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江油关守将马邈是不战而降吗 有什么依据

时间: 2022-05-04 16:01:1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江油关守将马邈是不战而降吗 有什么依据

邓艾攻破江由,江由守将马邈是不战而降吗?

景耀六年(263),魏国司马昭派兵,分三路大军,进攻蜀汉,其中,钟会率军十万,分别从斜谷、骆谷进兵;邓艾率三万向甘松、沓中等地牵制姜维;诸葛绪率军三万向武街、桥头等地截断姜维的退路。这三路大军,钟会兵力最多,是主力。

当姜维被钟会主力绊住之后,邓艾看到机会,率军偷渡阴平小道,穿越七百里无人区,翻山越岭,到达江由。

在江由的时候,江由守将马邈投降了,导致江由失守,绵竹不保,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放弃占据有利地形,放弃坚守,率御林军与邓艾的精锐野战军硬碰硬,最终,诸葛瞻兵败被杀,邓艾部直逼成都,刘禅见势不妙,直接投降了邓艾,蜀汉灭亡。

这里面,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江由守将马邈投降,是不战而降?还是抵挡了魏军,失败后投降的呢?

看看史书是怎么记载的?先看江由在哪里?江由在今四川平武东南。

当时,邓艾率军追击姜维部到达阴平,本来,邓艾想绕过剑阁,从汉德阳进入由、左儋道,然后到达绵竹,逼近成都。

邓艾邀诸葛绪一起走阴平道,但是,诸葛绪以没有收到向西进发的命令,直接拒绝了邓艾,从而进军白水,与钟会部会师了。此时,钟会派遣部将田章,从剑阁西南方直出江由。田章率军行进不到百里,遇到了蜀汉军的伏击,田章先击败了蜀汉军三校的兵力,于是,借此机会,邓艾让田章作为前锋,长驱直入。


田章击败了蜀汉三千伏兵,可见,这三千人是没有经过战事历练的,是纸糊的灯笼,不堪一击啊。

而此时的钟会与诸葛绪的部队直奔剑阁,钟会有了野心,想独揽大权,于是,密报说诸葛绪畏缩不进,于是,将诸葛绪押进囚车,送到京城。钟会统领了诸葛绪的部队,实力大增,也为以后钟会除掉邓艾,埋下了伏笔。

《三国志 钟会传》记载:邓艾追姜维到阴平,简选精锐,欲从汉德阳入江由、左儋道诣绵竹,趣成都,与诸葛绪共行。绪以本受节度邀姜维,西行非本诏,遂进军前向白水,与会合。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当时,马邈是经过抵抗了的,只是,他的三千伏兵,不堪一击,被田章的军队击败了,导致江由陷入险境,马邈随即投降。

江由失守,绵竹堪忧,于是,诸葛瞻率军抵挡魏军,因为错过了战机,没有占据有利地形,也没有选择凭险坚守,凭血气之勇,最终战败身亡。

不是的,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当时,马邈是经过抵抗了的,只是,他的三千伏兵,不堪一击,被田章的军队击败了,导致江由陷入险境,马邈随即投降。江由失守,绵竹堪忧,于是,诸葛瞻率军抵挡魏军,因为错过了战机,没有占据有利地形,也没有选择凭险坚守,凭血气之勇,最终战败身亡。
马邈确实是不战而降,因为江由的守军依靠着天险进行防守,所以本就没有多少部队,在邓艾偷渡到城下后,马邈自然知道江由守不住了,所以直接投降。
不是,其实马邈有安排三千士兵去进行伏击,但是这些士兵实力不行,被田章打败了,马邈看战争形势不利,就决定投降

在正史中,马邈这个人真的是贪生怕死,不战而降吗?

前言:

在魏灭蜀之战中,有着一位蜀汉将领,千百年来,饱受冤屈,被人目之为贪生怕死之徒,偷生忘国之辈,他就是当时蜀汉江油太守马邈。

那么,真的像人们熟知的那样,江油太守马邈,在邓艾率军到达江油之时,不战而降吗?事实来说,当然不是这样,您且听鲜花一一道来。

一、马邈的历史形象来源:

蜀汉江油太守马邈之所以在今天人看来,是一个贪生怕死之徒,其实,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三国演义》里罗贯中的文学“塑造”。

《三国演义》原文中对于马邈的描写,是这样的:

“马邈闻川东已失,虽为准备,只是堤防大略。想有姜维镇守剑阁,便不以军情为重,整日与妻拥炉饮酒,不理军政。妻子劝其严守关隘,邈以为:“大事自有姜伯约掌管,干我甚事?”忽然家人慌忙入报,说邓艾军二千人已临城下,邈大惊,慌出纳降,伏拜于公堂之下,并言早有归降之意。邓艾准降,授以向导官,一同攻打绵竹。其妻李氏自缢身亡,邓艾厚葬之。”

罗贯中或许只是想以此来衬托出蜀汉灭亡时贤臣不见,妖孽频现,但是殊不知,文人的手笔很大程度上能做到偷天换日,把一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颠倒黑白,再现世间,马邈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是在当时的蜀汉大局下,也是一个重要存在,是不容许被这样忽视的。

二、历史上真实的马邈:

说马邈之前,可以先来看一下江油的所在地理位置,江油,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在这里设置江油戍,从其行政命名就可以看出,此地最先成立是军事意义居多的,此后也一直如此。

因为江油西北部,是为武都阴平二郡,靠近诸葛亮巩固益州本土的前线,而江油的东北部是为川中重镇剑阁,江油的东南部,是为益州第二门户梓潼郡,也就是当年刘备为了奖励霍峻而专门化设的一个军事级别的重镇。

江油背靠蜀中三大郡的广汉郡,西南就是重镇绵竹,而后便是成都,所以说,江油的重要程度自然是可想而知的,历史上江油太守的担任者虽然不可确考,但是这样一个不管是对于拱卫京都还是作为北伐后方的一个重要基地,担任者都不应该是籍藉无名之辈,庸碌无为之徒,所以,哪怕蜀汉延熙后期朝堂乌烟瘴气,但好在陈祗、诸葛瞻也还算能够镇住场子,所以马邈能够出任江油太守,也应该有两下子。

马邈,史料中记载相当之不详细,不详细到了连个生卒年都不知道,甚至说一个蜀汉的大臣,其主要事迹竟然记载在了《三国志 魏书》里面!

对于马邈的来历,历来有人猜测,他是否和马超马岱有关系,甚至说今天打开百度,连马邈的籍贯地,都被改成了扶风郡人士,因为马超马岱的老家就在那里,更有人认为,马邈是马岱的孙子,毕竟马超临去世前曾对刘备说,老马家就剩马岱一个人了。

但是这也仅仅只是个猜测,毕竟证据不足,因为也有证据表明,马岱后人可能西迁至中亚一带了,所以,直接表明马邈与马岱有关系,的确有些唐突。

另外,蜀汉朝堂马氏一族不单单有马超马岱,还有着马良、马谡一支,所以,马邈若是真的有着官场背景,也很有可能与马良、马岱有着关系。

但总之,这些都无实际证据,有待进一步的考究方可得知,就这样,蜀汉景耀四年(公元263年)十月,考验马邈的时刻到了。

同年,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大军总计十八万余人大举伐蜀,汉中顷刻丢失,一时间川中门户洞开,为了进一步挽救危局,当时在沓中与邓艾、诸葛绪缠斗的蜀汉大将军姜维立刻留下赵云之子赵广率军断后,而自己亲率数万蜀汉主力大军,东出剑阁,与廖化等人汇合,共同防守。

此时,邓艾与钟会都为了进一步抢占灭蜀的功劳,也为了灭蜀战争的最终取胜,各自使出了自己的招数。

在《三国志 魏书 钟会传》中记载了钟会的军事部署,那就是一方面他自率大军在剑阁继续攻打,牵制蜀汉姜维等主力军,而另一方面听闻邓艾已经从阴平偷渡,直奔江油而去,钟会立刻派遣将军田章等直接从剑阁西部出发,直奔江油而去。

钟会的目的很简单,他不单纯的是要配合邓艾,更是为了防止邓艾独自包揽灭蜀之战的所有金牌,而此时,马邈的表现机会到了。

得知前方危急的马邈一刻也没有松懈,在得知大将军姜维兵临剑阁后,更是严阵以待,此刻马邈在江油的防守兵力虽然不可确考,但是却能够直接动用起三校的兵力,所谓的一校,是为一千人,而三校也就是三千人。

从后来的事态发展来看,三千人,也许就是江油的最大兵力部属了,马邈的计划是这样的,那就是趁着田章的军队还没有到来之前,先行设伏,打魏军一个措手不及,那样一来,既能遏制魏军的锋芒,又能够鼓舞自己一方的士气。

可是,马邈虽然计划不错,但是自身的临阵指挥才能,似乎真的是有着不足,因为蜀军的设伏,竟然被远道百里而来的田章所部击败!

这样一来,江油守军遭到了相当的损伤,就在此时,邓艾的大军也是来到了这里,此时的江油战不可守,退无可去,因为邓艾所部前军便是一万多人,田章所部虽然数目不可确知,但是能一举击溃蜀军三千伏兵,想来至少也要有着数千人。

而此时,不管是成都方向还是剑阁方向,或者说蜀汉右大将军阎宇的江州方向,首先是派不出强有力的援军,其次是兵力本就不足的他们,更是无法分兵救援。

所以,此时的江油,算是陷入了绝境,马邈最终没有自刎殉国的魄力,选择了投降,虽属无奈,但是也许正是由于其没有杀身成仁,而历来受人非议。

但是于蜀汉来说,刘禅都投降了,就不能苛责一个江油太守了,只是,与姜维、诸葛瞻等人相比,马邈的表现,也的确是稍显不足,可是,一个小小的太守与大将军、卫将军平日里所担职责的不同,也使得他们面对危局时有着不同的表现,从这一点来说,马邈也算是尽力了,仅此而已。

邓艾偷渡阴平后马邈不战而降,诸葛瞻为啥败了呢?

景元三年(262年),执掌魏国大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决定发动灭蜀之战,他认为蜀汉连年北伐,早已“师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执掌耳”,先取西川,三年后再从蜀顺流而下,水陆并进吞灭东吴,实现天下统一是司马昭的终极目标。尽管魏国群臣皆反对,都认为伐蜀时机未到,但司马昭仍与司录校尉钟会谋划伐蜀。

景元四年(263年),经过一年准备的魏国尽起十八万大军,分三路南下伐吴,其中东路军率主力十多万人,西路军的邓艾和中路军的诸葛绪都各只带了三万多人。

魏军最初进展较为顺利,连破汉中数城,姜维与廖化、张翼、董厥等蜀汉将领见魏军来势汹汹,正面硬抗恐吃不消,于是决意退守剑阁。剑阁,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这里地势险要,

道小谷深,易守难攻。姜维充分利用剑阁的有力地形,将钟会十几万大军挡在剑阁之外,如此天险,孤军深入的魏军却久攻不克,一时大军士气开始低落,钟会便有了退兵的想法。

邓艾

剑阁久攻不克,双方就此僵持下去显然对魏军不利。关键时候,邓艾却另辟蹊跷,献策从阴平绕小道攻涪,涪城是通往成都的最后一座城,涪城危殆,可迫使姜维率军回援,这样剑阁势孤独易破。若姜维不率军回援,则魏军拿下涪城,便能直至成都,可以说这确实是一个奇计。

邓艾亲自率领三万多精兵从阴平小道翻越至江油,沿途经过长达300多公里的无人区,一路凿山开路,造作桥阁,阴平小道掩藏于茫茫大山中,不为外人所知,而邓艾硬是从这条人迹罕至的小道,身先士卒亲自开路,魏军“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攀登小道,凿山开路,越过700余里无人烟的险域,“粮运将匮,频于危殆”,在克服了这些难以想象的困难之后,魏军终于通过了阴平险道,顺利到达江油。而因偷渡阴平小道而落崖士卒亦达数千人。

魏军犹如天兵将领令毫无防备的江油守将马邈大为吃惊,最后不战而降。这说明当时魏军存者不可能只有区区两千残兵,邓艾出发时是三万多人,而安全穿越阴平小道抵达江油城下的魏军人数至少也在两万以上,要不然马邈也不可能被吓到不战而降。

诸葛瞻

江油失守的消息传至成都后,后主刘禅急忙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前往抗击邓艾,当时蜀汉兵多在剑阁牵制魏国大军,成都的兵本来就不多。如今邓艾走阴平小道如天兵降临,成都危在旦夕,诸葛瞻被寄予厚望可以挡住邓艾。根据推断,当时蜀汉全国约有兵力十二万左右,其中超过一半军队守在剑阁,成都的军队尚有五万,因此后主不可能配给诸葛瞻太多的军队,诸葛瞻至多有三万军队,以三万之众对付两万疲劳之师却不能胜,可见诸葛瞻的行军打仗能力水平远不如他的父亲。

蜀军到达涪县后,诸葛瞻未能听黄权之言迅速抢占险要地势固守,指使魏军很快被通过涪县进入开阔的平原,诸葛瞻退守成都的门户绵竹,邓艾派使者送书信诱降诸葛瞻,许诺:“诺降者必表为琅琊王”,遭诸葛瞻言词拒绝,并斩首来使。

绵竹之战是汉魏的最后一战,诸葛瞻在绵竹摆好阵势等待邓艾,邓艾派出其子邓忠和将军师纂作为前锋攻打诸葛瞻,但都被蜀军打退,邓艾怒不可遏,大喊:“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于是亲自率领魏军再一次出战,这一次竟然很快便击溃了无心念战的蜀军,诸葛瞻与其子诸葛尚全部战死。

邓艾以两万疲惫之师迎战严阵以待的蜀军,蜀军何以在人数占优的情况下溃不成军。原因主要有两点,邓艾的魏军孤军深入,在后无援军的情况下,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因此作战非常勇猛。而蜀军方面,由于诸葛瞻用兵无方,错失抵挡邓艾的良机,加上蜀军军心涣散,战斗力大打折扣,才会这一次的大败。绵竹一破,成都朝不保夕,后主刘禅无奈之下举城投降,蜀汉因此宣告灭亡。



军队实力较弱。由于军队实力较弱,即使占据了有利地形,也不能够进行全队冲击,因此最后失败了。
邓艾偷渡阴平后马邈不战而降,因为当时诸葛瞻已经没有士气了,也没有后方的支援,没有粮草。所以不战而败。
可能是因为他本身没有什么优点,而且当时的局势对他来说也是不利的。

三国演义117回和118回主要内容

117:主要说 邓艾偷度阴平118:主要说 刘谌死孝 只要说说这2个的主要内容就OK
117回:邓艾从蜀道中度阴平,由于蜀军不备,邓艾一路势如破竹。邓艾率领魏军径取成都,兵至江油,江油守将马邈不战而降。江油失守,后主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率军前往绵竹抵御魏军。邓艾根据江油降将马邈所献益州地势图做出相应军事部署后向绵竹进发。在绵竹城遇到蜀将诸葛瞻,魏军兵盛而绵竹守军却无援军及时增援,两军在绵竹城下交战中蜀军主将诸葛瞻战死,其子诸葛尚也战死沙场,绵竹失守。118回:邓艾在绵竹击溃了诸葛瞻后,兵锋直逼成都。刘禅得知魏军大军压境,手足无措中采纳光禄大夫谯周降魏建议。此时刘禅血气方刚的第五子北地王刘戡坚决反对,主张奋起抵抗,等待姜维援兵。刘禅将其驳回,刘戡义愤填膺,报国无门,回家杀死妻子和三个儿子,来到昭烈庙中大哭一场,而后自杀。刘禅举国出降邓艾,蜀国灭亡。

江油关守将马邈真的是不战而降吗?为什么呢?

公元263年,钟会率领大军,和姜维对峙于剑阁,而邓艾却另辟蹊径,率领自己的军队偷渡阴平,攀登小道,凿山开路,越过七百余里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到达益州腹地江油。演义中,江油守将马邈听闻曹魏军队到来,并未做抵抗,不战而降。正史上,马邈也是不战而降吗?

正史上,马邈不是不战而降,而是经过一番苦战,力尽不敌而降的。演义中对马邈的描述,故意把马邈贬低了,我们被演义误导了,“冤枉”马邈了。下面依据《三国志》中相关描述,分析如下。

其一,马邈主动出击,伏击田章,却被击败。

据《三国志.钟会传》中记载,当时邓艾并非孤军奋战,钟会也派出自己的部将田章,配合邓艾,从剑阁西边,绕道小路,向江油进发。田章行军路线比邓艾的好走,率先到达江油。而江油守将马邈,早已探知到曹魏将领田章前来偷袭江油。于是他提前在半路上设下埋伏,这支伏兵足足有三校,大概3000多人(三国时期,一校大约 1000人左右)。那么当时江油能有多少兵丁呢?蜀汉兵力不多,像江油这样的后方关隘,都会设置关都尉,他管辖的军队最多不会多于5000人。

当时,大将军姜维率领主力,在剑阁和钟会对峙,可能抽调各地军队。江油实际军队可能少于5000人。他主动出击,派出3000军队,伏击田章。如果战胜,消灭远道而来的田章军队,江油就可能转危为安。而马邈战败了,损失惨重,这3000军队,大概只剩下了数百残兵败将。他匆忙率领这些残兵败将,退回江油,固守江油。《三国志.钟会传》中记载如下:

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

其二,马邈在战败后,弹尽粮绝,不得已投降邓艾的。

马邈战败,退回江油,准备固守江油。“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此时江油城外,不但有田章的军队,还有偷渡阴平的邓艾大军。双方会师,军队合在一起,具备了夺取江油的实力。田章军事实力如何,我们不得而知,邓艾军事才能,有目共睹。他曾经和蜀汉大将军姜维大战多次,胜多负少。姜维伐魏,大部分失利战败,都有邓艾的影子。

当时,蜀汉能和邓艾一较高下的大将,也只有姜维了。可是,姜维此时在剑阁,和曹魏大将钟会对峙,分身乏术,抽不出身,没办法来到江油和邓艾大战三百回合。此时的江油守将马邈,估计连战场也没上过几次,军事水平低下,连伏击田章都遭到大败,他怎么可能是久经沙场的邓艾对手呢。

邓艾在经过崇山峻岭,到达蜀汉腹地江油时,守将马邈刚刚伏击田章失利,士气低落,弹尽粮绝,不得不出城投降。他不是在曹魏军队来到时,直接献城投降的,而是经过了一番苦战,最后才投降的。

演义中马邈形象

而三国演义中,刻画的江油守将马邈,却是这么一个贪生怕死之人。他听闻东川丢失后,只是简单整顿军务,提防大路,想着有大将军姜维在剑阁,感觉自己无所谓。他照旧和自己的妻子李氏饮酒作乐,李氏多次劝说,他也不听。突然,邓艾率领2000余人,从小路来到江油,冲进城里。

如果此时马邈组织军队,也不是没有机会围剿邓艾的2000军队的,然而他却惊慌失措,号召全城老百姓,及自己的本部人马,归顺了邓艾。邓艾得到江油的兵马及粮草补充,用马邈为向导,向成都进发。此时,马邈妻子李氏,羞于马邈叛变,自缢而亡。邓艾感慨李氏贤惠,厚葬了她,还亲自祭奠。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艾准其降。遂收江油军马于部下调遣,即用马邈为乡导官。忽报马邈夫人自缢身死。艾问其故,邈以实告。艾感其贤,令厚礼葬之,亲往致祭。

演义中这段描述,明显和《三国志》中记载有出入,把江油守将马邈刻画成一个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邓艾大军来到江油时,无心抵抗,直接率部投敌。他的妻子李氏自缢,更是为了衬托出马邈的无耻。

而正史上,马邈还是经过一番苦战,在最后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他才归顺邓艾的。因此,演义中,过分贬低了马邈了,我们被演义误导了。

文章标题: 江油关守将马邈是不战而降吗 有什么依据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7770.html
文章标签:江油  有什么  不战  而降  守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