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外该开放的很开放,该保守的很保守? 中国要么都开放,要么都保守。
我们误解了西方的性开放,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象电影中所描述的,男人与女人一见面有好感就立马有性行为。性开放不是性随便,在思想上对性是开放的,在行为上性可不是随便的。人可以随意去爱但不是随便去性行为,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如果人随便去性行为就如同黑猩猩了。所谓重视“处女”,只是男人对女人的不公,是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当然是要不得的。人应该是自由的去恋爱,去尊重自己的恋爱对象,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性生活对于男人、女人都是一样的,是在爱的前提下进一步的行为,双方都有享受性快乐的权利。 日本人是全世界“性”不负责的、最随便的,最男女不平等的,他们只是人形的野兽。韩国和中国在性方面比较相似,封建社会思想占比较高的比例。 任何事情都不能绝对以什么标准来定夺,但人需要彼此尊重,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这一点全世界都是一样。
你不了解国外,国外也有保守和开放的不同!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冲击也有很大作用,有的人接触了,改变观念,有的人没接触,就拒绝了!美国是个大熔炉,有世界各地的人,所以文化也会很开放!
比较开放的是欧洲的几个国家。比如法国和意大利。因为文化和艺术比较发达。
美国其实比较相反,早期移民都是清教徒和英德移民。其实就比较保守。
国外是一个不存在的概念,因为国外很大,有一百多国家,民俗文化各不相同。等于你拿全世界去跟中国比,这没法去比的。就像今年的流行语,别人家孩子。
首先分清楚你所指的开放在哪里。如果是指男女交往方面,中国自古就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事,过去思想很顽固,但在接受思想解放的地方,人们开始崇尚自由恋爱,婚姻自由。他们的不同 ,是时代,也是地域,还有文化。而你的烦恼,只是有所郁结于不适应,想开点……
中国文化讲究什么?和西方文化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
每一个国家的社会进程是不同的,所以他们所衍生出来的文化也是不同的,每一种文化的生长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开始的,所以他们在成熟之后会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和遭到的思潮影响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外在的表现。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还是比拟大的,在宗教,日常生活,以及经济等方面,两者都是南辕北辙的。
一、思想观念差别
假如要说到东西方文化最大的一个不同之处,思想上的差别应该是首选。西方和东方的思想文化差异是十分大的,西方的思想遭到了基督教的影响,而且他们的思想根本上都比拟开放,他们也在追求真正的自在,但是东方则不同,东方人的思想遭到了儒家的严重影响,思想上会有一些局限性,并不像西方人那样放的开,绝大局部的中国人还有着比拟古板的思想,与西方相比,反而没有那么的开放,颇有些故步自封的意味。
二、日常生活中的差别
除了在思想上的差别十分的宏大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总是能够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异。西方人比拟注重个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从本人的角度动身,只需本人快乐就能够,这样的行为在我们的眼中看起来不免有些太过于自私,但是东方人就十分的注重群体观念,不论在什么日子,都会看到形单影只的东方人在一同庆贺,而且我们都是以他人的感受为先,本人的感受为后。
三、经济观念上的差别
在很多的西方人的眼中,东方人赚钱就是为了存起来,并不会把现有的钱花在享用上,其实这样的一种思想是遭到了细水长流这种文化的影响,与西方人相比,东方人更愿意把钱花在刀刃上,而不是花在一些没有用,或者是可有可无的中央上。而西方人则比拟注重如今一时的享用,他们会把钱花在装饰品上,目的就是为了让本人的心情愈加的舒适。
中国文化主要讲究的就是融合。因为中国文化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需要各种文化进行融合,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大繁荣。和西方文化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西方文化更加注重的是不断的创新发展,中国文化更多的是保留一些非常传统的文化,将这些传统的文化传承下去。
主要讲究的就是文化内容的传承,然后也会进行创新和研发,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存在的历史特别久远,历史研究价值也特别的高,时间长短是完全不一样的。
中国文化讲究一些文化的传统特色,并且也注重整体的形神兼备。和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就是中国文化更加注重形式上的东西,而且也更加注重群众的审美,并且也特别注重实质上的意义。
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哪些
第一,是义利关系问题.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东方人的意识就是义字当先,古时的关羽不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义气英豪.也被当时的人们大加赞赏,我想这也是由于古时的多方思想而造成的一种文化意识.5000年的文化也是造成这种重礼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相对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表现,从侵华战争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称为不虚伪,实事求是的作风.当然,这也只是针对东方的绝大多数而言的.在东方比如中国人的生活中,谦让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对此不知如何是好.西方人在多数时候为了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义.
第二,是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差异还表现在交往中,比如在很多报导中,一为中国人到西方人家吃饭,当主人问今天吃中餐还是西餐时,客人很客气的说道:“随便.”“客随主便.”西方人对这样的答复难以理解,他们说一听到撍姹銛这个词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弄好,不好操作.我们思维方式深处,认为客随主便是礼貌的表现,是对主人的尊重,可西方人不这样看,这就是区别.反过来看看,欧洲人到中国来,你问他今天干什么,他一定不会说“随便”,一定会明确表明自己的愿望.今天就吃西餐,或者就吃中餐,而中国人往往较少表示个人的愿望,当我国代表团出访时,外方接待我方代表团,对方问,各位想喝什么?如果团长说喝茶,后面几位可能也都说喝茶.人家奇怪,怎么一个说tea,就tea,tea全下去了.
第三,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我们中国人总是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则讲究多样的标立新说.我们在感谢对方接待时往往是这样几句话:你们国家很美丽,你们人民很友好,你们接待很周到,等等.他们认为万里迢迢从东方到西方,难道没有任何一点不同的感觉,为什么一律都是这么三句话呢?后来有一个代表团走的时候,除了三句话以后,他说,我现在想提点建议.这几个人马上很认真听,想听听代表团离开前的建议.第一条建议是希望你们介绍材料能译成中文.第二条是你们这个牛肉能不能煮得烂一点,血淋淋的实在受不了.第三点希望你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能有所了解.他们听了感觉特别好,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表示,能做到的我们一定做到,做不到的我们也知道你们喜欢什么了.
第四,是东西方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在很多问题上中西方的差异是的,我敢打赌西方人看《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定看不懂,这里头最大的问题就是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从而造成了中国人细腻含蓄的倾情和西方人的直接表露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古代的大家闺秀想必西方人一定毫无想象,更不必说中国古代的“男尊女卑”及古时的家法等一切束缚主义的思想.
第五,是我们思维方式里经常有意会性.他们是一种直观性.比如我们有些文章或在生活中喜欢用暗示,或者喻古论今.这种含蓄需要你去意会,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这与西方人的直观性不太一样.像钱钟书先生的关于西方与中国文化方面的对比里,更是谈到了中国诗的长处,它虽然只有寥寥数十字,但表达比西方的长诗更有意境.但对西方人来说,这又是很深奥且难以理解的东西~
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是: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
在生活态度上的差别是: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
东方人喜欢把问题复杂化,而西方人则喜欢简单,不愿使自己活得太累。许多中国人觉得西方人单纯,简直有点傻,或者说像小孩,童心重。
西方本质上是一个道德至上的社会,也是一个契约社会,就是我们追求的"和谐社会",契约社会讲究“先说好后不乱”,它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有些时候要用法律文本的形式明确当事双方的责权利。
中国人往往以出主意提建议表示关心。
西方人比较看中个人的独立性。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在给对方出主意或提建议时,不能使对方认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不必教人怎么做。
整理的一些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是: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
在生活态度上的差别是: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
中国与西方
西方有则寓言,好像是说有个人捉了一只乌龟,想把它吃了,又不愿意承担屠杀生灵的道义责任,于是他在煮沸了水的锅上,横起一根木棍儿,对乌龟说:“如果你能从这上头爬过去,我就放了你”。乌龟走投无路,只好放手一博,把着那弯曲晃荡的木棍,在蒸汽的熏蒸下,艰难的爬了过去。当这个人惊讶的看到眼前发生的这一切时,随即眼珠一转,又对乌龟说:“你再这么爬一回”。
中国古代有一个官职,叫做“牧”,三国时期的刘备就领过益州牧。牧的意思就是像放羊那样,牧养老百姓!在中国的社会结构中,老百姓只是统治者的私有财产,他们爱百姓,保护百姓,就和羊的主人爱护羊,保护羊一样,他们养羊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羊的幸福,让羊吃饱,也只是为了杀羊的时候,他们能吃到更多的肉。
那则西方寓言想说的是,如果规则是强权一方制定的,你就不要指望处于强权的一方会遵守这个规则。其告诉人类的要义是,决不接受强权。
而中国经过千百年的封建统治到现代的大革命和新中国,中国这一放牧人民的政治传统,却始终如一的坚持到了今天。其特征就是,承认强权,接受强权,然后在强权之下,再寻找生存空间。中国的政治伦理就是谋取强权,争夺霸权,终极目标就是王权,王权是最高霸权!
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是约法,由大家共同参与制定,由大家共同遵守执行,它体现的是人民的意志,遵守约法的人称谓是公民,约法体现的核心是“平等和尊重”。
中国的法律是王法,由统治者制定,让被统治者遵照执行,它体现的是统治者的意志,遵守王法的称为臣民,王法体现的核心是让统治者为所欲为满意称心。
西方的社会文化是从基督传统而来,核心是善,其教化作用是博爱,这种爱的传统发展到今天,已经取消了传统的社会等级制度,并把这种平等思想,从本民族扩展到了对其他民族的平等,以美国为例,这个国家几乎囊括了全世界的所有民族,而全体人民都是美国公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共同遵守一部法律。
中国的社会文化核心是玄学,目的是用受命于天来恐吓教化人民,其教义就是让人民知道统治者的统治是合理合法的,凡是符合这个教义的文化,就可以发展,凡是不符合这个教义的,就必须清除。发展到今天,这种君权神授的思想已经过渡到了现代观念上的,国家利益至上。
约法和王法是一个道德的分水岭,西方人所说的道德,是把强权踩在脚下发展起来的道德,而中国人的道德,是被强权踩在脚下,发展起来的道德,没有了强权的西方,拥有以责任为前提的自由公民,而在强权笼罩下的中国,产生了大批以取悦当权者为己任,以附庸权势为奋斗目标的臣民。
西方的道德,是站着的道德,因为谁也不能把别人踩在脚下,人与人之间要和平共处,就需要相互尊重,这是一种平等的道德,接近于现代意义上的公德。中国人的道德是跪着的道德,既然已经接受了可以被别人踩在脚下,同样也就能接受把别人踩在脚下,而既然可以把别人踩在脚下,当然也就根本不需要什么尊重,而由于每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人和人之间靠利益形成的是一种施舍与被施舍的主从道德,就是私德。中国社会只讲私德,不讲公德。
西方社会的资本性质,决定了西方社会有着公平交易的社会传统,统治者对维护社会公平交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也训练了国民公正平等的意识,如果谁要是想在这个社会中,获得更大的财富,你就必须创造更大的财富,除了法定应缴的税款,你的个人财富不容别人染指,其社会本质,是创造社会财富,而非掠夺。
中国封建社会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性质,这种在中国社会无处不在的强权,有着合法加害的无尽威力,可以让一个生活在这种强权下的人,为自己没有变的更不幸而接受现在的不幸,从看到比自己更不幸的人,而对自己现在的不幸感到庆幸。不受约束的权力,使中国的社会财富无条件的向权势集中,谁能拥有更高的权势地位,谁就拥有更多的对社会财富的使用权和支配权,一个人财富的多少,是由他拥有的权势地位决定的,是随着他的权势地位上升而增加,同样也会随着他的权势地位的丧失而失去的。在中国社会中,除了皇家的威严和利益不容冒犯外,统治者对建立合理的平民社会规则不感兴趣,更不会为此负责任,统治者是不保护个人财产的,相反,倒是可以随意染指在自己势力范围内别人的财产,中国的手工业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一旦发展到一定规模,各种势力就会介入分肥,使得中国的手工业者,只能满足于停留在,够养活自己的手艺层面上。这种社会的本质,对财富是掠夺,而不是创造,中国的官场政治斗争,争夺的就是对这些社会财富的分配比例,至于到底社会拥有多少社会财富,完全不重要。中国的统治者,只强调自己是正统,而不强调正义,他们既没有道德追求,也不想为臣民树立什么道德榜样,老百姓宁肯为自己遭遇的不幸,去祈求能显灵的菩萨或者一棵树,也不指望官府会出面主持公道,屈死不告官,这是中国老百姓,从残酷的事实中总结出来的,血淋淋的经验教训,在这种人治社会,没有人会指望有真的司法公正。
拥有最高权力的中国统治者,不接受任何道德樊篱的约束,甚至懒得伪装,他们对皇家威严的要求远高于合理社会秩序的要求,这种没有被文明驯服的权力,完全靠中国那套拉拢打压的政治手腕治理国家,中国封建王朝的官场政治,几乎构成了中国历史的全部,其中尔虞我诈,波诡云谲,世所罕见。一旦谁在政治上得势,就可以封妻荫子,鸡犬升天,而一旦谁失势,轻者抄家罢官,重者枭首示众,以儆效尤。号称尊老爱幼的儒家礼法,在中国没有发展出像西方那样的育婴堂和敬老院,倒是孕育出了灭九族,夷三族,满门抄斩的所谓斩草除根的政治智慧,连耄耋老人和襁褓中婴儿也不放过,其残暴,使得所有读懂中国历史的后人,都会感到胆战心惊。
自汉武帝始,历朝历代的中国统治者虽然都大力提倡儒家礼教,但中国的统治遵循的确是法家的强权政治,儒家思想只是因为可以美化和掩饰法家的残暴和血腥,才被统治者拿来作愚弄中国人民的幌子,而所谓儒家礼教从一开始,就是孔子为了讨好统治者而推崇的,一个从统治者的利益出发,让老百姓遵循的礼教,当然不会是为了维护老百姓的利益和在自然法则,而一定是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让老百姓尊孔敬孔,无非是让老百姓自己管好自己的事儿,别给统治者添麻烦,就像牧羊人不希望自己的羊群内发生打架一样,因为这会让他感到自己的财产受到损失。接受了儒教,也就等同于接受了统治者的正统地位,因为在儒教强调忠顺的文化背景下,除了担心触及老百姓造反这个底线,统治者几乎可以为所欲为,无恶不作。从历史上看,中国老百姓彻底接受儒家礼教,绝非自愿,而是统治者强加到老百姓头上的。
中国的儒家传统道德,虽然大讲特讲的是,仁,义,礼,智,信,非常冠冕堂皇,可是由于中国没有西方那种平等的思想理念作基础,做什么都不会一视同仁,所以这种道德在现实社会的实际操作中,都是和三十六计一块用的,至于对谁仁,对谁义,都需要先察言观色,而后再运筹帷幄,其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足与外人道。
已经跪拜在强权之下的中国官僚政治,所谓忠君爱国,不过是向上邀宠的政治手段,真正掩盖的是千里求官只为财的真实官场规则。他们维护统治者的权威,那是因为国家体制是官僚们赖以寄生其政治生命的宿主,官场就是把国家名义下的权力分级承包,官员的权力范围就是他们的利益范围所在,官员们依靠利益共识组成的共同体,可以轻易的把以国家名义聚敛的财富在官场下实行再分配,这才是官场政治争夺的焦点,也是各种冠冕堂皇决策背后的真实动因。中国官员的外在政治形象和个人真实品质有着天壤之别,得益于中国文化熏陶出来的官员,在无耻方面从来没有心理障碍。这种利益分配,既要受到看不见的各种势力介入的影响,还要被看得见的权势地位的所限制,充分认清形势,达成默契,获取自己势力范围内应得的那一份,是每个官员必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和本分,任何超出自己身份的妄想,都会遭到来自官场上明的暗的严酷打压,直至被排挤出官场,从而彻底退出这个利益共同体。但不管如何结党营私,勾心斗角,官场的体面必须保持,这是官场争斗的底线,谁触及了这条底线,都会遭到官场上下各方最残酷的迫害,甚至死无葬身之地。这种政治的两面性,使那些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进入这个利益共同体的官员最先被淘汰出官场。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所有在中国想出人头地的人,都把进入这个体制作为钻营的终极目标。而一个人要在官场立足或者升迁,官场内的互相支持是决定因素,维系政治关系的,是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所谓友谊,不过就是团结在一起为了去做掉别人,这里判断事务的道德标准,就是看对自己是有利还是无利。在中国的官僚体制中,只有拉关系的能力,才是真正被认可的政治能力,其他能力,如果不能有效的转化为这种政治能力,则一钱不值,任何真知灼见,如果没有相应政治背景的支撑,都只能沦为茶余饭后的笑谈,而被世俗政治所淹没。那些被踢出官场的,并非是因为本职工作个人操守做的如何,而是毁于派系倾轧和利益之争,这里政治关系的重要性,使得官场如战场,尽情展示个性,甚至无视道德法律,那都是身份地位优越的表现,是流氓无赖仰慕和竞相效仿的榜样,普通人是没有这个资格的,在这块战场上,只要有足够的权力,就连再卑鄙、无耻、下流的行为都能成为令人尊敬而有效的威慑力量。在这种氛围下,人的生存状态,很大程度上被别人决定着,有时候只是跟你有利害关系人的一种感觉,就能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使得人人心怀鬼胎,奉行的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是不能说真话,两面派几乎成了中国人唯一的生存方式。由于看人下菜碟儿的社会现实,面子就成了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地位凭证和通行证,他决定了每个人在社会团体中和利益紧密相关的地位,如果一旦失去了面子,就等同于失去了在社会团体中的生存根本,为了这个面子,中国人怎么拼命都不过分。
其他社会阶层也和中国官场一样,也都是靠这种拉拢打压的手法维持着各阶层的平衡,任何生活在中国社会的成员,都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依附在某种权势上,为自己挣出一点生存空间,这其间争夺的还是面子。在这种社会关系中,势力和实力才是关键,无所谓是非对错,没有道德层面上的应该不应该,只有现实世界中的可行不可行,讲理的前提条件是,你的胳膊有多粗,整个社会上最让人瞧不起的人,就是没权没势还讲理的人。一到利益面前,中国人无所不用其极,并且大多数人很为自己豁的出去礼仪廉耻感到自豪,什么文明道德全是扯淡。这种没有法律制约的道德,使得流氓无赖在现实社会中,获得了极大的生存空间,逐渐形成市井阶层的一些有头有脸的行当,所谓江湖文化和意识也在中国各阶层大行其道。在中国,从来没有西方那种建立在法律公平意义下的商人,如果没有能力同社会上黑白势力相勾结,任何商号和码头都别想立得住,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到哪儿,都会自发形成黑社会的历史根源。而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劳动人民,则始终都是社会的最底层,处于被官府和流氓势力掠夺的地位,而最底层的劳动者面对强权,表面看着温顺,但也不是毫无反抗能力,他们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也和那些流氓统治者一样,靠践踏道德来争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往大米里掺沙子,往酒里兑水,制假贩伪,以次充好,甚至直接坑蒙拐骗,杀人越货都被认为是正常的生活营生,除了必须顾及表面上的正常外,私下里也是什么坏事儿都干得出来。这种无德对无德的上下社会互动,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主流,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被逼无奈,没有人会愿意在中国当什么劳动者,因为只要你还是靠劳动所得生活,你就是一个下等人。中国人在社会活动中的关系,生产关系是次要关系,政治关系才是主要关系,权力通吃的社会现实,让中国各阶层都能充分领教到它的杀伤力,越是接近社会底层,受害就越是深重,所以对权势地位的政治崇拜,也就越是疯狂和直接,而用于博取政治利益的手段,也更加野蛮、血腥和明火执仗。而那些远离政治中心或想独善其身的人,会成为了社会的异类,被社会群体敏锐的揪出来,轻易成为公众可仇视欺辱和嘲弄的共同目标。没人可以逃得掉。就像当年没带政治地位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受到了中国社会的群体仇视和欺辱,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中国这种相互倾轧的社会现实,使大多数人都巴不得把别人踩在脚下,表面上还得装出一副很有同情心的样子,这既是为以后发展自己可能的同盟者考虑,也是为了隐藏自己,避免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中国没有同情弱者的传统,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从比自己更不幸的人身上寻找快乐,用制造别人的不幸来缓解自己的不幸,并且理直气壮在人背后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我在想,本篇开始的那则西方寓言,如果是出自中国人之手写的,会是怎样?
中国的聪明人信奉的人生信条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无毒不丈夫。在这些聪明的中国人眼里,肯定不能是一只乌龟,应该是一群乌龟,那个人不可能一次吃掉所有的乌龟,这就留有了内斗的时间和空间,这时候每个乌龟要做的不是想着怎么反抗和谴责那个人不讲信义,而是要忙着拉帮结派,寻找当前的打击对象,然后把它给推出去,让它到开水锅上去玩杂技。
金额简单机械就很喜欢小虎还乡吧男的女的你百度吧
东西方价值观差异
东西方的价值观差异有哪些?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东西方的价值观差异有价值取向不同、社会本位不同、交往观念不同,表现在社会、家庭等方面。
中西方人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上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中西方人生价值取向不同。儒家给中国人提供的价值观念,在封建专制制度的支持下,逐步转变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人生信念。
而西方文化中人生价值呈多元化。从政也是人生价值的实现,经商也被认为相当有价值。西方人眼中最好的职业莫过于律师、医生。
2、西方的个人本位和中方的家族本位。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是在神学背景上产生的,原罪观念在西方根深蒂固。因此,西方人的道德指向是个人向自己负责,通过个人奋斗向上帝赎罪,由此引申出一条基督教义,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当上帝被否定了时西方又产生了社会原子观念:个人就是原子,不依靠任何人而存在,个人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略,信奉个人本位,自我中心。
而中国以家族为本位。家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生活的宇宙,是一个生活的港湾,具有至高无上的凝结力。脱离家便是“游子”,强调“父母在,不远游”。家庭中有长幼关系、夫妻关系,要各安其分,各尽义务,即“尽伦”!孟子认为:圣人是“人伦之民”,伦的核心是“绝对服从”,幼服长,妻服夫。
使家变得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孝”,“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的国本、国粹,中国自古就有孝的文化,有以孝治天下之说。家与孝原本有伟大的理性意义,但由于过分强调,终成了一种过分的家族意识,而忽略了个人自由的发展,“存天理,灭人欲”,以个人向群体负责为人生宗旨。
3、西方讲功利、时效,中方讲伦理、道德。西方文化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因此比较重功利和实效,善于算经济帐。
中国文化由于长期处于封建的农业社会,自然科学不发达,着重于人伦关系的调节。礼义规范高于一切,“义”、“利”之辩的结果使价值观念产生偏差,提倡人为了符合某种礼义规范应该牺牲自己的利益,“重义轻利”被视为高风亮节、品格高尚。
更有甚者,到了“文革”期间,“只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对外中国只考虑政治影响,不顾及经济效益。
文化群落只有在其成员遵循着可以预测的行为模式时才能得以保存。同一个文化群落中,人们的衣、食、住、工作、娱乐以及社会交往都是可以预测的,并且平常得让人往往忽略其存在。这些可以预测的行为模式建立在被称为“价值观”的心理活动之上。
价值观是人们对好与坏、美与丑、值与不值、干净与肮脏、正确与错误、善良与残酷、公正与不公正、得体与不得体所进行判断的标准。尽管它对于文化行为的控制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却不能被看到,听到或者体验到;尽管它所引起的结果——人的行为很容易被观察到,但对它本身却无法进行直接的调查。
价值观寓于人的思想之中,是控制行为选择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思考并使自己与之适应的活动。
价值是文化的核心。文化差异是在价值观念基础上形成的,在某种意义上,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为人们的思想、行为提供了一套基本准则,提供了一套被广泛认可的关于什么是“正确”与“可取”的行为方式标准。
价值与交际行为的关系是纲与目、深层与表层的关系,交际行为各个层面的文化差异往往都可以在价值观念层面找到解释。价值与文化又不可分割地紧密相连,彼此都只能在对方那里得到解释。
扩展资料
如果说东方的文化是偏于精神的,则西方文化更偏于物质,这也是造成中西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巨大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东方的历史文化似乎比西方长得多,也可以说西方文化的发展远比东方文化的发展要简单得多,因此东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较比于西方人来说更多元。
从地域的角度来看,东方大陆比较封闭,对于长期生活在这片封闭土地上的人来说,封闭容易使他们的世界观变得狭小,而西方人则更善于向外探索,所以他们的世界观更为广阔。
我认为造成中西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西方神学与东方神学的文化取向不同。西方神学与东方神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西方神学不排斥物质,而东方神学极力排斥物质。这文化内涵的差异,对东西方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很多方面上,东方人的价值观都极趋向于精神,而西方人趋向于物质。
由神学到哲学,最后在到科学,东方的神学建立在深刻的经学基础上,而西方的神学没有很深刻的思想,就只是以敬仰美好的神来净化心灵,没有东方神学中那种很强的精神理念上的指导。
所以西方神学思想并不影响政府的管理思想,这个问题在东方就完全不一样,特别是在中国,经学和理学思想是政府管理思想的基础,杂糅其中的神学思想也会渗透到政府的管理思想中。这在一定程度也在诱导着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
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君主已开始在思考,是以儒家思想、法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治国,这不仅是管理者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探究,也是对其以另一种方式的诱导。
2、西方传统文化取向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种旨在探索物质世界奥秘的知性哲学,而是把人作为主要对象,以整合社会为目的,阐明人生精义为要旨的德性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思想观念、理论哲学,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等方面,这种文化是在中国传统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及其作用下发展起来的。
这是一种旧式农业文明,一种自然经济的文化。这些文化经过千百年的积淀,使人们形成了相近的心理,表现为世界观和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主要特征有:重农抑商的经济价值取向,崇拜皇权和追求权力的政治价值取向,以"四维"(礼、仪,廉、耻)、"八德"(仁、义、礼、智、孝、悌、忠、信)为中心的道德价值取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取向;崇古敬老的认知价值取向等。
西方人更追求的是人权的平等,并且注重于人与人的竞争。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间的竞争表现的更为强烈。
3、中西方进步程度不同。中国自古以来也有对科学的探索,但并未将发展科学放到知识和文化的主流地位上,而中国的文学艺术却发展的较为充分。西方对科学的探索始终不断,尤其是数学和物理。
因此,用一种观点说,东方的文化和科学比较抽象,而西方的则较为具体。也可以说这也是中西方人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具体体现。
在绘画上,中国的水墨画被大师发挥地登峰造极,而西方的素描则追求完整的还原事物本身;在文学上,中国文人比较产凡脱俗,喜欢以他们的想象描写东西,西方的文学故事较比更为真实,而且更加浪漫,或许这是因为东方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所致。
中西方价值观与人生追求的不同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中国思想家强调"以修身为本",把"善"放在价值观的首要位置;而西方思想家强调"真"的重要性,就如康德先有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后有他的“实践理性批判”。
现在的东方泛指亚洲以中国为首的文化,而西方泛指以美国为首的文化,如果了解两个国家的历史,那必然就知道问题所在了。咱们国家的这片领土上,在历史上有很多朝代进行更替,国家虽然灭亡了不少,但文化的传承从来没有断过,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必然会形成一套独立的价值观,与西方有所差异是很正常的。
以美国为例,这个国家本身就是侵略者,属于移民国家。他们是联邦制国家,看似一个整体,但实际上每个州都是独立的,而且他们当年是驱赶了印第安人之后才抢到了那片土地,可以说他们毫无文化积淀可言,所以他们的价值观必然与咱们中国的价值观有很大的不同。就从疫情应对的方式来说,美国的做法虽然符合大多数美国民众的意愿,但也因此造成疫情的不可控制。而咱们中国的的应对方式虽然不符合美国国民的意愿,但咱们国家的大多数国民都支持国家这么做,原因就在于我们认为生命高于一切,国家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为了保证国民的生命安全。
很多情况下,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不在于整个集体,而在于某一个人,就拿养老这件事来说。在美国有抚养子女的义务,但却没有赡养老人的习惯,大家都是自力更生。但在中国却不一样,基于咱们的文化积淀,赡养老人、抚养子女都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可能西方人认为东方人活得太累,但同样东方人获取了西方人从未体验过的快乐,而这次的疫情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西方文化所谓价值观带来的弊端,但在咱们中国却没有看到这点。
我倒不是在夸自己的祖国,而是事实摆在眼前,作为一个曾经走南闯北的中国人,接触的会比普通人多一些,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也比普通人强一些。两项对比,我认为导致价值观差异的最大根源,就是文化的积淀。
中西价值观差异的主要表现
1.价值主流。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主流是为自我满足而奋斗的精神。西方文化张扬个性,强调维护个人利益,注重独立自主发挥个人潜力,强化个人权利意识。个人主义是一切行为的准则,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最高需求和目的,独立是实现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是实现自我的保障。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是和合精神。中华民族自古就注重和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主张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与人为
善的民族。
2.价值取向一元化与多元化。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认为人生的价值就是在现世的作为之中,一个人在社会越有作为,他的生命就越有意义。在专制社会中权力就是一切,因此,人的作为最大者莫过于实现从政的抱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理想统治着千百万中国文人碌碌无为的一生。受这种一元化的人生价值的影响,多数人不愿问津自然科学,致使科学被困于萌芽状态。另外,人的智慧才能都集中到了政治权术上,创造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变幻莫测而实质又超稳固的政治文化模式。在这种特殊的模式中,产生了中国独有的历史现象:当官不成求当圣人;报国不得则退做隐士,或吟诗饮酒自得风浪。于是道教、佛教随之兴起,贪生
的自去修道,厌世的不妨念佛。而西方文化中人生价值呈多元化,从政也是人生价值的实现,经商也被认为相当有价值,西方人眼中最好的职业莫过于律师、医生。
3.个人本位与群体本位。西方文化特点是强调
个人价值,即主张个人独立,强调个人主动性、个人行为与个人兴趣,勇于进取,珍视个人权利。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个人主义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拯救自己;寻求自我表达,强调个人尊严,注重个人隐私,个人的权利不可剥夺;人的力量无限,崇尚竞争,适者生存。在西方社会,人们普遍将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个人主义”作为这一精神的概括,被赋予积极意义。每个人都尽量体现个性化的自我:个人自信,自我肯定,自由表达内心情感而不受外界约束,公开发表不同见解。中国社会的三大基本结构即高度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绝对君主制和宗法制,都是从本质上和个人主义水火不兼容的,形成群体本位的集体主义。中国人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主张个人服从集体,崇尚“大公无私”等。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方面,人们被要求做到“克己守道”、“与集体或领导保持一致”。在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上,强调个人是为家庭而生存的,个人的生死荣辱和家庭息息相关。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个人主义”便自然地成为与“集体主义”相对的贬义词,如自以为是、自负都带有贬义色彩,“个人主义”被认为是“利己主义”。语义是文化氛围的产物,语言符号具有既定的文化内涵。在汉语中,“个人主义”的定义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
4.天人观。西方传统认为,宇宙是由神创造和控制着的,人和宇宙是两个独立的实体,因此,宇宙
自然法则必须遵守。这样的宇宙观形成了后来的二元论世界观。他们认为人和世界是各自独立的,彼此的关系是对立,而人处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位置。人的任务就是要发现被超自然创造者所设置下的真理,其生命目标就是征服自然。变化被认为是进步,对待生命的态度倾向客观理性。故西方人看问题以个体为基础,重差别与对立,习惯于解析式的抽象思维。这种注重个体的天人相分宇宙观导致一种人是天生的利己主义者观念的产生。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中国人认为人与自然共为一体,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顺从自然规律,注重天人合一,因此,中国人习惯于整体想象思维。
5.知识观。中西方对于宇宙形式的认识不同,他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不同。中国人经常应用演绎法,把重点放在整体观察事物,获取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超越表面的差异,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和统一。西方神学告诉我们,西方人经常应用分析法,把事物看成一个个体、某一属性的表现,但并不认为每个个体是平等的;他们认识到事物的个性,同时意识到所有的个体差异在一个包罗万象的统一体中是相互联系的,意识到个体差异中的统一是最高的学问。中国人在整个认知过程中重视心理过程、整体观察、直观经验和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倾向于模糊、不精确富有伸缩性。西方人基于二元世界观获取知识,强调理性。思维方式倾向于通过分类形成直接、清晰的观点,呈直线性分析,如典型的三段论。中国人在精神满足中寻找进步的动力,西方人认为这是物质进步和社会的发展[3]。
6.交际观。合理的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存在主义及私有制经济使人们在交际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至高无上等观念。因此,西方人外向,求独立,求功利,主张人类改造自然、性本恶。这些思想观念的形成与他们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有直接的关系。西方大多数国家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工商业、航海业发达,自古希腊时期始就有注重研究自然客体、探索自然奥秘的传统。人们思维的对象倾向于外界,人们希望重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寻求外部世界对人最有价值的东西,为己所用。在中国,重整体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差序格局为主的社会结构、维护等级身份的伦理观念以及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个人要融入群体中去,国家、集体、他人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由此决定了中国人在交际时性格内向、含蓄、谦虚,不求功利,大公无私。天人合一观念还认为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而不是人与自然抗争。人际关系受无形的约定束成的社会规范、价值、礼仪制约。人之初,性本善,提倡人回归自然,保持本性。万物不变,万变不离其宗。仁爱思想、中庸之道使人们安分守己,安居乐业,渐进,顺从自然。在封闭的大陆型文化环境中,人们知足常乐。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在稳中求发展,求稳不求变,注重传统和过去。在交际中,对老者尊敬有加,把上年纪的人称“老师傅”,把有经验的人称“老手”,注重老朋友间的联络,认为交往越久感情越深厚。
7.言辩观。西方人推崇修辞学,他们愿意掌握语言这一有利工具(语言是延伸自我影响和改造他人的工具)。他们偏爱语言是因为他们认为唯有通过语言,人们才能得以相识。在当今西方社会,大学广泛设置修辞、逻辑课程,促使学生去有效交际,在商业中语言交流更是被广泛研究和强调。重视语言和辩论的观念直接或潜在地影响着西方人的交际行为、交际方略和交际风格。因此,在以个人为本的西方社会中,人们愿意把内心世界中的东西,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东西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人们健谈且善于表达自己。修辞在中国只不过是一种交际技巧,人们并不
把它当作一门科学。雄辩至言被认为是多余,善谈之人被看作炫耀和不诚恳。在以群体为本的中国社会中,人们在交际时自我压抑,说话委婉、含蓄,谨慎使用言语,注重察言观色,对环境具有高度敏感性和接受性。语言常常被看作保持社会和谐的一种手段,而不仅仅是表达思想、信息的一种工具。孔子对语言的态度是谨慎的,他一向主张“君子欲讷与言,而敏于行”。
8.时间观与金钱观。西方的时间观属于线式时间观念,时间好比一条直线,是一种单向持续运动,是“流逝、飞行”。在西方人眼里,复归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向前超越才有希望,因此在时间取向上,西方是未来取向,即一去不复返的直线式前进取向。这也是西方人倾向于变化,喜欢求异、求新的原因所在。中国人以过去取向为主,重视过去发生的事情。人们做什么,首先要考虑过去做过此事没有,有什么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等等。而且连今天做得如何,也往往以过去为标准,因此循规蹈矩已成为一种社会规范,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人们崇拜祖宗、敬老尊师、重经验、重年龄,因为这些都与过去相联系。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
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他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9.年龄观。在中国文化中,长者是智慧和权威的象征。“老”象征着经验丰富、知识渊博。“老师傅”、“老干部”、“李老”成了少数德高望重的人才配享有的尊称。与此相反,尊重青年是西方文化中第一级价值。青年代表着未来,象征着无限的可塑性和可能性。在西方人们的眼里,年青象征着健康、财富和智慧。西方社会是激烈竞争的社会,是个人奋斗的社会。人老了就意味着从社会竞争的舞台上退了下来;对女性来说,“老”还意味着魅力丧失,这对个人来说是件既痛苦悲哀又无可奈何的事情,所以人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老;而且老人的独立意识很强,有一种不服老的自尊心。所以年龄也成了人的隐私。
10.家庭观。中国以家族为本位。“修身”、“齐家”、和“治国”、“平天下”是我国立身处世的纲领。家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生活的宇宙,是一个生活的港湾,具有至高无上的凝结力。脱离家便是“游子”,主张“父母在,不远游”。家中有长幼关系、夫妻关系,要各安其分,各尽义务,即“尽伦”!孟子认为:圣人是“人伦之民”,伦的核心是“绝对服从”,幼服长,妻服夫。使家变得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孝”,“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的国本,国粹。西方文化突出自我、突出个人,追求独立。长辈与晚辈之间可以直呼姓名。孩子在成年以后就搬出
家自己住,自己养活自己,老人一般也不和子女一起居住,依靠自己独立生活。在西方亲人间界线划分明确,老少聚餐,各自付款,对孩子也非常尊重,进孩子房间首先要问:“我能进来吗”,强调以子女脱离父母独立生活、奋斗为荣,乐于谈论个人一得之见。
结论:
中西价值观是性质和来源不同的两种文化,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差异性较大,互补性也较强。跨文化交际中要注意差异避免失误。科学地对待西方文明及其他优秀文明,吸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推动自己民族的发展。
大家好!这期的《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纪录片给大家带来的是超级厉害的东西方价值观,让我们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看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有多神奇,有多引发人们的思考吧
东西方的价值观来源于根深蒂固的思想,东方的社会相对比较受束缚,思想也不是很开阔,西方本身古代就属于比较奔放的。
文章标题: 在哪些观念上,实则西方远比中国要保守 为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8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