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中国有哪些重要的直立人化石

时间: 2021-11-27 15:01:3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中国有哪些重要的直立人化石

中国直立人化石(主要是北京猿人)的发现和历史贡献

北京人头盖骨发现

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在房山县(今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发现了在古人类学研究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1949年后又发现"北京人"化石,代表了40多个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北京人"的头骨高度比现代人低,脑容量平均为1088毫升,小于现代人300多毫升,但比猿类的脑容量大得多。"北京人"已能直立行走,上肢活动自如。其居住年代在距今70多万年。在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初期,从社会发展形态看,处于原始社会初期。"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揭开了北京历史的序幕。北京人头盖骨于抗日战争中散失。

历史贡献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部,是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学家先后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遗址外发现三枚人类牙齿化石,1929年,又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及人工制作的工具和用火遗迹,遂成为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1930年在周口店遗址还发现距今约2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化石和文化遗物。但随之而来的连年战乱,遗失了自1927年以来发现的全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化石标本,迄今下落不明,这一事件成为20世纪考古史上的世界之谜。新中国成立后,恢复了对周口店遗址的发掘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宝贵资料,迄今为止,考古学家们已经发掘出代表40多个尸体的头盖骨、下颌骨、牙齿等化石和丰富的石器、骨器、角器与用火遗迹。

北京人洞穴堆积层厚40多米,根据对北京人骨骼化石、石器、用火遗迹等方面的研究,考古学家们认为北京人大约生活在距今70万年到20万年。北京人的脑量平均达到1088毫升,头部特征较原始,但已有明显的现代蒙古人种的特征,男性身高约156厘米,女性身高约144厘米,食物主要来源于狩猎和采集。北京人已经懂得用火和吃熟食,用火主要取于自然,知道保护火种,火的使用完备了人的特征。北京人的发现,为中国古人类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北京人的发现,为人类进化理论提供了有利实证,是中国科学家为世界考古史做出的伟大贡献。北京人及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解决了19世纪爪哇人发现以来的关于“直立人”是猿还是人的争论。事实证明,“直立人”是人类历史的最早期,处于从猿到人进化过程最重要的环节,他们是“南猿”的后代,后来“智人”的祖先。北京人具有“直立人”的典型形态标准,而北京人对火的使用,更加完备了其作为人的特征。山顶洞人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发现,更充分表明了北京人的发展和延续。北京人的发现,为中国古人类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是当之无愧的人类远古文化宝库。

评价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在北京西南42公里处,遗址的科考工作仍然在进行中。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中国猿人属北京人的遗迹,他们大约生活在中更新世时代,同时发现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物品,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000年到11,000年的新人类的遗迹。周口店遗址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而且也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
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的发现。这是世界古人类考古中的一个重大发现。

1918年春,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顾问、瑞典地质、考古学家安特生在北京西南五十公里的周口店发现一处含动物化石的裂隙堆积。1921年,安特生等又在周口店龙骨山北坡找到一处更大、更丰富的含化石地点,即后来闻名于世的北京人遗址——“周口店第一地点”。1921年和1923年,先后发掘出两颗人牙,并定为人属。从1927年起,中国地质、考古学家李捷、杨钟健、裴文中先后主持周口店的系统发掘。当年发掘出一颗人的左下恒臼齿。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科主任、加拿大籍解剖学家步达生对先后发现的三颗牙齿进行鉴定,命名为“北京中国猿人”(后俗称“北京人”)。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主持发掘工作期间,在龙骨山洞穴堆积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随后,又陆续发现北京人化石、大量石器及用火遗迹,震动了世界(参见彩图插页第144页)。北京人属直立人,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它的发现确证了直立人的存在,使人类进化的序列得以基本确立,也为“从猿到人”的学说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1937年,发掘工作由于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中断。当时已发现的北京人头盖骨共有五个,此外还有头骨碎片、面骨、下颌骨、股骨、肱骨、锁骨、月骨等以及牙齿一百四十七颗。这些珍贵的标本保存在北京协和医学院。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标本不知去向,迄今仍下落不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口店的发掘得到恢复,把前后发掘都计算在内,总共得到了属于四十多个个体的北京人化石,不下十万件石制品,以及丰富的骨器、角器和用火遗迹。北京人遗址的材料,在全世界发现的同一阶段人类遗址的材料中,是最丰富也是最系统的,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及其文化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1987年12月批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距北京城约50公里。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此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证实50万年以前北京地区已有人类活动。考古学家开始在这里发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为北京猿人。以后陆续在龙骨山上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这一发现和研究,奠定了这一遗址在全世界古人类学研究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最生动、植物化石门类最齐全、而又研究最深入的古人类遗址。

北京猿人化石共出土头盖骨6具、头骨碎片12件、下颌骨15件、牙齿157枚及断裂的股骨、胫骨等,分属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发现10万件石器材料及用火的灰烬遗址和烧石、烧骨等。北京人的平均脑量达1088毫升(现代人脑量为1400),据推算北京人身高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属石器时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为锤击法,其次为砸击法,偶见砧击法。北京人还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并能捕猎大型动物。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68.2%死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不足4.5%。

在龙骨山顶部于1930年发掘出生活于2万年前后的古人类化石,并命名为“山顶洞人”。1973年又发现介于二者年代之间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续和发展。

通过对这些考古资料的研究,证明北京猿人距今约69万年,其创造出颇具特色的旧石器文化,对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北京猿人的发现,还将用火的历史提早了几十万年,他们居住过的洞穴里留下了很厚的灰烬堆。
北京猿人的发现 http://www.shkzx.wjedu.net/no3/kjbl/ls/3.htm
1929年12月2日,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在主持发掘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古人类遗址时,从洞穴堆积中发现一个完整的古代猿人头盖骨。随后,又陆续发现大量石器和用火遗迹。消息一出,震动了世界,极大地推动了对世界猿人的考古研究。北京猿人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1918年,瑞典学者安特生便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动物化石堆积。1921年他于龙骨山北坡发现后来闻名于世的北京人遗址。从1927年开始,中国学者陆续参加主持北京人的发掘。从1929年至1937年,共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5个。1937年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而中断。这些头盖骨化石连同其他珍贵标本都保存在北京协和医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这些标本下落不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恢复了在周口店的发掘工作。至今共发现40个以上个体的猿人化石。
经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20万年前,地质年代属更新世中期。北京猿人头盖骨的特征是:头顶低平,前额后倾,眉骨粗大且左右相连,平均脑量为1043毫升,介于猿和现代人之间。下肢骨胳的大小、形状、比例基本上具有现代人的特征,表明北京猿人已能直立行走。上肢骨胳与现代人更接近,说明他们的上肢已能进行与现代人十分相似的活动。北京猿人身长156~157厘米。群居洞穴,从事狩猎和采集,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和骨器。北京猿人已经知道用火。1966年,一具北京猿人头盖骨再次出土,形态特征较以往发现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具有更为进步的性质

研究进展跟比较

北京猿人吃什么?
有更新的科学手段检验,他们不是食人族吗?
2003年非洲朊病毒DNA揭秘全球不同种族都有抗食人基因
2003年,美英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科林奇小组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发现了人类大脑中的一种朊病毒——当代食人族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库鲁病患者携带着它,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那里才终止了食人恶习,而人肉宴的主力军妇女儿童最易感染库鲁病;科林奇小组还发现,朊病毒的抗病基因同时也存在于3/4的当地妇女中。更令人震惊的是,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的DNA样本中,都有对朊病毒的抗病基因——可谓抗食人基因。这说明,人类祖先确是食人族,人类是在抗击食人中成长起来的。科林奇小组今天正深入研究朊病毒,它与疯牛病病毒很相像。
2000年首次用DNA检验粪便化石提取出千年前北美人食人证据
2000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生物学教授马拉在《自然》杂志上公布,他从850年前至1000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印地安人粪便化石中,提取出了人类的肌红蛋白——粪便的主人肯定在排泄前的12小时至36小时内,吃了同类。最近又有地理学家报告:1000年前大峡谷曾发生过严重旱灾,曾经创造了先进农业文明的大峡谷人竟也沦落到残食同类的境地。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DNA生命科学的手段,检验出人吃人的物质证据。
1999年发掘出10万年前尼安德特人欧洲的最后冰河期气候恶劣人食人
1999年,法国和美国考古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法国阿尔代什省莫拉—古尔西的尼安德特人食人现象》,科学家们从莫拉—古尔西山洞里10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遗骨化石中发现,尼安德特人的头骨、腿骨上,都有V字型的石器划痕;在鹿骨化石中亦有同样的伤痕;而人的手骨脚骨却保存完好——这两处吸不出骨髓。此前在克罗地亚和法国发现的尼安德特人骨骼也有被打击的痕迹。科学家们推论:10万年前是欧洲最后一个冰河时期,尼安德特人急剧减少,恶劣的生态引发欧洲古人类也走向了自相残食,直至3万年前突然灭绝。

关注北京猿人头盖骨伤痕处1939年德国学者论证最早食人族
1939年,德国古人类学家魏敦瑞就在对北京猿人头盖骨进行研究中,做出了北京猿人是最早的食人族的论证。1943年他在《中国猿人头盖骨》一书中写道:“猿人猎食自己的亲族,正像他猎食其他动物一样。因为古猿人意识到后脑较其他部位更易致人于死地,于是就用锋利的石器敲打头部,然后吸干脑髓,再慢慢割下其他部位的肉吃。”
魏敦瑞1935年到达北京协和医院,开始全面负责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掘研究工作,1929年发现的第一颗北京猿人头骨顶骨表面,就有多处凿痕;他后来发现,1936年贾兰坡又发现了3颗北京猿人头盖骨,第一颗头盖骨的额骨左侧和顶骨上有很深的切痕;第二颗顶骨中部有一块陷下去的、大约1.5厘米直径的、浅而不平的圆凹痕,凹痕处有发散状裂纹,似乎遭到了尖锐物打击并且其它地方也有类似情况;而第三颗头骨的顶骨竟然有着一个近3厘米的矢状深切痕!
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多于躯干与被食的尼安德特人头颅情形相似
连续3年,魏敦瑞端详着这些裂纹和孔洞。
他清点着累计出土的北京猿人14件头盖骨部分(其中5个比较完整),14件肢骨残片,以及一些牙齿和下颌骨,曾发问:周口店出土的其它动物化石,都是躯干骨和四肢骨多于头骨,而北京猿人却相反,为什么?而与北京猿人同时期生存的史前鬣狗,体格甚至超过了今日东北虎,它的粪便化石中带有大量碎骨,吞食北京猿人时是不会单单留下人类头盖骨的。那么,是不是人类自己留下了同类的头盖骨?
1939年,意大利考古学家在罗马南部齐尔切奥小岛上,发现了一个20万年前的山洞。—山洞深处有一个用石块围成的圆圈,中心处底朝上摆放着一颗人的头颅。在离石圈不远的地方,仿佛陪葬似的,放着三堆动物的骨骼,分别是赤鹿、牛和猪。而那颗人头颅底部有一个大洞,整个头颅破裂严重,像是遭受过有力的打击。整个山洞中竟没有发现人体其余部位的任何骨骼。
这个发现和北京猿人在一点上非常相似:他们的头骨都受到打击,和肢骨数量的比例都极为不相称。研究人员测定这是20万年前欧洲史前人类尼安德特人的头骨,他头部的右侧明显遭到过凶狠的击打;很可能这个尼安德特人丧生在同类手下,还被残忍地割下头带回洞里,砸开颅底吸干了脑髓。
缺少面部骨骼往往为食人族所为北京猿人头盖骨能是例外吗
意大利的这个发现为魏敦瑞的研究提供了佐证,而在当时,魏敦瑞进一步发现,在北京猿人遗骨中,可以辨认出年龄的22个人中,有70%的人14岁以前就死了,在15到50岁存活的有6人,占了将近30%,而能活到了50岁的只有一个女人。北京猿人的生存状况显然十分残酷。
就在这时,一个想法突然跳进了魏敦瑞的脑中:为什么挖掘出的这些头骨中有那么多头盖部分,却没有多少头颅面部和底部的骨骼呢?从结构上说,人的颅骨主要由前面的面颅和后上方的脑颅组成,而北京猿人都只剩下了头盖骨,绝对不正常。
1930年,荷兰古生物学家孔尼华在印尼挖掘出一批这样的头骨,所有的头骨都没有面骨,甚至只有两个具有脑颅后部。而这种状况和当时还在南太平洋区域流行的一种恐怖风俗非常相似,当地的土著总是将俘虏相对脆弱的面部砸碎,取食其脑髓,最后只留下了坚硬的头盖骨。
以后,缺少了面部骨骼的头骨往往被怀疑是有食人现象的人种。北京猿人是例外吗?
遗留下的北京猿人头盖骨是头脑发达的另类猿人猎物吗
50万年前,周口店已形成了如今华北地区的温带气候,在寒冷而漫长的冬季,北京猿人吃什么?魏敦瑞再次盯上了北京猿人的头盖骨。出土的北京猿人的头骨和肢骨发展极不平衡,北京猿人的头骨显然与猿头更加接近;他们的脑壳很厚,大约是现代人的一倍;尤其是下部膨大,上部收缩;而现代人恰恰相反,下部窄小,上部膨大。北京猿人的脑子不算大,只有现代人的一半。但是,他们的肢骨却和现代人的极为接近,已经基本具备了现代人的结构,完全可以像现代人一样行走甚至奔跑。
通常认为,在进化中,人大脑的发展应该走在肢体的前面,可是,北京猿人的情况却恰恰相反。
那么,是不是在50万年前的周口店曾经同时生存着两类人:一类人头脑发达,另一类四肢发达却头脑简单;而这种大脑的差距可能导致了在饥饿状态时人吃人惨剧的发生,头脑简单的沦为了头脑发达的猿人猎物?
魏敦瑞这样疑惑地推论过。随着1941年战争进程和北京猿人头盖遗骨的丢失,他离开了北京,他所做的北京猿人是最早的食人族的结论成了仅有的权威论证。

北京猿人“食人论”证据不足(北京解释)

国内学者认为头盖骨等疑点均可有合理解释
尽管当年的西方学术权威推论北京猿人是食人族,但是中国的学者们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反驳了魏敦瑞的论据,并推断北京猿人的食物来源应该是采集夹杂着狩猎。
国内专家对北京人不是“食人族”基本达成共识,不过对于他们是否如这个雕塑表现的那样以打猎为生,尚有分歧。
当年的学者用炉火烘干出土的北京人遗骨。
反驳1 头盖骨更容易保存
“认为北京猿人是食人族的原因,无非就是认为所发掘的北京猿人化石中,头骨较多,肢骨很少。”吴新智院士认为所谓的这一证据其实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北京猿人长期以来便被认为是开‘食人之风’的始祖,这种说法是魏敦瑞首先提出的,但是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对此早就提出了疑义。”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万波研究员如是表示。
黄万波是“巫山人”、“蓝田人”、“和县人”的发现者,也参与了近几年周口店的一些发掘工作。在他印象中,魏敦瑞在古人类学界享有权威地位,北京猿人是食人族的论点曾一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中国学者很早就曾撰文反驳过魏敦瑞的推论。
“其实在对古人类的考古发掘中,头骨多,肢骨少,是较为一般的现象。”黄万波指出在其对巫山人、和县人等考古发掘中,也出现此种现象。这是因为对比起来,在漫长的时间演化中,头骨更容易保存下来。
此外,黄万波还解释了另一个原因。那便是考古发掘现场往往是众物横陈,各种物种的遗骸都有可能,而人的头骨较为易识别。加之,动物对人的头骨也不太“感冒”,所以肢骨有可能落入动物之口,而人的头骨却有较大的几率避免这种危害。
认为北京猿人有吃人风气的根据还有:头骨的颅底部分破裂,是敲破取食造成的。黄万波指出尽管自己在考古发掘中,并未发现类似的古人类头盖骨,但是造成头骨颅底部分破裂、出现凿痕是由于颅底结构的弱点及保存条件的综合合力造成的。
颅底有许多供神经和血管通过的孔道,骨质厚薄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受压后易于破碎而解体。相较之下,头盖骨部分由于它的穹窿形,厚薄较为一致。即使受到了外来压力,也不容易破碎。即使破碎,也是裂成较大而平扁的骨片,比较容易被保存下来。同时,面骨部分也比较脆弱,容易破碎,因而在人类化石中也常缺损。
反驳2 体质形态发展存在不平衡
魏敦瑞在做出北京猿人是食人族的推论中,曾表示由于北京猿人头骨与肢骨进化程度的不同,曾推论存在两类人。
“其实在人类进化中,体质形态本来就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事古人类研究得刘武研究员解释道。
现代人与古人类体质最大区别是,现代人纤细,而古人类粗壮,不仅是头骨形状,尺寸和厚度等的变化都符合总的人类进化规律。但这种体质进化的步伐在古人类史上,体现得并非完全一致。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首先是直立行走,四肢向现代人的方向发展,而后是脑的扩大和头骨的发展。所以猿人头骨的形态落后于四肢。因而,我们不难理解北京猿人的形态,像是猿的头配着近似现代人的身躯。吴汝康院士曾于1999年在《人类学学报》上发表论文详细论证,北京猿人的化石并不代表两种人,而只属于一种人,就是猿人。
反驳3 基因证据可有其他解释
那么,对于2003年美英科学家所发现的抗食人基因,又该如何解释呢?
2003年,《科学》杂志登出科林奇小组的论文后,很快便有科学家提出疑义。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的人类学家阿伦斯(WilliamArens)表示自己不太赞同科林奇的结论。阿伦斯认为,即使发现了这一抗食人基因,但由于没有人亲眼见过食人的风俗,所以无法断定出人类史前就有吃人的现象存在。
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现代人的变异普里昂蛋白基因并不能证明人类的祖先曾经有吃人的习惯,也可能存在着其他的解释。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专家索列格(Christoph Soligo)认为,有传染性的普里昂蛋白可能跨物种传播,吃受普里昂蛋白污染的动物也可能导致有保护作用基因的出现。因此,光从普里昂蛋白基因变异是无法推出人类史前存在吃人现象的。
对此,黄万波表示基因验证是需要很多假定的。近几年,国际上对一些部落食人的佐证,包括DNA分析、基因分析,都不能具体说明北京猿人的情况,每一种族之间还是有其个体的区别。
北京猿人吃什么?
北京猿人并非是食人族,那么北京猿人当时吃什么呢?古生物学家普遍持有的观点是:采集狩猎。
黄万波指出在发掘出北京猿人的同时,考古发掘人员也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和其他几个地点发现了北京人制造和使用过的石器,已不下10万件,种类包括砍斫器、尖状器、刮削器、雕刻器、石锤和石砧等。“根据日前已发现的石器,它的形制、用途,都可以表明北京猿人已经进入采集狩猎的阶段”,黄万波指出,一直以来,老一代科学家便持有此种见解。
另外,研究发掘人员曾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兽骨绝大部分是破碎的。他们认为这应当是北京人制作和使用过的骨器。例如截断的鹿角根部可以当锤子使用,鹿角尖则是良好的挖掘工具。
对此,吴新智认为北京猿人采集日前没有多大争议,但至于是否有狩猎行为还无法完全给出定论。
而在刘武看来,史前北京猿人究竟是怎样,他们的生活场景如何,现在我们只能通过所发掘的石器及其他遗物来推断。这些步骤便包括,所发掘的器物上是否留有猿人的痕迹?即使在50万年前,北京猿人已经有狩猎行为,那这种行为是主动狩猎,还是由于某种情况是非主动的……而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们在辨识北京猿人当时生活习性时应该考虑的。
高手到不一定是,只是粘贴高手而已
你看这里凡是高分的人,都是粘贴高手
并不是他们自己知道这个答案
怎么不帖个图片?

人类是由什么进化来的?谁是中国境内众多早期直立人化石中的最早代表?

 

类人猿进化的 中国

中国发现过哪些很有意义的化石?

8月26日,中国科研团队在最新完成的山西阳泉二叠纪钱石灰岩层化石研究中,发现距今约2.9亿的史前巨鲨

目前科学界关于人类祖先的主流观点,即来源于500万年前的人猿分化。而非洲大陆是现代人类共同的发源地,在200万年前,能人开始在非洲大陆演化出现,此后随着这些人类祖先活动范围的扩大、适应环境能力的增强、智力的提升,又先后演化出匠人、直立人等。后来,随着非洲人类祖先的“出走非洲”,率先进入欧亚大陆,在这里演化为各类人种,其中就包括与现代人类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的尼安德特人和智人,而智人则是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

近期,在我国和以色列分别发现了大约14万年前的人类祖先化石,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人们发现,这些远古人类与现代人类之间的亲缘关系,要比尼安德特人更为亲近。其中,在我国发现的人类祖先化石,被科学家们命名为“龙人”。

“龙人”的由来

1933年,一具保存极好的人类头骨化石,在我国东北哈尔滨市附近被发掘出来,头骨的眼眶及其内部、鼻骨、颅骨等等结构基本上都保存完整,呈现出比较精细的结构来。后来,这个头骨被日本军队藏在一个井里。之后几经辗转,2021年,这个头骨被捐赠给河北地质大学。

从头骨的形态看,颅骨很大而且很厚,眼窝也较大且呈方形,颧骨较低,牙齿也比较宽大。古人类学家根据这些形态特征,判定这个头骨属于一个50岁左右的男性。由于最初发现的地点,位于黑龙江哈尔滨的龙江,因此得名“龙人”。

河北地质大学古生物学研究团队,近期在《创新》杂志上发表了相关文章,根据研究成果,提出这具头骨完全具备将其归类为人类祖先新特种的条件。研究者通过比较头骨上的沉积物,与钻孔沉积物和相同区域所发现的其它哺乳动物化石,进行地球化学方面的指标对比,然后得出这个头骨可能来自于中更新世晚期的湖相地层,距今时间介于14.6到30万年之间,而这段时间,正好处于智人与其它古人类通过不同途径分别演化的时期。
10、刘家峡黄河巨龙
刘家峡黄河巨龙,发现于甘肃省兰州盆地,是世界发现保存完整、最高大的蜥脚类恐龙。
02
9、顾氏小盗龙
顾氏小盗龙在辽宁北票被发现,是世界发现保存最完整、最小、长有四翼的恐龙。它可能是树栖者,这为小型恐龙向鸟的进化提供了实证。
03
8、原始中华鸟龙
原始中华鸟龙在辽宁北票被发现,是世界发现保存最完整的“带羽恐龙”,它为恐龙与鸟的亲裔关系提供了实证,在恐龙研究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04
7、太白华阳龙
太白华阳龙,发现于四川自贡,是世界发现最原始、保存最完整的剑龙。
05
6、巨型山东龙
巨型山东龙,1964年,在山东诸城,由石油地质调查队发现,它是世界装架展出的最大的鸭嘴龙,长约14.7米。
06
5、合川马门溪龙
合川马门溪龙,1957年,在四川合川,由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四分队发现,是中国装架展出的第一条最长的恐龙,长约22米。
07
4、棘鼻青岛龙
棘鼻青岛龙,1950年,在山东莱阳,由山东大学发现,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具恐龙化石。
08
3、许氏禄丰龙
许氏禄丰龙,1938年在云南禄丰被发现,它是中国人发现、发掘、研究和装架展出的第一条恐龙。
09
2、师氏盘足龙
师氏盘足龙,1922年至1923年,在山东蒙阴(现新泰市),由奥地利的师坦斯基和中国地质学家谭锡畴发现。化石被运到瑞典乌普萨拉大学,1929年由瑞典著名古生物学家维曼研究命名,它是中国第一只蜥脚类恐龙。
10
1、黑龙江满洲龙
黑龙江满洲龙,1902年,在黑龙江嘉荫,由沙俄上校马纳金从当地渔民那里获得化石,被称为“中国第一龙”。化石被运到俄罗斯,1925年,由前苏联古生物学家瑞亚宾起名为黑龙江奇齿龙,1930年定名为黑龙江满洲龙。黑龙江满洲龙正型化石现存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地质博物馆。
中国的活化石有大熊猫,中华鲟,扬子鳄,大鲵,银杏等。
一、大熊猫
大熊猫的历史作为我国特有的国宝级动物--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距今已有800多万年的历史,它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远比人类早。据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大熊猫最迟出现于晚中新世,它们的直系祖先是始熊猫,生活在炎热潮湿的森林里。
二、中华鲟
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悠久历史,如此古老鱼类已经不多。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洄游性鱼类,最大的个体可以达到400-500公斤。平时,中华鲟栖息于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我国东南沿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
三、扬子鳄
扬子鳄或称作鼍,学名Alligator 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俗称猪婆龙,土龙,亦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
四、大鲵
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全长可达1米至1.5米,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大鲵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
五、银杏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远在二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的祖先就开始出现了,和当时遍布世界的蕨类植物相比,它还是高等植物。
到了一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已和当时称霸世界的恐龙一样遍布世界各地,后来,绝大部分银杏像恐龙一样灭绝了,只在我国部分地区保存下来一点点,流传到至今,成为稀世之宝。
四川山上发现上亿年前海洋生物化石
2021年,一村民在万源市鹰背乡瓦子坪村荔枝古道旁发现了一堆长相奇怪的岩石,岩石上面长着一些菊花、贝壳和蛆虫状的图形,十分坚硬,甚为美观。据当地专家介绍,“怪石”为菊石化石,距今已有上亿年,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
菊石属已灭绝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最早出现于距今约4亿年的古生代泥盆纪初期,中生代得到繁衍,到晚白垩世灭绝,因表面具有类似菊花的线纹而得名。
万源境内接连发现的菊石化石,极具科考和收藏价值,为研究大巴山前陆构造演变提供了又一有力证据。
庐山发现两块10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生命体化石
2008年,江西庐山马尾水风景区发现两块植物化石,大的化石长约36cm、厚度约3 cm,小的化石长约12cm、厚度约1.5 cm,两块化石表面黑色的叶脉整齐、清晰。据有关资料证明化石上的植物是地球最早具有生命的植物—宏观藻类。据了解,该植物广泛而大量地出现在距今10—8亿年间古海洋沉积物中,在火山爆发和造山运动中形成化石而被保存下来。该化石的发现,对在生命演化的最初历程中及古海洋和庐山的形成年代等有关方面的研究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活化石有大熊猫,中华鲟,扬子鳄,大鲵,银杏等。

大熊猫的历史作为我国特有的国宝级动物--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距今已有800多万年的历史,它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远比人类早。据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大熊猫最迟出现于晚中新世,它们的直系祖先是始熊猫,生活在炎热潮湿的森林里。
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悠久历史,如此古老鱼类已经不多。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洄游性鱼类,最大的个体可以达到400-500公斤。平时,中华鲟栖息于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我国东南沿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

直立人化石的考察和研究是什么?

亚洲直立人化石

亚洲的直立人化石主要发现于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和东亚的中国。

荷兰的青年医生杜布瓦受了德国和英国进化论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受德国的达尔文主义者海克尔的影响,一心想寻找人类的远祖。当时荷兰的殖民地东印度群岛,地处热带,生活着猿类中的长臂猿和猩猩。杜布瓦在19世纪80年代末出发到印尼,事前就公开宣布,要在这里寻找人和猿之间的“缺环”。他雇用了50个犯人,沿着爪哇的梭罗河寻找。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890年在东爪哇的凯登布鲁伯斯发现了一块下颌骨。1891年,在特里尼尔村发现了一个具有许多猿的性状的头盖骨;1892年又在同一地方发现了一根与现代人相似的大腿骨,表明大腿骨的主人已能两足直立行走。杜布瓦认为头盖骨和大腿骨是属于同一个体的,于是在1894年发表文章,将之定名为直立猿人。他相信它是现代人的祖先。

在19世纪末杜布瓦的发现之后的40多年中,陆续有猿人化石发现。

1931年,荷兰古生物学家孔尼华去印尼。1936年,他在莫佐克托附近珀宁的山腰上,在特里尼尔层位以下的哲蒂斯层,发现了一个大约5岁小孩的头骨化石,地层时代为早更新世。他认为它是属于猿人的。以后又在多处发现猿人化石。

爪哇的直立猿人的复原身高为165~170厘米,身材细长;股骨体上部有增生骨质,对此有多种解释,最合理的一种解释是因外伤而造成的。

关于直立猿人的大腿骨,除1892年发现的I号外,以后从杜布瓦的助手运送到荷兰莱顿的化石箱中又找出了五根股骨,估计是在1900年发现的,其中股骨Ⅱ~Ⅴ号是属于猿人或智人的。至于另一根股骨Ⅵ,则被认为不是灵长类的。

关于爪哇猿人的年代,出产莫佐克托猿人化石的一层,其年代经测定为190万±40万年前;桑吉兰的年代平均为83万年前;特里尼尔的最上一层为49.5万±6万年前,其下一层为73万±5万年前。

在印度尼西亚,至今已发现男女老少的30多个直立人的化石;以单个牙齿为代表的不计算在内。地点共有五个,即桑吉兰、桑邦甘马切、特里尼尔、凯登布鲁伯斯和珀宁。这几个地点分布于中爪哇和东爪哇,都在肯登山以南梭罗河沿岸,地质时代从中更新世到早更新世。

关于爪哇的地层顺序,传统的分法是根据不同的动物群划分为三大层,每一层代表一个大的时期。最早的是哲蒂斯层,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在此层的上1/3内发现了人化石;其上为中更新世的特里尼尔层,也有人化石;更上为昂栋水平层,也有人化石,但是否属直立人,尚有不同意见。从1982年以来,德·沃斯等一再指出这种划分是不正确的。根据他们近年来在桑吉兰地区的工作,认为哲蒂斯层并不比特里尼尔层为早,因此在此层发现的莫佐克托人并不比特里尼尔层的爪哇直立猿人早,相反要晚些;更晚是凯登布鲁伯斯层,最晚是昂栋层。

中国直立人化石的发现从周口店开始。

周口店过去是北京西南大约48千米处的一个村子,现属北京市房山区。村西有个小山,由于开采石灰岩烧石灰的当地人民曾在这里发掘出许多动物化石,俗称“龙骨”,于是这个小山就被叫做龙骨山。

1921年,瑞典的地质学家安特生和奥地利的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到龙骨山进行调查和发掘。1923年夏,师丹斯基再次到此发掘,发现了两颗似人的牙齿;1927年开始系统地发掘,发现了一颗保存完整的似人的下臼齿;经当时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解剖学教授加拿大人步达生研究后,定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北京中国猿人,现今分类上一般叫北京直立人,俗称北京猿人或北京人。猿人洞(周口店第一地点)的大规模发掘工作从1927年开始,其后持续不断地一直进行到1937年,由于日本侵略中国而中断。1928年至1935年负责周口店发掘工作的裴文中在1929年12月2日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从而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连续11年的发掘中,共挖得北京猿人的头盖骨5个(最早辨认出的头盖骨),头骨碎片15块,下颌骨14块,牙齿147个。此外,还发现一些破碎的肢骨,包括股骨、肱骨、锁骨和月骨。这些化石代表男女老少40多个猿人。同时发现有100多种动物化石,多种植物化石,以及几万件石器和大量用火的遗迹,使周口店成了猿人阶段的典型地点。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1949年的20多年中,经过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除周口店以外,只有宁夏水洞沟和内蒙古大沟湾,此外仅有一些零星的发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新发现的猿人化石地点有云南元谋,陕西蓝田公王岭和陈家窝,安徽和县,湖北郧县和南京汤山。在周口店的第一地点也有新的材料发现。在湖北郧县和河南南召县也发现了猿人牙齿化石。知识点安徽和县化石

1973年,在安徽省和县陶店乡发现一个岩洞,洞内有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1980年,研究人员正式对该洞进行了试掘,发现了几件石制品和骨制品以及一些动物化石。后来,又发现了人牙碎片、人牙和一段牙床。最终,一件相当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出土了,随后,又在洞内发现人类化石7件,包括颧骨眶上部位一块、左侧顶骨一块、右上内侧门齿一枚。

和县猿人颅骨保存了脑颅的绝大部分,仅颅底有比较多的缺失,脑颅的绝大部分保存下来。从总体形态上看,和县猿人是直立人中进步的类型。周口店第一地点在新中国成立后很快恢复了发掘。1949年和1951年发现猿人五个牙齿和两段肢骨,其中胫骨化石是在周口店首次发现的。1959年,发现了一个相当完整的女性下颌骨。1966年,发现了一个额骨和枕骨连颞骨部分,与分别在1934年及1936年发现的两块头骨破片拼合成一个相当完整的头盖骨。这就是北京猿人第5号头盖骨。另外还有单独的一颗牙齿。在第一地点也发现了大量旧石器、用火的遗迹和多种哺乳动物化石。

北京猿人头骨低矮,头骨最大宽位置在颅骨基部。额骨低平,明显向后倾斜。眉脊非常粗壮,而且向前方极为突出;左右眉脊被粗壮的眉间隆起连成一体,构成眶上圆枕。其上方有一明显的圆枕上沟与额鳞分界。眶后明显缩窄。头骨正中有发达的矢状脊,始于额结节上方,向后至顶孔间区消失。颅顶在矢状脊两旁明显平扁。头骨枕部有很发达的枕骨圆枕,不仅横贯,而且向外向前延至乳突部。枕骨的枕平面与项平面交成明显的夹角。颅骨很厚,颅骨中的额骨、顶骨、颞骨和枕骨的平均厚度为现代人的一倍。额窦很发达,面骨粗大,眼眶深而宽阔。鼻骨很宽,鼻梁较为平扁。梨状孔矮而宽,无鼻前棘。颧骨很高,颧面如蒙古人种那样,朝向前方。腭骨较高,表面粗糙。上面部较宽、较矮。上颌明显向前突出,为突颌型。

北京猿人的脑量平均为1 088毫升(依五个成人头盖骨计算),比南方古猿(平均为502毫升)的脑量大一倍,表明北京猿人的脑子与其前的早期人类相比,有了明显的扩大。

北京猿人的下颌骨远比现代人粗大,男性尤为明显。下颌骨宽度也大。前部明显向下后方倾斜。下颌角较现代人为小。下颌齿槽弓呈马蹄形,长而窄,无颏隆凸,多颏孔。下颌体的内面有条痕状和结节形的下颌圆枕。下颌支很宽,肌突宽而厚,表明附着其上的颞肌相当发达。

北京猿人的牙齿无论齿冠还是齿根都比现代人粗大,牙齿咬合面有复杂的纹理。齿冠基部有发达的齿带。牙齿髓腔大,属牛齿型。门齿齿冠的舌面呈明显的铲形(这也是蒙古人种的特征),有发达的底结节和指状突。上犬齿大,呈圆锥形;下犬齿较小、略尖,似门齿状。下第一前臼齿为双尖型。牙齿萌出的顺序似猿类,第二上臼齿先于门齿萌出。乳犬齿最后萌出。

北京猿人的肢骨总的特征很像现代人,但也显示出一些原始性状。例如,股骨稍稍向前弯曲,股骨干上部平扁,髓腔很小而管壁较厚。肱骨和胫骨也是骨壁厚、髓腔小。

北京猿人的肢骨与现代人的差别较小,而头骨则带有许多明显的原始性质,因而国外有人认为周口店同时存在着两种人,一种是以肢骨和物质文化(石器和用火遗迹)为代表的进步的人,另一种是以头骨为代表的原始的人;北京猿人头骨是进步的人猎取原始的人为食,吃尽脑髓以后留下的。

20世纪50年代初,又有了新的解释,认为猿人的体质形态显示人体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首先是两足直立行走姿势的确立,手从支持作用中解放出来,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人脑是在直立行走确立之后,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石器是北京猿人用来同大自然作斗争的重要工具。他们已懂得对不同的石料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主要有锤击法、碰砧法和砸击法。石器已有多种类型,主要有砍砸器、刮削器和尖状器等几大类。

火是北京猿人用来同大自然作斗争的另一种手段。从遗址中发现的木炭、灰烬,燃烧过的土块、石块、骨头和朴树籽等表明,他们已经知道用火,并且有长期用火的经验。

与北京猿人伴生的哺乳动物中有犀牛和象,表示当时周口店一带的气候比现在温暖。他们周围的自然环境也比较复杂。例如,有适于水栖或水边生活的大河狸、水獭、水龟和水牛等,表明在周口店附近有较大的沼泽和河流;有许多猕猴、虎、豹和斑鹿等,表明附近有森林和山地;有马和羚羊等,表明在不远的地方有草原;有骆驼和鸵鸟,表明就在不太远处有沙漠。这些不同的地貌类型可能同时存在于周口店的四周,但可能分别代表着不同时期的环境。对猿人遗址中孢子花粉的研究,也表明在北京猿人生活的漫长时期中,气候曾经历过差异不大的冷暖变迁。

非洲直立人化石

非洲的“直立人”化石主要发现于东非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和北非的阿尔及利亚。

1974年至1975年,考古学家理查德·利基在特卡纳湖东岸的库彼福勒沉积中发现了相当完整的女性直立人颅骨KNM-ER3733。其年代测定为距今大约180万年。这是非洲、也可能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早的直立人化石之一。其脑量为850毫升。眉脊明显前突,与额部一深沟分隔;头后的枕圆枕厚而粗大;鼻梨状孔宽阔,有明显的下缘和突出的鼻骨;面宽与额宽相比,相对较小;后部牙齿的大小适中,前部牙齿缺失,从齿窝推测,其尺寸与能人接近。初步的描述显示,它很像较晚的周口店的女性“直立人”头骨;非洲直立人的颅穹窿小得多,额部较少隆起,面部较大。

另一头骨KNM-ER3833较不完整,其年代为距今130万~150万年,脑量估计为850毫升,但其形态与上述头骨非常相似,只是较为粗壮、颅骨较厚,似为两性差别。

1985年8月,理查德·利基和沃克于1984年在肯尼亚西北部特卡纳湖西岸的纳里奥科托姆地点发现了一具近乎完整的直立人骨架,包括头骨、肋骨、脊椎骨、上下肢骨等共70多件,原先定为13岁,后改为9岁,男性,但身高已达160厘米,脑量估计为700~800毫升。其个体生活年代接近160万年前,被认为是至今已发现的最完整的最早的直立人化石。

在奥杜威峡谷层位上部,发现一个编号为OH-9的面部缺失的男性颅骨,保存有部分颅底和鼻根部。其颅骨粗壮,颅底宽阔,额部适中后斜,眉脊粗厚和突出的程度超过任何已知的人科成员;但颅顶的骨壁相当薄,脑量很大,达1 067毫升。其年代为距今70万年。另外,在层位Ⅳ中发现一块大的髋骨和一段股骨干,属同一个体,其性状与肯尼亚发现的有些相似。

在突尼芬发现了一块顶骨和三个相当完整的下颌骨和几个单个的牙齿,曾被命名为毛里坦直立人。其脑量为1 300毫升。根据伴生的动物群判断,其年代在70万年左右。

欧洲直立人化石

1907年在德国海德堡附近的采石场莫埃尔发现一个完整的下颌骨,曾被叫做海德堡直立人。下颌骨大而粗壮,上支很宽。可是牙齿,特别是后部的牙齿特小。年代不确定。一般认为它可能是欧洲最早的直立人。

1965年,在匈牙利的维尔泰斯佐洛斯发现了以一乳犬齿和一臼齿为代表的幼年个体和以枕骨的大部分为代表的成年个体。幼年个体的牙齿与周口店“直立人”的很相似。成年个体的枕骨厚,有很发达的枕圆枕。其脑量为1 325毫升。

1977年,卡斯特罗等在西班牙发现的人类化石,距今大约78万年,定为人属新种,命名为人属先驱人,认为它是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的共同祖先。

迄今所知中国境内最早的直立人是什么人?

巫山人”化石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填补了中国早期人类化石的空白,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和三峡河谷的发育史,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元谋人

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它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直立人。1965年5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这里地处元谋盆地边缘,盆地内出露一套厚达695米的河湖相沉积。从下到上分为4段28层。元谋人牙发现于第4段第22层中。此后,又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元谋人的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据古地磁断代,年代为距今170万年。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年人个体。齿冠保存完整,齿根末梢残缺,表面有碎小裂纹,裂纹中填有褐色粘土。这两枚牙齿很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具有明显的原始性质,被命名为 “元谋直立人”(Homo erectus yuanmouensis),俗称“元谋人”。(见彩图元谋人牙齿化石)

先后出土的石制品共7件,人工痕迹清楚。原料为脉石英,器型不大,有石核和刮削器。它们和人牙虽不居于同一水平面上,但层位大致相同,距离又不远,应是元谋人制作和使用的。发现的炭屑多掺杂在粘土和粉砂质粘土中,少量在砾石凸镜体里。炭屑大致分为3层,每层间距30~50厘米。炭屑常常和哺乳动物化石伴生。最大的炭屑直径可达15毫米,小的为1毫米左右。在4厘米×3厘米的平面上,1毫米以上的炭屑达16粒之多。此外还发现两块黑色的骨头,经鉴定可能是被烧过的。研究者认为,这些是当时人类用火的痕迹。这一发现,和在距今约180万年前的西侯度文化中发现的烧骨,如确系人工用火证据,则把人类用火的历史大大提前。

与元谋人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泥河湾剑齿虎、桑氏缟鬣狗、云南马、爪蹄兽、中国犀、山西轴鹿等29种,绝种动物几乎占100%,其中上新世和早更新世的占38.8%,这表明元谋人的生存时代不会晚于早更新世。有人根据动物化石及植物孢粉分析,认为当时的自然环境呈森林草原景观,气候比现在凉爽。关于元谋人的“绝对”年代问题,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用古地磁方法测定,为距今170±10万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根据古地磁分析和对比,认为是164万年。但也有人认为不应超过73万年,即可能为距今60万至50万年或更晚一些 。

巫山人
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重庆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发掘出一段带有2颗臼齿的残破直立人左侧下颌骨化石以及一些有人工加工痕迹的骨片。1986年又发掘出3枚门齿和一段带有2个牙齿的下牙床化石。此外,遗址中还出土了包括步氏巨猿、中国乳齿象、先东方剑齿象、剑齿虎、双角犀、小种大熊猫等116种早更新世初期的哺乳动物化石。经学者研究,龙骨坡遗址出土的遗物代表了一种直立人的新亚种,后被定名为“直立人巫山亚种”(Home erectus wushanensis),一般称之为“巫山人”,距今约201~204万年。“巫山人”化石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填补了中国早期人类化石的空白,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和三峡河谷的发育史,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但是,由于化石材料的缺失,巫山人是人是猿尚有巨大的争议,著名古生物学家吴新智就不同意其为人类的说法,国际古生物学界对巫山人也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

元谋人不是中国最早的直立人,巫山人化石的发现打破了这项纪录

云南元谋人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最早的直立人,距今约170多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元谋人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最早的直立人。元谋人的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距今170万年。
北京人是最早的人类祖先!
文章标题: 中国有哪些重要的直立人化石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9340.html
文章标签:化石  中国  立人  有哪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