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和南美洲。马、驴和斑马现在仍然生活在世界上,它们是真正的马家族的成员。世界上唯一的野马,普氏野马,只分布在阿尔泰山两侧广袤的平原上,但它并不是马的野生祖先。



马的驯化之谜

马的驯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考古记录显示,大约6000年前,中亚地区的马被人类驯服。根据考古学和遗传生物学提供的证据,人们提出了许多关于马驯化的版本,但还没有得出结论。

英国科学家认为,驯养马可能起源于欧亚大陆西部大草原,即今天的乌克兰、俄罗斯西南部和哈萨克斯坦西部。来自欧亚大草原的300多匹野马已经从它们横跨欧亚大陆的野生祖先身上进行了基因重建。根据研究结果,他们认为马最早是在大约6000年前在欧亚大草原的西部被驯化的,随着野马在欧亚大陆的传播,野马的基因不断地被混入驯化的马中。



瑞典和美国科学家分析了不同品种家养马的线粒体DNA序列(通常认为是从它们的母亲那里遗传的),发现了远古母系的不同排列。研究结果表明,现代马有多个祖先,人类和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在考古学中第一批驯养马被记录下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因此,有可能人类从野外捕获了他们最早的马。当野马数量逐渐减少时,人类开始驯化捕获的马。

在世界上最古老的马场被发现后,考古学家认为哈萨克人是最早驯马的人。它位于哈萨克斯坦北部乌尔泰山东麓下的平原上,有5500年的历史。考古学家在这片草原地区发现了马骨、马齿和含有马奶的陶罐碎片,属于古代博泰文化遗址。种种迹象表明,当时的人们过着真正的田园生活:吃马肉、喝马奶、骑马,这说明驯马的时间更早。

至于马在我国的起源,目前尚无定论。一种观点认为,马和马车是从黑海和里海之间的草原传入中国的;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养马、驯马和用马历史可以追溯到龙山文化时期。虽然中亚和西亚地区家养马的考古发现较早,但中国大陆家养马的起源并不一定来自西方或北方。换句话说,中国应该有一个独立的家马起源中心。中国学者正与英国专家合作,对历次考古发掘出土的马骨进行全面研究,包括其埋藏环境、古病理观察、种群结构和生物地理分布等。,运用DNA分析、微量元素检测等现代科技手段,为进一步了解中国马的起源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家马驯化后,在农业、交通、战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交配繁育,家养马品种繁多,体形、速度、精力都有差异。这些差异使马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使用。改良和培育了200多种家养马。有白色、黑色、棕色、枣红色、黄色、花色等。不同品种家养马的体型差异很大。大种马体重1200公斤,高200厘米;小品种体重不到200公斤,只有95厘米高;所谓的袖珍小马身高只有60厘米。

马在过去五六千年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随着机械文明的发展,马在战争、农业和交通运输中的作用逐渐减弱。然而,马仍然被广泛驯化,并被用于人类娱乐、赛马和马术运动。目前,全球约有8000万匹马,其中100多万匹马主要产于我国、北美,中亚、南美、欧洲部分地区、等国,其中我国拥有马匹的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文章标题: 如何避免文学造谣的发生,并且如何根据人类居住区的陆生捕食者的特点,制定符合它们的应对计划,对此怎么看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0791.html

[如何避免文学造谣的发生,并且如何根据人类居住区的陆生捕食者的特点,制定符合它们的应对计划,对此怎么看]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