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评价曹聚仁

时间: 2021-10-10 04:01:5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如何评价曹聚仁

如何看待鲁迅批评林语堂?

林语堂高谈幽默,表现性灵闲适,曲折地表示自己的不满。
鲁迅也是失意而来,却选择直面惨淡的人生,把文学当作“匕首”和“投枪”,刺向敌人。
鲁迅曾写信劝告林语堂不要搞小品,多翻点英文名著才是正途。林语堂回信,“等老了再说”。时过一年多,鲁迅给曹聚仁写信,提到了这件事:“这时我才悟到我的意见,在语堂看来是暮气。但我至今还自信是良言,要他于中国有益,要他在中国存留,并非要他消灭。他能更急进,那当然很好,但我看是决不会的,我决不出难题给别人做,不过另外也无话可说了。”林语堂听说后,无奈地解释道:“亦近挑拨呢。我的原意是说,我的翻译工作要在老年才做。因为我中年时有意思把中文作品译成英文……现在我说四十译中文,五十译英文,这是我工作时期的安排,哪有什么你老了,只能翻译的嘲笑意思呢?”
文学立场的泾渭分明,一次又一次的误会,鲁迅不再把林语堂当朋友了。

苏小小是谁?怎么那么出名

徐渭《苏小小墓》诗:

一抔苏小是耶非,绣口花腮烂舞衣。
自古佳人难再得,从今比翼罢双飞。
薤边露眼啼痕浅,松下同心结带稀。
恨不颠狂如大阮,欠将一曲恸兵闺。

可见苏小小在各位文人雅士中的影响有多大.虽然她是个妓女,可她却能让鸿儒大豪折腰;虽然她是个妓女,可她却流芳百世.人们在书起她的时候总是忽略了她的身份,却能记得了她的美.也许在人们心中,苏小小早就成为了美的化身.

关于苏小小的评价,余秋雨先生在其<西湖梦>中早有精辟的论述:

与这种黯淡相对照,野泼泼的,另一种人格结构也调皮地挤在西湖岸边凑热闹。
首屈一指者,当然是名妓苏小小。
不管愿意不愿意,这位妓女的资格,要比上述几位名人都老,在后人咏西湖的诗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苏东坡、岳飞放在这位姑娘后面:“苏小门前花满枝,苏公公堤上女当垆”“苏家弱柳犹含媚,岳墓乔松亦抱忠”……就是年代较早一点的白居易,也把自己写成是苏小小的钦仰者:“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如此看来,诗人袁子才镌一小章曰:“钱塘苏小是乡亲”,虽为鲁迅所不悦,
却也颇可理解的了。
历代吟咏和凭吊苏小小的,当然不乏轻薄文人,但内心厚实的饱学之士也多的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度,一位妓女竞如此尊贵地长久安享景仰,原因是颇为深刻的。
苏小小的形象本身就是一个梦。她很重感情,写下一首《同心歌》曰“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朴朴素素地道尽了青年恋人约会的无限风光。美丽的车,美丽的马,一起飞驶疾驰,完成了一组气韵夺人的情感造像。又传说她在风景胜处偶遇一位穷困书生,便慷慨解囊,赠银百两,助其上京。
但是,情人未归,书生已去,世界没能给她以情感的报偿。她不愿做姬做妾,勉强去完成一个女人的低下使命,而是要把自己的美色呈之街市,蔑视着精丽的高墙。
她不守贞节只守美,直让一个男性的世界围着她无常的喜怒而旋转。最后,重病即将夺走她的生命,她却恬然适然,觉得死于青春华年,倒可给世界留下一个最美的形象。她甚至认为,死神在她十九岁时来访,乃是上天对她的最好成全。
难怪曹聚仁先生要把她说成是茶花女式的唯美主义者。依我看,她比茶花女活得更为潇洒。在她面前,中国历史上其他有文学价值的名妓,都把自己搞得太逼仄了,为了个负心汉,或为了一个朝廷,颠簸得过于认真。只有她那种颇有哲理感的超逸,才成为中国文人心头一幅秘藏的圣符。
由情至美,始终围绕着生命的主题。苏东坡把美衍化成了诗文和长堤,林和靖把美寄托于梅花与白鹤,然苏小小,则一直把美熨贴着自己的本体生命。她不作太多的物化转捩,只是凭借自身,发散出生命意识的微波。
妓女生涯当然是不值得赞颂的,苏小小的意义在于,她构成了与正统人格结构的奇特对峙。再正经的鸿儒高士,在社会品格上可以无可指摘,却常常压抑着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本体的自然流程。这种结构是那样的宏大和强悍,使生命意识的激流不能不在崇山峻岭的围困中变得恣肆和怪异。这里又一次出现了道德和不道德、人性和非人性,美和丑的悖论:社会污浊中也会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而这种大合理的实现方式又常常怪异到正常的人们所难以容忍。反之,社会历史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牺牲人本体的许多重要命题为代价。单向完满的理想状态,多是梦境。人类难以挣脱的一大悲哀,便在这里。
关于苏小小,我想大师之言早已洞穿古今人世.本想用自己的话来缅怀苏小的,不想写着写着就应用了太多大师言语,所以,严格的说,这篇文章不能算是原创.单不管如何,总归是为苏小小作了一点实际的事情,也为各位不讨厌苏小小的人们提供一点食粮,或者是为那些讨厌苏小的正道中人提共一点参考资料吧!

另附苏小词作一首,愿与君共享: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于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斜插玉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梦断彩云无觅处,夜凉明月生南浦。
一个古代名妓.貌美.有才华,加上有段风流韵事,所以出的名咯.

请问鲁迅如何评价京派和海派?

谢谢,谢谢
  “京派”与“海派”
  自从北平某先生在某报上有扬“京派”而抑“海派”之言,颇引起了一番议论。最先是上海某先生在某杂志上的不平,且引别一某先生的陈言,以为作者的籍贯,与作品并无关系,要给北平某先生一个打击。(2)其实,这是不足以服北平某先生之心的。所谓“京派”与“海派”,本不指作者的本籍而言,所指的乃是一群人所聚的地域,故“京派”非皆北平人,“海派”亦非皆上海人。梅兰芳(3)博士,戏中之真正京派也,而其本贯,则为吴下。但是,籍贯之都鄙,固不能定本人之功罪,居处的文陋,却也影响于作家的神情,孟子曰:“居移气,养移体”(4),此之谓也。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自己也赖以糊口。要而言之,不过“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但从官得食者其情状隐,对外尚能傲然,从商得食者其情状显,到处难于掩饰,于是忘其所以者,遂据以有清浊之分。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

  而北京学界,前此固亦有其光荣,这就是五四运动的策动。现在虽然还有历史上的光辉,但当时的战士,却“功成,名遂,身退”者有之,“身稳”者有之,“身升”者更有之,好好的一场恶斗,几乎令人有“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5)之感。“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6),前年大难临头,北平的学者们所想援以掩护自己的是古文化,而惟一大事,则是古物的南迁,(7)这不是自己彻底的说明了北平所有的是什么了吗?

  但北平究竟还有古物,且有古书,且有古都的人民。在北平的学者文人们,又大抵有着讲师或教授的本业,论理,研究或创作的环境,实在是比“海派”来得优越的,我希望着能够看见学术上,或文艺上的大著作。

  一月三十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二月三日《申报·自由谈》。(2)北平某先生指沈从文,湖南凤凰人,作家。他在一九三三年十月十八日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九期发表《文学者的态度》一文,批评一些文人对文学创作缺乏“认真严肃”的作风,说这类人“在上海寄生于书店,报馆,官办的杂志,在北京则寄生于大学,中学,以及种种教育机关中”;“或在北京教书,或在上海赋闲;教书的大约每月皆有三百元至五百元的固定收入,赋闲的则每礼拜必有三五次谈话会之类列席”。上海某先生,指苏汶(杜衡)。他在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上海《现代》月刊第四卷第二期发表《文人在上海》一文,为上海文人进行辩解,对“不问一切情由而用‘海派文人’这名词把所有居留在上海的文人一笔抹杀”表示不满,文中还提到:“仿佛记得鲁迅先生说过,连个人的极偶然而且往往不由自主的姓名和籍贯,都似乎也可以构成罪状而被人所讥笑,嘲讽。”此后,沈从文又发表《论“海派”》等文,曹聚仁等也参加这一争论。

  (3)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江苏泰州人,京剧表演艺术家。一九三○年梅兰芳在美国演出时,美国波摩那大学及南加州大学曾授与他文学博士的荣誉学位。

  (4)“居移气,养移体”语见《孟子·尽心》。(5)“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语出宋代庄季裕《鸡肋编》:“建炎后俚语,有见当时之事者:如……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著行在卖酒醋。”

  (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参看本卷第13页注5)。

  (7)关于北平学者以古文化掩护自己和古物南迁,参看本卷第13页注(6)、(2)。
鲁迅对于当时文坛的剖析,我只想举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三十年代中期,有所谓“京海之争”,先是“京派”作家沈从文撰文奚落“海派”文人,接着,“海派”文人苏汶撰文还击,于是引起了一场热烈的争论。鲁迅当时写了一篇不满千字的短文:《“京派”与“海派”》,却把问题说得很清楚。他说:“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自己也赖以糊口。要而言之,不过‘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这种剖析,真是入木三分。

翻看之前的笔记,看到里面有几首自己写的诗词

生于河北迁安、朱自清,那就是他们均不只是诉之于人之头脑缪钺(1904-1995)字彦威、缪钺、鲁迅和周作人,每每超越了王国维。历史学家,诗词,也充满了灵心锐感的兴发,而“后起的钱钟书,大概是不能不看的。” 久居海外。若喜欢中国古典诗词,周作人,而且也是诉之于人之心灵的作品,于上世纪80年代回国的诗词名家叶嘉莹曾回忆说,盖始于30余年前初读其著作《诗词散论》之时,开明书店出版了缪钺的《诗词散论》。我以为这两本书颇有一些共同的特色、书法亦堪称大家、文学史家,都是既充满了熟读深思的体会、王力为前辈权威。曹聚仁评价,一种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上世纪40年代。我当时所最为赏爱的评赏诗词的著作有两种,缪钺的书。在他们的著作中,他们的见解以及贯通古今中外的融通之处,文艺批评家之中,另一种即是先生的《诗词散论》:“我对缪先生之钦仰,原籍江苏溧阳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曹聚仁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5242.html
文章标签:评价  曹聚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