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瑶族的详细的历史与起源介绍

时间: 2022-06-01 16:02:1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瑶族的详细的历史与起源介绍

瑶族的历史及简介

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为2637421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自称“勉”、“金门”、“布努”、“炳多优”、“黑尤蒙”、“拉珈”等。因为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的差异,又有“盘瑶”、“山子瑶”、“顶板瑶”、“花篮瑶”、“过山瑶”、“白裤瑶”、“红瑶”、“蓝靛瑶”、“八排瑶”、“平地瑶”、“坳瑶”等称谓之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瑶族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居住在山区。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瑶族人口数为2637421。人。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支系比较复杂,各地差别很大,有的甚至互相不能通话。通用汉语或壮语。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由于长期与汉、壮、苗等族接触,各地瑶族一般又兼通汉语,部分兼通壮语和苗语。

瑶族居住地区多为亚热带, 海拔一般多在1000至2000米之间,村寨坐落周围,竹木叠翠, 风景秀丽。因其生产方式、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有多种自称和他称。如:盘瑶、 茶山瑶、山子瑶、坳瑶、花篮瑶、白裤瑶、红头瑶等,多达2 0个支系。新中国成立后,瑶族成了他们的统称。

关于瑶族的来源,说法不一,或认为源于“山越”,或以为源于“五溪蛮”,或认为瑶族来源是多元的。但大多数人认为瑶族与古代的“荆蛮”、“长沙武陵蛮”等在族源上有渊源关系。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后,采取迁“谪戍”民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从中原派大批汉人进入长沙、武陵蛮地区,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这些地区生产的发展。西汉时,武陵蛮地区的蛮人按丁计税,到了后汉仍对蛮族征收“徭税”。永和元年(136),由于“徭税”过处重,包括瑶族先民在内的武陵蛮纷纷起义。

南北朝时,瑶族先民已分布到“东连寿春(今安徽寿县),西通上洛(今陕西商县一带),北接汝颍(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北部)”的广大地区。这一时期瑶汉经济文化交往密切。唐代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及广东、广西境内,史称莫徭蛮。莫徭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宋王朝对瑶族地区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加以控制,部分瑶族地区在土官或土酋的统治下,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 在瑶族的历史上,有一次重要的迁徙。元朝时期,官员派人前来征税,当地瑶民热情款待,以至官员忘了回衙,衙门误以为瑶民杀了前来征税的官员,故派兵前来剿杀,瑶民被迫迁徙分转各地,临前将牛角分成十二节由十二姓掌管,相约千年之后在回故地。
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为2637421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自称“勉”、“金门”、“布努”、“炳多优”、“黑尤蒙”、“拉珈”等。因为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的差异,又有“盘瑶”、“山子瑶”、“顶板瑶”、“花篮瑶”、“过山瑶”、“白裤瑶”、“红瑶”、“蓝靛瑶”、“八排瑶”、“平地瑶”、“坳瑶”等称谓之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瑶族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居住在山区。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瑶族人口数为2637421。人。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支系比较复杂,各地差别很大,有的甚至互相不能通话。通用汉语或壮语。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由于长期与汉、壮、苗等族接触,各地瑶族一般又兼通汉语,部分兼通壮语和苗语。

瑶族居住地区多为亚热带, 海拔一般多在1000至2000米之间,村寨坐落周围,竹木叠翠, 风景秀丽。因其生产方式、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有多种自称和他称。如:盘瑶、 茶山瑶、山子瑶、坳瑶、花篮瑶、白裤瑶、红头瑶等,多达2 0个支系。新中国成立后,瑶族成了他们的统称。

关于瑶族的来源,说法不一,或认为源于“山越”,或以为源于“五溪蛮”,或认为瑶族来源是多元的。但大多数人认为瑶族与古代的“荆蛮”、“长沙武陵蛮”等在族源上有渊源关系。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后,采取迁“谪戍”民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从中原派大批汉人进入长沙、武陵蛮地区,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这些地区生产的发展。西汉时,武陵蛮地区的蛮人按丁计税,到了后汉仍对蛮族征收“徭税”。永和元年(136),由于“徭税”过处重,包括瑶族先民在内的武陵蛮纷纷起义。

南北朝时,瑶族先民已分布到“东连寿春(今安徽寿县),西通上洛(今陕西商县一带),北接汝颍(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北部)”的广大地区。这一时期瑶汉经济文化交往密切。唐代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及广东、广西境内,史称莫徭蛮。莫徭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宋王朝对瑶族地区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加以控制,部分瑶族地区在土官或土酋的统治下,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 在瑶族的历史上,有一次重要的迁徙。元朝时期,官员派人前来征税,当地瑶民热情款待,以至官员忘了回衙,衙门误以为瑶民杀了前来征税的官员,故派兵前来剿杀,瑶民被迫迁徙分转各地,临前将牛角分成十二节由十二姓掌管,相约千年之后在回故地。

元、明、清时期,瑶族的分布已遍及广西、广东以及湖南西南部和云南、贵州的部分山区,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发展较快的地区已接近汉族地区的水平,而偏远地区的瑶族“随溪谷群处”,甚至不从事农耕,以猎山兽为生者,一部分尚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由于封建王朝剥削、征剿屠杀,明末清初,部分瑶族逃至越、老、泰等国边境。至20世纪70年代,在越、老、泰等国的部分瑶族分别迁徙到美、法、加拿大等国居住。
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瑶族共有213.4万多人,瑶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这里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植物、动物、矿藏等资源。如有“绿色宝库”之称的江华瑶山,号称为广西最大天然植物王国、“杉木之乡”的金秀大瑶山……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语,属壮侗语族。多通汉语、壮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口头文学极为丰富。

瑶族的自称有勉、门、敏等63种,他称有390种,如盘瑶、蓝靛瑶、红头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

能说说看瑶族的详细历史与起源介绍?

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民族之一,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瑶族是盘瓠和妻子三公主(汉族)的后裔,三公主为帝喾之女,故盘瓠是黄帝(汉族祖先)的孙女婿。
新石器时代擅长制作瓦器、陶罐,故最早的瑶族先民称为窑民;发展为旋转摇动制坯,窑民改称摇民;瑶族先民四大姓之一雷氏,源于发明养蚕缫丝的黄帝之妃方雷氏,故瑶民善养蚕,又衍生出繇民一称;后蚩尤(中华早期文明杰出贡献者)率三苗和摇民历经夏、商、周征伐,部分成劳役,称之为徭”或傜役;至宋代又有莫徭之称;现统称瑶族。
因不断迁徙,足迹越过国境,延伸到亚、欧、美、澳等各大洲,成世界性的民族。
沙币!这个新闻看了不下三次!图中是裸模去拍的照片,现在的白裤瑶族包得跟粽子一样毛都看不见!
实际 上 ,瑶族的历史最早不会早于汉朝。瑶族神话所谓的高王,实际是汉高帝刘邦,瑶族神话所谓有功于高王,实际 上 是谟、摇子弟助汉高帝打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之后汉武帝允许瑶族人不必 上 缴赋税,但也不得侵占汉人田地。深居大山的瑶族人以打猎种茶为生。有瑶的地方 就 有好茶,湖南塔山的蛮湘红,广西瑶族的毛尖等。

广西的瑶族乡有着怎样的历史?

题目“广西的瑶族乡有着怎样的历史?”问得并不清楚,有歧义。一,是不是在问“广西的瑶族之乡有着怎样的历史”?二,是不是在问“广西的瑶族乡行政区划有着怎样的历史”?

一·“广西的瑶族之乡有着怎样的历史”?

1.广西是壮族自治区,境内主要居住着汉族、壮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今天的广西一共有12个世居民族,除了以汉族、壮族居住为主,还有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

2.广西因为是壮族自治区,境内少数民族分布、居住众多,少数民族人口占广西人口半数之多,因而广西又有着“民族之乡”、“壮族之乡”、“瑶族之乡”之称。

3.瑶族起源

瑶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可一直追溯到夏商周上古时期。当时中原存在着黄帝联盟、炎帝联盟、九黎联盟这三大部落联盟集团。其中的九黎联盟,被黄帝联盟和炎帝联盟联合击败。九黎联盟北击败后,其中的一支一路辗转逃亡到南方,并慢慢的发展成瑶族。

4.广西瑶族

今天的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湖南省、贵州省、云南省、江西省,其中广西是瑶族的主要分布区、聚居区。广西约有瑶族人口140万人,全国瑶族人口约有300万人,广西瑶族人口约占了中国瑶族人口一半。因而广西壮族自治区,有着“瑶族之乡”、“中国瑶族之乡”之称。


二·“广西的瑶族乡行政区划有着怎样的历史”?

1.广西的瑶族自治县

广西共有111个县级行政区划,其中有40个市辖区、8个县级市、51个县、12个自治县。而这12个自治县中,光瑶族自治县就有6个,分别是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富川瑶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而且全国只有12个瑶族自治县,单广西就占了6个,可以说广西是名副其实的“瑶族之乡”。

2.广西的瑶族乡

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乡级行政区划1247个,分别是120个街道、722个镇、346个乡、59个民族乡。而广西这59个民族乡之中,其中单瑶族乡就有46个之多。

(1)百色市共有10个瑶族乡,分别是:右江区汪甸瑶族乡、田东区作登瑶族乡、凌云县伶站瑶族乡、凌云县朝王瑶族乡、凌云县沙里瑶族乡、凌云县玉洪瑶族乡、田林县潞城瑶族乡、田林县利周瑶族乡、田林县八渡瑶族乡、田林县八桂瑶族乡;

(2)河池市共有9个瑶族乡,分别是:南丹县八圩瑶族乡、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天峨县八腊瑶族乡、凤山县平乐瑶族乡、凤山县江洲瑶族乡、凤山县金牙瑶族乡、东兰县三弄瑶族乡、宜州市北牙瑶族乡、宜州市福龙瑶族乡;

(3)南宁市共有3个瑶族乡,分别是: 马山县古寨瑶族乡、马山县里当瑶族乡、上林县缜圩瑶族乡;

(4)柳州市共有2个瑶族乡,分别是:三江侗族自治县高基瑶族乡、融水苗族自治县同练瑶族乡;


(5)桂林市共有12个瑶族乡,分别是:临桂县宛田瑶族乡、临挂县黄沙瑶族乡、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灵川县兰田瑶族乡、灵川县大境瑶族乡、全州县东山瑶族乡、全州县蕉江瑶族乡、平乐县大扒瑶族乡、资源县河口瑶族乡、灌阳县洞井瑶族乡、灌阳县西山瑶族乡、荔浦县蒲芦瑶族乡;

(6)梧州市共有2个瑶族乡,分别是:蒙山县夏宜瑶族乡、蒙山县长坪瑶族乡;

(7)贺州市共有5个瑶族乡,分别是:钟山县两安瑶族乡、钟山县花山瑶族乡、八步区大平瑶族乡、八步区黄洞瑶族乡、昭平县仙回瑶族乡;

(8)防城港市共有1个瑶族乡:上思县南屏瑶族乡;

(9)贵港市共有2个瑶族乡,分别是:平南县马练瑶族乡、平南县国安瑶族乡。


结尾语:

各位读者,关于“广西瑶族的历史”,你们有什么不同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关注。

瑶族的民族历史】

瑶族的民族历史】
瑶族

身着民族服装的红瑶妇女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为2637421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自称“勉”、“金门”、“布努”、“炳多优”、“黑尤蒙”、“拉珈”等。因为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的差异,又有“盘瑶”、“山子瑶”、“顶板瑶”、“花蓝瑶”、“过山瑶”、“白裤瑶”、“红瑶”、“蓝靛瑶”、“八排瑶”、“平地瑶”、“坳瑶”等称谓之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瑶族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居住在山区。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瑶族人口数为2637421。人。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支系比较复杂,各地差别很大,有的甚至互相不能通话。通用汉语或壮语。历史上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1982年中央民族学院语言研究所苗瑶语教研室盘承乾、邓方贵、刘保元等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并根据1957年12月,国务院讨论通过的《关于少数民族文字方案设计字母的五项原则》,设计了一套瑶族勉语的文字方案(草案)。美国等一些国家的瑶族,在1983年也以拉丁字母形式创造了瑶文。但与我国的瑶文字母略有些不同,于是在1984年4月底5月初,美国、泰国瑶族曾经派了一个代表团来华,与我国瑶语文工作者商讨统一瑶文字母问题,并取得了一致意见。现在中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泰国等有不少瑶族会使用统一的瑶文互相通信往来,进行文化交流。于是瑶文已成为世界性的瑶族(勉语)文字了。但瑶文还处于试验阶段,还有待于普及和推广。 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由于长期与汉、壮、苗等族接触,各地瑶族一般又兼通汉语,部分兼通壮语和苗语。

瑶族居住地区多为亚热带, 海拔一般多在1000至2000米之间,村寨坐落周围,竹木叠翠, 风景秀丽。因其生产方式、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有多种自称和他称。如:盘瑶、 茶山瑶、山子瑶、坳瑶、花篮瑶、白裤瑶、红头瑶等,多达2 0个支系。新中国成立后,瑶族成了他们的统称。

关于瑶族的来源,说法不一,或认为源于“山越”,或以为源于“五溪蛮”,或认为瑶族来源是多元的。但大多数人认为瑶族与古代的“荆蛮”、“长沙武陵蛮”等在族源上有渊源关系。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后,采取迁“谪戍”民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从中原派大批汉人进入长沙、武陵蛮地区,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这些地区生产的发展。西汉时,武陵蛮地区的蛮人按丁计税,到了后汉仍对蛮族征收“徭税”。永和元年(136),由于“徭税”过处重,包括瑶族先民在内的武陵蛮纷纷起义。

南北朝时,瑶族先民已分布到“东连寿春(今安徽寿县),西通上洛(今陕西商县一带),北接汝颍(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北部)”的广大地区。这一时期瑶汉经济文化交往密切。唐代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及广东、广西境内,史称莫徭蛮。莫徭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宋王朝对瑶族地区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加以控制,部分瑶族地区在土官或土酋的统治下,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 在瑶族的历史上,有一次重要的迁徙。元朝时期,官员派人前来征税,当地瑶民热情款待,以至官员忘了回衙,衙门误以为瑶民杀了前来征税的官员,故派兵前来剿杀,瑶民被迫迁徙分转各地,临前将牛角分成十二节由十二姓掌管,相约千年之后在回故地。

元、明、清时期,瑶族的分布已遍及广西、广东以及湖南西南部和云南、贵州的部分山区,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发展较快的地区已接近汉族地区的水平,而偏远地区的瑶族“随溪谷群处”,甚至不从事农耕,以猎山兽为生者,一部分尚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由于封建王朝剥削、征剿屠杀,明末清初,部分瑶族逃至越、老、泰等国边境。至20世纪70年代,在越、老、泰等国的部分瑶族分别迁徙到美、法、加拿大等国居住。

如前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瑶族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瑶族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兼营林副业,小部分瑶族地区则以林业为主,兼营农副业。瑶族地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手工业、商业和林副业生产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一般作为家庭副业而存在。瑶族社会基本上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阶段。在瑶、壮、汉、傣等族交错杂居地区,田地、山林等主要生产资料大部分掌握在外族地主手中,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复杂。云南部分瑶族山区则长期处在傣族土司的统治之下,瑶族农民对领主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个别瑶族地区保留有少量的原始氏族残余,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这类地区土地占有关系的特点是:大部分土地被汉、壮族地主所占有,瑶族地主极少,瑶族劳动人民和汉、壮族劳动人民一起受着汉、壮族地主的压迫剥削。此外,还有小部分土地归村有和社有,共同使用,如广西南丹瑶寨的所谓“油锅地”、“油锅田”就是。“油锅”,即指用锅吃饭的一个父系家族。每一个父系家族内包括几个或十几个小家庭,油锅成员彼此间有互相帮助的义务,有共同遵守的习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瑶族地区还保留有“瑶老制”和“石牌制”的社会组织形式。瑶老和石牌头人一般由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经验丰富的老人担任。这些头人由群众选举产生或在办事过程中自然形成而则由群众公认。大凡维持社会秩序、组织生产、安排宗教活动、组织群众抵御外来侵扰等,都由瑶老或石牌头人负责。建国前,广西金秀瑶族居民把社会公认的习惯法镌刻在石牌或木板上,凡有违背者,石牌头人有权予以追究或处罚,严重扰乱社会治安并引起群众公愤的,石牌头人有权给予严厉处分以至处以死刑。随着瑶族地区的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以及国民党统治势力逐渐深入瑶族地区,有些瑶老和石牌头人接受国民党政府的委任,利用手中握有的权势制造事端,扩大纠纷,敲诈钱财,从中渔利,使原来具有原始民主性质的社会组织形式日益蜕变。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根据瑶族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及各种封建特权,瑶族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在瑶族人民聚居或其他民族杂居的地区,共建立了以瑶族为主或有瑶族参加的自治县12个,即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富川瑶族自治县、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以及广西龙胜、防城、隆林各族自治县、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此外,在瑶族人民的小片聚居区还分别建立了200多个民族乡。瑶族干部队伍也随之成长。

几十年来,瑶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支援下,瑶族人民治山治水,植树造林,拦河筑坝,凿山开洞,兴修水利,发展交通,使瑶山的经济稳定增长。富川瑶族自治县是广西商品粮和烤烟基地之一。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近两亿元。广东连南、乳源的瑶族利用广东对外开放的优势,积极开展横向联合,发展对外贸易,大上“三来一补”项目,近几年其经济有了巨大变化。金秀、江华县瑶山的森林资源异常丰富,这里的瑶族人民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大量建设用木材,还提供了不少橡胶、八角、香菇、木耳等林产品和亚热带植物产品。瑶族人民的生活有了显著提高,过去那种“刀耕火种在上坡,收入不满小半箩,山竽野菜度日子,火堆蓑衣当被窝”的悲惨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些地方开办的瑶族小学、瑶族中学和瑶族班有声有色,瑶族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人才。瑶族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昔日“只闻鸡犬叫,不闻读书声”的日子远去了。如今的瑶山交通、通讯、邮电事业、广播电视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瑶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共同繁荣事业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

瑶族在远古时代就有了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先秦古籍《山海经》就有盘瓠神话的原始记录。除盘瓠神话外,反映本民族远古社会生活的神话,还有《盘古开天地》、《伏羲子妹造人民》等。歌谣在其文化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讲述天地万物起源的创世歌;记述民族历史的古歌;表现劳动生活的狩猎歌和农事季节歌;爱情歌;祭祀用的乐神歌;赞颂反抗斗争的革命斗争歌等等。其中的《盘王歌》歌词长达3000多行,歌名多至数十种,为瑶族人民的伟大艺术珍品。此外,还有史诗般优美的传说、故事、寓言、童话、笑话、谜语、谚语……。有的述说历史上的不幸遭遇,有的歌颂反抗压迫的起义斗争;有的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有的歌颂爱情坚贞;有的描述民族风物等等,展示了瑶族人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社会生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瑶族音乐、舞蹈与其民间歌谣一样,起源于劳动与宗教。其舞蹈著名者如长鼓舞、铜鼓舞,系祭祀盘王、密洛陀的大型舞蹈。民间盛行的舞蹈还有狮舞、草龙舞、花棍舞、上香舞、求师舞、三元舞、祖公舞、功曹舞、藤拐舞等数十种。《盘王歌》有24种曲牌,唱腔相当复杂。民间流传的生产歌、酒歌,曲调平缓而喜悦;苦歌、哀歌曲调悲痛深沉;情歌欢快动人。现在,瑶族的长鼓舞、铜鼓舞已搬上了舞台,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瑶族的工艺美术有印染、挑花、刺绣、织锦、竹编、雕刻、绘画、打造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其中尤以蜡染、挑花出名。

瑶族早在唐、宋时期开始,学习用汉字记录本民族的历史,编纂各种典籍。迄今各地瑶族民间散藏着的大量瑶族历史典籍,包括著名的历史文献《过山榜》和数量众多的宗教经书、歌本、家谱等等,就是瑶族对祖国历史文化的一大重要贡献。《过山榜》是研究瑶族历史的宝贵资料。

风俗习惯与重要节日 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土布制作。男子喜着对襟无领的短衫,下着长裤或过膝短裤。广西南丹县瑶寨男子喜着绣边白裤;广东连南瑶族男子喜留发髻,插以雉毛装饰,并以红布帕包头。妇女喜着无领大襟上衣,下着长裤、短裙或百褶裙,在服装的领口、袖口、胸襟、腰带、裙边饰以色彩斑斓的挑花、刺绣,鲜艳夺目。瑶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喜爱以银簪、银花、银串珠、弧形银板等配以彩色丝带做头饰,风格别致。少女、未婚或已婚妇女从头饰上就可以区别。

瑶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日常菜肴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利用“鸟盆”捕捉候鸟,腌制为酢,是款待贵客的美味佳肴。桂北地区的一部分瑶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叶煎汤,佐以生姜、辣椒、食盐调味,趁势冲泡炒米、炒豆、米花之类同饮,具有特殊的风味。瑶族住房有竹舍、木屋、茅房和小部分泥墙瓦屋。房屋一般是一栋三间,中为厅堂,两侧房前部为炉灶或火塘,后部为卧室,屋前屋后,分设洗澡棚或猪牛栏。

瑶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招赘习俗较为普遍。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较为自由,利用节日、集会和农闲串村走寨的机会,通过唱歌形式,寻找配偶,双方合意,即互相赠送信物,“各自配合,不由父母”;也有需征求父母同意,请媒说合,方可结婚的。
瑶族的丧葬因地区和支系不同而异。如“勉支”大都行土葬。“布努支”过去兴岩葬,现行土葬。“拉珈支”瑶族成年人行火葬、未成年人行土葬、婴儿行挂葬。连南八排瑶人死后,行尸体绑于椅子上。出殡时,抬轿似地将尸体抬至墓穴入棺,人们称为“游尸葬”。

瑶族的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大节日有盘王节、春节、达努节、中元节、社王节、清明节等,小节日几乎每月都有。广西都安瑶族的达努节比较隆重,相传是纪念先人反抗土司斗争的节日。盘王节,俗称“跳盘王”、“还盘王愿”。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时为农历十月十六日,一般由一户、数户或一村进行。主要仪式由师公跳神祈祷,唱盘王歌,跳长鼓舞,祷告盘王(盘瓠)保佑赐福。盘王节,一般是自称“勉支”的瑶族的节日,十分隆重。

(还有相关方面的, 请看 http://baike.baidu.com/view/5106.htm)
请参考
  关于瑶族的来源,说法不一,或认为源于“山越”,或以为源于“五溪蛮”,或认为瑶族来源是多元的。但大多数人认为瑶族与古代的“荆蛮”、“长沙武陵蛮”等在族源上有渊源关系。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后,采取迁“谪戍”民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从中原派大批汉人进入长沙、武陵蛮地区,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这些地区生产的发展。西汉时,武陵蛮地区的蛮人按丁计税,到了后汉仍对蛮族征收“徭税”。永和元年(136),由于“徭税”过处重,包括瑶族先民在内的武陵蛮纷纷起义。
  南北朝时,瑶族先民已分布到“东连寿春(今安徽寿县),西通上洛(今陕西商县一带),北接汝颍(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北部)”的广大地区。这一时期瑶汉经济文化交往密切。唐代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及广东、广西境内,史称莫徭蛮。莫徭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宋王朝对瑶族地区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加以控制,部分瑶族地区在土官或土酋的统治下,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 在瑶族的历史上,有一次重要的迁徙。元朝时期,官员派人前来征税,当地瑶民热情款待,以至官员忘了回衙,衙门误以为瑶民杀了前来征税的官员,故派兵前来剿杀,瑶民被迫迁徙分转各地,临前将牛角分成十二节由十二姓掌管,相约千年之后在回故地。
  元、明、清时期,瑶族的分布已遍及广西、广东以及湖南西南部和云南、贵州的部分山区,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发展较快的地区已接近汉族地区的水平,而偏远地区的瑶族“随溪谷群处”,甚至不从事农耕,以猎山兽为生者,一部分尚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由于封建王朝剥削、征剿屠杀,明末清初,部分瑶族逃至越、老、泰等国边境。至20世纪70年代,在越、老、泰等国的部分瑶族分别迁徙到美、法、加拿大等国居住。
  如果只是民族历史,那就是这些了。是在百科上拿到的,很可靠。
文章标题: 瑶族的详细的历史与起源介绍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9978.html

[瑶族的详细的历史与起源介绍]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