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荀彧是如何让郭贡退兵的

时间: 2022-05-21 02:01:0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4次

荀彧是如何让郭贡退兵的

新三国演义荀彧

荀彧有新三国里那么厉害吗,不是说郭嘉才是曹超第一谋士吗?荀彧忠于汉室可曹超有篡汉的野心那为什么荀彧还要为曹超效力呢?“陈氏父子败吕布”、“十胜十败”是老高张冠李戴给荀彧了?
荀彧荀彧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文若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力卒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他为“荀令君”。
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彧二十九岁。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荀彧多次推荐优秀人才给曹操如戏志才、郭嘉等,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袁绍势力强大,曾写信侮辱曹操,曹操非常愤怒,举止异常,荀彧就用十胜十败之说开导曹操,曹操转怒为喜。官渡之战时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彧公开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因为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荀彧在曹操的猜忌中病亡于寿春(一说受到曹操的暗示而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曹魏追赠太尉。
荀彧与他人不同的就是反对曹操篡汉,最后悲剧下场,很明显,编剧要在这个人物上面做点文章,后面应该就知道了
额 再说郭嘉也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 所以说不应该讨论这种问题 至于首席谋士是荀彧
没发现新版里,基本就荀彧一个人出谋划策么,郭嘉程昱出场过几次,其余谋士连脸都没露~
新版删减更改太严重啦

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郭贡与张邈等,缘分不是平素结交下来的,今天很快速的来,预计反叛计策尚未确定,现在待他计谋尚未确定而劝说感化他,纵然没有被他接受,起码能够使他保持中立,暂时不敢背叛。

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或言与吕布同谋,众甚惧。贡求见彧,彧将往。惇等曰:“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彧曰:“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贡见彧无惧意,谓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又与程昱计,使说范、东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

封建愚忠的牺牲品,伟大的谋士——荀彧

可能大家对荀彧并没多少印象,可能唯一的印象或许仅仅是通过《三国演义》知道他是给曹操逼死的。然而正是这个充满智慧、胆识过人的天生美男子让曹操挺直了腰板,帮助曹操成就了称霸北方;最后在曹操准备大封功臣的时候,这位最大的功臣却痛苦地落入了封建愚忠结成的天罗地网中,郁郁而终;其结局不能不令人握腕叹息。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年时,其才干就显山露水,得到南阳何颙盛誉“王佐才也”。后荀彧曾任东汉小官吏,因逃避战乱,去到翼州,刚刚通过巧夺得到翼州的袁绍倍觉荀彧是个难得人才,待之为上宾,但荀彧看透了袁绍后,觉得袁绍必定不能成就大业,拒绝了袁绍的好意,转投袁绍的盟友,当时还名不经传的东郡太守曹操。曹操与之一番交谈后,深为其才干所折服:“吾之子房也”,其实从后来荀彧的表现来看,他更多的是扮演萧何的角色。
就在曹操为父报仇,疯狂杀戮徐州人民的时候,曹操的昔日上司、曾经是患难之交的张邈勾结不满曹操的陈宫谋反,迎吕布为兖州牧。张邈派人告诉留守鄄城的荀彧,说吕布来助曹操攻击陶谦,请荀彧提供粮食,正当大家困惑之际,荀彧已经明白了张邈会同吕布谋反,于是马上下令警戒;并急速召濮阳守将夏侯惇率兵赶来鄄城,协助防守;又命人兼程通知曹操。夏侯惇到达后,连杀10多个意图叛变者,鄄城方安定下来。接下来的一幕,就形象生动的刻画了荀彧的过人胆识。“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或言与吕布同谋,众甚惧。贡求见彧,彧将往。惇等曰:“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彧曰:“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贡见彧无惧意,谓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郭贡得知张邈叛变,马上带领数万部队兵临城下,当时曹操主力正在和陶谦激战,留守者很少,正当当人人自危的时候,郭贡要求会见荀彧,荀彧欣然而往,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硬是打消了郭贡企图“抽水”的念头。大家都把鲁肃单刀赴会(并非关羽,说起来,也并非单刀赴会)传为佳话,却一直没发觉应该传为佳话的应该是荀彧而非鲁肃,因为鲁肃虽然单刀赴会,但后面毕竟还有大军虎视耽耽,为其壮胆,而荀彧背后,却是一群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占据绝对劣势的老弱残兵。可惜史书并没有留下任何资料,让我们无从享受这场精彩的唇枪舌战。如果荀彧单刀赴会不过是表现了他的过人胆识和外交才华,并没有说明他的雄才大略的话,那么在陶谦病死,曹操打算乘机攻击徐州时所说的一番话就充分体现了荀彧的战略思想和战术修养。史书的记载是这样的:“陶谦死,太祖欲遂取徐州,还乃定布。彧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今以破李封、薛兰,若分兵东击陈宫,宫必不敢西顾,以其间勒兵收熟麦,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破布,然后南结扬州,共讨袁术,以临淮、泗。若舍布而东,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民皆保城,不得樵采。布乘虚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范、卫可全,其馀非己之有,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且陶谦虽死,徐州未易亡也。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夫事固有弃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权一时之势,不患本之不固可也。今三者莫利,原将军熟虑之。’”这番说话首先体现了荀彧的战略思想:根深蒂固以济天下,并举两汉兴起作为例子。接着,他指出了曹操的根据地是兖州而不是徐州;兖州是曹操击败黄巾贼而得来的,百姓无不归心悦服,而徐州呢?由于曹操肆意在徐州杀戮,已经引起徐州人民的反感甚至仇恨(他当然不会直接说了),必定坚壁清夜来对付曹操,并非曹操的根据地。最后荀彧指出了夺回根据地的可行性计划:分兵攻击陈宫,在陈宫龟缩防守的时候乘机抢收熟麦(当时为收获季节,荀彧的进言,只是苦了当地的农民,可惜统治者在自己利益受到打击时,永远也不会顾及人民的死活,即使是被冠上“千古名相”的诸葛亮,也屡有抢收熟麦的斑斑劣迹。),继而把吕布驱逐出境。关键时刻的寥寥数语,一语点醒心存幻想,企图一举同时占有两州的曹操,真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曹操从其言,大战吕布,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夺回了本来就属于自己的这片土地。在曹操迎献帝这个曹魏集团的转折点上,荀彧同样以其高瞻远瞩彻底打消了曹操的种种顾虑。他进言说“昔〔晋文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这番说话又体现了他的另一个战略思想:挟天子以令诸侯。我想我不必在多说任何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义了,大家都很明白其中的重要意义。从荀彧的这番话背后,不难看出,荀彧为曹操效力的原因是要通过曹操来兴复汉室;以他的看人本领,没理由看不出曹操的野心,但毕竟有能力辅助汉室的,只有曹丞相,或许他认为自己可以左右曹操的野心。官渡之战这个曹魏集团最危险的时刻,荀彧与郭嘉,这两个弃袁绍而去的杰出人才,最终坚定了曹操与袁绍决战的决心。早在擒杀吕布前,曹操、袁绍已心知对方将是自己劲敌,战争势在必行;荀彧分析了双方的统帅,指出了曹操“四胜”,即:谋、度、武、德四个方面;说“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寡,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此德胜也”,在此基础上有汉帝这块招牌,必能战胜袁绍。素喜清谈但其才气仅仅反映在文章上,看人以看不准著称的孔融未见棺材先流泪,云“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仿佛每个诸侯或者君主身边,都有这样的角色存在,一到强敌当前,就纷纷散布悲观风声,还建议投降,如孔融、张昭、谯周)荀彧凭借在翼州多年对这些人的观察,分析了他们的性格弱点,更直接预见了他们的必然下场:“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历史的发展果如荀彧所言:田丰因强谏袁绍被收捕入狱,许攸贪财被逼投曹操,审配专权,大敌当前把许攸逼走,逢纪的小算盘倒是打得很响;颜良、文丑两人,一人死于白马、一人死于延津,决战还没开始就丧命了。如果那些风水先生看了《三国志》,必定奉荀彧为鼻祖,绝不会选择刘基刘伯温。曹操在官渡与袁绍相持已有半年,曹军粮草、兵员补给等远不如袁绍,形势日见危急,曹操不免有些胆怯,写信告诉荀彧打算放弃官渡来换取袁绍退兵;因自己不在前线,不谙具体形势,荀彧的回信中并无一计一策,但他提到了一个重要概念:时机。荀彧坚信,目前正值曹袁实力消长的关键时刻,双方都有困难,只要坚持,再坚持十天半月,必然会出现决定全局的可贵战机。实力对比已不重要了,现在是双方主帅比拚智力的重要关头,智高一筹者,有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果然不久后,袁绍这个大傻蛋便兵败如山倒,最可怜的,莫过于穿上了袁军衣服的七万多官兵,统统被活埋。说到这里,略开话题,很多人都说曹操活埋了这么多官兵,多残忍多残忍;如果这些人明白倘若曹操不活埋这几万人,他的军队就会出现没有粮食而暴动、降兵复投袁绍等足以致曹操于死地的严重后果,可能会看法有所改观。当然,曹操的确是残暴之人,倘若我违心为他开脱,恐怕徐州那几十万无辜百姓的亡灵也不会让我有好日子过;只是曹操坑杀降兵,实在出于无奈,故此不能说曹操残暴。在大大削弱了袁绍集团后,曹操又怕刘表坐大,打算先对刘表进行有效打击,再北上兼并翼、幽、并、青四州。荀彧马上制止了曹操这个荒谬的主张,进言:“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兖、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馀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此话的确很有道理,倘若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江河密布,没有多少水军更没有任何水战经验的曹军必定会牢牢被刘表牵制,说不定还会惨败而归;而袁绍,将借此宝贵时机收拾残局,卷土重来,后果不堪设想;故彻底打击袁绍集团,吞并其土地,方为时之重任。之所以称荀彧为曹魏集团的最大功臣,是因为他除了用他的个人在战略、内政方面的才干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外,还因为他为曹魏集团物色了大批高质量的人才。荀攸、郭嘉、钟繇、司马懿、杜畿、陈群、王朗等等,数不胜数。但他绝不会以自己的权力,去帮朋友、亲人谋求不适合的官职;《典略》里面记载有这么一件事“彧有群从一人,才行实薄,或谓彧:‘以君当事,不可不以某为议郎邪?’彧笑曰:‘官者所以表才也,若如来言,众人其谓我何邪!’”正因为荀令君(他当代尚书令后,人称荀令君)才识过人而大公无私,所以哪个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把最好的赞誉给了荀彧,曹操在为荀彧请功时的推崇之词就不必多说了,后来曾被曹丕称颂为“一代伟人”的著名谋士钟繇,对荀彧就佩服得五体投地,称他为颜渊再生,所谓“能备九德,不贰其过,唯荀彧耳”。司马懿更不避美言地认为:“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荀彧的知人善任,较之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记得小时候很喜欢看日本的漫画《机器猫叮当》,里面的主人公大雄每次遇到麻烦的时候总是求助于机器猫叮当,而叮当总是能够拿出无数个宝贝,满足大雄的要求。而曹操每次想任命某官职,但不知道谁能够胜任的时候,总是求助于荀彧,荀彧就像机器猫叮当一样,每次都能举出能够胜任的人才来。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钟元常,刚迎汉帝后,曹操需要一个杰出人才处理好和关中势力的关系,问荀彧谁能胜任,荀彧推荐了锺繇钟元常,钟元常果然不负所托,不但在让关中势力保持顺从中央政府,还多次出兵出物,帮助曹操击败高干军。说了这么多,都是说荀彧的超人才干,根本没有提到愚忠,根本都不切题;那好,上面介绍了这么多荀彧的才能,下面就说说荀彧怎样成为封建愚忠的牺牲品。荀彧是儒家文化熏陶出来的,他的思想里,满脑子都是忠君,换句话说就是忠于汉天子,就算汉天子如何如何大权旁落,曹丞相如何如何功高震主,但皇帝永远都是姓刘的。虽然曹魏集团的所有地盘,都是曹军经过浴血奋战得来的,但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论是怎样经过浴血奋战得来的地盘,始终都是刘皇帝所有,这是永恒不便的真理。因此在荀彧眼里,绝对不能容许任何人代汉而立,他辅助曹操,不过是通过曹操来重新振兴汉室,并非希望成为一个新皇朝的丞相。但人的奋斗目标总是会不断提高的,曹操也一样,当他有条件代汉而立的时候,他自然不会放过。因此曹操与荀彧,必定从合作伙伴成为陌路人直至敌人。曹操与荀彧的第一次分歧,是公元204年,曹操攻下邺城后,打算恢复9州;荀彧凭其卓越政治远见,看出了这是曹操代汉而立的一大步伐,他马上反对,还想出了个很堂皇的理由:“若是,则冀州当得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并之地,所夺者众。前日公破袁尚,禽审配,海内震骇,必人人自恐不得保其土地,守其兵众也;今使分属冀州,将皆动心。且人多说关右诸将以闭关之计;今闻此,以为必以次见夺。一旦生变,虽有(善守)〔守善〕者,转相胁为非,则袁尚得宽其死,而袁谭怀贰,刘表遂保江、汉之间,天下未易图也。原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荆州,责贡之不入,则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乃议古制,此社稷长久之利也”。荀彧反对的原因是恢复9州举措的后果,就是翼州将大大壮大,而魏郡则是翼州最大的郡;所以曹操此举,无非是要壮大翼州牧的势力;而曹操就是丞相翼州牧,他还亲自参与设计,改建魏郡首府邺城。可能此时的曹操,对他这位“张子房”还认识不足,还没有认识到他内心里哪股忠君思想有多根深蒂固。而当时仅仅平定北方,还有更多的豪强需要曹操铲除,更多的土地需要曹操兼并,曹操放弃了恢复九洲的计划,还主动把女儿嫁给荀彧的长子,以加强双方的联系,甚至有可能通过政治婚姻来笼络荀彧,让他站再和自己一致的立场。但种种迹象表明,他们之间的分歧越来越严重;曹操也终于明白荀彧并非他的张子房,建安十七年,双方终于公然决裂。当时董昭等人建议曹操进位魏国公,荀彧大加反对。曹操得知后,出于在有生之年无法统一全国的考虑,决定在代汉上大做文章,为其子代汉做好一切铺砌,故决定铲除荀彧这位昔日的救命恩人。当时曹操南征孙权,遂通过汉帝命荀彧犒劳军队,乘机把荀彧留在军中;于是堂堂东汉尚书令便摇身一变,变成曹丞相的一个普通幕僚;荀彧大为不满,借口生病,留在寿春;曹操知道后,送去一个空食品合慰问,荀彧遂自尽身亡。荀彧,这个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帝国守护神,饱读孔孟之书,为了振兴汉室,选择了雄才大略的曹孟德,可惜曹孟德的志向不在位极人臣,虽然曹丞相竭力用外衣把已经穿起来的龙袍遮盖住,却依然瞒不过荀令君的法眼。在曹孟德进位魏国公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荀彧不堪封建愚忠的折磨,下令把家里所有奇谋密策用一把火烧光,就在他的无数心血结晶灰飞烟灭之时,荀令君也含着数根毒草,带着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复杂心情,远离了已经不需要他的世界和曹丞相。通过曹操来兴复汉室,一个是要曹操集团的壮大,一个却要东汉皇朝的兴复;这两个根本就无法统一的目标要荀彧来完成。结果是第一个目标实现得越好,第二个目标却越遥遥无期;多次挽救了曹操,却任由愚忠思想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向万复不劫的深渊,荀彧的悲剧收场,不能不令人深思。最后一提的是,曹丞相在铲除这位代汉最大的障碍后不久就进位魏公,然后魏王;而他的儿子曹丕,更在孝服未除便堂堂皇皇称起孤家寡人来。仅仅四十三年后,盛极一时的曹魏帝国便政息人亡,给司马氏以同样的手段夺位,历史的讽刺意味,莫过于此.
郭贡与张邈等人,估计不是一向有勾结,如今来得这么快,主意一定还没有确定。趁他还没有确定时去劝说他,即使不能为我所用,也可以让他保持中立

关于郭嘉和荀彧的一些生平事迹

有明确的答案和关于他们在黄巾之战时的一些故事。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先在实力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后来他发现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遂受荀彧的推荐,归向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壮志未踌,实为可惜。
  生平详述
  郭嘉之死
  辽西少数民族乌桓部落乘中原战乱,掳迁汉族边民10余万户。曹操取冀州,杀袁谭后,袁熙、袁尚逃往乌桓,二者联结,不断侵扰边境。曹操为统一北方,于建安十二年(207年)秋,开始远征乌桓的作战。刘备闻讯,立即赶往荆州,劝刘表趁曹操北征乌桓之机夺取许都(今河南许昌东),迎献帝,兴汉室。曹操甚为担心,诸将皆说:“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郭嘉却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惧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
  曹操听罢,茅塞顿开,遂立即挥师北上,进至易(今河北雄县西北)时,郭嘉又献策说:“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但是当时秋天七月份的时候发大水,海边的道路不通,于是田畴自请为向导,带曹军出卢龙塞,但塞外道路不通,于是挖山填谷,途径白檀、平冈、鲜卑庭等地五百余里,向柳城进军。后行不到两百余里,敌军发觉了,袁尚便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率领数万骑兵迎战。八月份,在白狼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县东境白鹿山)两军偶然相遇,虏军人多势众,再加上曹军未带辎重,披甲的人少,所以“左右皆惧”。曹公登高而望,看到虏军“虏陈不整”,于是抓住机会,纵兵攻击,是役歼灭乌桓主力和袁尚、袁熙残余势力,斩蹋顿及名王以下10余人,俘虏20余万人(参见白狼山之战),辽东单于速仆丸及辽西、北平诸豪,弃其种人,与尚、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袁尚、袁熙投奔辽东郡太守公孙康。曹操没有继续追击,而是坐观局势,声言等待公孙康把二袁首级送来。九月,曹操从柳城撤军,不久,公孙康伏杀袁尚、袁熙及辽东单于速濮丸。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平定了乌丸,统一了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
  郭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曹操说:“唯奉孝为能知孤意”(《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在北征途中,郭嘉染病,病重卧床之时,曹操不断派人探视,“问疾者交错。”回师不久郭嘉逝世,年仅38岁。曹操哀痛不已,对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三国志·郭嘉传》)。乃表告天下:“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于是上表谥郭嘉为贞侯,其子郭奕嗣。
  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慨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当初,陈群责怪郭嘉不治行检,多次在朝中控诉郭嘉,郭嘉却神色自若。曹操则更加重用郭嘉,而陈群能持正,曹操也很高兴。
  郭嘉身为谋士,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与程昱、刘晔、董昭、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壮志未踌,实为可惜。

  荀彧像荀彧(yù)(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官至汉待中,守尚书令,谥曰敬候。
  个人简介
  荀彧荀彧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文若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力卒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他为“荀令君”。
  历史传记
  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彧二十九岁。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荀彧多次推荐优秀人才给曹操如戏志才、郭嘉等,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时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因为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荀彧在曹操的猜忌中病亡于寿春(一说受到曹操的暗示而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曹魏追赠太尉。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
  荀彧的祖父是荀淑,为朗陵令,是东汉末年名士。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少有才名,故得免于讥议”(《后汉书·荀彧传》)。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后,大为惊异,称其为:“王佐才也”(《三国志·魏书·荀彧荀攸贾诩传》)。
  永汉元年(189),举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东西。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荀彧弃官归家。对父老说:“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但乡人多怀恋故土,不愿离去。时冀州牧同郡韩馥派人接荀彧,却无人相随。荀彧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到冀州后,冀州已为袁绍所得,袁绍见荀彧来,待之为上宾。荀彧弟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荀彧却见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初平二年(191),荀彧离袁绍而投曹操。曹操见荀彧来投,大悦,说:“吾之子房也”(《三国志· 魏书·荀彧传》)。任荀彧为司马,荀彧时年二十九岁。
  当时董卓威陵天下,曹操问计于荀彧,荀彧说:“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后董卓派李傕等出关东,虏略各地,至颍川、陈留而归。荀彧乡人多数死于战乱。
  初平三年(192),曹操领兖州牧,后为镇东将军。荀彧则以司马身份随其征战。
  兴平元年(194),曹操东征陶谦,张邈、陈宫乘机在兖州反曹,暗中迎接吕布。时荀彧和寿张令程昱守鄄城(今山东鄄城北,兖州治所),吕布到后,派刘翊告诉荀彧:“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其军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众人疑惑,唯荀彧知其计,立即命令军队加强防,并急召东郡太守夏侯敦。而兖州诸城皆为吕布所占。当时曹操率大军出征,留守的兵力很少,而且很多人都与张邈、陈宫勾结。夏侯敦到后,乘夜诛杀谋反者数十人,军心乃安。
  豫州刺史郭贡受吕布煽动,率众数万来攻,军中甚惧。郭贡要求见荀彧,荀彧准备前往,夏侯敦等人说:“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荀彧说:“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荀彧出城劝说,郭贡见荀彧毫无惧意,便说鄄城易守难攻,引兵而去。荀彧又与程昱定计,保全了范、东阿、卒全三城。不久,曹操挥师濮阳击败了吕布。
  兴平二年(195年)正月,曹操击败侵入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的吕布军。五月,曹操向驻军巨野(今山东巨野东北)的吕布部将蒋兰、李封发动攻击,吕布亲自援救,被曹操击败,撤退而走。曹操歼灭巨野守军,斩蒋兰、李封,乘胜进驻乘氏(今山东巨野西南)。
  此时,徐州牧陶谦已死,曹操获悉后,打算趁机夺取徐州,再回军消灭吕布。荀彧劝阻说:“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今以破李封、薛兰,若分兵东击陈宫,宫必不敢西顾,以其闲勒兵收熟麦,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破布,然后南结扬州,共讨袁术,以临淮、泗。若舍布而东,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民皆保城,不得樵采。布乘虚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范、卫可全,其余非己之有,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且陶谦虽死,徐州未易亡也。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夫事固有弃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权一时之势,不患本之不固可也。今三者莫利,愿将军熟虑之”(《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采纳荀彧的意见,放弃进攻徐州的企图。抓紧战机,收割熟麦,储存粮秣,积蓄实力。
  不久,曹操少胜多,大败吕布,吕布连夜弃营撤往徐州。曹操乘胜攻取定陶城,并分别派出部队收复兖州各县,兖州遂平。此战的获胜,对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成就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荀彧功不可没。
  建安元年(196年),随曹操击败黄巾军。七月,汉献帝刘协在杨奉、董承等护卫下,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返回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许昌的问题上,曹军内部发生了争执。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理由是“山东未平,韩逼、杨奉新将天子到洛阳,北连张杨,未可卒制”(《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则对曹操说:“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倡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医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曹操认为荀彧之言有理,遂应安集将军董承的秘密召请,亲率大军进抵洛阳,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奉迎献帝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东)。曹操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荀彧也升为汉侍中,守尚书令。从此造成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并为其此后统一战争(参见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荀彧很少随军出征,而是“居中持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虽然在外征战,但军国之事都由荀彧调度筹划。曹操问荀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荀彧说“荀攸(荀彧侄)、钟繇”(《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荀彧善于举荐人才,起初举荐了戏志才,戏志才死后又举荐了郭嘉。此外,还举荐了陈髃、杜畿、司马懿等人,都是当时名士,只有严象和韦康后来叛乱,先后败亡。
  自曹操迎天子后,引起了袁绍的不满。时袁绍雄居北方。曹操则东忧吕布,南拒张绣。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南征张绣,大败而归。袁绍则更加骄矜溢,写信给曹操,辞语骄慢。曹操阅后大怒,诸将都说是作战不利的原故。钟繇因此问荀彧,荀彧说:“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见到曹操后,曹操将袁绍书信让荀彧观看,说:“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荀彧说:“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土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这番话虽然对曹操赞扬得过分了些,但总约来说,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他不受表面现象的迷惑,能抓住事物刘本质来作分析,这是很不容易的。
  曹操闻后大悦,荀彧还说:“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曹操说:“然。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荀彧说:“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相持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钟繇可属以西事。则公无忧矣”(《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建安三年(198年)五月,曹操大败张绣;十二月,曹军攻入下邳,诛杀吕布,平定徐州。建安四年(199年)四月,曹操派部将北渡黄河,击斩依附袁绍的眭固,攻占射犬(今河南武陟西北),控制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由于曹操在内线作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速战速决,逐步由弱变强,据有兖、豫、徐等州,为抗击袁绍集团准备了条件。
  此时,袁绍击灭幽州公孙瓒,拥有冀(州治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并(州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四州之地,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六月,河北割据势力袁绍统带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以实现他“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的目的。
  围绕着是否抗袁的问题,在曹操集团内部又展开了一场辩论。名士孔融反对与袁绍抗争,他说:“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荀彧则反驳说:“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一席话,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之战爆发。九月,曹军军粮将尽,士卒疲惫,曹操写信给荀彧,准备退守许昌。荀彧回信说:“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采纳其建议,继续坚守待机。不久,许攸家人犯法入狱,许攸怒而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曹操遂以奇兵袭乌巢(参见乌巢之战),斩淳于琼等人,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仅带800骑兵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曹操最终取得这场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而“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等,和荀彧所预见的完全一样。
  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袁绍败退北走,遣军屯于仓亭(今山东阳谷境)。建安六年(201年)三月,曹操欲南击曾与袁绍结盟的荆州刘表。荀攸认为:“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克?、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余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纳其计,遂于四月挥军北进,扬兵于黄河之上;对驻守仓亭的袁绍军发起攻击,一举歼灭仓亭袁军。至此,袁绍主力丧失殆尽。九月,曹操班师返许(今河南许昌东)。次年五月,袁绍因兵败惭愤,呕血而亡。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上表,封荀彧为万岁亭侯。正在担任尚书令的荀彧看到了曹操的表文。他非常谦虚,认为自己没有战功,把表压了下来。因此,曹操又写信给他说:“同你共事以来,你帮着纠谬辅政,荐举人才,提出计策,周密谋划,做得已很多了。立功不一定都靠作战,希望你不要推让。”荀彧这才接受万岁亭(在今河南新郑县内)侯的封爵。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克邺城,领冀州牧。荀彧对曹操说:“宜复古置九州,则冀州所制者广大,天下服矣。”曹操将要从之,荀彧又说:“若是,则冀州当得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并之地,所夺者众。前日公破袁尚,擒审配,海内震骇。必人人自恐不得保其土地,守其兵众也;今使分属冀州,将皆动心。且人多说关右诸将以闭关之计;今闻此,以为必以次见夺。若一旦生变,虽有(善守)(守善)者,转相胁为非,则袁尚得宽其死,而袁谭怀贰,刘表遂保江、汉之间,天下未易图也。愿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荆州,责贡之不入,则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乃议古制,此社稷长久之利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从之。
  当时荀攸为曹操谋主,荀彧与荀攸分主内外,“并贵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荀彧将所赐之物皆散给族人和朋友,家无余财。曹操还将安阳公主许荀彧长子荀恽为妻。
  建安十年(205年),河东叛乱,曹操让荀彧举荐贤才,荀彧曰:“西平太守京兆杜畿,勇足以当难,智足以应变”(《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曹操遂让杜畿为河东太守。杜畿到任后,平定叛乱,广施仁政,在位16年,政绩获誉天下第一。三国志09的荀彧
  建安十二年(207年)三月,增荀彧食邑千户,前后共计二千户。还要授以三公(当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王公),荀彧使荀攸推辞十几次才作罢。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准备讨伐刘表,问计于荀彧,荀彧说:今华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南征,八月,刘表病死,曹操遂得荆州。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因此惹怒了曹操。
  同年,曹操征孙权,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不久忧虑而死(关于荀彧的死,史书上还有这样的说法:当时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尽),时年五十岁。谥敬侯,其子荀恽嗣,后官至虎贲中郎将。第二年,曹操进封魏王。
郭嘉和荀彧都死得早,很少哦,三国志里有,就一点,记录不多。郭嘉在官渡之战时有记录;荀彧就没咯。
那时候郭嘉还声名不显 估计在家学习了 荀彧 应该也在家蛰伏!!等待时机 应该没他们什么事

荀彧、夏侯惇如何帮曹操守住最后的大本营鄄城的?

陈宫和张邈准备趁着曹操征讨徐州陶谦的时候,谋划迎立吕布代替曹操为兖州之主。跟从陈宫、张邈一起行事的,包括张邈的弟弟之前的广陵太守张超、从事中郎许汜、王楷等人。当时曹操的军队基本全在徐州战场上,兖州境内空虚。陈宫、张邈他们迎接吕布到了之后,当即传令兖州诸郡县,兖州各郡县的反应相当一致,齐刷刷全部归顺吕布。除了甄诚(今山东甄城)、范(今山东范县)、东阿(今山东阳谷)三个地方。

从兖州各州郡的反应看,对于曹操为私仇征讨徐州的事,兖州上上下下都是不满的。而这不满,在迎奉吕布的事情上表露无遗。陈宫、张邈绝不只是仅凭己意,而是有坚定的民意基础的。换个角度看,不是陈宫他们要反曹操,而是曹操逼反了陈宫他们。也正是这个原因,在曹操打败吕布,擒获陈宫之后,依然对陈宫满怀歉意,不忍杀陈宫。即使杀了陈宫之后,曹操依然奉养陈宫老母、妻小。

不过好在还是有三个地方没有响应陈宫他们的号召迎奉吕布的。我们先看最大的鄄城。鄄城可以算是曹操在兖州的大本营,之前和袁术大战的时候,曹操就驻兵在鄄城。而且曹操一家老小都在甄城。如果甄鄄城让吕布他们占了,曹操一家算是彻底完了。不久前,曹操父亲曹嵩一家刚被陶谦的部下全部杀害。

张邈在吕布到了之后,马上派人刘翊前往甄城通告驻守鄄城的荀彧说:“吕布前来帮助曹操去攻击陶谦了,请积极准备好粮草迎接。”收到这个信息,驻守鄄城的这些人都看出来有问题了,更别说大谋士荀彧了。荀彧马上猜到张邈是联合吕布作乱来了,于是马上动员甄城的士兵,加强战备。同时马上派人去请身在濮阳(今河南濮阳)的东郡太守夏侯惇。当时鄄城留守的兵力很少,而且不少和张邈、陈宫都有勾结,形势岌岌可危。

身在濮阳的夏侯惇收到荀彧的消息之后,马上带兵轻装赶往鄄城。毕竟曹操的一家老小都在那,如果万一再出了事,自己的老大哥曹操可真成了孤家寡人了。也是巧,夏侯惇带着军队刚出来就碰着了吕布的队伍。然后,两边就打了一仗。吕布的军队要攻打濮阳城,而夏侯惇的军队要往甄城去,应该也没怎么激烈打。吕布的军队进入了没什么军队守卫的濮阳城,而夏侯惇则继续赶路前往鄄城。

吕布占领濮阳之后,派了几个人伪装投降夏侯惇,可忽然动手绑架了夏侯惇,威胁索取财物。面对突发情况,夏侯惇的军队上下一片恐慌,老大被擒,怎么办?幸好夏侯惇手下的将领韩浩表现镇定,先是派兵将营门口把守住,防止这些人逃脱;然后再召集军中的将领,让大家都约束部下别轻举妄动。就这样,夏侯惇的军队才算稳了下来,可老大还在他们手上,怎么办?

韩浩接着来到夏侯惇的营帐,告诉劫持的人说:“你们这些叛逆,还敢劫持大将军,难道不想活命了吗?况且我接受命令讨伐叛逆,会为了一个将军的缘故,就纵容你们吗?”转过脸来,韩浩又对夏侯惇说:“国法如此,我也是不得已呀!”于是命令人攻击劫持者。劫持的人,没想到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下慌了神,慌忙跪下来求饶,说:“我们就是想要一些钱财就离去的。”

就这样夏侯惇得以逃过一劫,那几个劫持夏侯惇的人被韩浩训斥一顿之后全部斩首了。这件事后来被曹操知道了,曹操这样夸赞韩浩说:“你这个举动,可以成为之后万世的法则!”于是曹操立下规矩,之后凡是有敢于劫持的人,全部击杀,不必考虑人质的身份、安危。真是够狠的,自此以后劫持的事情在曹操的军队里基本是绝迹了。

夏侯惇逃过一劫之后,自然不敢停下,继续日夜兼程赶往鄄城。夏侯惇到了之后,联合荀彧,连夜将准备联合陈宫、张邈谋逆的几十人斩首。有了夏侯惇的军队,又杀掉了内应,鄄城才算度过了危机。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甄城内刚安稳下来。城外的包围就来了,不是吕布他们,而是豫州刺史郭贡带领数万人来到城下。甄城内兵力除了夏侯惇刚刚带来的那么点兵,一看城下来了这么多人,自然是恐慌。再加上吕布的事情,自然而然,所有的人都将郭贡围城和吕布领兖州牧的事情联想到了一块,他们之间一定是有串联,不然不会这么巧的。

这时候郭贡请求和荀彧见面,荀彧准备前往。夏侯惇等人一看,这怎么行,这不就是去送死吗?都劝荀彧说:“荀彧你现在是镇守鄄城的主将,去了必然有危险,不能去呀。”可是荀彧胸有成竹,和大家说:“郭贡和张邈他们之间,平常并没什么来往,可见他还没下定主意。既然他没有下定主意,我这个时候前往说服他,纵使他不能为我们所用,也能够劝说他保持中立。可是如果我们现在就对他产生怀疑将他看作敌人,反而会激怒他,这样他反而成了我们的敌人。”

荀彧的这番话自然是把夏侯惇他们说服了,他对时机、人心的洞察真是够深刻、准确。果然郭贡见荀彧毫无惧意的来,感觉鄄城不是那么能够轻易拿下的。如果拿不下,再因此得罪了曹操,那实在太不值了。于是在荀彧的劝说下,郭贡带着他的人马退兵而去。

郭贡为什么会忽然出现在鄄城之下,史书上没有交代。不过可以推测,是陈宫、张邈他们联合的。陈宫他们也知道,兖州境内,甄城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不如借助外力来消灭掉。之前我们介绍过豫州刺史,前前后后有四五个人被人上表为豫州刺史,包括孙贲、刘备等,郭贡有豫州刺史的名头,可没豫州的地盘。如今听陈宫他们说兖州境内有城池给自己,那赶快占吧。

割据一方的诸侯,此时都是这个心头。而且郭贡之前从陈宫那边听说的,一定是曹操他们已经完了,兖州的地盘谁抢着就是谁的,于是他急急忙忙带兵来了。可来了之后发现,全然不是陈宫他们说的那样,再经荀彧这么一分析,郭贡自然就带兵去了。

就这样曹操的大本营可算是保住了。可另外两个城呢?虽然都是小城,可兖州留给曹操的地盘不多了,都得保住啊。可那两个小城可不比甄城啊?在一片孤立之中,范、东阿能守得住吗?

求荀彧的事迹

荀彧(163-212)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关于荀彧与曹操的矛盾:
荀彧辅助曹操本来的理想是想中兴大汉的,这和曹操的初衷是一直的。可是在诸侯征战中,曹操觉得大汉气数已尽,无可救药了,因此想自成大统,荀彧对此是极力反对的,因此他们之间便出现了矛盾。其实曹操到死都没称帝,一部分原因就是荀彧反对。
永汉元年(189),举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东西)。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荀彧弃官归家。对父老说:“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但乡人多怀恋故土,不愿离去。时冀州牧同郡韩馥派人接荀彧,却无人相随。荀彧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到冀州后,冀州已为袁绍所得,袁绍见荀彧来,待之为上宾。荀彧弟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荀彧却见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初平二年(191),荀彧离袁绍而投曹操。曹操见荀彧来投,大悦,说:“吾之子房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任荀彧为司马,荀彧时年二十九岁。 当时董卓威陵天下,曹操问计于荀彧,荀彧说:“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后董卓派李傕等出关东,虏略各地,至颍川、陈留而归。荀彧乡人多数死于战乱。 初平三年(192),曹操领兖州牧,后为镇东将军。荀彧则以司马身份随其征战。 兴平元年(194),曹操东征陶谦,张邈、陈宫乘机在兖州反曹,暗中迎接吕布。时荀彧和寿张令程昱守鄄城(今山东鄄城北,兖州治所),吕布到后,张邈派刘翊告诉荀彧:“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其军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众人疑惑,唯荀彧知其计,立即命令军队加强防,并急召东郡太守夏侯敦。而兖州诸城皆响应张邈,投靠吕布阵营。当时曹操率大军出征,留守的兵力很少,而且很多人都与张邈、陈宫勾结。夏侯敦到后,乘夜诛杀谋反者数十人,军心乃安。 豫州刺史郭贡受吕布煽动,率众数万来攻,军中甚惧。郭贡要求见荀彧,荀彧准备前往,夏侯敦等人说:“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荀彧说:“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荀彧出城会见郭贡,郭贡见荀彧毫无惧意,认为鄄城易守难攻,引兵而去。荀彧又与程昱定计,保全了范、东阿。卒全三城。不久,曹操回师濮阳击败了吕布。这次荀彧又一次救了曹操,保住了曹操的根基。如果曹操这次没有荀彧和程昱的死命保城,曹操可能会像刘备一样,落得个半生飘零的下场。 兴平二年(195)正月,曹操击败侵入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的吕布军。五月,曹操向驻军巨野(今山东巨野东北)的吕布部将薛兰、李封发动攻击,吕布亲自援救,被曹操击败,撤退而走。曹操歼灭巨野守军,斩薛兰、李封,乘胜进驻乘氏(今山东巨野西南)。 此时,徐州牧陶谦已死,曹操获悉后,打算趁机夺取徐州,再回军消灭吕布。荀彧劝阻说:“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今以破李封、薛兰,若分兵东击陈宫,宫必不敢西顾,以其闲勒兵收熟麦,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破布,然后南结扬州,共讨袁术,以临淮、泗。若舍布而东,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民皆保城,不得樵采。布乘虚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范、卫可全,其余非己之有,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且陶谦虽死,徐州未易亡也。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夫事固有弃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权一时之势,不患本之不固可也。今三者莫利,愿将军熟虑之。”(《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采纳荀彧的意见,放弃进攻徐州的企图。抓紧战机,收割熟麦,储存粮秣,积蓄实力。 不久,曹操以少胜多,大败吕布,吕布连夜弃营撤往徐州。曹操乘胜攻取定陶城,并分别派出部队收复兖州各县,兖州遂平。此战的获胜,对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成就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荀彧功不可没。 建安元年(196),随曹操击败黄巾军。七月,汉献帝刘协在杨奉、董承等护卫下,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返回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许县的问题上,曹军内部发生了争执。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理由是“山东未平,韩暹、杨奉新将天子到洛阳,北连张杨,未可卒制”(《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则对曹操说:“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倡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医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曹操认为荀彧之言有理,遂应安集将军董承的秘密召请,亲率大军进抵洛阳,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奉迎献帝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曹操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荀彧也升为汉侍中,守尚书令。从此造成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并为其此后统一战争(参见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这是荀彧撼古震今的一次谋略,曹操正因为采纳了荀彧的意见奉天子,才一举成为东汉末年最有实力的军阀,为以后所有战争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基础。 荀彧很少随军出征,而是“居中持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虽然在外征战,但军国之事都由荀彧调度筹划。曹操问荀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荀彧说“荀攸(荀彧侄)、钟繇”(《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荀彧善于举荐人才,起初举荐了戏志才,戏志才死后又举荐了郭嘉。此外,还举荐了陈群、杜畿、司马懿(此处有争议 据晋书宣帝纪“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 据后汉书“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锺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等人,都是当时名士,只有严象和韦康后来因为失败丧命。 自曹操迎天子后,引起了袁绍的不满。时袁绍雄居北方。曹操则东忧吕布,南拒张绣。建安二年(197)正月,曹操南征张绣,大败而归。袁绍则更加骄矜溢,写信给曹操,辞语骄慢。曹操阅后大怒,诸将都说是作战不利的原故。钟繇因此问荀彧,荀彧说:“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见到曹操后,曹操将袁绍书信让荀彧观看,说:“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荀彧说:“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土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这番话虽然对曹操赞扬得过分了些,但总约来说,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他不受表面现象的迷惑,能抓住事物刘本质来作分析,这是很不容易的。 曹操闻后大悦,荀彧还说:“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曹操说:“然。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荀彧说:“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相持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钟繇可属以西事。则公无忧矣”(《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建安三年(198)五月,曹操大败张绣;十二月,曹军攻入下邳,诛杀吕布,平定徐州。建安四年(199)四月,曹操派部将北渡黄河,击斩依附袁绍的眭固,攻占射犬(今河南武陟西北),控制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由于曹操在内线作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速战速决,逐步由弱变强,据有兖、豫、徐等州,为抗击袁绍集团准备了条件。 此时,袁绍击灭幽州公孙瓒,拥有冀(州治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并(州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四州之地,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六月,河北割据势力袁绍统带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以实现他“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的目的。 围绕着是否抗袁的问题,在曹操集团内部又展开了一场辩论。名士孔融反对与袁绍抗争,他说:“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荀彧则反驳说:“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一席话,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 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战爆发。九月,曹军军粮将尽,士卒疲惫,曹操写信给荀彧,准备退守许昌。荀彧回信说:“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采纳其建议,继续坚守待机。不久,许攸家人犯法入狱,许攸怒而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曹操遂以奇兵袭乌巢(参见乌巢之战),斩淳于琼等人,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仅带800骑兵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曹操最终取得这场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而“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等,和荀彧所预见的完全一样。 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袁绍败退北走,遣军屯于仓亭(今山东阳谷境)。建安六年(201)三月,曹操欲南击曾与袁绍结盟的荆州刘表。荀彧认为:“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兖、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余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纳其计,遂于四月挥军北进,扬兵于黄河之上;对驻守仓亭的袁绍军发起攻击,一举歼灭仓亭袁军。至此,袁绍主力丧失殆尽。九月,曹操班师返许(今河南许昌东)。次年(202)五月,袁绍因兵败惭愤,呕血而亡。 建安八年(203),曹操上表,封荀彧为万岁亭侯。正在担任尚书令的荀彧看到了曹操的表文。他非常谦虚,认为自己没有战功,把表压了下来。因此,曹操又写信给他说:“同你共事以来,你帮着纠谬辅政,荐举人才,提出计策,周密谋划,做得已很多了。立功不一定都靠作战,希望你不要推让。”荀彧这才接受万岁亭(在今河南新郑县内)侯的封爵。 建安九年(204),曹操攻克邺城,领冀州牧。有人对曹操说:“宜复古置九州,则冀州所制者广大,天下服矣。”曹操将要从之,荀彧却反对说:“若是,则冀州当得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并之地,所夺者众。前日公破袁尚,擒审配,海内震骇。必人人自恐不得保其土地,守其兵众也;今使分属冀州,将皆动心。且人多说关右诸将以闭关之计;今闻此,以为必以次见夺。若一旦生变,虽有守善者,转相胁为非,则袁尚得宽其死,而袁谭怀贰,刘表遂保江、汉之间,天下未易图也。愿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荆州,责贡之不入,则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乃议古制,此社稷长久之利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从之。 当时荀攸为曹操谋主,荀彧与荀攸分主内外,“并贵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荀彧将所赐之物皆散给族人和朋友,家无余财。曹操还将安阳公主许荀彧长子荀恽为妻。 建安十年(205),河东叛乱,曹操让荀彧举荐贤才,荀彧曰:“西平太守京兆杜畿,勇足以当难,智足以应变”(《三国志·杜畿传》裴松之注《傅子》)。曹操遂让杜畿为河东太守。杜畿到任后,平定叛乱,广施仁政,在位16年,政绩获誉天下第一。 《三国志9》荀彧形象
建安十二年(207)三月,增荀彧食邑千户,前后共计二千户。还要授以三公(当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荀彧使荀攸推辞十几次才作罢。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准备讨伐刘表,问计于荀彧,荀彧说:“今华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南征,八月,刘表病死,曹操遂得荆州。 建安十七年(212),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因此惹怒了曹操。 同年,曹操征孙权,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不久忧虑而死(关于荀彧的死,史书上还有这样的说法:当时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尽),时年五十岁。谥敬侯,其子荀恽嗣,后官至虎贲中郎将。第二年,曹操进封魏公。
文章标题: 荀彧是如何让郭贡退兵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9005.html
文章标签:退兵  荀彧是  让郭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