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假如朱祁镇没有夺门之变,帝国继承人会是谁

时间: 2022-05-02 13:05:0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假如朱祁镇没有夺门之变,帝国继承人会是谁

孙太后将郕王扶上帝王,为何不让朱祁钰还政于归来的朱祁镇?

在明朝,一国之君的废立并不是一个女流之辈可以左右的,即便贵为皇太后,在无任何特殊情况之下都不可以也不可能做出动摇国本的行止,太祖高皇帝曾在《皇明祖训》里严格规定过“后宫不得干政”,并要求大明后世子孙必须严格遵守。


所以说,如果不是关系到江山的稳固社稷的安危,后宫是不可能参与朝政的,更不用说主持朝政了。


但是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也先裹挟明英宗包围京师企图逼迫朝廷投降,假如当时朝廷迫于无奈而投降,那么立国还不到百年的明朝就算是亡了。

国家存亡这种大事,朝臣不敢擅自主张,所以他们只能请孙太后出山。毕竟皇帝北狩,太子未立,如此种种既是国事也是朱家的家事,他们急需一个身份地位较高的皇室宗亲出来主持大局,孙太后无疑就是最佳人选。


大臣们选择让孙太后出面稳定局势其实也是迫不得已的,当时张太皇太后早已作古多年,符合条件的就只剩下孙太后了。


要知道,自宣宗驾崩之后,孙太后在朝中一直都没有什么影响力,当时有张太皇太后统管后宫,更有三杨如此强大的内阁辅政,孙太后想插手也是不可能,所以英宗早期尚能励精图治,但是随着张太皇太后和三杨的陆续去世,孙太后根本震慑不住王振,最终导致王振专权。


通过这些也能看出,孙太后不管是从威望上讲还是从能力上来看其实都不足以裁决皇帝的废立。

当初,瓦剌裹挟明英宗围攻北京,大臣请孙太后出山也是无奈之举,只能将孙太后推到了风口浪尖。


孙太后虽然贵为太后,但她也有常人所具有的“人性”,笔者谈历史,除了遵从史书的记载之外,也习惯辅之以“人性”,毕竟每个人所作出的任何行为决定都是以“人性”为出发点,而“人性”就是每个人的“私欲”,孙太后当然也有她的私欲。


孙太后的私欲就在于她的亲生儿子明英宗朱祁镇身上,我们不妨从这方面着手去试想一下当时孙太后的心理。


当时的局势是,朱祁镇被俘,生命危在旦夕,瓦剌人想要以他的命来换取北京城,可是大臣们并不想用江山来换取一个被俘皇帝的性命,皇帝没了可以再换,但江山没了,换回了皇帝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他们一致决定另立新君,可是另立新君是需要得到皇室同意的,即便他们已经决定好了,但如果没有得到皇室的同意,他们的一切行为就等同于谋逆。因此他们必须让孙太后承认他们所决定的一切以此来为自己正名,取得行为上的合法性。



而孙太后内心其实是拒绝的,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平安归来,可是朝臣们的逼迫和现实狠狠地打击了她,她意识到儿子的皇位注定不保,但是她又不甘心自家的皇位落入“他人”之手,所以在向大臣们妥协的同时,她又极力的争取,令大臣们也做出了退让,最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那就是:

孙太后同意朱祁钰为帝,为朱祁钰的皇位正名,但必须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将来皇帝驾崩后,皇位还要再传回朱祁镇一脉。


这就是“人性”,就是孙太后的私心。


在孙太后与大臣们互相妥协之后,朱祁钰临危受命,登基为帝,他重用于谦等大臣击退了瓦剌,保住了大明江山,在位期间,选贤任能,朝政相比于英宗朝为之一新,如此来看,朱祁钰也算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帝王。


但还是那句话,朱祁钰也是有私心的,他的私心就是在皇位稳定之后,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当太子,所以在景泰三年,他废了朱见深太子之位而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此举招致了部分大臣的不满,因为朱祁钰破坏了当初的约定,可是从法统上讲,朱祁钰这么做也并无不妥。

可是这么一来,孙太后被彻底激怒了,本来孙太后对朱祁钰登基一事就耿耿于怀,但如果日后孙子能继承大统,她也可以勉为其难的接受。不过朱祁钰废掉朱见深就等同于击破了孙太后最后的希望,因此孙太后决心维护她儿子及孙子的利益。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石亨,徐有贞等人密谋拥立朱祁镇复位,行动之前,他们密告孙太后,孙太后想都不想便同意了,这便是“夺门之变”。


所以我们最后来看,其实从土木堡之变到夺门之变之前,孙太后就一直希望朱祁镇复位,如果朱祁镇复位不成,退而求其次孙子能继位也可以,只是出于个人的能力威望,祖训的限制以及时局的复杂多变,她无法以一己之力保证之后的事情都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所以最终孙太后还是选择了勾结石亨,徐有贞等奸佞发动政变,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私心,助英宗复位。

她不是不想,只是孙太后不能。为什么呢?谁叫她自己儿子朱祁镇不争气,差点亡了大明江山,是人家朱祁钰于危难之中挽救了明帝国,想让朱祁钰还政给朱祁镇,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能力不允许

朱祁钰这个皇帝,说起来没人相信,人家原本做亲王做得可舒服了,根本就不想当皇帝,要不是孙太后非得立他为帝,他才不愿意当这个皇帝呢。就是这么牛,还别不信,别说他牛了,谁要是他那处境,谁也不愿意当这个皇帝。

因为当时他哥朱祁镇好好的皇帝不在紫禁城待着,非得御驾亲征去打瓦剌人,结果被人家给俘虏了,于是明帝国的皇帝成了瓦剌人的阶下囚,而且还被瓦剌人绑在阵前,一路打到京城城下,眼看就要攻城灭国了。也就是说,朱祁钰被孙太后扶上帝位的时候,人家屁股下的皇位可是个烫手的火山,不好坐。

不过事实证明,再不好坐的火山,有能力他也能坐稳,朱祁钰就是那种有能力的皇帝。他当上皇帝之后,带着大明将士誓死保卫京城,还真就把虎视眈眈的瓦剌人给打跑了,而且瓦剌人走了之后,朱祁钰也比较会治国,朱祁镇留给他的烂摊子,在短时间内,人家也给收拾好了。于是朱祁镇差点玩玩的明帝国,在朱祁钰的手中起死回生了。

也就是说,等到朱祁钰打败瓦剌人之后,他在明帝国的声望已经远远超过他那哥哥朱祁镇,再加上他确实能力出众,让天下臣民信服,所以人家的皇帝宝座,是凭实力自己坐稳的。他不再是孙太后手上扶持的皇帝,人家是个有威望以及实权的皇帝。也许一开始朱祁钰并不想做皇帝,但他坐稳之后,他就不想不做了。别说孙太后想让他下台,任何人都没办法让一个实权皇帝下台,这就是能力不允许。

孙太后的无奈

自古皇帝讲究名分,不是生得早的嫡子,就是德行十分好的君主,反正占其一,就稳坐皇帝宝座。尤其是在明朝,在经历靖难之役后,明帝国的统治者们格外重视这个皇帝名分,也就是长幼有序。朱祁镇可以当上皇帝,只是因为他是明宣宗的长子。

如果没有他被俘虏这事,他这个皇帝估计一辈子都不会退位,可惜他被俘,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德行上,似乎都不太合适在当皇帝,孙太后也是咬着牙,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很无奈地让儿子朱祁镇退位,成了太上皇。

不管孙太后出于什么样的考量,最后的结果,就是她亲手扶持了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在名分上面,朱祁钰就是合法的皇帝。当朱祁镇回到明帝国的时候,如果孙太后让朱祁钰还政给朱祁镇,那么在法统上面,孙太后没有理由可以废掉朱祁钰。除非她来硬的,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非得让朱祁钰退位,然后她儿子复位。

这样做不是不可以,但有严重的后遗症,那就是明帝国的皇位已经没有法统可言,谁都可以坐,。只要有孙太后扶持。也许在孙太后这个掌权太后还活着的时候,这样操作也行,可一旦孙太后,朱祁镇相继去世,那么明帝国的帝位继承就会变得很混乱。甚至都等不到朱祁镇去世,光孙太后死了,朱祁镇都未必能坐稳江山。

简单点说呢,从情感上讲,孙太后是希望皇位还是她儿子朱祁镇的,她肯定想让朱祁钰还政给朱祁镇,但现实就是,当她扶持朱祁钰登基之时,她儿子就已经与皇位再无关系,而且朱祁钰也不是个废物皇帝,他也不允许朱祁镇回头来跟他抢皇位。所以不是孙太后不想,她是真的没办法。

因为主动权已经不在孙太后手里了,朱祁钰已经通过北京保卫战树立了威信,有了以于谦为首的个人政治班底,皇位已经趋于稳固,除非他自己主动禅位,然而他不想这么做也不愿放弃到手的权力。朱祁钰早就脱离孙太后的掌控,甚至到后来废除了侄子的储位,要知道这是他上位时,孙太后的底线条款!可惜朱祁钰的太子早夭,迟迟无子,自己也生了大病,给了哥哥朱祁镇和他的党羽机会,夺门之变,英宗复位!
朱祁钰已经当上了皇帝,让他下来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为了朱祁镇的安全,还是得让朱祁钰继续当皇帝。
孙太后为了国家选定新的皇帝,新的权力中心人一旦确立就不能轻易更换,集权社会的帝国大权不是儿戏。

如果没有夺门之变,明英宗能顺利复辟帝位吗?

景泰八年,这一年注定是不会平静的一年,这一年代宗朱祁钰的身体越来越差,病情也原来越严重,这恰恰给了一些阴谋家进行政治投机的机会。投机的人一共有四个武将石亨、太监曹吉祥、左副都御史徐有贞、都督张軏、这四个阴谋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利益密谋趁代宗朱祁钰病重之际拥护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重新即位。

于是就在正月十六晚上,这些阴谋家们撞开了南宫大门,迎接朱祁镇复位。朱祁镇在政变士兵的拥护下重新回到了帝位,而代宗朱祁钰听到这个消息没多久就病死了。夺门之变后,徐有贞以:“不杀于谦,此举无名”的理由诱使英宗朱祁镇杀掉了于谦,成了明朝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细数整个政变过程,无不充斥着投机与侥幸,如果有人带兵平叛那么英宗他们估计就尸骨无存了。而徐有贞在劝英宗杀掉于谦时曾经说:“不杀于谦,此举无名”最终迫使英宗杀了于谦这位大英雄,那么事实果真如此么?这实际上就涉及到了后代宗时期的皇位继承问题
代宗朱祁钰原来是有一个儿子的叫朱见济,只不过他的儿子很小的时候就死了,之后朱祁钰为了重新造人宠幸李惜儿等宠妃,下了很大的功夫,最后感觉身体被掏空还是没有生出一个儿子,自己的身体还垮掉了。这时立太子便成了于谦这些大臣们提上议程的一件事。

沂王朱见深肯定是不在考虑之列的,沂王如果重新当了太子,英宗的势力势必重燃。而景帝是如何对待兄长的,他心里再清楚不过,他还能指望兄长的儿子善待他身后事么?这样,便只有一个人选,那便是襄王朱瞻墡。对于襄王朱瞻墡而言,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被考虑立为皇嗣。景帝考虑襄王朱瞻墡,自然是因为襄王朱瞻墡为外藩,如果继位,势必感激他,起码身后事是有保障了。然而,这其中却有一个难处。召集亲王入京的金牌一直在孙太后手中,孙太后怎么可能放着不立孙子沂王朱见深,而去立襄王朱瞻墡呢?种种顾虑中,事情便拖下来了。景帝总觉得自己还年轻,子嗣不是什么大问题,没想到一场惊天阴谋就要来临。
后来的事情便是夺门之变英宗复位,代宗病死,于谦被杀。但是关于夺门的合法性却一直没有说法。直到天顺四年,石亨谋反被杀,夺门之变的真相才由贤臣李贤揭露出来。

朱祁镇向李贤询问“夺门之变”的细节。李贤说:“说迎驾是可以,‘夺门’这种提法怎能示给后人?天位本来就是陛下的,说夺名声就不顺了。而且那时幸亏成功,万一事机先露,石亨等人不足惜,却不知道将置陛下于何地。”
朱祁镇醒悟,说:“是啊李贤说:“如果郕王(朱祁钰)果然病重不起,群臣上表请陛下复位,怎用得着这番纷扰?这帮人又怎得邀功升赏?招权纳贿又从何而起?老成耆旧的大臣依然在职,何至于有杀戮降黜之事,以至于遭天象示警?《易经》说‘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正是指的这种事。”朱祁镇说:“对。”随即下诏,令从今以后奏章中不能用“夺门”这种字眼,还将冒功的四千多人全部革除。
事实上李贤把大实话说了出来,后来的事实证明于谦等人想找藩王入京即位的事情纯属子虚乌有,英宗曾经把各地藩王叫到京城询问这件事,藩王们都说没有听过,于谦也没有让孙太后下令让藩王回京。也就是说藩王即位纯属子虚乌有本来英宗是不需要夺门之变就可以重新拿回皇位,哪怕即位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儿子朱见深那也没关系,反正都是父子,谁当不是一样???

于是知道这个黑幕之后的英宗马上懂了,自己被徐有贞等阴谋集团当枪使了,而如果夺门失败那么自己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了。所以夺门之变只不过是徐有贞等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实现的一场政治政变,对于英宗和后来的宪宗来说即使没有夺门之变他们也可以重新得到皇位。
景泰八年,这一年注定是不会平静的一年,这一年代宗朱祁钰的身体越来越差,病情也原来越严重,这恰恰给了一些阴谋家进行政治投机的机会。投机的人一共有四个武将石亨、太监曹吉祥、左副都御史徐有贞、都督张軏、这四个阴谋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利益密谋趁代宗朱祁钰病重之际拥护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重新即位。
先说一下夺门之变的情况。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人俘虏。郕王朱祁钰监国,后继承皇位,是为明代宗景泰帝,任用于谦等人打赢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进犯。后明朝将英宗赎回,朱祁钰不愿交还皇位,将朱祁镇囚禁于南宫,称“南宫上皇”。并且废掉了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独子朱见济为太子。但朱见济在景泰四年就去世,从此朱祁钰失去了唯一的继承人。景泰七年,朱祁钰在出巡途中病倒,同行的将领石亨联合大臣徐有贞、宦官曹吉祥等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朱祁镇复位,一个月后,朱祁钰去世,死因有争议,或言病死,或言被毒杀。

这就是夺门之变的经过。很多人可能觉得,朱祁钰的儿子死了,没有继承人。所以他一旦死去也必然是朱祁镇复位。甚至朱祁镇自己也这么看。夺门之变后,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居功自傲,相互党争,徐有贞被石曹诬告获罪,最后朱祁镇听了李贤(徐有贞后的首辅)之言,认为夺门之变没有必要,逐渐疏远石曹二人,并且将因夺门之变得官的许多臣子罢官,最后石曹也被治罪。

朱祁镇认为夺门之变没有必要,是否夺门之变就真的没有必要?其实不然。如果没有夺门之变,有几种可能性。
假如没有夺门之变,应该是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继位为皇帝,明英宗仍然是太上皇,考虑到朱见深年龄幼小,心在还是太上皇摄政的。
不能,因为虽然朱祁钰当时默认明英宗复辟,但朱祁钰还没死,后来甚至病情有好转。如果没有夺门之变,朱祁钰会继续当皇帝,明英宗复辟就可能性不大了。
我认为他很难能复辟帝位,因为当时朝政已经出现了问题,朝廷里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即便没有夺门之变,也很难平息这场风波。

朱祁镇被瓦剌放归后,朱祁钰如果退位将皇位让给朱祁镇会怎么样呢?

朱祁钰本来对于帝位并不是极度的热心,但做了几天皇帝后,知道做皇帝的好处了,再也不想把这个位置让给别人。不仅自己不想放手,还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没有做过皇帝,可以在一边说些不轻不淡的话。

假如朱祁钰真的把皇位归还朱祁镇,朱祁镇绝对不会放过朱祁钰。

朱祁钰如何对待朱祁镇,朱祁镇就将会如何对待朱祁钰,甚至还要残忍。

朱祁钰把朱祁镇囚禁了整整七年,基本的生活供给都不能满足,还需要原配钱皇后做女红,以换取生活必需品。

不要说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即便是一母所生,为了帝位都会你死我活。

史实是朱祁钰绝不会把皇位让给朱祁镇,如果朱祁钰归还帝位给了朱祁镇,他也绝不会放过朱祁钰。

第二,如果朱祁钰把皇位还给朱祁镇,即便朱祁镇想放过朱祁钰,但孙太后与一些大臣们也不会放过他。

朱祁镇出征瓦剌之前,于谦等大臣力谏不要出征,孙太后也不同意他亲征,但朱祁镇一意孤行。为了取得孙太后的同意,朱祁镇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以郕王朱祁钰监国。

朱瞻基就两个儿子,孙太后所生的朱祁镇和吴贤妃所生的朱祁钰。

朱祁镇被俘虏以后,大明朝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太子年幼没法登基继位,否则很可能主幼国危,朝野动乱。迫不得已,孙太后才同意于谦的建议,改立朱祁钰为新君。

这绝非是孙太后的本意,就她的本意,宁可南迁偏居一隅,也不想让吴贤妃生的儿子继承帝位。但于谦等能够撑得起大明王朝的大臣们不干,无奈之下,孙太后才勉强答应。

朱祁钰之所以再三推辞,不立马继位,并非他不想,这么好的事谁不想呢?

大明王朝没了,不管你是不是皇帝,都没有好果子吃。万一大明朝渡过了这一劫,作为大明朝的帝王,那该有多爽!

朱祁钰再三推辞,无非就是表示一个姿态,为下一步万一朱祁镇回来好有话说。

如果朱祁镇回来,重新得到帝位,孙太后一定会秋后算账。那些曾经主张南迁的大臣,如徐有贞等人一定会反攻倒算,于谦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第三,朱祁钰买通了宦官和朝臣,废掉皇太子朱见深,另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孙太后也是敢怒而不敢言,这跟囚禁朱祁镇一样,孙太后已经控制不了朱祁钰。如果她强加阻拦,恐怕就有性命之忧。

朱祁钰病重,而且其皇太子朱见济已经早夭,朱祁镇父子重新取得皇位,仅仅是个时间问题。当宦官曹吉祥进宫面见孙太后,希望取得她的支持时,孙太后迫不及待地表示同意。

可想而知,孙太后压抑太久,并不想节外生枝。当时京城有一个流言,说大学士王文正力劝朱祁钰立襄王朱瞻墡的长子为皇储。如果此事成真,皇位就不再是孙太后这一脉相传,也不是朱瞻基这一脉了。这让孙太后如何接受呢?

第四,土木之变后,朱祁钰对于谦言听计从,但并没有绝对信任于谦。

朱祁镇复辟成功后,朱祁钰正在洗漱,听到上朝的钟鼓提前鸣响,朱祁钰第一反应就问是不是于谦篡位谋反了,这足以说明了问题。

一方面,朱祁钰并没有真正信任于谦,把权力完全交给他。因而,于谦没有权力控制整个京城的护卫;

另方面,对于支持朱祁镇复辟的势力,没有足够的重视和防范,只认为把朱祁镇囚禁起来就行了。

因此,在如此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如果朱祁钰把皇位归还朱祁镇,即便朱祁镇想善待朱祁钰与于谦等人,也是不可能的。

夺门之变后,石亨等人力主朱祁镇逮捕于谦等人,朱祁镇犹豫不决,说:“于谦是有功劳的。”

当初,朱祁钰不同意迎回朱祁镇,但于谦说:“大位已定,就算朱祁镇回来也不能再改变。迎接他回来是出于道义,必须立马行动。如果他有阴谋,我就有话说。”其意也很明白,朱祁镇就是回来了,你还是帝王,如果他有别的想法,不用你说话,我们就会处理他。

得到于谦这个保证,朱祁钰才改变了脸色说:“听你的、听你的。”

朱祁镇提到于谦的功劳,恐怕也就是表示一个姿态。但是,石亨等人却说:“如果不杀掉于谦等人,复辟一事就师出无名。”

于是,于谦等人被杀,就连于谦举荐的人也全部杀掉。

朱祁镇御驾亲征时,于谦等人就力谏阻止,但他一意孤行;等朱祁镇被俘获,瓦剌想以朱祁镇为条件索取财物,于谦置之不理,不顾朱祁镇的个人安危。如果朱祁钰归还帝位,朱祁镇第一个要诛杀的就是于谦,如果朱祁钰阻拦,他也死得更快。

因此,在豹眼看来,如果朱祁钰真地把皇位还给朱祁镇,于谦等人必死无疑,朱祁钰最好的结局是被囚禁,被一起杀死的可能最大。

于谦等大明朝的肱股之臣、中流砥柱没有了,恐怕朱祁镇没有能力对付瓦剌大军的入侵,北京城被瓦剌攻破的可能性很大。大明朝不就此灭亡,也会南迁,再次形成南北割据的局面。

文章标题: 假如朱祁镇没有夺门之变,帝国继承人会是谁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7655.html
文章标签:帝国  人会  之变  继承  朱祁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