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今天的日本和满清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时间: 2022-05-31 03:01:2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今天的日本和满清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为什么日本武士的月代头跟满清的发型有点相似

 月代头虽然怪异,但却十分实用。这种发型始于明治时代之前,是在日本内战渐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当时日本武士在搏杀时往往比较激烈,长发会因此散开,遮挡住视线,不利于战斗。于是,有的武士为了方便作战,就将位于中前部位的头发剃去,如此一来,即使头发再散开,也只能散落到脸侧或者后背,极少能够遮挡面部,解决了战争中的视野问题。

  其他的武士见此方法十分奏效,便纷纷效仿,于是月代头就成了武士之间的流行发式,不过这种剃发也只限于武士阶层。当然也有极少数不剃的武士和一些文人,以及并不要亲临战阵的指挥人员。而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的男子发型与日本男子的这种发型甚为相似,那就是清代满族人提倡的剃发发式。满族人经常需要骑射打猎、纵马驰骋,为避免额发遮挡视线,因此将前发剃去,只留后面的头发以便于枕着休憩。满人入关后,曾经下剃发令推广这种发型,并在法令中称之为逗金钱鼠尾地。
金钱鼠尾是旗奴(其后代不是当代汉族)和Manda为了奴化汉族实行的,此过程中屠杀了数以千万计的汉民,加上康熙亲政后的迁海令,即使战争屠杀可以搁置,此等仇恨也永远不应忘却,满清的罪恶罄竹难书。月代头是为了打仗方便,士兵纷纷效仿,但是并非强迫性,作战武士有个别例外,但日本人自己也知道丑,负责指挥的武士一般不会这样(还是同一阶层)。

清朝初期对外打过日本吗

清朝初期没有攻打过日本,清朝忙于统一全国。

顺治元年四月,清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于山海关击败大顺军,占领北京城。顺治帝福临由盛京(今沈阳)迁至北京,清朝正式定都北京。

这时,清朝控制的兵力共20余万,控制的地区仅为辽东和京畿附近。而与清军并存的,尚有三方势力:南京的南明弘光政权,豫陕的李自成大顺政权,以及四川的张献忠农民军,其兵力均超过清军,且占据着南方及西北全部。这种四方相争的格局,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交叉,异常激烈。 

清摄政王多尔衮审时度势,先收西北,后定东南的战略方针,即集中兵力,先于巩固北京周边地区的同时,向西北进攻威胁最大的李自成大顺农民军;将其攻灭后,以广大北方为依托,向东南进攻南明,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到康熙三年(1664年),清朝基本上消灭了地方上的农民政权和南明反抗势力。后又消灭了三藩势力和葛尔丹势力。

雍正时期平定了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叛乱,到了乾隆时期的大小和卓之乱的平定标志着清朝全国统一战争的完成。

扩展资料:

清兵入关和定都北京过程:

掌握清朝军政大权的摄政王多尔衮继承太宗的建立全国统一政权的战略方针,积极准备进攻明朝残余势力。顺治元年(1644年)春,他曾派人去陕西联络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以图协谋同力,共灭明朝。

但伫待多日,不见回信,后来得悉北京城已被李自成占领,决定利用这一混乱之机,集结倾国兵力,亲自率兵攻占北京,以完成清的一统大业。

与此同时,占据北京的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为防清兵入关,多次派人招降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但未成功。在这种形势下,李自成于四月十三日率师东征,兵锋所及,直指山海关。吴三桂得知农民军前来进攻的消息后,异常焦虑,立即派人向多尔衮乞援。 

四月十五日,多尔衮率清兵进抵翁后 (今辽宁阜新境内),接到了吴三桂的乞援信,大喜过望,认为清军找到了一个引路人;但对信中提出的以“财帛”和“裂土”为乞援的条件十分不快,立即回书说,清军此次进兵不仅要消灭李自成的农民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确立统治。

要吴三桂认清形势,尽早投降清廷,“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一则国仇得报,一则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富贵,如山河之永也。  ”吴三桂接到多尔衮的回信后,感到在李自成大军压境的危急局势面前,只有降清才能保住自己的官爵和富贵,于是一方面在山海关城西石河一带集结军队。

设阵布防,对付前来进攻的农民军,另一方面又急修书信,再次派人向多尔衮表达薙发投降的愿望。这样,在共同对付农民起义军的目标之下,满汉官僚地主阶级已相互勾结在一起了。

当多尔衮接到吴三桂第一封乞援信后,立即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并当机立断,改变了皇太极一贯采用的侵明路线 (即绕过山海关,越过长城,突入关内),整兵日夜兼程,直接疾驰山海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统一战争

没有。

清朝初期一直在平定各处叛乱和消灭地方割据政权。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辅索尼病故。七月初七,十四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在太和殿受贺,赦天下。但亲政仅十天后,鳌拜即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后与遏必隆一起进位一等公,实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时常召集少年侍卫在宫中作扑击之戏,不过在五月十六日(6月14日),突然下令这些侍卫在鳌拜进见时将其逮捕。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诛其族,康熙帝念鳌拜功劳,赦死罪而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

康熙帝于继位之初,三藩势力如吴三桂、耿精忠与尚之信等涵盖全国之半,他们先后请求撤藩以试探清廷。当时部分大臣担忧三藩叛变而反对,最后孝庄太皇太后与康熙帝无惧三藩而同意撤除。这使得三藩与陕西王辅臣、广西孙延龄与台湾明郑的郑经联合发动三藩之乱。

在这九年期间,反清势力遍及华中、华南,吴三桂更于后期称帝建国周。然而清军采取积极防御,进军陕西、江西以切割叛军。加上吴三桂没有积极北伐,反清联军因占领地与吴三桂过度干涉而发生纠纷,最后王辅臣、耿继忠与尚之信先后投降,占领福建沿岸的郑经被击败。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攻入云南,继承吴三桂之位的吴世璠在昆明自杀,三藩之乱平定。

同年,郑经之子郑克塽继位,明郑因内乱不断导致不少将领降清。清朝派明郑降将施琅率领水师攻打台湾。施琅占领澎湖,逼近东宁(今台湾台南),郑克塽率领大臣降清,至此明郑亡。

扩展资料:

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将汉人降将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镇守福建。

上述三方势力合称三藩。三藩在所镇守的省份权力甚大,远超过当地地方官员,并可掌控当地军队、税赋等。

三藩的建立和其势力的养成,是清廷利用明朝降将平定及镇守南方的结果。清廷入关之后,因为八旗兵力不足,为了对付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小朝廷的反抗,不得不依靠明朝的降官降将充当前驱,从事招抚及武力镇压。

在明朝降将中,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四人替清朝出力最大,所以均受封为王。他们所率领的军队成为八旗以外的重要力量,在满清入关后为其效尽犬马之劳。经过二十年的斗争,坚决抗清的农民军失败了,南明的腐朽政权也垮台了。

这时清廷把八旗基本力量放置在北方,以保卫京师及驻防各重要城池,而南方就暂让给吴三桂等去镇守。吴三桂驻云南,尚可喜驻广东,耿精忠(耿仲明之孙)驻福建,这样便形成了三藩。三藩之外,还有一个孔有德。

但是孔有德在同农民军李定国作战时失败自杀于桂林,其子也被李定国所杀,所以无人袭封,仅有一女孔四贞嫁给孙延龄,清廷即以孙延龄为将军代领其众,驻守桂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藩之乱

没有,清朝初期一直在平定各处叛乱和消灭地方割据政权,并没有打过日本。

顺治元年四月,清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于山海关击败大顺军,占领北京城。顺治帝福临由盛京(今沈阳)迁至北京,清朝正式定都北京。

这时,清朝控制的兵力共20余万,控制的地区仅为辽东和京畿附近。而与清军并存的,尚有三方势力:南京的南明弘光政权,豫陕的李自成大顺政权,以及四川的张献忠农民军,其兵力均超过清军,且占据着南方及西北全部。

这种四方相争的格局,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交叉,异常激烈。

清摄政王多尔衮审时度势,先收西北,后定东南的战略方针,即集中兵力,先于巩固北京周边地区的同时,向西北进攻威胁最大的李自成大顺农民军;将其攻灭后,以广大北方为依托,向东南进攻南明,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到康熙三年(1664年),清朝基本上消灭了地方上的农民政权和南明反抗势力。后又消灭了三藩势力和葛尔丹势力。

雍正时期平定了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叛乱,到了乾隆时期的大小和卓之乱的平定标志着清朝全国统一战争的完成。

扩展资料:

清朝时期日本第一次侵略我国:

19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都受到欧美列强的侵略。1871年,两国签订《修好条规》,正式建立了国家关系。就在这时,日本已在策划侵略中国。

当时日本刚开始明治维新,对外要“开疆拓土”,海上向南扩张的目标就是琉球和台湾。琉球当时是一个独立国家,长期与清朝保持宗藩关系,又被日本的萨摩藩视为属国。

1871年12月,有琉球船民在海上遇风,飘流到台湾南部东海岸上陆,被台湾土著部落杀害。日本当权者正酝酿吞并琉球,一得到此消息,就有人提出应为此向台湾“兴问罪之师”,统治集团中很快兴起一股“征台论”。

1873年,日本外务卿副岛种臣来华借《中日修好条规》换约之机,就琉球船民事件向清政府进行外交讹诈,并狡辩说台湾东部“土蕃”之地不是中国领土。

1874年(同治十三年)日本派遣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军侵犯台湾。大军在琅登陆,征讨牡丹等社。

清政府一面向日本质问,一面任命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带领轮船、兵器入台,处理日本侵台事件。英国也对日本用兵台湾表示不满。日本武力侵台遇到许多困难,只好寻求外交解决的途径。 

1874年8月,日本政府任命内务卿大久保利通为全权办理大臣来华交涉。他仍从否认中国对台湾东部的主权入手,向清政府大肆恐吓,受到清政府的驳斥。

随后吐露真情,要求清政府给予赔偿,日本自行从台湾撤兵。他提出的赔偿额为数甚大,清政府不答应。后经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出面“调停”,10月30日,双方达成协议。31日,总理衙门大臣与大久保签订《北京专条》。 

《中日北京专条》共3款及“会议凭单”一件。

主要内容有:承认日本派兵侵台是“原为保民义举起见,中国不指以为不是”;被害难民之家,中国给抚恤银10万两;日本退兵,其在台地方所有修道、建房等件,中国愿留自用,付银40万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统一战争

清军入关与1644年,之后主要的精力都用于清除明朝余党,之后又经历三藩之乱,内乱平定完毕后,又将精力花在恢复实力以及对付俄罗斯入侵和西北分裂上,对于朝鲜方向,只要朝鲜称臣即已满足。且清朝始终实行锁国政策,海运能力大减,没有能力也根本没有心思去关注日本。

再看日本,当时德川幕府刚刚于1615年彻底控制全日本,随后就开始同样实行锁国政策。所以清日双方在此情况下除了商人的来往以外活动范围根本没有交集,也就不可能发生什么冲突了。
没有。明朝倒是有过。抗倭名将戚继光就是代表。清朝初期,刚刚入关不久,忙着扫除明朝遗留的复国者,没有空理日本,况且那时的日本内政正处于混乱时期,没有闲暇侵略他国。所以是不可能的。

元朝,清朝,日本侵华同样是异族占领,为什么前者算中国历史,后者算异族占领?

楼上说的都不对。还有一些是狭隘民族主义思想,都很有问题。
这里解释一下,什么叫侵略?
侵略分二个步骤。
一、地盘侵略。
二、文化侵略。

地盘侵略不用解释了吧,都懂。
那么关键在于这个文化侵略。
论军力,战斗力,元时中原打不过蒙古,被地盘侵略了。
同样清时中原打不过满清,也被地盘侵略了。
这是因为军力不行,战斗力不行。
其原因有政治经济等多种原因,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之是打不过,所以被侵略。

而文化方面正好相反。
数千年的文明,文化积累相当深厚。
蒙古侵略了中原,可在文化方面却被“反侵略”了。
他们学习汉语,学习汉文化,甚至蒙古贵族还给自己起汉名。
清朝也是一样,初期还有满族的感觉。
后期除了留辫子等一些细节外,基本全被“汉化”了。
这就是文化“反侵略”。

文化反侵略的结果就是融合。民族大融合。
这样就使多个民族融合成一个大民族。
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华民族”。

日本在中国时间不长,抗战8年,东北十几年,南方始终也没被日本占领。
等等这些都说明日本还未完成“地盘侵略”这个过程。
就更谈不上“文化侵略”了。
其实日本早在东北时期就已经开始文化侵略了。
在当地办学校,要求孩子们必须说日语。
这就是文化侵略的一种表现。

文化侵略,或者说文化融合是一个长时间的,很长期的过程。
日本在中国时间较短,达不到融合的条件。

如果日本彻底占领了中国,并延续了几百年,那结果。。。。
几百年后,儿歌就回变了:“五十七个民族,五十七朵花,五十七个民族是一家。”

可能这么说,会有很多粪青难以接受。
但这是客观的,不带主观色彩的。
我的看法是元朝和清朝的时候,当时的人没有国家和民族观念。一旦异族占领的都城,就会找出一堆理由说服自己屈服。
而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开始形成了国家和民族观念,即现代国家观念,在这种情况系,异族的入侵不再被接受。
前两年曾有一篇论文,好像叫《民族主义与东亚国家观念的形成》,对这个问题有比较详细的阐述
蒙古族和满族在文化上落后于中原地区,控制中原地区后仍然以汉族文化作为统治方式,并没有彻底改变汉族文化(当然了,把汉族人当做下等人,野蛮的掠夺杀戮还是数不胜数的,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并没有改变)

日本,虽然侵略大陆以失败告终,但通过其在台湾、朝鲜半岛及伪满洲国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其最终仍会使用文化同化的方法,迫使被占领地区的人民说日语,以日本的文化取代汉文化(虽然大和文化受汉文化影响颇深,但毕竟是独立的另一种文化),因此,日本侵华只能算异族侵略
我个人认为可以这样说,胜者为王。日本人想要侵略中国的企图被中国挫败了,而且日本人的战争手段极其残忍,所以大家可能会认为这性质不一样。其实,如果日本成功占领中国,那么就像曾经的清军入关一样,成为中国的新一代统治者。
再者说,你的问题本身也有问题。这三个异族侵略的事,都是中国的历史,翻开历史书,甲午战争,抗日战争都是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如果你要说他们的分别,那只有中国人战胜了日本,而古代的元王打败了宋王,清军满人打败了明朝的汉人而已。
蒙古族和女真族的祖先都是汉族统治下的民族,怎么说呢,都可以算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就像又一次看一个关于司马迁《史记》的评价,大意是,虽然当时大汉与匈奴连年征战,但是,司马迁却始终将这场战争看成是中华民族内部的兄弟之间的战争,因此说,《史记》为中华的大一统功不可没……
从古至今,中华名族间的各个兄弟民族,都无不认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这才是我们统一的关键……
日本自大和政权成立以来,就从未向中华称臣(除了足利义满当时为得到中华的支持有过),而且,在任何史籍中,中国人都为将其视为己族……
而后来日本的占领,则完全是异族的侵略,是一个不被认同的民族……(所以,历史上,自圣德太子变法以来,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华平等。其实,直到甲午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才开始正眼看日本人的,在之前,都很瞧不起这个国家,就连经常被日本欺负的朝鲜,在精神上,古代也是很难瞧得上日本的……)

清朝和日本哪个统治稳定?

  日本统治更稳定毕竟日本的皇制从未被推翻,清末一直闭关锁国,维新变法失败,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彻底败落,沦为殖民国家。

  清朝(后金)1616-1912,又称大清帝国,是中国历史 上最后一个君主制王朝,也是最后一个征服王朝。
  1593年25岁的努尔哈赤以他祖父和父亲留下的13副铠甲,武装跟随自己的30个人,走上攻打尼堪外兰创建清朝(后金)之路。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年明末农民将领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覆亡。清军趁势入关,政治上推行剃发易服,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疯狂屠杀中华各族人民,逐步占领中国。然后历经康雍乾三朝,经济得到一定恢复。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版图,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但是由于满清大搞文化阉割,轻视科技,闭关锁国,使国家逐步落后于欧美。
  1840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多遭列强入侵,主权严重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开始进行戊戌变法,但是变法失败。1900年夏天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侵略中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帝制,汉族人民摆拖二等公民身份,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日本(Japan),全称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国名意为“日出之国”,领土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千米。主体民族为和族,通用日语,总人口约1.26亿。
  公元3世纪中叶,其境内出现“大和国”。公元645年,日本向中国唐朝学习,进行大化改新。12世纪后期,进入幕府时代。 1868年,日本又向欧美列强学习,进行明治维新,迅速跻身资本主义列强行列,对外逐步走上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曾多次侵略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二战日本投降后,美国派军队占领日本。1947年,颁布新宪法,由天皇制国家变为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议会内阁制国家。日本战后奉行“重经济、轻军备”路线,于20世纪60年代末一跃成为远东第一大经济强国。90年代开始,其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并面临老龄化、少子化等严峻的社会问题,但目前仍是仅次于美国、中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资源匮乏并极端依赖进口,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是其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其科学研发能力十分强大,拥有大量的跨国公司和科研机构,每年科研经费约占全国GDP的3.1%,该比例位居发达国家榜首。此外,以ACG产业为首的文化产业和发达的旅游业也是其重要象征。日本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许多方面堪称典范,其国民普遍拥有良好的教育、生活水平和较高的国民素质。至今,其仍较好地保存着以茶道、花道、书道等为代表的日本传统文化。
  
日本更好一些
日本的皇制从未被推翻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改革。内容包括: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孝德天皇的年号是大化,这次改革,在历史上称为“大化改新”。 这次改革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发展,它为日本历史开创了不发动大规模流血事件而进行社会改革的先例,维护了主权,防止了社会的分裂。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在幕府时代后1867-1868年,讨伐幕府的武装力量战胜幕府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国家大权重新回到明治天皇手中。之后,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经过明治维新而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了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成为近代亚洲唯一脱亚入欧的国家。

而满清一直闭关锁国,维新变法失败,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彻底败落,沦为殖民国家
文章标题: 今天的日本和满清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9850.html
文章标签:有什么  之处  日本  满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