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评价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

时间: 2021-09-01 15:02:3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8次

如何评价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的人物评价

兰开斯特王朝的第一位国王在47岁就死了,王位得来如此容易但是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和快乐,因疾病缠身而痛苦,被国家事务搞得精疲力尽。作为一个国王他艰苦努力地去做正确的事,作为一个人,他在教堂里表现出的虔诚是有目共睹的。他在遗嘱中写道“我亨利是有罪的不幸的人,请求我的文武大臣和真诚的人民原谅我,假如我在任何方面错待了他们。”处于亨利四世那样的境地能够创建一个王朝并把这个国家完整地留给儿子是非常不容易的。叛乱的贵族被打败,苏格兰和法国严守中立,威尔士恢复对英格兰的效忠,下院虽然为了税金而对其指责但是也未怀疑他的名位。

作者对亨利四世有着怎样的评价?

作品既赞扬了亨利四世维护国家统一的业绩,又揭露了他非法篡夺王位的罪过。而且还将广阔的社会生活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生动画面。作者刻画人物性格形象、生动。

《亨利四世》是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所著历史剧的作品,分上、下篇,写于1597~1598年。

15世纪初,英格兰在亨利四世统治下,国家多故,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争战不休。诺森伯兰伯爵曾扶助亨利四世登上王位,他居功自傲,对国王使出君主的威严大为不满。他和华斯特勾结摩提默和葛兰道厄,阴谋策划反亨利四世的叛乱。与此同时,太子哈利好像不求上进,行为放荡,整日鬼混。叛乱爆发,亨利四世的王军与诺森伯兰伯爵的爱子潘西的叛军在索鲁斯伯雷相遇,结果国王的人马彻底击溃了叛军。接着又平定了一场叛乱。接二连三传来胜利的消息,这时亨利四世却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对太子的品格深感不安,但太子表示一定要洗心革面,用超乎一切的努力保住王冠。亨利四世驾崩,亨利五世一改年轻时的荒唐,变成了一个圣明的君王,太平盛世亨利五世王朝即将开始了。

作品既赞扬了亨利四世维护国家统一的业绩,又揭露了他非法篡夺王位的罪过。而且还将广阔的社会生活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生动画面。作者刻画人物性格形象、生动。

能具体评价下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吗?

  《亨利四世》
   ——不朽的杰作

  《亨利四世》上下篇和紧随其后的《亨利五世》是连续性的作品,其描 写的重点是亨利五世继位前后的事件。相反亨利四世在剧中并不显得重要。

  全剧有两条线索,一是老国王亨利四世发兵平定北方贵族叛乱,一是王 子哈尔开始不务正业,与一群市井流氓混在一起,后来与他们断绝关系,参 加平叛战争,立下战功,最终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两条线索交叉前进,互 相映衬。

  《亨利四世》上篇写国王即位后时时想到自己的御座系篡夺而来,良心 十分不安,再加上太子哈尔镇日与一群流浪汉厮混,吃喝嫖赌,打家劫舍, 全无正形,老国王非常气愤和懊丧,觉得这是上帝对他篡位的一种惩罚。他 为了排遣国内人们的不满情绪,决定派兵参加十字军,去耶路撒冷保护圣陵。 但消息传出,宗室里的反对派诺森伯兰伯爵和北方贵族摩提默发动叛乱,他 们得到了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的支持。诺森伯兰伯爵的儿子霍茨波是一员勇 猛的战将,在他的指挥下,叛军所向无敌,一时朝野震惊,亨利王父子动用 全部兵力,御驾亲征,王子一改旧习,积极参战。

  其实王子是个富于心计的人。他身在酒肆,心想天下,对自己的将来早 已胸有成竹。上篇第一幕第二场,在和酒肉朋友们打闹一阵后,他有一大段 独白:
  +
  我完全知道你们,现在虽然和你们在一起无聊鬼混,可是我正 在效法着太阳,它容忍污浊的浮云遮蔽它的庄严的宝相,然而当它 一旦穿破丑恶的雾障,大放光明的时候,人们因为仰望已久,将要 格外对它惊奇赞叹。……只有偶然难得的事件,才有勾起世人兴味 的力量。所以当我抛弃这种放荡的行为,偿付我所从来不曾允许偿 还的欠债的时候,我将要推翻人们错误的成思,证明我自身的价值 远在平日的言行之上,正象明晃晃的金银放在阴暗的底面上一样, 我的改变因为被我往日的过失所衬托,将要格外耀人眼目,格外容 易博取国人的好感,我要利用我的放荡的行为,作为一种手段,在 人们意料不及的时候一反我的旧辙。

  这说明他并不是误入歧途,而是把这当作一种手段,同下层群众接触, 了解民生疾苦,为将来实施有效的统治作准备。

  果然,他帮助父王平定了北方的叛乱。叛军的首领比起他来黯然失色。 他们为了各自集团的利益,互相猜忌,加以傲慢轻敌,刚愎自用,很快败在 王子的团结一致的雄师手下,即便叛军猛将霍茨波号称英勇无比,举世无双, 也无济于事,终于在索鲁斯伯雷战役中被哈尔王子杀死。上篇以王军胜利告 终。

  但叛军并未全被消灭。霍茨波的父亲诺森伯兰伯爵伙同约克大主教重新 集结军队,向王军开战,下篇就描写亨利四世与哈尔王子第二次出征,出奇 计打败了叛军,在国内彻底恢复了和平局面。正当大军凯旋,举国欢庆之时, 亨利四世大病不起,不久去世。在他弥留之际。哈尔王子一席肺腑之言,倾 诉自己内心所想,表现了他一贯深谋远虑,使国王放心地把国事托付给他。

  将上下篇连结在一起看,是在写哈尔王子的成长过程。莎士比亚注重把 他放在特定环境中,在与周围各种人的对比中来刻画他的性格特点。在历史 剧创作中,一般他很少对历史事实做大的修改,也很少加进自己编排的东西。 但在这出戏中,他做了一些适合自己设想的安排。如历史上这场战争开始时, 国王亨利四世只有三十六岁,莎士比亚把他写成一位老人;霍茨波当时三十 八岁,哈尔王子只有十几岁,但莎士比亚为了戏剧效果,将他们写成年龄相 当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作者在剧作中常常将他们两人相提并论,加以对 比。全剧开始,老国王上场,忧虑重重,痛骂自己的不肖之子,而对霍茨波 这位勇敢的骑士赞赏有加 (这时还没有叛变):“提起这件事,就使我又是 伤心,又是妒嫉,妒嫉我的诺森伯兰伯爵居然会有这么一个好儿子,他的声 名流传人口,就象众木丛中一株最挺秀卓异的佳树,他是命运的骄儿和爱宠。 当我听见人家对他的赞美的时候,我就看见放荡和耻辱在我那小儿哈尔额上 留下的烙印。”但正如前面说过的,王子是个有心计又有远见卓识的人。他 有时确有些任性使气,但他勇于改正缺点。有力的证明是他在酒店里与小偷 为伍,曾被法庭拘押,在公堂上他对王家大法官大打出手,遭到监禁。但在 他即位后,非但没有报复大法官,而且称赞他秉公执法,尽忠国事。他的与 市民平等相处及认为接受大法官的惩罚是 “以身奉法”等,都有些人文主义 思想的色彩。他继位后立即疏远了酒肆中的一班老伙计,但也不是一阔脸就 变,砍头渐多的那种绝情,而是加以妥善安排,告诫他们要走正道、务正业。 后来在 《亨利五世》中,莎士比亚又写他在阿金库尔战役前,微服私访,给 战士们以极大鼓舞,表现了他的大智大勇。莎土比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 合和手法来写他的优点。如在本剧中王子与霍茨波在战场上相遇,王子使用 的语言生动贴切,庄严崇高,相反,霍茨波讲话,正象他的名字所显示的 (Hotspur热马刺),急躁,狂妄。二者的优劣是很明显的。 然而 《亨利四世》中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战争,而是其中的喜剧场面。 最受观众欢迎的角色不是王子,而是一个荒唐的大肚汉约翰·福斯塔夫爵士。

  他是一个骑士,但早已破落,几乎丝毫也没有骑士们应有的荣誉感。他 的外貌就很滑稽,一个大得出奇的肚子,大得他看不见自己的膝盖。好酒贪 杯,脑满肠肥,一路走过,贫瘠的土地立刻就会泛出油膏。他虽白发苍苍, 但是个好色之徒。他的境况很糟,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钱袋的消瘦已经无 药可医了。”然而他不愿放下骑士的臭架子,总想过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 因此他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混迹于下层社会,干些阴暗的勾当。他不是一个 平常的市井流氓,他能说会道、妙语连珠,厚颜无耻,肆无忌惮。在快嘴桂 嫂开设的野猪头酒店里,遇上亲王后,他更是无法无天,把他的那套路数发 挥到极致。

  王子经常拿他开玩笑,他呢,鬼机灵,倚老卖老,象个小丑和弄臣,说 些逗乐的话,因此深得王子的欢心。上篇第二幕他和王子打闹,最后玩起了 游戏,福斯塔夫扮演老国王教训王子,演得一本正经,声调沉郁,泪流满面, 谈到王子在外面交的那些朋友,他不忘赞赏自己几句。他说他注意到在那些 人中有一个德行高尚的人,这个人仪表堂堂,体格魁梧,是个胖胖的汉子; 他有一副愉快的容貌,一双有趣的眼睛和一种非常高贵的神采,噢,想起来 啦,他的名字叫福斯塔夫,这个人是绝对不会干什么荒淫放荡的事的。当王 子扮演父王的时候,就把他好好地数落一顿道:那是魔鬼扮成的胖老头,一 只人形的大酒桶,一个充满着怪癖的箱子,一个塞满了兽性的柜子,水肿的脓包,庞大的酒囊,堆叠着腑脏的衣袋,肚子里填满着腊肠的烤牛,道貌岸 然的恶徒,一个须发苍苍的罪人,空口说白话的无赖,邪恶而可憎的诱惑青 年的老撒旦。福斯塔夫是难不倒的,他总是振振有词,为自己辩护。不怕别 人嘲笑是他最坚强的防御武器。在剧中几个喜剧场面里,他都是主角,巴道 夫、波因斯等人只有听他神吹。单看他讽刺巴道夫的红鼻子用的一连串比喻, 就可知他的领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剧中最有趣的是他受亲王等人的愚弄,丑态百出而又强词夺理的场面, 第二幕第四场他去盖茨山上抢劫,哈尔王子和波因斯知道了,伪装成劫匪在 福斯塔夫抢得东西后突然杀将出来,福斯塔夫鬼哭狼嚎、抱头鼠窜。但当回 到野猪头酒店,惊魂甫定,赶紧把自己的剑砍出几个缺口,当众 (王子也在 场)夸起口来。他义正词严地嚷道,愿世上没胆的懦夫们都遭瘟疫,世上难 道真的没有勇士了吗?还说什么好人都上了绞架了,剩在英国的总共还不到 三位,其中的一个已经发了胖,一天老似一天。当王子问他为什么这么光火 时,他大骂王子等人都是懦夫,说自己早上带了几个人去抢了一千镑,可是 有一百来个人把他们包围,夺走了胜利果实。还说他跟十二个人展开白刃战, 有四个穿麻衣的恶汉扑向他一人,但一会儿在他嘴里就变成七个,再说下去 升为十一个了。越说越离奇,什么天黑得简直瞧不见自己的手,三个穿草色 衣服的杂种在背后向他举刀猛刺。等王子戳穿他的谎言时,他不但不觉得羞 愧,反而用诡辩术为自己开脱,说这是本能使然。本能是可以摧毁一个人的 勇气的,他怎么能向金枝玉叶的王子行刺呢?因为本能的作用,他才变成一 个懦夫,他将要把这回的事终身引为自豪……

  福斯塔夫活活是个酒囊饭袋,走几步路就汗流浃背。贪享受又吃不得一 点儿苦,尤其贪生怕死。所以在战场上他出尽洋相。虽是骑士但对荣誉毫不 介意,这与叛军将领霍茨波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把荣誉视为生命,为它不惜 一切。所以哈尔王子在杀死他后还称赞他有高贵的心灵,对他表示了敬意。 而福斯塔夫在战场上东躲西藏,转动他那自私自利的念头:

  嗯,可是假如当我上前的时候,荣誉把我报销了呢?那便怎么 样?荣誉能替我重装一条腿吗?不。重装一条手臂吗?不。解除一 个伤口的痛楚吗?不。那么荣誉一点不懂得外科的医术吗?不懂。 什么是荣誉?两个字。那两个字荣誉又是什么?一阵空气。好聪明 的算计!谁得到了荣誉?星期三死去的人。他感觉到荣誉没有?没 有。他听见荣誉没有?没有?那么荣誉是不能感觉的吗?嗯,对于 死人是不能感觉的。可是它不会和活着的人生存在一起吗?不。为 什么?讥笑和毁谤不会容许它的存在。这样说来,我不要什么荣 誉;荣誉不过是一块招牌。我的自问自答,也就到此为止。

  在战场上,他遇上叛将道格拉斯,吓得失魂落魄,刚一交手就倒地装死, 他的理由是 “智虑是勇敢的最大要素,凭着他我才保全了性命。”当他爬起 来看见叛军首领霍茨波的尸体 (是王子杀死他的)时又吓得浑身发抖,生怕 霍茨波是假装死亡突然起身要他的命。于是又找了剑在尸体的大腿上添加一 个伤口。等确认了霍茨彼是死的,他又心生一计,要扛了敌帅的尸体,去见 老国王,邀功领赏,等遇上王子的揭发时,他愤愤地叫道:世人都是这样善 于说谎!说他怎样与对手恶战了足足一个钟头,他到死都要坚持说,霍茨波 大腿上的伤口是他刺的。这一场戏中福斯塔夫的表演活灵活现,成串的妙语, 拙劣的诡计,使人读之忍俊不禁。

  福斯塔夫的恶行可以说层出不穷。在 《亨利四世》下篇,他利用征兵机 会,贪赃枉法,营私舞弊。他总能为他的恶行找到堂而皇之的至少也是说得 过去的理由。他征兵来到乡下,沉吟道: “既然大鱼可以吞食小鱼,按照自 然界的法则,我想不出为什么我不应该抽他几分油水。”他征来的兵尽皆老 弱残废,因为那些有油水可抽的富人为了逃避兵役,都给他贿赂。他得意扬 扬地吹嘘说,他已经把一百五十个兵丁名额换到了三百多镑钱。

  在福斯塔夫经常出入的野猪头酒店里,聚集着大批市井之徒。他们—— 酒保、快嘴桂嫂、波因斯、巴道夫等——以及乡村法官夏禄等人的戏在剧中 占了较大的篇幅,以描写他们为主的喜剧场面起着与战争场面穿插相间的效 果,场景从宫廷到酒店,又从酒店到营地、战场,时而严肃,时而轻松,既 增加了全剧的趣味性,又得以展示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人们把这个剧的背 景称作 “福斯塔夫式背景”就是强调了莎士比亚描写平民社会的卓越成就。

  福斯塔夫这个角色受到当时观众,上到女王,下到平民百姓的一致喜 爱。他那整天兴趣盎然的样儿,他的自知自炫的邪恶,他那笨拙地步的聪明 和诡计,就象一个顽皮的孩子,或者说象马戏团的小丑,逗得所有的人开怀 大笑。他是莎士比亚戏剧中使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之一。

英国人如何称呼自己的国王

国王加冕全称:大不列颠以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其它领地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国教(圣公会)的捍卫者伊利莎白二世。
Your majesty
据考证,在英国官方文件中,对国王的称呼一般为“君主”(Sovereign Lord)、“大人”(Fege Lord)、“殿下”(Highness)或“国王殿下”(Kingly Highness)等。亨利四世统治时期开始称国王为“阁下”(Grace),亨利六世统治时期则称国王为“尊贵的阁下”(Excellent Grace),只有到了亨利八世统治时期才开始称国王为“陛下”(Majesty)(19)。
My Lord
your majersty
Your majesty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1095.html
文章标签:亨利  英格兰  国王  评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