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评价韩世忠

时间: 2021-12-02 20:01:3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1次

如何评价韩世忠

如何看待“实在”?

这一词多数是用在个别人的身上。一般跟诚实是一样的。
实在就是真实吧,真实地说话,真实地做事,没有虚假。
《宋史 岳飞传》记载“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岳家较贫穷,但岳飞从小好学,为人谦和,十分孝顺父母。长大后他熟读兵书,力大善射。二十岁时,岳飞应征入伍。他智勇双全,在战斗中屡立奇功。

他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很强,谁拿民间一草一木,马上处死;老百姓主动开门留宿,也无人敢入。军队口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抢掠”。打仗时,全军士气高涨,所向披靡。敌人遇到岳家军,不是溃败,便是投降。

因此,当时在金兵中流传着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宋高宗赵构也亲笔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做成旗子赐给岳飞,并任命他为神武后军都统制。

岳飞一生以精忠报国、收复中原为己任。公元1130年,完颜兀术侵扰常州、镇江,想渡江北归,岳飞率兵堵截,屡战屡胜。清水亭一战,打得金兵弃尸十五里,并配合韩世忠取得黄天荡阻击战大捷。

兀术逃离黄天荡后,直奔建康。岳飞果断地在牛头山设下埋伏。夜里,他派出一百多名士兵混入金营骚扰,金兵又惊又怕,自相残杀。兀术急忙逃往淮西,岳飞因而收复建康。岳飞曾连续上表,请求出师北伐,但都因宋高宗、秦桧等人主张议和而没有结果。

公元1140年,金朝出动大军,分四路大举进犯。不到一月,南宋的大片土地再度沦陷。危急之时,朝廷才派岳飞救援。岳飞马上调兵遣将,率军长驱北上,直逼中原。不久,各路将领纷纷传来捷报,他们收复了许多失地。王贵等将领又分道出战,岳飞则以轻骑进驻郾城。入侵的金兵节节溃退,岳家军却声势大振,锐不可当。

完颜兀术大为恐慌,召集部下龙虎大王等商量。他们认为,宋朝的大将只有岳飞难以抵挡,准备集中兵力与岳飞决战。消息传来,南宋朝廷惊恐万分,岳飞却认为金人已走投无路,便立即向兀术挑战。

兀术集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和韩常之兵,进逼郾城。岳飞派儿子岳云领骑兵直冲金军,岳云不负岳飞所望,与金军大战数十回合,杀得金兵尸横遍地。

兀术有支劲旅,士兵身披重甲,每组三匹马,用索相联,号称“拐子马”,非常厉害。这次,兀术调集了一万五千名骑兵,向宋军冲杀过来。岳飞派出步兵持刀冲入马阵,叫他们专砍马腿。因为“拐子马”三匹相联,一匹砍倒,其它两匹无法行动,“拐子马”便失去了战斗力。宋军乘机冲杀,金兵大败。“拐子马”全军覆灭。

岳飞见连连获胜,便对岳云说:“贼兵失败多次,必然改攻颍昌(在今河南许昌东),你赶快带兵去支援。”金兵果然转攻颍昌。岳云和颍昌的王贵互相配合,围击金兵,一场大战,杀死兀术的女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索索堇。

岳飞乘胜进军朱仙镇,这里离汴梁只有四十五里。兀术则退守汴梁城里,已陷入绝境。捷报传来,活跃在民间的各路义军都纷纷举起岳家军旗号,打击金兵。各地的老百姓也争着推车牵牛犒劳岳家军。兀术哀叹道:“自从我在北方起兵以来,从来没有失败得像今天这样惨。”

岳家军胜利在望,岳飞在朱仙镇对部下豪迈地宣布:“大伙奋力杀敌吧!等我们直捣黄龙府,再一起痛饮庆功酒!”全军上下,群情激奋。南宋抗击金军,收复失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被莫须有罪名杀害:

宋高宗不愿岳飞继续进军,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驻军于朱仙镇之岳飞。其时,淮南东路之张俊军已撤退,岳飞于孤立无援下忍痛退军。退兵前,岳飞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两国签订《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宋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并每年向金国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

十二月,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云、张宪同时遇害,留下一个千古奇恨。
实在这个词,现在用到的话,有可能是贬义的意思,可能是想形容一个人不懂得变通
实在,就是说一个人太单纯,诚实,凡事会为别人着想,不会耍心眼儿。
当今这个社会,这样的人仿佛是个不合时宜的存在,因为现在大多数人都唯利是图,就显得实在的人,有点傻乎乎的……

韩世忠、岳飞都是南宋名将,为何他们的结局大相径庭?

韩世忠和岳飞结局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中兴四将之二韩世忠和岳飞,两人的命运大相径庭。说起宋朝年间,特别是南宋年间,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兴四将。在中兴四将中,有两员大将非常有名,分别是韩世忠和岳飞。岳飞带上了精忠报国的标签,而韩世忠,最终也收获了好的结果。两位都是南宋著名的将士,为南宋的江山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实力之后,结果却大相径庭。


岳飞情商较低,没有考虑到宋高宗的利益。学过历史的我们都知道,岳飞凭借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南宋的江山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而且还沉重打击了金军,保卫了南宋的江山。尽管有如此高的成就,但岳飞最终还是丢失掉了自己的生命。主要是因为岳飞的情商很低,在宋高宗面前不断的提起想要迎回宋徽宗和宋钦宗,这严重损害了宋高宗的利益。


韩世忠懂得忠心,学会了明哲保身。但韩世忠同样作为南宋的名将,思想与岳飞却有所不同。韩世忠是一个懂得明哲保身的人,无论心中是否忠心于宋高宗,但表面一定会表现出一心忠诚,这也收获了宋高宗的欢心。即使韩世忠所做出的努力也并不及岳飞,但最终还是收获了万人敬仰的地位。


岳飞走向灭亡,是宋高宗故意而为之。岳飞是精忠报国的典型人物,但岳飞走向灭亡,虽然历史上说是听信了秦桧这个小人的谗言。但试想一下,如果宋高宗心中没有想要打击岳飞的心愿。即使有小人在耳旁传言,也不一定会除掉岳飞。所以宋高宗本身对于岳飞不忠诚,与自己的做法已经十分不满,借秦桧之手除掉了岳飞。

正是因为韩世忠在各个方面都不如岳飞一样有支持力。岳飞在这一时刻赢得了许多人的支持,因为他在战争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但韩世忠没有。那时,这与朝廷的政策有什么关系。

自20岁起,岳飞四次加入军队。自建安2年以来,遇到宗泽将军到绍兴,参加了百次指挥大、小战役。当金军袭击长江以南时,它是独一无二的,对抗黄金,恢复建康。他是历史上著名的反金将军,但同时,18岁的韩世忠也是宋皇帝的忠实粉丝。他勇敢地进行了战斗,反复地指出,他在一系列军队中赢得了将军一级的胜利,甚至西夏王朝的女婿也被他砍下了一条胳膊。在南宋与西夏之间的战争中,韩世忠出名,西夏军远离它。

在他一生中,岳飞对南宋是如此忠诚,他真的来到了这一点。这真是令人寒栗,他对南宋宫廷没有良好的印象。南宋以前,他是南宋宫廷。当时的情况非常混乱,有些人甚至生活在火中。他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和平的样子。他们渴望和平。他们每天都厌倦了饱受战祸的生活。他们需要为剩下的生命维持和平。他们再也看不到人民的痛苦

韩世忠打仗不如岳飞,岳飞对金军可是从来没输过,受宠不及张俊,人家可是高宗赵构的眼中仅次于秦桧的男二号,但他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世,都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情商可谓非常高。所以在最后导致了岳飞和韩式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皇宫就像是一个职场。考验的不仅是你的业务能力,还有你的交际。在这一方面岳飞就不如韩世忠做的好。

其实有这么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两个人的站位和情商。韩世忠明白如何效忠皇帝,可是岳飞只从自己的想法去效忠。北伐没错这让赵构很开心,但是又明着告诉赵构,要把他爹和哥哥就回来,简直疯球了。

主要岳飞的性格和一般人的性格不太一样。虽然说岳飞也是为了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是他从来不懂得怎样去委婉的表达自己的建议,或者说讨好别人,这就让其他小人有了很多诬陷他的机会。

为什么韩世忠善终了?

首先,因为韩世忠的政治情商远远高于岳飞。韩世忠比岳飞年龄大得多,所以在官场的经验也多很多,他很深刻地意识到宋高宗赵构并不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而且宋高宗十分的胆小,根本就不会支持大将们北伐,所以韩世忠很早就不对宋高宗抱有期望,早早就退出官场。

其次,韩世忠的功劳远远没有岳飞大。韩世忠虽然是中兴四将排名第二的大将,但是韩世忠管辖的多半都是水军,在黄天荡大战之后,金朝的军队就再也没有打过长江了,所以韩世忠也没有什么机会去打金兀术了,岳飞就成为了抗金的主力,自然功劳就没岳飞大。

再者,韩世忠比岳飞懂得审时度势,知道赵构的心思。岳飞在前线连战连捷的时候,韩世忠就意识到战争马上就要结束,所以在宋高宗发布诏令的时候韩世忠早早地就撤军了,而岳飞不想丢失这么好的局面,却一直不撤兵,作为武将,这样的行为是很容易引起皇帝怀疑的。

不仅如此,韩世忠比岳飞更懂得向皇帝示弱。韩世忠经常会向宋高宗讨要土地,粮饷,但是岳飞却过于政治,对于美女,土地一概不要,就使得宋高宗不知道赏赐他什么,只能给岳飞越来越大的权力,让岳飞的官越做越大,所以到最后岳飞权力越来越大,却越来越危险。

综上所述,因为岳飞和韩世忠的政治情商和政治敏感度差距太大,所以下场不一样。

韩世忠能得以善终有很多的原因,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但是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对帝王有恩。这就像一个免死金牌一样,就算他做了再大的错事,只要不触及帝王的利益,那么显而易见,皇上对他都会有所仁慈的。



所以就算他与秦桧有一些矛盾,也无法撼动他在宋高宗心中的地位。而岳飞就不一样了,岳飞于宋高宗来说只是一个臣子,一个可有可无的臣子,就算他立下了再大的军功,他在皇上面前也只是一个卑躬屈膝,叫着万岁万万岁的人,他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所以与皇上的关系自然也不会有多么的密切。

再加上秦桧在一旁的煽风点火,更让宋高宗对岳飞的印象一落千丈,也不会有什么心情去真正的了解岳飞这个人。再加上韩世忠虽然功劳很高,甚至可以用功高盖主这个词形容,但是他很聪明地处理了自己与皇上之间的关系,他并没有把握很大的权力,所以也可以消除皇上心中的猜忌。他可以说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了。





韩世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得到什么,自己不应该妄想什么,他一直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一直没有生出过坏心思来,所以他不得善终,谁能得善终呢?尽管岳飞也像韩世忠一样,一心为国,但是可悲的是他缺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与皇上更进一步。这的确是一个悲哀,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很多东西来。

按理说韩世忠是抗金派,又与秦桧有过节,可秦桧偏偏没能害死他。不仅如此,就连一向对武将非常忌讳的宋高宗赵构也没有对韩世忠下手,这是为啥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岳飞出面力挺保护。绍兴十一年五月,张俊、岳飞奉命巡视韩世忠的军队,早已归附秦桧的张俊意图搜罗韩的过失,想与岳飞一起陷害韩世忠。岳飞为人正直,对韩世忠十分尊重,因此严词拒绝,并派人送信给韩世忠,叫他提防小心。

其二,宋高宗考虑其功勋,同时感念旧恩。韩世忠得到岳飞的信件后,立即入宫向宋高宗请罪。看着韩世忠双手只剩下四指(战斗时中毒箭入骨,用强弩括取,因此仅存四指),赵构动了恻隐之心。对宋高宗而言,韩世忠与岳飞还不太一样,因为韩世忠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宋将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诛杀宋高宗赵构宠幸的权臣及宦官以,并逼迫赵构退位。韩世忠率少数兵力兵参与平叛,营救出宋高宗。当时深受感动的赵构握着韩世忠的手痛哭流涕。

其三,韩世忠急流勇退,明哲保身。赵构在收回三大将兵权后,封韩世忠为枢密使,但韩世忠非常明智,接连上书要求辞去职务,回家养老。宋高宗批准了他的要求,自此韩世忠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事,有时”跨驴携酒,从一二奚童,纵游西湖以自乐“,平时就连昔日手下的将领都难见其面。此外他还求田问舍,大肆购买田宅,购买姬妾,给人以贪财好色,不问世事,安于享受的形象。
韩世忠怎么善终的

南宋名将韩世忠功高盖世,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并称为“中兴四将”,累官至枢密使,拜太师,封咸安郡王,位尊爵显达人臣之极。不仅如此,此君生性耿直,曾因岳飞被陷害一事怒怼过权相秦桧,令后者记恨在心。按照“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的原则,韩世忠被奸臣谗杀的风险很大,那么他最终却因何能得以善终呢?归结起来,原因大致有三点:
1、对于国家有功,对于皇帝有恩
韩世忠在民间的威望虽不及岳飞,但立下的战功却并不比后者少。其实韩世忠早在北宋末年便因斩杀西夏驸马、擒获方腊闻名于世,等到进入南宋后,更因黄天荡、大仪镇两场大捷扬名立万。其中,韩世忠在黄天荡大捷中还差点擒获金国主帅完颜宗弼(兀术),使金人再不敢轻易南下,对稳定江南局势,使高宗摆脱流亡之苦功劳极大。
韩世忠对于国家有功,对于皇帝有恩
更何况,韩世忠对高宗还有救命之恩。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在杭州被侍卫大将苗傅、刘正彦软禁、逼退,生命几乎不保,亏得韩世忠等人举兵“勤王”,才得以诛杀叛首、重登帝位。高宗对韩世忠的救驾行为非常感激,曾拉着他的手痛哭,事后又慰劳、嘉奖他很久。
世忠、俊、光世驰入城...其阍者以闻,上步至宫门,握世忠手恸哭。光世、俊继至,并见于内殿,上嘉劳久之。见《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宋纪一百五》。
宋高宗视韩世忠为心腹,对他非常放心自此之后,韩世忠便成了高宗的恩人和心腹。于公于私,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韩世忠都有再造社稷之功,除非犯下十恶不赦的重罪,否则高宗绝不会向他“动刀子”。更何况,韩世忠不仅有大功,而且深谙帝王心术,从不触碰敏感话题,让皇帝很放心。
2、深谙帝王心术,不碰禁忌话题
宋高宗外宽内忌,内心处有两条禁忌话题容不得外人触碰,尤其是手握重兵的武将,一是迎回二帝,二是择立储君。前者虽是高宗一直在高调宣讲的政治口号,但内心里则更希望二帝烂在北边,唯此才能避免皇位合法性纠纷;后者涉及到高宗在失去独子赵旉后的“接班人”话题(高宗此时虽然失去生育能力,但依旧心存幻想),属于帝王的尴尬家事、难言之隐。
对于文武百官来讲,这两个禁忌话题,前者属于宣传策略,口号该喊还得喊,但千万不能较真,更不能付诸于实际行动;后者则纯属帝王家事,皇帝不会讲,大臣更不能主动问,更不能自作主张替皇帝选择“接班人”。只有做到以上两点,才不至于引起高宗的反感、猜疑。
韩世忠对待政治的态度,要胜过岳飞按照上述标准来衡量,韩世忠的表现要远远胜过岳飞,从来都是按照皇帝的指挥行事,从来都不会主动触碰,能避免则尽量避免。如此乖巧懂事,高宗对他焉有不放心之理?更何况,韩世忠还懂得谦抑自退之道,让皇帝根本抓不住把柄。
3、从不拥兵自重,懂得谦抑自退
宋朝有一套抑制武将的“家法”,不仅禁止武将干政,而且还利用“阵图”对他们进行各种钳制。武将在作战时必须遵照“阵图”行事,不能擅自行动,等到战事结束后要立即交出兵权,想拥兵自重最好连想都不要想。从以上两点来考量,韩世忠便做得很好,打仗时坚决服从指挥,战事结束后马上交出兵权,在朝时坚决不碰政治,让高宗内心处一百个放心,外人想诬陷都不成。
秦桧虽然嫉恨韩世忠,但拿他也没有办法韩世忠晚年因为替岳飞鸣不平,得罪了权相秦桧,一方面是心灰意冷,一方面则担心秦桧会诬陷,便辞官归家,从此再不谈论军事。赋闲之后的韩世忠,终日谈佛论道、澹然自如,时不时还会携带一两名童仆,骑着驴到西湖喝酒赏景,以示绝不再过问时事。如此谦抑自退,高宗很是欣慰,即使秦桧再怎样挑拨离间,都无济于事。
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时跨驴携酒,从一二奚童,纵游西湖以自乐,平时将佐罕得见其面...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见《宋史·卷三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韩世忠功高盖世,最终却得以善终正是以上三点原因,使得韩世忠在退休多年后,能顺利地避开多次政治风波,得到善终。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病逝,虚龄六十三岁。
韩世忠反对议和,又曾抗疏直言秦桧误国,反遭秦桧党羽的攻击。他眼见岳飞父子被处死,大好的抗金形势白白丧失,自己又无能为力,于是连疏请求辞去枢密使之职,并奏请告老,得以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月以太傅、醴泉观使、奉朝请、福国公的官爵致仕,仍兼横海、武宁、安化三镇节度使 。
绍兴十二年(1142年)十月,因高宗生母韦太后南归,韩世忠被改封为潭国公。次年(1143)二月,进封咸安郡王 。绍兴十七年(1147年)三月,改领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 。
韩世忠晚年喜好释、老,自号清凉居士。自致仕以后,闭门谢客,口不言兵,时常骑驴携酒,带一两名仆人,纵情游览西湖,即使是昔日的部下,也很难见他一面 。高宗多次召韩世忠及其家人进宫饮宴,"眷礼深笃",屡赐其名马、宝剑等 。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秋,韩世忠病重,上表辞官。八月四日(9月15日) ,被策拜为太师。同日,韩世忠病故于临安,享年六十三岁 。获赠太师、通义郡王。
乾道二年(1166年)八月,宋廷诏称"诸军将士,与金人战御立功之人,其功效显著者,无以示别。将显著战功十三处,立定格目",即所谓"中兴十三处战功",韩世忠的大仪镇之战名列其中 ,并被之后的《中兴战功录》收录 。而在章颖所撰的《南渡十将传》中,韩世忠亦名列其中 。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韩世忠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9677.html
文章标签:评价  韩世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