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理解孔子的君子有三畏

时间: 2021-10-20 21:02:0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7次

如何理解孔子的君子有三畏

如何理解: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一阴一阳之谓道,当我们看到畏字,不见得就是畏,还有其他的意思,例如敬仰。中国人说没有不一定没有,说三不一定就是三,说十也不见得就是十。孔子一生最大的辉煌并非论语,而是《易经》(孔子读了易经,注《十翼》)。《易经》乃群经之首,我们要有易经的思维,去引导我们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哲学。
畏天命,是在尽人事而听天命的基础上。这不是听其自然,而是在尽自己全部努力后,然后就算没有什么成就,那也要心安理得,乐以忘忧。(乐以忘忧不是乐得忘记了忧愁,乐得忘记忧愁这是没心没肺。乐以忘忧是把一切都当做一种乐趣来看待。)一个人在不努力的基础上,你连天命都不知道,但是就算很努力,也不过知道了自己是什么天命,这是人的局限性。(人的三种特性:创造性、自主性、局限性,这里不解释了。)
畏大人,这绝对不是藐视。我给大家一个思路,然后大家自己去体会吧。大人和圣人有什么不同?圣人,就是只会骂你,不给你办事的人。大人,不见得有多好,但是能替你办事,能帮你逃过一劫的人。我们在有优秀的表现后,要得到大人的赏识,这样我们才有出路。换句话说,地位在九二的人一定要得到九五的赏识。而且,我们自己一定要有大人的风范,有宽广的胸襟。这里可以去参考《易经》中的乾卦。
畏圣人之言,圣人就如同老师。他在督促你长进,不要跟自己的老师过不去。古人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有其道理的。论语中,关于老师的出处还是很多的,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用易经的思维去解读论语中相关的东西,然后再带入原题,我想我们一定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的。
今天借此机会,抱着“班门弄斧”何德何能”的惭愧心态,尝试去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深切盼望各界先进朋友,不吝赐教为幸。
天命”,指上天的意志,自然规律。“大人”,指德高望重的君主。“狎”,轻慢。
孔子说:“君子应该有三点敬畏:敬畏上天的意志,敬畏德高的君主,敬畏圣人的遗训。小人不知道上天的意志,因而他不惧畏。他轻慢德高的君主,蔑视圣人的遗训。”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是啥意思?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德行高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而下敬畏,轻佻地对待地 位高、德行高的人,轻侮圣人的。”

其中“畏天命”三个字,包括了一切信仰,信上帝、主宰、佛等。这些都是“畏天命”,从前社会等级分明,这种畏,用来维护社会稳定。

现代人虽然破除了迷信,但依然要有所敬畏,“天地有定律,四季有成规,万物有法则”,现在,自然、真理、规律就是我们需要敬畏的天命。

“畏大人”三个在这里字所说的大人并不是一定指官职有多高,对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有所怕,才有成就。一个人再成功,总有他的父母、上级,让他敬畏,从而做事各自心中掂量再三,不轻举妄动。

扩展资料:

类似的名句还有:

1、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3、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翻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4、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意思是:

君子应该有三点敬畏:敬畏上天的意志(自然规律),敬畏德高的王公大人,敬畏圣人的言论。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译文:

孔子说:“君子应该有三点敬畏:敬畏上天的意志(自然规律),敬畏德高的王公大人,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知道上天的意志,因而他不惧畏。他轻慢德高的王公大人,蔑视圣人的言论。”

出处:《论语·季氏》——战国·孔子

扩展资料

君子有三畏出自《论语·季氏》,所谓畏就是敬畏,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天命是超人间的主宰者,以现代的观点来看即为万事万物均需遵循的自然规律,是人生的最后的决定者,远远高出大人、圣人之言之于人生的威严。

大人与圣人之言属于现实世界,大人的威严在于权力,圣人的威严在于道德,是善的化身。

“天命”,指上天的意志,自然规律。“大人”,指德高望重的王公大人。“狎”,轻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君子有三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
〔批注〕
孔丘说:“君子有三畏: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根本不懂天命,因而不敬畏天命,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蔑视圣人的话。”
孔老二所说的“天命”、“大人”、“圣人之言”,实际上就是奴隶社会的神权、政权和反动统治思想。他妄图用这三个庞然大物来吓唬人,要人们永远服从奴隶主的统治。他攻击“小人”三不畏,这倒是说对了。奴隶们和法家不怕什么天命,奴求主阶级的政权正是他们要推翻的,圣人之言正是他们要批判的。他们就是要起来革命,起来造反。
“三畏”,还是“三不畏”,是两千多年来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个重要内容。奴隶起义的杰出领袖柳下跖就当面痛斥孔老二,揭露他所谓的“大人”、“圣人”不过是一些“以强凌弱”的“乱人之徒”,批得孔老二无言以对,狼狈逃窜。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大声疾呼:“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广大农民揭竿而起,用革命行动否定了孔老二的“天命论”。法家荀况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北宋法家王安石用“天变(自然界的异常现象)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忧虑)”的“三不足”思想,同孔老二的“三畏”针锋相对,有力地驳斥了顽固派的攻击,宣传了变法革新的思想。

在《论语》这本书当中记载了孔子说过的三畏是这样讲的说君子有三畏 老话里面讲君子本无畏 因敬而生畏那么今天我就想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孔子发自内心敬畏的三样东西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就是要敬畏生命。几位大人就是要敬畏家里的老人。为圣人。就是要敬畏外面的所有的老人。或者是其他的朋友。知敬畏知道处事之人。方为人上人。

君子有三畏如何理解

论语的解读,各有不同。以下是一种解读思路,供参考。

所谓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人的一生一定要自己找一个怕的,诚敬的去做,这是一种道德。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这里所谓畏就是敬,人生无所谓,实在很危险,只有两种人可以无畏,一种是第一等智慧的人,一种是最笨的人,可以不要畏。
人生要找一个所怕的。孔子教我们要找畏惧,没有畏惧不行。第一个“畏天命”,等于宗教信仰,中国古代没有宗教的形态,而有宗教哲学。中国的乡下人往往是大哲学家,很懂得哲学,因为他相信命。至于命又是什么?他不知道,反正事好事坏,都认为是命,这就是哲学,他的思想有一个中心。天命也是这样,这“畏天命”三个字,包括了一切宗教信仰,信上帝、主宰、佛。这些都是“畏天命”。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到了无所怕,不会成功的。
第二点“畏大人”,这个大人并不是一定指官做得大。对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有所怕,才有成就。第三“畏圣人之言”,像我们读《论语》,看四书五经,基督教徒看圣经,佛教徒看佛经,这些都是圣人之言,怕违反了圣人的话。
我们只要研究历史上的成功人物,他们心理上一定有个东西,以普通的哲学来讲,就是找一个信仰的东西,一个主义,一个目的为中心,假使没有这个中心就完了。孔子说,相反的,小人不知天命,所以不怕。“狎大人”,玩弄别人,一切都不信任,也不怕圣人的话,结果一无所成。
这中间的道理也很多,历史、政治、哲学、都有关系,古今中外历史上,凡是有所创造的人,总要找一个帽子戴着。一个事业要成功,常要上面顶一个所畏的。所以有朋友去做生意,我劝他另外随便顶一个小蛇去当董事长,也不要当总经理,做一个副总经理就行了。慢慢过街,成功以后,反正有个大龙王庙,自有乘凉的地方,没有成功则可以少一点事。
有一个故事,古时有一位太子,声望已经很高了,还要去周游列国,培养自己的声望。这时突然来了一个乡下老头儿,腋下挟把破雨伞,言不压众,貌不惊人,自称王者之师,说可以做皇帝的老师,帮助平天下,求见太子。
通报以后太子延见,这老头儿说,听说你要出国,但这样去不行,你要拜我为老师,处处要捧我,在各国宴请你的时候,大位要让我坐,你这样才能成功。太子问他这是什么道理?老头儿说,我以为你很聪明,一提就懂,你还不懂,可见你笨。现在告诉你,你生下来就是太子了,绝对不会坐第二个位置,而你在国际上的声望也已经这样高了,再去访问一番,也不会更增加多少。可是你这次出去不同,带了我这样一个糟老头子,还处处恭维我,大家对你的观感不同了,认为你了不起。
第一,你礼贤下士,非常谦虚。第二,这糟老头的肚里究竟有多大学问,人家搞不清楚,对你就畏惧了。各国对你有了这两种观感,你就成功了。这位太子照他的做,果然成功了。这不只是一个笑话,由此可懂人生。懂了这个窍,历史的钥匙也拿到了,乃至个人成功的道理也就懂了。
先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按字意上解释,什么是君子,就是君王之子,后解释为是有道德,有修养之人,说这样的人畏天命,什么是天命,就是你的命运是上天给的,为什么他富有,为什么你贫穷,这是命中注定,你就是这个命,叫天命不可违。实际上这种思想是奴化人民的思想,是极其荒谬的,这种思想的实质是叫人民顺从,你穷你就是这个命。为什么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穷人翻身闹革命,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使人民翻身得了解放,分得了土地,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得靠奋斗,靠反抗,毛主席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你的天命呢?咋不好使了呢?你的地咋让人分了呢?孔子的天命思想是极其不对的。

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也是片面的,说大人就是有权之人,圣人就是出了几本书,被人推崇,难道他们说的话就全对吗?你说对,我们就照你的办,你说的不对也照你的办啊?什么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亡,子不敢不亡,这叫什么话?还有妇女地位没有?还有没有人权没有?一派胡言。

下边余下的管人民叫小人,孔子是睢不起人民的,孔子的一个学生叫樊迟,问孔子农民怎样种地,让孔子教他怎样种地,孔孑翻脸对樊迟说:你是小人,你怎么能学种地呢?那是下等人干的,结果让樊迟退学了。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做到了,人生从此幸福相伴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
“天命”,指上天的意志,自然规律。“大人”,指德高望重的王公大人。“狎”,轻慢。
孔子说:“君子应该有三点敬畏:敬畏上天的意志(自然规律),敬畏德高的王公大人,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知道上天的意志,因而他不惧畏。他轻慢德高的王公大人,蔑视圣人的言论。”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这里所谓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只有两种人可以无畏,一种是第一等智慧的人,一种是最笨的人,可以不要畏。这是哲学问题,和宗教信仰一样,我常劝朋友,有个宗教信仰也不错,不管信哪一教,到晚年可以找一个精神依靠。但是谈宗教信仰,第一等智慧的人有,最笨的人也有,中间的人就很难有宗教的信仰。

人生如果没有可怕的,无所畏惧就完了,譬如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可怕的?一定有,如怕老了怎么办?前途怎么样?没有钱怎么办?没车子坐怎么办?都怕,一天到晚都在怕。人生要找一个所怕的。孔子教我们要找畏惧,没有畏惧不行。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请问是什么意思?

一阴一阳之谓道,当我们看到畏字,不见得就是畏,还有其他的意思,例如敬仰。中国人说没有不一定没有,说三不一定就是三,说十也不见得就是十。孔子一生最大的辉煌并非论语,而是《易经》(孔子读了易经,注《十翼》)。《易经》乃群经之首,我们要有易经的思维,去引导我们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哲学。
畏天命,是在尽人事而听天命的基础上。这不是听其自然,而是在尽自己全部努力后,然后就算没有什么成就,那也要心安理得,乐以忘忧。(乐以忘忧不是乐得忘记了忧愁,乐得忘记忧愁这是没心没肺。乐以忘忧是把一切都当做一种乐趣来看待。)一个人在不努力的基础上,你连天命都不知道,但是就算很努力,也不过知道了自己是什么天命,这是人的局限性。(人的三种特性:创造性、自主性、局限性,这里不解释了。)
畏大人,这绝对不是藐视。我给大家一个思路,然后大家自己去体会吧。大人和圣人有什么不同?圣人,就是只会骂你,不给你办事的人。大人,不见得有多好,但是能替你办事,能帮你逃过一劫的人。我们在有优秀的表现后,要得到大人的赏识,这样我们才有出路。换句话说,地位在九二的人一定要得到九五的赏识。而且,我们自己一定要有大人的风范,有宽广的胸襟。这里可以去参考《易经》中的乾卦。
畏圣人之言,圣人就如同老师。他在督促你长进,不要跟自己的老师过不去。古人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有其道理的。论语中,关于老师的出处还是很多的,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用易经的思维去解读论语中相关的东西,然后再带入原题,我想我们一定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的。
今天借此机会,抱着“班门弄斧”何德何能”的惭愧心态,尝试去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深切盼望各界先进朋友,不吝赐教为幸。
君子三畏:畏天命是指天之明命,就是合乎自然
敬畏自然规律,合乎自然
生活,不要强求,也不要执着;畏大人,是指敬畏德行品德,情操高尚的人;畏圣人之言,是敬畏圣人的教诲。孔子与孟子的学说其实并不是相对的
而是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一样的道理
这是孔老夫子的一句话,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孟子与其思想相对,孟子基本上一无所畏。
天命就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命运而已,个人对待天命的时候,基本上采取一种听其自然的态度。大人说的就是对于“大人”,孟子不但不畏,而且是藐视的。“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并且公然声称“我何谓彼哉”。对于圣人之言,孟子也说不上有什么畏。他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并且指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文章标题: 如何理解孔子的君子有三畏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6509.html
文章标签:孔子  君子  理解  有三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