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十字军东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时间: 2021-10-30 10:03:3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十字军东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农民参加十字军远征的原因是什么?

贫穷的农民也参加了最初的十字军远征,以寻求摆脱封建压迫和极端贫困的道路。当农民确信希望不可能实现之后,便从12纪后半叶起拒绝参加十字军远征。

十字军远征的原因是什么?

十字军远征是西欧封建主于1096-1270年间对近东国家发动的侵略性战争。西欧商业资本的增长,城市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加速了封建社会内部社会经济的分化,并成为统治阶级对经济发达的近东国家进行掠夺的原因。

“十字军”东征是怎么回事?

现场之一:教皇激昂演讲 圣城谁主沉浮

教皇乌尔班二世(Urban II)号召基督徒,立即组织一支基督神圣军,把占据基督教圣城耶路撒冷的回教徒逐出。

他建议,这支神圣军以“十”字标志为旗号,并在胸前或肩上配带十字徽章。

教皇今早在圣马丁祭日后的宗教集会上致词,向数以万计的出席者叙述了土耳其人在耶路撒冷践污圣地,迫害基督教徒的情况,并呼吁他们组军东征,解救在东方遭受苦难的教友。

“如果让那些魔鬼的奴隶统治主所信任的人民,那将是一件多么令人羞耻的事!”

“本着主赐予我的权柄,我郑重宣布,那些参加神圣军的教徒,如果在途中或战斗中丧失了性命,主将赦免他们一切的罪孽。”

教皇这段慷慨激昂的演讲,让不少冒着风雪出席会议的信徒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现场情绪十分高昂。许多人在教皇演讲结束后,争着向他领取十字徽章,表现他们参军东征的意愿。

在过去几天,法国各地的许多宗教界人士、王公贵族、骑士和平民,纷纷涌入克莱蒙这座小城,以一睹教皇的风采,结果克莱蒙城容纳不下这么多人,一些人只好在野外的雪地上搭建帐棚。

耶路撒冷自公元636年就被信奉回教的阿拉伯帝国统治。不过,由于阿拉伯人对基督教徒实行怀柔政策,因此两个宗教一直能够和平共处。这个局面一直延续到这个世纪初,土耳其人在中东一带兴起后,当地的基督教徒就不断遭受迫害。许多信徒被勒索或杀害,另一些迫改信回教。会议里还谣传说,土耳其人几次逮捕耶路撒冷的总主教,然后拉着他的头发到街上游行,以达到恐吓的目的。

现场之二:基督徒屠杀基督徒

900年来一直没有被异教徒攻下的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几天前竟然沦陷在十字军手中。这些同样信奉基督教的西欧人在城内四处杀人放火,抢劫行凶。昔日富庶的君士坦丁堡,今天已变成人间地狱。

另外,城里谣传说,皇帝亚历克赛四世已在牢中遭到杀害,十字军领袖弗兰德斯有意组织新的拉丁帝国,自己当皇帝。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宫廷人士说,亚历克赛四世当初为了从亚历克赛三世手中夺取皇位,便邀请十字军攻打君士坦丁堡,并承诺支付十字军东征的费用。

“他是当上了皇帝,不过也没能当多久。如果他真的被十字军杀了,也是活该。”

除了军人以外,君士坦丁堡几条主要的大街这几天几乎看不见一个人影。不过,一些偏僻的庙宇和小巷,却挤满了流离失所的人,也堆满了尸体。在这些地方,到处都可以听到受伤的人在呻吟,失去亲人或财产的人在哭嚎,还有他们对十字军发出的恶毒诅咒。

现场之三:儿童十字军被拐骗当奴隶

消息人士说,约有两万名从法国马塞出发,准备东征收复圣地的儿童十字军成员几个月前被奸商骗到这里,卖给回教徒当奴隶,一部分还被转卖到巴格达,受尽回教徒的虐待和凌辱。

本报记者日前目睹这些儿童的非人待遇,并访问到数名成员,证实了消息。

这些面黄肌瘦的受访者透露,一个12岁的牧童自称耶稣附身显灵,号召各国儿童组十字军东征。一些老年修士也从旁鼓动,说十字军过去4次东征失败是因为将士罪孽深重,唯有天真的儿童才有能力收复圣地。他们于是不顾父母强烈反对,跟其他许多年龄相仿的少男少女报名入伍。

一名男童说:“小时候玩组十字军东征的游戏,听那些修士叔叔讲述十字军的英勇故事,觉得好伟大,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另一人激动地哭诉:“当初神没让我们像摩西那样,遇海水干、遇山路平,我就该跟随哥哥回家,也不会落到今天的地步。”

这支队伍原有3万多人,除了临阵退缩者,有1万人在抵达开罗前已遇险葬身海底。

除了法国,德国也有消息说,当地集合了4万人童军,徒步越过阿尔卑斯山。不过,有一大半在途中饿死或病死,后来虽得到救助,成功从意大利的热内亚港出发,却在海上失踪,至今生死未卜。

亨廷顿学说包含东征思维

十字军东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1993年美国学者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提出《文明的冲突?》学说,便被人认为带有当年的东征思维。

亨廷顿的想法是,文化认同是由共同的宗教信仰、历史经验、语言、民族血统、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共同形成,其特性比起政治、经济结构更不容易改变。冷战过后,世界上的政治意识形态冲突基本上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很可能就是不同文明间的冲突。

亨廷顿把人类文化圈分为西方、儒家(指中国)和回教这三大块,围绕其间的还有印度、日本、拉美、非洲、佛教(东南亚、蒙古、西藏)和东正教文化圈。他认为西方,尤其是美国,应该注意儒家和回教汇流所带来的挑战。

不少论者指出,亨廷顿学说的一大盲点,是把历史上的许多冲突说成是人类文化差异所导致,而忽视了更重要的因素:物质利益和发展空间(即便被认为出于“宗教”原因的十字军东征也如此)。亨廷顿也没看到,不同文明的表层尽管形式各异,但人类的终极关怀是一致的。大家同向心灵探索,将有机会进入大同,不一定要冲突。

东征最终变了质

在1095年后的200年间,至少出现过8支十字军,如果把儿童十字军和其他较小的十字军活动计算在内,则最少有11支,动用的总兵力不下三四百万。其中,只有第一次十字军可算是成功的。

后来几次的十字军在小亚细亚和回教军反复较量,不过,就是没有办法再取得像第一次东征那样的成绩。整个运动到了后来也完全变质,不但出现基督教徒自相残杀的局面,也演出了“儿童十字军”的闹剧。

以下是较有代表性的首4次远征背景与结局:

第一次十字军(1096-1099)

背景:教皇乌尔班二世呼吁欧洲教徒组军远征,以援助东罗马帝国在中东反抗土耳其人,并解放耶路撒冷。

结局:十字军收复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和埃德萨等4个王国。

第二次十字军(1147-1148)

背景:回教军灭埃德萨王国,德皇康拉德三世和法王路易七世组织第二次十字军。

结局:土耳其军分别击败德军和法军,十字军无功而还。

第三次十字军(1189-1192)

背景:回教英雄萨拉丁率领回教军灭耶路撒冷王国。德皇腓特烈一世和法王腓力二世和英王理查一世(即狮心理查)再组十字军。

结局:法王和英王不合,结果一气之下撤军回国。德皇在渡河时不慎淹死。狮心理查和萨拉丁订下休战3年的协议后,在回国途中被奥地利公爵绑架,英国以10万马克的赎金把他赎回。

第四次十字军(1202-1204)

背景:教皇英诺森三世组织第四次十字军。

结局:十字军进军途中,东罗马帝国发生皇位纠纷。十字军以平定内乱为名,攻陷并洗劫君士坦丁堡,灭东罗马帝国,建立拉丁帝国。十字军从此名誉扫地。

未来人说:

十字军东征是典型的宗教战争。它的命运也和其他的宗教战争一样,因为宗教理想和现实的出入,而逐渐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最终沦为残酷的玩笑。

不过,为当时人民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的十字军,却正面地改变了西方的历史命运,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

在政治上,十字军加速了西方封建制度的崩溃。
十字军的堕落,使欧洲人开始对罗马教廷失去信心。
许多诸侯和骑士在战争中客死他乡,也削弱了这些封建势力。

在文化上,十字军东征让当时落后的西欧人民,接触和吸收较发达的东罗马帝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今天,英文中的零(zero)、市集(bazaar)、风险(risk)等词汇,都是从阿拉伯文字演变过来的。

在经济上,十字军把东罗马帝国的货币制度,和阿拉伯人的商业概念(如支票、信用状、股份公司组织)带回西欧,为欧洲日后发展资本主义铺平道路。

如果没有十字军,或许就没有今天的西方文明,我们的世界也就大不相同了。
十字军东征是西欧封建领主、意大利大商人和罗马天主教会,对地中海东岸地区发动的侵略性军事远征。
始于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南部克莱蒙召开宗教大会,以从异教徒手中夺回“圣地”耶路撤冷为口号,煽动宗教狂热情绪,号召发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1099年7月,十字军击败塞尔柱突厥人,攻占耶路撤冷,建立耶路撤冷王国,以及爱德沙伯国、的黎波里伯国和安条克公国。1144年,塞尔柱突厥人占领爱德沙,法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皇帝康拉德三世因此于1147年发动第二次东征,在小亚细亚和大马士革附近遭到惨败。1187年,埃及苏丹撒拉丁收复耶路撒冷,德皇腓特烈一世、法王腓力二世与英王理查一世遂于1189年发动第三次东征,与撒拉丁连番激战,无功而返。1202年,教皇英诺森三世策划了第四次东征,原计划攻取埃及,但在威尼斯商人的干预下,反而进攻信奉同一宗教的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在巴尔干的大部地区,建立“拉丁帝国”。第五次(1217年~1221年)、第六次(1228年~1229年)和第七次(1248年~1254年)东征的目标均为埃及,第八次(1270年)东征的目标是突尼斯,均告失败。

1291年,十字军丧失其在东方的最后据点阿卡,宣布东征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十字军东征是1096—1270年间西欧封建主对近东各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西欧商业资本的增长,以及城市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加速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社会经济分化,并推动统治阶级去掠夺经济发达的近东国家。十字军东征是天主教会在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的口号下发起的。耶路撒冷和其他拜占庭领土一起是在十一世纪末叶被穆斯林(塞尔柱突厥人)占领的。十字军参战者服装均饰以红十字为标志,散称“十字军”。

社会各阶级均参加十字军东征。以教皇为首的教会上层僧侣是十字军东征的思想鼓动者—和总的策划者。他们利用宗教狂热极力扩大罗马教廷的政治影响,企图将希腊东正教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并力图通过掠夺东方国家领土和建立新的“基督教”领地来增加自己的财富;破落的骑士阶层也为发财致富的机会所吸引,他们成为十字军的主要成员;大封建主力图扩大自己的领地和增加收入,并梦想在东方富庶的土地上建立受其支配的国家。意大利的热那亚、威尼斯和比萨等城市在筹划十字军东征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因为,从近东驱逐塞尔柱突厥人,并同居住在地中海东岸的各族人民重建贺易关系,对这些城市十分有利。为求摆脱封建压迫和极端贫困的道路,贫穷的农民也参加了最初几次十字军东征。但是,从十二世纪后半期起当农民看清这种希望不可能实现之后,便拒绝参加十字军东征。天主教会宣布十字军军人是“为信仰而战的勇士”,把他们置于自己的庇护之下,并予以各种特权。

十字军大规模东征(主要是陆路)共进行过八次。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是教皇乌尔班二世于1095年11月26日在克莱蒙(法国)召开的高级宗教会议上宣布的。约有10万人参加了这次东征。1097年,十字军由君士妲丁堡附近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占塞尔柱人国都尼凯亚,1098年,又攻占埃德萨和安条克,建立起最初几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和安条克公国。1099年7月,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十字军在东方建立的其他国家,均附属于耶路撒冷王国。城乡居民多次举行起义反抗奴役者。为控制十字军征服的土地和人民,建立了僧侣骑士团:圣殿骑士团(神庙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约翰骑土团)。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1149)是在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所谓“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下进行的。1144年塞尔柱突厥人占领埃德萨,是这次东征的起因。德意志十字军最先出动,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军队击溃。法国十字军攻占大马士革的企图也落了空。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1192),是因埃及苏丹撒拉丁军队于1187年在太巴列湖附近战役中击溃耶路撒冷王国军队并占领耶路撒冷而引起的。这次东征,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巴罗萨·腓特烈一世,法国国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狮心王理查一世统率下进行的。腓特烈率军沿第二次东征路线从陆路穿越拜占庭前进。法、英两国十字军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进,途中占领西西里岛。各国十字军之间矛盾重重,此次东征也没有达到目的。德意志十字军(最初约10万人)穿越整个小亚细亚,沿途伤亡惨重,巴巴罗萨在横渡萨列夫河时溺水死亡,其军队亦随之瓦解。腓力占领阿卡港后,于1191年率部分十字军返回法国。理查在叙利亚取得一定战果,攻占了塞浦路斯,并建立塞浦路斯王国,1192年又与埃及苏丹撒拉丁签订和约。据此和约,自推罗至雅法沿海的狭长地带仍归耶路撒冷王国所有,阿卡港实际上成为王国的中心。耶路撒冷仍留在穆斯林手中。与的黎波里合并的安条克公国则仍掌握在十字军手中。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1204)是教皇英诺森三世策划的。十字军原定东征埃及,但后来改变计划进军拜占庭帝国,先后攻陷两座基督教城:达尔马提亚的扎达尔(1202)和君士坦丁堡(1204)。十字军在已瓦解的拜占庭帝国的部分领土上建立起几个国家,其中最大的一个国家是直到1261年才灭亡的拉丁帝国,它领有巴尔干半岛许多地区和小亚细亚西北部,以及爱琴海和伊奥尼亚海上的一些岛屿。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威尼斯作为意大利最强大的国家垄断了同东方各国的贸易,并夺取拜占庭许多贸易和军事要地。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1221)是奥地利大公利奥波德六世和匈牙利国王安德拉什二世率领奥匈十字军联军对埃及进行的远征。十字军在埃及登陆后,攻占达米埃塔特要塞,但被迫同埃及苏丹签订停战协定并撤离埃及。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1229)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领进行。这次东征使基督徒于1229年一度夺回耶路撒冷,但1244年又被穆斯林攻占。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1254)和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270),是法国国王圣者路易九世统率下先后对埃及和突尼斯进行的两次东征,但均遭失败。

点评:十字军东征参战者社会成份十分复杂,因而所使用的武器装备也极不统一。甲胄骑土装备有长剑和用于刺杀的重矛(不用于投掷)。某些乘马或徒步的骑土除剑外,还装备有圆锤或战斧。农民和市民多数使用刀、斧和长矛。 十字军采用骑士军战术。通常采用一线队形作战,较少采用“楔形”纵深战斗队形。骑士配置在前,骑士侍从兵和步兵在后。战斗由骑土骑兵接战开始。战斗一开始,即分为小群和单兵进行决斗。骑士骑兵和步兵之间很少协同作战,对步兵的作用重视不够。战斗时也没有统一的指挥。十字军通常不远离兵营追击敌军。他们装备有攻城器材,使用攻城槌和装有轮子的活动攻城碉楼击破要塞城墙和城堡围墙。十字军在实施陆海联合远征或海上远征时,利用大型货船输送军队和武器。在陆海联合远征中,他们曾试图组织陆海军的协同作战,规定了远征的起点和时间及陆海军在敌国领土上会合的地点和时间。但十字军所有东征都缺乏充分准备。

与十字军作战的土耳其和阿拉伯军队的主要兵种是轻骑兵。他们装备有弓弩、马刀。其战斗素质和机动能力都优于笨重的骑士骑兵。土耳其和阿拉伯军队先用弓箭杀伤十字军,尔后将其包围,猛打猛冲,割裂敌军,加以歼灭,恩格斯写道;“……当西方的“重装,骑士将战场移到东方敌人的国土上时,便开始打败仗,在大多数场合都遭到覆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05页)。自然条件也有助于土耳其和阿拉伯军队,身披铁甲的骑兵人马经受不住灼日暴晒,往往中暑倒毙。

十字军东征促使西欧军队重装骑兵作用的下降和轻骑兵、步兵的复兴,使西方对东方民族的军事学术发生了兴趣,其结果是学会了制造燃烧剂(见希腊纵火剂),后来又发明了火药与火器。同时,他们还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使用指南针,从而大大改善了航海的条件。在十字军东征过程中,桡桨战船队开始被帆船队所代替,这标志海军战略战术发展的新时期已经开始。

十字军东征持续了将近二百年。东方击退西方封建主的猛烈攻势,继而转入对封建欧洲的进攻。土军占领巴尔干半岛,并开始向欧洲腹地推进。同时,十字军东征结束了阿拉伯人和拜占庭人在地中海的统抬地位。地中海区域的贸易为威尼斯和热那亚所垄断,从而加速了意大利各北方许多城市的发展。总的来说,十字军东征使东方和西欧各国千百万人丧生,并造成巨大物质损失,大大破坏了这些国家生产力的发展。

亚洲国家历史
就是 一次伊斯兰教的侵略活动

对社会的进步也有 一定的作用!
http://www.netwish.net/junshi/jscs/061.htm

十字军东征史

十字军东征是1096—1270年间西欧封建主对近东各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西欧商业资本的增长,以及城市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加速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社会经济分化,并推动统治阶级去掠夺经济发达的近东国家。十字军东征是天主教会在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的口号下发起的。耶路撒冷和其他拜占庭领土一起是在十一世纪末叶被穆斯林(塞尔柱突厥人)占领的。十字军参战者服装均饰以红十字为标志,散称“十字军”。

社会各阶级均参加十字军东征。以教皇为首的教会上层僧侣是十字军东征的思想鼓动者—和总的策划者。他们利用宗教狂热极力扩大罗马教廷的政治影响,企图将希腊东正教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并力图通过掠夺东方国家领土和建立新的“基督教”领地来增加自己的财富;破落的骑士阶层也为发财致富的机会所吸引,他们成为十字军的主要成员;大封建主力图扩大自己的领地和增加收入,并梦想在东方富庶的土地上建立受其支配的国家。意大利的热那亚、威尼斯和比萨等城市在筹划十字军东征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因为,从近东驱逐塞尔柱突厥人,并同居住在地中海东岸的各族人民重建贺易关系,对这些城市十分有利。为求摆脱封建压迫和极端贫困的道路,贫穷的农民也参加了最初几次十字军东征。但是,从十二世纪后半期起当农民看清这种希望不可能实现之后,便拒绝参加十字军东征。天主教会宣布十字军军人是“为信仰而战的勇士”,把他们置于自己的庇护之下,并予以各种特权。

十字军大规模东征(主要是陆路)共进行过八次。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是教皇乌尔班二世于1095年11月26日在克莱蒙(法国)召开的高级宗教会议上宣布的。约有10万人参加了这次东征。1097年,十字军由君士妲丁堡附近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占塞尔柱人国都尼凯亚,1098年,又攻占埃德萨和安条克,建立起最初几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和安条克公国。1099年7月,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十字军在东方建立的其他国家,均附属于耶路撒冷王国。城乡居民多次举行起义反抗奴役者。为控制十字军征服的土地和人民,建立了僧侣骑士团:圣殿骑士团(神庙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约翰骑土团)。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1149)是在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所谓“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下进行的。1144年塞尔柱突厥人占领埃德萨,是这次东征的起因。德意志十字军最先出动,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军队击溃。法国十字军攻占大马士革的企图也落了空。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1192),是因埃及苏丹撒拉丁军队于1187年在太巴列湖附近战役中击溃耶路撒冷王国军队并占领耶路撒冷而引起的。这次东征,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巴罗萨·腓特烈一世,法国国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狮心王理查一世统率下进行的。腓特烈率军沿第二次东征路线从陆路穿越拜占庭前进。法、英两国十字军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进,途中占领西西里岛。各国十字军之间矛盾重重,此次东征也没有达到目的。德意志十字军(最初约10万人)穿越整个小亚细亚,沿途伤亡惨重,巴巴罗萨在横渡萨列夫河时溺水死亡,其军队亦随之瓦解。腓力占领阿卡港后,于1191年率部分十字军返回法国。理查在叙利亚取得一定战果,攻占了塞浦路斯,并建立塞浦路斯王国,1192年又与埃及苏丹撒拉丁签订和约。据此和约,自推罗至雅法沿海的狭长地带仍归耶路撒冷王国所有,阿卡港实际上成为王国的中心。耶路撒冷仍留在穆斯林手中。与的黎波里合并的安条克公国则仍掌握在十字军手中。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1204)是教皇英诺森三世策划的。十字军原定东征埃及,但后来改变计划进军拜占庭帝国,先后攻陷两座基督教城:达尔马提亚的扎达尔(1202)和君士坦丁堡(1204)。十字军在已瓦解的拜占庭帝国的部分领土上建立起几个国家,其中最大的一个国家是直到1261年才灭亡的拉丁帝国,它领有巴尔干半岛许多地区和小亚细亚西北部,以及爱琴海和伊奥尼亚海上的一些岛屿。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威尼斯作为意大利最强大的国家垄断了同东方各国的贸易,并夺取拜占庭许多贸易和军事要地。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1221)是奥地利大公利奥波德六世和匈牙利国王安德拉什二世率领奥匈十字军联军对埃及进行的远征。十字军在埃及登陆后,攻占达米埃塔特要塞,但被迫同埃及苏丹签订停战协定并撤离埃及。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1229)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领进行。这次东征使基督徒于1229年一度夺回耶路撒冷,但1244年又被穆斯林攻占。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1254)和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270),是法国国王圣者路易九世统率下先后对埃及和突尼斯进行的两次东征,但均遭失败。

点评:十字军东征参战者社会成份十分复杂,因而所使用的武器装备也极不统一。甲胄骑土装备有长剑和用于刺杀的重矛(不用于投掷)。某些乘马或徒步的骑土除剑外,还装备有圆锤或战斧。农民和市民多数使用刀、斧和长矛。 十字军采用骑士军战术。通常采用一线队形作战,较少采用“楔形”纵深战斗队形。骑士配置在前,骑士侍从兵和步兵在后。战斗由骑土骑兵接战开始。战斗一开始,即分为小群和单兵进行决斗。骑士骑兵和步兵之间很少协同作战,对步兵的作用重视不够。战斗时也没有统一的指挥。十字军通常不远离兵营追击敌军。他们装备有攻城器材,使用攻城槌和装有轮子的活动攻城碉楼击破要塞城墙和城堡围墙。十字军在实施陆海联合远征或海上远征时,利用大型货船输送军队和武器。在陆海联合远征中,他们曾试图组织陆海军的协同作战,规定了远征的起点和时间及陆海军在敌国领土上会合的地点和时间。但十字军所有东征都缺乏充分准备。

与十字军作战的土耳其和阿拉伯军队的主要兵种是轻骑兵。他们装备有弓弩、马刀。其战斗素质和机动能力都优于笨重的骑士骑兵。土耳其和阿拉伯军队先用弓箭杀伤十字军,尔后将其包围,猛打猛冲,割裂敌军,加以歼灭,恩格斯写道;“……当西方的“重装,骑士将战场移到东方敌人的国土上时,便开始打败仗,在大多数场合都遭到覆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05页)。自然条件也有助于土耳其和阿拉伯军队,身披铁甲的骑兵人马经受不住灼日暴晒,往往中暑倒毙。

十字军东征促使西欧军队重装骑兵作用的下降和轻骑兵、步兵的复兴,使西方对东方民族的军事学术发生了兴趣,其结果是学会了制造燃烧剂(见希腊纵火剂),后来又发明了火药与火器。同时,他们还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使用指南针,从而大大改善了航海的条件。在十字军东征过程中,桡桨战船队开始被帆船队所代替,这标志海军战略战术发展的新时期已经开始。

十字军东征持续了将近二百年。东方击退西方封建主的猛烈攻势,继而转入对封建欧洲的进攻。土军占领巴尔干半岛,并开始向欧洲腹地推进。同时,十字军东征结束了阿拉伯人和拜占庭人在地中海的统抬地位。地中海区域的贸易为威尼斯和热那亚所垄断,从而加速了意大利各北方许多城市的发展。总的来说,十字军东征使东方和西欧各国千百万人丧生,并造成巨大物质损失,大大破坏了这些国家生产力的发展。
http://publishblog.blogchina.com/blog/tb.b?diaryID=5608909
一场宗教战争,基督教领导的

十字军东征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是怎样?

十字军东征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分别如下:
一、起因
根据基督教传说,巴勒斯坦是耶稣诞生与升天的地方,他的坟墓就在被视为圣地的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在古代曾是犹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是希伯来王国的都城,自然也被犹太教徒视为圣地。按照伊斯兰教的说法,真主使者穆罕默德曾于622年7月17日在耶路撒冷乘天马升天,于是那一天被伊斯兰教历定为登霄节,耶路撒冷也成了穆斯林的圣城。
近东地区虽在7世纪并入阿拉伯帝国版图内,但阿拉伯人对异教徒则比较宽容,拜占廷和西欧的朝圣者照样可以自由地进入圣地。
11世纪中叶,信奉伊斯兰教的塞尔柱突厥人兴起及其西征使近东局势复杂化。他们控制着几乎整个小亚地区,但是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而是分成若干独立的总督区,如罗姆、摩苏尔、大马士革、阿勒颇、安条克、特里波里等。
11世纪90年代,塞尔柱突厥人发生内讧,一些伊斯兰清真寺被破坏,但从海路来的朝圣者只要缴纳为数不多的税后仍可去耶路撒冷。然而教皇和教廷却编造出穆斯林侮辱西方朝圣者的消息,煽动宗教对立情绪。同时,庞大的拜占廷帝国日益衰落。1091年,一支突厥人准备进攻拜占廷首都君士坦丁堡,帝国危在旦夕。走投无路的皇帝阿历克塞一世(1081—1118年)不得不向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求援。拜占廷帝国的困境,终于成为西欧封建主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1088—1099年罗马教皇在位)在法国的克勒芒宗教大会上号召组织十字军。在会议结束时,他向人们发表了慷慨激昂的煽动性演说。他历数基督教徒在东方的痛苦和突厥人的“暴行”,号召贪婪的领主、好战的骑士、冒险的商人和盲从的农民,拿起武器,到东方去,从异教徒手中夺回主的坟墓。他允诺说,凡是参加远征的人都可以赦免罪过,死后直接升入天堂。与会者群情激奋,乌尔班的演说不时为“阿们!”“阿们!”(希伯来语,意思是唯愿如此)的呼声所打断。宗教感情的冲动,物质利益的诱惑,使西欧许多阶层的人,尽管其目的各异,都投身于该次征服战争之中。
二、过程
第一次十字军远征(1096年—1099年)
第一次十字军远征是唯一一次胜利的东征,参加的约有10万人。骑士十字军兵分4路,1097年会合于君士坦丁堡,旋即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城夺地,占领了塞尔柱突厥人都城尼凯亚等城,大肆掳掠,于1099年7月15日占领耶路撒冷,进城后杀了7000人,接着按欧洲国家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占地区建立若干封建国家。十字军横征暴敛,促使人民不断起义,政权动荡不定。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年—1149年)
十字军东征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是在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下进行的。1144年,穆斯林开始反击,塞尔柱人摩苏尔总督赞吉(Zengi)攻打伊德萨伯国。耶路撒冷国王向法王路易七世和德国国王康拉德三世求援,开始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结果失败,伊德萨伯国灭亡。期间因赞吉遇刺,便由其子努尔丁继承其位,积极统合穆斯林世界的力量,为日后的萨拉丁反收复耶路撒冷作准备。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年—1192年)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法国国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理查一世率领下进行的。腓特烈率其部队,沿上次远征的陆路穿越拜占庭。法国人和英国人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进,途中占领了西西里岛。由于十字军内部矛盾重重,此次远征也没有达到目的。德意志十字军(最初约10万人)一路上伤亡惨重,冲过了整个小亚细亚,但红胡子在横渡萨列夫河时溺死,其军队也就随之瓦解,只剩下一些残兵败将继续东征。腓力二世占领了阿克拉(阿克)港后,于1191年率部分十字军返回法国,留下了一些士兵。理查一世在叙利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攻占了塞浦路斯,并建立了塞浦路斯王国,又卖给了原耶路撒冷国王。以后,于1192年与埃及苏丹萨拉丁签订和约。据此和约,从提尔(今苏尔)到雅法的沿海狭长地带归耶路撒冷王国所有,耶路撒冷仍然留在穆斯林手中。当时赞吉已传位给儿子努雷丁,努雷丁的勇将撒拉丁(Salahuddin)在1171年攻克了埃及,1187年于哈丁会战大败十字军后又攻占了耶路撒冷。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年—1204年)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由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目的本是要攻占穆斯林所控制的埃及,作日后行动的基地。十字军主要由法国和意大利贵族组成,在没有足够的金钱付给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况下,十字军按威尼斯贵族将领的建议转去攻打扎拉城(现克罗地亚的扎达尔),并利用拜占庭国内的纠纷转而攻打君士坦丁堡,在抢劫和破坏后血腥屠城三天。大战过后,威尼斯占去拜占庭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包括爱琴海,亚得里亚海沿岸许多港口和克里特岛)。而十字军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和两个附庸于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的国家,分别是雅典公国和亚该亚公国。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年—1221年)
1213年4月19日,教皇英诺森三世要求信徒组建一支新十字军。不过,此教令得不到欧洲的君主们支持。于是,教皇要求教士进行布道宣传,将信徒、社会地位较低的贵族和破落的骑士加入十字军。1215年11月,教皇在拉特兰大堂主持召开了宗教会议,宣布组建一支以攻打埃及为目标的十字军,通过战胜埃及的穆斯林王朝进而重新夺取耶路撒冷。1217年,十字军先到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城市阿克开拔。途中,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国年迈的皇帝约翰、塞浦路斯的于格一世和安条克公国的王储博希蒙德四世也加入支持。其间,十字军按惯例沿途掳掠。在1218年6月,开始包围达米埃塔。但在几个月的战争中,疾病困扰着十字军。适逢此时,穆斯林苏丹阿迪尔死了。1219年11月,达米埃塔失守。十字军终打开了胜利之门。1221年,十字军企图进攻开罗。战役中,穆斯林军队借尼罗河水截断十字军的路,并包围十字军。9月,穆斯林收复达米埃塔。第五次十字军战争终告失败。
第六次十字军远征(1228年—1229年)
第六次十字军远征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领下进行的,这次远征使耶路撒冷在1229年暂回到基督教徒手中,但1244年又被穆斯林夺回。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年—1254年)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动。十字军很快便攻取了达米埃塔,但却陷入被瘟疫折磨的境况。熬过瘟疫后,十字军进攻开罗。十字军被由将领拜巴尔率领的奴隶骑兵(马穆路克)打败。结果,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图瓦伯爵被杀,路易九世被俘。1250年,当时的苏丹被其马穆路克军官推翻,故法国以大笔赎金赎回路易九世。但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和与他的士兵才能被释放回国。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270年)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领导,进军突尼斯。十字军在突尼斯登陆不久,路上发生传染病,路易九世染病身亡。路易九世的儿子兼继承人腓力三世马上下令撤退。此次十字军东征以撤退收场。
第九次十字军东征(1271年—1272年)
第九次十字军东征由英格兰的爱德华王子领导,赶到北非救援路易九世,但已经无力回天。他在阿卡签定了停战协议,于1272年返回英格兰继承王位。此后,十字军在东方的领土逐渐落入穆斯林手中。1291年,最后一个据点阿卡(今以色列北部城市)被埃及马木留克军队攻陷,耶路撒冷王国灭亡。至此,十字军东征时代基本完结。
三、结果
西欧封建主、大商人和罗马教廷在“拯救圣地”的名义下,号召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去夺回被伊斯兰教控制的耶路撒冷,并对东部地中海沿岸各国进行了持续近200年的侵略性远征。这场远征最终失败。

十字军远征的起因是什么?

十字军远征是在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圣地的口号下,由天主教会发起的。基督教圣地和其他拜占庭领土一样,在11纪末叶被穆斯林所占领。十字军远征参加者的衣服上缝有用红布制成的十字,由此称为“十字军”。

文章标题: 十字军东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7253.html
文章标签:东征  根本原因  十字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