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爆发时间?
1914年的6月28日萨拉热窝时间为导火线 同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直到同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世界大战爆发,1918年11月11日结束
1914年
一战和二战间隔时间如此之短,战争怎么就爆发了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个世界大战实际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许多问题没有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才爆发。新旧殖民战争始于1914年,结束于191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1939年,结束于1945年。离第一次世界大战几乎还有二十年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在前面提到过。盟国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盟国举行了一次会议,讨论正义问题。矛盾加剧。德国军队袭击了波兰。9月3日,英国和法国向德国宣战,宣布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间隔时间约为2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了多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经济爆炸性增长的原因是科学技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这一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对外开放“寒武纪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也引发了深刻的反思。人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枪杀事件中,探索了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各种因素,汲取了重要的经验教训。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总共有21年的时间间隔。
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了大量新武器,如机枪、坦克、飞机和化学武器。一个在欧洲战争中由于极端爱国主义而被击败而没有进攻性武器的国家(南斯拉夫),在杀手杀死了奥地利和匈牙利的总统及其妻子后,德国和奥地利借口进攻南斯拉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因为德国袭击了波兰,这是英国和法国的第一个军事大国。
因为一战留下来的问题,所以才会爆发战争,二战的死亡率比一战还要高出很多。
主要就是因为每一个国家之间有利益的争执,其次也是因为有土地的问题,所以才会快速的爆发了战争。
这是因为当时的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个国家的野心都非常的磅礴,第1次世界大战之后留下了很多的政治问题,所以最后在短时间之内就爆发了二战。
不仅如此,1918年还有个西班牙流感,直接送走了地球上1/3的人口
但就算如此依然不妨碍二战的爆发,
因为有人不服一战的结果,谈又谈不拢,就只好打咯。说简单点,就是一战没打完。
就像二战结束以后还有冷战一样,本质上是大国利益重新分配的战争,总有没赶上趟的,包括现在也一样。
尤其是一战伤亡特别大,造成的损失和仇恨更大,加之战胜国毫无节制的盘剥战败国,因此报复也就来的更快。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日期分别是什么时候?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哪一年,1914-1918年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遇刺,1914年7月29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也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这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哪一年?答案是1914-1918年。
1、不是全球性战争
虽然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但究其根本,它并不是全球性战争,比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差远了。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主要集中在欧洲,不像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遍及各州,因为不涉及全球,自然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真正的第一次全球性战争。
2、主要战事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大家很容易记住,但过程相信大家知道的很少。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介绍几个一战中的主要事件:
①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遇刺;
②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一战的开始;
③1914年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8月3日德国对法宣战;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同是8月,日本宣布对德宣战,由此一战全面展开;
④1918年9月26日,英、法、美联军发动总攻,德国的兴登堡防线全面崩溃;
⑤1918年9月29日,保加利亚投降;10月30日土耳其投降;11月30日奥匈投降;11月11日,《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德国投降,标志着一战的结束。
小结:看完全文,大家对一战时间应该知道了吧!总的来说,一战的开始是有预谋的,但爆发战争后的局面基本失去控制,最后以德国的投降结束,由此历时4年零3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对一战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看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十大影响。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这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
线。一个月后,奥匈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土耳其、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
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1918年,它是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在世界军事发展史上处于划时代的地位。
这次大战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面临危机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德国早在1879年就与奥匈帝国结成反对俄、法的军事同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这个同盟,从而形成了一个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称“三国同盟”(即同盟国)。俄、法对此很快作出反应,1891~1893年建立了俄法联盟,英国随后加入,形成了协约国。这样,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就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展开了激烈斗争。1914年6月28日,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这为竭力想吞并塞尔维亚的军国主义分子,携同妻子到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遭到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暗杀。这次事件成了战争的导火线。7月28日,奥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把塞尔维亚视为争霸前哨的俄国于7月30日宣布总动员。8月1日、3日,德国分别向俄、法宣战,因为比利时拒绝接受德军通过本国领土的最后通牒,俄国同时向比利时宣战。英国曾要求德国维护比利时的中立,遭拒绝后于8月4日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打了起来。前后卷入战争的有六大洲的33个国家,15亿人(占当时地球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大战期间大约有7000万人被动员参军。
大战开始后,欧洲大陆上出现了三条战线:西线,从北海延伸到瑞士边境,由英、法、比、三国军队对德作战;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由俄军对德、奥作战;另外有巴尔干战线,由塞尔维亚军对奥军作战。战争在陆上、空中、海上和海下同时进行,战场遍及欧、亚、非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欧洲特别是法国是决定全局的主战场,海上以北海为主战场。各主要交战国的战略方针的共同点是:片面强调战略进攻,轻视防御;企图依靠一两次总决战决定胜负;立足于依靠战前物资储备打短期战争。
战争第一年(1914年),速决战计划即遭破产。在欧洲战场上,德军同英法联军进行了“1914年边境之战”,法军南撤。德军推进到巴黎以东的马恩河地区,遭到法军大规模反击(史称“1914年马恩河会战”),德军退至埃纳河一线。9、10月间,为相互迂回对方的翼侧,进入法国北部地区的德军河英法联军实施连续机动,直到海岸方止。(史称“奔向大海作战”)。至11月,整个西线从运动战转入了阵地战。这一年,由于土耳其的参战,近开辟了新战场;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出兵占领中国山东,出现了远东战场。英德海军的主要战役是北海的两次赫尔戈兰海战(8月,11月)和南大西洋的福克兰岛海战(12月)。
1915年,各参战国由于后备兵员和后勤保障发生严重问题,被迫将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战争重心由西线转到东线。俄军同德军之间先后进行了东普鲁士冬季战役(1~2月)、咯尔巴阡冬季战役(1~3月)、果尔利策进攻战役(5月),俄军损失惨重,德军乘胜深入俄境,但未能迫使俄军退出战争。9~10月,整个东线也从运动战转入阵地战。5月,意大利从同盟国转入到协约国,在奥匈东南开辟了新战区。10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之后,德奥保联军以优势兵力占领了塞尔维亚。
1916年,战争重新再次转入西线。德局对法军实施了“凡尔登战役”(2~12月),英法联军则对德实施了“松姆河战役”(6~11月)。东线俄军的西南方面军对奥匈军也发动了大规模进攻(6~8月),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海军主力在日德兰半岛以西进行了整个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从这一年开始,同盟国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
1917年,德国被迫在东西两线转入防御,同时在海上开展“无限制的潜艇战”,给英法海运造成极大困难。法军在埃纳河地区对德实施“尼维尔攻势”(4~5月),法军损失惨重,英军单独对德连续发动进攻,稳住了法国。9月,德国发动“里加战役”,这是东线最后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战争。在意大利战线,德奥联军实施了“卡波雷托战役”(10~11月),迫使意军全线后撤。同年4月,在交战双方都陷于困境的情况下,美国伺机加入协约国一方。8月,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也在协约国帝国主义推动下对德奥宣战。
1918年,协约国发动总攻,同盟国土崩瓦解。7至9月,西线的英法军接连拔除了德军防线上的三个突出部。9月26日,协约国发动总攻。至11月,同盟国中的土、保、奥、匈先后投降。11月11日,德国也被迫投降。历时四年又三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遂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争期间,被击毙和因伤致死的总计达850多万人,负伤的有2000多万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余美元。
大战为革命创造了客观前提,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高涨。1919年~1920年举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分赃会议——巴黎和会,作为协约国的一员的中国在会上成了列强宰割的对象,日本勾结英法美等国,妄图迫使中国承认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予日本,因而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导致伟大的“五四”运动。
大战揭示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战争中,飞机、坦克、潜艇和毒气等新式武器开始大量装备部队,并首次出现了集团军群(方面军)战役。大战的经验对战后20年各国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体战、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以及依靠坚固战略防御工事制胜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这次大战经验的结果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这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这是开始)
俄国根据有关条约,为支持塞尔维亚,于7月30日宣布军事总动员
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
8月3日德国对法宣战
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
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关系,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
奥匈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日本1914年对德宣战,并迅速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
力范围
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到1918年结束。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到1918年11月11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十四条和平宣言》,德军正式投降。德国代表在巴黎北部的康边森林福煦将军的行军火车上,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一战爆发时间
一战时间和交战国详细情况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一场争霸战争,它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劫难。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为了争取和平,促进发展,人们力图从历史的灾难中汲取教训,以之作为前车之鉴,这促使史学家们加强了对战争史的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史即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就国内“一战”史的研究概况作一简介。
一、关于战争缘起与战争责任
1.战争缘起:
(1)“英德矛盾主要说”:司徒琳认为,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赵辉杰认为,18世纪70年代以来英德关系的演变过程表明,英德冲突对于一战爆发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海军竞争和协约国的形成与发展是英德矛盾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终于成为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2〕
(2)“法德矛盾主要说”:陈汉时认为,从实际情况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说”并不全面。英国把德国作为主要对手,而德国没有从国策方面把英国作为主要敌人,只是在具体政策和海军竞赛上把英国作为主要对手,因此,两国之间的矛盾构不成主要矛盾。德国最大的敌人是法国,无论从欧陆的霸权地位或德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3〕
(3)“俄德矛盾主要说”:张含英认为,“英德矛盾主要说”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战前英德之间在殖民地问题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存在严重的冲突,俄德矛盾远比英德矛盾尖锐、突出。如果说一战是由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引起的,那么显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4〕。
2.战争责任:
罗天焕认为,两大集团中各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是不尽相同的。法国虽不能说是“无辜”的,但至少是被动的;俄英两国对战争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意大利对于一战的爆发不应承担什么责任;奥匈帝国对于战争发生的近因要比上述国家负更多的责任;德国是最热衷于发动战争的国家,德皇威廉二世是一战的罪魁祸首。〔5〕
潘人杰、李巨廉认为,应从“时代”、“格局”和“人”三个层次来看待战争缘起和战争责任。从“时代”看,现代条件下的大国霸权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和技术的迅猛提高,是20世纪初可能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从“格局”看,20世纪初两大对立的同盟体系和军事集团的新格局的形成,为从局部战争演化为全面战争埋下了祸根;从“人”看,通向一战的道路有很大的自发性特点,这与大国当权人物的决策行动和对危机的处理有关。政策和行动僵硬,缺少必要的妥协和绥靖,促成了两大集团迅速迎头相撞。〔6〕
二、关于一战和美国
1.美国的中立与参战:史煦光认为,美国在一战中是中立还是参战、何时参战、以何种形式参战,取决于能否保持其“利益线”。即在战时利用战争形势,以中立的地位牟取超额利润,并趁机向世界扩张;在战后能收回战争贷款,进而以仲裁员身份取得国际事务的支配权。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是保持中立的利益线被突破,于是只能以参战去获取中立国不再能有的利益。〔7〕
2.美国的调停外交:吴瑞、杨春龙认为,调停外交是一战时期美国对欧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以调停促成妥协,将两大集团互相对峙和牵制的格局继续维持到战后,自身则因势乘便为称霸世界铺平道路。〔8〕
三、关于中国参战和参加巴黎和会
1.关于中国参战问题
(1)“日本影响说”:吴瑞认为,一战期间北洋军阀内部在中国参战问题上的争执即“府院之争”,其实质是美日两国争夺对中国控制权斗争的反映,其结果是以段祺瑞为代表的参战派取得了胜利,即日本侵华势力取得了胜利。〔9〕
(2)“美日共同影响说”:李子雄认为,中国参战是美日两国共同影响的结果。美国的外交活动打破了中国在参战问题上的外交僵局,美国参战给中国参战打下了客观基础;日本则通过政治上操纵中国军阀和经济上收买中国军阀使之同意参战。美日两国在中国参战问题上都起了重大作用。〔10〕
2.对中国参加一战和参加巴黎和会的评价
在此问题上,史学界多持否定态度。袁继成、王海林则认为对此不能一概否定,冷静地把中国参加一战和巴黎和会这两件事放到中国近代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争取国家独立的历史长河里考察,就会觉得中国参战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有失亦有得:第一,收回了德、奥在华特权;第二,签订了对奥、对匈、对保条约,成为国际联盟成员;第三,中国代表在和会上的抗争,既是中华民族义愤的反映,也反过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和新抗争。〔11〕
四、关于战争与革命的关系
“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的公式能否用来解释一战与革命的关系问题,史学界存在不同意见。
1.肯定意见:石森认为,不能否定革命斗争对制止战争的重要作用。战争与革命都是阶级斗争的形式,战争虽不是产生革命的根本原因,但战争往往是加速革命的一个重要条件。革命力量强大时,就有可能推迟和制止战争的爆发,德国和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虽未能制止一战,但对加速大战的结束起了重要作用。〔12〕姚海认为,十月革命道路的最基本特点是由一战造成的〔13〕。潘黎明认为,一战是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得以顺利实现的首要因素,两次革命均发生于一战期间,国际帝国主义无暇他顾,因而使革命获得成功。〔14〕
2.否定意见:茅海建认为,革命和战争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一战并非是被革命制止的,而是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各国革命运动高涨的情况下结束的,这些革命对加速战争的结束起了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更不是唯一因素,大战主要是以军事上的胜负而告终的。〔15〕夏季亭认为,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一战,这对苏俄来说是正确的,但其客观后果之一不是加速而是推迟了战争的结束。一方面苏俄为换取德国停止进攻而作出许多让步,使德国在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大受优惠,协约国的处境则艰难起来,延缓了德国的投降;另一方面,致使德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德国军队战场上的失败,十月革命只是对德国人民的反战斗争产生了一定影响,它与苏俄退出战争给德国带来的惠益相比只占第二位。〔16〕
五、关于一战的影响和地位
1.一战的世界性
龚敏认为,一战是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对国际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具有世界性的深刻影响。〔17〕李植枬认为有四个原因使一战成为世界性的战争:第一,统治世界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控制着一批殖民地和附属国,一国参战也意味着其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参战;第二,一战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交战双方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争夺;第三,为了战胜对手,交战双方都极力拉扰别国入伙;第四,世界已从经济上联成一气,资本输出和经济利益必然影响各国对待战争的态度。〔18〕
2.一战的影响:
卢文璞认为,一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影响决不亚于十月革命,而且十月革命与之紧密相联,因此,这两个事件可同视为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标志。〔19〕夏季亭、张钦贤认为,一战对世界现代史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应该将一战列入世界现代史的范围之内。〔20〕
除上述几个问题外,一些学者还对一战参战国的数目进行了考证。有人认为参加一战的国家是39个〔21〕,有人认为是36个〔22〕,还有人认为应为37个〔23〕。
中国自己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为什么还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国自己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为什么还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卷入帝国主义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争斗?中国参战后,发挥了什么作用?
从帝国主义角度而言,美、日都曾希望通过怂恿中国参战,一方面加强协约国方面力量,孤立同盟国,另一方面,加强对华控制,进而把中国变为自己的殖民地。(当掌握实权的段祺瑞决定听从日本,参与战争后,美国见达不到原有目的,又一反常态,反对中国参战。)从北洋军阀角度来看,自从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各派系都希望以参战为名,向帝国主义大量借款,从而扩充自己势力,消灭异己,实现“武力统一”,尤其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这种动机几乎暴露无遗。 中国参战后,段祺瑞政府并没有派军队赴欧作战,只是派出十余万劳工,输出劳务,到法国、俄国等协约国打工,客观上增强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加快“一战”的结束,也使中国成为“一战”的战胜国。所以,当协约国胜利消息传来时,蔡元培曾接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振臂高呼“劳工神圣!”“劳工万岁!”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一同盟国(德、奥、意)和协约国(英、法、俄),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为了摆脱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巩固垄断资本的统治而发动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唯有塞尔维亚具有自卫性)。战程历时四年零3个月(1914年8月~1918年11月),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的38个国家,受战火波及人口达15亿以上,占当时世界人口75%。
一战爆发:奥地利策划侵略(1914年7月28日)
1914年7月28日
世界大战是什么时候爆发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概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简称一战)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间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这场战争。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称之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中文又常称为“欧战”。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国、奥匈帝国等国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则属协约国阵营。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左右的人丧生,2,000万左右的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约1,700亿美元。战争的导火线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其中又以西线最惨烈。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又常被简称为二次大战、二战等)是1939年至1945年所爆发的全球性军事冲突,整场战争涉及到全球绝大多数的国家以及所有的大国,最终分成了两个彼此对立的军事同盟─同盟国和轴心国。这次战争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有超过1亿多名军事人员被动员并参与这次军事冲突。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9月1日爆发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间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文章标题: 理论上,一战爆发最晚可以推迟到多晚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5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