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究竟该怎么理解

时间: 2021-12-09 19:00:5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究竟该怎么理解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什么意思?

有两种不同的释义:

1、因为秦王朝不施仁义,所以秦王朝由攻势改为守势。

2、秦王朝由攻势改为守势后,却不施仁义,(所以灭亡了)。

作者简介: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

如何理解“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

其实是说原本有个大top亲总是不给人活路,结果被后入了子家跳满。然后别人上庄后逆了他的大top,又纷纷立直,于是他只能开始防御了
这难道不是说在般南一路嚎日从容初段不学防守走入上南身经十战惨被裱翻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吗(
是指昨天和了个小四喜字一色,然后三麻再也没吃过1的故事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意思
你不电报别家,别家就只能立直自摸炸你庄
出自三国的样子?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何意??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过秦论》中贾谊对秦朝灭亡原因的总结。

可是,众多教参、辅导资料对这句话的理解都出现让人不可思议的错误。这一现象大概已经几十年了。

比较典型的错误理解有两种:

一、“就因为不施仁义而使攻守形势发生了变化”。

这种理解失误在:(1)“而”理解为表因果关系,错误;(2)没有对“攻守之势”作比较具体的阐释。这样就不免会让人产生悬想:是不是因为秦王朝不施仁义而导致秦朝从进攻的形势转入到退守的形势。

二、“秦朝对于六国采取攻势,武力统一天下,巩固政权,这是对的;统一全国后,形势变了,却不改变政策,不施仁义,残酷奴役人民,采取守势,困守关中,最后自取灭亡。”

这一种理解失误关键在于“攻守之势”理解错误。让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问题,首先,这一理解的表述分为前后两个分句,前面说秦朝统一天下之前,采取攻势巩固政权的做法是对的,后面又说统一全国后,形势变了,却不改变政策,这难免会让人产生这样的理解——秦始皇应该改变政策,不能再采取攻势,只能采取守势,才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势,接着又说“不施仁义,残酷奴役人民,采取守势,困守关中,最后自取灭亡”,言下之意是不该采取守势,这前后矛盾重重。再者,“采取守势,困守关中,最后自取灭亡”会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是不是应该继续采取攻势,扩土充边,才能避免自取灭亡的命运。
广东版《教师教学用书》译文为:“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也就不同了。”(2004年)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高一语文跟我学》译文为:“不施仁政,而使秦始皇执政前后攻守的形势不同造成的啊。”(2002年)

南方出版社出版、任志鸿主编《中学教材优化全析》译文为:“不施行仁政,使进攻和防守的形势截然不同啊。”(2005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张必东主编《中学语文备课全书》译文为:“没有施行仁义,而进攻与防守的形势不同了。”(1998年)

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组编《高中语文疑难解析》译文为:“是由于它没有实施仁义的政治,而攻守的形势不同了。”(1986年)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就因为不施仁义而使攻守形势发生了变化
大概是:如果你不实行仁政,广布仁泽那么我们的主动就会变成被动
意思是由于它搞政治不仁不义,而敌我双方的形势不同了
文章标题: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究竟该怎么理解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0107.html
文章标签:攻守  仁义  该怎么  之势  理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