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哲学不同于古希腊哲学那样,更注重探究人与人的关系,却少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早在古希腊文明兴起之前约800年,爱琴海地区就孕育了灿烂的克里特文明和麦锡尼文明。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亚人的入侵毁灭了麦锡尼文明,希腊历史进入所谓“黑暗时代”。因为对这一时期的了解主要来自《荷马史诗》,所以又称“荷马时代”。在荷马时代末期,铁器得到推广,取代了青铜器;海上贸易也重新发达,新的城邦国家纷纷建立。希腊人使用腓尼基字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并于前776年召开了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召开也标志着古希腊文明进入了兴盛时期。前750年左右,随着人口增长,希腊人开始向外殖民。在此后的250年间,新的希腊城邦遍及包括小亚细亚和北非在内的地中海沿岸。在诸城邦中,势力最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
在希腊城邦向地中海沿岸扩展的同时,西亚的波斯帝国也在扩张,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上的艾奥尼亚希腊诸邦。前499年,小亚细亚半岛上的米利都等希腊城邦发动起义,得到雅典的支持。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镇压起义后,就准备进攻雅典。前490年,波斯大军渡海西侵,但在马拉松战役中被人数居于劣势的雅典重装步兵击败。希腊人赢得了第一次希波战争的胜利。
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率50万大军再次进攻希腊。希腊各城邦也结成同盟,共御强敌。希腊联军的陆军以斯巴达人为主力,海军则以雅典舰队为主。希腊陆军在温泉关阻击波斯陆军,虽然兵败,但为希腊海军的集结赢得了时间。波斯人攻入了雅典,将全城焚毁,但希腊海军在萨拉米海战中一举击溃波斯海军,波斯人面临补给被切断的危险,不得不撤退。希腊人乘胜追击,解放了小亚细亚的希腊诸邦。第二次希波战争以希腊的胜利告终。,直到印度河流域方才折返。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他庞大的帝国也随之分裂,古希腊历史结束,希腊化时代开始。
影响
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知识分子(以僧侣和贵族为主)为了摆脱基督教日益腐朽的世俗化统治与思想禁锢,开始重新学习逐渐被遗忘的古希腊著作,例如《荷马史诗》、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一些先古基督教会文章。古希腊的精神遗产第一次得到了全面复兴和继承。
可是到了18~19世纪,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学者们不再把《圣经》上写的当作真事,而且把古希腊的知识归于同类,把前776年第一次奥运会之前的事情统统算为神话,而非历史。1870年Heinrich Schliemann在希腊Troy出土文物,这一考古发现让西方人重新认识到古希腊不是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而的确经历过灿烂的文明。从此学者开始仔细研究古希腊流传下的著作,区分神话,传说和历史。
古希腊哲学
古典希腊哲学,或称早期希腊哲学集中在辩论与质询的任务。在很多方面,它同时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早期希腊哲学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从未间断,从早期穆斯林哲学到文艺复兴,再到启蒙运动和现代的普通科学。
前苏格拉底的哲学家
西方哲学的历史从古希腊开始,特别是一群通称为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这不是为了否认其他在古埃及、闪族以及巴比伦文化里出现的早期哲学家而作的谣传。诚然,每个文化中都存在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而我们有证据证明一些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可能至少接触过某些埃及和巴比伦思想的作品。然而,早期希腊思想家与他们的前人相比至少增加了一种元素,使他们与前人的思想区分开来。在历史上,我们首次在他们的作品中发现他们对于世界规律并不是教条式的主张,而包括了他们对这些理论的各种论点。
事实证明了,几乎所有早期希腊哲学家提出的各种宇宙论是极度和明确的谬误,但这并不会降低它们的重要性。因为即时以后的哲学家立刻抛弃了前人假设的答案,但他们不能逃避前人所提出的问题:
一切事物从哪来?
它到底是由什么制造的?
我们如何解释大量事物组成的本质?
为什么我们能用单一数学来描述它们?
而希腊哲学家所追随的形式和传达他们的答案方法,变得与他们所问的问题一样重要。前苏格拉底的哲学家拒绝传统的神话对他们周遭所见现象的解释,而赞同更理性的解释。换言之,他们依靠推论和观察来阐明围绕他们周围的真实自然界,而且他们使用合理的论点突出他们的观点来告诉他人。尽管哲学家对关于理性和观察相关重要性尺度有所争论,但2500年来他们基本上一致使用由前苏格拉底学派最早发明的方法。
争议常出现在确定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思想,以及确定他们用以支持自己独特观点的论据的方式。这个问题并非来自他们自身或思想上的一些缺陷,纯粹是由于他们的历史与我们相隔太远的缘故。虽然多数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创作出标志性的著作,但我们并没有任何一本著作的完整版本。我们只有后世的哲学家和史学家对其作品的引用,与偶尔发现的原文片段。
还是中国儒学的问题,它对帝王的统治有帮助,就以它作为正统,而儒学恰恰是很讲究人际关系的。。所以今天的我们还是有儒学的缩影的,讲究人际关系
中国也有的,老子《德道经》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其中就充分论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水平绝不亚于古希腊哲学。
哲学的区别根本上还是思维模式的不同,中国古代哲学不是不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把人和自然和谐的融为一体考虑了,于是,建立这个天人模型就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特点而不是像古希腊哲学那样研究研究具体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场性思维模式与线性思维模式造成的取向上的差异。
为什么很多自称研究哲学的人都那么垃圾
因为他们缺乏成为思想家的条件。
1、要有崇高的使命意识
张载(1020-1077,字子厚)是中国北宋时期哲学家。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后居横渠(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他的名言将“横渠四句”广为流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用现代语言来说,“为天地立心”就是“学者要用精神力量(心)认清客观世界(天地)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确立坚实的理性基础。”
用现代语言来说,“为生民立命”就是“学者要关心人民的命运、反映人民的心声、消解人民的苦难,增进人民的福祉。”
用现代语言来说,“为往圣继绝学”就是“学者要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学术成果,创造新的科学理论,并通过宣传、教育和推广使人类文明不断延续下去。”
用现代语言来说,“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学者要有崇高的社会理想,维护社会中积极的进步的因素,抨击社会中消极的落后的东西,并向人们指明通往美好未来的光明大道。”
2、要有宝贵的独到见识
王国维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他在《人间词话》中用古代诗词表述了治学三境界。
其中第一层境界是“昨夜秋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安旗在《论抒人民之情》中写到:“真正的诗人是这样的人:在人生的大地上,他比一般人站得高、望得宽;他能告诉我们一些想看而看不到的东西,看到而不觉察的东西,觉察而不理解的东西,理解而没有深深地吸进心灵的东西。真正的诗人能够使鼠目寸光的人看见千里平芜;使坐井观天的人想见莽莽穹苍;使匍匐而行的人抬起头来;使闭户幽居的人走向广阔的世界。”这段文字富有诗意和哲理。把“诗人”换为“思想家”也是恰当的,真正的思想家就应该是这样的人。
3、要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的第二层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思想源于思考,思考伴随清苦。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4、要有系统的思维方法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的第三层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这是灵感的境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笔到功成。
要想成为思想家,必须熟练掌握多种思维方法,包括逻辑方法和非逻辑方法(想象、直觉和灵感)。
请看被“腰斩”或“续貂”的爱迪生名言:“天才就是那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5、要有得力的传播方式
在伦敦海格特公墓马克思纪念碑上铭刻着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MNX1-19
在学术上,“功成”不等于“名就”。思想需要传播,论文和书稿需要发表。
要想成为思想家,必须利用各种媒体发表和传播自己的思想。当今时代,互联网为一些以学术为志业、想当思想家的青年开辟了一个新的渠道。但是,按照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在报刊上发表论文才是“正道”!
为什么哲学书籍都很晦涩难懂?
1.哲学是抽象化理论化的东西,类比于数学,你在平时生活中接触得少了于是就觉得不好懂。
2.哲学涉及的领域比较广,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会涉及,各学科概念也挺多的。现在的哲学家都爱谈经济和政治。
3.哲学家老是造概念来混淆试听,西方的哲学书概念多,译名又不统一,而中国古代的比较喜欢用比喻啊类比之类的,很文学化,中心又要自己去领悟。
4.哲学体系比较庞大,后世哲学家总要就前辈的理论出发来叙述自己,这也混乱了。
哲学书要看懂必需从头开始看,既指从哲学的源头开始看。又指从书本开头一点一点看下来了。
因为哲学是一切规律的综合,是最根本的规律,如果能够真正理解哲学,就能理解这个世界的规律。
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总和。
看西方哲学
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科学?它有哪些特点?
中国的科学历来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像西方国家一样谋求对自然的征服。因此,中国的科学倾向于合理利用自然。所以,中国的科学发展方向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主要是天文历法、手工技术以及人文哲学。
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的~~有的只是技术,科学是从西方发展起来的,在古希腊,科学和哲学是没有分开的,随着发展,当一个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时,科学就从哲学的范畴中提取出来了,就产生了科学~~古代中的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这主要归因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农耕文化的发展~~在古代,这些技术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着为农业服务的~~
经验科学
文章标题: 为什么古代中国科学和哲学都那样模糊难懂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5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