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果在明朝万历元年有了杂交水稻技术,明朝会怎么发展下去 会不会走上汉朝的老路

时间: 2021-09-07 20:58:1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如果在明朝万历元年有了杂交水稻技术,明朝会怎么发展下去 会不会走上汉朝的老路

姓袁的怎么在历史上有那么多的厉害人物?请问姓黎的在历史上有几个厉害的啊?

黎 嶷:河间莫阝县(今河北省任丘)人,南北朝时北魏将军,因战功被赐爵容城县男,加鹰扬将军。
黎 侨:南北朝齐时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人,因战功被封为永乐侯。
黎 干:唐代戎州(今四川省宜宾)人,曾任谏议大夫,京兆尹。善星纬术。
黎 錞:广安(今属四川省)人,宋代庆历进士,苏轼所作《远景楼记》中评其为:“刚而仁明,正而不阿”。
黎 明:宋代长沙(今属湖南省)人,以孝友信义之高品受人赞赏。
黎 宿:宋代东莞县人,为人敦厚,重礼义。其割股为亲人疗病的事迹,受朝廷表彰,为世人传颂。
黎 贯:明代从化人,正德年间进士,著有《台中稿》、《西巡稿》、《传闽稿》等文集。
黎 淳:华容(今属湖北省)人,明朝天顺年间进士第一,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黎 恂:贵州遵义人,清代文学家。清心淡泊,用心治学,尤长于诗。
黎 简:清代广东省顺德县人,著名书画家,擅画山水,画法得元代四大家之妙。
黎景熙:北周河间郡莫阝县(今河北省任丘)人,善书法,知玄象,以雅好读书,著述不怠见称,官至车骑大将军。
黎靖德:宋代永嘉县(今属浙江省)人,曾任沙阳主簿。其博学能文,主持编修过《沙阳县志》,著有《朱子语类》。
黎子云:宋代儋州(今广东省儋县)人,家贫好学,常与弟载酒见苏轼,轼题其别墅名曰:“载酒堂”。
黎公真:元代时任甘泉令,有仁政,深受百姓拥戴,时民画其像于学舍,以表思念。
黎遂球:番禺(今广东广州市)人,明代诗人,亦擅绘山水。
黎民怀:从化(今属广东省)人,明代著名诗画家,擅长诗、书、画,时称“三绝”。
黎庶昌:贵州省遵义人,清末外交家、散文家。历任驻英、法、德、日四国参赞,又为出使日本大臣。著有《拙尊园丛稿》,编有《续古文辞类纂》。
黎元洪:湖北省黄陂人,历任湖北军政府鄂军大都督、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北洋军阀政府总统等职。
黎锦晖:湖南省湘潭人,现代著名音乐家,首创了儿童歌舞和儿童歌舞表演曲这两种崭新艺术形式,曾创办“中华歌舞专修学校”。主要作品有儿童音乐《好朋友来了》、《老虎叫门》等。
黎锦熙:语言文字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字劭西(1890-1978)。长沙府湘潭人。1911年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任《长沙日报》总编辑、省第一师范教员等。1920年起,任北京女子师大、湖南大学等校教授,讲授国语文法,对语言文字科学深有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后,任北京师大中文系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等职。著有《新著国语文法》、《中华新韵》、《国语新文字论》等。
袁姓

历史名人

袁 盎:字丝,汉朝楚人,个性刚直,有才干。汉文帝时名震朝廷,因数次直谏,触犯皇帝,被调任陇西都尉,后迁徙做吴相,吴王优厚相待。他在汉武帝“七国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结果七国之乱平定后,他就被封为太常,显贵异常。是《史记》与《汉书》两大史书都有详尽记载的袁氏头一位扬名史籍的袁姓杰出人物。

袁 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西南)人,东汉名臣。少承家学,举孝廉。曾任阴平长、任城令 ,驭属下极严,吏人畏而爱之。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 ,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职10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 。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兄弟专权操纵朝政,民怨沸腾。袁安不畏权贵,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为窦太后忌恨。但袁安节行素高,窦太后无法加害于他。在是否出击北匈奴的辩论中,袁安与司空任隗力主怀柔,反对劳师远涉、徼功万里,免冠上朝力争达10余次,京师肃然,名重朝廷,为时人称道。其后代多任大官僚,汝南袁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袁 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高水西北)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官僚世家。少时为郎,灵帝时辟为大将军何进的椽属。中平元年(184年)任中军校尉。灵帝死,绍劝何进召董卓进京诛灭宦官。及何进为宦官所害,立即率兵进宫,将宦官无论少长一并杀光。董卓入京后废少帝,他出奔冀州。初平元年(190年)与各地州牧、刺史起兵讨卓,被推为盟主,号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又联合公孙瓒迫冀州牧让权,自领冀州牧。后利用乌桓击败公孙瓒,镇压黑山军和河北地区的民变队伍,遂占冀、青、幽、并四州,建安二年(197年)自称大将军,兼督州事,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绍外宽而内忌,刚愎自用,拒绝谋臣沮授所建积蓄力量以图天下之策,与北方另一较大割据势力曹操争战。五年,双方决战于官渡,主力被曹操消灭,逃回邺城,于七年忧郁病卒。死后,诸子争立,均为曹操所灭。

袁 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北)人。后汉末年的军事家,军阀。袁绍兄弟,“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举孝廉,累迁至河南尹,虎贲中郎将。”董卓入洛阳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怕为董卓所不容,出奔南阳。之后被刘表推荐为南阳太守。之后袁术召集各路诸侯,190年攻入洛阳;在南阳时由于骄奢不修法度,成为当地百姓之患。后袁术与袁绍起称突,而与幽州公孙瓒结盟,遭袁绍、曹操夹击。袁术抵挡不住,率其部众前往九江,自领扬州刺史。后来袁术获得东汉的传国玺之后,便决意称帝,197年袁术于寿春称帝,国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但是袁术称帝的行为并没有获得各路诸侯的支持与响应,袁术不久后便受到曹操击败,199年吐血而死。

袁 宏:东晋文学家、史学家,其文采出众。字彦伯,小字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初入仕途,谢尚引为参军,累迁至大司马桓温府记室。文笔典雅,才思敏捷,深受桓温器重,使专掌书记。桓温北伐,袁宏奉命作露布,倚马疾书;顷刻间即成七纸。入为吏部郎,授东阳太守。太元初去世。袁宏原有集20卷,已佚。今存《后汉纪》30卷。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及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其诗、赋、序、赞、碑、铭、疏、表等20余篇。

袁 郊:字之仪,袁滋之子,陈郡汝南朗山人,唐朝文学家。咸通时,为祠部郎中。昭宗朝,为翰林学士。作有传奇小说《甘泽谣》一卷。

袁 枢:字机仲,建安(今福建省建瓯)人,南宋史学家。初任温州判官、兴化军教授。乾道七年(1171),为礼部试官,出为严州教授。其后历任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官、权工部郎官兼吏部郎官、吏部员外郎、大理少卿,出知常德府、江陵府等职。喜读《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著《通鉴纪事本末》42卷,因其文总括为239事,独立成篇,起讫了然,为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学著作。创造纪事本末这一新的写史体例,兼有纪传、编年二者优点,使“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析”,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两代多有仿作。

袁 江:清代著名画家。字文涛。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善界画。长于山水楼阁,精湛绚丽,能粗能细。初学仇十洲,中年继而临摹古人画,在传统基础上创出自己的新路。生活在康熙年间。他后半生受当时在扬州的山西盐商之聘,同他的从子袁耀到山西运河作画,作品流传在北方较多。其山水主要学宋代阎次平;画石多鬼面皴;楼阁主要学郭忠恕,工整严密。后期多画古代宫苑图,如《梁园飞雪图》、该图以枚乘、江淹的梁园、兔园赋为依据,极尽宫苑之壮丽 。另画《东园胜概图》卷,此图用长卷形式,界画精亚,建筑物比例适当,树石形态若真,山影波光,层次深远。《东园胜概图》为其代表作。还有《汉宫秋月图》等。

袁 耀:字昭道,江都(今江苏扬州)人。袁江之侄。工画山水、楼阁、界画。画风工整、华丽,与袁江相似。其精品有胜于袁江者。偶作花鸟,亦甚佳。乾隆十一年作《骊山避夏十二景》,乾隆四十五年作《阿房宫图》,现藏南京博物院。约活动于乾隆中期。

袁 枚: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朝文学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选庶吉士,曾任溧水、江浦、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定居江宁。其诗文不拘形式,自成一格,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书,为“江右三大家”之一。

袁山松:西晋吴郡太守,博学能文,曾著《后汉书》百篇。他擅长音乐,与羊昙之唱乐、 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袁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其文采出众,代表作为《后汉纪》。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湖北省公安人,明朝学者,三袁是明朝复古派“七子”之后,公安派的代表人物。其中以袁宏道成就最著,有《袁中郎集》传世,其善诗歌古文,反对摹古,以清新见长。

袁崇焕:字元素,明代广东省东莞人。好谈边事。万历进士,因获宁远大捷,官至辽东巡抚。崇祯元年(1628)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平台召见时慷慨陈词计画五年复辽。结果第二年后金军就进围北京,这是自明与满洲人交战以来,满洲人第一次直接攻击帝国的心脏、皇帝本人。这样的结果让崇祯如梦方醒,与袁崇焕的豪言壮语形成的这种巨大反差让崇祯想死的心都有了。崇祯对袁崇焕的看法于是急转直下,不仅仅是失望,还有受了欺骗和愚弄后的羞辱与痛恨,故被崇祯帝处死。

袁于令: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明末清初著名戏曲作家,作有传奇八种,杂剧一种,另有小说《隋史遗文》。

袁世凯:字慰亭,亦作慰廷,尉亭,号容庵。河南省项城县张营人,中国近代史后期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堪称这一历史时期的缩影。清末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社会动荡,军事上屡遭败绩,被列强瓜分殆尽,内外交困、穷途末路的封建王朝即将寿终正寝。而袁世凯却如鱼似水,左右逢源,开始发迹并迅速崛起,用维新志士的鲜血染红了顶戴;又翻云覆雨,纵横捭阖,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进而变本加厉,倒行逆施,复辟称帝。但机关算尽,却遭致众叛亲离,在举国反抗的浪潮中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袁国平:湖南省邵阳人,原名裕,字醉涵。早年随田汉从吏革命文艺活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曾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历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党代表、中共湘鄂赣特委代理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政治部主任、总前委委员、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兼第八军政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长征到延安后,任红军教导师师长兼政委、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红军步兵学校政委 。1938年任新四军总政治部主任。后在皖南事变中牺牲。

袁义达: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创始人,中国姓氏遗传研究会副主任、研究员。

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

姓黎源有四:
1、出自九黎的后裔。据《风俗通义》等所载,九黎,古时为我国南方土生土长的庞大种族之一,相传为少昊(传说中古代东夷首领)金天氏之时的诸侯。黎曾被封为北正(一说火正)官,掌管民事,其后裔有以字为氏,称黎氏。
2、出自黎国后裔。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时有诸侯国,黎国,一个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的子孙,后以国为氏,姓黎。又据《风俗通义》所载,这两个黎国均为古部落“九黎之后”。
3、出自帝尧的后代。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后为晋国(在今山西西南部)所灭,其子孙后以国为氏而姓黎。又据《路史》所载,古黎国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后,封商汤后裔于黎国,后有黎侯丰舒,其子孙有黎氏、犁氏。着一支出自帝尧后裔的黎姓人家,史称黎姓正宗,后来成了整个黎氏家族中最为主要的组成
部分。是为山西黎氏。
4、 少数民族改姓为黎。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素黎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黎氏,是为河南洛阳黎氏。
姓袁的历史名人多,这只是一种偶然现象。这就像现在明星里陈姓叫多。这些绝对不能上升到人种上或者其他原因。
黎 嶷:河间莫阝县(今河北省任丘)人,南北朝时北魏将军,因战功被赐爵容城县男,加鹰扬将军。
黎 侨:南北朝齐时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人,因战功被封为永乐侯。
黎 干:唐代戎州(今四川省宜宾)人,曾任谏议大夫,京兆尹。善星纬术。
黎 錞:广安(今属四川省)人,宋代庆历进士,苏轼所作《远景楼记》中评其为:“刚而仁明,正而不阿”。
黎 明:宋代长沙(今属湖南省)人,以孝友信义之高品受人赞赏。
黎 宿:宋代东莞县人,为人敦厚,重礼义。其割股为亲人疗病的事迹,受朝廷表彰,为世人传颂。
黎 贯:明代从化人,正德年间进士,著有《台中稿》、《西巡稿》、《传闽稿》等文集。
黎 淳:华容(今属湖北省)人,明朝天顺年间进士第一,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黎 恂:贵州遵义人,清代文学家。清心淡泊,用心治学,尤长于诗。
黎 简:清代广东省顺德县人,著名书画家,擅画山水,画法得元代四大家之妙。
黎景熙:北周河间郡莫阝县(今河北省任丘)人,善书法,知玄象,以雅好读书,著述不怠见称,官至车骑大将军。
黎靖德:宋代永嘉县(今属浙江省)人,曾任沙阳主簿。其博学能文,主持编修过《沙阳县志》,著有《朱子语类》。
黎子云:宋代儋州(今广东省儋县)人,家贫好学,常与弟载酒见苏轼,轼题其别墅名曰:“载酒堂”。
黎公真:元代时任甘泉令,有仁政,深受百姓拥戴,时民画其像于学舍,以表思念。
黎遂球:番禺(今广东广州市)人,明代诗人,亦擅绘山水。
黎民怀:从化(今属广东省)人,明代著名诗画家,擅长诗、书、画,时称“三绝”。
黎庶昌:贵州省遵义人,清末外交家、散文家。历任驻英、法、德、日四国参赞,又为出使日本大臣。著有《拙尊园丛稿》,编有《续古文辞类纂》。
黎元洪:湖北省黄陂人,历任湖北军政府鄂军大都督、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北洋军阀政府总统等职。
黎锦晖:湖南省湘潭人,现代著名音乐家,首创了儿童歌舞和儿童歌舞表演曲这两种崭新艺术形式,曾创办“中华歌舞专修学校”。主要作品有儿童音乐《好朋友来了》、《老虎叫门》等。
黎锦熙:语言文字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字劭西(1890-1978)。长沙府湘潭人。1911年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任《长沙日报》总编辑、省第一师范教员等。1920年起,任北京女子师大、湖南大学等校教授,讲授国语文法,对语言文字科学深有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后,任北京师大中文系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等职。著有《新著国语文法》、《中华新韵》、《国语新文字论》等。
黎元洪,民国代大总统
黎明,歌星
只知道个 黎 明

明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多少人民币?

看武林外传里他们一月才争2钱 一亮银子又等于多少钱 一钱又是多少文呢 一两黄金等于多少银子呢

明朝一两银子等于人民币660.8元。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如果当时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

又如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可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

扩展资料:

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等于2065元人民币;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

1两银子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

综上所述,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在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在北宋朝中期价值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在盛唐时期价值2000-4000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秘古人财富生活 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

古人月入二两银子,等于1980年的30块钱,2000年的700块钱,2021年的3000块钱。而民间常用文钱结算,一千文折合一两银子,后文钱贬值,一两银子兑一千七八百文都有。武林外传中佟湘玉的30两银子就换了一大袋。

说一两银子、一个银元,到底等于多少人民币,是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的。但是合现在多少钱,有个非常准确、非常有效的方式:底层工人、百姓勉强维持温饱的月入=现如今底层工人、百姓勉强维持温饱的月入。

红楼梦中刘姥姥去大观园吃饭时,就感叹大观园里的一顿饭,可以供庄户人家过一年。北宋底层乡野百姓,日入一百文,月入三千文(3贯),等于2000元人民币,一文合现在的六、七毛钱。

我们常常看到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我也很想知道,于是到网上查了一下,得出了初步的答案。不过,这里声明,笔者不是学历史的,只是利用从网上查到的讲历史的文章,做一个大致的推算,获得一个感性认识罢了。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下面这段是我搜到的 主要是计算北宋时期的贵金属 你可以重点看一下《潜规则》的那部分 因为《万历十五年》和《潜规则》都是明史的研究著作

古代的金银铜等货币的购买力一直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这部闲话水浒也将宋代的货币转换成今天的人民币以符合现代语境。无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货币的专家,要完全精确的换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里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数字,让读者可以有个基本的概念。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假设。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10贯这个假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两个数字。而.先生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
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
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下面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以这个兑换率来看看宋代官员的薪水。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币,年薪108万。一个普通从8品的县令月薪15贯,合人民币4500元,年薪5万4千,考虑到宋代一个县令不过管几千户人家,也算不错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还有职钱,禄粟,?呷艘铝?,厨料,薪炭诸物,增给,公用钱,给券,职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贴。难怪人称宋代对官员的优渥无与伦比。也难怪宋江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从水浒上的具体事例来看,这个兑换率也比较合理。第十五回吴用去劝说三阮入伙劫生辰纲时,吴用让阮小七用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换300人民币的样子。此外,第十回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曾拿出一两银子,点了三四瓶好酒,菜随便上。同样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的时候也是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一般来说一个普通小饭馆,300元人民币三个人吃的确是可以随便点菜了。

再看看水浒中其他几个例子,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钱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币9元,很合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时候,曾用5两银子定制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禅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铁,考虑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别定做的,1500元人民币也不算过分。但是智取生辰纲的时候白胜卖给杨志一伙的家酿村酒要5贯钱,1500元人民币就有点太黑心了,也许是因为当时黄泥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胜又处于垄断地位,同时还有晁盖一伙在竞相抬价,才把这桶酒炒成天价的吧。
<<水浒传>>作者应是元末之人,我觉得他当时应该不会为了写作而去专门研究宋朝的货币汇率,应该用的是当时的货币值,所以二楼以<<水浒传>>中的货币值做例子应该合理
小人自己也有些愚见.古时的人可能没有很精准的金银价值观.因为若是严格按照1:1000:1000诸如此类的比值计算金银价值,那么就需要生产不同面值的金子与银子.不然找钱很麻烦,何况古时有碎银子,总不见得每次使钱都拿杆秤去量吧.而且古时一铞钱是铜板串联而成,应该不是每铞都正好1000文罢.不然每次使钱都需细数亦很麻烦.水浒中一两银子胡乱添些酒菜的描写也正好可以说明这一点.可能准确来说的确是有比值,但是在古时候人们可能使钱时不会去太注意,总之金比银贵,钱比银贱.而古时中国向来是天朝王国,与外国不存在汇率的概念,贸易也基本是金银交易.可能只讲求数量而不会把它兑成钱币.
以上是个人观点,没有依据与考证.

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 中国的世界地位的变化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

——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的特征:闭关锁国,这个阶段的闭关锁国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鸦片战争以前)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

明朝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明朝前期,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强盛。明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出现张居正改革;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标志着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明朝后期,政治黑暗,土地兼并恶性发展,爆发了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

清朝前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清统治者采取了摊丁入亩等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随着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继续缓慢发展。这一时期,清朝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明朝和清前期的文化,在科学技术方面,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科学著作;在学术思想方面,在理学和王学盛行的同时,反封建的思想也在成长;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西方传教士来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明清前期的世界形势和当时中国封建王朝对外政策。这一时期,欧洲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英、法、美等国,经济迅猛发展,国力日益强盛,并企图打开中国大门。而这时清朝已开始走向衰落,企图以闭关自守来延续封建统治,致使中国失去了18、19世纪赶上世界工业化潮流的机会。

清朝前期疆域的巩固。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文治武功最盛的时期,史称“康乾盛世“。这三朝皇帝尤其是康熙帝,最大的政绩便是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从而奠定了近代中国疆域的规模。可从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等四个方位说明清政府采取的措施,了解清朝前期疆域是如何巩固的。

明清前期的学术思想。可分以下几方面叙述:(1)总的来说,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2)明朝中期,以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王学出现,对冲破思想禁锢起某些作用;(3)明朝后期李贽公开反对理学和封建伦理道德;(4)明末清初出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他们都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批判;(5)清朝思想家戴震对程朱理学进行深刻批判;(6)由于清朝屡兴文字狱,许多学者从经世转入避世。到乾嘉时期,考证学盛行,形成乾嘉学派。

明朝与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情况比较

明朝和清朝前期都是我国历史上的大统一朝代,国力空前繁荣,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领先于世界。明朝初年先后七次的郑和下西洋活动,宣播了明朝天朝上国的优秀文化和繁荣社会,同时也使南洋以及周边各国纷纷臣服于明皇,派出使臣率商队到中国纳贡明皇。“四夷来王,万国朝宗”的国际地位中,明王朝盛极一时;继明朝之后的清王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前期社会一片欣欣向荣,虽没有明王朝初期那样的外交盛况,但也出现了“天朝上国,物产丰盈”的社会形势,综合比较来看这两个时期的中国与外界的商品交流还是比较频繁的,贸易规模和范围比以往都要大。
明朝和清朝初期基本处于14世纪到18世纪这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的前期,奥斯曼帝国兴起,帝国对过往商人收取重税,阻断了东西方的通道。欧洲各国黄金、香料价格陡然上涨。为了物质财富和寻找到“东方的基督教国家”共同对付奥斯曼人,欧洲的航海家门在黄金、香料和狂热的宗教理想驱使下,拉开了发现新航路的序幕;同时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欧洲各国需要更大的商品市场,开辟新的市场成为了欧洲各国的战略目标。各国相继进入殖民主义时代。
这一时代中国正处于明王朝的统治之下,刚刚经过了郑和“七下西洋"、"万邦入朝"的盛世,周边国家甚至远在南亚的国家纷纷归附,开创了唐以来前所未有的外交盛世。后来的清王朝在“薄徭役,轻官税”的政策指引下,迅速拜托了明朝末年的社会危机,发展了起来。
这个时期的中外商品交往中,官方贸易在商贸往来中占到了主要地位,民间贸易虽也有,但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官方禁止,总的贸易趋势是:明朝呈现开放——禁止——开放的趋势,清朝前期则呈现禁止——开放——禁止的趋势。两朝代海外贸易政策对社会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明朝后期开放的政策,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市场化, 使封建社会末期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催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清朝时期封闭的政策, 把已进入世界市场近代国际贸易竞争的中国商人置之死地, 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 逆转了中国明末的社会发展方向, 返回了封建的老路。
明朝时期政府实行贸易的双轨制度,将贸易分为官方的“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明初政府颁布禁令“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原因是政府考虑到沿海居民的胡作非为“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者居十七”。但官方的“朝贡贸易”却十分兴盛“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刳艅艎,分市东西路,其捆载珍奇,故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前来朝贡的国家据《皇明祖训》记载有十几个,分别是:渤泥、暹罗、古麻刺、真腊(柬埔寨)、、占城、苏门答刺、锡兰(斯里兰卡)、苏禄(今菲律宾西苏禄群岛)、古里(印度半岛西端)、古麻刺(菲律宾棉兰老岛)、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满刺加(今马六甲)、柯支、扶桑(今日本)、琉球、朝鲜等。每次使团前来带来的也都是该国的贵重礼物,但因生产力低下物品质量都不怎么好“进贡之物......大都草率不堪,甚者尤极不堪,一着即破碎矣……而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明朝采取“厚往薄来”的原则回赠的物品价值往往超过对方数倍。到清朝政府考虑的就更为实际了加之清初与清廷建立朝贡关系的海外国家, 寥寥无几, “朝贡贸易”的国家只有中山、日本、安南、苏禄、朝鲜、真腊、缅甸。清朝对各国“进贡”的安排做了具体规范“朝鲜一年一贡,中山两年一贡,苏禄五年一贡,安南三年一贡,缅甸十年一贡”。“朝贡贸易”在清朝只是一种官方的礼节来往,没有太大的意义。另外贸易的内容也有很大变化,明朝的贸易内容主要是“缯、帛、靴、帽之属”,到清朝内容开始涉及到“金、银、瓷器之属”。
明清两朝陆路的贸易伙伴也有很大变化,主要原因是明朝北方蒙古和各少数民族部族当时还比较独立,并不在明朝的统治之下。为了获得战马这一重要资源,明朝在西部与北方少数民族开展了“茶马互市”,贸易规模还很大。当时的官方记录就有:洪武十五年“秦州、河州茶马司......等卫市马六千七百二十九匹”;洪武三十五年“上命景隆赍金符往西番茶易马,凡用茶五十余万斤,得马一万三千五百一十八匹”单从数据就可看出贸易的量巨大。到清朝满洲人与蒙古人结盟,清政府开始直接统治北方的蒙古族、突厥民族、匈奴民族和当地的通古斯人。所需要的物品由政府直接征用,西北部的贸易对象减少,后来俄国吞并中亚,清政府的西北部贸易对象变为俄国,贸易的内容不再只是传统的马匹和兽皮,涉及到了贵重金属金、银、铜、锡以及俄国的工业产品布料等。南方丝绸之路因为水路交通的便捷到清朝也逐渐消失,不过因缅甸的统一,清缅战争的结束,中缅交易的规模日渐扩大。
明朝时期海禁以后,广州成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隆庆开禁”开禁后,漳州月港开放,明朝政府为月港制定了规范的税收制度,当时规定出入港口的船舶必须到海关登记,详细的上报船只的大小和所来自的国家和所往的国家以及货物的种类及数量,政府收取“引税”“陆饷”和“水饷” 。外商由海防官发给“商引”, 每引应征税若干, 称为“引税”, 也就是一种许可税。“水饷”收税以船只尺寸为标准,规定台湾方面船只,“每船面阔一尺, 征饷五钱”, 西洋(占城、暹罗、满剌加)船“面阔一丈六尺以上者, 每尺征饷五两, 每多一尺加银五钱”,属国船只缴纳西洋船只费用的七成即可。 “陆饷”收税数额“每货值一两者,税银二分”也就是货物价值的2%。另外对来往吕宋的船只收取“加增饷”附加税。这种制度不同于以前的抽分制,更好的起到了防止官员与商旅勾结偷税漏税的作用,在我国税收制度上迈出了一大步。朝廷还设置了专门的税务监督机构“督饷馆”,政府在全国各省每年选派官员一名到港口轮流负责征税,这种税收制度直接影响到了后来政府在广州和澳门的管理制度。1571年开始在广州实行新税制,同月港一样都是以船的大小作为税收的标准,政府规定:西洋国家(占城、暹罗、满剌加)的船舶收取10%的关税,但在占城再三申请下,税额降为7%。 附属国的关税除吕宋外均收取2%。如果朝贡国家的国王、王妃亲自前来朝贡,则先抽50%的货物的货物税,交易后再抽取剩下的20%的货物的税收。货物由官方直接收购。船进入港口后,即全部封舱,缴纳货物税后再经官方检查,之后才准开舱贸易。在澳门设有市舶司专门征收进口税和停泊税,以船的大小为标准来确定税额。市舶提举或其委派官员不定期的上船进行丈量, 依据船的大小收取停泊税。
清代只有广州口岸长期开放,税制也“沿明之习”,“牙行”逐渐发展成“三十六行”到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 年)发展成了独立的贸易机构——十三行“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至则劳以牛酒, 令牙行主之, 明之习, 命曰‘十三行’”。清代政府的对外贸易实行官民共同经营的方式建立了专门的“行商”制度,贸易货物要通过“行商”,贸易过程中出现问题要交涉也要通过“行商”。行商由一般的商人充当,政府给“行商”颁发证明文件“给帖”,外船到港口后船只不得任意停泊,官方派“引水”引领外国商船到指定地点停泊,由“通事”检验货物后再缴纳税额,“买办”代表政府收购货物。外商在中国购买的货物到港口后照样需经过验照纳税、出示单据等证明文件程序,通过“保商”证明,方可出境。
明朝海禁解禁以后走势活动十分猖獗,走势物资集中地“风回帆转, 宝贿填舟, 家家赛神, 钟鼓响答, 东北巨贾竞鹜争驰”,甚至官商勾结“接济番货,每番船一到,则通同濠畔街外省富商,搬磁器、丝绵、私钱、火药违禁等物......"政府出台了一些列法律予以禁止。《大明律》中记载“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响导,动掠良民者,正犯比照谋叛已行律处斩”“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大清律例》则记载“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相比较而言明代的禁令要宽松许多,主要打击的对象是走势活动侧重于私通海盗的人和与倭寇交易的人。而清朝则是出于对汉民族的不信任,担心海外的明朝势力利用沿海居民威胁其统治。法律的限制标准方面明代侧重于对货物的限制,人数一般比较宽泛“凡走东西两洋者,制其船只之多寡,严其往来之程限,定其贸易之货物",清朝的限制侧重在人数上“梁头不得过一丈,舵水人等不得过二十名,梁头不得过一丈八尺,舵水人等不得过二十八名;其一丈六七尺梁头者,不得过二十四名......”,其原因还是不信任汉民族,担心汉族海商与海外反清复明势力联合破坏其统治根基。总的来看明朝的禁令偏重于防外敌,而清朝主要目的则是防政敌。
明末的开禁使得江南地区的经济进一步繁荣,手工业及农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资本主义的萌芽。商品市场开始在“开禁”带来的繁荣中孕育。但清朝政府没有继续遵循这一时代潮流,保守的“行商”“保商”贸易制度不仅没能有效打压猖狂的走私活动,还影响了商品流通,同时也抑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东南亚的移民浪潮从元代开始就已成规模“闽人以其地近……商贩者至数万人,往往久居不返,至长子孙。”明代移民的手工业技术十分发达,连当时欧洲殖民者都十分赞叹,在描述吕宋的都城时一位欧洲探险家这样写到:市场之中,百业皆备,无游手偷闲之人,所造物品,间有胜过西班牙运来者。塑像亦佳,垒马尼拉各礼拜堂所供奉之神像,都是华人铸造的。去当地的一位明朝使臣描述一位华人手工业者时也这样写道“挟一器以往者,虽徒手,无不得食,民争趋之。”明朝时期的移民大多以经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一些明朝初年的移民还成为了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国王或重臣“奠太公玖……投真腊国为客,……王悦而许之,署为屋牙......”到清代华侨到东南亚基本上是经商或者采矿“皆采锡,闽粤人到此采锡者甚众。”
明朝时期政府对华人华侨基本上实行保护和劝其返回的政策“咸赦前过,俾复本业,永为良民”,而到清代,清政府以他们是“叛国逆子”“弃祖宗之庐冢于不顾”的逆子为由,限制沿海居民于他们交流,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在这些人的心中一直认为自己是明朝人,不愿服从满人的统治。
明朝前期~不用说决对世界领先~~
明朝英宗开始~明朝实力下滑~但是还是称得上号的~朝鲜~越南等国家一直依附明朝~~~中期正式的闭关锁国了~这个时候科技实力下降~明中期到明末虽说和西方比各有长短吧~但是随着内部政治的腐败~农民军起义~自然灾害严重~外部边防废弛~外族入侵~(尤以倭寇~蒙古族~为甚)一等大国只能说是疆域了~同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由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主导~使明朝从经济上落后了~从而葡萄牙~荷兰入侵~~~~这期间有过弘治中兴~万历中兴~但是没能挽转明的下坡路~还是由于疆域辽远~资源充沛~明还不用风雨飘摇~还有援助朝鲜的能力~后期全面的落后了~战争不断~连抵抗满清的红衣大炮还得进口(中国是火药的发明国啊~~!!)南明不言了~堂堂明皇帝隆武帝还在别国被抓住~丢人啊~~~到清期~建国了~各方面很突出~足以威慑周边国家~连西方也得来觐见~满族的八旗骑兵堪称世界第一军队!!国家实力领先(但是科技水平有了一点点差距)康熙时恢复国力~并且大清的威仪远播欧洲~在西方人心里这时的中国真正是天朝大国~~雍正到乾隆中期堪称大清的鼎盛时期~乾隆中后期~内部矛盾渐渐明显了~对外只开放广州~商品市场缩小~信息不大交流~净顾着夜郎自大~经济水平~科技水平~文化思想~等方面落后了~可以说~中国不能说是顶尖大国了~连疆域第一也算不上了(沙俄)~有一个使者的话~清国是一个外表巨大的木船~中国国际地位真正落后了~~(并且直到请灭亡也没缓过来~)
这时期中国还算世界第一,乾隆之后就不行了全面落后于西方,甲午之后中国一落万仗亚洲老大都丢了在西方人眼里跟非洲一样
明朝后期世界地位还算好-----清朝的康乾盛世也不错-----之后就慢慢的下滑。
从乾隆开始就已经有隐患了 乾隆以后是真正的走下坡路

爱国主义者的故事

要近代的
邓世昌
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邓世昌有三儿两女,长子邓浩洪,承袭世职,任职于广东水师,1947年去世;次子邓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邓浩乾是遗腹子,曾在民国海军部供过职,1969年逝于无锡。

关天培,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1838年,在镇远、威远炮台间增建靖远炮台,首次安设西洋铜炮,并在横档东侧水道架设排链两道。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
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另铸6000斤以上大炮40门,安置各炮台。同时抓紧训练,制定春、秋操章程。1838年,在镇远、威远炮台间增建靖远炮台,首次安设西洋铜炮,并在横档东侧水道架设排链两道。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钦差大臣琦善至广东,一意主和,懈于防务。1841年1月7日,英方发动虎门之战,企图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动舰船10余艘,攻占沙角、大角炮台。2月26日,英军又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横档岛一线6炮台。关天培于靖远炮台督军顽强抵抗,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负伤力战殉国。其办理广东海防的奏折公牍,辑为《筹海村集》。

徐悲鸿.(1895-1953),是兼采中西艺术之长的现代绘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身农村,家境清贫。父亲徐达章是个村塾教师,擅长花鸟,人物画。徐悲鸿4岁开始在家塾中读书,耳濡目染,自幼对绘画发生兴趣。9岁随父学画,10岁已能作父亲的助手。农忙时,兼做耕作,贫苦的劳动生活,使他从小养成了勤劳,简朴的作风和诚实正直的性格。他13岁时遇上大荒之年,随父走江湖,依靠鬻字卖画为生。17岁时,父亲染上重病,家境每况愈下。八口之家的生活重担,从此落到徐悲鸿的肩上。他在小学,中学任图画教师,也到上海等地靠卖画为生。19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愈加贫困。
本报北京1月6日电(记者李松涛)在今天举行的中国房地产新视角高峰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辉清说,2009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主题是“不规范”,而且已经不能用传统经济学理论来解释。他认为,楼市不规范背后的重要推手是那些市场流传的故事。

高辉清说,市场上流传着几类故事。“第一个故事说土地是稀缺的,人是无限的,将来你要买房子连地都没了。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合理,但是研究起来好像不那么对。”高辉清说,土地是可再生资源,其利用效率提高的幅度非常大,3层楼变成6层楼就相当于增加了1倍的土地供给面积。日本的人口密度是中国的3倍,东京的人口密度是上海的2倍。东京的房价一样能够跌20年。

“第二个故事讲通货膨胀要来了,买房子可以保值。”高辉清说,这里面有两个疑问,第一是不是会出现通货膨胀,第二是通货膨胀来了,房子能否保值。

高辉清说,如果出现通货膨胀,房地产好像也不是很好的保值手段,黄金反而是很好的保值手段。高辉清说,在极端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就像津巴布韦那样,当一个馒头要用上亿元去买的时候,怎么可能有钱去买房子呢?有富余房子的人只会卖房子保证基本需求。

尽管多次表示不知道该怎么预测房地产业,但高辉清还是做出了“买房无助资产保值,2021年将迎来二次拐点”的结论。他说,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压力已经表现出来了,2009年12月以后对房地产的调控措施已经表明了中央的决心。宽松货币政策从增量上讲,跟2009年相比力度会明显减弱。

要闻

陕西一校长儿子结婚,13所学校2800名学生停课1天

“停课赴婚宴”为何频频发生

本报记者 孙海华

--------------------------------------------------------------------------------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21-01-07 [打印] [关闭]

“吴校长的儿子28号结婚!”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关家乡,乡中心校校长吴凤周儿子结婚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全乡。然而,本来是喜事一桩,却惹出了“麻烦”:因为老师们要去参加婚宴,关家乡13所中小学校竟集体放假,2822名学生停课一天。这件事被群众在网上举报后,汉滨区教育局迅速查处,关家乡14所学校的负责人分别受到处理。

这件事虽已平息,然而余波四起,在坊间引发了因公权滥用而起的“被时代”的热议。

关家乡共有14所中小学校,教师142人,在校学生2822人。2009年12月28日,中心校校长吴凤周的儿子在安康市城区举行婚礼。由于吴凤周在关家乡教育系统工作多年,和教师们多有往来,教师们知道这一情况后,陆续向所在学校请假,提出届时将去参加婚礼。

为方便老师参加婚礼,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发生了:除廖湾教学点外,其他13所中小学分别通过校委会等方式,研究调整了上课时间,决定12月28日放假1天。其中,1所学校拟将当天的课程调整到2021年元旦,其余12所学校则将课程提前到2009年12月26日。12月28日当天,共有13名校长和68名教师参加了吴凤周儿子的婚礼,导致关家乡13所学校的2822名学生停课一天,141名教师放假1天。

“给学生们放假1天是为了老师们去参加婚宴,这件事在社会上影响恶劣。”接到群众举报后,汉滨区教育局高度重视,立即安排局纪检书记江德军带领纪检、监察人员深入关家乡调查、处理。

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汉滨区教育局于2009年12月29日晚召开专题会议。会议认为,关家乡13所学校无视上级关于教育教学管理的规定,擅自调课、停课、放假,中心校校长吴凤周在事前知情的情况下,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

事情发生后,也没有向区教育局和乡党委、政府汇报,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对此,乡中心校校长吴凤周和13所学校的校长及负责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据此,汉滨区教育局经与关家乡党委研究,决定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给予吴凤周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其关家乡中心校校长职务;对小关初级中学校长陈怀俊、关家九年制学校校长王治印、邹庙中心小学校长余祖忠予以诫勉督导,责令其他10所学校的负责人向教育局写出书面检查,并在本校全体教师会上公开检讨;对关家乡中心学校、小关初级中学、关家九年制学校、邹庙中心小学各记不良记录一次。同时,汉滨区教育局将此违纪事件通报全区,引以为戒。

这件事经媒体披露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校长儿子结婚、学生让路的事件并非独此一家。近年来,类似的丑闻已被频频曝光。四川乐山一学校副校长的儿子结婚,为让受邀教师都能参加婚礼,全校上课时间推迟半小时;海南儋州某校长儿子结婚,校长让全校师生放假两天;河南虞城县一小学校长的儿子结婚,全校1000多名学生放假5天,腾出校园用以大摆婚宴。

有评论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腐败行为。作为教师,应该深思自己何以为师,何以立足社会”。“停课赴婚宴事件”并不能仅是处分了事,而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挖挖背后的一些因素,从而有效减少或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

“这么多下属教师集体赴宴,在这个‘被’时代里,不能排除‘被’自愿的因素。”杨成富撰文认为,无论这位领导有没有滥用权力,权力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仍不言而喻。

据了解,关家乡中心校并非平常意义上的学校,而是由原来的乡教育办转换而来,中心校校长就是原来的乡教育办主任。“所以,老师们心甘情愿去送礼捧场,完全是‘权力’在作怪。”署名“冯新”的评论文章认为,校长掌握着老师们的职称晋升、优秀评选、绩效评定等。

“因此,要刹住校长儿子结婚、学生让路这股歪风,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尽快破除教育行政化的藩篱,淡化权力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本报西安1月6日电

青年调查

调查显示72.4%的人赞成网络分级

95.3%的人认为当前互联网对孩子有负面影响;

62.1%的人希望采用技术手段实现网络内容分级与过滤

本报记者 黄冲 实习生 娜迪亚

--------------------------------------------------------------------------------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21-01-07 [打印] [关闭]

2009年6月22日,沈阳市黄河大街小学的学生在刚刚调试好的“校园绿色网吧”内上网冲浪。除了不健康的网站和容易让学生沉溺的网络游戏无法登录外,学生们在这里可以登录国内各大网站,观看中外大片和影音资料,玩百种益智游戏。

张浩摄

“我们对孩子上网是以‘控制’为主。”湖北省潜江市的胡新河对记者说,“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强制’——每周上网时间强制在一小时以内,到点就关机。”

9岁的女儿从去年开始接触网络,现在还处于胡新河的“可控范围”内。但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胡新河开始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孩子越大,好奇心和自我意识越强,强制肯定不是办法。自己总不能天天在电脑前看着。他期盼,可不可以建立起网络分级制度引导孩子们正确上网?

2009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五级分类设想,“网络分级”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718名公众进行的在线调查发现,72.4%的人赞成网络分级,反对者占11.3%。同时,有44.5%的人认为,网络分级可以有效保护孩子。

“网络分级不是给未成年人看的,是给家长、教育系统和社会看的”

调查显示,95.3%的人认为当前互联网对孩子有负面影响,其中36.4%的人表示影响非常大。仅0.9%的人认为没有负面影响。

袁勇道是广东省化州市一所中学的高一班主任。他说老师现在最头疼学生的两件事:早恋和上网。一个班七八十个学生,真正家里有电脑的没几个,但几乎一半都是有多年网龄的“网虫”。老师们估计,在化州市网吧里上网的人,过年的时候大概有80%是学生,如果是平时,这一比例接近100%!

袁勇道还得经常去网吧“抓”学生。“他们看见我走进去,会急忙把电脑屏幕上的‘窗口’和‘任务’关掉,还说是在查资料。让他们打开之前的网页也不肯,不用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内容。”

管孩子很多时候还得靠家长,但袁老师说,他们那儿的家长大多不会上网。孩子上网,要么是严厉禁止,要么是纵容,很难正确引导孩子。

山东的公务员高鹏刚刚去孩子学校开过家长会,50多个家长凑在一起才发现,几乎家家都遇到孩子上网问题。“儿子5岁就开始接触电脑,现在百分之百会背着我们看不该看的内容。现在一些网站唯利是图,打孩子的主意。我们家长心情都很急切,期盼网络尽快分级。”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项目部主任邵德海表示,网络内容分级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必须实施的一项关键性管理措施。互联网不良信息如果不加管制,毒害的不仅是未成年人,甚至包括成年人。

公众如何看待当前互联网管理呢?调查发现,62.1%的人寄希望于“采用技术手段实现网络内容的分级与过滤”。而对于网络分级的实施效果,44.5%的人明确表示,网络分级可以有效保护孩子;39.1%的人认为有待观察;认为网络分级不能有效保护孩子的只占16.4%。

邵德海认为,网络分级只是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不良内容伤害的必需条件,不是全部条件。网络分级甚至不是给未成年人看的,而是给家长、教育系统和社会看的,教他们学会如何认识网络产品,学会如何正确引导和管理孩子使用互联网。

57.6%的人认为网络分级的障碍在于技术困难

社会上关于网络分级的呼吁由来已久,但迟迟未能实施,障碍是什么?调查中,57.6%的人认为是技术上有困难,但同时有29.8%的人却认为分级并没有根本上的障碍。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认为,网络分级想解决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划分标准很难界定。互联网面对的是亿万计用户,再大型的网站也无法确定它的用户会上传什么东西,这种难度可以想见。

对于分级标准的设定,“北京家长交流中心”的发起人代鸥表示,网络分级会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但要判断什么样的信息为不良信息,需要一种开放的态度。

“什么是不良信息?我都50来岁了,跟十几岁人的判断肯定是不一样的。”代鸥认为,“要确定分级标准,就一定要让全社会的人都认可,不仅仅只是家长认可,更应该吸收年轻人的意见。分级应根据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约束内容,才能有效地保护青少年,降低他们的抵触情绪。”

“《未成年人保护法》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各部门也制定过很多措施,进行了一次次的整治行动,却总是杜绝不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沈绮云教授分析,这里面有源头的问题,也有运营中的管理问题。青少年是网络使用的主要人群,我们要为他们创造绿色安全的网络环境,同时也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让他们养成健康使用网络的习惯。

沈绮云教授说,从业者也要提高社会责任感,不能光想着挣钱,社会效益也很重要。这里面经济利益很大,都形成了产业链。不是不能赚钱,但过分地注重经济效益是不行的。“企业有责任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现在有一个很可笑的现象,很多网络游戏公司公然声称,游戏只对成年人开放。”邵德海说,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国内宣称是成年人专用产品,不会像国外那样发生市场大幅缩小、宣传推广处处受限、社会形象不佳等情况。相反,还可以摆脱防沉迷系统的管制,而事实上未成年人接触这种游戏并不存在任何障碍。

本次调查中,一名广州番禺网友留言,网络分级为什么困难重重?还不是有利益在里面吗!

62.1%的人期待采用技术手段实现网络内容的分级与过滤

互联网的开放和自由一直是吸引公众的亮点,而对于网络分级的提议,调查发现有44.1%的人担心会影响言论自由。

对此,沈绮云表示,自由是有前提的,对于负面的东西,我们都有责任去约束它。“过马路还会觉得红绿灯很麻烦呢,但规则是为了保护所有人的安全。如果一项措施能真正保护多数人的网络安全,大家对它的信任度也会越来越高。”

胡涌说,当制度变得明晰后,每个人都会知道自己活动的合法范围是什么,对互联网的管理也会告别混沌,走向清晰和有序。我们现在大量的管理实际上是处在模糊状态,你不知道自己会触犯到哪个规定或哪个人。

事实上,公众对通过技术手段和政府监管实现网络安全具有相当高的期望。调查发现,62.1%的人期待采用技术手段实现网络内容的分级与过滤;61.2%的人期待政府监管落到实处;59.5%的人期待在网络自由的基础上保障孩子免受不良信息的影响。

此外,还有57.3%的人希望建立专门的儿童、青少年网站;46.8%的人赞成网络实名制;46.0%的人认为网络管理需要更完善的法规。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3年开始从民间角度推动网络分级,并在2004年率先推出《绿色游戏推荐标准》。对于网络分级,邵德海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由主管部委牵头制定分级标准,邀请行业组织和专家学者、产业代表、家长代表、青少年代表,共同制定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后,再由主管部门出台正式的网络分级法规。

邵德海还建议,绿色网络产业需要扶持政策,比如大幅提高成人网络的门槛,一定要扼杀打着“成人级”产品的幌子谋求青少年市场的网络游戏产业趋势。网络产业的绿色化经过两三年的发展后,才能成为对抗低俗网络内容的生力军。

青年话题

那些有机会给局长唱赞美诗的孩子

宋桂芳

--------------------------------------------------------------------------------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21-01-07 [打印] [关闭]

四川南充市蓬安县教育局局长及副局长到河舒初中视察,彩旗招展,横幅飘扬,地面一尘不染,两排中学生齐刷刷地站着唱“赞美诗”。蓬安县教育局邓林祥称,学生朗诵的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国学篇章,表明该校欲建设“书香校园”。(荆楚网1月6日)

若不是条件有限,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热闹场面也不是不能出现。想当年,“高校领导热迎评估组女秘书事件”一时甚嚣尘上,怪只怪女秘书的身段与领导的身段不太相称而已,若是将女秘书置换成评估组专家,别说风尘仆仆去机场迎接,就是红地毯一路从机场铺到校门口,估计也算不上什么奇闻。在我看来,南充的这个例子才是“评估组女秘书事件”的合理版本,因为出面的是局长和副局长,劳烦孩子们出来撑个场面,常理而言是说得通的—夸张之处,恐怕只在于那些画蛇添足的“赞美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但局长们显然不是孩子们的朋友,一所基层中学,整出那么多孩子拿着文件夹夹道给官员朗诵诗歌,显得有些滑稽了。我在想,如果这些孩子只是夹道用鲜花欢迎一下,不说这些听起来别扭的话,估计没人觉得奇怪了——道理很简单:我们当年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吗?即便是在当下,需要动用孩子撑场面的场合还少吗?各家少年宫的鼓号队是最忙的,跳舞唱歌好的、长得好看的孩子也是最忙的,节假日奔来走去赶场子,比拿个本子朗诵诗歌辛苦多了。

我还是要祝福那些有机会给局长唱赞美诗的孩子:首先要祝福他们光荣胜出,因为他们有学校看中的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懂事听话,乖巧顺从,那些个性张扬的顽皮孩子,是不适合列队欢迎局长们的,唯有牺牲自我、收敛个性,才有机会对权力表达赤裸裸的肉麻与赞美;其次,祝福他们光荣进入了一场形式感强烈的权力仪式,参加多了,他们就知道为什么要以当官为理想,基层部门对形形色色的检查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形象,也必然会激发起他们热爱检查、痴迷权力的欲望。

当然,组织欢迎仪式未必是领导的意思,但既然享受了欢迎仪式,也多少表达了内心的一些“意思”。有没有影响学生的上课学习是一个问题,而有没有必要如此兴师动众则是另一个问题。在对后者的反思上,我们当然不应该只抓住一个学校不放。身边的“赞美诗”,看得听得还少吗?只不过,有时候我们还不如这些列队欢迎的孩子,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连列队的资格也没有,早就被安保的横线挡在门外了,内里的喧嚣与热闹,或者谁在唱、怎么唱“赞美诗”,岂是普通员工所能知晓。

正如民间段子写的,“罚款和创收在一起、听证和涨价在一起、改制和鲸吞在一起、考察和观光在一起……”我们还可以续个尾巴:“官员和赞美诗在一起。”不是官员需要赞美,是自由的权力需要恭维,借以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那些有机会给局长唱赞美诗的孩子,提前看到了权力的骄矜与傲气,对未来的反省与建设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
1.当各位同学在校园里散步的时候,当某些同学还在沉迷在网络游戏的时候,当我们在教室里感受着大学生活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在几十年前的那场战争。多少无名英雄战死杀场。而我们是怎样对待这样来只不宜的和平。我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现有的幸福生活。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真的热爱自己的祖国。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切已经成为历史。而我们是怎么对待这段历史的?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出都有一颗火热的爱国心。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想很多人都能挺身而出,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可是有些人却做了不爱国的事。我想很多同学的手机里都有很多拿英雄人物开玩笑的信息。当我们看见这些信息一笑而过的时候,难道我们之是笑笑吗?他们用生命用鲜血为我们换来了幸福和平的生活,可我们却拿这些英雄开玩笑。这样好吗?

当日本在战争中遗留的毒气依旧杀伤我国人民的时候。我想很多人是这样想的,还好中毒的人不是我。难道我们的素质只有这么高吗?而在日本学生的历史书上却没有一点有关侵略战争的事件,可以说多数的现代日本学生已经忘记了那段他们祖辈犯下的罪行。难道我们也要像日本学生那样把它忘记吗?勿忘国耻。正是我们的落后,一个小岛国就可以侵略我们这样大的国家,难道这不是耻辱吗?如果没有太平洋战争,如果不是日本侵华战争中的战线拉的过长,如果日本没有威胁到苏联的利益。那么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了。

当我们还以四大发明引以为自豪的时候。其他国家已经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代替了指南针,用生活垃圾造纸代替了木材造纸,用激光印刷代替了刻子印刷,用巡航导弹代替了黑色火药。我们还有什么可自豪的。那是我们祖先的也不是我们的。

我们的科技水平远远的低于日本、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他们可以大肆的在技术上欺压我们。看看我们手中的先进设备,有多少是我们自己国家生产的。玩的游戏是 SONY 的,学的计算机是微软的,手机的摩托罗拉的,穿的鞋是耐克,阿迪达斯的等等。就算这些我们中国人可以做出来,如果在你有钱的条件下。你会用国产的吗?我想不会,虽然在价钱上差距很大,可是在质量和技术上差距更大。中国或许不能和日本美国比,可是中国的软件技术就连印度和以色列都比不过。我想在做的各位都有很多同学都打过网络游戏。有多少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传奇》是韩国的,《奇迹》是韩国的。我们中国人自己有什么。是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

我们已经远离了曾经的血雨腥风,远离了硝烟四起。难道我们也远离了爱国主义吗?我们是离开了那些过去。可是我们又来到了一个战场,这里没有血腥,这里没有了刀光剑影。这场战争是知识的战争,是技术的战争,是争夺人才的战争。我们就处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

或许很多人认为,我们来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以后有个好工作,找个伴侣幸福的度过余生。可是在这背后却体现了你现在的爱国主义。当我们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已经成为了一名“战士”,一名为了祖国的经济建设战斗的战士。我们的知识就是我们战斗的武器。我们也在捍卫这自己的祖国。祖国需要人才,也许我们以后工作的时候所创造出来的东西远远比它的经济价值还要高。

未来是我们的,未来的国家需要我们来建设,大家之所以坐在这里,一个高尚的理由就是为了祖国,为了祖国的繁荣。为了祖国可以在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爱国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一种诚挚的热爱和深厚的情感,是一个人最原始的感情之一。但作为一个涉世不深的我,一直认为爱国是高不可攀也是比较渺茫的事。最近,我读了《民族英雄郑成功》一书,对爱国之情有了深刻的感悟。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波诡云谲的时代浪潮中扬帆前进,经历历史沧桑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这么一种坚如磐石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信念作为民族思想支柱,正是它成为祖国发展腾飞的不竭动力。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豪,有虎门硝烟的爱国将领林则徐;有舍身炸碉堡的解放军战士董存瑞;有征服体育界一举夺得六枚金牌被誉为“体操王子”的李宁;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为拥有这样的先辈而感到光荣、自豪和骄傲。但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而是要不断的发扬爱岗敬业的优良传统,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企业大环境里,铸造出与企业共有的一片辉煌。

爱国的体现来自于必胜的决心和恒心。当年郑成功就破釜沉舟,昭告百姓:“如果不收复台湾,就不回来见父老乡亲。”在攻打台湾城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他凭着那种永不放弃、永不退缩的信念,把它一一都克服了。

爱国的行动来自于情感的无私和无畏。为了“反清复明”郑成功不惜“杀父报国”。为了早日把荷兰军队赶出台湾,他顾全大局毅然离开了妻子和儿子。为了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他大公无私,拒收荷军总督的贿赂,与荷军斗争到底。

虽然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和平的社会。但是爱国的情感仍然可以在平时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体现,也可以通过每件事当中体现。我们要从小树立一个爱国的思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自信自强,无私无畏。只有这样,长大了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所谓“爱国”,顾名思义,就是热爱自己的国家。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确实有很多的爱国志士,就说一代名将岳飞吧!从小就在背上刺了“精忠报国”的字样,为了宋朝的大好河山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又说中国的开国功臣周恩来总理,从读书时就立下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爱国志士多各朝各代的奸臣、奸雄也不少。像与岳飞同时期的奸臣秦桧,祸国殃民,还害死了岳飞,遭后人唾骂,遗臭万年。还有一代奸雄的国民党首领蒋介石,不帮助*******一致对付小日本,反而与自家人窝里反。被打败后夹着尾巴逃到台湾,导致了现在的中国无法使领土完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是南宋时期的民主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说的。北宋政治家范仲淹也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现代人都不屑什么爱国不爱国的,都本着“事不关己,己不为人”的错误观念,认为只要认真赚钱,只要有钱了,自己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却不知,如果国家不安定,天天与别国械斗,今天被别国的原子弹打掉了大片地区,明天又要用氢弹去打别国,然后后天又被打……这样反反复复地打来打去,个人能有安宁吗?

我曾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有一团纸屑就沃在了那垃圾桶旁边,过往的人群们纷纷从它身上跨过,……就这样,它在那里呆了好久好久,直到有一个乡下的少年来到了这条街,看到了着团纸,第一眼就把它捡了起来……那只是一个简单而又朴实的一个动作,却饱含了深刻无比的爱国之情,难道我们这些所谓的现代人就不如一个乡下少年吗???

都说国家、国家没有国何来家,没有爱国又何来爱家,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不是要我们去做什么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爱国烈士。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成为世界大国做出一点点的贡献吧!我们有权利,更有这个义务去做这件事,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加油吧!
2.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3.爱国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一种诚挚的热爱和深厚的情感,是一个人最原始的感情之一。但作为一个涉世不深的我,一直认为爱国是高不可攀也是比较渺茫的事。最近,我读了《民族英雄郑成功》一书,对爱国之情有了深刻的感悟。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波诡云谲的时代浪潮中扬帆前进,经历历史沧桑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这么一种坚如磐石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信念作为民族思想支柱,正是它成为祖国发展腾飞的不竭动力。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豪,有虎门硝烟的爱国将领林则徐;有舍身炸碉堡的解放军战士董存瑞;有征服体育界一举夺得六枚金牌被誉为“体操王子”的李宁;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为拥有这样的先辈而感到光荣、自豪和骄傲。但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而是要不断的发扬爱岗敬业的优良传统,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企业大环境里,铸造出与企业共有的一片辉煌。

爱国的体现来自于必胜的决心和恒心。当年郑成功就破釜沉舟,昭告百姓:“如果不收复台湾,就不回来见父老乡亲。”在攻打台湾城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他凭着那种永不放弃、永不退缩的信念,把它一一都克服了。

爱国的行动来自于情感的无私和无畏。为了“反清复明”郑成功不惜“杀父报国”。为了早日把荷兰军队赶出台湾,他顾全大局毅然离开了妻子和儿子。为了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他大公无私,拒收荷军总督的贿赂,与荷军斗争到底。

虽然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和平的社会。但是爱国的情感仍然可以在平时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体现,也可以通过每件事当中体现。我们要从小树立一个爱国的思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自信自强,无私无畏。只有这样,长大了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所谓“爱国”,顾名思义,就是热爱自己的国家。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确实有很多的爱国志士,就说一代名将岳飞吧!从小就在背上刺了“精忠报国”的字样,为了宋朝的大好河山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又说中国的开国功臣周恩来总理,从读书时就立下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爱国志士多各朝各代的奸臣、奸雄也不少。像与岳飞同时期的奸臣秦桧,祸国殃民,还害死了岳飞,遭后人唾骂,遗臭万年。还有一代奸雄的国民党首领蒋介石,不帮助*******一致对付小日本,反而与自家人窝里反。被打败后夹着尾巴逃到台湾,导致了现在的中国无法使领土完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是南宋时期的民主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说的。北宋政治家范仲淹也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现代人都不屑什么爱国不爱国的,都本着“事不关己,己不为人”的错误观念,认为只要认真赚钱,只要有钱了,自己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却不知,如果国家不安定,天天与别国械斗,今天被别国的原子弹打掉了大片地区,明天又要用氢弹去打别国,然后后天又被打……这样反反复复地打来打去,个人能有安宁吗?

我曾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有一团纸屑就沃在了那垃圾桶旁边,过往的人群们纷纷从它身上跨过,……就这样,它在那里呆了好久好久,直到有一个乡下的少年来到了这条街,看到了着团纸,第一眼就把它捡了起来……那只是一个简单而又朴实的一个动作,却饱含了深刻无比的爱国之情,难道我们这些所谓的现代人就不如一个乡下少年吗???

都说国家、国家没有国何来家,没有爱国又何来爱家,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不是要我们去做什么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爱国烈士。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成为世界大国做出一点点的贡献吧!我们有权利,更有这个义务去做这件事,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加油吧!
誓死报国抗日将军李家钰

李家钰,1892年生,蒲江县人。青年时代的李家钰志向宏远,喜读《孙子兵法》等典籍。当时正值辛亥革命“四川保路运动”兴起,他考入四川陆军军官学堂,1915年,毕业于该校第三期。北伐战争攻打南京制造局一役中崭露头角。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时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陆军整编第四十七军中将军长的李家钰向全国发出抗日请缨通电,随后奉命率部前往晋东南抗日前线。1938年春,李家钰在国共合组的“第二战区东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的统一指挥下,率部在东阳关、长冶一带同装备精良的入侵日寇激战。截至1939年10月,李家钰率部与日寇作战500余次,立下不朽战功。1939年冬晋升为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

1944年春,世界反法西斯战局发生重大转折,侵华日军为挽颓势,聚集10多万兵力,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悍然发动“中原会战”。在督师河南陕县秦家坡的战斗中,李家钰率领的集团军总部官兵误入日军伏击圈,李沉着指挥部队应战,不幸中弹壮烈殉国,时年52岁。
李家钰用生命和鲜血实践了自己生前“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疆场是善终”的钢铁誓言。中共领导的《新华日报》为他发表悼念专文。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李家钰为“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

徐悲鸿

抗日战争时期,艺术大师徐悲鸿在重庆江北盘溪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活动,有不少传闻甚广的有趣故事,但都不及他画猫赠“马”这两件小事能鲜明地反映他的个性和人品。
1941年,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立中央大学的进步师生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纷纷口诛笔伐。在中大艺术系任教的徐悲鸿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回到他在盘溪筹办的中国美术学院后,满怀悲愤画了一幅《怒猫图》,图中一只小老虎似的雄猫立于巨石上,竖起两耳,怒睁着一双像电灯泡一样闪闪发光的圆眼睛,猫须挺直如利锥,咬牙切齿,微张巨口,面向纸外作捕鼠状。图上没有题词,只写上了寓意深刻的“壬午大寒”4个小字,并盖上了悲鸿名章。不久田汉来访,悲鸿将此画给他看,田汉赞不绝口,当即吟诗一首,用遒劲的书法写在画幅的右上角。诗云:“已是随身破布袍,那堪唧唧啃连宵,共嗟鼠辈骄横甚,难怪悲鸿写怒猫。诗中对徐悲鸿爱憎分明的正义感给予褒扬。
也就在这个期间,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迫使许多国立学府随政府迁来重庆,仅沙坪坝就集中了国立中央大学、国立重庆大学、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国立中央工校等很多学校。遗憾的是沙坪坝学校虽多,却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更不见有能出版和销售进步书籍的地方。因此莘莘学子一再呼吁,渴望有人来玉成这件好事。当时有个名叫陈汝言的江苏人,想顺应民心,办一个“正风出版社”,但苦于缺乏开办经费。怎么办 李公朴教授给陈汝言献上一计,说:“要钱只有找徐悲鸿。他的画是热门,一匹‘马’就卖了500元。”陈汝言听后很高兴,因为他深知徐悲鸿的为人,也知道自抗战以来,徐悲鸿大师在新加坡、吉隆坡、新德里、槟榔屿等地举办画展卖画的行情及他把画展收入捐献给离乡背井难民的义举。他想,只要这个小小书店徐悲鸿认为办得有价值,他就一定会慷慨解囊的。于是陈汝言便从沙坪坝过江来到江北盘溪找到徐悲鸿,大胆讲出了自己的想法。
徐悲鸿听完这个小同乡的坦诚之言,沉思片刻,用郑重的语气回答说:“你想办个出版社,我支持。我虽不是富翁,但出点钱是办得到的。不过要办就得办出自己的特色,应多出版些世界名著和国内的好作品。你回去找中央大学的一些知名教授担任编委,他们答应了再来找我要钱。”几天之后,陈汝言把编委会组织好了又来到盘溪,徐悲鸿立即拿出二千元交给陈汝言作开办费,并说:“这是我卖的两匹‘马’的价钱。”不久,“正风出版社”就在沙坪坝正式开张了,出版了很多享誉文坛的世界名著和国内进步书籍,于是徐悲鸿赠“马”办书店的事迹便被传为佳话。

我喜欢升旗仪式

每逢星期一,我们总要进行一次升旗仪式。你瞧,又一次升旗仪式开始了。

大操场站满了人------有鼓号队的,有护旗的,有站在司令台的。仪式一开始,同学们严肃地站着。“升旗!奏乐!”主持人一讲,全场立刻注视红旗。我是鼓号队的队员。我吹得很卖力,此时总让我想到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的宣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接着,主持人告诉同学们这星期谁评上了校园之星。继而某位老师借物喻人似地告诉我们人生的智慧,我最喜欢这一段。我经常把自己变成故事里的人,既伟大又自豪,使我又一次感到读书的必要。

我喜欢升旗仪式,我曾在上面发言,又一次次地吹号,用尊敬的目光,仰望着这面用战士们的鲜血换来的红旗。邱少云同志为了不暴露目标,直到被烧死;狼牙山五壮士壮烈跳崖;黄继光堵住枪眼;王小二把敌人引入伏击圈,可自己却被活活打死;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卢德铭牺牲在埋伏中;刘胡兰誓死不说地下党,被活活折磨死……可恨的敌人!可敬的烈士!

我要以此为榜样,做个爱国爱民爱党的好孩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在沈阳读书的时候,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
周恩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守纪律。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他所读的书报,范围也比较广泛,除了社会科学的书籍外,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书籍也是他喜爱的读物。他还能把几本书的内容对照起来阅读,加以比较,探求最科学的内容和答案。
有一天,东关模范高等学堂的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
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
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
周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老师和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他。
周恩来在小学三年,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经被选送到省里,作为小学生的模范作文印行,这篇题目为《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感言》的文章,后来还收入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和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中学国文成绩精集》这两本书里。这篇九百多字的文章写得非常精采,其中对于老师、同学充满着热情的希望,希望师生一道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这对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周恩来中学毕业以后,赴日本留学前,曾经回到沈阳母校,看望诸位师友。他给一个要好的同学写了临别赠言:“志在四方”,“愿相会中华腾飞世界时”。相约当中华民族独立、繁荣的时刻再相见言欢。这位同学一直把这个题字珍藏了40年,1957年,又送给周恩来总理,两位老同学终于在解放了的新中国重逢,畅谈了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毕生的目标,唯是如此,周恩来才受到万民的景仰,几成为一个完美的化身。

《诸葛亮拜师》

诸葛亮八、九岁时,还不会说话,家里又穷,爹爹就让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这山上有个道观,里边住个白发老道人。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观门闲转,见了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划划地问这问那。诸葛亮总是乐呵呵地用手势一一回答。老道人见诸葛亮聪明可爱,便给他治病,很快就把诸葛亮不会说话的病治好了。诸葛亮会说话了。非常高兴,跑到道观向老道人拜谢。老道人说:“回家对你爹娘说,我要收下你当徒弟,教你记忆识字,学天文地理,阴阳八卦用兵的方法。你爹娘同意,就天天来学,不可一天旷课!”从此,诸葛亮就拜这位老道人为师,风雨无阻,日不错影,天天上山求教。他聪明好学,专心致志,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记住了。老道人对他更加喜爱了。转眼七、八年过去了。再说,在这山腰间,有个“庵”,诸葛亮每天上山下山逗从这庵前经过。有一天,他下山走到这里,突然狂风大作,铺天盖地地下起雨来。诸葛亮忙到庵内避雨。一个从未见过的女子把他迎进屋里。只见这女子长得细眉大眼,油嫩丝白,娇娆仙姿,犹如仙女下凡。他不由心中一动:庵里有这样漂亮的女子呀!临走,那女子把诸葛亮送出门,笑着说:“今天我们算认识了,往后上山下山渴了累了来歇息用茶。”打这以后,诸葛亮每到庵中来,那女子不仅殷勤接待,还盛情挽留,做好的饭菜。吃过饭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与道观相比,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诸葛亮被那女子的甜言蜜语弄得神魂颠倒!
诸葛亮思想出了岔,对学习倦了起来。他笑着从庵里出来,走进观里发愁,真是“出门欢喜进门愁,笑脸丢在门外头”。师父讲的他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出来,印不到脑子上;书上写的,看一遍不知道说的啥,再看一遍还是记不住。老道人看出了问题,把诸葛亮叫到跟前,长叹一声说:“毁树容易栽树难哪!我白下了这些年的功夫!”诸葛亮听出来师父的话里有话,低着头说:“师父!不会辜负你的一片苦心!”
“这话现在我却不信。”老道人望着诸葛亮说:“我看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想教你成才,才治好你的哑病,收下你当徒弟。前些年你是聪明加勤奋,师父我苦心教你不觉得苦;现在你是由勤奋变懒惰,虽聪明也枉然哪!还说不辜负我一片苦心,我能相信吗?”
“师父!这些天我每睡好觉,头脑发昏。”诸葛亮怕说出真情,挨师父训斥,撒了个谎。
老道人说:“风不来,树不动;船不摇,水不浑。”说着,他指着庭院里被葛藤缠绕的一棵树让诸葛亮看:“你看那棵树为啥死不死活不活,不往上长呢?”
“让葛藤缠得太紧了!”
“对呀!树长在山上,石多土少,够苦的。但它根往下扎,枝往上长,不怕热,不怕冷,总是越长月大。可是葛藤紧紧一缠,它就长不上啊啦,这就叫‘树怕软藤缠’哪!”聪明人一点就灵。诸葛亮看瞒不过师父,问道:“师父!你都知道啦?”老道人说:“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看你的神色,观你的行动,还能不知道你的心事吗?”停了一下,老道人郑重低说:“实话给你说了,你喜爱的那女子并不是人,它原是天宫一只仙鹤,只因贪嘴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被打下天宫受苦。来到人间,它化作美女,不学无术,不事耕耘,只知寻欢作乐。你只看它貌美,岂不知乃是寝食而已。你与她相爱,吃喝玩乐,倒也逍遥,但这样浑浑僵僵下去,终身将一事无成啊!若不随她的意,还会伤害你。”诸葛亮一听,慌忙问道:“师父!这会是真的吗?”老道人说:“如果不信,随你的便吧,以后就别再登这观门啦!”
“师父!我相信。以后再不与她来往了!”
“这还不行。你要烧道她的画皮,也好消除你的疑虑,永不怀念。”
“怎样烧掉她的画皮,还请师父指教。”
“那仙鹤有个习惯,每晚子时要现原形,飞上天河洗澡。这时,你进她的房中,把她穿的衣裳烧掉。衣裳是她从天宫盗来的,一烧掉便不能化作美女了。”诸葛亮答应按师父的吩咐去办。临行,老道人将一把龙头拐杖递给诸葛亮,说:“那仙鹤发现庵内起火,会立即从天河飞下来,见你烧了她的衣裳,必不与你甘休。如果伤害你时,你就用这拐杖去打,切记!”这天晚上时,诸葛亮悄悄来到庵里,打开房门,果然见床上只有衣裳,不见有人。她他点火就去烧那衣裳。仙鹤正在天河里洗澡,忽觉心头一颤,便急忙往下张望,发现庵内出现火光,“呼”地飞了下来。她见诸葛亮正烧她的衣裳,扑过来便啄诸葛亮的眼睛。诸葛亮眼疾手快,拿起拐杖,一下子把仙鹤打落在地。他伸手去抓,抓住了仙鹤的尾巴。仙鹤拼命挣脱,翅膀一扑一闪,又腾空飞去。结果仙鹤尾巴上的羽毛被诸葛亮抓掉了。仙鹤秃了尾巴,便与天宫中的仙鹤个个不同。自己也知道丢脸现眼,再也不去天河里洗澡,也不敢再混进天宫去偷可以化作美女的衣裳,便永远留在人间,混进了白鹤群里。诸葛亮拿这仙鹤羽毛去见师父。老道人说:“记住这个教训吧!要想学好本领,干一番事业,这色情之事千万不可迷恋!”诸葛亮不忘这个教训,把仙鹤尾巴上的羽毛保存起来,以此作为戒鉴。打这以后,诸葛亮更加勤奋,凡师父讲的,书上写的,他都博学强记,心领神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又过以年,正是诸葛亮烧美女化皮的那天,老道人笑着对诸葛亮说:“徒弟呀,你跟我已经九年了。该读的书都读了,我要传授的你都听了。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已年满十八岁了,该走出家门,干一番大事啦!”诸葛亮一听师父说他“满师”啦,连忙恳求说:“师父,徒弟我越学越觉得学识浅薄,还要再跟你多学点本领!”
“真正的本领要在实干中才能得到,书上学来的,好要看天地万物变化,随时而转,随机应变,才有用啊!比如你上那仙鹤当的教训,以后不再被色情迷恋,这是直接的教训;推而广之,世上一切事物都不可被它的表像所迷惑,要小心谨慎从事,洞察其本质才是。这算是我临别的嘱咐吧!今天我就要走了。”
“师父,你往哪里去?”诸葛亮惊奇地问:“以后我到哪里看望您呀?”
“四海云游,没有定向。”顿时,诸葛亮热泪滚滚,说道:“师父一定要走,请受徒弟一拜,以谢栽培大恩!”诸葛亮躬身拜罢,抬头不见师父,再也寻不到他的踪影。老道人临走,给诸葛亮留下一件东西,就是他后来常穿的八卦衣。诸葛亮怀念师父,把师父的八卦衣穿在身上,只当师父永远在自己的身边。诸葛亮不忘师父的教诲,成其是那临别的嘱咐,特意把带在身边的羽毛做成一把扇子,拿在手中,告戒自己谨慎从事。
跟许多农家孩子一样,孙中山在童年时就得上山砍柴,年龄稍大一点时,就下田插秧除草,有时还跟他的外祖父出海捕鱼。7岁时进私塾读书,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等中国古书,同时练习毛笔字。10岁他入陆家祠堂,学四书五经。孙中山勤奋求学,成绩突出。11岁时,他常在屋子门前大榕树下,听太平天国老兵讲述太平军抗清的故事。满清腐败,人民群起反抗的事深植在他小小的心灵中。在乡间,他看到女子被强迫缠足的痛苦,看到奴婢被主人随意毒打的残酷,看到乡人聚赌的沉沦,看到官兵欺压良民的野蛮他感到非常伤心和愤怒。他萌起了要到外面世界看看的念头。1879年,13岁的孙中山随母亲乘轮船到檀香山去找他大哥。他们乘坐的是一艘名“格兰诺克“号的 两千吨级的铁壳英国轮船。在轮船的甲板上望着浩瀚的大海,“始见轮船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 之心,穷天地之想”。自此,孙中山感受到机器的威力和西方科技的发达。1883年6月,已毕业于夏威夷最高学府的孙中山乘坐轮船回返中国。轮船进入中国海域后,就遇到清朝税吏的勒索,孙中山进一步感受到清朝的腐败 。他回到翠亨村后,看到的还是一个苛捐杂税的的中国。村民保守,私塾教学仍然沿袭旧规,背诵强记, 很少有心智的启迪。1887年正月,孙中山转入香港西医学院就读,时年21岁。五年后毕业。当时,香港秩序井然,贪赃纳贿的事绝无仅有。又听到英国和欧洲政治优良,这一切都是人努力经营而得 来的成就的。因此只有改变政府,才能改良社会。中国数百年来只有坏政府,没有好政府。因此孙中山决定大学毕业后,抛弃医生生涯,从事医国事业。他说:“由此可知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于香港也。” 1896年9月30日,孙中山由纽约乘船抵达利物浦,10月1日到伦敦,与他的老师康德黎晤面,后被清朝侦探跟踪,再将他挟持致清朝驻伦敦使馆软禁起来。辛得老师康德黎发动舆论力量,才将他拯救出来。这就是有名的“伦敦蒙难记”。孙中山伦敦蒙难的遭遇,获得国际的关注,并成为国际公认的中国革命领导者。为人身安全,孙中山继续在伦敦居留,并在大英博物馆研读政治、外交、法律、军事、矿产和经济等书籍。在伦敦的研究和社会考察,使孙中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有了更大的提升,他的三民主义的思想也更趋完整和成熟。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主革命先行者,但他的贡献不仅在中国,也在于全人类,所以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体系,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运动中最关键、最具有突破性的一种指导思想。

  苏武牧羊南宋末年,元兵南逼。宋皇从杭州败移福州。景炎帝二年(即公元一二七七年)的春天。文天祥为了抗击元兵,率师从闽西进军漳州,所闻福州失守,宋帝败逃海上,他只好西撤,翻越闽南与闽西交界的坂寮岭,退到险要的倒岭赶筑营垒,沉着应急。元兵来势凶猛,紧迫在后,文天祥的兵马渡过下畲溪的木桥,仰望天空,说了声“天助我!”立即,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咆哮的山洪把元兵阻隔在崎岖的对岸。那拆掉的虽是木桥,却系交通要道。文天祥考虑到战后百姓过往的需要,特地为当地留下不少金银,以备复建之用。当他带兵马要经过倒岭下的梅子坑村,老百姓闻讯接应,纷纷主动把家里的门板桌面都搬来铺架临时便桥。文天祥万分感激,当场为此桥取名为“大义桥”,后人也有传说为“待御桥”。明朝万历十年(即公元一五八二年)间,在大畲溪建起了坚固的石拱桥,并在桥头建立了壮观的碑亭,以纪念信国公文天祥举义驻师。树立的三块石碑,均有秀丽的碑文。传说后来当地著名的文人林希严(林泰)为了悼念“耿光垂北斗”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感慨满怀地写了《题国公桥》一诗:当年丞相过桥东,战马啸啸满路风。万古人间留壮烈。百年溪水泣英雄。伤心荒涧碑犹在,放目寒山事已空。吊古不堪回首望,冷烟萎草夕阳红。这首凄凉,悲壮的诗篇,表达了后人对文天祥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爱国将领吉鸿昌1895年,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家吉姓小茶馆的后院,诞生了一名男孩,取名鸿昌。对于鸿昌的父亲吉筠亭来说,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了张吃饭的嘴。吉鸿昌好不容易熬到了18岁,恰恰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于是他便报名参军,从此开始了他一辈子的戎马生涯。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伍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以致有“吉大胆”之称,他率领的部队则号称“铁军”。到了1930年,也就是吉鸿昌35岁那年,被提拔为国民军第22路军的总指挥。当时正值北伐战争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虎视眈眈,可是国民党借口“攘外必先安内”,拼命剿杀共产党。这时吉鸿昌奉命攻打鄂豫皖苏区,他在前线化装成小炉匠进入苏区,亲眼见到共产党的真实情况,觉得茅塞顿开,并为自己立定了目标:“投错了门路,就拔出腿来!”于是准备率部起义。不料蒋介石得到密报,很快解除了吉鸿昌的兵权,以“考察”的名义将他驱逐到国外。就在吉鸿昌出国前夕,9·18事变发生,他听到这一消息“发指眦裂”,声泪俱下地说:“国难当头,凡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誓死救国!”坚决要求留在国内,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但蒋介石无动于衷,依然逼令他出国。满怀悲愤的吉鸿昌无奈,只好在上海下榻的旅馆墙上,留下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一明自己的心志。赤心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受尽了民族歧视,有人告诉他,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怒不可遏,说:“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制胸卡,上面用英文写着:“我是中国人!”而且随时随处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人,用中华民族的自尊向美国的种族歧视挑战。吉鸿昌在国外到处宣传抗日,一次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他:“日本有飞机大炮,中国凭什么抗日?”他拍着胸脯愤然回答道:“我们有热血,有四万万人的热血。中国人的愤激已经达到了极点,莫不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誓愿牺牲一切,为生存而战!为真理而战!”到了古巴首都哈瓦那,正值那里的华侨集会,纪念孙中山诞辰65周年,他应邀在会上做了慷慨激昂的抗日讲演,听罢许多人热泪盈眶,一位华侨高声说:“吉将军,你快回国,把军队整顿起来吧,我们一定作你的后盾!”吉鸿昌听罢激动地说:“我一定不辜负同胞们的热望,誓死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说罢泪如雨下,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这时,到场的侨胞也放声痛哭,高喊:“牺牲一切,奋斗到底!”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吉鸿昌闻讯提前回国。船到上海,他见到日本军舰正在攻打吴淞炮台,而国民党的军舰却不还一枪。吉鸿昌在甲板上顿足高呼:“放炮啊!放炮啊!”然后对周围的人说:“看!我们的数百万同胞就在那炮火里!”言迄失声痛哭。到了南京,他再次向蒋介石请缨抗日;可是蒋介石却让他在上海办实业,他愤懑至极,抗议说:“我是军人出身,军人的天职是卫国杀敌,不是发财!”爱国无门的吉鸿昌只好采取独立行动,潜至湖北发动旧部起义,蒋介石派兵追击。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吉鸿昌进入苏区;后由苏区至上海,再由上海北上天津。不久即与中国共产党在天津的地下组织取得联系,并于1932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一名旧军人转变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为实现抗日救国的誓愿,1933年5月吉鸿昌变卖家资,购置武器,联合了爱国军人冯玉祥等,在张家口组织起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发表“外抗暴力,内除国贼”的声明,并一度收复了张家口以北的大片土地,把日伪军队赶出了察哈尔省。其间他即兴作诗说:“有贼无我,有我无贼。非我杀贼,即贼杀我。半壁河山,业经改色。是好男儿,舍身报国!”天津各界抗日联合会得到抗日同盟军胜利的消息,立即派人赴前线慰问。后来,由于蒋介石想方设法破坏抗日同盟军的爱国行动,致使吉鸿昌因弹尽粮绝而失败。吉鸿昌潜回天津后并不灰心,又在天津组织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在法租界花园路5号家中的三楼,购置印刷设备,印刷出版宣传抗日的刊物《民族战旗》,后来又改名《华北烽火》、《长城》,继续从事抗日活动。然而蒋介石并未因此而放松对吉鸿昌的迫害,严令特务机关不惜一切手段除掉吉鸿昌。这时的吉鸿昌处境已十分危险,党的地下组织要他撤离;但吉鸿昌考虑到有许多工作还要在天津继续进行,于是先把家眷转移到英租界的牛津别墅,自己则居住在法租界国民饭店或惠中饭店。1934年11月9日,国民党特务勾结天津法租界当局,在国民饭店刺杀吉鸿昌未遂,乃将他逮捕。先由法国工部局引渡到天津警察局,旋押往河北蔡家花园51军的军法处。审讯时吉鸿昌正气凛然、义正词严地说:“我抗日,是打鬼子、救中国!我作地下工作,是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想用审讯吓住我,你们想错了!”几天后,吉鸿昌又被解到北平旃檀寺陆军监狱,蒋介石密令将他就地处决。11月24日军法官到狱中向吉鸿昌宣布判处死刑的命令,吉鸿昌神态自若,他向监刑官索要纸笔,给妻子胡红霞写了一封遗书,安排身后:“红霞吾妻: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你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你照应。家中余产,不可分给别人,留存教养子女等用。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喻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家中继母已托二、三、四弟照应教〔孝〕敬,你不必回家可也……”行刑前,39岁的吉鸿昌以地作纸,枯枝为笔,写下了一首感天动地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然后喝令执行官:“给我搬把椅子来!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倒在地上。”他坐定以后,又喝道:“我为抗日而死,一生光明磊落,不能在背后开枪!”执行官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办?”吉鸿昌厉声说:“在我面前开枪!我吉鸿昌要亲眼看着你们是怎样把我打死的!”然后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抗日胜利万岁!”这样一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抗日民族英雄,没有死在日本人的枪口之下,而是死在了民族败类手中,引发了我们太多太多的历史哀痛与沉思。如今,坐落在花园路的吉鸿昌烈士故居已成为天津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在吉鸿昌诞辰100周年之际,又在故居对面的一块泰山石上树立起吉鸿昌将军跃马横刀的青铜雕像。这一切,作为我们民族的灵魂和骄傲,将永远永远地保存下来,供世人瞻仰。
文章标题: 如果在明朝万历元年有了杂交水稻技术,明朝会怎么发展下去 会不会走上汉朝的老路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1781.html
文章标签:明朝  有了  会不会  老路  汉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