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0-23 15:03:1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5次
提到维京海盗,大家脑海中肯定会浮现出身高力壮,高鼻深目,衣着褴褛,手握刀斧,披发及肩的野蛮战士形象,这帮人在整个欧洲横行了300年,从大约850年活跃到了1150年,最终在历史上被文明化了,文明化的带头人物便是罗洛。早在九世纪中叶,维京海盗中的传奇人物拉戈纳率领2000海盗就过五关斩六将,一直杀到了巴黎,将巴黎城洗劫一空。罗洛作为挪威国王金发王哈德尔的兄弟,因为宫廷斗争很早就离开了王室,混迹海盗之中,逐渐成为了维京海盗最有名的领袖之一。罗洛外号为行者,意思是一匹马完全载不下他,他只能靠步行,可见其身材有多么高大。
以罗洛这样的体格在战斗当中自然是少有敌手,所向披靡。他在率领海盗劫掠的过程中,遇到了英国强悍的君王阿尔弗雷德大帝,不得不转向法国,想如同他的前辈一样去洗劫黄金遍地的巴黎。885年,4万维京人浩浩荡荡来到了巴黎城下,其部落众多,只能算是联军,罗洛只是其中一支部队的领导。巴黎人对于抵御维京人也是很有经验的, 他们通常会通过重金贿赂部落首领来瓦解维京人,但这一次巴黎人却大着胆子关闭了城门,誓死顽抗。
巴黎城墙高达坚固,城中军民团结一致,导致维京人久攻不下,几个月都一无所获。很快,维京人阵脚大乱,很多部落酋长率领其队伍开始转战巴黎周围的城镇。罗洛便是其中之一。罗洛带着他的队伍跑到了法国北部去劫掠,这里的劫掠难度要比巴黎要低得多,所获颇丰。910年,罗洛率众围攻法国北方重镇沙特儿,却遭到了当地军民的联合反抗。法国军民在糊涂王查理的带领之下,已经在战场上形成对维京人的优势,维京人开始溃退。
而在这个关键时刻,糊涂王查理却偏偏与维京人达成了议和协定。法国国王答应给罗洛一块封地,条件是他必须率领部队全部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誓死保卫其他基督教国家。罗洛毫不迟疑地接受了这个决定,他由原来的多神教徒变成了基督徒,给发他的封地就是现在的诺曼底。罗洛部众迅速地融入了当地法兰克人的生活当中,学习法语,娶法国女子为妻。野蛮的烧杀劫掠习惯慢慢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他们学会了农耕和贸易。
我国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内都是大陆型国家,尽管有漫长的海岸城,但我国历来都不是海洋型强国;提起海盗我们脑海中首先会浮现《加勒比海盗》和明朝倭寇,或者是影视剧北欧的挪威海盗;其实海盗者,自古有之,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或早或晚,从人类发明船舶,就逐渐产生了。
中国海盗亦自古有之,但其中名气最大,声势最盛者,恐怕非明朝中后期的中国海盗莫属。16、17世纪,在中国沿海、东南亚甚至西洋,均可见中国海盗的身影,他们藏匿于茫茫大海,或盘踞于无人小岛,时而兴风作浪,侵扰地方;时而无影无踪,人间蒸发,他们像海上的幽灵一般,在最强盛时,他们一度联合日本、南洋诸国、西班牙、荷兰等来自世界各地的海盗,形成一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势力。但随着明朝的灭亡,大清一步步统一中原,曾经叱咤风云的中国海盗,却慢慢销声匿迹,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究竟是和缘故?本文将为读者朋友们进行简单的梳理。
海盗,他们从何而来?终明一朝,海禁一直是明朝政府奉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明政府不准百姓私自下海,特别是在明中后期,几乎所有能赚钱的商贸均被政府垄断,传统的对外贸易商人在政府的束缚下无利可图,于是他们开始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得利益,但这种情况几乎历朝历代均有发生,商人群体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很难形成决定性力量。
但不巧的是,明中后期出现了数以百万甚至千万计的救命运动,大量农民失地后沦为流民,靠近内陆的抢占山头,成为一方土匪谋生存,沿海的流民冲破政府海禁防线,逃逆于大海,逐渐形成海上流民。无利可图的传统海商迅速凭借原有资本成为一方海盗,海上流民纷纷投归,中国海盗逐渐形成。在大批流民下海之前,早期中国海盗还雇佣和吸收日本、南洋等地之流民。
这一时期中国海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亦商亦盗,他们在从事私下贸易的同时也进行劫掠行为。恰巧此时来自西方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的海盗也将势力延伸至东亚和东南亚,与正在壮大的中国海盗汇合,几股海盗势力在装备了西方的先进火器后,战斗能力突飞猛进,因天灾人祸而来的流民也越来越多,中国海盗形成一股极具影响力的势力。
“以信之名”有奖征集活动
前段时间在中国上映了一部号称是俄罗斯第一神片的电影《维京:王者之战》,虽然这部电影在中国的票房与评价都较为一般,但在俄罗斯上映伊始,便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俄罗斯,票房迅速破亿。
这部被誉为俄罗斯史诗级的电影,是根据弗拉基米尔一世真实故事改编的,弗拉基米尔一世在俄罗斯历史上有“千古一帝”的称号。他在父王遇害后,面临兄长夺嫡、公国倒戈和外族入侵的千难万险中,带领维京雇佣部队一路征战最终建立起伟大帝国。
电影除了极具视觉冲击的战争场面,最夺人眼球的是帮助弗拉基米尔一世夺回王位的那群彪悍,而又忠诚的维京雇佣兵。这似乎与人们对维京普遍认知的“北欧海盗”的形象,多少会有些反差,当然这不是戏说历史,实际上,佣兵传奇是维京时代壮丽史诗的最后一幕。
一、维京时代,令欧洲大地胆寒了三百年
793年6月8日,乌尔班被窗外的噪声惊醒时,眼前还挂着记忆的残片。让这位修士疑惑的是,做完祷告后,林迪斯芬修道院本应非常安静,但刺耳的惨叫立刻让他想起了饱经蹂躏的故乡,在一部编年史中,他承认自己逃跑时“歇斯底里地像一个女人”,当返回时,他几乎跌倒,因为修道院已遭到洗劫并被付之一炬。
在多雾的清晨,幸存者将所有尸体埋葬,在坟墓边,他们用圣歌向遇难者默哀:“由于最深的需要,我为你哀伤。”但在海岸线上,林迪斯芬的袭击者们却在唱另一首歌:“看啊,我目睹我的父亲和母亲,看啊,我目睹祖先的行列,他们都在向我召唤,召唤我去那英雄埋骨之地。”
巨大的风帆张开了,这是维京人的颂歌,从这一刻,一代代的维京人漂泊在惊涛骇浪之上,去向世界展示无畏的生命。(这是描述793年丹麦人袭击英格兰东北部沿海的情景)
从这一天开始算起,到1066年挪威海盗首领哈拉尔德远征英格兰失败,古老的欧洲大地开始进入血腥、暴力、恐慌、杀戮的三百年的维京时代。
没有人天生是海盗的。维京人的发源地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今挪威与瑞典),虽然气候寒冷,土地贫瘠,但耕种与捕鱼能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从8世纪开始,北欧的气温在50年内下降5度,维京人挣扎在雨、雪、饥荒和死亡的夹缝中。
他们开始把希望寄托在远航,维京人从贫瘠而又寒冷的故乡出发,在波涛汹涌的冰冷海水中击桨前进,用勇气甚至生命去换取土地和财富。维京人开启了一个尚武和征服的辉煌时期,而欧洲大陆陷入了血腥和恐慌的黑暗时期。
其中挪威人向西航行,发现了冰岛、格陵兰岛乃至北美洲。丹麦人则向南,伙同挪威人一起袭击了不列颠岛和欧洲大陆,甚至沿着欧洲西海岸强行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劫掠了地中海两岸。至于瑞典人,则向东进发,曾经三次进攻君士坦丁堡。
欧洲大陆对这群入侵者都有不同的称呼,基督教修士们叱责他们为北欧海盗,西欧则常把他们称为“北方人”或者“丹人”,东欧芬兰人称其为“瓦良格人”,斯拉夫人把他们称为“罗斯人”。当时只有英格兰人偶尔用“维京人”称呼他们,如今“维京人”成为早期北欧人的统称。
同样是入侵者的身份,但瑞典人比丹麦人和挪威人显得要文明一些,他们的身份更多是商人或者开拓者。他们被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和财富所深深吸引,虽然三次攻打君士坦丁堡都失败,但他们在战场上的军事表现使他们获得了非常优惠的贸易特权,甚至成为拜占庭帝国的雇佣军征服北非。
但是在古代,海上的商人和海盗并没有多大界限。瑞典人在面对那些缺少防御的城镇和乡村时,会摇身一变为海盗,因为劫掠可以获得诱人的利润。其他时候则作为商人,用海象牙、琥珀、绳索、海鱼换回君士坦丁堡的香料、丝绸、葡萄酒、金银饰品等等。
维京人的野蛮与凶残在欧洲大陆上驰骋了将近三百年,随着北欧开始出现独立王国并接纳基督教,欧洲各国王权的强大,有能力抵挡维京人的进攻,维京时代开始走向末路。
在1066年的斯坦福桥战役中,挪威国王哈拉尔三世战死,他被称为“最后一个北欧海盗”,大部分维京人被歼灭,维京时代宣告结束。
二、维京人横扫欧洲的利刃与利器
维京人对剑有着深厚的情怀,并且极为推崇。如果有新生儿出生,父亲就会拿着一把短剑走过去,对他的孩子说道:“我不会留任何财产给你,你只能凭借这件武器获取你想要的东西。”在维京人的价值观里,剑不只是件武器,更是一个男人维系自己家族和血缘的关键,甚至具备着宗教般的神圣性。在维京人的谚语里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一把剑,分开就一文不值”。
除了对剑的崇拜,在设计上也极具攻击性。用乌兹钢锻造已达到剑锋利坚固和难以破损;除了剑刃和剑尖,剑柄配重同样可以用来攻击。维京人擅长用剑柄勾住对方盾牌的边缘,通过杠杆原理撬动对手,破除对方的防御。在遇到着重甲对手,或者粘剑,就可以通过握住剑柄让配重狠狠砸在对方脸上。
根据目前出土的维京剑发现,剑身一般不超过一米,由此可见维京人基本属于单手剑,但仅仅依靠单手剑上战场无异于自寻死路,而起到保护作用的便是圆盾。维京圆盾的防御面积偏小,但轻便易携带,使用起来非常顺手。维京人个个都是优秀的剑盾手。
而且维京圆盾在实战中除了防御,还可用于攻击,通过一瞬间翻转盾牌来干扰敌人的重心,偏转敌人的攻击,或者隐藏自己真实的意图骗招等等。这就是维京人擅长的盾击。另外维京人组成的盾墙也是强有力的防御体系。
即使再优秀的维京人,如果仅仅依靠剑和盾是很难在战争中获胜,毕竟剑和盾适用于近战,面对远战则离不开矛枪。枪头由纯铁制成,形状为阔叶状,顶为尖状,这样可以更具穿透性。为增加创伤性,部分矛枪还会带有侧钩。
矛枪既可用作刺杀也可用作投射,有证据表明,用于砍穿锁甲的矛枪即可单手使用也可双手挥动。部分技艺精湛的维京战士可以双手投射矛枪,也可将飞来的矛枪接住再投射回去。
近距离战斗中,除了剑,战斧也是维京人必不可少的武器。当用适当的力度挥舞丹麦长柄或“倒钩战斧时,这种兵器的杀伤力是毁灭性的。这样的设计是依据维京时期随处可见的家用劈木斧,经改良以适用于战斗。
这种战斧的巨大头部成新月形成凸圆形,配备一个长达一到两米的木柄,有利于向下敲击,有时斧身会铸造成格外坚硬的双刃,有时也可以铸得较薄,使其成为更轻巧,更易操作的轻型兵器。
令欧洲大陆闻风丧胆除了维京人可怕的利刃,更有如同幽灵般的“维京船”。维京战船通常以橡木为原料,船窄,灵活轻便,耐风浪,非常适合突袭沿岸城市。维京人会乘坐龙头大船,从海岸登陆,劫掠沿岸的村庄、城镇和教堂。
早期的维京人劫掠金银财宝后乘坐返航,拿完东西就走,强盗本色十足。野蛮凶横又来去如风的他们让英国等欧洲国家头疼不已。船首以龙头雕像作为标志,象征着勇气、力量和恐惧。
俗语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亦可用来隐喻维京人因为温饱变成海盗,因为金银开始掠夺,最终成为中世纪欧洲大陆的梦魇。在1066年维京时代结束后的150年间,维京雇佣军依然为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服务,但其成员中的北欧人开始不断减少最终完全消失。维京人的传奇,到这时,才算画上了句号。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