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6-02 19:01:3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在中国历史上的战神,谁最厉害的呢?
白起
白起是战国时期最优秀的将领之一,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其一生百战百胜,几无败绩,尤其是成名战长平之战,围歼赵国40万大军。但是,白起能够每战必胜,除了自己的绝妙指挥外,还有两点必不可少,第一,是秦国军队过硬的素质,秦军在当时被称锐士,所向披靡,这是白起战胜的基础,如果白起指挥其他国家军队,估计早就败了:第二,白起都几乎是以对等或者优势兵力作战,如长平之战,因此,这对其统帅能力有所影响。
徐达
徐达那可是朱元璋最为厉害的将领,其一生大战小战不断,几无败绩。而且尤其擅长大规模的骑兵作战,这是历代汉族政权所缺乏的。而且在对元朝作战,经常是以少胜多,将元军打的是满地找牙。收复北京,收复失去400多年的幽云十六州,对华夏可谓功不可没。
冉闵
史书记载,冉闵身高八尺,骁勇善战,勇力过人且多计谋。在灭掉羯赵后,冉闵建立起了冉魏政权,并颁布了赫赫有名的“杀胡令”,而这“杀胡令”颁布后,冉闵便遭到了各胡族的围攻,但冉闵却能每战必胜,且每战皆以少胜多,冉闵其人更是每战皆冲锋陷阵,胡军中根本没人能阻挡。
岳飞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
韩信
韩信早年曾投奔项羽,在不得重用之下转投刘邦,经萧何保荐,担任大将军,制定“汉中对策”。此后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击齐,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因其用兵如神,被后世誉为“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并被奉为“兵仙”、“神帅”。可惜在项羽死后,韩信就被解除兵权,徙为楚王;之后又因人诬告,被贬为淮阴侯;最终死于吕后和萧何的阴谋之下。
霍去病
霍去病年仅十八,仅率八百骑,便敢长驱奔袭,闯入匈奴大营,一战成名,从此横绝大漠,百战百胜,收复河西,封狼居胥,饮马瀚海,他有着传奇一般的人生,是天才型的神将,别的将领还会专研兵书,他连看都不用看,他的战术,无人可比,多智近似妖,难以置信的是,这样的人,不过二十来岁,纵观名将,二十岁,不过是军事生涯的刚起步罢了。
王阳明
王阳明本名叫做王守仁,“阳明”只是王守仁后来为自己起的一个别号,只不过时隔千年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称王守仁为王阳明。王阳明是一介儒生,在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信奉一种“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思想,即使放到现在也有人表示无法将王阳明和“战神”两个词联系到一起。
然而,自从王阳明“龙场悟道”创立了“心学”之后,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以及真个东南亚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王阳明一生最精彩的战役就是用数万老弱病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雷霆之势粉碎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从此也就获得了“战神”的美誉。
个人感觉王阳明应该是最厉害的一个,因为他即是一个军事家,又是思想家,领兵打仗并不是他的主业,却能以弱胜强,他的思想体系对东亚社会影响深远,应该是最厉害的一个。
提到“战神”二字,我脑子里蹦出来的就是“蚩尤”二字,这种蚩尤并不是网文小说或者神话传说里面的“蚩尤”,而是历史之中的九黎部落酋长——蚩尤。
一、蚩尤,其别名就是“战神”、“兵主”只要我们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只要我们认为自己是华夏后裔,那么“蚩尤”就是绕不过去的核心人物。
蚩尤是上古时期的九黎部落大联盟的首领,他手下的氏族部落骁勇善战,可以轻松的打败炎帝,就算炎帝找黄帝联手,起初也被蚩尤压制的很惨,最终在涿鹿之战才反败为胜。
尽管是黄帝和炎帝取得了胜利,但是蚩尤威猛无比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就连黄帝这个胜利者也尊称他为“兵主(战争之神)”,黄帝还把他的形象用到军队的旗帜之上,以此鼓励手下的士兵勇猛作战。
而其他部落的人认为蚩尤并没有死,只是归隐到了黄帝的手下,就急忙干着“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后世之中,对于此事的记载也是相当之多,正史之中跟事发年代较近的记载有: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逸周书·尝麦篇》记载:“蚩尤驱逐赤帝(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
当然也有《山海经·大荒北经》这种看起来相当具有神话色彩的记载,它就好比是“刘邦斩白蛇”、“朱元璋降生时红光满室”这种,在历史之中融入了特殊元素:
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二、蚩尤长期被当成“战神”进行祭祀,后世的儒家将其污名化蚩尤并非是一个只懂打打杀杀和练肌肉块的莽夫,他反而是“明天道、理教化”的英明之人,平时也是带头发展农耕事业,创造了百艺,冶炼出铜铁,制造出来各种兵器,形成了崭新的文明,为华夏的整体走向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了这么多划时代的杰出贡献之后,即使他最后没有取得成功,黄帝和其余的人也从心底里敬重蚩尤。出于畏惧和尊敬,他的形象也被人夸张的描述为“三头六臂、八只脚、铜头铁额、刀枪不入”,这种人物战斗起来也是精通戈、刀、斧等各类兵器,且不死不休,根本没有人能够力敌他。就算是黄帝请各位天神下凡,那也是杀得天昏地暗,经过了漫长的厮杀之后,蚩尤才含恨倒下。
因此,后世之人无论立场,皆以蚩尤为战神,每逢征战之前,都对蚩尤进行祭拜,以求获得他的赐福和庇佑,让自己像他一样勇猛。在《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就有“三曰兵主,祀蚩尤”的明确记载。
关于蚩尤的各种记载和传说,在春秋时期最为丰富,等到了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弟子把孔子贬斥蚩尤的观点进行放大,认为蚩尤跟炎黄二帝的对战祸及平民,是“乱德”、“无道”和“邪恶”,因此蚩尤才会被逐渐推下神坛,并刻意被人淡化。
然而,蚩尤实际上是为华夏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就连炎黄二帝也很佩服这样一位对手,蚩尤的后世子孙也在战败后进行南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与炎黄子孙进行融合。
“准备了一桌饭,来了两桌客人,这仗怎么打”?这句熟悉的台词是大决战电影中比较令人印象深刻的,当东北野战军大举南下发起辽沈战役之时,1948年10月2日黄昏,林彪在野司开进的列车经停郑家屯车站时 ,惊闻蒋军不仅组织了从沈阳出来的廖耀湘“西进兵团”,又自华北、山东抽调精锐海运葫芦岛,使侯镜如“东进兵团”突然增兵四个师,敌情的严重变化让林彪已经定好的战役决心又犹豫起来。
那么战场实际情况如何呢?东野的当面之敌有三坨,范汉杰的锦州守军为15万人,廖耀湘西进兵团11万人,侯镜如东进兵团最初仅集中了九个师7万人,拢一起大约是33万左右的兵力。而东北野战军拥有十三个野战纵队(含一个炮纵,不计铁纵)和17个独立师的总兵力,根据最新数字表明其实已达75万人,因为东野各纵的编制比较充实,基本在40000到50000人左右,独立师一般为5000到6000余人。
此时东野除在长春地区留下钟伟第12纵和十二个独立师继续担负围城任务外,其它十二个纵队和五个独立师已经全部开到辽沈战场,总兵力有60多万人。以60多万大军应对30万敌人,就算突然冒出来四个师的援兵,也根本不算很严重的敌情变化,但是林彪仍然顾虑重重,天黑时刘亚楼参谋长请示列车是否继续南下,被林彪叫停,考虑到深夜10时,东野司令部给西柏坡发出了“仍考虑回打长春”的电文。
电报原文很长不方便全誊,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林彪的意思不是直接请求放弃攻锦战役,而是摆出了敌情变化情况,列举了攻击锦州可能面临的困难,再说明了长春比较好打的理由,然后请军委定夺,但是字里行间,确实表明了林彪倾向于回打长春的战略考量。因此电报发出后,野司所乘的列车仍然继续向南行使,但是罗政委考虑再三,觉得有必要表明态度了,遂拉着刘亚楼夜访林彪。
林彪的担心在于,一旦锦州久攻不克,而葫芦岛至锦州之间又不过几十公里无险可守,如果挡不住敌人东进兵团的话,东北野战军将全盘陷于被动,其中挺要命的是,各纵队仅携带了单程汽油,果真形势恶劣的话,上千门大炮可就拉不回去了。而一般不干涉军事指挥的罗荣桓则指出,大军业已南下,部属完全展开,此时更改战役决心势必引起混乱和影响士气,况且敌人四个师的增量,对东野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前一封电报略显草率。
林彪终于知道不妥,但是电文已经发出,于是林罗刘在列车快到彰武的10月3日上午9时,给西柏坡发出了第二封急电,重申了攻打锦州的战役决心,算是一种补救。也不知道怎么搞的,第二封电报直到晚上8点20分西柏坡机要部门才收到,而在这整整一天一夜中,主席已然雷霆大怒,连续亲拟两封电文,对林彪的临阵动摇进行了批评,措辞之严厉前所未有。
因为在辽沈战役总方针的确定过程中,林彪跟西柏坡电报往来长达两个月之久,主要还是对东野主力超越长春、沈阳大举南下北宁线作战有顾虑,因为这是两个敌人重兵防守的大城市,都甩在身后去打锦州,在军事上有些冒险。主席先是循循善诱,到后来已经有些不耐烦了,因此直到1948年8月13日,林罗刘才电告西柏坡决心南下,现在好容易上道了,敌情稍有变化就再次想打退堂鼓,主席怎能不生气?
直到午夜看见林罗刘的第二封电报,主席才转怒为喜,复电开头简单直接:“你们决心攻锦,甚好甚慰”,并且全部同意了东野的兵力调配,即以5纵、6纵(欠一个师)和10纵监视和阻击沈阳之敌(黑山阻击战主要是10纵),以4纵、11纵加两个独立师监视和阻击华北之敌(塔山阻击战的参战部队),用于攻击锦州的是2纵、3纵、7纵、8纵、9纵、炮纵和6纵17师,以1纵为总预备队。
所以啊,辽沈战役表面看起来打的秋风扫落叶一般,其实东野的战役决心确立的非常困难,而战役的进程出乎意料的顺利,反而证明了主席的高瞻远嘱。事后经过了解,主席对罗政委在战役总方针确立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1963年10月罗帅英年早逝,主席题诗“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是大问题”便是此意,这首诗当时并没有公开发表,很显然,是在给林彪留面子。
而在此之前两个月,中原大地上打响了豫东战役,粟裕指挥的华野西兵团仅有六个纵队(不计入特纵),当时华野各纵平均兵力为25000人(比如攻击开封的3纵、8纵合计50000人),而临时指挥的中野11纵不过13000余人,也就是说,粟裕直接投入豫东战场的兵力绝不超过165000人,而当面之敌却是越打越多,前后总计多达25万余人,其中还包括邱清泉、胡琏和黄百韬三个王牌。
不用西柏坡催促,豫东战役本就是粟裕建议暂不过江后、主动提出来的作战方案,并且是在手中兵力少于敌人的情况下发起的进攻战役,其作战的主动性和藐视敌人的气概,跟东野的犹犹豫豫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尽管豫东战役第三阶段有些被动,也主要是因为兵力不足所致,到最后攻击黄百韬时,粟裕连野司警卫团都派上去了,林彪可有这样的情况?
同样,在济南战役胜利结束后,华东野战军仅仅休整了一个多月,兵力也才恢复到42万余人,粟裕即建议西柏坡,华野中野联手发起淮海战役,直接跟徐州刘峙集团的60多万大军进行战略决战(黄维还没来),期间更是用一封“齐辰电”把原定的小淮海打成了大淮海。什么叫战神?不是非得百战百胜,而是在实力弱于对手的情况下,敢于纵横驰骋有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的气魄,当年打整编74师,又何尝不是险中求胜?
因此在解放战争我军的两大重量级指挥员当中,就作战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说,仍然是粟裕将军更合适于“战神”的美誉,相比之下,林彪用兵过于谨慎,经常要在西柏坡的直接过问下树立战役决心。我们从不否认四野司令员的军事才华,但是四平攻坚失利的阴影,确实让林彪缺乏“打前所未有之大歼灭战”的信心,越是细读战史,越能发现林彪和粟裕在作战指挥上的区别,一个四平八稳,一个敢于冒险。
这两位指挥员和所辖部队,也是对解放战争进程和提前胜利影响最大的,而林彪对粟裕的评价则是“尽打神仙仗”。其实早在苏中七战七捷时,主席就曾以《华中野战军的作战经验》通电全军:“粟裕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
中国历史上指挥打仗最厉害的人物,当仁不让的属于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一一毛泽东,没有之一。他可以雄视百代的伟大的战略家,他拿老百姓当亲人,把士兵和人民当做真正的军事依靠,努力让敌人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毛泽东有“四度赤水"解放全国,从弱打到强大,朝鲜战争,印度自卫反击战,支持解放越南战争,珍宝岛事件。
古代的白起和现代的粟裕,粟裕出生于湖南会同,新中国十大将之首,粟裕先后参加过南昌起义,粟裕在解放战争指挥了苏中七战七捷、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等。成吉思汗(1162~1227)名铁木真,即元太祖。蒙古大汗,军事家。十二世纪末,铁木真组织一支强大的武装队伍,经过十多年的战争,打败了蒙古各部落,统一了蒙古。
古有韩信,近有林彪。林彪元帅,他从井岗山时期就崭露头角。东北四野,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之首,歼敌十余万奠定了解放战争的基础。打仗,谋略者: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上阵者:一夫当关,万夫莫来。沉稳自如,军事超化极深,没有点能力,国民党众多将领不会败在他的手下,这点不须直凝,无论是解放战争,平行关大捷,都可以证明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他抓住了战机。
陈庆之。神一样的存在。主席在读到关于陈庆之的史料旁边批注:心向往之。
张謇为最害的直接打到匈奴的老居!不然中国的版图不止于960万多大陆板块(包括被俄国瓜分的十个法国左右大的西伯利亚大片领土及全球最大的谈水湖,贝加尔湖在内)。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