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看待大型犬饲养管理乱象与社会问题与某些营销号的大型犬真有那么厉害逼得野猫得等死的文章,对此怎么看

时间: 2022-03-07 00:00:4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如何看待大型犬饲养管理乱象与社会问题与某些营销号的大型犬真有那么厉害逼得野猫得等死的文章,对此怎么看

关于小动物的资料

我需要关于小动物的资料,要说出他吃什么东西,爱干嘛,外形特点。也可以是一片作文,之前提出的要求也要达到,还可以举一个事例来说。

一、狗

狗(拉丁文Canis lupus familiaris)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肉目、裂脚亚目、犬科动物。中文亦称“犬”,狗分布于世界各地。

狗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有科学家认为狗是由早期人类从灰狼驯化而来,驯养时间在4万年前~1.5万年前。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是饲养率最高的宠物,其寿命大约在12~18年。在中国文化中,狗属于十二生肖之一,在十二生肖中的第11位。

二、猫

猫,属于猫科动物,分家猫、野猫,是全世界家庭中较为广泛的宠物。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样完全地被驯化)。

一般的猫:头圆、颜面部短,前肢五指,后肢四趾,趾端具锐利而弯曲的爪,爪能伸缩。夜行性。

三、猪

猪是一种脊椎动物、哺乳动物、家畜,也是古杂食类哺乳动物,主要分为家猪和野猪。当前人们认为猪是猪科动物的简称。猪依据品种的不同,体貌特征也各不相同;通常以耳大,头长,四肢短小,鼻直,身体肥壮,腰背窄为主要形体特征。毛发较粗硬,毛皮颜色通常为白色、粉色、黑色、棕色和花色。

四、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

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五、乌龟

乌龟(Chincmys reevesii )隶属于龟科、乌龟属的一种。有时特指 乌龟别称金龟、草龟、泥龟和山龟等。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爬行纲、龟鳖目、龟科,是常见的龟鳖目动物之一。是现存古老的爬行动物。

特征为身上长有非常坚固的甲壳,受袭击时龟可以把头、尾及四肢缩回龟壳内(除海龟和鳄龟)。大多数龟均为肉食性,以蠕虫、螺类、虾及小鱼等为食,亦食植物的茎叶。

中国各地几乎均有乌龟分布,但以长江中下游各省的产量较高。广西,山东各地也都有出产,尤以桂东南、桂南等地数量较多。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巴西和朝鲜。

、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

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截止202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发怒时危险性堪比其它熊种。

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截至2021年11月,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548只。

2、西伯利亚平原狼

西伯利亚平原狼(学名:Canis lupus campestris):是灰狼的一个亚种,属于食物链中上层的掠食者,是西伯利亚雪橇犬“哈士奇”(hasky)的祖先。

通常群体行动。它们活动在森林、沙漠、山地、寒带草原、西伯利亚针叶林、草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犬科家族成员。具有很好的耐力,适合长途迁移。它们的胸部狭窄,背部与腿强健有力,使它们具备很有效率的机动能力。

它们能以约10公里的时速走十几公里,追逐猎物时速度能提高到接近每小时65公里,冲刺时每一步的距离可以长达5米。由于它们会捕食羊等家畜,因此直到20世纪末期前都被人类大量捕杀。

3、树袋熊

树袋熊,又称考拉,是澳大利亚的国宝,也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英文名Koala bear来源于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因为树袋熊从他们取食的桉树叶中获得所需的90%的水分,只在生病和干旱的时候喝水,当地人称它“克瓦勒”,意思也是“不喝水”。

树袋熊并不是熊科动物,而且它们相差甚远。熊科属于食肉目,而树袋熊却属于有袋目。它每天18个小时处于睡眠状态,性情温顺,体态憨厚。

4、袋鼠

袋鼠是任一种属于袋鼠目的有袋动物 ,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其中,有些种类为澳大利亚独有。不同种类的袋鼠在澳大利亚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从凉性气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热带地区。袋鼠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

”袋鼠 “有时候指所有的有袋动物。这个词源自Guugu Yimidhirr(一种澳洲原住民语言),后来袋鼠这个词被约瑟夫·班克斯在 詹姆斯·库克的第一次航海旅行中命名。

5、美洲豹

美洲豹,学名:Panthera onca (Linnaeus, 1758),又叫美洲虎,是现存第三大的猫科动物。体重70—180千克,咬力可达1250磅。是生活在中南美洲的一种大型猫科动物。

它身上的花纹比较像豹,但整个身体的形状又更接近于虎。在猫科动物中,美洲豹的体型仅次于狮、虎。野外寿命约18年。人工饲养的历史达20多年。

鸭嘴兽
澳大利亚的单孔类哺乳动物,最奇特的要数鸭嘴兽。所谓单孔类动物,是指处于爬虫类动物与哺乳类动物中间的一种动物。它虽比爬虫类动物进步,但尚未进化到哺乳类动物。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用肺呼吸,身上长毛,且是热血;而单孔类动物又以产卵方式繁殖,因此保留了爬虫类动物的重要特性。它虽被列入哺乳类,但又没有哺乳类动物的完整特征。是最原始最低级的哺乳类,在动物分类学上叫做“原兽类”或称为单孔类卵生哺乳动物。它的体温很低,而且能够迅速波动。
雄性鸭嘴兽后足有刺,内存毒汁,喷出可伤人,几乎与蛇毒相近,人若受毒距刺伤,即引起剧痛,以至数月才能恢复。这是它的“护身符”,雌性鸭嘴兽出生时也有毒距,但在长到30厘米时就消失了。鸭嘴兽为水陆两栖动物,平时喜穴居水畔,在水中时眼、耳、鼻均紧闭,仅凭知觉用扁软的“鸭嘴”觅食贝类。其食量很大,每天所消耗食物与自身体重相等。母体虽然也分泌乳汁哺育幼仔成长,但却不是胎生而是卵生。即由母体产卵,像鸟类一样靠母体的温度孵化。母体没有乳房和乳头,在腹部两侧分泌乳汁,幼仔就伏在母兽腹部上舔食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属于哺乳纲,肉食目,犬科。生物学家研究认为,狗最早是由狼、狐和胡狼自然杂交而产生的。经过各民族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长时间的驯化逐渐形成了现在繁多的品种。据联合国统计,现在全世界约有5亿条狗,我国大约有1亿条。

从古至今狗始终是人类的朋友和得力的助手。从边境巡逻、缉毒、侦破案件、救护伤员到为盲人引路、与主人作伴,处处都有它们矫健的身影。正因如此,狗几乎在世界各国都受到宠爱和保护。各种各样的狗协会遍及世界各地,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多专门为狗设立的服务性机构。以前,为了控制狂犬病对人的威胁,我国曾实行灭狗的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通过接种疫苗已经能很好地控制狂犬病。所以近年来各大城市也逐步改变了过去那种一味灭狗的非人道做法,并针对养狗制定了一系列比较客观、合理的规章制度,使我国的养狗事业正逐步走向科学化、法制化。

犬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肉食目。犬的祖先以捕食小动物为主,偶尔也用块茎类植物充饥。犬被人类训养后,食性发生了变化,变成以肉食为主的杂食动物,但素食也可以维持生命。即使如此,可它们现在仍保持以肉食为主这样一个消化特性,如犬的牙齿,上下颁各有一对尖锐的犬齿,体现了肉食动物善于撕咬猎物的特点,犬的臼齿也比较尖锐、强健,能切断食物,啃咬骨头时,上下齿之间的压力可达165千克,但不善咀嚼。因此,犬吃东西时真是"狼吞虎咽",很少咀嚼。犬的食管壁上有丰富的横纹肌,呕吐中枢发达。当吃进毒物后能引起强烈的呕吐反射,把吞入胃内的毒物排出,是一种比较独特的防御本领。犬的唾液腺发达,能分泌大量唾液,湿润口腔和饲料,便于咀嚼和吞咽。唾液中还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在炎热的季节,依靠唾液中水分的蒸发散热,借以调节体温。因此,在夏天我们常可以看到犬张开大嘴,伸出长长的舌头就是为了代替发汗散热。犬胃呈不正梨形,胃液中盐酸的含量为 0.4~0.6%,在家畜中居首位。盐酸能使蛋白质膨胀变性,便于分解消化。因此,犬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很强,这是其肉食习性的基础。犬在食后5~7小时就可将胃中的食物全部排空,要比其他草食或杂食动物快许多。犬的肠管较短,一般只有体长的3~4倍,而同样是单胃的马和兔的肠管为体长的12倍。犬的肠壁厚,吸收能力强,这些都是典型的肉食特征。犬的肝脏比较大,相当于体重的3%左右,分泌的胆汁有利于脂肪的吸收。犬的排粪中枢不发达,不能像其他家畜那样在行进状态下排粪。

犬对蛋白质和脂肪能很好地消化吸收,但因咀嚼不充分和肠管短,不具发酵能力,故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差。因此,给犬喂蔬菜时应切碎、煮熟,不宜整块、整棵地喂。

犬的品种很多,其体格大小差异可在20倍以上。犬体最高的可超过1米,最矮的只有20厘米;最重的犬有一130千克, 最轻的犬只有1.5千克。犬的体格虽然差异较大,但解剖构造基本相同。犬有225~230块骨头,这些骨头不但构成了犬体 坚固的支撑系统,对内脏器官具有保护作用,而且是能够疾速奔驰的基础。犬的肌肉发达、强壮,使它不但能快速奔跑,而且耐久性好。据报道,犬100米的纪录是5.925秒,是由一只荷 兰灰犬在1971年创造的。这个速度远比人类快得多,而且与赛马的100米速度5.17秒很接近,就是一般的家养中型犬,其100米速度也不超过10秒,非常灵活。犬的耐力闻名于世,能连续奔跑几十公里。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传令犬,仅用50分钟就跑完了21.7公里的路程。最著名的是在北极附近举行的雪撬拉力赛,十几条犬拉着几百千克重的物品,在摄氏零下40多度,寒风刺骨的雪地上奔驰,而每天只有短短数小时的休息。据记载,一只犬在雪地上可拉动100千克重的物品。

犬的后肢骨路强壮,肌肉发达,因此,犬也是跳高能手,最高可跳过5米的障碍物。 主要特征
亚洲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大陆型动物区,它与澳大利亚和南美洲海洋型动物区显然不同。亚洲有些动物分布地区很广,如狼、狐等几乎大部地区都有分布。 亚洲动物数量多,种类也多,但特有的高级动物群的种类却很少。哺乳类中仅有一目(两种猫猴)及四科(树鼩、跗猴、长臂猿、猫熊),而且这几种动物又多集中在东南亚。亚洲的面积虽较南美洲大一倍多,但动物群系却比南美洲略少。 亚洲动物和北美洲与非洲之间有密切联系,与澳大利亚的动物联系极少。亚洲和北美洲几乎具有同一的苔原动物种属(如驯鹿、北极狐、北极熊、海豹)和亚寒带针叶林动物种属(如麋、獾、貂、熊、狼、狐、松鼠等)。亚洲与非洲迄今仍以苏伊士地峡相连,在红海形成以前,两洲更是连成一体,加上现在的气候、植物等条件,都使非洲动物有可能向西南亚、中亚和部分南亚发展,同样,亚洲动物亦有可能进入北非,例如狮、豹、跳鼠、豪猪、野雁等,就是两洲共有的动物。西南亚曾有过稠密森林的古地理环境,这对亚非二洲之间森林动物来往也是有利条件,现在分布于东南亚的狐、猴、象、犀、鹿和孔雀等,即可说明这一点。今日阿拉伯南部的动物,仍属于东非动物亚区。 亚澳之间动物联系很少,仅苏拉威西岛和小巽他群岛的动物具有两洲间的过渡型。一般论亚澳之间生物的分布,系以华来斯线为界,在苏拉威西岛和龙目岛以西为亚洲型动物,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和澳大利亚为澳洲型动物。 亚洲动物界主要分为全北区和印度-马来区二大动物地理区,其中全北区的面积很大,但动物种类反不如面积较小的印度-马来区多。这主要由于:1)亚洲的全北区没有热带森林和热带草原,景观比较单一,且不适于动物发展的地区广大(如荒漠、高原、苔原等);2)本区曾受冰期影响,有的动物已经绝种,是比较年轻的动物区;3)本区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和北极苔原互相连续,变化不大。印度-马来动物区,远离冰川中心,北有高山屏障,故迄今仍保存有第三纪的种属,成为亚洲最古老和最繁盛的动物区。 亚洲
编辑本段亚洲动物地理区
从全球动物界来看,亚洲主要属于全北区和印度-马来区。前者又分为五个亚区,即北极亚区、欧洲-西伯利亚亚区、东北中国亚区、中亚亚区和地中海亚区;后者又分为两个亚区,即印度-中南半岛亚区和马来亚亚区。
北极亚区
本亚区位于北冰洋沿岸和苔原地区。这里由于气候严寒,土地长期冰冻,动物种类贫乏,但有的个体数量却相当多。在北亚沿海一带栖息着北极鸥、三趾鸥等沿海鸟类,它们常聚居在向阳、背风和近海的地方,形成天然北极鸟市,由于它们以鱼类为食,故既能飞翔,又能游泳,嘴多为扁平,足趾有蹼,羽毛光滑。大陆苔原带的鸟类则以鹰、雷鸟、雁类等为主,它们多捕食小动物,因此具有锐利的爪和浓密的羽毛,极善飞翔,多为候鸟。
在北部沿海分布着白熊、海豹、海象、海狗(腽肭兽)等动物,其与大陆苔原带分布的驯鹿、北极狐、田鼠、雪羊等有明显不同。前者生活在沿海,因为缺乏连续的苔原植被,故以捕食较大海兽和鱼类为生,如海豹和鱼类就是白熊的主食。后者生活在苔原带,故多以苔原植物或一些小动物为食,如苔原带中田鼠最多,它们住在雪被之下。驯鹿是苔原带最大的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也食鸟卵和鼠类。驯鹿的毛分两层,内层为又密又软又厚的绒毛,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外层为又粗又长的针毛,风雨不透,且在毛皮下面还有厚脂肪层,因此驯鹿能在最寒冷的地带生活,是分布在50°N以北的大型寒带动物。由于寻找食物有季节性的难易,故驯鹿冬季消瘦,夏季体重显著增加。驯鹿南北移动,与觅食和躲避夏季牛虻等的骚扰有关。北极狐为食肉兽,但亦有杂食性,它在夏季毛色灰褐,冬季则变为白色,秋季是它的“换装期”,因此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为森林苔原狩猎北极狐和白鼬的季节。此外,苔原带动物还有扒雪能力,为了寻找雪被下的冻硬的浆果、灌木叶子和苔原植物,它们必须善于挖开地面的积雪,如驯鹿即具有宽蹄,蹄鼠冬生小爪,雷鸟的爪冬季也要变长。忍饥耐寒是北极亚区动物的普遍特性。
西伯利亚亚区
本亚区占有除黑龙江以南地区的整个北亚针叶林带和哈萨克丘陵北部,向西与欧洲相连接,故称欧洲-西伯利亚亚区。由于本区植被良好,动物食料很多,故动物种类较苔原地带显著增多,如坚果(松子等)、浆 松鼠
果、青草等即为松鼠、豹鼠、田鼠等的食料,而这些小动物又成为另外一些动物,例如棕熊、狼獾、猞猁、黑貂、红狐等的食粮。麋是针叶林中的大型动物,其毛色冬为棕褐色,夏为黑褐色,毛质粗长,似松针,森林和水是麋生存的重要条件,它主食各种树(如桦、白杨等)的嫩枝、嫩芽、树叶以及一些多汁的树皮。麋身高腿长,以便摘食树上的枝叶。它在各地已受到狩猎法的保护。针叶林中的动物,有许多具有爬树(如黑貂、猞猁、熊、松鼠)和在雪被下冬眠(如熊、松鼠)的特性。黑貂、红狐、猞猁、松鼠等,均有珍贵毛皮,常被称为“软金子”。针叶林中的鸟类有200多种,以松鸡、雷鸟、啄木鸟为最多。由于森林遭砍伐和农耕地带向北推移,若干南方的动物(臭猫、鼬鼠等)也侵入本区。
东北中国亚区
本亚区包括我国东部、朝鲜、日本和苏联远东部分地区,这里主要的自然景观是东亚阔叶落叶林地带,本区北部邻接亚寒带针叶林区,南部伸入亚热带森林区,所以本区就成为全北区与印度-马来区之间的过渡区,同时本区由于未曾受到第四纪大冰川的直接影响,故成为第三纪动物的避难所,保存有第三纪动物的后代。 黑线姬鼠
夏绿林地带的动物种类比针叶林带为多,而且分布比较均匀,由于生存条件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而动物的生活也相应地具有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夏季动物种类比冬季丰富得多,其数量的季节变化极显著,许多动物,尤其是鸟类在冬季都要离开此地,部分动物则进行冬眠(如蝙蝠、刺猬、獾、熊等)。本区的基本动物群有啮齿类的花鼠、黑线姬鼠、东北兔等,食肉类的虎、豹、狐、林貂、黑熊、狸等,有蹄类的梅花鹿、麅、野猪等,鸟类有羽毛鲜艳的鸳鸯、锦鸡等。狸又名貉,是犬科小兽,只分布在亚洲,大致北到西伯利亚的北部,南至越南,东至朝鲜、日本,西到里海,都有分布,多生活在江湖附近的草泽和疏林地区,北方狸也有冬眠习性。虎的分布亦主要在亚洲,分布范围也很广,由西伯利亚和我国东北,直到热带的一些岛屿。据研究,虎原生于亚洲北部,后来因追逐更多的野食才逐渐南移。已知虎有八个亚种,即东北虎、华南虎、朝鲜虎、高加索虎、印度虎、巽他虎、苏门虎和巴厘虎。在食肉类猛兽中虎是最强的,其毛皮花纹适于藏在山林草丛里,而丛林草莽和山涧水溪是虎的重要生活条件。豹也是分布很广的动物,几乎整个亚洲和非洲都有分布,说明其适应性也是很强的。
中亚亚区
本区南界喜马拉雅山脉,北至外贝加尔草原,东到大兴安岭,西到里海附近,由于景观复杂(荒漠、半荒漠、草原、森林草原),动物种类相当丰富。在中亚温带草原地带多善于奔驰和掘地的食草动物,例如有蹄类动物(麅、鹿、赛加羚羊等)即善奔驰;啮齿类动物(田鼠、土拨鼠、花金鼠)即善掘土,其中盲鼠即完全居住在地下而以球茎和块茎植物为食。草原中直翅目昆虫很多。鸟类主要有沙鸡、野雁和灰鹤,河口与沼泽地区常是鸟类群集之地。中亚哺乳类动物还有羚羊、瞪羚、野驴、野马、双峰野骆驼、黄羊、鹿、虎等。 中亚高山地区的动物,可以我国青藏高原和其邻近的山地动物为代表,由于地势高寒,故动物种甚少,主要有野牦牛、高山西藏羚羊、亚洲野羊、西藏褐熊、狐、雪豹(大山猫)等。
地中海亚区
本区包括地中海周围地区,动物界具有过渡性,代表动物有小亚细亚和高加索高山中的摩甫伦羊、岩羚羊、山羊、鹿、熊、山猫等。
印度-马来动物区
本区包括印度半岛、斯里兰卡、中南半岛、我国南部和马来群岛等,喜马拉雅山南麓为本区北界的西段,而北界的东段则不明确,是一个广阔的过渡地带,但大致可与亚热带森林的北界相符合。本区西部的塔尔沙漠为与地中海动物亚区之间的过渡带。 本区动物大部属于热带森林类型。热带森林是动物最适宜的生活环境,因此在种群结构上,如同植物群落一样,动物种类组成特别复杂,而且适应方式也多种多样。终年高温潮湿有利于变温动物的生活,因此,爬行类、两栖类以及昆虫在这里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它们不仅种类多,个体数量丰富,而且体形也比其他地区大得多,有些蛇类可长达9m以上。由于植物终年生长,植物性食料全年丰富多样,而且终年都有树木开花结果,因此,营树栖攀援生活和食果性的动物种类特别繁盛,如许多灵长目动物、松鼠科动物、食果蝙蝠等,它们大都集中在树冠上生活,而在地面和地下活动的种类相当少。由于树木茂密,藤本和附生植物繁多,形成极密的郁闭度,林下阴暗,草本植物不发达,因而不利于大型食草兽生活。食草动物的缺少也影响了大型猛兽的发展。与草原、荒漠动物相比较,热带森林有蹄类动物的集群性较差,它们通常是单独或成对栖息。由于热带森林植物没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因此,许多生物学现象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动物全年都在活动,都在繁殖,没有冬眠或夏眠,季节性迁移也很少见,动物数量的季节变动也不大。但昼夜相在热带森林动物中却表现很明显,夜出性种类多于昼出性种类。
本区的基本动物群,哺乳类有猿猴类的长臂猿、蝙蝠猿、猩猩、跗猴(眼镜猿);食虫类的树鼩;长鼻类的象;食肉类的马来熊、巽他虎;有蹄类的貘(马来貘)、独角犀(印度、爪哇),双角犀(苏门答腊);啮齿类的松鼠、鼯鼠、鼷鼠;鸟类的各种鹦鹉、孔雀;爬行类的各种蛇类(如蟒蛇)。亚洲象又名印度象,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斯里兰卡、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岛等都有分布,它和非洲象同为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此外,在苏拉威西岛上还有少数有袋动物(袋貂),已接近澳洲型动物。 由上可见,在自然界,由生物有机体和它们的非生物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的占有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的自然整体,形成了各种生态系统,如陆地上即由气候、土壤、母岩和植物区系与动物区系的各种组合,构成各种陆地生态系统。非生物物质(大气、水、土等)供给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以能量、原料和生活空间,而生物部分一方面是生态系统的核心,另一方面生物界也是整个地理环境结构的重要标志。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物量是不同的,如亚热带和热带荒漠的生物量(指植物量,下同)最小,约为2.5t/ha以下;极地荒漠、温带荒漠为2.5—5t/ha;苔原为12.5—25t/ha;北方针叶林为300—400t/ha;温带阔叶林和亚热带森林的生物量约400—500t/ha;热带雨林集中了最大的生物量,达500t/ha以上。在所有生态系统中,森林具有最大的生物量,荒漠和苔原的生物量最小。可见,生态系统不仅是生物圈自然成分的一部分,也是一种自然资源系统,粮食、纤维、燃料等都是生态系统的产物,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必须对各种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认清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保护环境,不断争取达到较高的生产率。
海豚属于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通称海豚,共有近62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体长1.2~4.2米,体重23~225千克。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颌各有约100颗尖细的牙齿,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 海豚喜欢过“集体”生活,少则几头,多则几百头。海豚是一种本领超群、聪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动物。经过训练,能打乒乓球、跳火圈等。除人以外,海豚的大脑是动物中最发达的。人的大脑占本人体重的百分之二点一,海豚的大脑占它体重的百分之一点七。海豚的大脑由完全隔开的两部分组成,当其中一部分工作时,另一部分充分休息,因此,可终生不眠。 海豚是靠回声定位来判断目标的远近、方向、位置、形状、甚至物体的性质。有人做试验,把海豚的眼睛蒙上,把水搅浑,它们也能迅速、准确的追到扔给它的食物。 海豚不但有惊人的听觉,还有高超的游泳和异乎寻常的潜水本领。据有人测验,海豚的潜水记录是300米深,而人不穿潜水衣,只能下潜20米。至于它的游泳速度,更是人类比不上的。海豚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公里,相当于鱼雷快艇的中等速度。

在鲸类王国里,要数海豚家族——海豚科的种类最多了,全世界已知共有30多种。有的种类虽名叫“鲸”,如虎鲸、伪虎鲸,其实也是海豚家族中的成员。

海豚是一类智力发达、非常聪明的动物,它们既不像森林中胆小的动物那样见人就逃,也不像深山老林中的猛兽那样遇人就张牙舞爪,海豚总是表现出十分温顺可亲的样子与人接近,比起狗和马来,它们对待人类有时甚至更为友好。

海豚救落水的人的故事,我们听了很多很多,海豚与人玩耍、嬉戏的报道也常有所闻,有的故事甚至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经过学习训练的海豚,甚至能模仿某些人的话音。70年代,美国的三位科学家,让两头海豚学会了25个单词。新近,太平洋海洋基金会的欧文斯博士等4位科学家,对两头海豚进行训练,花了3年时间,教会它们700个英文词汇。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不能把动物的“语言”或“方言”描绘得太离奇。

不过海豚确实具有与众不同的智力。它的大脑体积、质量也是动物界中数一数二的。目前,科学家对动物的智力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认为黑猩猩是一切动物中最进化、最能干的;另一种却认为海豚的智力和学习能力与猿差不多,甚至还要高一些。因而有人称海豚为“海中智臾”。

为了证实海豚有学习能力,早在1959年,一位名叫利利的人就对一头海豚做过试验。他把电极插入海豚的快感中枢和痛感中枢,当电流通过电极刺激海豚的快感中枢神经或者痛感中枢神经时,会产生快感或痛感。然后训练海豚触及其头上的金属小片,控制电流的通断。如果电极插在海豚的痛感中枢,海豚只要训练20次就会选择切断电源的金属小片,使痛感消失。而换作猴子的话,则需要数百次训练才能学会控制开关。这说明在某些方面海豚是有更强的学习能力。

海豚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十分乐意与人交往亲近。澳大利亚蒙凯米海滩的海豚们已经与人类建立了友谊,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欢乐和惊奇。也许将来有更多的海豚,在更多的地方与人类建立联系,这种愿望并不是什么幻想:随着人们对海豚研究的深入,我们会揭开更多的关于海豚的秘密,那时我们与海豚交往会更加容易,更加亲密,更加友好!

提起海豚,人们都听说它拥有超常的智慧和能力。在水族馆里,海豚能够按照训练师的指示,表演各种美妙的跳跃动作,似乎能了解人类所传递的信息,并采取行动,人们不禁惊叹这美丽的海洋动物如此地聪明。那么,海豚的智慧和能力究竟高到什么程度?它们和人类之间的相互沟通有没有日益增进的可能?这里从海豚脑部的构造及生态特性入手,对它的智慧进行一番探讨。

海豚智商难以测定

海豚能做出各种难度较高的杂技动作,显然是一种相当聪明的海中动物。但是海豚实际上的智力情况如何呢?心理学上,“智力”一词大致包含三种意义:一是对于各种不同状况的适应能力;二是由过往经验获取教训的学习能力;三是利用语言或符号等象征性事物从事“抽象思考的能力”。

根据观察野生海豚的行为。以及海豚表演杂技时与人类沟通的情形推测,海豚的适应及学习能力都很强;但目前尚无法证明海豚运用语言或符号进行抽象式的思考。不过即使没有科学上的确凿证据,也不能就此认为海豚没有抽象思考能力。

倘若海豚真的具有抽象思考能力,那么它究竟是如何运用这种能力?而其程度又是如何?这些都是饶有兴趣的问题。但现在,想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容易,因为即使是人类所拥有的智慧,也还有许多未知之处。

虽然海豚与人一样都属于哺乳动物,但因生活的环境不同,相互接触的机会不多,故人类对海豚潜在能力的了解是很有限的。那么,人类究竟是采用何种方法来研究并探索海豚的智能呢?目前,大多数都采用下列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海豚解剖学上的特征,来推算海豚的潜在能力;二是实际观察野生海豚的行为,并从行为目的与功能方面着手,推测其智慧的高低。

脑部发达不逊于灵长类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海豚的脑部非常发达,不但大而且重。海豚大脑半球上的脑沟纵横交错,形成复杂的皱褶,大脑皮质每单位体积的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数目非常多,神经的分布也相当复杂。例如,大西洋瓶鼻海豚的体重250千克,而脑部重量约为1500克(这个值和成年男性的脑重1400克相近)脑重和体重的比值约为0.6,这个值虽然远低于人类的1.93,但却超过大猩猩或猴类等灵长类。

至于海豚大脑半球上由脑沟所形成的皱褶,根据研究显示,大西洋瓶鼻海豚的皱褶甚至比人类还多,而且更为复杂,它们的大脑皮质表面积为2500平方厘米,是人类的1.5倍.海豚脑部神经细胞有密度与人类或黑猩猩的几乎没有差别。换句话说,海豚脑部神经细胞的数目,比人类或黑猩猩的还要多。因此,无论是从脑重量和体重的比,或是从大脑皮质的皱褶数目来看,大西洋瓶鼻海豚脑部的记忆容量,或是信息处理能力,均与灵长类不相上下。

尝试了解海豚的语言

由于海豚大脑的记忆容量和信息处理能力与灵长类动物不相上下,如果人类能与海豚相互沟通,就应该获得许多有关海洋动物的宝贵资料,并学习到不同的表达和思维模式。与海豚一起潜水就会发现,海豚是相当“聒噪”的动物。根据录音调查记录显示,海豚使用频率在200-350千赫以上的超声波的喊叫声进行“回音定位”,而人类的听觉范围介于16-20千赫之间,人类无法听到海豚回声定位所发出的超声波。因此,我们在水中听到的海豚叫声,可能是海豚同类间互通消息所使用的部分低频声音。

人类要与海豚沟通,先决条件是要了解海豚的语言,这样就必须分析海豚发出的声音与行为的关联性。事实上只要有适当的录音设备就可能进行海豚声音分析。然而,声音与行为之间的并联却不容易掌握,目前人们还无法确切了解海豚发出的各种声音所包含的含义。

为使人类与海豚沟通,第二种方法是让海豚学习人类的语言,20多年前,美国海洋大学的专家们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开发海豚的智能。目前海豚在专家的训练下,已经能从训练人员的手势中,学习并了解单字与复合语句的意义并能作出适当的反应,但尚无法达到能与人自由交换信息的境界。

不论是研究海豚声音与行为的关联性,还是教导海豚学习人类的语言,以目前的进展来说,距离人类与海豚互相了解、互相沟通的最终目标都还相当的遥远。

海豚的睡觉方式

海豚似乎永远不眠不休地四处游动。海豚是哺乳类动物,原先栖息陆地,后来又回到水中生活,用肺呼吸。若它们在水中持续睡觉,海豚将因无法呼吸而死。难道它们真的不用睡觉?若会睡觉,它们是睡在陆地,还是睡在海中呢?

其实若我们能够细心观察海豚一段时间,便会发现它们在游泳时,有时会闭上其中的一只眼睛。经调查它们的脑电波得知,它们某一边的脑部会呈睡眠状态。即是,它们虽然持续游泳,但左右两边的脑部却在轮流休息。

若我们能够像海豚一样,一边睡觉一边工作,左右脑互相交替休息,一心便可以二用,搭车时睡觉便不怕坐过站了。

海豚护幼奋不顾身

母海豚如果不幸小产,为了让没有行动能力的小海豚呼吸,它会拼命地用自己的吻部把小海豚推向水面,并不断地重复这些动作,甚至停止觅食达两天之久。

据水族馆的人士说,一旦小海豚死去,母海豚会奋不顾身地设法让小海豚复生,但如果持续的时间太久情形严重时,连母海豚也可以因衰竭而死亡。所以,必须尽快将小海豚的尸体打捞起来,也许这样做会避免母豚过分伤心,使其恢复体力。不过,工作人员要清除死亡的小海豚并非易事,母海豚会护着小海豚避开船只,与工作人员展开耐力比赛。

母海豚是否知道小海豚已经死亡?还是因为觉得小海豚可怜,而拼命想把小海豚推向水面?抑或只是出于一种动物的本能?也许海豚确具有某些人类所无法了解的理性,详细情况目前尚不清楚。

海豚救援遇难同类

古代希腊曾经流传着海豚搭救溺水者的故事:有一次希腊著名的抒情诗人和音乐家阿莱昂参加由一位意大利富商举办的音乐大赛,结果赢得了巨额奖金。他携带这笔财富乘船返回希腊科林斯,不料途中却引起船员们眼红,欲将他杀害。他临死之前要求再能演奏一曲,美妙的音乐引来了一大群海豚,阿莱昂纵身跳人海中,海豚将他负在身上,游至安全的地方,阿莱昂因此脱险。这个故事说明,在古代人类与海豚之间的关系相当良好。那么海豚与海豚同类之间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1994年6月,研究人员在太平洋进行海豚生态调查时,曾观察到一条不幸被鱼叉击中而呈昏迷状态的海豚,在其附近,游来另一条海豚,并不断地把受伤的同类推向水面,它发出的声音,仿佛在唤醒处于昏迷状态的受伤海豚。

海豚能识别敌友

研究人员在调查野生海豚时发现,通常一开始海豚都不愿意靠近人,似乎意识到陌生物体的存在。但当察觉人类并无敌意后,海豚的戒备之心逐渐下降,甚至可近到伸手可及的距离,它们会一边摇动头部,一边观察人。只要其中的一条不经意地逐渐靠近人,其他的海豚也会慢慢地游过来。

意大利南部夏科湾附近,每天都有十多条大西洋瓶鼻海豚游向海滩。这些海豚对人类的骚扰似乎并不介意,而且已习惯人类用手给它们的食物和鱼饵。因此,即使是野生海豚,若有适当的机会,也会与人类和睦相处。

然而,人类只有摆脱“万物之灵”的成见,置身于海豚的世界。才能发现与海豚的其他沟通方式。

天才领航员杰克

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有一座造型别致的海豚纪念碑,上书“天才领航员杰克”。

一八七一年的某一天,帆船“布里尼尔号”行经新西兰科克海峡,因天气突变,困於“死亡之峡”整整一天,眼看就要遭受灭顶之灾,绝望中的船长无力地在胸前划著十字。突然,他眼睛一亮,一条银灰色的大海豚从惊涛中跃起,并不时回首盼望,仿佛在说:“请放心,朋友,我知道怎样冲出迷途,摆脱死神。”船长像在夜航中看见灯塔,想也不想就下令紧随海豚前进。大海豚七拐八转,终於把“布里尼尔号”领出了恐怖之地。

从此,奇迹出现了。这只银灰色的海豚始终徘徊在海峡附近,年复一年地为过往船只领航。每逢有船来到,它总是跃出水面,摇摇尾鳍表示欢迎,然厚绕暗礁、躲湍流,使船只摆脱危难,船员们亲切地称它为“杰克”。

一九一二年,杰克结束了四十年如一日的义务领航员生涯,悄然逝去。当地人怀著依恋之情,潜水员找到它的遗体,并在上覆盖这国旗,随后为它举行了葬礼,以后又为它精雕了铜像。

海豚捕食讲究分工

海豚在捕食过程中是以群体进行活动的,不仅如此,na-ture网站报道,最近一项对佛罗里达海岸的研究表明,每一只海豚在捕食中还有各自的明确分工。

合作进行捕猎在很多动物集体中都已经被发现,比如黑猩猩。

但是每个个体在群体中都有自己特定的工作,就如同一个足球队中,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分工,这种现象在动物群体中是很少见的。

美国研究者观察了两组海豚,一组由三只组成,另外一组有2到6个成员。研究者通过在在它们的鳍上做记号确定每一只海豚,并观察了它们60次的捕猎活动。

结果发现,在集体捕猎过程中,这两组海豚中总有固定的一只在充当“司机”的角色,其它海豚则是“障碍物”的功能,“司机”海豚会将四周的小鱼赶向障碍海豚所形成的包围圈里。

这种捕猎中的个体分工过去只在非洲母狮中发现过。一只母狮守候在整个捕猎现场的中心,而其它母狮们在侧面将猎物从四周围向中间。

对于此次发现的海豚群体中的特殊分工,研究者说,目前还不能确定的是,这种特殊的捕猎方式是否在所有海豚中都具有,或者是否海豚只在某一特定地区才具有。

海豚为什么游得快?

好的体形是游得快的前提条件。但即使有了最好的体形,在大自然里,要想成为游泳健将,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动物在水中游动时,一般总会造成一些小小的漩涡。这些小漩涡影响了动物的游速。海豚和鲨鱼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各有不同。海豚身体上,滑溜溜的皮肤并不是紧绷绷的.而是富有弹性的。在游动时,海豚收缩皮肤,使上面形成很多小坑,把水存进来,这样,在身体的周围就形成了一层“水罩”。当海豚快速游动时,“水罩”包住了它的身体,和它的身体同时移动。借助这个水的保护层,海豚游动时几乎没有磨擦力,也不造成漩涡。

海豚救人历史悠久

194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位律师的妻子在《自然史》杂志上披露了自己在海上被淹获救的奇特经历:她在一个海滨浴场游泳时,突然陷入了一个水下暗流中,一排排汹涌的海浪向她袭来。就在她即将昏迷的一刹那,一条海豚飞快地游来,用它那尖尖的喙部猛地推了她一下,接着又是几下,一直到她被推到浅水中为止。这位女子清醒过来后举目四望,想看看是谁救了自己。然而海滩上空无一人,只有一只海豚在离岸不远的水中嬉戏。近年来,类似的报道越来越多,这表明海豚救人绝不是人们臆造出来的。

海豚不但会把溺水者推到岸边,而且在遇上鲨鱼吃人时,它们也会见义勇为,挺身相救。1959年夏天,“里奥·阿泰罗”号客轮在加勒比海因爆炸失事,许多乘客都在汹涌的海水中挣扎。不料祸不单行,大群鲨鱼云集周围,眼看众人就要葬身鱼腹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成群的海豚犹如“天兵神将”突然出现,向贪婪的鲨鱼猛扑过去,赶走了那些海中恶魔,使遇难的乘客转危为安。

救助弱者出于本能

海豚始终是一种救苦救难的动物。人类在水中发生危难时,往往会得到它的帮助。海豚也因此得到了一个“海上救生员”的美名,许多国家都颁布了保护海豚的法规。那么海豚为什么要救人呢?在人们对海豚没有充分认识之前,总以为它是神派来保护人类的。由于科学的进步,对海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其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

动物学家发现,海豚营救的对象不只限于人。它们会搭救体弱有病的同伴。

1959年,美国动物学家德·希别纳勒等人在海中航行时,看到两条海豚游向一条被炸药炸伤的海豚,努力搭救着自己的同伴。海豚也会救援新生的小海豚,有时候这种举动显得十分盲目。在一个海洋公园里,有一条小海豚一生下来就死掉了,但它仍然不断地被海豚妈妈推出水面。其实,凡是在水中不积极运动的物体,几乎都会引起海豚的注意和极大的热忱,成为它们的“救援”对象。有人曾做过许多试验,结果表明,海豚对于面前漂过的任何物体,不论是死海龟、旧气垫,还是救生圈、厚木板,都会做同样的事情。195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洋水族馆里,有一条海豚为搭救它的宿敌——一条长1.5米的年幼虎鲨,竟然连续8天把它托出水面,结果这条倒霉的小鲨鱼终于因此而丧了命。

据此,海洋动物学家认为,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原来,海豚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动物,它们在游泳时可以潜入水里,但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把头露出海面呼吸,否则就会窒息而死。因此对刚刚出生的小海豚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尽快到达水面,但若遇到意外的时候,便会发生海豚母亲的照料行为。她用喙轻轻地把小海豚托起来,或用牙齿叼住小海豚的胸鳍使其露出水面直到小海豚能够自己呼吸为止。这种照料行为是海豚及所有鲸类的本能行为。这种本能是在长时间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于保护同类、延续种族是十分必要的。由于这种行为是不问对象的,一旦海豚遇上溺水者,误认为这是一个漂浮的物体,也会产生同样的推逐反应,从而使人得救。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巧合,海豚的固有行为与激动人心的“救人”现象正好不谋而合。

海中智者人类朋友

有的科学家觉得,把海豚的救苦救难行为归结为动物的一种本能,未免是将事情简单化了,其根源是对动物的智慧过于低估。海洋学家认为,海豚与人类一样也有学习能力,甚至比黑猩猩还略胜一筹,有海中“智叟”之称。研究表明,不论是绝对脑重量还是相对脑重量,海豚都远远超过了黑猩猩,而学习能力与智力发达密切相关。有人认为,海豚的大脑容量比黑猩猩还要大,显然是一种高智商的动物,是一种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它的救人“壮举”完全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海豚都是将人推向岸边,而没有推向大海。20世纪初,毛里塔尼亚濒临大西洋的地方有一个贫困的渔村艾尔玛哈拉,大西洋上的海豚似乎知道人们在受饥馑煎熬之苦,常常从公海上把大量的鱼群赶进港湾,协助渔民撒网捕鱼。此外,类似海豚助人捕鱼的奇闻在澳大利亚、缅甸、南美也有报道。

海豚对人类这样一心一意,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在鲨鱼面前,海豚是疯狂的击杀之神,攻击人类可谓易如反掌,但却从来没有海豚伤人的记录。最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即使当人们杀死一条海豚的时候,其他在场的海豚也只是一旁静观,绝不以牙还牙。对于协作精神很强的海豚,这样的表现实在令动物学家深感困惑。

海豚也有“名字”

据俄罗斯新闻网5月24日报道,美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科学家们日前得出结论称,每一只处于群居状态的海豚都拥有自己的名字,并且,同一族群的海豚之间还能够分辨出对方“姓甚名谁”。

科学家们将研究的地点选在了佛罗里达海岸。研究过程中,专家们记录下了群居海豚发出的声音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之后,他们从中分离出了所有能够表明某一具体海豚身份的声音信号,只保留了这些声音的频率特种。

据悉,通过与人发出的声音进行比较,研究人员从海豚发出的声响中分离出了重音和其他一些与“交谈”有关的特点。试验期间,研究人员将同一族群的海豚分为了两组并提取了其中一组发出的声音。之后,通过向另外一组海豚播放这些声音,人们惊奇的发现,它们居然对自己“亲属”的声音做出了积极的反应。

参与此项研究的科学家文森特·雅尼克表示:“我们在枯水期录制了一些海豚的鸣叫声并将其输入了电脑,以便人工合成出类似的声音。之后,我们向海豚播放了这些录音以观察它们的反应。结果显示,海豚完全能够分辨出这些声音具体是谁发出的。”

科学家们基于这些观察结果得出结论称,海豚不但拥有自己的名字而且还能够根据这些名字区分同伴,而并不是单纯地依赖于声音。雅尼克指出:“现在我们已经清楚,海豚其实和我们一样,也拥有自己的名字。”

科学家们认为,这种识别身份的方式对海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水下声音很容易失真,只能通过较为复杂的声音组合来识别同伴。

据悉,参与试验的14只海豚中有9只都对自己亲属的“名字”做出了反应。不过,科学家们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另外5只海豚未做出任何相应的动作。或许,它们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亲戚”。

雅尼克表示,这项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表明,海豚也拥有某些与我们人类类似的行为能力。

海豚的生存行为

在野外, 海豚会用吻部的牙齿捕捉猎物, 它们有九十至一百只牙齿,但它们不会咀嚼, 而是把整条鱼吞下海豚和鲸一样均是用头顶的气孔呼吸, 它们会游出水面呼气, 在再次潜入水中前, 深深的吸一口气它们的肺部是特别构造的, 可迅速减压, 使它们可以潜至水深30多米的地方海豚是用尾鳍上下拍动水面而游动的, 一双前鳍是帮助它们改变游动的方向, 背鳍帮助它们稳定身体~ 而海豚的流线型身体, 可减低它们在水中的阻力, 令它们可以维持每小时30公里的游泳速度。

海豚最喜欢吃鱼及鱿鱼, 每天会吃的份量约是体重的百分之四至八;它们约重二百公斤, 所以每天进食约十五公斤的食物。在海洋公园生活的海豚所吃的食物主要是从美国冰鲜入口的横泽鱼、鲛鱼、沙甸鱼、鱿鱼和多春鱼, 因为外国的货源比较充足及稳定, 而且食物受污染的机会较少。

海豚没有规定的睡眠时间,它们可能在白天,又或是在晚上睡觉。它们睡觉时,通常会浮近水面,而且只会休息其中一边的脑,而另一边则继续运作,因为在海洋中,若它们处於熟睡状态便会很容易受到敌人的侵袭,而不能逃脱。

海豚是利用高频率波联络同伴,它们可发出32种音,每只海豚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别叫声,用来辨出身份。

海豚属于鲸目齿鲸亚目。凡是鲸类都具体声纳系统,其中以海豚最精密,能利用声波分毫不差地测出附近物体的形状‧材料‧位置,全部过程只需2秒钟。

海豚虽然活在大海中,身体所需的水分却不是来自海水,而是完全仰赖所吃的鱼体内的水分。它们只要超过3天不吃鱼,便会失水而死。由于海豚在海里吃惯了活鱼,被人饲养时海吃不惯死鱼!

海豚常成群在海上跳越这是海豚的一种点名式,表示“出发了”和“回家”两种信号;而且如果它们保持一定速度和规律跳跃前进,还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如果我们试著在水中张开眼睛,看得到的东西并不多;但相反的,只要具备一对特殊的耳朵,在海里却能听得很清楚。海豚和它的近亲鲸类一样,一天到晚不停的发出怪声,声音可以传达好几公里远,这就是海豚的语言。虽然很复杂,但却能达到很好的沟通效果,藉此方法它们可以告知同伴或发出求就的讯号;而且也靠这种声纳系统猎捕食物,如愉鱼类‧乌贼等...。但有时因碰到沙滩,超音波误导,而被困在海滩上,导致生命危险。

海上小霸王---杀人鲸

全世界约有60种的海豚,几乎遍布各海洋。杀人鲸(虎鲸)是海豚的一种,它们的性情十分凶暴,据说有一只杀人鲸一次吃掉13只海豚、15只海豹。但它们的智商很高,从小饲养的话,可训练水上世界的动物明星!
鲸的资料:鲸的资料鲸鱼的寿命是多少年?最大的鲸鱼多少米?老虎鲸能打过大白鲨嘛?

60—70年,蓝鲸最大,虎鲸是最凶猛的鲸。

关於鲸的总体介绍:

鲸是海洋中的巨型生物,与海豚同围哺乳动物,(但体型上较海豚大,嘴行较短,前肢进化呈平鳍状,后肢退化,有贝鳍,尾巴宽大且平,一个气孔。上属鲸目(齿鲸亚目及须鲸亚目及已灭绝的古鲸亚目)——须鲸亚目及已灭绝的古鲸亚目,一般上无法归属的鲸类均归类於齿鲸亚目海豚科中。

分布上较广,大约全球海域均可看到其踪迹,为海洋性,行为上都采取群体活动较多,鲜少单独行动。和海豚一样,觅食时候喜欢玩乐,如跃身击浪、鲸尾扬升、鲸尾击浪及浮窥等等。

鲸的种类:

栖息于南大洋的鲸分为两大类:须鲸类和齿鲸类,约有12种之多。较大型的须鲸有蓝鲸、鳍鲸、黑板须鲸、缟臂鲸、巨臂鲸和露脊鲸等;较大的齿鲸有抹香鲸和逆戟鲸等。

其中个头最大的是蓝鲸,数量最多的是鳍鲸。巨臂鲸和露脊鲸现在几乎被捕尽杀绝,幸存者为数不多。

鲸在南大洋中的分布比较广泛,几乎南极辐合带以南都有它们的踪迹。他们的分布与磷虾群的分布有密切关系。蓝鲸主要分布在浮冰带,生活在最南部的是巨臂鲸和黑板须鲸,缟臂鲸可以在南极洲海域越冬,露脊鲸主要分布在亚南极地区;齿鲸类分布在南极辐合带,随季节变化而迁徙。

鲸的生活习性:

长须鲸习惯于独自生活,同一海域中,雌雄共存。雄性长须鲸也可用“歌声”吸引数百公里外的雌性长须鲸来到食物丰富的繁殖地与雄性长须鲸交配。由于鲸的“歌声”频率与某些军用或商用声纳的频率相仿声纳很可能会干扰长须鲸的繁殖,从而使这种本来繁殖率就较低的物种处境更加艰难。

角鲸,腹部呈白色,背部为黑色,并夹杂着蓝灰色或黑灰色的斑点花纹,在它的头上长着一个约1~2米的长角,实为牙齿,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角鲸的长牙仅仅是一种第二性征的标志而已,它类似于陆地上的雄性狮子头上的鬃毛。(习性尚有待考察)

鲸鱼原来被认为是在陆地上用四肢行走的动物,后来因觅食问题,而“下海”,多实行一夫一妻制,像“大翅鲸”通常单独生活,而其他鲸鱼也有群体生活的。他们怀孕期一般在12个月左右,一胎一子,幼鲸哺乳期为10个月,寿命约60~70年。

鲸鱼回游在寒带和暖代的一定水域,并有固定的回游路线。夏天在寒带生活,补充营养后,秋天时为了繁殖往温暖海域开始移动。

鲸吃糠虾、乌贼、鱼等,而杀人鲸吃企鹅、海豹、海豚、鲸等,尤其喜欢吃鲸的舌头。野生的杀人鲸性情凶暴,但从小饲养便可以驯服,智商颇高可以用来表演。

(注:杀人鲸的食量极大,曾有一只杀人鲸吃掉13只海豚15只海豹的记录。)
--------------------------------------------------------------------
老虎:虎是最大的猫科动物。在20世纪,地球上原本还生活着8个虎亚种,但在人类的勤奋捕杀之下,有三个亚种相继灭绝,另几个亚种陷入濒危,其中我国特有的华南虎恐怕已在野外灭绝了。

虎的身型巨大,体长约119-290cm,亚种当中体型以东北虎(P.t.altaica)为最,而苏门达腊虎(P.t.sumatrae)体型则最小。虎的体毛颜色有浅黄、桔红色不等。它们巨大的身体上覆盖着黑色或深棕色的横向条纹,条纹一直延伸到胸腹部,那个部位的毛底色很浅,一般为乳白色。生活在俄罗斯东部和中国北部的东北虎在几个亚种当中体毛最长,那是为了抵挡北地的严寒。一般来说,所有的虎,冬天的毛都会比夏天长,体毛颜色和花纹也会比较浅。虎的头骨滚圆,脸颊四周环绕着一圈较长的颊毛,这使它们看起来威风凛凛。雄性虎的颊毛一般比雌性长,特别是苏门达腊虎。虎的鼻骨比较长,鼻头一般是粉色的,有时还带有黑点。它们的耳朵很短,形状如半圆,耳背是黑色的,中间也有个明显的大白斑。虎的四肢强壮有力,前肢比后肢更为强健。它们的尾巴又粗又长,并有黑色环纹环绕,尾尖通常是黑色的。

虎原本有8个亚种,目前已被人类灭掉3个:

P.t.balica:巴厘虎,印尼巴厘岛,1940年代灭绝;

P.t.sondaica:爪哇虎,印尼爪哇岛,1980年代灭绝;

P.t.virgata:里海虎,里海地区,1970 年代灭绝。

剩下的5种虎分布在印度、东南亚、我国以及我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

狗狗咬伤了一只野猫,狗会不会得狂犬病吗

科学养犬

一,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是1-3个月,少数头面部严重咬伤的潜伏期可能短至7天,只有不到总数的1%的潜伏期可能大于一年。

二,健康犬不传播狂犬病。简单实用的鉴定方法是“十日观察法”。WHO认为,如果犬(或猫)伤人后,在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伤者不会被传染。

三,如果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区,如果以前未接种过疫苗者,在开始“十日观察法”的同时,应立即注射疫苗(不能傻等10天,如果被观察的动物10天内真的挂了,那就绿了),然后根据观察结果确定是否需要打后面的几针疫苗。

四,没有严格的科学证明鼠和兔会传染狂犬病。鸟类、爬行类、鱼类和昆虫不传染狂犬病。

五,正确的伤口冲洗可减少50%以上的发病率。

六,假设狂犬病毒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此时的疫苗仍可能有效。狂犬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在3-5天内,要么被清除,要么发病。在任何情况下,狂犬病毒都不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中长期潜伏。

七,人的狂犬病一旦发作,十天内必死无疑。有人长期怀疑自己有狂犬病症状,一定不是狂犬病。

八,只要在发病前全程接种疫苗,产生了有效抗体(注意:免疫失败不算),体内就不可能再有狂犬病毒“潜伏”,就不会再发病。

九,如果全程免疫过3-5针,保护作用可持续数十年。如果再次被咬伤,强化2针足矣。这一观点,比卫生部的规范标准低了很多。

十,我们目前的国家标准与WHO相比,明显疫苗滥用。这不但是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官方口径引导了全民的“恐狂证”。

这些总结还是太过专业,我再说的白一些吧:如果被猫狗咬伤抓伤,1,要第一时间冲洗,全程免疫(初次是3-5针,以后再不慎被咬,最多强化2针);2,观察肇事小家伙10天,如果它没事你就没事,后面的针也不用打;3,如果你无法跟进小家伙的情况,做完步骤1后顶多1年,肯定就没事了(根本不会有潜伏几十年的恐怖传言出现);4,如果小家伙10天内真的挂了,你第一时间做完步骤1,也有胜算;要当即赴医,不要令其发作(已发作就没戏了)。

再说的白一点,就是我真正想表达的,一般猫狗都是健康的,被咬伤后,要用科学的态度去面对,简单地科学处理就ok了。不能无视不处理,但也无需夸大,恐慌。恐狂症,恐狗症,邻里纠纷,社会矛盾,舆论的长期误导难辞其咎。是利益误导了公众,是无知导致了中国民众独有的将对猫狗的态度划分成爱恨极端对立两个阵营的这一特殊奇观。而猫狗的性命,则成了某些利益集团打着公共卫生安全这一华丽而正当的旗号的最可怜的牺牲品。

附录:谁该打狂犬病疫苗?"狂犬病恐惧症"与疫苗滥用

狂犬病恐惧症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举国上下对狂犬病如此“重视”。有关狂犬病的偏见和谬论流传得如此广泛,是造成中国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内目前人们最恐惧的传染病,除了艾滋病,就是狂犬病了。狂犬病恐惧症,简称“恐狂症”,现在成了几乎可与“恐艾症”并驾齐驱的一种非常流行的心理疾病。

最近,有关中国狂犬病疫苗被滥用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狂犬疫苗使用量达每年1500万人份,超过全球总用量的80%。如果完全不用疫苗,中国每年将有3万人死于狂犬病。这意味着99.8%的接种者在理论上原本可以不接种,其中至少1/3可能属于滥用。那么,哪些情况可能属于滥用?如何避免滥用?

恐狂症的最常见表现就是滥用狂犬病疫苗,在明显不该接种疫苗的情况下也接种,甚至反复多次接种后仍然忧心忡忡。恐狂症的流行显然是造成中国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狂犬病是病死率最高而发病率较低的传染病,人们很容易反应过度。目前网络上或实际生活中有关狂犬病的不科学言论泛滥,各种奇谈怪论在“专家”和民众中都相当普遍地存在,使得一些与犬、猫有接触者(甚至完全没有接触者)长期处于恐惧之中,甚至发展成强迫症或“癔症”。有的人多次接种了疫苗,但仍每个月不远千里到武汉做抗体检测,担心“抗体一旦减少,狂犬病就会发作”。有的人自认病毒已潜入大脑,自己必死无疑,丢掉工作,成天上网查信息,在各种互相冲突的信息中无所适从。有的人怀疑疫苗是假的,怀疑疫苗中有活病毒,怀疑狂犬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怀疑护士,怀疑专家……成天在无尽的烦恼之中挣扎。

论及狂犬病,我们首先应当明确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狂犬病的风险与艾滋病没有可比性(后者尚无有效疫苗,相关的基本免疫机制尚不明了)。狂犬病的防治是一个在医学上早已基本解决的问题,狂犬病在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得到有效控制,每年狂犬病的死亡人数多年保持为0或接近于0。狂犬病100%可预防:无论是多么严重的暴露,只要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的方案进行处治,可100%避免发病。

在本文中,笔者将列举一些代表性的情况,说明应当怎样避免狂犬病疫苗的滥用。笔者将提供几条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帮助恐狂症患者尽快走出阴影。

潜伏期到底多长

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四十年?五十年?甚至终生?中国又要创造一个吉尼斯纪录?在中国的某些专业杂志甚至教科书上常有狂犬病的潜伏期长达数十年的记述。

中国的这些“病例”是否真的是狂犬病?由于均无实验室诊断依据,或者均无法证明未曾在近期发生新的感染(例如经某些特殊或罕见途径的感染),这些“病例”都未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甚至在国际上传为笑话,作为中国相关科学水平低下的例证。

国内外资料都表明,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是1-3个月,少数头面部严重咬伤的潜伏期可能短至7天,极少数病例(不到总数的1%)的潜伏期也可能大于一年。

目前国际主流科学界承认的狂犬病最长潜伏期是6年,美国学者1991年在专业杂志上报告了该病例。死者为菲律宾移民,移民美国后未曾离开过美国。由于在美国本土感染狂犬病的机会极少,而且经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证明,从死者脑内分离的狂犬病毒与死者来源国家流行的毒株相同,所以该报告以迄今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了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6年。

由于类似病例的数量太少,相关证据链也并不是十分完整,对该病例报告在相关学术界仍有异议。例如许多法国学者就认为潜伏期超过一年的病例即使有,也极为罕见,一年后再发病的可能性可忽略不计。对更长潜伏期的说法,他们都一笑置之。

在数十年期间曾被狗咬伤过的人在中国实在太多了,如果狂犬病的潜伏期真的有那么长,这么多人都应当接种疫苗,那么中国每年的狂犬病疫苗接种量还将增加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许多恐狂症患者都是被狂犬病超长潜伏期的传说吓傻了。

推广“十日观察法”

应当坚信:健康犬不传播狂犬病!中、美两国专家根据在中国的实地调查结果,联合撰写的相关论文已发表在2008年第3期的美国《媒介源人兽共患病杂志》上。但外观健康不等于真正健康,必须进行实验检验或采用“十日观察法”进行鉴定。在人被犬咬伤后,如能立即将犬处死,取脑组织进行检测,则可根据检测结果(病毒的有无)来确定被咬的人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如无条件当场处死动物进行检测,则可应用WHO认定的“十日观察法”:“如果犬(或猫)在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可终止治疗。”

最近十多年来,我们实验室在国内外未发现任何足以否定“十日观察法”的证据。该方法是判别狗(或猫)是否有传染性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也适用于中国。

需要注意的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区,以前未接种过疫苗者在开始“十日观察法”的同时,应立即开始暴露后预防,然后根据观察结果确定是否可以节省后面的2针或3针疫苗。

现在城市养的狗或猫绝大多数是宠物,通常很少与外界接触,便于实行“十日观察法”。如果在中国“十日观察法”得到推广,不仅疫苗用量可大大减少(可能减少全部用量的一半),还能让绝大多数恐狂症患者更快地得到精神解放。

被鼠、兔咬伤怎么办

WHO的相关报告指出:“对北美洲和欧洲狂犬病流行地区成千上万的野生和住宅区啮齿动物的检查显示,很少发生啮齿动物感染狂犬病的现象,说明这些动物不是该病的贮存宿主。”“暴露于啮齿动物如兔和野兔后很少需要专门的抗狂犬病暴露后预防。”

我国文献报告中偶有鼠传人的狂犬病病例统计报告,但其致伤动物的确认均靠患者或其家属口述回忆,科学价值有限,而且总数也极少。

据笔者多年的资料收集和研究,认为WHO的上述观点也基本适用于中国。特别是在非重点疫区被鼠、兔咬伤,患狂犬病的可能性极小,通常不用接种狂犬病疫苗。

人被老鼠咬伤的机会很多——占所有动物伤人事件的3%-10%。如果此类情况下不接种疫苗,每年疫苗用量最多可能节约1/10。

关于鼠咬人后的处置,我国卫生部尚未出台相关的工作规范。对南方重点疫区的鼠主动伤人案例,建议在客观宣传关于鼠咬人引发狂犬病的概率极小的同时,由就诊者自己权衡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此外,鸟类(如鸡、鸭、鹅)、爬行类(如蜥蜴、龟和蛇)、鱼类和昆虫,都从来不会患狂犬病,因而也不可能传染狂犬病。

正确对待“间接传播”

狂犬病的来源和传播途径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狗或猫抓伤或咬伤。WHO明确规定,暴露后预防分3级进行管理。对于I级暴露,即接触或喂养动物,或动物舔触完整皮肤,不需要采取预防措施。许多恐狂症患者担心的其他所谓“间接传播”方式,实际发生的概率是很小的,通常可以不必放在心上。如果有的人因此而心理负担特别大,以至严重影响了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也可预防性接种3针疫苗。接种后基本上就可高枕无忧——中和抗体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在此期间对所谓“间接传播”有足够的抵抗力。

应充分认识伤口清洗的重要作用。正确的伤口冲洗可减少50%以上的发病率。对于很多似是而非的“间接传播”,或非流行区的轻微暴露,伤口清洗事实上足以将非常微小的一点感染的可能性彻底去除,不必执意要求接种疫苗。

关于伤口处理的重要作用,有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欧洲最早记载的狂犬病发生于公元900年的法国里昂:一头熊发狂后,一次咬伤了20人,然后逃到一条小河的对岸。被咬的人当中有14人游过小河追杀熊,可能因河水自然洗去了伤口中的病毒,这14人均未感染狂犬病毒;而未去追杀熊(因而也未清洗伤口)的6人后来都死于狂犬病(似乎见义勇为者都得到了好报)。

中枢神经里的病毒

许多“恐狂症”患者最喜欢提出这样的疑问:狂犬病毒进入神经细胞后,疫苗引发的抗体是否就不起作用了?抗体能否清除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病毒?

大量原有的和新发现的证据都表明,狂犬病毒的抗体不仅能中和掉外周神经细胞内的病毒,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彻底清除CNS中的病毒;狂犬病毒进入CNS后,在3-5天内,要么被清除,要么发病。在任何情况下,狂犬病毒都不可能在CNS(包括脑和脊髓)中长期潜伏。

人的狂犬病一旦发作,十天内必死无疑。所以任何一种症状,如果怀疑与狂犬病有关,则过了十天以后,该病人必然因狂犬病而死亡(至少也已进入重症监护室接受抢救)。如果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则该症状肯定与狂犬病无关(应尽快转入其他专科进行处治)。有的恐狂症患者坚信自己已得了狂犬病,自称典型的狂犬病表现已持续了数月甚至更久。希望再不要有人这样给自己开玩笑了。

有大量实例证明,在病毒暴露发生几天甚至几个月后才进行处治也可能有效,说明抗体也可能将狂犬病毒从CNS中清除。

某些借助现代生命支持系统积极抢救而维持了较长时间生命的患者,在死后尸检时,发现全身(包括CNS)的狂犬病毒都被彻底清除干净,可以间接证明抗体可进入CNS,清除CNS中的病毒。

实际上疫苗接种失败多数都出现在第一针开始后的20天之内,主要是头面部被严重咬伤的患者。如果过了这个时间还未发病,以后再发病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狂犬病毒不引起大脑细胞形态的改变,狂犬病毒在人体内的行踪在发病前是无法检测的,只能根据症状判断大脑功能是否受损。“发病”前检测到足够高的抗体,就证明其大脑功能尚未受损,至少是未严重受损,他以后就不会再发病。

总之,只要在发病前全程接种完了疫苗,产生了抗体,体内(包括CNS内)就不可能再有狂犬病毒“潜伏”,就不会再发病。检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基本未发现与此标准相违背的病例。这是又一个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有助于将“恐狂症”患者从对狂犬病的盲目恐惧中解放出来。

再次暴露后如何处置

一些最近发表的临床试验表明,已接受3剂至5剂狂犬病初次系列接种者,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作用可持续数十年。无论此人体内是否有可检测到的抗体,再次暴露后接种2针,即足以引发出良好的免疫回忆反应(而且再次暴露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必接种免疫球蛋白)。

几年前在德国有一个相关的生存案例。在一名器官提供者被确诊为狂犬病人之前,她的肝、胰和两个肾脏被分别移植给了4个人。这4人之中,只有接受肝移植的一人最终存活下来,其余3人都在移植手术后数周内死于狂犬病。进一步调查显示,该存活的肝移植接受者在童年时曾接种过狂犬病疫苗。此案例可以证明狂犬病疫苗效力的持久性。

WHO的最新规定是:无论是多久之前接种过疫苗,再次暴露后只需接种2针。

国内卫生部2009年有关再次暴露后处置的规定是:1-3年内打3针,过了3年需全程接种(5针)。

与WHO的规定相比较,可见再次加强接种超过2针就属于滥用的范畴。所以卫生部的规范应当修订。

目前国内狂犬病疫苗的包装都是5针一盒,不能拆散销售。有相当多的狂犬病门诊,对所有前来接种者,包括再次暴露后的接种者,都是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每人接种5针。结果一年内一人打10针或20针的并不罕见,甚至出现职业养狗人因频繁被狗咬伤而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接种50多针的极端情况。这是最显而易见的疫苗滥用。

恐狂症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举国上下对狂犬病如此“重视”。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狂犬病疫苗的头号生产国和使用国。如果相关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能通力合作,充分利用世界各国在狂犬病防治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坚决杜绝狂犬病疫苗的滥用,则综合测算,中国每年狂犬病疫苗的使用量有可能在现有水平降低一半以上,同时并不会增加狂犬病的死亡人数。
狂猫病?

南京农业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南京农业大学有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哪些教授的课是不可以错过的呢?

要说哪些教授的课必须要蹭的话,我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动医院的苏娟副教授教的动物解剖学。

苏娟老师教课的时候讲解清晰,她善于将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让我们对新学的知识有更深的认识。而且苏娟老师特别温柔,她说话总是柔柔的,基本没有怎么生过气。她会提醒我们课下复习,而且也很乐意为我们解疑答难。记得有一次我在短短几分钟内问了老师三次,我特别不好意思的对老师说:“我有点打扰老师您了!”然后老师特别温柔的对我说:“我就希望你们有问题来问我。”我很高兴我能遇到这么一个温柔又负责的老师。

然后是王强盛教授了。他教的是生态安全。王强盛老师教课十分幽默,他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每一节课都可以让人流连忘返,不愿意错过他的任何一节课。上课时,他能带动我们的氛围,而且王强盛老师很喜欢怼学生,总会把我们怼的哑口无言,却又忍不住笑出来。因为生态安全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王强盛老师也很喜欢讲自己的日常生活,如之前和我们聊食堂里的小龙虾,说食堂里的小龙虾都是去头的,然后告诉我们去头的小龙虾一般都不好。还有之前问我们动医瘦肉精有什么危害,我们没答出来就吐槽我们这都不知道。王强盛老师就通过这一个个例子,用幽默的语言把知识传授给我们。

下图是我们小组在课上展示的PPT,王强盛老师喜欢以这种方式让我们加入学习,让我们有更多的参与感,以便我们融入学习。

还有庄静教授的茶文化学也不可错过。老师讲得很认真,能学到很多新知识,最关键不是每一门课都可以喝到茶和奶茶啊。

南农优秀的老师教授有很多,除了我说的还有其他有趣的老师,希望可以去多多体验,多多听课。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看到这个问题不由得想起来当时选课的自己(笑)。南农的师资力量不是盖的,更不乏有很多幽默风趣的教授们的课,惹人涌起蹭课的欲望。我先给大家科普几位,以供参考哦。

第一位老师,武枫林教授,所任课程为《人体结构与功能》。大家都是大学生了,还有什么不该涉及的呢(斜眼笑),这么有“性”格的课,碰上如此有个性的老师,不蹭可亏大了。这是被学生誉为可上《百家讲坛》的老师,把枯燥的事物讲的生动有趣,个性率直,每节课上可见其侃侃而谈,课堂妙趣横生,自带独特魅力附加值,并常以一句“我不喜欢藏着掖着”开讲一段内容。

第二位老师,房婉萍教授,所任课程为《茶文化学》《茶叶鉴评与欣赏》。人如其名,房老师是一位特别温婉又平易近人的老师,举手投足间都洋溢着她的优雅气质,细腻到位的讲解更是博得了大家的喜爱。如果你对茶叶文化感兴趣,千万不要错过房老师的课,幽默风趣的课堂十分吸引人哦!

第三位老师,康中和教授,所任课程为《大学生恋爱心理》。听课程名字就很想上课了有没有!康老师是一位潇洒开放的情感专家,咱大学生这些情感事儿,那都不算事儿!并确有一种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之感!康老师的课堂保留着幼儿园的美好传统——奖励小红花的方式,课堂可爱,人更可爱!

希望大家能够感受到所有南农老师的热情和个性,愿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哪位教授的课有意思的话,我最近在上的东欧文化巨好玩!是邱欣敏老师上的课!

东欧文化主要讲的是俄罗斯文化,从第一节课的视频引入到俄罗斯,用我们固有思维中的战斗民族俄罗斯来做一个开篇,吸引了注意并认真去了解,在后面便开始进行了俄罗斯的建筑特点,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往下讲起,告诉我们去红场的大多是中国人,俄罗斯的手电筒冰淇淋必须一试。。。。。。

越到后面自然是越深入,从一开始的表观到文化、习俗、 风土人情等,让我们深入了解俄罗斯,了解历史了解文化和信仰。

现在是第十周,我的东欧文化上到了一半,我已经从老师口中听到了俄罗斯典型建筑,莫斯科的建筑大约存在200年,因为战争的入侵,大火烧坏莫斯科以西的大多区域,在撤离莫斯科之后,俄罗斯人民用游击战术打败了拿破仑,获得了一场战役的真正胜利,前两节课介绍的是俄罗斯的舞蹈芭蕾,讲诉了很多芭蕾舞者如乌兰诺娃一生追求完美,追求芭蕾的事迹。

这节课在讲诉俄罗斯的文学,著名的就是托尔斯泰、高尔基等文学家,告诉我们,俄罗斯文学的男女主原型,保家卫国的战役都是由真实事件改编出来的,艺术源于生活这句话是没错的。

还有很多我还没上课完整,但是人文院的老师一个个底蕴丰富,类似的德国文化也备受赞誉,偷偷说一句,给分也不错哦!

说到南京农业大学哪位教授的课有趣,我想到了动物科技学院的李莲教授。李莲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动物生殖生理,谈到我对她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风趣,老师上课的风格很有趣,所以大部分同学都会在这种课堂氛围下,感受到老师教学的魅力。

第一次认识她是在美国宠物食品系列讲座的一堂课上,那次课上李莲老师以“犬猫的营养需要”为主题,为同学们讲述了关于犬猫的一部分知识。

讲座开始之前,李莲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美国宠物食品(PFI)——

美国宠物食品(PFI)是美国宠物食品工业的代言人,其会员的产品占美国宠物食品工业产量总额的98%。长久以来,PFI会员一直积极努力,帮助宠物犬猫享受更加健康和长寿的生活,持续不断地为全世界宠物爱好者提供真实有用的食品安全和宠物营养信息,为会员提供一个透明、科学的监管环境。美国的宠物食品行业高度发达。完善的技术、健全的法律法规与严格的监管,造就了美国宠物食品的高度品质。

李莲教授首先讲到美国最受欢迎的犬(例如吉娃娃、拉布拉多犬、约克夏犬、德国牧羊犬等)、猫品种,之后以中国最受欢迎的犬、猫品种进行对比。随后老师分析了犬和猫的起源:在学术界普遍认为,犬来源于野狼,猫来源于非洲野猫。

随后就是本次讲座的核心内容部分,李莲教授从犬、猫在自然状态的食物切入,讨论了它们从食物中所获得的营养成分,分析了主要营养元素对于动物不同的作用。在营养元素分析后,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犬猫的营养、食品需要,并且说到了很多饲喂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事项,为我们解答了很多疑惑。

所以,我特别推荐大家去了解一下李莲老师,如果有机会可以去报她的相关课程进行学习~相信大家也会在生动形象的课程中,学到宠物知识,成为一个合格的“喵、汪”主人。

作为南京农业大学的一名应届毕业生,给大家推荐一下几门亲测课程:

公共管理学院谢勇教授的劳动经济学,这门课一定要去听!简直视听盛宴!眼睛、耳朵、知识的多重享受!老师长得帅、课讲得好、风趣幽默,每学期开这门课都收获无数星星眼(✧◡✧) 在这个老师的课上,你会舍不得玩手机的!老师的课能让大家学到不少有关劳动力市场上的知识,比如“考研和工作的抉择”、“公司中的培训的经济学理论支撑”等等。老师虽然课上会说考试内容很难,但其实如果有认真听课的话,期末考前并不需要花多少时间也能考出90+的好成绩。这是一门文科专业里少数的基本只需要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课程了。强烈推荐!

经济管理学院李太平教授的物流管理,这门课也挺有意思,虽然有时候会觉得有点不知所云,但一个学期下来还是能对仓库布局、叉车等物流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老师的记忆力真的很好,会用他专属“物流人”的方式来点名,并且还会记得同学的名字。在大家走神的时候,老师会给大家展示他在荷兰留学的照片,给大家说起他学生时期的苦日子,让大家集中精神继续听课。老师虽然会说“考的都是我上课说的,说的都是重点”,但其实最后还是会给大家透露一点点重点范围的。哈哈哈,老师还是很心慈手软的啦。分数也不错。

经济管理学院蔡忠洲教授的各门课程。台湾来的老爷爷,上第一节课就会给大家下马威。“你要是点名两次没到,我就会当(dàng)掉你”,“我不允许别人旁听”。虽然老爷子很严厉,但上课真的能学到不少商业案例的分析方法,SWOT、鱼骨图、PEST...蔡老师不让拍他的板书和PPT,课程期末考试也很有特色,是以给案例做小组presentation为期末考核,均分都是85+。

鉴于这几位老师的课都太有意思了,所以没有拍照片~ 放了几张南农的照片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大家都能珍惜在南农的日子。关于课程或者老师的疑问,可以向我提出哦,知道的话我就尽量回答。

有关猫的习性和特征与生活的一些资料

猫的自然习性nbsp;(1)nbsp;喜欢食肉,善于夜间活动nbsp;猫属于食肉性动物,犬齿十分达,爪子也很锐利,善于捕捉小动物,在野处觅食的猫有还会捕捉青蛙,也常吃粮食类的熟食。猫的眼睛在黑暗的地方照样可以看清东西。听觉也特别灵,日常生活中凭听觉来注意察觉周围的动静,探知老鼠的活动地点。猫捕鼠时注意力集中,严阵以待。家庭中的小猫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保持着野猫昼伏夜出的习性。nbsp;(2)nbsp;喜欢清洁卫生nbsp;猫大小便常常选择黑暗僻静的地方和有土、灰等杂物处,便后立即用前脚趴土,把大小便掩埋好,这是天生的习惯。家庭养猫在室内的一角,放置沙土、锯末、盒作为便盆,猫会用它。猫常常用自己的舌头梳理身上的毛、面部和耳后,有时脚上贴了泥会用嘴咬掉泥块,直到清理干净为止。它常用牙齿搜索隐藏在毛中的跳蚤,大猫也常常去给小猫舔毛咬虱。nbsp;(3)喜欢与人逗玩nbsp;猫生性好动,好奇心很强,有时可呆在那儿目不转睛的看着主人,能在主人的逗引下,做出许多有趣的动作。小猫还喜欢与主人嬉戏、撒娇,或抱腿、或舔手。小猫有时来兴致可自已玩耍,什么都能玩,一个小纸团,一个小瓶子,一个小蓝子它都感兴趣。摇来摇去,跳上跳下,不亦乐乎。当它有能力捕鼠时,显得非常认真,如捉到老鼠后,它并不马上吃掉,用嘴和爪与死鼠玩得天翻地覆无趣后才把鼠吃掉。nbsp;(4)喜欢明亮干燥的地方nbsp;猫非常喜欢攀爬跳跃,它的身体内各种器官平衡功能比一般动物都完善。当从高处摔下时,它能将不平衡的身体进行调整,使之很快恢复平衡,从高处摔下来之后安然无恙。nbsp;白天小猫喜欢在明亮、干燥、温暖的地方。还喜欢登高远望,不过一些珍贵的猫就显得弱些。nbsp;(5)猫的其它习性nbsp;猫虽然长了一身浓毛,但怕冷。冬天总爱睡在暖气边、炉灶旁,或棉垫上,老猫更为突出。猫也怕水,身上不许有一点水,只要一挠它的下巴颏,立即会顺从。nbsp;猫咪特征视觉nbsp;由于猫眼的特殊构造,使它们能够在黑暗的环境下比人类更容易看清四周的东西,而它的这一特殊的功能是在出生大约三个月后才逐渐完善的。nbsp;嗅觉nbsp;猫咪发达的嗅觉对刺激它的食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猫咪生病有时候,嗅觉会受到影响,就很难激起它的食欲。甚至它还会拒绝使用有气味的脏便盆。nbsp;味觉nbsp;就味觉而言,猫咪则更喜欢动物性高蛋白质类食品,如鱼和肉类,而对于非动物性的食品和甜食它们就不那么钟爱了。nbsp;反应能力nbsp;猫咪异常敏捷的反应能力是它们体内特殊的骨骼结构,这使它们天生成为具有追捕和躲藏本领的肉食动物。尽管猫咪每天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睡觉,可它们还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讯速地恢复足够的博击力量。nbsp;捕猎nbsp;猫咪是天生的捕猎能手,甚至在捕食的情况下,它们也依然会表现出这种习性捕捉飞虫,玩具等。如果您家中还饲养了鸟或其它小动物,一定要防止它扑玩。猫的一些生活小知识1、猫猫为什么爱睡觉?nbsp;nbsp;猫的睡眠时间是人大约是人的两倍,猫的睡眠是分成数次睡的,所以猫能在夜晚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起来。猫的睡眠中有四分之三是假睡,所以看上去一天16小时猫都在睡觉,其实熟睡只有4小时。nbsp;nbsp;nbsp;2、猫猫为什么打呼噜?nbsp;nbsp;其实这是猫假声带震动所发出的声音。当猫睡觉或和主人亲昵时,常可以听到猫的嗓子里发出“呼噜,呼nbsp;噜”好象打鼾的声音。3、猫猫为什么爱舔毛?nbsp;nbsp;猫是十分喜欢干净的动物,所以常常用舌头把自己身上的毛舔的干干净净,猫几乎能舔到身上的大部分地方,对脸的部位还有前脚醮上它的唾液,随便认真的梳洗一番。nbsp;猫摇尾巴的意思1、如果两只猫在对峙,并压低着双耳认真的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此时它们会左右使劲地摇摆着尾巴,表示它们正处于紧张或情绪亢奋的状态,随时有爆发战斗的可能!nbsp;2、当猫正在休息时,如果你非要给它梳理被毛,或限制其自由时,猫会急速地晃动尾巴表示不耐烦。而当其在某处安详的打盹时,对主人的呼唤,猫不一定会回过头来看,最多只会摇动一下尾巴作为回答。3、当猫自愿睡在主人的怀抱里时,它的心情是最愉快的,此时它的尾巴会大幅度的缓慢摆动,即使在睡梦中,猫也会在偶尔晃晃尾巴。当猫猫有求于你比如是讨东西吃时,它会挨在你脚边磨蹭,尾巴高高耸立,尾尖轻摇,喵语呢喃,让人顿生爱怜之情。副赠猫咪饲养管理1.如何喂养?nbsp;nbsp;幼猫nbsp;nbsp;幼年是猫咪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此时它和成年猫在营养需求方面大不相同。所以您在为猫咪选择食物要特别慎重,最好是选择易消化,味道
查看原帖>>
  猫的自然习性
  (1) 喜欢食肉,善于夜间活动 猫属于食肉性动物,犬齿十分达,爪子也很锐利,善于捕捉小动物,在野处觅食的猫有还会捕捉青蛙,也常吃粮食类的熟食。猫的眼睛在黑暗的地方照样可以看清东西。听觉也特别灵,日常生活中凭听觉来注意察觉周围的动静,探知老鼠的活动地点。猫捕鼠时注意力集中,严阵以待。家庭中的小猫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保持着野猫昼伏夜出的习性。
  (2) 喜欢清洁卫生 猫大小便常常选择黑暗僻静的地方和有土、灰等杂物处,便后立即用前脚趴土,把大小便掩埋好,这是天生的习惯。家庭养猫在室内的一角,放置沙土、锯末、盒作为便盆,猫会用它。猫常常用自己的舌头梳理身上的毛、面部和耳后,有时脚上贴了泥会用嘴咬掉泥块,直到清理干净为止。它常用牙齿搜索隐藏在毛中的跳蚤,大猫也常常去给小猫舔毛咬虱。
  (3)喜欢与人逗玩 猫生性好动,好奇心很强,有时可呆在那儿目不转睛的看着主人,能在主人的逗引下,做出许多有趣的动作。小猫还喜欢与主人嬉戏、撒娇,或抱腿、或舔手。小猫有时来兴致可自已玩耍,什么都能玩,一个小纸团,一个小瓶子,一个小蓝子它都感兴趣。摇来摇去,跳上跳下,不亦乐乎。当它有能力捕鼠时,显得非常认真,如捉到老鼠后,它并不马上吃掉,用嘴和爪与死鼠玩得天翻地覆无趣后才把鼠吃掉。
  (4)喜欢明亮干燥的地方 猫非常喜欢攀爬跳跃,它的身体内各种器官平衡功能比一般动物都完善。当从高处摔下时,它能将不平衡的身体进行调整,使之很快恢复平衡,从高处摔下来之后安然无恙。 白天小猫喜欢在明亮、干燥、温暖的地方。还喜欢登高远望,不过一些珍贵的猫就显得弱些。
  (5)猫的其它习性 猫虽然长了一身浓毛,但怕冷。冬天总爱睡在暖气边、炉灶旁,或棉垫上,老猫更为突出。猫也怕水,身上不许有一点水,只要一挠它的下巴颏,立即会顺从。

  猫咪特征
  视觉
  由于猫眼的特殊构造,使它们能够在黑暗的环境下比人类更容易看清四周的东西,而它的这一特殊的功能是在出生大约三个月后才逐渐完善的。

  嗅觉
  猫咪发达的嗅觉对刺激它的食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猫咪生病有时候,嗅觉会受到影响,就很难激起它的食欲。甚至它还会拒绝使用有气味的脏便盆。

  味觉
  就味觉而言,猫咪则更喜欢动物性高蛋白质类食品,如鱼和肉类,而对于非动物性的食品和甜食它们就不那么钟爱了。

  反应能力
  猫咪异常敏捷的反应能力是它们体内特殊的骨骼结构,这使它们天生成为具有追捕和躲藏本领的肉食动物。尽管猫咪每天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睡觉,可它们还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讯速地恢复足够的博击力量。

  捕猎
  猫咪是天生的捕猎能手,甚至在捕食的情况下,它们也依然会表现出这种习性捕捉飞虫,玩具等。如果您家中还饲养了鸟或其它小动物,一定要防止它扑玩。

  猫的一些生活小知识
  1、猫猫为什么爱睡觉?
  猫的睡眠时间是人大约是人的两倍,猫的睡眠是分成数次睡的,所以猫能在夜晚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起来。猫的睡眠中有四分之三是假睡,所以看上去一天16小时猫都在睡觉,其实熟睡只有4小时。
  2、猫猫为什么打呼噜?
  其实这是猫假声带震动所发出的声音。当猫睡觉或和主人亲昵时,常可以听到猫的嗓子里发出“呼噜,呼 噜”好象打鼾的声音。
  3、猫猫为什么爱舔毛?
  猫是十分喜欢干净的动物,所以常常用舌头把自己身上的毛舔的干干净净,猫几乎能舔到身上的大部分地方,对脸的部位还有前脚醮上它的唾液,随便认真的梳洗一番。

  猫摇尾巴的意思
  1、如果两只猫在对峙,并压低着双耳认真的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此时它们会左右使劲地摇摆着尾巴,表示它们正处于紧张或情绪亢奋的状态,随时有爆发战斗的可能!
  2、当猫正在休息时,如果你非要给它梳理被毛,或限制其自由时,猫会急速地晃动尾巴表示不耐烦。而当其在某处安详的打盹时,对主人的呼唤,猫不一定会回过头来看,最多只会摇动一下尾巴作为回答。
  3、当猫自愿睡在主人的怀抱里时,它的心情是最愉快的,此时它的尾巴会大幅度的缓慢摆动,即使在睡梦中,猫也会在偶尔晃晃尾巴。当猫猫有求于你比如是讨东西吃时,它会挨在你脚边磨蹭,尾巴高高耸立,尾尖轻摇,喵语呢喃,让人顿生爱怜之情。

  副赠

  猫咪饲养管理
  1.如何喂养?

  幼猫

  幼年是猫咪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此时它和成年猫在营养需求方面大不相同。所以您在为猫咪选择食物要特别慎重,最好是选择易消化,味道鲜美,并含有比例适当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及维生素。猫粮是也是很好的选择,这些对您的小猫咪绝对有益,您也不需要再给小猫咪加喂营养补品。如果要给幼猫变换猫粮,最好在最初几天少量地喂食,以后逐渐增加。并且不要忘了经常给猫咪添加干净的饮用水。

  病猫如果您的猫咪不舒服或是在疾病的恢复期,它需要特别的香味才能引起食欲,接近体温的食物也会有助于猫咪的进食。猫咪患流感时,将它放在温暖一些的地方会有助于减轻病症,另外有些猫咪,象人一样会对某些食品产生过敏反应,对鱼制品产生过敏反应并非少见。如果您怀疑您的猫咪对某种食品有过敏感反应,您应就此询问兽医或宠物营养护理专家。

  提示

  1、对于食谱的任何改变,要在三四天内逐渐进行,以防止猫咪发生肠胃不适。

  2、猫咪习惯于自我调节进食量,所以只要让猫咪吃得舒适就可以了。

  3、一定要使用新鲜干净的饮用水;使用清洁低浅的食盘,并在安全,熟悉。固定的地方喂食。

  4、让食物温度与室温相同。

  5、防止食物变质。

  6、幼猫和成年猫都喜欢嚼生骨头来磨练它们的牙齿。但一定不要让尖锐的碎骨片伤了猫咪的牙齿。猫粮的颗粒状是经过精心设计,能够帮助磨利猫咪牙齿,并确保绝对安全。

  7、不要让你的猫咪对某种食物上瘾,所有鱼类和肝类的食品都极可能使猫咪上瘾,造成营养失调。

  2.怎样准备猫窝?

  对家庭养猫者来说,在买猫之前就应该准备好像猫窝一类的猫的日常生活用品。一般宠物商店均可买到这些日常生活用品,也可主人自已动手,因陋就简地解决。

  猫窝就是猫住和睡觉的地方。有了猫窝,猫才不会在屋内随便地这里钻钻、那里卧卧,冷暖无常,既不卫生,也不利于猫的生长。

  猫窝可用小木箱、篮子、藤筐、塑料盆、硬纸箱做成。猫窝的内外面及边缘必须光滑、无尖锐硬物,以免损伤猫的皮肤。猫窝以塑料、木、藤制品好,这样便于清洗和消毒。在猫窝底垫以废报纸、柔软垫草,上面再铺上旧毛巾或旧床单等,使猫窝既温暖又舒适。饲养过程中应该经常更换猫窝的铺垫物,并将换出的脏物烧掉。

  猫窝应放在房间干燥、僻静、不引人注意的地方。猫窝最好能照到阳光,不宜放在阴冷潮湿处。此外,猫窝要高出地面,这样既能保持干燥、清洁,又可使通风良好,保持凉爽的环境。

  3.怎样给猫准备猫的食具?

  猫食具中,食盆和水盆是养猫的必备器具。猫爱清洁的特性在动物中较为突出,其食具必须保持清洁。因此,食盆和水盆最好既要便于洗涤,又要结实、较沉,不易打碎的瓷质、塑料或不锈钢制成的碗、盆,以防止猫在吃食或饮水时将其打翻或划伤。有时猫在吃食时容易将食物弄出盆外,故在盆下面垫上一张报纸,以便于清理和保持地面的干净。

  4.猫的春季管理重点是什么?

  冬去春来,一年四季之中由于光照、温度的相应变化,猫的生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也随之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为此,在猫的饲养管理上亦应根据四季中的这些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地护理好猫,才能保证猫健康生长。

  春季是猫求偶交配进行繁殖的最佳季节。公猫、母猫均频频外出活动,四处游荡以择佳偶。发情母猫表现不安,食欲减退,有的卧地打滚,夜间发出比平时大的鸣叫声,俗称“猫叫春”,以招行公猫。平时关养在家的猫此时也往往容易走失,并容易发生一些意外的伤害。公猫为争夺母猫,常常发生欧斗而致伤。由此,在春季应加强对猫的看管,防止猫外逃。为把握好猫的这一季节,满足猫求偶欲望,养猫者应帮助猫寻找配偶,进行有目的的选配。这样即可避免猫外逃走失、防止伤害,又能根据养猫者的意愿获得较理想的后代。

  风和日暧的春节也是猫换毛的季节。猫脱去冬季被覆于全身的较厚实的冬毛,换上较为稀疏的薄的春毛。加之气温渐渐变暧,猫的皮肤毛孔开张,此时应经常给猫梳理,注意保持猫被毛、皮肤的清洁。否则,各种微生物、外寄生虫就会在猫的皮肤上孳生繁殖,引起皮肤瘙痒和炎症。此外,猫自行脱落的被毛、皮屑散落于床、沙发、衣被、地毯上,造成主人居室环境不洁。因此,春节换毛季节,应经常为猫梳理被毛,保持被毛、皮肤的清洁,防止皮肤病的发生。

  5.猫的夏季管理重点是什么?

  夏季气温高,空气潮湿,猫的食物容易受到各种霉菌的肠道细菌的污染,因此,猫的夏季饮食卫生是日常管理的一个重点。有鉴于此,夏季必须做到:

  (1) 喂猫的食物必须新鲜,切忌用腐败、变质的食物喂猫。

  (2) 夏季猫食应加热煮熟,以杀死食物中病原微生物和破坏某些细菌毒素;千万不能 让猫食生的食物,以防食物中毒。

  (3) 夏季天气炎热,猫的食欲常常不佳,因此,需要适当控制喂食量。如不适当控制,猫常吃不完,每餐有剩余食物从而造成消费。若猫采食过多,则有可能发生消化良或急性胃肠炎。

  (4) 每餐的剩余食物,在下餐喂食前必须从食具中清除干净,不得再利用。食具亦必须清洗干净后再使用。

  猫全身由被毛覆盖,除脚趾处分布有少量汗腺外,体表其余部分缺乏汗腺,因而对热的调节功能较差。夏天气温高,湿度大,猫体热不容易散发,易发生中暑,尢其是长毛品种猫。因此,夏季中暑对猫来说又是一种大的威胁。为此,给猫提供一个干燥、凉爽、通风、无烈日直射的生活环境,也是猫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如猫在炎热夏季突然发病,出现体温显著升高,呼吸困难,脉搏快而微弱,步态不稳时,应考虑是否为中暑。此时,必须迅速地将猫转移至通风、背阴处,并用冷水擦拭猫的身体,用冰块或冰袋置于猫的头部,也可用冷水灌肠,帮助降温。

  新猫家长必读手册
  1、小家伙看起来很健康,也要打疫苗吗?

  一定要及时打疫苗,预防猫瘟等恶性传染病的发生。

  因为猫瘟病毒对四个月以下的小猫的危害性相当的大,而病毒是传染是可以不通过直接接触就能够传染的,所以为了小猫可以健康的长大,请及时给你的宝贝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的时间在小猫12周左右,一岁前共打两次,两次间隔20天,以后每年一次。关于接种疫苗的详细情况请参阅本站中的相关文章。

  2、小猫到处钻,弄的毛很脏,可以洗澡吗?

  没打疫苗前不能洗澡!

  没打疫苗的小猫抵抗力很低,洗澡很容易着凉拉稀以至造成更严重的问题,建议最好是打过疫苗后再洗澡!

  若小猫因为淘气弄得自己很脏的话可以考虑用热毛巾擦擦,或用刷子刷刷。

  打过疫苗后就可以给咪咪洗澡了,若是短毛猫可以几个月洗一次,长毛猫一月一次也足够了。平时要多给咪咪梳毛也可以保证咪咪的清洁。

  因为猫咪要分泌皮脂保护自己的毛发,如果洗得过勤,皮肤保护能力下降,会导致皮肤癌变,而且最好用宠物香波,避免人用洗发香波得毒副作用。

  还有我们大家的经验是:保持家里的干净是最最有效的办法哦:)

  3、可不可以喂牛奶?

  回答:不要给小猫喂牛奶。8周大的小猫就可以独立生活了,他完全可以自己吃猫粮的。

  最好不要给小猫喝牛奶!猫奶和牛奶的成分是不一样的,有的猫体内没有可以消化牛奶的消化酶,吃牛奶会引起腹泻的。建议只给他吃幼猫的猫粮。

  4、可以喂肉或者罐头吗?

  除了猫粮之外,建议每周给小猫吃一点点肉类食物,但是量不要太大,指甲盖大的几小块就OK了。如果你可以嚼过后在喂小猫就更好了,因为小猫的消化系统中缺少一种酶,而这种酶正好可以通过人的唾液来提供。这样做有利于小猫的消化吸收。

  至于猫罐头,不推荐四个月以下的咪咪食用。要是一定要喂建议可以用一点点罐头拌了米饭再给他们吃。因为猫罐头是高能量、高蛋白质的食物,就象人们在春节时候吃的大餐一样,每次直接喂他们吃的话有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而象米饭这样的碳水化合物,对猫的生长是有好处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猫三个月以下的时候吃罐头或单纯的肉类是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的。因为他的消化器官很娇嫩,缺少好多消化酶,所以消化不好就会拉稀,可以喂些乳酶生调节一下他的肠胃功能(最好常备乳酶生)。

  小猫还是用温水将猫粮泡软了比较容易消化的。少食多餐,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品。

  5、在咪咪的饮食上我还应该注意什么?

  应该养成从小吃猫粮的好习惯的,你可以试试用他们喜欢的食物掺在猫粮里,逐渐减少那种食品的分量,直到完全用猫粮。

  给猫咪换食物或添加新的食物时请在他原来的食物中逐渐添加,直到他的消化系统能顺利地完全接受新的食物,避免消化不良。

  小猫们已经能够自己控制食量,如果你把猫粮留在食盆里的话,他们饿了就会自己去吃。此外,喂食要注意:定时、定量、定点。

  6、小家伙的指甲很尖可以剪吗?

  可以每周给小猫剪一次指甲,特别是前爪。

  将指甲刀竖着拿,挣扎的时候最好别下手,一来不好掌握分寸,很有可能会剪到猫咪的肉,猫爪子如果伤了,非常容易感染的,那可就麻烦了。二来容易挫伤小猫对你的信赖和感情。你说对吧?

  你可以在灯光下观察一下猫咪的爪子先,最外层是透明的,可以剪;挨着透明的是白色的,不透明,最好不要剪到;再往里面是粉色的,那部分一定不要剪到。我指的都是猫的指甲部分。

  最好顺着猫咪的意思剪指甲,不要跟打仗一样增加猫咪不必要的恐惧。平时加强感情联络,培养信任度。

  宁可剪少了,也不要剪多。你可以拿她了爪子对着光线照一下,中间粉色部分一定不要剪到,四周白色半透明部分,最好也不要碰。只有爪子尖有一小截透明的部分(不会超过1.5mm),是可以剪的。剪刀最好锋利一些,免得将小猫指甲剪劈了,一样很疼的。

  7、我被咪咪抓伤了怎么办?

  用肥皂洗净擦些碘酒就可以了,不用去打什么针。

  所谓的要打狂犬疫苗是这样的,咪咪本身没有携带狂犬病毒的话怎么会把病毒传染给你呢?所以养在家里的咪咪基本上都很干净的,擦擦碘酒而已,真的没事的:)

  如果猫猫经常外出,你要是担心被抓破有问题, 可以去打防狂犬的针(是你自己哟),另外每年可以带猫猫打一次防狂犬的针,这样你就不用担心了,这是小事一桩不要想得很严重。

  安徽大学流行病专家祖述宪教授是这个领域的知名人士。他以科学家的身份批判了狗猫四处传染病毒的偏见。目前狂犬病在我国,尤其是城市已经几乎绝迹。通过注射疫苗和细心的家庭护理,狗猫对人类的健康是非常安全的。

  8、他为什么老是叫?

  叫可能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饿/渴

  2、孤独/没有安全感/想妈妈

  3、冷/身体某个地方不舒服

  小家伙刚刚开始独立生活时会对新的环境产生恐惧感,并且会想念他的妈妈和他原来的家。你可以时常的抚摩他,抱抱他让他知道你是可以信赖的,慢慢的就会好了。要是只有他一个话建议你把他放在身边睡觉,减少他的孤独感。

  不过有的时候叫还会有其他的原因,那就需要你多多揣摩了:)

  9、如何教他去猫砂盆里上厕所呢?

  如果小猫是从人家抱来的可以要一些他在原来家里使用过的猫砂,把这些用过的猫沙撒在新猫沙的表面,小猫来家的第一天就带他到便盆里去闻一闻,相信他能很快找到方便的地方的。

  如果发生小猫随地大小便的事件,原因一般有两个:1、没有及时清理便盆,猫厕所太脏;2、刚到新环境,没找到厕所在哪里。解决的方法是:1、每天早晚各清理一次猫厕所;2、把小猫的排泄物放在猫厕所里,然后带小猫过去闻。教育两三次小猫就知道上厕所的地点了。

  10、小猫晚上都不睡觉吗?

  猫在本能上是夜间活动的动物,但家里养的小猫的作息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你要慢慢让他适应新的习惯。这需要一段时间。在晚上睡觉后不要和他玩耍,几天后他适应了新的环境就能够安静的睡觉了。

  11、家里原来有一只猫,我再养一只小猫会不会被欺负?要做什么准备?

  动物之间没有人那么复杂的斗争,相互的不适应是有的,但不会太久。

  开始的几天可能会相互威胁,对家里 原来的猫拉一说那是保护领地的反应,对新来的小猫来说,一是刚到一个新的环境本身就感到不安和恐惧,二是面对不熟悉的猫的气味也要本能的威胁对方和保护自己。但是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很久的。当他们熟悉后就没事了。

  对刚来的小猫可以单独给他准备一套吃饭喝水的东西,厕所也可以单独准备一个,以免最初的几天因为这些打架。在他们熟悉之后可以酌情撤掉或留着。

  还有,多安抚新来的宝贝,消除他对新环境的恐惧,但是对新来的和原来的一定要保持公平的态度,否则咪咪可上真的会生气的哦!呵呵

  我也是养两只小猫的。一只是后来才抱来。开始3、4天,他们互相喷气,而且还很厉害地打架。不过就象小孩一样,他们一般会慢慢接受彼此。他们打架的时候,你要注意,是否一边打,一边叫?如果叫,就表示他们来真的,赶紧分开,如果是“安静地”打架,或追赶,就没有太大问题。为了保险起见,开始的时候,要给他们分开用食盆,水盆和便盆。

  要是真的有冲突,重要的是,两物相掐时你要护着弱的一方,打击挑衅滋事的一方,这些动物其实都看在眼里的,这样弱的一方会有一种安全感和被爱护感,容易和整个家溶为一体,较惹事的一方也知道这样做不对,会受到主人斥骂和挨打,也就渐渐没脾气和主动去熟悉对方。

  可能要依不同动物的性格来判定,看双方性格而论。

  12、我如何才能知道咪咪不舒服或者病了?

  首先要是及时为咪咪免疫的话,正常的情况下咪咪是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的。但还是会有像感冒,消化不良而拉稀等常见的问题。

  要是发现咪咪不像平时那么活泼,精神不太好,而且老是趴着不爱动就需要引起家长们的注意了。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摸摸咪咪的鼻子头,健康状态下的咪咪的鼻子头应该是凉的,湿润的。要是发干的话就有问题了。然后可以给咪咪测体温,正常的情况下体温应在38度7左右,超过39度5就可以认为是发烧了。发烧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有炎症,要酌情考虑带他去医院看病。

  拉稀是小猫的常见病,消化不良、换食物或者吃多了,或者着凉了等等原因都可以引起拉稀。由于消化不良引起的拉稀叫溏便,咪咪就是拉稀但精神很好,可以喂些乳酶生帮助消化。要上一精神不好的话就要上医院请大夫处理了。

  需要注意的是,还没有免疫过的小猫一旦出现问题请尽快去医院请医生处理。

  13、我家的猫已经绝育了,可是昨天他还爬在小猫身上,是不是去势术做的不成功就会这样呢?

  可能是因为激素还没有完全褪去的原因,他还是有意识的,但不会有危险了:)

  也可能是因为他以前交配过,记忆保留的原因。

  你看看他PP后面的两个蛋蛋还有没有,要是去势了就应该没有了。

  14、节日里我要外出旅行可以带咪咪一起去或者送到别人家里寄养吗?

  猫不是一个好的旅行者,最好不要把猫带到陌生的环境里。有的猫到了新环境下很难适应,会不吃不喝藏起来,那样的话对咪咪或者是帮忙的人来说都是非常不好的。但是猫独自在熟悉的环境下也是可以把自己照顾的很好的。

  要是不超过三天的话,你就让他自己在家吧!备好粮食和水,分成好几份比较好。准备两个厕所,这样咪咪应该可以自己在家快乐的生活了。有朋友这么做过,回来的时候咪咪在睡觉:)

  短期外出(如一周之内),你可以把它放在家里,找朋友每天或隔天来喂一次食、水;处理一下厕所就可以了。给他充足的玩具,它可以很快乐的在家里待一段时间。

  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必须送走的话,最好送到和咪咪比较熟悉的人家里去,才不会让咪咪恐惧,也不会因为你的猫给人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5、听说猫都很喜欢猫薄荷的味道,什么是猫薄荷?

  猫薄荷是一种草,晒干之后切得细细的,有一股清凉的气味。大约有50%的猫会对这种草“过敏”,闻一闻就会满地打滚,有的还会舔食这种草,好象吃了兴奋剂一样,哈哈。其实不应该算作食品的,只能算是给猫的一种“娱乐产品”。另外50%的猫闻了之后没什么反应。买这种猫薄荷的时候,还送了一个带孔的塑料球,里面放上猫薄荷,猫很喜欢玩的。

  16、小家伙老是追了对我又抓又咬的怎么办?

  一般是2、3个月左右的小猫常会有这样的行为,因为那是这是小猫的天性,身为家长你一定要担待担待了,呵呵:)

  小猫虽然从小就和人生活在一起,但作为猫的天性是没有什么改变的,跑、跳、扑、抓、咬……都是他在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是他们的成长训练!身为他们的家长千万不要因为这个责怪或者打骂他们,会很伤害他们的感情的!如果真的很受不了,可以在给他找个小伙伴来,比他大也没有关系,因为有了猫的加入他会马上把训练内容转移到他的同类身上的,他们会在一起玩,互相追打跑闹,咪咪们开心了家长也就更高兴了:)
猫属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全身被毛。猫的趾底有脂肪质肉垫,因而行走无声。捕鼠时不会惊跑鼠,趾端生有锐利的爪。爪能够缩进和伸出。猫在休息和行走时爪缩进去,捕鼠时伸出来,以免在行走时发出声响,爪被磨钝。猫的前肢有四指,后肢有五指。猫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犬齿特别发达,尖锐如锥,适于咬死捕到的鼠类,臼齿的咀嚼面有尖锐的突起,适于把肉嚼碎;门齿不发达。猫行动敏捷,善跳跃。
狸花猫产于中国,是经过千百年的自然淘汰而形成的自然猫种。众所周知,宋朝的“狸猫换太子”是我们可以查到的较早的关于狸花猫的典故,因此CAA猫会在给狸花猫起英文名字时用了Dragen-Li。由于狸花猫的被毛优美,身体健康易于饲养,善于捕鼠而广泛受到老百姓的喜爱。
[外貌] 狸花猫的头部圆润,两耳间距较近,大小适中,耳根宽阔,耳阔深,顶端较圆润。脸颊宽阔,使得头看起来相当圆润。眼睛大而明亮,呈圆杏核状,目前颜色可以接受由黄色、金色至绿色,通常有眼线。鼻子是砖红色,有鼻线。
狸花猫的体形适中,胸腔宽而深厚。四肢及尾部长短适中,健壮有力,肌肉感强。整体感觉强健、平衡感极佳。
背毛可以分为长毛和短毛,斑纹美丽,由于酷似野生狸的斑纹,通常我们称之为狸花斑纹;额头有M状斑纹,眼角有连贯的延伸线,颈部、四肢及尾部有环状斑纹,身体为连接完整的鱼骨刺斑纹或豹点斑纹。背毛颜色通常是棕色或深棕色,有些猫咪身体被毛有白色,其颜色我们称为狸花白色。狸花猫的斑纹应该美丽清晰。通常脚垫和掌毛为黑色。在野外也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保护色,才得以使得狸花猫这个古老的猫种得以留存至今。
[性格] 狸花猫个性独立,活泼好动,对周围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对主人表现出万分的依赖,一旦饲主有了变更,会对它们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成年狸花猫并不太爱与人玩耍,但它又会时刻出现在你的视力范围内。如果你喜欢含蓄、自信又忠诚的猫种,那么,狸花猫是你不错的选择!
[饲养要点] 狸花猫很容易家庭饲养,只要有适口的粮食和干净的饮用水,就可以快乐的生活着。而且因为是千百年来进化的缘故,它们的自我调整功能也很完善,一般的小病小灾,根本难不倒它们。
行业人士眼中的狸花猫
由于狸花猫目前还没有成为被世界认可的成熟的纯种猫,标准还在制定当中,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发表对于狸花猫的理解。
云猫
[起源] 因身上的毛色似天上的云彩而得名,因喜食椰子树和棕榈树汁而又称椰子猫和棕榈猫。
[外貌] 云猫的毛色呈棕黄或黑灰色,头部为黑色,眼睛的下方及侧面有白斑,身体两侧为黑色花斑,背部有数条黑色纵纹,四肢及尾为黑褐色,外观很漂亮,是一种珍贵的观赏猫。
它的繁殖期不固定,一年两窝,每窝2-4仔。此猫仅分布在我国南方。[英文名] Felis bieti
[原产地] 蒙古,中国四川、青海、甘肃、宁夏和陕西
[外貌特征] 全身都没有明显的条纹,背部和四肢的外侧呈沙黄色,背中部略微具有暗红棕色,并具有十分显著的长峰毛,成为它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颌部白色,前胸部淡黄褐色,腹部暗黄色。
[体形] 荒漠猫体形较大,体长60~80cm、体重约5kg。
[头部] 头部为灰白色,颊部有两条斜行的暗褐色纹,两条纹之间呈亮灰色。
[耳朵] 耳朵的基部为淡红褐色,尖上有长约20毫米的短簇毛。
[四肢] 四肢略长。
[毛色] 体背和四肢浅黄灰色,背部中央红棕;全身无明显条纹,仅臀部和前肢内侧有数条细而不明显的暗纹;四肢掌面均具黑褐色粗密的长毛;耳尖有短簇毛颊部有两道横纹;尾色与体色相同,末瑞具数条暗棕色纹,尾尖黑色。
[习性] 栖息在海拔2800~4000米的黄土丘陵干草原、荒漠、半荒漠、草原草甸、山地针叶林缘、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地带,也在雪地上活动。听、嗅觉发达。生活有规律,早晨、黄昏以及夜间出来活动,白天休息。性情孤僻,除了繁殖期外,都营独居的生活。主要以鼠类、鼠兔、旱獭、鸟类等为食,所以活动区域与这些动物的分布密切相关,在高山裸岩地带和阴坡的云杉林中,由于植物贫乏,啮齿类数量稀少,所以就没有它的踪迹。而在柏木疏林和高山灌丛一带,由于食物和隐蔽条件良好,啮齿动物数量多,它的活动痕迹,如足迹、脱落的毛团、食物残骸和粪便等,也就很常见。春季地表尚未完全解冻时,它依K灵敏的视觉、嗅觉和听觉,用前爪在高原鼢鼠的洞道上方将表土拨开,待高原鼢鼠出来封堵洞口时将其捕获。对于在地面活动的鼠类,它一般在都能就地捕获。夏季是荒漠猫的繁殖、哺乳季节,这时大量的鼠类幼仔也开始独立生活,在地面上活动频繁,恰好为荒漠猫提供了丰富的食源,有利于哺育幼仔,所以在这时期荒漠猫的活动范围也比较小,而且很固定。秋季各种鼠类相继侵入农村田野中自然干燥的麦垛附近,有的从地下挖掘洞道一直延伸至麦捆下面,将麦穗和麦茎拉人洞道,此时荒漠猫也尾随鼠类而来,夜间在麦捆周围活动频繁。冬季气温低,天寒地冻,荒漠猫就在夜间到悬崖边上去捕食雀类、鸡类等中、小型鸟类,但过深的积雪常常影响鼠类的活动,造成荒漠猫食物短缺,有时被迫迁移到居民区附近活动,盗食家禽。雄兽大多栖居在这种洞穴中。它还有重复利用旧巢穴的习性。
猫属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全身被毛。猫的趾底有脂肪质肉垫,因而行走无声。捕鼠时不会惊跑鼠,趾端生有锐利的爪。爪能够缩进和伸出。猫在休息和行走时爪缩进去,捕鼠时伸出来,以免在行走时发出声响,爪被磨钝。猫的前肢有四指,后肢有五指。猫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犬齿特别发达,尖锐如锥,适于咬死捕到的鼠类,臼齿的咀嚼面有尖锐的突起,适于把肉嚼碎;门齿不发达。猫行动敏捷,善跳跃。

狸花猫产于中国,是经过千百年的自然淘汰而形成的自然猫种。众所周知,宋朝的“狸猫换太子”是我们可以查到的较早的关于狸花猫的典故,因此CAA猫会在给狸花猫起英文名字时用了Dragen-Li。由于狸花猫的被毛优美,身体健康易于饲养,善于捕鼠而广泛受到老百姓的喜爱。

[外貌] 狸花猫的头部圆润,两耳间距较近,大小适中,耳根宽阔,耳阔深,顶端较圆润。脸颊宽阔,使得头看起来相当圆润。眼睛大而明亮,呈圆杏核状,目前颜色可以接受由黄色、金色至绿色,通常有眼线。鼻子是砖红色,有鼻线。
狸花猫的体形适中,胸腔宽而深厚。四肢及尾部长短适中,健壮有力,肌肉感强。整体感觉强健、平衡感极佳。
背毛可以分为长毛和短毛,斑纹美丽,由于酷似野生狸的斑纹,通常我们称之为狸花斑纹;额头有M状斑纹,眼角有连贯的延伸线,颈部、四肢及尾部有环状斑纹,身体为连接完整的鱼骨刺斑纹或豹点斑纹。背毛颜色通常是棕色或深棕色,有些猫咪身体被毛有白色,其颜色我们称为狸花白色。狸花猫的斑纹应该美丽清晰。通常脚垫和掌毛为黑色。在野外也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保护色,才得以使得狸花猫这个古老的猫种得以留存至今。

[性格] 狸花猫个性独立,活泼好动,对周围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对主人表现出万分的依赖,一旦饲主有了变更,会对它们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成年狸花猫并不太爱与人玩耍,但它又会时刻出现在你的视力范围内。如果你喜欢含蓄、自信又忠诚的猫种,那么,狸花猫是你不错的选择!

[饲养要点] 狸花猫很容易家庭饲养,只要有适口的粮食和干净的饮用水,就可以快乐的生活着。而且因为是千百年来进化的缘故,它们的自我调整功能也很完善,一般的小病小灾,根本难不倒它们。

行业人士眼中的狸花猫
由于狸花猫目前还没有成为被世界认可的成熟的纯种猫,标准还在制定当中,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发表对于狸花猫的理解。
云猫
[起源] 因身上的毛色似天上的云彩而得名,因喜食椰子树和棕榈树汁而又称椰子猫和棕榈猫。

[外貌] 云猫的毛色呈棕黄或黑灰色,头部为黑色,眼睛的下方及侧面有白斑,身体两侧为黑色花斑,背部有数条黑色纵纹,四肢及尾为黑褐色,外观很漂亮,是一种珍贵的观赏猫。
它的繁殖期不固定,一年两窝,每窝2-4仔。此猫仅分布在我国南方。[英文名] Felis bieti

[原产地] 蒙古,中国四川、青海、甘肃、宁夏和陕西

[外貌特征] 全身都没有明显的条纹,背部和四肢的外侧呈沙黄色,背中部略微具有暗红棕色,并具有十分显著的长峰毛,成为它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颌部白色,前胸部淡黄褐色,腹部暗黄色。
[体形] 荒漠猫体形较大,体长60~80cm、体重约5kg。
[头部] 头部为灰白色,颊部有两条斜行的暗褐色纹,两条纹之间呈亮灰色。
[耳朵] 耳朵的基部为淡红褐色,尖上有长约20毫米的短簇毛。
[四肢] 四肢略长。
[毛色] 体背和四肢浅黄灰色,背部中央红棕;全身无明显条纹,仅臀部和前肢内侧有数条细而不明显的暗纹;四肢掌面均具黑褐色粗密的长毛;耳尖有短簇毛颊部有两道横纹;尾色与体色相同,末瑞具数条暗棕色纹,尾尖黑色。

[习性] 栖息在海拔2800~4000米的黄土丘陵干草原、荒漠、半荒漠、草原草甸、山地针叶林缘、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地带,也在雪地上活动。听、嗅觉发达。生活有规律,早晨、黄昏以及夜间出来活动,白天休息。性情孤僻,除了繁殖期外,都营独居的生活。主要以鼠类、鼠兔、旱獭、鸟类等为食,所以活动区域与这些动物的分布密切相关,在高山裸岩地带和阴坡的云杉林中,由于植物贫乏,啮齿类数量稀少,所以就没有它的踪迹。而在柏木疏林和高山灌丛一带,由于食物和隐蔽条件良好,啮齿动物数量多,它的活动痕迹,如足迹、脱落的毛团、食物残骸和粪便等,也就很常见。春季地表尚未完全解冻时,它依K灵敏的视觉、嗅觉和听觉,用前爪在高原鼢鼠的洞道上方将表土拨开,待高原鼢鼠出来封堵洞口时将其捕获。对于在地面活动的鼠类,它一般在都能就地捕获。夏季是荒漠猫的繁殖、哺乳季节,这时大量的鼠类幼仔也开始独立生活,在地面上活动频繁,恰好为荒漠猫提供了丰富的食源,有利于哺育幼仔,所以在这时期荒漠猫的活动范围也比较小,而且很固定。秋季各种鼠类相继侵入农村田野中自然干燥的麦垛附近,有的从地下挖掘洞道一直延伸至麦捆下面,将麦穗和麦茎拉人洞道,此时荒漠猫也尾随鼠类而来,夜间在麦捆周围活动频繁。冬季气温低,天寒地冻,荒漠猫就在夜间到悬崖边上去捕食雀类、鸡类等中、小型鸟类,但过深的积雪常常影响鼠类的活动,造成荒漠猫食物短缺,有时被迫迁移到居民区附近活动,盗食家禽。雄兽大多栖居在这种洞穴中。它还有重复利用旧巢穴的习性。
[英文名] Persian
刚下图片如果以后非常动次打次发错人传染的

每只猫和狗身上都有狂犬病毒吗?被猫狗抓伤会不会感染狂犬病

几年前我被自家的毛抓伤了,可没有打狂犬疫苗.所以我现在十分担心将来是否会得狂犬病,希望大家帮帮我!

不是,有可能。

被猫抓伤以后感染狂犬病的几率非常低,因为在民间患狂犬病的几率非常低,全国每年有不到1000例狂犬病人,99%以上也是由于被疯狗咬伤所致,被猫抓伤患狂犬病几率非常低,但是经过资料记录显示,被猫抓伤也有感染狂犬病机会。

因为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一旦感染狂犬病以后其病死率非常高,所以被猫抓伤了之后,虽然感染狂犬病的几率非常低,也要做好适当的预防工作和自我防护。要打够5针狂犬疫苗预防针来形成全程免疫,能很好的阻断狂犬病的传播,确保患者身体健康。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如果伤口靠近头部,则应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内或周围作浸润注射,尽早接种狂犬病疫苗。如伤势严重应同时加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按需要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或类毒素等。

如果被狗狗抓伤的伤口比较深,在清洗之后要给伤口消炎止血。把消炎药碾成药末,涂在伤口部位。注意被狗狗抓伤的伤口不用包扎,或者使用透气的纱布薄薄的包扎一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被猫狗抓伤咬伤,请尽快到相应门诊就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狂犬病

被疯狗或病猫咬伤后,病人要经过几天或长达几十天以上的潜伏期才发病。在狂犬病的早期,病人多有低热、头痛、全身发懒、恶心、烦躁、恐惧不安等症状。接着,病人对声音、光线或风之类的刺激变得异常敏感,稍受刺激立即感觉咽喉部发紧。被病兽咬伤的伤口周围,也有麻木、痒痛的异常感觉,手脚四肢仿佛有蚂蚁在爬。
两三天以后,病情进入兴奋期。病人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遇到声音、光线、风等,都会出现咽喉部的肌肉严重痉挛。病人虽然非常渴却不敢喝水,喝了水也无法下咽,甚至听到流水的声音或者别人说到水,也会出现咽喉痉挛。严重的时候,病人还有全身疼痛性抽搐,导致呼吸困难。狂犬病的病人,神志大多数 清醒;但是,也有部分病人出现精神失常,说胡话。
兴奋期约有两三天后,病人变得安静下来,但是,随之出现全身瘫痪,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都会出现衰竭,迅速陷入昏迷,十几个小时以后,就会死亡。狂犬病的病程,一般不超过6天。
狂犬病治疗非常困难,一旦发病几乎没有治愈的希望。所以,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要捕杀所有的野犬。发现病狗、病猫,就要立即击毙,以免再继续伤人,病兽的尸体深埋,不要剥皮。同时,要与防疫部门进行联系。对于咬过人的家狗、家猫,应捕获并且隔离观察10天,观察它们是否患有狂犬病。 对家养的狗,要依法进行管理,并为狗和猫注射预防狂犬病的疫苗。对感染狂犬病机会较多的人员,要及早预防接种狂犬病疫苗。

近年来,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人与小猫小狗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就在人们沉浸在这份温情之中时,下面一组数据怵目惊心:自1950年至2004年,我国人狂犬病的死亡总人数约10万多例,居全球第二位;狂犬病一旦发病,100%死亡,目前位居传染病死亡人数第二位,仅次于结核;我国95%以上的人狂犬病是由犬传染的,随着养犬热进一步升温,疫情逐年严重。

猫、狗、猪、牛、马和野狼、狐等动物都会携带狂犬病病毒。如果被带有病毒的动物咬伤,或许就是伤口处被舔了一下,动物唾液中的病毒就会入侵人体,沿着神经向中枢传播,最终发病。

若是不幸被猫狗咬伤,首先要正确处理伤口,方法是:尽快用肥皂水冲洗伤口,因为肥皂水为碱性,可以破坏狂犬病毒。如果没有肥皂水,就地用清水冲洗伤口,时间为10—20分钟。若伤口较深,医生会用管子插入伤口内灌水冲洗,以彻底清除动物唾液。对伤口周围的皮肤用针刺,尽量挤压出血或用火罐拔毒。伤口千万别包扎或缝线。最后涂上碘酒。

其次是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病疫苗。在被咬伤24小时内,应到防疫站注射人用狂犬疫苗,然后在第3、7、14、28天各肌注疫苗1毫升,重度咬伤的各肌注2毫升。对于严重咬伤的,如伤口深度超过1厘米,或者伤口靠近头部,光打疫苗还不够,应尽早在伤口及周围注射抗狂犬病免疫血清,以提供早期的保护性抗体。另外,狂犬病疫苗的有效期仅6个月,如果6个月后又被犬咬伤,还需再次注射疫苗。

需要提醒的是,看见“疯狗”人们都知道躲着走,但对貌似健康的犬往往放松警惕。根据最新调查,大约15%的表面健康犬携带狂犬病毒。因此,人们必须加强警惕,给宠物按时接种疫苗,这样既免疫了动物也保护了自己。

被一疯狗咬伤 三个月后身亡

--------------------------------------------------------------------------------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1月12日14:33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讯日前,一位狂犬病患者杜某在河北邯郸市中心医院因医治无效而死亡。

10月27日,永年县杜某因久病不愈来到邯郸市中心医院,经医生检查发现,患者对光、风和声音的刺激反应强烈,并伴有呼吸急促、肌肉痉挛、流口水、苦笑等典型的狂犬病症状。在医生的询问下,杜某回忆起自己在3个月前被自家的狗咬过,而狗在咬伤他的次日就死了。但他对此一直未在意,身体的一些不良反应他只认为是原来的高血压和双肾结石病复发。医生
遂立即报告邯郸市卫生防疫站,并请来邯郸市传染病医院的有关专家为患者做进一步确诊,最后认定杜某确系狂犬病患者。医院立即对杜某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但杜某最终未能得救,于近日去世。

据邯郸市中心医院的石大夫介绍,狂犬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其病原体可通过体液如汗、唾液等传染。为此,有关专家提醒大家,尽量不要接近猫、狗等,一旦发现猫狗患了狂犬病,要将其立即打死,并做焚烧处理。(记者陈国营)

一、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二、狂犬病病毒的抵抗力如何?
一般说来,狂大病毒的抵抗力并不强,可被日光、 紫外线和超声波所破坏。强碱、强酸、高锰酸钾和碘酒等都可使其死亡,在 1%福尔马林或70%酒精中很快死亡。干燥后逐渐失去感染力。

对温度作用较敏感,加势56℃时一小时,60℃时10-15分钟,100℃只2分钟均可使病毒完全死亡。但低温却是病毒的良好生存条件。在4℃时脑块中的病毒可以保存几个月,在-70℃ 时则于几年之内,仍能保持其传染特性。。

三、狂犬病的病毒有几种类型?
狂犬病的病毒有两种类型:
1.从病人及有病的动物中分离出的狂犬病毒,具有嗜神经、嗜唾液腺的特点,可使人或动物患狂犬病。其症状以疯狂为主,称为狂躁型狂犬病。
2.从中南美洲的蝙蝠分离出的狂犬病毒,感染了人和动物以后,可以患狂犬病。但其症状以瘫痪为主。称为瘫痪型狂犬病。这种病毒的特点是即嗜神经,又嗜内脏,侵犯力比较弱。但可借空气传播,在脑内形成内基氏小体不典型。

四、狂犬病的传染源有哪些?
狂犬病的传染源有两种。
1.患狂犬病的动物及得狂犬病的人
一切温血动物都可感染狂犬病,但敏感程度不一,哺乳类动物最为敏感。在自然界中狂犬病曾见于家犬,野犬、猫,狼、狐狸、豺,獾、猪、牛、羊、马,骆驼、熊、鹿、象、野兔、松鼠、鼬鼠等动物。禽类则不敏感。鸡、 鸭鹅、孔雀等也可以发生狂犬病,但疾病的发展过程较慢,通常呈麻痹型。鸭对狂犬病毒有较强的抵抗力,只有29%可以出现神经症状,其中许多鸭子仍能存活。一切冷血动物如鱼、蛙、 龟等可以抵抗狂犬病毒的感染。
在患狂犬病的人中,在其唾液中能分离到病毒,虽然由人传染给人的病例很少见到,但应引起注意,通过角膜移植的传染也有发生。
2.带有狂犬病毒的"健康"狗及动物
有些动物被疯狗咬伤后,并未发病无症状,不死亡。只是在唾液中存在大量的狂犬病毒,咬人后人就得狂大病而死亡。而这个"健康"的动物仍然健在。这类隐性带毒动物占15.2%,家畜的带毒率不高, 在狗当中以小狗为最多,这即是最为危险的传染源。因为这些常不为人们所重视,所以比典型的疯狗还厉害。危害性最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五、为什么狗是狂犬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因为世界各地都有养狗的习惯,在动物中,狗与人的接触最为密切。加之狗的流动性大,还具有咬人行为特点,所以狗就成了狂犬病流行中的主要环节。据统计,人被各种动物咬伤患狂犬病的比例为:被狗咬伤占80.07%,被猫咬伤者占9.25%, 被狼咬伤占0.64%,被狐狸咬伤占0.03%,被农畜咬伤占0.64%。其中狗占的比例最高,所以说,狗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六、狂犬病有哪些传染方式?
狂犬病有下列三种传染方式:
1. 被狗或其他动物咬伤或抓伤皮肤或被其舔粘膜而感染。狂犬病毒通过伤口和粘膜侵入神经而发病。这是主要的传染方式。
2. 宰杀或剥皮当中不慎刺伤手部感染发病。据统计86例狂犬病人中,被咬伤者78人,宰杀狗剥皮刺伤手感染者8人。
3. 经消化道感染。得狂犬病死的动物,被埋入地下,冬天被冻,被野狗或其他动物扒出,将肉吃掉,感染而得狂犬病。

七、患狂犬病的狗或猪及牲畜的肉,经加工制成熟肉。吃了以后能否被感染?
得狂犬病动物的肉煮熟后人吃了并不能得狂犬病,因为狂犬病毒经100℃ 的煮沸处理已经死亡,没有传染性。但是患狂犬病的动物禁忌宰杀,剥皮吃肉。为发防止剥皮或刀切过和刺伤手或使干裂的手感染,接触发病动物的血液和唾液是极易被感染发病的。

八、哪些人容易被感染狂犬病?
人一般都容易感染狂犬病,但是不同的人群感染的机会也不同。男性比女性多,14岁以下者多,约占总数的52%。在14岁以下人群中,男女比例为2.37:1。男高子女的原因,一般认为男性好动,外出的机会多、 被咬伤的机会也多。5--14岁这段年龄的少年儿童,尤其男孩,表现好动,受玩狗,逗狗,也爱寻衅,因此易被咬伤,这段年龄又称"事端年龄",易患狂犬病。

九、被疯狗和动物咬伤后,发病率的高低和哪些因素有关?
被疯了的狗或其他动物咬伤后的发病率与如下的六个因素有关:
1.被咬伤的部位有关。在对 1--14岁被咬儿童的流行中,咬伤部位的发病率为:头部占25.6%、上肢占29.7%、躯干占2.1%、下肢为27.8%,多处咬伤占14.8%。头部和四肢的发病率最高。
2.与被咬的先后有关。先被咬的比后被咬的发病的机会多,可能与被感染的病毒量多少有关。如某地一狂犬咬伤12人,其中先被咬伤的 3人均发病死亡。
3.与伤口的深浅和伤口的数量有关。伤口深、 伤口大和伤口数量多的发病率高。
4.与有无衣着有关。不穿衣服的发病最高;夏季穿单衣与冬季穿棉衣比,单衣的发病率高。这是因为沾有病毒的牙齿和唾液,经过衣服的擦拭后进入伤口减少了的缘固。
5.与伤口是否及时处理有关。伤口及时处理者,比不处理的发病率有明显降低。
6.与注射疫苗有关。被咬当日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并按全程规定注射者发病率最低。

十、狂犬病的流行和什么因素有关?
狂犬病的流行主要和下述三种因素有关。
1、 人类狂犬病发病的多少主要和周围的养狗环境有关。由于狗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如养狗的很多,狗的密度增加,就极容易造成在狗之间的传染病流行,直接对人形成很大威胁,加大了流行的可能性。
2.与地区和季节有关。气候较暖的南方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狂犬病的流行。而北方寒冷地区,虽然一年四季均有狂犬病发生,但在天气较暖季节,由于衣着较少,其发病率高。而在寒冷季节,狗不愿外出,人又穿着棉衣其发病率就下降了。
3、 与当地政府的重视和采取的预防措施有关。如当地政府大力捕杀野犬,或采取限制养犬措施,大大减少犬的密度,即可减少狂犬的流行。或规定养犬必须按期注射兽用狂犬疫苗,亦能有效的控制狂犬病的流行。

十一、狂犬病是什么样的发病机理?
在发病动物唾液中存有大量病毒,当咬人时,病毒侵入伤口而感染,在周围组织中繁殖。到一定程度,就沿着周围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及大脑。病毒的传人速度约每小时 3毫微米。病毒到达脊髓背侧的神经根时,便开始大量繁殖。并侵入到脊髓的有关节段,在24小时内遍布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病毒主要侵犯许多部位神经原。近来又证明,狂犬病毒,除有向心神经传播外还发现有离心神经传播,致使许多末梢神经组织受累。其中嗅觉神经受感染程度比唾液腺严重。从死者的心肌、 骨骼肌,肺、肝、 肾等内脏中,亦可分离到病毒,可能与离心传播有关。患者许多脏器均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十二、什么叫潜伏期?狂犬病的潜伏期有多长?
任何传染病被细菌或病毒感染后,都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病,这段时间就叫潜伏期。

狂犬病的潜伏期波动最大,可从6天、12天到 1年或5年以上,最短的 6天最长的可达10年,甚至还有极特殊的长达30年至40年。据统计,约有84、4%的病例潜伏期为12--99天。

十三、狂犬病有哪些症状?
狂犬病的症状可分为:前驱期。狂躁期。麻痹期三个阶段。
前驱期:发病初,小儿常说头疼、不安,有恐惧感等神经性症状,也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温高达 37.5--38℃。患儿的性格或行为可发生改变,如清绪低落,抑郁和不安,有的易发怒。被咬伤的部位发红,伤口周围有刺痛或麻木,有肿胀,伴随有蚁走感和强烈搔痒。伤口的变化是狂大病的重要鉴别,对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进一步可出现喉部紧迫感,厌食,并有吞咽困难症状出现。此时一般为1--3天,有时可为7天。
狂躁期:又称为兴奋期,可出现狂犬病年具有的独特症状,如恐水、阵发性的狂躁和流涎发作。病人想饮水时,便引起咽部的剧烈痉挛,呼吸也困难,十分痛苦。以后每当看到水或听到水声,甚至想到水,都可引起反射性发作,所以又称"恐水病"。咽部痉挛亦可扩散到呼吸肌,呼吸困难,病人可出现发绀现象,亦可见瞳孔散大。发作间歇期间病人意识清楚,随着阵发性痉挛加剧,病人时时出现狂躁行为。由于交感神经兴奋,病人出现大汗及流涎,加上呕吐及进食进水的障碍,很快即出现脱水。体温高达39--40℃。此期经过1--3天。
麻痹期:病人渡过狂躁期转狂躁为安静,痉挛逐渐停止,反应迟钝,还可少量进食,一般家人常以为病情好转。实际很快出现脑神经与四肢神经麻痹,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此期较短,一般为15--20小时。

十四、狂犬病如何诊断与鉴别诊断?
前驱期症状不太明显时,一般不易诊断。询问有无咬伤史,或伤口处有无异常感觉可帮助诊断。若有典型的怕水或咽部痉挛,则是不难诊断的。
在诊断中需与其他疾病鉴别的有:
(1)狂犬恐怖症:这些病人常是有狂犬病知识或是看见过狂犬病病人发作的人。这种人对狂犬病十分恐怖,有咬伤部位的疼痛感面产生精 神恐怖症状。但这种病人无有低烧,也没有遇水咽喉肌肉真正的痉挛,没有恐水现象。
(2)破伤风:两者的症状有相似处,但破伤风潜伏期短,为6-14天,有外伤史。出现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及长时间的强直性全身痉挛等典型症状,而狂犬病以局部痉挛为主,持续时间也短。
(3)脑膜炎、脑炎,常易与狂犬病前驱的症状相混淆。但无有咬伤史,精神状态出现迟钝、嗜睡,昏迷及惊厥等,与狂犬病的神志清楚、恐慌不安等症状不同。此外,狂犬病还应与脊髓灰质炎、中枢神经药物中毒、尿毒症等相区别。

十五、怎样预防狂犬病?
要想不得狂犬病,要做到下列几点:
(1)要加强宣传,要使得每个家长,特别要告诉儿童,狂犬病的危害性。要增加预防狂犬病的知识。特别要教育孩子,尤其幼儿要看管好,不要和狗玩或挑逗狗,不要和狗接触。没有发疯、看似健康的狗和小动物,都有携带狂犬病毒的可能。小儿的抵抗力弱,容易被狗扑倒,咬伤头部和上肢,其发病率最高,最危险。
(2)狗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发现疯狗一定要坚决捕获隔离或捕杀埋掉。养狗的人一定按规定将狗上锁看管好,以防感染和伤人。并要定期给狗进行兽用疫苗注射。
(3)被咬伤后,要及时到医院处理。因为伤口是病毒侵入的门户。处理好后可直接防止感染,或可延长潜伏期。
(4)被咬伤后或处理完后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因为一旦发病,就没有方法救治,疫苗要全程按规定注射完,这是防止发生狂犬病最有效的方法。

十六、被疯动物咬伤了有几种预防办法?
有三种预防办法,伤口及时、 彻底的清洗,免疫血清的使用,疫苗接种列为"三大步骤"。其重要性各占三分之一,是缺一不可的。实际工作中,往往容易忽视的是伤口处置,其次是免疫血清。

十七、被疯动物咬伤的伤口怎样处置?
为了防止疯动物唾沫中的狂犬病毒沾染伤口,进入机体造成感染,提倡用肥皂水反复洗涤伤口,并压挤出血;也可用其他消毒液,如40%-70%酒精或醋、白酒洗涤,或直接用水大量冲洗伤口,因狂犬病毒不耐强酸、强碱及高温,56℃15分钟,60℃5分钟,100℃ 2分钟即被杀死,被疯动物撕裂的衣物, 应及时更换煮沸, 以防止再接触皮肤或粘膜发生"非咬伤性接触感染"。打死的疯动物,严禁剥皮吃肉,应及时焚烧,防止野动物刨土啃尸,污染环境。

十八、免疫血清怎样用法?
首先在受伤部位进行侵润注射,不少于 5mL,按每公斤体重0.5mL(咬伤特别严重者可酌情增长至1.0一1.5mL),分数次肌肉注射,注射完毕后的当天或第二天开始注射疫苗。但须注意避免血清与疫苗注射在同一部位。

十九、注射免疫血清前如何做过敏试验?
用生理盐水将免疫血清稀释10倍(0.1mL血清加0.9mL盐水),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05mL,观察30分钟。注射部位无明显反应,即为阴性。可在观察下直接使用免疫血清。如注射部位出现皮丘增大、红肿、浸润,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阳性反应,必须脱敏。注射局部反应特别严重或除局部反应外伴有全身症状;寻麻疹、鼻咽刺痒、喷嚏等,为阳性反应,应采用脱敏注射;如发生过敏休克,立即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一1.0mL,或其它相应措施。

二十、怎样做脱敏试验?
用生理盐水将血清稀释10倍,分小量多次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后观察15--30分钟。第1次注射1、0mL,观察无紫绀,气喘或显著呼吸短促,脉搏加速时,即可注射第 2次2.0mL,如注射量到4.0mL仍无反应,可缓慢地将全量注入,门诊病人注射免疫血清后须观察至少30分钟方可离开。

二十一、怎样使用浓缩狂犬疫苗?
咬伤者于0(第1天)、3、 7、14、30天各注射浓缩狂犬疫苗 1安瓶(液体2mL冻干疫苗1mL或 2mL),儿童用量相同。严重咬伤者(头,面、颈、 手指、多部位 3处以上咬伤。咬穿皮肤或舔触粘膜者)并应于0,3天注射加倍量疫苗,并于0 天注射疫苗的同时合用抗狂犬病血清。凡联合用抗狂犬病血清者,必须在全程疫苗注射完后,再注射2~3次加强针,即在全程注完后的15天、75天、或10、20、 90 天注射加强针。疫苗注射在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儿童可采用臀部肌肉注射。

狂犬病

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人类也会因被狂犬咬伤而感染,其他感染本病的温血动物如猫、狼、狐等也可传播。其特征性症状是恐水现象,即饮水时,患者会出现吞咽肌痉挛,不能将水咽下,随后患者口极渴亦不敢饮水,故又名恐水症。资料显示,狂犬病曾光顾过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夺走过数千万人的生命。
人的狂犬病绝大多数是由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发病。潜伏期短到10天,长至2年或更长,一般为31天至60天,15%发生在3个月以后,视被咬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系统的远近和咬伤程度,或感染病毒的剂量而异。狂犬病病死率极高,一旦发病几乎全部死亡,全世界仅有数例存活的报告。但被狂犬咬伤后,若能及时进行预防注射,则几乎均可避免发病。因此,大力普及狂犬病知识,使被咬伤者能早期接受疫苗注射非常重要。狂犬病遍布于全世界,中国仍时有发生。因野生动物中也存在本病,故要彻底消灭非常困难,但若能管理好家犬则可大大减少发病率。

狂犬病往往有一个短的前驱期,约1天至4天,表现为中度发热、不适、食欲消失、头痛、恶心等;然后进入神经系统的症状期,约2天至20天,出现应激性增高,胸部压迫感、胸痛及气流恐怖症,即用风吹面部时会引起咽喉部肌肉痉挛,这是一种典型的症状,有助于诊断。伤口部位有疼痛或各种异样的感觉,有的病人伴有对光、噪音和感觉剌激的应激性增高,通常表现有肌张力增高和面部肌肉痉挛。交感神经系统病损后出现多汗、流涎、狂躁行为、焦虑、痉挛性痛性肌肉收缩,在吞咽时咽喉等部位的肌肉痉挛而怕饮水,故又称恐水症。

在症状出现后的14天内,病人往往在痉挛后出现继发性呼吸和心衰竭,昏迷而死亡。狂犬病有疫苗可供预防,但无特异的有效治疗,发病后90%以上病人都会死亡,因此做好预防至关重要。

关于狂犬病的记载,我国古已有之。《左传》曾有驱赶疯犬以预防狂犬病的记载。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中有“狂犬病”的病名。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记有:“凡狂犬咬人,七日一发,过三十七日不发,则脱也,要过百日乃为大免耳。”隋代《诸病源候论》对狂犬病的潜伏期及临床症状治疗都有详细地论述。

虽然古人很早就对狂犬病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狂犬病防治方面取得突破的却是近代科学家,其中尤以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所作的贡献居多。19世纪时,狂犬病每年都要夺走数以百计的法国人性命,为此,巴斯德从1880年开始研究如何对付狂犬病。

巴斯德发现,病菌在空气中的氧化时间越长,毒性就会越弱。要是将毒性减弱后的病菌放在有利于它们生长的环境,如人和动物体内,它们又会再度大量繁殖。不过,这种情况下所繁殖出来的病菌毒性已经很弱,不足以致病,反而能刺激体内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达到免疫的效果,这就是巴斯德的“人工减毒法”(后来称为人工免疫法)。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病毒疫苗后成功地在狗身上进行了试验,但却不敢轻易在人身上尝试。

1885年的一天早晨,一位满面愁容的中年妇女来到巴斯德的研究所,恳求巴斯德救救她被狂犬咬伤的孩子约瑟夫。原来,这个孩子当天早上不知何故,竟然在家外遭到疯狗袭击并被严重咬伤,情况十分危机,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活不过5天。巴斯德深知,如果将疫苗接种到约瑟夫身上,只会出现两种情况:救了约瑟夫或加速约瑟夫的死亡。经过再三的思量,他最终冒险为约瑟夫接种了疫苗。第一天他只用上很小的剂量,之后每天才逐渐加大剂量。几天后,约瑟夫奇迹般地康复了,用于人类的狂犬病疫苗从此诞生了。巴斯德的人工免疫法为现代免疫学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预防接种在本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病原学]
狂犬病病毒属核糖核酸型弹状病毒。狂犬病毒具有两种主要抗原。一种为病毒外膜上的糖蛋白抗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并使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另一种为内层的核蛋白抗原,可使体内产生补体结合抗体和沉淀素,无保护作用。从患者和病兽体内所分离的病毒,称自然病毒或街毒(stree virus),其特点是毒力强,但经多次通过兔脑后成为因定毒(fixed virus),毒力降低,可制做疫苗。
狂犬病毒易被紫外线、甲醛、50~70%乙醇、升汞和季胺类化合物(新洁尔灭)等灭活。其悬液经56℃30~60分钟或100℃2分钟即失去活力,对酚有高度抵抗力。在冰冻干燥下可保存数年。

[流行病学]
狂犬病在世界很多国家均有发生。我国解放后由于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因养狗逐渐增多,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①传染源 发展中国家的狂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人狂犬病由病犬传播者约占80~90%,其次为猫和狼,发达国家由于狗狂犬病被控制,野生动物如狐猩、食血蝙蝠、臭鼬和浣熊等逐渐成为重要传染源。患病动物唾液中含有多量的病毒,于发病前数日即具有传染性。隐性感染(无症状带毒)的犬、猫等兽类亦有传染性。
②传播途径 患病动物唾液50%~90%含狂犬病毒,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病毒自皮肤损伤处进入人体。粘膜也是病毒的重要侵入门户,如眼结合膜被病兽唾液沾污,肛门粘膜被狗触舔等,均可引起发病。也可由染毒唾液污染外环境(石头、树枝等)后,再污染普通创面而传染。此外,亦有经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的报道。
③易感人群 人对狂犬病普遍易感,兽医、动物饲养者与猎手尤易遭感染。被病兽咬伤后如未进行预防免疫,发病率达15%~60%。一般男性多于女性。冬季发病率低于其他季节。
④流行特征:本病为恒温动物的传染病,公布广泛,国内以家犬密度大的地方多见。本病全年都有发生,但冬季发病率略伺。患者以接触家犬或野兽机会多的农村青壮年和儿童居多。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狂犬病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很强的亲和力。发病原理分为三个阶段:①局部组织内小量繁殖期。病毒自咬伤部位入侵后,在伤口附近横纹细胞内缓慢繁殖,约4~6日内侵入周围神经,此时病人无任何自觉症状。②从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期。病毒沿周围传入神经迅速上行到达背根神经节后,大量繁殖,然后侵入脊髓和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脑干及小脑等处的神经元。但亦可在扩散过程中终止于某部位,形成特殊的临床表现。③向各器官扩散期。病毒自中枢神经系统再沿传出神经侵入各组织与器官,如眼、舌、唾液腺、皮肤、心脏、肾上腺髓质等。由于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受损,可以发生呼吸肌、吞咽肌痉挛。临床上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交感神经受刺激,使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时,可发生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或猝死。
病理变化主要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脑膜多正常。脑实质和脊髓充血、水肿及微小出血。脊髓病变以下段较明显,是因病毒沿受伤部位转入神经,经背根节、脊髓入脑,故咬伤部位相应的背根节、脊髓段病变常很严重。延髓、海马、脑桥、小脑等处受损也较显著。
多数病例在肿胀或变性的神经细胞浆中,可见到1至数个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3~10μm 的嗜酸性包涵体,即内基小体(Negri body)。常见于海马及小脑浦顷野组织的神经细胞中,偶亦见于大脑皮层的锥体细胞层、脊髓神经细胞、后角神经节、交感神经节等。内基小体为病毒集落,是本病特异且具有诊断价值的病变,但约20%的患者为阴性。
此外,唾液腺
我原来也被我家狗狗抓伤了,还不只一次啊,也没什么,不过咬伤就一定要打了。前两天又被自己家的猫抓伤了,哎~也没去打针,不过我听说被猫抓伤如果有事也只是得猫抓病,不会是狂犬病,应该没事,不过被咬就一定要打针了,而且要第二天就要去打,超过7天打也没什么用了。不过被狗咬伤或抓伤要立刻用肥皂对伤口进行冲洗,或用酒精清洗,这很重要的呢。
不是所有的猫狗都携带狂犬病毒!!!!一般家养的宠物猫,狗都不会有,外面流浪的猫狗和野猫,狗携带狂犬病毒的可能性最大!!!但不管怎么样,只要被咬伤还是抓伤,只要见血,就必须打疫苗!!!
没事。你放心吧!
你家猫现在得狂犬病了吗?猫都是没事的。你怎么 有事!
再说就是狗也是4%的才携带狂犬病的!
而且猫是在家养。不出去。一般没什么问题不用担心
文章标题: 如何看待大型犬饲养管理乱象与社会问题与某些营销号的大型犬真有那么厉害逼得野猫得等死的文章,对此怎么看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4333.html
文章标签:大型犬  社会问题  野猫  真有  怎么看

[如何看待大型犬饲养管理乱象与社会问题与某些营销号的大型犬真有那么厉害逼得野猫得等死的文章,对此怎么看]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