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工作3年了想学历史,有什么入门书籍和阅读顺序推荐

时间: 2021-10-19 00:05:4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工作3年了想学历史,有什么入门书籍和阅读顺序推荐

建筑史入门的必读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有推荐阅读课,进入建筑系学习之后应该也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书单,除了建筑理论还有城市啊历史啊景观啊之类的,书单这种事情,大部分推荐的都是好书,有了总比没有好,但是个人觉得不同的推荐者在推荐的时候都会有个人的倾向性,梁思成,中国建筑史,计成,园冶,克鲁夫特,建筑理论史,柯林斯,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这是我现在在读的书,希望对你有帮助。
建筑史入门的必读书籍有很多写的很好的书,你可以在休息的时候去图书馆,看一看建筑史入门的书,我推荐你可以看一看建筑初步,建筑空间几何论,我才刚刚学习建筑的时候就看了这两本书,建筑初步这本书共五章,里面有怎样认识建筑,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与社会,建筑与环境以及建筑学专业的学习等问题作了简要介绍,中,西古典建筑及现代建筑的基本知识,工具图,徒手图及水墨和水彩渲染等建筑画的基本的表现方法,这本书里面什么都有,很适合建筑新手。
建筑师入门的书籍有建筑空间和组合论,外部空间设计,图解思考设计方法学院等等许多建筑专业的必读书籍,自己曾经在大学的时候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专业,当时计算机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热门专业,但是当自己大学毕业之后,因为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太多,自己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也就放弃了从事计算机专业,自己就看见建筑师是非常好的一个职业,自己每天就去回去看建筑空间和组合论,只是每天的知识都在增多,后来自己也考取了一个建筑师资格证。
我认为建筑师入门儿的必读书有很多。而建筑史的入门书籍是很重要的。建筑史的入门必读书籍有建筑空间组合论,形式空间与秩序。走向新思维。大师作品分析。我记得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由于我的建筑系没有学好。等到了找工作的时候,我才看一些建筑入门儿的书。当时我看的是形式空间与秩序,还有走向新思维。我认为这两本书是建筑史的入门必读书籍。
本人就是建筑学的学生,看图读图是基础,所有的东西都建立在这个上面,读图,看图,绘图都懂了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艺术修养了,这个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个人觉得安藤忠雄论建筑,这本很多低年级的同学看过都有受到启发,对于刚入门的还是很值得去看的,还有彭一刚老师的建筑空间组合论,这个几乎是很多学校钦点的书,比较经典老师总建议多读几遍同样对刚入门的同学也是很有帮助的。

请问下,中国史书应该用什么顺序看才对?

请问下,中国史书应该用什么顺序看才对?从哪本看到哪本?rn问题不给悬赏,都是耍流氓~!
二十四史根本就不是业余人员看的。如果你是想大概了解历史,而不是作研究,建议看看央视100集的纪录片,《中国通史》。还有兴趣了解更多。可以找一些白话的通史之类看看。觉得白话没意思,可以看看《纲鉴易知录》,如果这个你都看不下去,估计二十四史是不可能了。

如果你要是作研究,那就要有针对性的看了,二十四史相对于字典一样的东西。能啃下来的,都是牛人。
史记开始,看二十四史。

怎样学好历史啊!!!

1、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凭借时间、空间两条线、双坐标牢牢记住历史事件。
3、多看历史方面的书籍,历史故事、人物传记、事件介绍。
4、如果你想学好中国古代史,必需学好古文,牢记实词、虚词的用法,这对于以后想学中国古代史相当有用。
5、平时多看历史有关的书,最好是贯穿时段较长、涉及面较广的通史,有利于建立知识网络和兴趣。
6、做练习很重要,买套卷子,专门做选择题,一道题隔开时间重复做它几遍。
7、简答题,论述题一般需要背点东西,可以根据关键词来记。先把要记的一段文字分开类型,例如记“什么原因”之类,先分开每一段是“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等等。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503680.html?an=0&si=2
我们学习历史,一定会接触到事件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或影响)三部分。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重意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些要点:

1.了解背景和原因的关系

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具体的事实,後者是抽象的观点,後者是从前者概括出来的,所以原因寓於背景之中。因此我们要把两者统一起来,以原因观点统帅背景,用背景的事实论证原因。如隋速亡为例,役民太甚是原因,而从隋朝种种劳役人民的具体史实如修长城、开运河、建宫室、南征北讨等等则是其速亡的背景。隋速亡的役民太甚这一原因,就是从上述各项具体史实所带出。学生学习历史时弄清楚原因和背景这种关系,就是理解地掌握历史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牢固的,也容易记忆。

2.掌握历史事件的经过

事件的经过是件的中心。事件是背景、原因的必然趋势,历史意义又寓於事件的经过之中。因此,学习好历史事件最重要的是掌握事件的经过。掌握历史事件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要素法

事件经过有四个基本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结果。在学习每一历史事件时,都把这些要素提炼出来,可写在书旁,也可写在笔记本上,在总复习时再把它们按照事间顺序综合列出一个总表来。这样8就做到了一目了然。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改革内容时,可将历史上的几次重大改革,以朝代、人物、背景、目的、内容、结果等要素制成表格,便於理解、记忆和应用。

(2)阶段法

有的历史事件间比较长,过程曲折,而且前後发生极大的变化,遇到这类事件可以分阶段来掌握。如记忆中日战争在八年裏的发展,可以用分段和列表的形式;又如在学习文化大革命时,也可以将这十年裏的大事分阶段和列表,以便记忆和学习。

(3)路线法

有的事件发展的路线是明确的,特别是有的战争事件有明显进进军路线。因此,可采用路线法。如长征中中央红军的进军路线线可描述为:瑞金---贵州(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跨越大雪山---横过大草原---入甘肃---到达陕北延安。

(4)对比法

把同类型的事件进行对比。中学生感到学习历史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容易把史实混淆。因此,把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同类事件进行对比後,就可以分清异同,加深对事件的理解,防止混乱。列表对比是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把同类的事件,按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简单经过、特点、结果和历史意义等项目列出一个表来,这样可一目了然地看出各事件的异同点,记忆起来十分容易。如秦隋两朝、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等课题,都可用这个方法来学习。

3.掌握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

(1)何谓历史地位

这是向前看得出的意义。就是看它在过去历史发展中占甚麼地位。这种历史意义往往带有「最」字、「第一」、「标志著」、「开端」、「序幕」、「划时代」、「转折点」及「分水岭」等词语。如谈到清代军机处的历史地位,我们可以说是「标志著」君主独裁推向高峰的象徵。又如《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形式写史的「第一」部史著。

(2)何谓历史作用

这是向後看(包括事件的经过)得出的意义。这有两方面:一是对旧事物的打击、推翻和动摇作用。例如:我们可以说义和团事件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可欺的不屈性格和力量,它不仅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而且沉重打击并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二是促进和推动新事物的发展。如丝绸之路的出现在促进中西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产生巨大的作用。

(3)何谓历史影响

所谓历史影响是指历史事件和後来历史发展的关系。历史影响可分正面的和负面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如北宋中央集权政策的正面影响是防止前代军人专政、地方割据的发生,有利国祚延长;负面影响是导致政风因循、地方贫弱等等。如两汉张骞和班超先後出使西域,其直接影响是政治的(国威远播);而间接影响是经济(促进商业贸易)和文化的(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学习历史(教学篇) 陈一川 择译

--------------------------------------------------------------------------------

一、 前言

历史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就如同记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一样。我们简直不能设想一个失去了记忆力的人如何能够有意义地生存下去?同样,如果一个国家民族没有了历史,也就像是失掉了集体的记忆一样,这样的国家民族又如何在世界上生存发展下去呢?不特此也,根据现代学习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方面研究的成果,有许多个例显示出,如果一个人的记忆力或意识状态由於内在的原因(如生理、心理、神经系统等病变)或外在的因素(如车祸等事故、强有力的社会、宗教等压力、被强制地进行洗脑活动、或由於外来病毒的侵坏导致机体病变等因素)而遭受破坏损害,就会诱发出精神病或神经病(psychosis or neurosis)。同理,如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也因内在或外在的原因遭受破坏或扭曲,则对生活於这国家的人们在心理上及行为上所产生的影响也会有令人堪虑的後果。遗忘了历史就会把过去和现在一系相连的线索以及群体与个人相互关连的纽带给切断了。没有了历史,那麼过去发生过的多姿多彩的历史事迹、故事、掌故也就都没有了,我们的损失又岂只丧失了生活中许多乐趣的泉源而已!

现在许多美国的教育家正努力地把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在各级学校和家庭里积极地作推广的工作。我们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增加了知识,就会对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道德理想、价值理念、先民努力奋斗的事迹、克服困难的经过有深一层的了解;我们对世界的历史增长了见识,就会对别的民族,别的文化有了较广泛的理解,也能帮助我们认清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与责任和人类共存共荣的相处之道。

我们希望多多鼓励孩子们对历史的学习和探讨的兴趣,辅导他们领会到学习的乐趣。但如何去鼓励,如何去辅导呢?本文提供一些具体方法,供父母及教师们做参考。

二、具体方法

(1)历史的教育由家里开始

家长有很多机会让孩子进行历史教育。孩子们往往会好奇地问:“我是从那儿来的呀?”“我是不是一直都在这里的呢?”这两个问题就已经包含了很有历史意味的两大因素:人物和事件以及过去和现在。当小孩问起类似的问题时,我们就可以把收藏著的家人的相片、出生证书、小孩打预防针的记录、孩子小时候画的画、进学校以後的成绩单、笔记簿、纪事本、习学本等等给他们看,并把家人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对家族的渊源、亲人的经历、孩子们自身成长的往事发生浓厚的兴趣,由好奇心的驱使而引发更多的问题,就是历史意识的开端了。

小孩一生下来,其实就进入了历史世界。当小孩听有关家庭的故事时,他会发现他的生命与周遭的亲人息息相关,他渐渐自觉到父母给了他生命,而他是在家庭环境中成长的。人的历史意识,社会意识也就渐渐地滋长了。

下面简述一些做法帮助你引发孩子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把对历史的探究变成一种习惯。习惯养成的秘诀就是要经常地去做,俗语说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会丰富你和孩子们的生活内容,增长知识,添加乐趣。

▲ 常把家庭的历史讲给孩子听。对小孩们谈亲戚的趣事,让他们感到父母关怀他们,让他们觉得成为家中一个成员的重要性,而养成一种自爱自重的心理和归属感。

▲ 带孩子参与社区的活动,培养公民的意识。家长如果能积极参与地方选举,环保卫生以及其他与公益有关的活动,也鼓励孩子去学校参加义务劳动服务,如打扫环境,清洁校园,竞选班代表等,养成孩子们做好公民的习惯。

▲ 阅读报章杂志,收看电视新闻报导。跟小孩和家人谈论时事,鼓励大家发表意见并尊重别人的看法,如果家里附近有图书馆,带小孩去查询资料,教他们使用参考书和百科全书以增长知识。

▲ 跟孩子们一起阅读有关历史人物的传记,了解他们的生平、思想、行事,认识历史人物如何努力奋斗、历经失败、坚忍不拔,克服困难、取得成就、造福人群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 接触社会上以及邻里附近的好人好事。把那些叔叔,伯伯,阿姨,婶婶为别人,为社区做的好事,讲解给孩子们听,让他们认识到人性如何向上的一面。带孩子参加楷模表扬大会等有意义的活动,养成社会群体的意识和努力向善的情操。

▲ 蒐集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演说名篇,讲解说明并朗诵给孩子们听,由演说词的滔滔雄辩中,让孩子们感受到历史人物活跃心灵的震撼力和语言文字的巨大力量和功能。
中国古语说『教学相长』,我们一旦打开了学习历史的大门,我们跟孩子们一起学习,就会滋生出好多乐趣。

下面谈一谈值得注意的几点,可供师长的参考:

▲ 不必要在孩子面前让他们认为我们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让他们理解到我们也跟他们一起在学习,一起查资料,从而得到共同学习的快乐,这也是身教、言教的一个好机会。

▲ 鼓励孩子发问,双向交流的言谈比单向的教导方式要有意义。让孩子们知道我们重视他们的意见,培养他们的发表能力,是建立自信的一个好方法。

▲ 随时抓住机会培养孩子们对历史的兴趣。像拜访亲友,纵谈家常,参加节日庆典活动,游览博物馆,艺术馆等等。

(2)多向孩子说故事

如果你去查查字典上历史一词的定义,你会发现它的第一个意思是“故事”,也就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第二个意义是“对过去重要事件的记录”。所以我们对小孩子说故事的开场白:“从前有这麼一个人...”,“从前有个地方...”,就已经抓住了历史一词的重心: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了。

我们以说故事的方式,可以把以前的人、事、物、地方等,重新显现,把一些英雄好汉,像关公,孔明,呈现在孩子眼前,让孩子们很亲切地去了解历史的往事,并从中培养孩子们问问题,以及分析探讨的态度与能力。

说故事是很有趣的活动,孩子们都会喜欢听故事,举凡童话故事或民间传说故事,以及一些历史史实,都是好题材.为了加强效果,我们可以事先找些孩子们可看的历史故事,童话故事,连环图,让孩子们先看,然後要孩子们向大家说来听,大人们可加以补充及解释。

(3)利用现有文物,了解历史

做师长的可以经常鼓励小朋友去了解他们所居住的城镇、都市的风貌和历史。具体方法包括:

1.查阅报纸:通常地方报纸都有地方新闻栏,还有专门登载当天或未来一个星期、一个月将有什麼文化活动的详细消息,譬如那里会有音乐演奏会、儿童话剧演出节目、庆典游行、艺术展览、科技成果观摩展览、演讲会、参观博物馆的旅游活动、或组团参观附近一个历史文物风景点等等消息。鼓励孩子们多多利用周末或假日参加这些既有趣、又长知识、又培养公民意识的活动。可由老师或家长出面组团或由小朋友主动连系组团进行活动。

2.查询电话簿:去分类的电话簿上去查列在历史文物栏下的有关单位,通常美国许多城镇都有历史协会、历史文献馆、文物单位、地区商会、以及促进贸易、旅游的机构,可以电话查询当地文物历史有关的活动,可以要求他们按期寄来登载各项活动的通讯录。在打电话时,让孩子听著,让他们学会将来如何自己可以利用电话来取得信息的方法,从而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瞭解自己居住的乡里城镇的历史、特点、产物、人物。

3.教小孩在历史记录簿上列举可参观的历史文物重点,旅游点的名称、电话、地址、开放时间、交通工具等信息,以备将来之用。

4.参观时鼓励小孩发问,也可以问他:“将来如果你做导游的话,你怎麼把你故乡的风景文物、特点、人物介绍给前来参观的人们呢?”

这些活动可以触发小孩爱乡土的热情、对生存环境的归属感和亲切的历史感。

另外父母及教师应尽量带孩子到外地参观对历史有重要影响的文物地点,理想的地点最好和孩子在学校里会学到那些历史事实是与那些历史名城有关。

为了使参观访问的活动做得能使小孩子真正受益,可让小孩子先做些准备工作,如查询地点,找背景资料,导游手册,路线图,地图。如果附近公立图书馆有录影带更好,借回家来先看看,对实地参观会增加莫大的助兴作用。

让小孩带上历史记录薄作扎记,也可让孩子带照相机照相,回来後帮他做图文并茂的游记,养成他们主动用心观察,用手写作的能力和习惯。

在写作时,特别强调所参观历史名城的重要性以及有关历史事件的意义与对後世的影响,让小朋友认识到历史的时空,不是孤立的,它是有伸展性、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地上地下珍贵文物,难以尽数,通都大邑历史名城更是罄竹难书,这麼丰富宝贵的文化资源果能妥善地保护并悉心地开发,真不知道能为广大的人民群众,青少儿童提供多少学习历史的机会啊!让历史古都再现芬芳的生命,一则培养国民爱国家,爱文化的精神,二则也向世界广阔地传播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潜德发光。

(4)养成以理性的眼光看历史的态度

了解历史不只是去记住许多许多的人名、地名和年代。当然能够记得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的细节是有其重要性的,但是要真正咀嚼出历史的趣味来,就要去体验历史的经验,就好像是读一套写得精彩的故事和小说一样。

▲ 阅读原始资料和文字记载对体验历史真情实况有帮助。阅读那些改变历史进程的文字叙述,让孩子从“故事”中知道历史事件是真实的人物在时间、空间过程中,经过抉择,作出决定,发乎行动,产生後果,後人记载下来,就成了历史事件。

▲ 做深入及多方面的探索 。与其求多而杂,不如精而要。中国古谚早就说『博而寡要』的毛病是学者应该避免的,这不但不符合经济原则,也会使得学习的兴趣递减,所以宁选取一些重要而可以令人兴味盎然的历史事件作较深入的,多方面的探索了解,效果才会好。

▲ 学习历史是多方面的活动,这有点像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我们要会多发问,要有探索的好奇心。譬如说西安从前曾叫长安,北京曾叫燕京或大都,他们历史的沿革如何,就是个有趣的历史题目。再譬如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这地名是怎麼来的?乌鲁木齐从前叫迪化,为什麼要改名呢?我们也要关心时事,常与别人讨论时事,因为时事就是未来的历史啊!

▲ 历史难得定论。就像有人说故事说得精彩绝伦,有人说得索然无味,历史的记载、写作、解释也有很大的差异性。读历史会养成我们不固执於一种见解,一种观点,而有扩大我们的视野与包容心的好处。

三、结语

总之,历史的天地十分广阔,历史的内容无比丰富,我们应设法引发孩子们对历史的兴趣,启发并培养孩子们好学深思,求取答案的好习惯,尤其是培养孩子们能从事批判性及建设性思考的技能,这将会对他们一生的求知,工作,参与社会,服务人群,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主要有几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背景,影响及意义,教训
同时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三个方面来分析事件的背景、影响、意义
作为学生就是多看教科书了少看各种所谓的解读带着作者自己的观点 会影响你的判断 死记硬背 应付考试完全没有问题 最关键是记住各种历史进程 时间轴 比如 可以想象成一棵树 树干是什么 枝干是什么 枝叶是什么 一次类推 宏观到微观 分好层次就会容易了
对于历史,我想说的是: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尤其对考小综合或大综合的同学来说,平时的基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我自己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教我历史的魏献策老师是一位非常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他的课仿佛有一种魔力能把你紧紧地吸引住,浩浩历史长河在他的讲解下仿佛一下子就与我们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总能引导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去思考它们背后的联系与实质。这是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导下,高一时我的历史学得很顺利。也许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高二时我开始偷懒了,不再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掌握。只是到了考试前才临时背一背。到高三下学期总复习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愚蠢。高一的知识由于有扎实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费多少力就能轻松地回忆起全部内容。而高二的课文我即使读了好几遍还是有忘的可能。我这才知道为什么老师总让我们“抓基础、重平时”。
其次,做题当然也很重要。做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回顾再思考的过程。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
其次是表达。最好是分条阐述,一点写一两行,不必太嗦,关键是把要点写出,因为评卷时也是按点给分的,写得太多,一个要点绕了好几个弯才讲完,不仅会喧宾夺主,使老师因找不到要点而扣分,还会浪费许多时间,以致来不及做完考卷。
上课好好听,把笔记记好,多多背背,

我该怎样学习历史?

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我开始考虑选课的问题。rn很多人都说现在考虑太早了,但是我觉得这种问题是必要的。rn我想选历史,但是我觉得我没有任何基础,光靠课本是没有用的,很多都牵连到其他的知识,rn但是我又不想为学历史而学历史,我是想了解。所以很多辅导书我都不想买。rn我也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来解决我的问题。rn现在要做一份历史小报告,我毫无头绪,也不想直接从网上当东西下来,我到底该怎么办?谁帮帮我?
1.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老师分析讲解,自己也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幻想考试前去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或张冠李戴,有的则束手无策,不知所云。
2.善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我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熟记,主要方法有:
(1)公式记忆法。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著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掌握这个方法,在巧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较记忆法。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①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秦、隋相比,汉、唐之比较等。②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④中外比较。如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家之比较,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比较,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与西方之比较等。
(3)列表图示法。列表图示法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如古代政治改革(变法)、重大战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现代史上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
(4)联想法。可分为纵向联想和横向联想两种。纵向联想就是抓住某一历史知识要点,使其前后连贯起来,即以某一史实为基点,既可涉及它前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又可联系到后面发生的事件,从点扩展到线,便可记住有关这一历史知识的前后内容。如讲到《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时,我们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去夷洲(即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清设台湾府,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个结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再简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台湾才回归祖国,日本侵占中国台湾达50年之久。这样将有关台湾的历史知识就前后贯通起来了。横向联想法,就是把中外发生在相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或不同时期的同类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初中《社会》第三、四册,将中外历史放在一起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以中国历史为重点,将中外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如讲中国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欧洲的拉丁文字联系起来。
(5)串字法。对有并列关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来记忆,即将有关内容按课文前后顺序串联起来,只记住其每一内容的第一个字即可。如王安石变法的五项内容可简化为“青、募、农、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按前后可简化为“开、德、雅、波”。用这种简化法可较快地记住课文内容。
3.巧记人名、地名、年代。历史知识的重要特点是需要记忆的人名、地名、年代较多,去掉这些也就不成为历史了。学习历史,记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并不是光靠死记硬背,同样有比较可行的科学记忆方法。
(1)记人名。记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征来加强记忆。如两汉帝王都姓刘,两宋的姓赵,两晋的姓司马。
记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谐音法,用这两种方法记外国人名字尤为适用。谐音法就是将外国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汉字去理解,使原来无意义的音节成为有意义的名词或词组,便于记忆。有些人名不妨给它取个雅号,使用谐音法(雅号)记人名尽量要能顺口、生动,防止低级和粗俗。对历史人物不仅要记住读音,还要书写正确,若写错别字,则前功尽弃。如把齐桓公的“桓”写成“恒”,把“赢政”写成“嬴政”等等。
(2)记地名。历史学习中常常要记许多地名,尤其是古今异名和外国地名,更使初学者感到头痛,成为学习的拦路虎。如何记住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学习有关历史地名时,一定要借助地图册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如学习《中国古代对外经济交流》一章,要记的地名较多,一定要对着书本或图册,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记住;学《隋朝大运河》,只有看着地图册,才能记住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点(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四个段(自北而南),否则就会把方向搞错。对于中外史上有关军事的地名更应借助于图册和其中的各种标记,才能记住。
其次,要记住地名还要仔细看课本中历史地图下列的古今地名对照表,才不会将古今名称相同其实并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错。如南宋赵构在“应天”称帝,课本注明“应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在“应天”,这里的“应天”则是在江苏南京。两个“应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课本注释或图册,就误认为是一个地方了。
(3)记年代。时间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中外历史绵延几千年(若从原始人群算起则有两三百万年),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年代也有一两百个,牢记这些重要年代既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使初学者感到困难的一个方面。
那么如何才能既多又快地牢记历史年代呢?
第一,分清公元前后,掌握年代与世纪换算法。在学习中国和世界的古代史部分,许多同学往往只记住年代的数字,却分不清究竟是在公元前还是公元后如何分清呢?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是中国史,只要抓住公元8年王莽改制这件事,凡发生在它以前的(即西汉为界)都是公元前,在此以后的都是公元后;而世界史可以公元前27年罗马屋大维建立元首制为界,凡在此之前都是公元前,此后的都是公元后。如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公元前73年,而汉代班超出使西域则在公元73年。
一个世纪是100年,有些同学以为年代与世纪的换算只要除以或乘以100就可以了,其实是不对的。如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世纪,1994年不是19世纪,而是20世纪;同样,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那不是公元前2100多年,而是公元前2000多年。因为公元1年是1世纪,101年则是2世纪,1001年是11世纪,2001年是21世纪,依次类推。所以,若将世纪换成年代,就应该将世纪数减去1再乘100,同样,把年代数先除以100,再加上1,就是世纪数。
第二,联想记忆法。历史上有些重大事件,其经历时间相同,如隋统一全国(581—589年),安史之乱(755—763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都经历8年时间,所以只要记住其开始(或结束)年代,就可推算出其结束(或开头)年代,这样只要记住一头就行了。
第三,对比记忆法。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同一年代(或世纪)有时会发生几件大事,我们如把它们安排在一起就便于记忆了;如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雅典梭伦改革;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巴黎和会召开,第三国际成立等等。
第四,利用数字特征来记忆。有些年代的数字很特殊,若将它编排在一起,就容易记住。
A自然数排列:1234年蒙古灭金,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B.两位数字相同的: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818年马克思诞生,1919年五四运动。
C.首尾数字相同的: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取得合法地位,383年淝水之战,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646年日本大化改新,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D.间隔时间相同的:在中国史和世界史中都有相隔时间2年、10年、100年、200年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我们可借助它来推算年代或事件,便于记忆。
相隔2年的有: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相隔10年的有: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1881年苏丹反英大起义;1884年中法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34年红军长征;1901年《辛丑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1年“皖南事变”。
相隔100年的如: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592年朝鲜抗日;1127年金灭北宋,1227年蒙古灭西夏。
相隔200年的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历史发展犹如一条长河,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里,时间是构成历史概念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牢固而准确地掌握一些重要的历史年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悠悠历史长河,年代既多又杂,单单一个五千年文化的中国就足以让大多数学生头疼了,若再加上世界上其他国家,岂不让学生更是谈“史”色变。即使靠死记硬背记下来,但时间一长,也往往会弄得张冠李戴、笑话百出。
那么,面对如此多的国家,如此纷繁复杂的历史年代,应当如何记、如何背才能更有收效呢?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现就这个问题,简单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顺口溜记忆法
即借助于某些通俗押韵的/顷口溜,将历史事件记住。以中国古代史朝代的更替为例,可将朝代顺序编成顺口溜:“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短短的二十八字,就把中国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漫长历史概括进去了。又如清朝皇帝的顺序:“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十二个字记录了清朝十二个皇帝,这方法既记得牢,又不会颠倒顺序。
二、特征记忆法
即在熟悉历史事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找出具有特征数字的重要年代来加以记忆。它可分为两类:
(一)一肩双挑数字:即中间一个或两个相同的数字,它的前后两个数字相同组成的年代。如: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灭亡埃及。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书坑儒。
383年,淝水之战。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
1881年,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
(二)重复数字:即两组年代数字相同重复出现。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818年,马克思诞生,德国十一革命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
三、顺序记忆法
这种记忆是最普通的记忆方法:即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利用自然数顺序排列记忆。如: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宁。
1234年,蒙古灭金。
1392年,高丽建立李朝,改国号为鲜朝。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
1592年,朝鲜壬辰卫国战争。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莱克星顿枪声,第一次大陆会议召开。
1776年,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独立宣言》发布,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四、间隔(跳跃)记忆法
即根据中外数千年的历史事件,通过掌握重要历史年代间隔若干年的特点来帮助记忆。如间隔两年的:
1911年,辛亥革命。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7年,张勋复辟,护法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5年,孙中山逝世,“五卅”运动,省港工人大罢工。
1927年,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等。
又如间隔五年的:
1487年,迪亚士航行到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
又如间隔十年的:
1901年,《辛丑条约》。
1911年,辛亥革命。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41年,皖南事变。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以上这些年代数字的排列,虽然是硬性编排在一起,缺乏意义。但是由于经过排列组合,也有巧合之处,可以掌握年代的间隔特征,易于记忆。
五、对称记忆法
即指将公元前相对称的历史年代联系起来,便于记忆。如公元前476年,春秋结东战国开始。公元476年,西罗马帝王灭亡,西欧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开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221年,后蜀(汉)建立。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
六、对照记忆法
即将发生在同一年的中外历史事件,系起来记忆,这样可以引起联想记忆。如
公元前594年,(中)鲁国实行初税亩伦改革。(外)雅典梭伦改革
1689年,(中)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外)英国通过《权力法案》。
1861年,(中)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外)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1864年,(中)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外)第一国际成立。
1937年,(中)“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外)德日意轴心国形成。
1941年,(中)皖南事变。(外)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七、上挂下联记忆法
即把握住一个历史年代加以上挂下联,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如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上挂一百年1689年,是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下挂一百年是1889年,是第二国际的成立。
1851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上挂五百年是1351年至1364年,元末红巾军起义。
八、归类记忆法
即把性质相同的历史事件,加以归类记忆。如中国共产国党领导的三次统一战线:
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949年,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
又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三次武装起义。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792年8月,巴黎人民攻占王宫。
1793年5月底6月初,巴黎人民推翻吉伦特派统
又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次突然袭击。
1939年9月1日,德国袭击波兰。
1941年6月22日,德国袭击苏联。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九、颠倒式记忆法
即把历史年代的数字颠倒次序记另一个年代。如:184年,黄巾大起义,颠倒年代数字481年,法兰克王国建立。
1271年,元朝建立,颠倒过来为1721年,彼得建立俄罗斯帝国。
十、推算年代起迄记忆法
即将一般历史事件划分成历史阶级,只要记住一个年代,即可推算出另一个年代。如我国奴隶制社会夏、商、西周大约经历五百年,记住夏朝建立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向下推算五百年即是商朝建立于十六世纪,再向下推五百年,即是西周建立的年代。又如太平天国运动长达十四年之久,只要记住1856年金田起义,即可推算出)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除此以外,记忆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求多记多练,才能牢固地掌握住这些重要的历史,也才能不混淆历史年代
有兴趣跟先走一步的想法很好!
你还需要有头脑,就是对历史的理解!
背书和主观的阐述历史都很简单
只要理解中心的意思!
比如说你选择历史对你高中学业的影响!
你首先要知道自己为什么选历史!是因为兴趣还是其他?
历史无非是影响,知道了事件的起因,目的,结果,那么很自然的就能说出影响了!
还要会分析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这样以后背书的时候你就能加入自己的思想来理解历史,反正有课本的文字了,很自然就能背过!通过课本的学习还有自己的理解,就算让你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解读历史,你也会毫不慌乱!
应付考试也很轻松,阅卷老师也不会对着课本或者先背过答案来批阅试卷!只要你的理解到位了,符合课本观点,稍加评论(客观课本的)也能拿高分!
如果你真有兴趣,真想了解,那最好了!了解历史,融入历史,拿主观的理解,去客观的看待历史!
历史不分人格,我不是历史专业的,算个混子!但对历史有一定的兴趣!
希望可以对你有启发!我就抛砖引其他来回答的朋友的玉了!
我们都生活在历史里面,历史真的值得人们去探究!
如果你要高考,不背是不行的,背的速度取决于你的兴趣和方法。推荐你背书要一段一段背,背了下一段再和上一段连起来背一遍,直到背完全文。有时间的话可以动笔默写加深印象,背熟后一两个星期后复习至熟练,重复三到四次,就基本记牢了。

那你应该多看课外历史书籍,有一套《世界五千年》极好,重现历史场景,简直百读不厌,就是书比较老,不一定找得着
学历史就像写作文一样,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只是历史事件中还要有对后来的影响。其实每个历史事件都可以按这七步去分析,而不用刻意的去背,
哈哈,你好想很好玩哦,
对学习历史光靠课本是没有用的。我是喜欢打仗才学习历史的,历史也不怎么牛,要有兴趣就行了。历史不要太简单哦。多知道一些知识是有好处的,好好干
文章标题: 工作3年了想学历史,有什么入门书籍和阅读顺序推荐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6298.html
文章标签:有什么  年了  想学  顺序  入门

[工作3年了想学历史,有什么入门书籍和阅读顺序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