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2-12 14:01:1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8次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时,朱元璋曾大力度整治过朝廷的贪腐现象,甚至,做了一份《醒贪简要录》,不论哪级官员贪污,只要数额超过了六十两,那么,就一律砍头游街,还要剥皮实草以儆效尤。 朱元璋启用酷刑重典,严厉惩治贪官,宁可杀错也绝不放过。对于贪官朱元璋有一套格外严厉的惩处措施,贪官在被定罪之后会被处鞭笞、苦工、剥皮、挑筋等刑罚。其中剥皮是最吓人的,犯人的皮被剥下来后风干,然后在内部填充稻草,摆放在显眼的地方作为警示,这个方法是朱元璋自己想出来的。 这对当时抑制贪官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是为什么后来明朝的官场的贪腐之风甚至,远胜于其他朝代。
原因一、明朝时候官员的俸禄极低,完全无法维持日常花销。明朝,薪水低到让官员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程度,不仅仅低级别的官员薪水比较低,甚至一些二品官员薪水都比较低,比如当时二品的海瑞,平时的生活都很清贫。母亲过生日了买2斤肉,都被同僚当作新闻来谈论,当他死后,全部的遗产只有8两银子,和几件旧衣服 ,可见其贫穷程度,明朝实行折色制度的颁布,对官员也大大降低了官员薪水的购买力。这也导致官员贪污腐败的以重要原因。
二、明朝宦官专政,更加引导贪污之风。 宦官常年陪伴在皇帝身边深受信任,与皇帝也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大部分太监从小出生贫寒,没有过良好教育,不明事理而且见识浅短,宦官心中只有自己的利益 。宦官王振就是当时有名的大贪官,他把持朝政,公开卖官鬻爵,大肆收受贿赂。 嘉靖之后名官员们素质逐年下降,纷纷公然行贿受贿。
三、朱元璋在自己临终之前下令,禁止沿用重典。朱元璋非常清楚重典治标不治本,之后仁、宣两朝皇帝都放宽了对于官员的限制,即便贪污被举报,受到的惩罚也是不痛不痒。很多官员在前朝被压抑久了,见到如今的领导如此仁慈,便开始变本加厉地贪污。
朱元璋时期官员只要贪污就剥皮充草,为何明朝最后还是因腐败而亡?
其实历史上各个朝代有几个不是因腐败而亡呢?!所以说腐败是一种社会顽疾,也可以说是人性中的一种固有属性。正如题主所述,朱元璋时期确实非常痛恨腐败,并创造了很多酷刑出来,比如凌迟,极刑,剥指,墨面,以及题主所说的“剥皮充草”这样骇人听闻的酷刑,一度时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但好景不长,最后,明王朝还是倒在了腐败手里。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百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讲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
而贪官求利不但是一本万利,而且是拿着国家的资源和利益去发个人财,这是无本求利呀!所以说贪腐可以说是一种人的天性。所以即使在朱元璋洪武年间,那样的酷刑之下,仍然有人链而走险!
老百姓说,“钱在手头,饭在口头”,你让他不吃不花务必有一个中间隔断,那就是程序!你让他不腐败不能仅仅靠恐吓酷刑,更不能靠他的良心发现,只能用程序来把死他,也就是要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不能让他伸手就拿,中间多一些环节,多一些约束才可以不让他这么顺利地腐败到。
国家的命运,腐败的形势都是由皇帝个人素质来决定的!朱元璋出身草根,能够做到洞若观火,但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们,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没有想开国皇帝朱元璋那样,经历过民间疾苦,他们才不懂得惩治腐败的重要性。虽然朱元璋时代已经有了反腐法律法规,也有了监察制度,但后来的皇帝却不能很好地执行了!他们考虑更多的是人情,是维护他们自身的皇位,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危害,他们是看不到的。他们贪图自身享受,懒于朝政,不能以身作则。更有身边的宦官效仿和专权,使买官卖官蔚然成风!这种官场的不良风气,是社会腐败最根本的因素。
三是明朝朝廷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统治者考虑问题,不但不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连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的官员生活需求,他们也一样看不到!明朝官员的工资十分地低廉!明朝官员们的年薪要远远低于唐宋时期。可是官员也首先是人啊,他们也要养家糊口,而且以前都是大家族,上有老,下有小,一个人还有几房姨太太,可是朝廷呢既不给他们涨工资,又不让他们经商来赚钱,所有合法的路子都被堵了,那他们不腐败又怎么生活啊?
当然,高薪不一定就能养廉!但是,低薪肯定养不了廉!
所以说,治理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统治者们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必须把治理腐败放在突出位置,形成相关法律法规,并采取切实措施保证落实到位!否则,单单靠人制,靠人的思想内生动力不去腐败是靠不住的!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