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24 08:58:0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当时大明已经是积重难返,土地兼并严重,再加上连年天灾,已经是饥民遍地,但是政府没钱。任你官清如水,怎奈吏滑如油。赈灾粮款有一半到饥民口中就不错了。
在回答问题之前,先说一下封建社会的轮回,也是朝代更替的原因,其实这是历朝历代的通病,实在是无可奈何,这也与生产力和气候天气有关,与土地的承载能力有关,一旦人口超过了承载能力,就必须让人口降下来,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在古代,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只有战争,才能快速减少人口,这时历史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是出了哪个圣人就能救民于火。
封建社会朝代更替的规律具体是:
首先,天灾人祸烽火遍地,尸骨遍地,英雄振臂一呼开国立朝,然后休养生息。注意,这时经过战乱,人口减少,再加上战乱以后部分土地兼并消除,国家有足够的土地分配给人民。
接着是前两代君主基本上都了解疾苦,容易励精图治,这时候国家蒸蒸日上,矛盾也小。
三代以后天下太平,生产力回复,这时就开启了土地兼并,有人精于劳作或者经商有了余钱就会购买土地,有人不精劳作或者天灾人祸家人生病等等就得卖地赚钱,失去土地后就只能做佃农,这本来是正常的规律,并不是所有的地主都是坏人,为富不仁,称霸一方的也只是少数巨富豪强,绝大多数中小地主还是很好的,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中产阶级,中小地主和佃户抱团还增强了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
只是土地兼并是一个加速的过程,土地多的人家抵御风险的能力强,小户人家能力弱,致使兼并越来越加速。到了后期,中小地主(中产阶级)破产,土地加速集中到超级地主手中,这时国家就得通过调控,组织兼并加速,例如清朝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劝租减租”等等,类似于现在的宏观调控,收入阶梯缴税。
到了王朝后期,由于承平日久,人口增加,土地承载能力不足,一旦国家对兼并失控,这就到了王朝末期,此时经济十分脆弱,人民处于温饱边缘,经不起丝毫打击,国家如干柴遍地。
此时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必定烽火遍地,末代君王和地主豪强如果能找到替罪羔羊,王朝还能延续,是谓中兴,其实只是经过烽火狼烟摧毁了部分大地主,同时减少了人口,土地得以重新分配,汉唐都是如此,汉朝甩锅给了王莽,唐朝甩锅给了安史之乱。如果找不到背锅侠,就只有皇室自己承担,这就是所谓的“气数已尽”,只能改朝换代,是谓亡国,换了皇室而已,而不是亡天下。
这样,又开始了个新的朝代,一个新的轮回。
这是封建社会的朝代规律,无可奈何。在封建社会,要么做地主,要么做农民,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比地主低的多,当时唯一的值钱财产只有土地,不可避免的发生土地兼并,而且不可避免的越来越快。王朝统治者只能尽力励精图治,尽力阻止兼并加速,同时收富人税济贫,尽量使社会在分配平衡,以延长这个轮回的时间。
回到这个题目。如果我是崇祯,大明这时已经非常生锈。当时国家是真的没钱,马上就破产了。我不会废除阉党,而是用阉党和东林相互制衡,同时废其头目,提拔新人,尽量消除党争危害。
同时,以工代赈,疏通运河,以政府信用担保从南方调粮。这也只能稍缓一下。其时北方连续三年大旱,土地已经承载不了这么多人,去东北屯田也不可能,东三省也是大旱还要入关抢粮。
虽然崇祯皇帝后来无人可用,但是这并不代表普天之下都没有优秀的人才。而崇祯最应该做的,便是亲自考察全国各地的优秀才子,并且提拔他们,将其传召到京城,并加以重用。如此一来的话,崇祯才能够形成一股属于自己的势力。当然,也有些人认为,崇祯皇帝其实最缺少的是对文官集团制衡的工具,因此他应该继续培养出一支属于自己的、可控的宦官集团和锦衣卫。
唯有这样,皇权才可以得到臣子的认同,国家才能够一致抗外,国库才能够充盈,这才有对抗外敌的资本。虽然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事实上,事情的发展是变幻莫测的。或许崇祯在位之时,也想到了很多的解决方法,但是最终却没有一个可以真正实施得起来的,亦或者没有一个方法按照他的想法运行的,最终他再也没有反抗的资本,只能够沦为失败者。
还是李自成那句话,“嗟尔明朝,气数已尽”,无可奈何。
流民问题,文官问题,东林党问题。藩王问题,关外皇太极问题,等等。
魏公公用好了,孙承宗这些。鞑子那先封个王吧,先把流民,李自成收拾了。东林这些,杀掉吧抄抄家吧。藩王这边先不动为好。
首先就是要打压东林党,征江浙官伸巨商地主财阀的税,以此作为军资,再去干别的。
山海关以外部队撤回,废除辽饷,用楚党晋制衡东林党。用阉党制衡文官,开东厂西厂内厂,收集情报,整顿吏治,收商业税,矿税,减少农业税,练新军。
明朝汉人造反的造反,叛变的叛变,内讧的内讧,党争的党争,气数已尽的时候,不要试图挽救,因为大厦将倾无可救药,清末良弼也试图挽救清朝,但气数也就是历史大势是个人或团体无法阻挡的。
对此,看看广大网友的观点吧。
有的说:
想想崇祯还有东西两场可用,把吴三桂调回来,关闭北京城。
1:先用宦官集团,对付文官,省的这帮人天天骂老子,白吃空饷。
2:东西两场锦衣卫对付东林党,该抓得抓,该杀的杀。这帮人祸国殃民,为天下人做点好事
3:给李自成一个镇远大将军职位,配合藩王镇压流民。
4:至于藩王问题,如果我是崇祯,各位祖宗,给我点面子,好歹我也是皇上啊。
有的说:
南宋能苟且150年是因为北宋才160多年,没到气数已尽的时候,而且宋朝的富裕不是叫化子大萌能比的,宋朝也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军队也没有军阀化,中国封建王朝上限就是300年左右,明朝276外有满清内有李自成张献忠,军队又军阀化,太子跑到南京能比弘光强哪去?,明朝是除死无他途的局面。
你怎么认为呢?
如果我是崇祯帝,依然会杀魏忠贤。明朝亡国,不是魏忠贤可以拯救的,杀了魏忠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灭亡的步伐而已。即使不杀他,明朝又能晃荡几时呢?早就在万历年间出的问题,谁也无法挽救大势所趋。
魏忠贤虽说只是一个太监,却是一个手中掌握大权的太监,这在历史上是没有前车可鉴的。魏忠贤手中的权利简直难以设想,皇帝朱由检不知治天下,倒是魏忠贤借以治理朝政管理江山知名动用自己的官职权利,这是非常疯狂的一件事。人们不知有皇帝,只知道朝中有魏忠贤。即使是再尽职尽责的太监,也该清楚何事可做,何事万万不可做。
魏忠贤死后至今,依然有很多人为他喊冤,这种情况完全可以理解,那是因为魏忠贤被杀了。如果崇祯没有杀他,谁又能想到魏忠贤会做出怎样的事情呢?历史无法倒流,因此我们永远没有机会知道假设的结果是什么,我们无从考证。魏忠贤在朝中人尽皆知,他的确为明朝做出贡献,但大家却自动忽略了他曾经犯下的错,借着治理家国的名称,纵容自己在朝中胡作非为,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人臣,他的数条罪名皆是死罪之重,随便找一条就足以丢掉性命,更何况是多条旧案累计。
大厦将倾,即便朱由检是一代殚精竭虑的帝王,也无法只手挽救整个大明江山,杀魏忠贤对明朝的覆灭也并不能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全站搜索