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评价《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条约》

时间: 2022-01-27 03:00:4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3次

如何评价《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条约》

试论签订布列斯特合约的原因和意义?

通过百度百科查找可得;http://baike.baidu.com/link?url=EB5ewBVfq7lz3n8UVSdCHeCr98mu82rzZ5HsdTjOc8JdWbJ6zlYSocLGJ9TEP29_
布列斯特和约,全称《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它是苏维埃俄国(以下简称苏俄)同德国及其同盟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1918年3月3日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今白俄罗斯共和国布列斯特)签订的条约。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新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 意义
一般认为,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由于此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的合约的来龙去脉

1917年12月3日,谈判开始,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这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季维诺也夫、索柯里尼柯夫、斯大林、阿尔乔姆、斯塔索娃、斯维尔德洛夫等六名中央委员支持列宁;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继续世界大战,中央委员布勃诺夫、乌里茨基、洛莫夫支持布哈林;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不和),中央委员克列斯廷斯基、捷尔任斯基、越飞支持托洛茨基。
1918年1月2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60人出席的会议上,赞成布哈林主张的32人,赞成托洛茨基主张的16人,赞成列宁主张的仅15人。最终,列宁的主张因处于少数而未能被通过。
1918年1月24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会议,重新表决签约的问题。托洛茨基的主张以9票对7票的多数通过,列宁的主张仍然没有被多数所接受。
1月30日,布列斯特谈判恢复。作为外交人民委员(即外交部长)、谈判代表团团长,托洛茨基临行前与列宁约定:如果德国下了最后通牒就让步签约。结果德国果然向苏俄下了最后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宁电报询问对策,列宁立即复电坚持:接受德国条件,立即签约。但是托洛茨基没有接受列宁的建议,而是发表了拒绝签约的声明,率团离开布列斯特。结果,德国开始对苏俄大举进攻。
2月18日,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苏俄中央委员会举行了的紧急会议。会上,列宁的主张又被以6:7的票数否决。随后,中央又连夜开会,经过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转而支持列宁,会议结果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列宁的提案。苏俄政府连夜通知德国方面,同意签约。
但是,德国在得到通知后任没有停止进攻,并于2月23日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苏俄党中央又召开有15名委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会议中,大多数委员表示不赞成列宁的主张。列宁只得提出,如果这种空谈继续下去,他就要辞职,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布哈林对此毫不在乎,斯大林也未发生动摇。托洛茨基不同意列宁的意见,但为了防止列宁辞职和党的分裂,他的态度发生变化。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4票弃权。结果列宁的主张以7票赞成、4票弃权、4票反对获得通过。 2月24日,苏俄政府重新派出了谈判代表团与德国进行谈判。
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按照合约,苏俄割让323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托洛茨基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员的职务。但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
德国战败后,于11月11日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苏俄政府立即于11月12日宣布废除此条约,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
1922年,苏联与德国魏玛政府签署了拉帕洛条约。两国借此宣布放弃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及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金钱之要求。 一般认为,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由于此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怎样评价德俄签订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

从列宁力主签订《布列斯特合约》。(苏联政府三度否决列宁提议)。就可以看出列宁是一个多么高明和负有战略眼光的大外交家,历史证明了他的正确。而当列宁面对国内强烈反对,说了那句名言:“XXXXX,爱国主义的破布就会高高飘扬”。在列宁以辞职相威胁情况下,苏联政府批准了苛刻的《布列斯特合约》。但仅仅八个月以后,德国战败,苏联政府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合约》。实际上苏联没有任何损失,那德俄签订的《布列斯特合约》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产生的呢?


布列斯特和约,全称《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刚刚成立的苏联政府与德国政府为首的同盟国在1918年3月3日签订的和约。合约一共包括14条正文、5个附件和7项补充条约,核心内容是:苏联政府放弃在波兰、立陶宛、库尔兰、利夫兰和爱斯特兰的主权(间接割让给德国)。俄国承认乌克兰、芬兰独立,苏联政府支付给德国政府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而德国付出的仅仅是承诺不干涉苏联内政,不武力入侵苏联。


首先,我们不能把列宁签订《布列斯特条约》的签订当作是列宁卖国的事实。在此之前,苏联政府通过的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 该项法令要求以不割地,不赔款的方式让苏联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换取苏联国际和平环境。列宁做法就是以牺牲部分利益,保全整体利益的体现。实际上,就当时苏联的具体环境来说,这是唯一的选择,此举虽然是无奈,且吃亏很大。但也是必然的选择。因为这是 新成立的苏维埃唯一选择,别无他法。面对毁灭与苟且,死亡与耻辱。列宁只有选择后者。只有如此才能巩固政权。让新生的苏维埃政府得以生存。但这和以时间换空间是两个概念。妥协不等于卖国 。主和派不是投降派。


还有就是,列宁已经清楚地预见到,德国必败。现在不过是回光返照强弩之末罢了。德国是在以一国之力在挑战整个欧洲,失败是德国的唯一结果。苏联政府承诺支付给德国的所有利益,完全可以做到口惠而实不至。只要拖到德国输掉这场战争,那么无论之前签了多耻辱的条约,也就是说废纸一张,也能自动作废。换句话说,苏联向德国妥协,不过是表面上认怂而已。而对于德国政府而言,德国光是签订条约是不行的,关键在于得到实际利益。而前提是德国就必须战胜协约国(英法)可惜德国失败了,一切自然就无从谈起。


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列宁的主张无疑是正确的,历史无法假设,如果列宁不签订《布列斯特合约》会如何?而德国失败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急于和苏联签订 条约,实际上是一种累赘。德国赢了面子输了里子,赢了战术输了战略。而列宁则是恰恰相反。总之,《布列斯特合约》的签订,苏联笑道了最后。

为什么苏俄会签下屈辱的《布列斯特条约》?

《布列斯特条约》签订前夕,苏维埃俄国面临着十分险恶的国际国内环境。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在进行,德国军队仍占领着俄国西北部大片土地,并企图继续向俄国境内推进。当列宁的主张还没有被多数领导人接受而未签订和约时,德军出动30个师,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一线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侵入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并迅速向彼得格勒逼进,苏维埃政权处在十分危急的境地。而当时苏俄的国内状况又决定了它根本无法用革命战争来抗击德国的进攻,以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安全。
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的乌克兰代表团
1. 从军事上看,当时苏维埃俄国没有一支可以作战的军队。十月革命爆发时,俄国旧军队已濒临崩溃的边缘,苏维埃政府自己的军队——工农红军正在组建之中。
2. 俄国经济上濒于崩溃。帝国主义战争给俄国的国民经济带来极端混乱局面,约1400万青壮年劳动力脱离生产,被拉去当兵,使许多工厂关闭,大片土地荒芜。战争把国内财富消耗殆尽,引起物资奇缺,黑市盛行。资产阶级和地主在战争中大搞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大发横财, 广大工农群众困苦不堪,饥寒交迫。
3、广大群众渴望和平。广大群众被战争弄得筋疲力尽,困苦不堪,他们厌恶战争,渴望和平。从1914年下半年到1916年发生了2757次的工人罢工,“打倒战争”是工人游行中经常提出的口号;1916年,在中亚细亚和哈萨克斯坦,因征兵而发生了几百万人参加的民族起义,少数民族的革命战争和整个人民大众反对战争。
4、巩固苏维埃政权的需要。苏维埃政权正在建设之中,国内反革命活动十分猖獗,他们采取各种形式向苏维埃政权进攻,苏维埃政府迫切需要早日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争取一个和平喘息之机,以便壮大红军,聚集力量,巩固政权。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条约》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2328.html
文章标签:斯特  条约  斯克  托夫  评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