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9-14 07:58:3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李定国早年跟随张献忠反抗明王朝的苛税暴政,在满洲贵族入关以后,鉴于其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能从民族大义出发,改弦易辙联明抗清,终其一生可以说始终坚定不移地处于反抗压迫的最前线,无愧英雄二字。
诸葛武侯尚有西川之地;曹魏虽非汉室,也谈不上亡天下。况且刘禅年幼,政由己出,尚且回天无力。李晋王不过率云贵之兵;后有孙可望掣肘,前有郑成功私心;清室剃发易服,已亡天下。数千军兵,辗转入缅,尤不肯降。岂非过于诸葛武侯。
我不知道是怎样一种精神能让曾经的流寇反贼如此忠贞不渝地守护这个自己想要亲手推翻的没落王朝,而与此同时,那些世守厚恩封妻荫子的官宦士绅们却写出了“峨冠博带乃亡国陋习,金钱鼠尾乃新朝雅政”这样无耻之尤的句子,所谓东林党首头皮痒,秦淮河下水太凉,南明史就是如此吊诡。
李定国是个身材高大眉目修阔的帅哥。【定国既长,眉目修阔,身长八尺,躯干洪伟,每盥沐照水,心窃自负】。
就品格而言,很仁慈。张献忠破成都后,欲杀守将,李定国为之苦苦求情,张献忠才没杀这些人。李定国撤出新会后,沿途六、七十万百姓跟随撤退,【定国抚难民,哭号失声。】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泪目。
他归顺明朝抗清完全是为了民族大义。他的原话【闯、献两帝,辛苦二十年“蹂躏'遍天下,至今身死业堕,究无寸土,而清人坐享渔人之利.甚可悲也!吾辈本大明臣民,中国沦陷于外寇.则当严辩夷夏之界.以中国为重.今擎滇、黔、蜀,归就'明室,诚心辅佐;恢笈旧京,荡清清内。
大明晋王李定国,是南明王朝最后的擎天之柱,一生矢志抗清,至死不渝。他曾在桂林之战和衡阳之战,斩杀清朝亲王两人, 歼灭清朝兵马逾十万,打破了自努尔哈赤辽东起兵数十年来,八旗兵野战无敌的神话,明末将星,以此为最。
李定国出身贫苦,奋起反抗权贵压迫,又在外寇入侵,民族矛盾尖锐的鼎革之际,率部扶明抗清。论个人品行,无论智、仁、勇、信,皆为当时冠冕;论所部军纪亦是爱民如子,于西南各省人民多有遗惠,川滇黔之地多建“李晋王祠”,英名传说流传至今。
西双版纳:李定国祠
李定国被南明昭宗永历皇帝封为晋王,世人称为“李晋王”。他以云贵偏僻之隅,对抗统一了全国绝大部分地域的满清帝国,论局势比诸葛武侯北伐更险恶和艰巨百倍。
大明晋王:李定国
李定国出滇东征,面对的第一个强敌,便是当时封藩广西的满清定南王孔有德。
满清定南王:孔有德
孔友德其人,原为东江军毛文龙部第一悍将,亦是带领东江军登州兵变,携西洋火器大炮和新式陆军投靠满清的罪魁,尚、耿两藩皆对其马首是瞻。
无论攻朝鲜、战松山还是入关后,其所部天祐兵火器部队,都是满清攻城掠地的头等利器,补上满清善野战不善攻城的短板,可称对满清壮大帮助最大的汉奸将领之一。
经过一系列战役,李定国连破孔有德部将,终在大榕江决战中,巧用五十头象阵大败孔有德所部精骑,是役清军“弃甲断骼遍于溪谷”,偏向满清方的史料甚至称“象阵前列,劲卒山拥,尘沙蔽日,马闻象鸣皆颠厥”“王师大奔,死亡不可胜计,横尸遍野”。
在相当长时期,象兵一直被当做我国古战史上的鸡肋,留下大量笑柄战例。而李定国竟能因地制宜,以象兵大破东江铁骑这一明末强兵,足可见其已臻岳王“兵法之妙,存乎一心”之境。此役亦可算做他在古代军事学上的一大贡献。
孔有德精锐俱亡,绝望之下,全家自焚,也是明清战争中满清方面阵亡的第一个亲王级将领。李定国击杀满清汉军第一名王,进而光复广西,自此名扬天下。
是役后,满清遣努尔哈赤之孙、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率三贝勒、八固山贝子部,满汉大军合计十万精锐南征。
满清敬谨亲王:尼堪
李定国于衡阳迎战,定下四面埋伏之计,先亲率主力四万,与清军接战,佯败二十余里。尼堪一路俘获大象四头、战马八百多匹,不疑有他,遂钻入李定国早给他埋好的伏击圈。
四万明军伏兵杀出,李晋王部亦转身迎战,清军猝不及防,阵势大乱,尼堪冲杀突围不得,被明军阵斩当场,清军失去主帅,溃不成军。
衡阳之战,李晋王以八万兵马对十万清军,野战中阵斩满清皇子尼堪,歼其大部,打碎了八旗兵持续数十年的野战无敌的神话。
须知道,在此之前整整数十年,无论袁崇焕、毛文龙、孙承宗、秦良玉、卢象升、李自成……那么多一时名将,在和八旗真满洲军交战时,还从没有谁取得过类似的辉煌战绩。
因此被时人称为“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的卓越战绩。战后清廷震怖,满清顺治帝一度竟准备放弃西南七省,与李晋王讲和。明末将星,以此为最。
眼看大明江山有望中兴,岂知在攻取广东的新会之战时,清朝守军大肆食人坚守,后方主持政务的孙可望又对李定国的功勋心怀嫉恨,断绝物资援助,而盟友郑成功大军又失约不至,致使此战失利,反清大业功败垂成。
后来,孙可望权欲熏心,起兵叛乱,和李定国同室操戈,导致南明军力财力大损。被击败后,孙可望更投奔满清,为清军引路马前卒,明军自然节节败退。李定国残兵困滇西深山,军中瘟疫流行,人马病死甚多。李定国亦不幸发病,留下“宁死荒外,不可降清”的遗言,含恨归天。
李定国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抗清将领,之前却是反抗明朝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的养子。张献忠的一生致力于推翻明朝统治,而他的养子李定国,却在多年以后成为了南明小王朝的定国支柱。所以说命运这个东西真的是很让人费解啊!
李定国的后半生,都是围绕着如何光复明朝而努力。但直到他去世为止,反清复明的斗争形势一直不乐观,而李定国的死亡也与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所杀有关。而当时李定国手中还掌握有大量兵力,也在南方占领了诸多区域。却为何无法光复明朝甚至是将明朝的疆土稳定在南方区域呢?
反清复明的势力来源复杂,动机不纯在明末清初反清复明的洪流当中,夹杂着各式各样的人物身处其中。这些反清复明的势力不仅包括原来明朝溃散的军队,包括各地不满清朝高压统治的普通百姓,以及原来的农民起义军部队,甚至还有一些教派帮会组织也参与其中。
在反清复明的大旗之下,各股势力各怀鬼胎。有的人为名,有的人为利。甚至在起义军内部,曾经的积极反清的孙可望为了权势,也成为了给李定国背后捅刀子的对手。这在根本上导致了反清复明势力,在战斗力和凝聚力上,无法做到团结一致,根本不如清军。已经失去了在军事上和清军,争夺天下的可能。
在综合实力上,反清复明势力相对单薄当李定国决定反清复明的时候,清朝已经占领了中原地区。虽然在占领区域仍然有零星的反抗行动,这些占领区域给清朝政权带来了更多的税收和足够的兵源。而反观反清复明势力的大本营,基本上都集中在南方省份,在军事动员能力上和税收方面,是不如满清政权的。而且就算这么一点地盘,也不是李定国一个人就能说得算。
李定国虽然身为抗清名将,但资历明显不够。他根本无法协调国姓爷郑成功的军队,也无法号令大陆上的各支反清复明势力。甚至在原起义军内部也只能统领自己的部队,孙可望的部队都难以调用。李定国的能力和权势,根本无法集中力量办大事。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反清复明的部队,难免到最后都会被清军各个击破。
以军事能力出众,以义薄云天李定国虽然曾经作为农民起义军的一员,但是在满清王朝南下之际和南明政权摒弃前嫌,共同维护反清复明的大局。就从这一点来看,实属难能可贵。而且李定国的军事才能确实相当出众,他以”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有放弃西南多个省份和地区的想法。
他在镇守云南期间,和当地百姓关系非常和谐。他奉行忠义爱国的情怀,直到近代仍然被人们所推崇。在晚清时期,革命党起事期间,革命党人也以李定国为榜样,期望自己做出更大的历史功绩。
结语:李定国这个曾经的农民军将领,最后成为了南明王朝的最坚实的依靠,在常人看来,实属难以理解。但在民族大义面前,李定国此举当维后人称颂和缅怀!只是他的养父张献忠泉下有知,他的养子李定国后来做出如此功绩,会作何感想?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