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1-04 00:04:4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陈朝陈宣帝是与北周联盟伐齐,占领取得淮河南北大片土地。北周灭齐后本来想打陈朝,但是皇帝死了,后来陈朝有苟延残喘的好些年。
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了陈朝,结束了南朝的统治。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在很多文人学者看来,仿佛陈后主的纵情享乐,骄奢淫逸才是陈朝灭亡的根本因素。但是从历史大一统的局面来说,南北的统一是必然的,只是不巧发生在了陈后主当政的时期,陈叔宝的所作所为,也加快了这统一的进程。那么陈后主是怎么一步步葬送了陈朝呢?
一、南陈一开始的势力是很强大的。南梁时期,由于侯景之乱,长江以北的地区,基本上都被北齐霸占了,蜀地则被北周拿下了。陈霸先在公元557年建立了陈朝,当时的南朝面积是很大的,而且势力也很强大,但是在陈朝建立之前,南朝的势力得到了遏制。陈氏是基层成长起来的帝王家族,所以懂得如何改变朝野的政治结构和社会风气。
二、陈叔宝不务正业,影响南陈的发展。在民间传言中,陈叔宝是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典型代表,历史上是这么描写张丽华的:
贵妃发长七尺,其光可鉴,性敏慧,有神彩,进止详华,每瞻视眄睐,光彩溢目,照映左右。善侯人主颜色,引荐诸宫女;后宫咸德之,竞言其善。此外,张丽华还比较善解人意,所以陈叔宝就迷失在了张丽华的温柔乡中。
三、朝政权利被宠臣孔范把持。陈叔宝身为皇帝,却放任权利于不顾,就这样,权利落到了宠臣孔范的手里,这种人根本没有什么能力,只会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吸引,所以他们公开卖官鬻爵,排除异己,南陈的朝政变得腐败不堪。最终,让北朝忌惮的功臣被边缘化,朝廷也失去了向心力,最终,隋军南下,陈朝失败灭亡。
因为南陈始终不是北方国家的目标,而在杨坚攻打南陈的时候,北齐跟北周已经相继灭亡了,所以南陈就成了后三国之中最后一个灭亡的国家。
位于长江南岸的南陈,虽说实力弱小,也跟北齐发生过摩擦。第一次北齐遇到的对手是陈霸先,北齐没打过。第二次是陈宣帝时期的北伐。不过陈宣帝的目的只是为了夺取江淮地区,稳固自己的势力,所以北齐跟南陈只是小摩擦,北齐的主要目标还是北周。
再说北周那边,北周的意图更明显,他们的眼里只有北齐。为了一心一意对付北齐,北周的君主宇文邕对北方的突厥采用和亲的手段,对南朝陈采用的交好的手段。所以陈朝就有一个相对安逸的外部环境,只要慢慢发育就行,只不过再怎么发育也不是北朝的对手。
三国时期的历史可谓十分精彩,涌现出一大批的英雄人物,但最终三家都走向灭亡,由司马家一统天下。在南北朝末期,也出现三个国家平分天下的局面,被后人称之为后三国。这就是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南梁(南陈)这三个国家。
南陈是南北朝时期南方最后的一个政权,也是疆域最小,国力最弱的朝代,陈霸先虽然成为了南梁侯景之乱已发的乱局最终胜利者,但是在南梁废墟之上建立的南陈,已经失去了和北方王朝抗衡的实力,不过即便如此,在南陈宣帝时期,南陈最后的辉煌,也就是太建北伐,陈军先后与北齐北周交战,南陈先胜后败,淮南之地得而复失,最重要的是,南陈精锐部队被北周所歼灭,南陈就彻底无力抵抗北方了。
说到太建北伐,就必须提一下南陈和前朝的不同,可以说侯景这个人,凭一己之力改变了南北朝对峙的局势,南北朝最大的变局就是侯景这个叛臣引起的,侯景之乱令早已有隐患,只剩下表面上强悍的南梁土崩瓦解,原本富庶的江南之地,经历了动乱后,“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
同时在动乱时期,南朝还发生了大规模饥荒,“时江南大饥,江、扬弥甚,旱蝗相系,年谷不登,百姓流亡,死者涂地”,南梁积攒多年的国力几乎毁于一旦,人口流失严重,这造成了南陈国力的衰弱,侯景之乱距离太建北伐大约20年的时间,可是即便南陈经历了前几任帝王的休养国策,已然无力恢复国力,正是侯景之乱透支了南朝的国力,为北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南朝在疆域上也是大幅缩水,和南梁相比,失去了川蜀汉中之地以及淮南之地,大体上和三国时期的吴国差不多,可以说南方政权赖以生存的两大关键防区都不在自己手里,北周抢占了川蜀和汉中,北齐抢占了淮南之地,南陈的国都建康与北齐疆域几乎是由一条长江划分,可以说,如果北周和北齐联合的话,灭陈毫无悬念。
侯景之乱除了造成南陈国力的衰弱之外,另一大问题就是,改变了传统的权力结构,当初五胡乱华,北方士族大量南迁,成为支撑南朝朝局的核心势力集团,南方本土士族以及各方豪强一直是被打压的,可是侯景是个狠人。
《南史.贼臣.侯景传》梁末之灾沴,群凶竞起,郡邑岩穴之长,村屯邬壁之豪,资剽掠以致强,恣陵侮而为大。
侯景攻入建康后,屠戮了满朝文武,几乎杀尽了南方由北方南迁而来的士族集团,这直接导致了,南方本土士族和豪强的崛起,在南陈立国后,就存在着利益分配的问题,在这个局面下,南陈的革新之政,想要休养民力也就没那么容易,毕竟南陈朝廷需要重新梳理和新崛起的士族豪强分配权力利益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北方的北齐和北周要比南陈更加具备统一的实力,但是南陈在武帝、文帝、宣帝三代都在执行轻徭薄赋,休养民力的国策,这里提一下,宣帝上位方式是废掉了自己的侄子陈伯宗,也就是文帝的儿子,之后自己上位,但对于南陈来说,他还算是一个有位的君主。
太建北伐也正是发生在宣帝一朝的,其军事目标在于淮南淮北之地,太建五年,也就是公元573年,陈宣帝抓住了北齐国力衰微之际,命吴明彻率10万陈军北上,夺得了淮南之地,也就是今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安徽江苏区域,当时的北齐在位的是好色昏庸之主高纬,要知道第一次太建北伐的4年后,也就是577年,北齐就被灭了。
《北齐书.后主本纪》(武平二年)陈遣使连和,谋伐周,朝议弗许。
其实在南陈北伐前两年,也就是北齐武平二年,即571年,南陈本来是打算联合北齐攻打北周的,毕竟相对来说,立足关中有掌握川蜀之地的北周实力最强,北周掌握了秦朝统一前掌握的核心区域,按理说,北齐应该接受,但是结果竟然是被拒绝了。
可以说如果两国联军,灭北周可能太过夸张,但是遏制北周的发展还是能做到的,若是局势对两国有利,让南陈拿下了川蜀或者北齐攻入关中,都可以改变三国割据的格局,但北齐没有接受南陈的建议,只能说乱世中,各国之间都在猜忌吧,毕竟要是南陈假意联合北齐,挑起北齐和北周的战端,之后坐山观虎斗,或者趁机攻略淮南之地怎么办?这份顾虑难以被化解,应该是北齐拒绝南陈的主要原因,但不管怎么说,两国联手对付北周的确是唯一活路,只是难以实现。
既然无法联手,那么南陈就必须要做出决断了,南陈想要又足够的军事保障,就一定要夺回川蜀和淮南之地,不然三国时期吴国是怎么灭的就不用多说了,晋军水路两军配合,吴国毫无抵抗之力,南陈也面临这个局面,尤其是国都建康可以说就是在前线了,一道长江给予不了足够的防护,所以说夺取淮南之地成为了南陈的首要战略目标。
《北齐书.斛律光传》光至,引入凉风堂,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时年五十八。于是下诏称光谋反,今已伏法,其余家口并不须问。寻而发诏,尽灭其族......自结发从戎,未尝失律,深为邻敌所慑惮。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
同时,在第一次太建北伐前一年,也就是572年,北齐名将斛律光被高纬所忌惮,曾经令北周闻风丧当的斛律光被高纬所诱杀,并且被灭了族,一时间朝野震动,可以说高纬此举伤痛了北齐文武的心,尤其是武将的心,是个聪明人就明白了,自己再怎么忠心,打再多的胜仗也难逃和斛律光类似的命运,这必然极大的打击北齐将士的作战能力。
在北齐被灭后,北周武帝灭齐后,就说过一句话,“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这也是对斛律光的最高评价了,所以可以说高纬自断一臂,帮了南陈的忙,不然南陈名将吴明彻未必是斛律光的对手。
再者在南陈太建五年的四月至十月间,南陈大规模北伐时期,不理朝政的高纬在诛杀斛律光后,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削弱了北齐军队的战力,而且在吴明彻北伐时期,高纬的反应也堪称是妥妥的亡国之君啊。
《北齐书.后主本纪》六月,明彻进军围寿阳。壬子,幸南苑,从官暍死者六十人......丙辰,诏开府王师罗使于周。九月,校猎于邺东。冬十月,陈将吴明彻陷寿阳。
看到这位君王的奇葩操作了吗?南方战事正浓,这位帝王还有心情溜达,跟从的人因中暑死了60人,“暍”就是中暑意思(我第一次看到时,还以为是喝酒喝死的意思,尴尬了),在九月,正是陈军围攻重镇寿阳的阶段,但是人家有心情打猎,似乎对于正在发生的战事毫不关心,就像是南陈在和北周打一样。
北齐整体反应的迟缓更加有利于陈军的北上,而北齐朝廷因为一个奇葩帝王的拖累,能够给予南线战事的帮助不多,也让吴明彻得以打了一场巅峰之战。
《陈书.吴明彻传》进逼寿阳,齐遣王琳将兵拒守......明彻令军中益修治攻具,又迮肥水以灌城。城中苦湿,多腹疾,手足皆肿,死者十六七。会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春三十里,顿军不进......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生禽王琳、王贵显、扶风王可朱浑孝裕、尚书庐潜、左丞李騊駼,送京师。景和惶惧遁走,尽收其驼马辎重。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